《抗日救亡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 抗日战争教案

初中 抗日战争教案

初中抗日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过程和主要战役。

2. 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主要战役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抗日战争会发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过程和主要战役。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2.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案例,如杨靖宇、赵一曼等。

2. 学生分析英雄人物的特点,如勇敢、坚定、无私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从英雄人物身上汲取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记忆,提醒学生珍惜和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珍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加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2. 开展抗日战争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抗日战争的基本情况、主要战役和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记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和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一)

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一)

抗日救亡运动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2.理解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意义和影响;3.认识抗日英雄和他们的贡献;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2.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3.抗日英雄的事迹与贡献;4.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2.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四、教学难点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A. 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了解程度。

B. 授课(30分钟)1.教师详细介绍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包括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的态度等。

2.教师讲解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包括国共合作、游击战争、抗日文化活动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抗日救亡运动的实际效果。

C. 深化(4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抗日英雄的事迹与贡献,例如林则徐、黄继光、焦裕禄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2.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讨论,探讨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影响,包括国家意识的觉醒、爱国情怀的激发等。

D. 总结(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重要影响。

2.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抗日救亡运动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书籍或电影,了解更多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信息;2.就抗日英雄的事迹写一篇读后感或小论文,表达自己对于抗日英雄的敬仰和思考。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反思抗日英雄的事迹与贡献,加深对抗日救亡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

中日_逐渐上升,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1一、抗战开始时间的问题。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抗战阶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

中日_逐渐上升,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大举侵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_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

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三、抗战特点:中国抗战的特点是全 .全体现在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各种作战方式各种正义力量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如何体现。

其次是一场持久战;最后是属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中国抗战的伟大体现:从抗战的历史意义分析出,国内意义:中国的抗战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意义有: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五大国,并担任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_情境模式,围绕重点、难点及亮点精心设计问题群,促进学生互动讨论、辩论纠误,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将本课内容设计为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师本人将担任抗战纪念馆馆长,并在课前布置好预习课题。

说学法:学生以参观抗日战争纪年馆的形式来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这节内容,四位同学将担任抗战纪念馆分馆馆长并做好为其他同学讲解的课前准备。

其余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

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在体念中自主、互动学习,进行知识的辨析和迁移。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体例胜利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这14年间的抗战历史。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日本侵华的暴行及抗日战争胜利等史事,但对这些史事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存在时序不明、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等问题。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深刻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

2.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及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史事及其历史意义。

3.知道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怕牺牲的精神。

4.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基本史事,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情况,理解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对抗战的重要历史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4)

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案例背景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本课从三个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第一目“全民族的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揭露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淫掠的强盗暴行;第三目“抗战的胜利”,先以百团大战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日军作战为例,描述了中国军队在国内外战场英勇抗日的情景,紧接着概述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意义。

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述抗日战争,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述。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学生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目标分析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02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抗日战争教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抗日战争教案

202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抗日
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学会描述抗日战争的发展和进程;
3. 学会评价抗日战争在国家和人民中心的重要地位;
4. 掌握历史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及方法。

教学准备
1. 课本《历史》第一课;
2. 多媒体课件;
3. 教师准备课堂小测验,手写黑板报等。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的图片及其他相关资料,引出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认知和兴趣。

研究(30分钟)
1. 学生分组,自学第一课课文,运用“八字法”描述抗日战争发展概述,并让学生表达观点,课堂互动。

2.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检测(10分钟)
教师出题目,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并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在国家和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

作业
1. 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让学生分组,制作抗日战争海报,展示在学校公共区域。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课堂小测验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仅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发展概述,
而且还掌握了历史分析和思考的方法。

同时,教师也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及时的疏导和解答,提高了课堂效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

勿忘历史,铭记国耻:918班会主题教案三篇一、前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918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警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强大才能自立。

本教案旨在通过研究918事变,使学生深刻理解国耻,增强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918事变的经过及历史影响,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918事变的爆发1. 背景介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侵略中国的野心,制造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

2. 事变经过:讲述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假象,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第二部分:日本侵华的罪行1. 侵占东三省:918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实行殖民统治。

2. 南京大: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犯下滔天大罪,杀害我国同胞30多万人。

3. 慰安妇制度: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强征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犯下严重战争罪行。

第三部分:英勇抵抗与民族觉醒1. 抗日救亡运动:918事变后,我国人民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英勇抵抗日本侵略。

2.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我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解放。

四、教学方法1. 自主研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918事变的经过及历史影响。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日本侵华的罪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耻,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 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五、教学评价1. 知识测试:检查学生对918事变及日本侵华罪行的了解程度。

2. 心得体会: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表达对历史的认识、对先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

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

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

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一、导入方案一教师可先提问“九·一八”事变和《塘沽协定》的结果,再总结。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已沦陷,华北门户洞开,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的高潮,以此引入新课。

方案二先让学生讲他们所知道的“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指出“一二·丸’“西安事变”是在“九·一八”以后,面对日本的得寸进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全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华北危急可作为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出现的背景来讲。

引导学生首先回忆《塘沽协定》的结果?其次,让学生找到标志华北危急出现的事件?(1935年,《何海协定》)再次,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华北危急加深的标志(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结合《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图》和本目小字说明汉奸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冀察政务委员会”的设立,实际上使冀察两省已经“自治”。

在中国地图上,华北五省偌大一片国土,将继东北三省和热河而沦丧,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2.“一二·九”运动在日本侵略东北、华北时,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相比,中共的态度如何?方针怎样?让学生阅读课文后作答。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并于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上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出示《瓦窑堡会议旧址》幻灯片)为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和方针,爱国学生首先行动起来。

北平学生于1935年12月9日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教师出示《参加“一二·九”游行的学生同反动军警搏斗》幻灯片,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当天的情景。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教案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学习与探究之四〖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会制做powerpoint 课件。

个别同学有演唱专长,可充分发挥。

学生特别喜欢唱歌,但他们所喜欢和接触的多是流行歌曲,对三四十年代的革命歌曲了解甚少,大概除了《义勇军进行曲》,其他很少甚至根本没听过。

这一单元正好刚刚学完抗战历史,让他们用歌声来体会当时的时代心声和风貌,既可以重温历史,又可以感受到革命歌曲所具有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也正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历史学习方法。

〖活动目标〗通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解。

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拓宽知识面,提高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

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及交流学唱后的感受,培养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制作课件,培养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的精神。

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

〖活动准备〗全班按平日的分组情况分为四个小组,每组有负责本组事宜的小组长,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教师说明本次活动的主题、目的,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书目、网址。

各组或查阅书面、影像资料,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或采访相关人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收集以下资料:①有关抗日救亡歌曲作者、词曲内容等方面的资料;②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影像资料或伴唱带等;③与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标语等。

每组根据自身特点或优势设计出本组的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各组长研究出最佳联唱方式。

然后学生在老师配合下制作课件。

教师课前将每组选出的最喜欢的歌曲打印成歌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学唱,每组至少学会两首。

初二历史优质课教案抗日救亡

初二历史优质课教案抗日救亡

初二历史优质课教案抗日救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及其对中国人民的伤害。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抗战初期重大事件资料,培养他们了解、收集、整理、甄别资料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通过南京大屠杀等典型事例,了解日寇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憎恶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影响;2.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人民的深远影响。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相关视频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请大家肃立演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以及为什么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血染卢沟桥:(1)学生阅读课文74页第一段内容,结合“卢沟桥事变示意图”,讨论卢沟桥的战略位置和日军南下的企图。

(2)通过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的抵抗情况,以及卢沟桥战斗的激烈程度。

(3)讨论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的合作及其对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3.南京大屠杀:(1)学生阅读课文76页第二段内容,结合图片资料,讨论日军攻占南京的时间和罪行。

(2)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的伤害,以及作为中国人应持有的态度。

(3)讨论日本右翼势力对侵华罪行的态度,以及我们应如何面对历史。

4.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深刻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

5.课堂测试题: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6.课外作业:布置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如收集更多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或者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中某个事件的感想文章。

7.结束语:通过测试,同学们对本课内容掌握的非常好!那么,在南京大屠杀之后,日军又疯狂南下,此时此刻,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新的抗日长城!让我们再次聆听国歌,感受它的雄壮有力和激奋人心。

高一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最新

高一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最新

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及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高潮一、复习目标:1、识记目标: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各阶层的表现及其特点;2、能力目标:(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世界形势和中日两国的国情,分析日本大举侵华的原因。

(2)理解分析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根源。

(3)面对日本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应有何不同,为什么?二、重点、难点分析:1、简析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结果、影响。

1)是由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决定的,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

(2)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社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的创伤。

这是日本加快侵华步骤的重要原因。

(3)当时蒋介石政府正忙于剿灭南方中共的力量,无暇顾及东北。

这给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提供了有利条件。

(4)日美争夺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也是其原因的一方面。

(1)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2)国联对中日冲突的态度是力图通过“国际合作”使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各国的殖民地。

(3)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是日本蓄意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2)东北陷于敌手,进一步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助长了侵略气焰。

加速了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开始上升,团结抗日成为民族和时代的最高利益。

中共坚持抗战,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生的拥护。

(4)蒋介石集团坚持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全国各阶层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5)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局部抗战拉开了序幕。

(6)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日本同英美的矛盾。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不抵抗的原因:①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也绝对不会发动全国人民实行抗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5篇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5篇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5篇抗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正义战争。

抗日战争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卢沟桥事件后全面爆发,共历时14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先侵占东北,又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2.使学生知道张学良、杨虎城为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使学生知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我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教学重点: 西安事变的原因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难点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吗在离我们学校不远的卢沟桥有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在那里陈列展出着许多的日军侵华的罪证,马么我们今天就以起来学习第六课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讲授新课(一) “全国抗日救亡高潮”。

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怀有野心日本侵略军是什么时间向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板书:九一八事变2、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能占领东北三省并侵占华北大片土地3.看“读一读”内容,体会东北同胞家乡沦亡的悲愤心情。

沦陷后的东北人民已经到了什么地步“日本继续侵略下去,中华民族到了什么关头”在中华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活动:比较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种不同的主张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高潮中,蒋介石在干什么讨论:“蒋介石的做法错不错为什么”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板书: 西安事变讨论: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教师小结: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同意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八下历史13课教案

八下历史13课教案

篇一:历史八年级下第十三课教案第13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课标内容: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联系历史与现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从历史素材中提炼概括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教材提供的历史素材中提炼知识并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

(2)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活动,让学生体验独立地、多途径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2)联系历史,今昔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同中学生有关的法律。

导入新课:一、法制建设的成就1、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2、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3、《刑法》的颁布与修订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1、我国民主制度的建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3、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小结:复习提问:本课中能体现我国法制建设成就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归纳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知识要点。

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篇二:八下历史13课教案学案导学小组互助课型课时计划- 1 -- 2 -篇三:八下历史13课教学案例《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案例张维一中孙丹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2、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合作交流、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抗日战争教案(一)

抗日战争教案(一)

抗日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全民族的抗战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

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1)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2)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3)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教学案: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2019级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课时教学案设计班级姓名~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案参考答案【问题探究一】参考答案: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1)背景:中国的内战特别是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后果: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东史郎先生勇于面对侵略历史,敢于承担历史责任,如实描述历史,有着强烈的正义感。

【问题探究二】参考答案: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严重。

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成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2)背景: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诚意: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表示遵守三民主义,停止暴力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权,接受军队改编,共赴国难。

【高效训练】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十四年抗战。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故C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嫩江原”指东北的嫩江平原,结合时间及所学可知,这是指活跃在东北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故选择B项;北伐军未进入东北,故排除A项;八路军主要活跃于华北平原,故排除C项;新四军主要活跃于南方,故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导致了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结合当时的形势可知,B项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指的是在西安事变时共产党给张学良做的思想工作,中国的抗日势力也将增强指的是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所以这一事件是西安事变,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而非国共第二次合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而非遵义会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而非红军陕北会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
1 (记者王军于新超郑东鸿)新华网沈阳9月16日电: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

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

“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 在去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动,这是不合时宜的”。

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

3 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

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4 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5 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6 2003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的国耻日。

而这几天的珠海,却发生了足以令整个中国愤怒的一幕——数百名日本男客人组成的一个观光团,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

7 晨报合肥专讯13日下午2时,鄂州、珠海两地警方联手,成功抓获“9·16”珠海特大组织、介绍卖淫案重要涉案嫌疑人廖某。

14日,鄂州警方将廖某移交珠海警方。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布置学生阅读79——81页
二框题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事件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在学生阅读时,低分贝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二、九一八事变
1. 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

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2. 80页“文献资料”说明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不抵抗政策。


3. 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只有四个多月时间,东北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沦陷。


4. 东北沦陷后,中国人民怎样展开局部抗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成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等建立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教师小结、过渡: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激发了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的抗日决心。

三、西安事变
1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 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归纳:
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

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3 怎样评价西安事变?(这场“兵谏”目的在于逼蒋联共抗日,属于爱国和正义的事件。


4 教师介绍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A.日本:暗中支持国民党中的亲日派向西安发动进攻,以便它扩大侵略中国。

B.英美: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英美在华势力,希望和平解决,保住蒋介石的统治地位。

C.国民党内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准备乘乱夺权。

D.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宋子文、宋美龄等人亲自到西安与张、杨谈判。


5 小组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以及和平解决所起的历史作用。

(西安事变后应当怎样处置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

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

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 按照下面的纲要信号梳理本课知识:
国民党屠杀剿灭→攘外必先安内
┓(破产)
→合作抗日
1927年→1931年西安事变
国共矛盾为主中日矛盾上升
共产党土地革命

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实现)武装反抗
2. 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71页填表题:
3.
4. 根据86页“史海拾贝”或“九一八国耻日新闻”(导入本课用的那些材料)写一段读后感,题目自拟。

5. 提醒学生预习第2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