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章后习题

合集下载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行政责任)【圣才出品】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行政责任)【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行政责任一、关键术语1.行政责任答:广义的行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官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在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国家权力主体是指国民而言)负责,必须通过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

狭义的行政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务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由此,行政责任就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承担职责和义务,以及违反职责和义务时应当承担的后果。

根据行政责任的性质可以分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管理责任和道德责任。

2.行政责任制答:行政责任制指为确保行政责任的实现,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设计的一系列监督、控制和制裁制度。

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通过法律、法规确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义务和行为规范;(2)在行政体系内部进行责任和权力的分解,在各个层次、各个职位之间配置权责,建立合理的责任体系,保证政府向人民负责,官员向工作和职位负责;(3)在行政机关内部、其他公共权力部门和公共权力部门外部建立一整套监督、控制和制裁措施与方法。

3.政党负责制答:政党责任制,是指各级政府向执政党负责的责任制。

政党责任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凡属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都要经党委会具体讨论并做出决策,再交由行政机关集体执行;(2)在国家行政机关中任职的共产党员,必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接受党的监督;(3)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凡属重要的行政官员,都要由党组织负责推荐,从组织上保证行政机关对党负责。

4.权力机关负责制答:权力机关负责制,是指行政机关向权力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的制度。

行政机关对人大负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亦即权力机关通过立法权来控制行政机关。

法律是人民整体意志的体现,人大通过制定法律来制约行政权力,实现行政责任。

(2)通过其他直接的控制和监督权力来制约行政机关,具体包括质询、审查和罢免等权力。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行政组织)【圣才出品】

第三章行政组织一、关键术语1.行政组织答:(1)行政组织的概念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行政组织的典型形式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

(2)行政组织的特点①政治性行政组织作为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意志的执行主体,代表国家行使统治职能,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行政组织的阶级性是其政治性的集中体现,是国家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

②公共性任何政府在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时,都是为全社会提供服务的,都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③权威性宪法所规定的领导和管理权限,构成各级国家行政组织的法权地位,即行政法权地位。

从这种法权地位出发,各级国家行政组织通过制定和实施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等形式,对社会其他组织包括权力、审判、检察机关,对全体社会公民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实行普通的约束,并对各个方面的社会事务实行广泛的管理。

④法制性行政组织是依法建立并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具有强烈的法制性。

⑤系统性任何国家的行政组织都具有极强的系统性,行政组织这种系统性使它具有整体性和对环境反应的灵活性。

行政组织可通过对系统的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其处于对外界环境良好的输入输出的状态之中。

2.行政组织结构答:(1)行政组织结构的概念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具体是指一个行政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法定形式,主要包括行政组织内的部门划分、层级确定、职权分解、人员配备等内容。

(2)行政组织结构的类型①直线式结构。

以最高行政首长为中心,统一指挥,逐级控制。

②直线参谋式结构。

指在直线集权的基础上,建立与各级行政首长相对应的、直接为行政首长出谋划策的参谋系统。

③直线职能式结构。

即在行政主管的领导下,按专业分工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各部门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发布命令和下达指标,下级行政组织既要听命于上级行政首长的指挥,又要服从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

《行政管理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行政管理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行政” 一词是最早见于(C )。

A、《论语》B、《非子》C、《史记》D、《资治通鉴》2、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B )。

A、与国家权力机关平行的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C、领导国家权力机关的机关D、与国家权力机关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机关3、"行政学” 一词,最早是徳国学者史坦因在1865年提出的,当时主要是指(A )。

A.行政法B、行政学C、管理学D、政治学4、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B )。

A.史坦因B、威尔逊C、古德诺D、泰罗二、多项选择题1、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A B C )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A、国家事务B、社会公共事务C、机关部事务D、企事业单位事务E、家庭事务2、20世纪初,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的学者主要有(A B C D E )。

A、古徳诺B、怀特C、泰罗D、法约尔E、韦伯3、学习行改管理学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A B C D E )。

A、科学化B、法制化C、合理化D、高效化E、现代化4、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 B C D E )oA、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B、调查研究法C、案例分析法D、D、历史研究法E、比较研究法第二章行政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深入研究行改主体、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界兴起了一门新学科一(C )。

A、行政管理学B、行为科学C、行政生态学D、人事管理学2、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B )。

A、里格斯B、高斯C、西蒙D、林徳布洛姆3、《公共行政生态学》创立了以生态学方法研究行政管理的新的行政理论体系,该书作者是(C )。

A、怀特B、法约尔C、里格斯D、徳罗尔二、多项选择题1、从容上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A C )。

A.自然环境B、经济环境C,社会环境D、国际环境E、地方行政环境2、里格斯从哪些方面说明行政模式(A B C D E )。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试论述我国政府职能的形成、发展和改革。

1、形成:19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下设35个部门管理各工作。

行政职能体系的弊端:职能庞杂,运行紊乱,职能错位,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效率低下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2、发展改革: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

1987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确定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核心问题。

1992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宽度深度加深。

2002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新的指导提出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效率2007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言对我国今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新观点举措。

二、从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出发论述如何有效推行行政组织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合并裁剪政府的企业教育文化等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部专业结构,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积极性政府紧缩编制节省开支。

2、优化行政组织结构,设置机构必须合理克服官僚。

3、提高行政组织的法制化水平。

4、提高行政组织的管理水平,树立新观念接受群众公众公开注重创新实绩观念接受民主监督提高管理设备技术方法的现代化制度对公务员职业培训提高素质。

三、论述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同:1、法制管理。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3、功绩制原则。

4、分类管理。

异:1、不搞政治中立西坚持中立立场文管任员晋升不受政党干预中要求公必须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坚决捍卫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四项基本原则。

2、坚持党管干部:中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公务员制度是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是独立之外管理系统。

3、不搞两官分途。

中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

西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所谓政治化和事物官的所谓职业化。

《行政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习题及答案行政管理学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行政管理2、行政权力3、行政目标4、行政机关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5、行政组织变革二、填空题1、行政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管理现象,与其他管理活动一样,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2、行政管理专业化、职业化、法制化,行政管理的价值观是追求()的行政效率。

3、行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

4、智能机构是在领导机构的直接领导下,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专门()事务的机构。

5、权利主体通过控制与权力客体相关的(),从而实现对社会价值和社会资源的控制。

6、行政职能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基层政权组织的一系列职能所构成的,呈层级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其作用()是自上而下的。

7、指挥职能的前提是制定()性的方针政策、颁布行政法规和行政命令,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8、监察和治安事务管理主要包括司法行政、公安、监察等方面的(),其作用和影响涉及公共事务管理的所有领域。

9、无论何种阶级性质的行政组织,都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这就是行政组织的公共性()。

10、对于行政管理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公务员,应委以重任,使政府获得宝贵的治国安邦人才,为此,政府部门开辟了()考核、任人唯贤的人才发展路线。

三、选择题1、国家的产生标志着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行政管理的()产生。

A 模式B 基础C 正式D 正常2、同中央政府相比,除外交、国防以及制定全国性行政法规外,各级政府要依法管理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科学、建设、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各项()。

A 规定B 规章C 任务D 事务3、在传统理论发展时期,行政管理学理论的共同()是强调标准化、计划化、协调化和效率化。

A 特点B 特殊C 发展D 拓展4、行政管理之所以需要行使公共权力,是由其肩负的管理公共事务的()决定的。

A 职能B 职务C 地位D 方位5、调查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抽样调查、现场采访、民意测验、舆论检测、()访谈等。

行政管理学习题集

行政管理学习题集

《行政管理学》习题选编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1.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的是美国行政学家(C)。

A.威尔逊和古利特 B.古德诺和古利特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威尔逊和韦伯2.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 A )。

A.依法管理 B.追求效率 C.追求效益 D.社会公平3.科学管理时期是指行政学的( B )。

A.形成阶段 B.成长阶段 C.科学化阶段 D.现代化阶段4.1984年8月( B )的召开,标志着行政学在我国的重建。

A.行政管理学大会 B.行政学管理研讨会 C.国际行政学大会 D.行政学年会5.行政管理学的现代化管理阶段是指( C )。

A.1887年~1930年 B.1930年~1960年 C.1960年~现在 D.1950年~1970年二、多项选择1.行政管理学的特点有( )。

ABCEA.政治性和社会性 B.理论性与应用性 C.综合性和独立性D.实效性和现实性 E.规范性和权变性2.行政管理学作为基础性的理论,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ABCA.行政管理的权力主体; B.行政管理的过程和内容; C.行政效率与行政改革D.行政与管理的差异3.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主要方法是( )。

ABCDEA.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B.综合研究的方法 C.案例分析的方法D.比较研究的方法 E.系统研究方法4.被誉为西方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的鼎足而三的是()。

CD EA.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B.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C.怀特的《行政学导论》D.威劳毕的《行政学原理》;E.费富纳的《行政学》三、名词解释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以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为目的,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答:行政管理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一切行政活动均由法律作保证,机关之间有严格的层级性。

企业管理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或经营者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带有明显的盈利性。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第3版)第一章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行政管理学概说一、关键术语1行政管理答:(1)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指一种以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的特点①一切行政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与国家权力相联系,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

②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

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立法和政治决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③行政管理既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又执行阶级统治的政治职能。

④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优地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⑤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3)里格斯将行政管理分为三种形态来对其进行考察①融合型行政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农业生产力为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与行政结构重叠,行政制度同时也是一种分配制度,土地的分配是政府的重大事务,君王是分配制度的中心。

②衍射型行政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工业生产力为经济基础,整个行政管理制度市场化。

③棱柱型行政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是:社会经济虽然有了市场的取向,但尚未完全商品化,非经济因素仍然对行政管理产生较大影响;传统社会的行政管理特征形式上早已抛弃,但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不同的体制、习俗和观点同时并存。

2新公共管理答:(1)新公共管理的概念①概念新公共管理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主要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一些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设想。

②核心思想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政治的分析单位——政治理论的构建单位,或立论的前提和出发点。

迄今为止,在政治学中,个人、集团和阶级三种分析单位为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洞见。

(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是这一政治观的典范,其中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就是。

人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

社会由无数的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社会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

其次,在分析维度上,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的设想是理性和能动的。

亦即个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要,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断,并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采取有见识的行动。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

基于现实经验的考察,多元主义者发现在政治活动中非常活跃,发挥重大作用的不是个人,而是各种各样的团体,亦及所谓的利益集团。

在美国政治中,利益集团的作用如此显著,以至于本特利认为,只有理解利益集团才能理解美国政治。

因此,多元主义将团体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

事实上,多元主义一词中的元指的便是组织。

政治学的分析单位遂由个人转向团体。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除了个人和团体,阶级也是政治的一种分析单位。

尽管在马克思之前的历史学加和政治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阶级的存在,但正是马克思对阶级分析方法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出发点或前提是线面的论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在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则体现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和斗争/反抗关系.2.政府政治观——国家机构被视为公共的是因为它们对社会的共同社会负有责任,其耗费的公共开支源于于税收。

市民社会是由家庭,家族,私人企业,工会,俱乐部,社区组织等组成的,它们之所以被视为是私人的,是因为它们由个体公民设立并运作,以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更大的社会需要。

行政管理学(本)习题与解答(第六章)

行政管理学(本)习题与解答(第六章)

行政管理学(本)习题与解答(第六章)2005-04-29第六章行政领导综合习题一、填空题、行政领导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行政领导者、和行政领导环境三者有机组成的,缺一不可。

、按工作内容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分为政治领导者、、文化领导者及其它方面的领导者。

、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高层领导者、和基层领导者。

、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政务类行政领导者和。

、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四种。

、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

、行政领导责任分为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四种。

、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导者。

、美国学者西拉季和提出领导者的六种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应具有身体特点、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任务定向和社会技能等六个方面的特质。

、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布莱克和于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美国学者卡特赖特和詹德在他们的《》一书中提出了型领导模式。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利克特经长期研究,于年提出领导系统模式。

这一理论将领导方式归结为四种体制,分别是专制独裁式、温和独裁式、协商式领导和。

、领导作风理论以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分为三种类型,即专制式的领导作风、民主式的领导作风和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领导行为连续带模式是行为科学家坦南鲍姆和于年提出的。

、通路—目标模式最早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于年提出,其同事豪斯于年作了扩充和发展。

、年美国行为学家弗隆和运用决策树的形式试图说明在何种情境中在什么程度上让下属参与决策的领导行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于年提出,后由赫塞和布兰查德发展为情境领导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和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三维空间的领导模型。

徐双敏《行政管理学》配套题库-行政监督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徐双敏《行政管理学》配套题库-行政监督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行政监督一、关键术语1.行政监督答:行政监督就是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察、检查和督促活动。

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主要是制约公共权力的需要;制约人性弱点的需要;以及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2.内部监督答: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简称内部监督,是指国家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行政机关,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

现在各国主要的内部监督,主要有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上级机关监督三种类型。

内部监督的主要具体形式有,对公务员进行的准司法化惩戒、财产申报、行政对话、调查审计合一,以及中国特有的对公务员的“双规”等。

3.外部监督答: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简称外部监督,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主体,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察、检查、督促和指导。

外部监督具有监督主体多样、独立;监督范围全面、完整;监督活动经常及时的特点。

外部监督的实质问题,是法定的外部监督主体通过享有和行使监督权,来督促和保证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遵从法律,对国民尽职尽责,履行行政责任。

外部监督主要有法制监督、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三大类。

从世界范围看,外部监督的形式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有行使立法权、行使违宪审查权、审理和判决行政诉讼案件、执政理念的表达、全民公决和社会舆论。

4.预防性行政监督答:预防性行政监督是国家机关通过采取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及制度完善等措施,防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或不合理行使职权的一种前置监督机制。

预防性行政监督具有主动性、系统性、经济性和长效性的特点。

预防性行政监督主要可以分为思想预防、制度预防和技术预防三种类型。

5.行政监察答:行政监察是指行政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监察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检查和督促的活动。

其适用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或者是所有涉及财政支出的领域。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行政管理?行政和政治有何区别?现代行政管理的含义:a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b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c狭义的: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区别:(1)两个名词的概念不同,适用范围不同,蕴含内容也不同。

政治,泛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国际事务诸方面的活动。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经济基础的发展。

行政,主要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法律行为,也只机关、团体、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2)行政工作是国家政治的组成部分,并受到政治制度和理念的影响与制约;政治的开明程度可以通过行政行为来体现。

(3)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是这种意志的执行。

2.行政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学习行政管理学有什么意义?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意义:①对指导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②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行政效率③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务员的素质3.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做好行政管理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十七大报告内容的12个要点:P20第二章:行政环境1.什么叫行政环境?行政环境包括哪些方面?行政环境即政府管理的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1)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状况、人口分布、人工生态系统)(2)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民族宗教环境和国际环境)2.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2.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3.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4.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2.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体系的功能和运行模式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二)政体决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三)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四)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五)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六)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七)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3.民族环境、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分别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一、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二)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三)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权力的行驶(四)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二、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地球环境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制约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二)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三)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系统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四)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稳定状况(五)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三、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一)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系统的职能、政策和机构(二)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各国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机构(三)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相应设置了解决问题的职能及机构(四)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五)国家行政系统的活动还要收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4.如何创建良好的行政外部环境?一、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一)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二)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三)充分调动一切人财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二、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一)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系统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二)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三)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府、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四)大力推进法治建设三、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一)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二)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三)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四)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四、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一)培养行政系统成员的国际意识(二)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第三章:行政职能1.什么是行政职能?从行政过程的角度论述行政职能体系。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三)(第9—12章)第九章行政决策综合习题一、填空题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是政府和政府各种职能机关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它既可以是一个领导人,也可以是一个领导集体,他们都有法定职权和地位以及法律授权。

2.行政决策一般有两种决策方式即和个人决策。

3.对行政决策权的合法性的监督一般由进行。

4.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5.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6.拟定决策方案分两个阶级,即粗拟阶段和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A.积极方案B.追踪方案C.应变方案D.临时方案2.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A.临时方案B.积极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3.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B.积极方案C.临时方案D.追踪方案4.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A.信息支持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领导决策系统三、多项选择题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理性决策D.不确定型决策E.直觉决策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集体决策B.经验决策C.理性决策D.个人决策E.直觉决策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程序性决策B.非程序性决策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E.直觉决策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集体决策B.经验决策C.理性决策D.个人决策E.科学决策5.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A.领导决策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支持系统E.行政评估系统6.决策方案一般有()。

A.积极方案B.临时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E.长期方案四、简答题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2.简述行政决策的作用。

徐晓雯《行政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行政改革)【圣才出品】

徐晓雯《行政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行政改革)【圣才出品】

徐晓雯《行政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六章行政改革一、主要名词概念1.行政改革答: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了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行政改革的含义:行政改革是行政系统为适应外部环境而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行政改革是克服阻力的过程;行政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行政改革的动力系统答:行政改革的动力是推动行政系统采取措施、变革现状的力量。

这种力量可以被概括为一种客观的需要和潜在的利益。

在不同的国家,行政改革的动力因素因其国情不同而有所区别。

从一般角度看,可以把行政改革的动力因素划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

外部动力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人口和文化等多种动力。

内部动力即在行政体系内部产生的动力,包括新观念和新意识的出现;新技术的产生和利益需求。

3.行政改革的阻力系统答:行政改革的阻力系统是指在行政改革中对行政改革产生阻力的因素。

它既包括行政系统内部的阻力,也包括来自政治领域的阻力。

行政组织变革必然遇到阻力,是因为行政组织变革只能是一种“非帕累托最优”,它不可能做到使所有的人在同样的时间获得相同的收益。

行政改革的阻力包括:①误解方面的阻力;②利益方面的阻力;③成本方面的阻力;④组织惰性方面的阻力;⑤变革不确定性方面的阻力;⑥习惯性方面的阻力。

4.政府机构改革答:根据帕金森的研究,行政机构和人员总是具有自我膨胀的倾向,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行政适应的需求,但同时也带来了事权冲突、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和不负责任等危害,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进行包括裁减常设机构,通过设立独立机构、直属机构或其他临时性机构来履行政府的某项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机构改革。

5.外延型改革答:外延型改革,是指以改变政府行政机构的外部规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如行政机构的撤销、合并,行政单位的增减,人员的精简等。

这种改革的目的在于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经费开支过大、资源浪费等问题,基本上不触动行政权力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现有格局。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行政管理学》课程综合练习题(三)(第9—12章)第九章行政决策综合习题一、填空题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是政府和政府各种职能机关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它既可以是一个领导人,也可以是一个领导集体,他们都有法定职权和地位以及法律授权。

2.行政决策一般有两种决策方式即和个人决策。

3.对行政决策权的合法性的监督一般由进行。

4.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5.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6.拟定决策方案分两个阶级,即粗拟阶段和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A.积极方案B.追踪方案C.应变方案D.临时方案2.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A.临时方案B.积极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3.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B.积极方案C.临时方案D.追踪方案4.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A.信息支持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领导决策系统三、多项选择题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理性决策D.不确定型决策E.直觉决策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集体决策B.经验决策C.理性决策D.个人决策E.直觉决策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程序性决策B.非程序性决策C.理性决策D.科学决策E.直觉决策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集体决策B.经验决策C.理性决策D.个人决策E.科学决策5.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A.领导决策系统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C.专家咨询系统D.信息支持系统E.行政评估系统6.决策方案一般有()。

A.积极方案B.临时方案C.追踪方案D.应变方案E.长期方案四、简答题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2.简述行政决策的作用。

2020年《行政管理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2020年《行政管理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XX有限公司MS-CARE-01社会责任及EHS手册(1.0版)制订:审批:2020-1-1发布 2020-1-1实施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行政”一词是最早见于( C )。

A、《论语》B、《韩非子》C、《史记》D、《资治通鉴》2、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 B )。

A、与国家权力机关平行的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C、领导国家权力机关的机关D、与国家权力机关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机关3、“行政学”一词,最早是德国学者史坦因在1865年提出的,当时主要是指( A )。

A、行政法B、行政学C、管理学D、政治学4、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史坦因B、威尔逊C、古德诺D、泰罗二、多项选择题1、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管理( A B C )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A、国家事务B、社会公共事务C、机关内部事务D、企事业单位事务E、家庭事务2、20世纪初,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的学者主要有( A B C D E )。

A、古德诺B、怀特C、泰罗D、法约尔E、韦伯3、学习行政管理学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 A B C D E )。

A、科学化B、法制化C、合理化D、高效化E、现代化4、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A B C D E )。

A、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B、调查研究法C、案例分析法D、D、历史研究法E、比较研究法第二章行政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深入研究行政主体、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的相互关系,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界兴起了一门新学科──( C )。

A、行政管理学B、行为科学C、行政生态学D、人事管理学2、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B )。

A、里格斯B、高斯C、西蒙D、林德布洛姆3、《公共行政生态学》创立了以生态学方法研究行政管理的新的行政理论体系,该书作者是( C )。

A、怀特B、法约尔C、里格斯D、德罗尔二、多项选择题1、从内容上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 A C )。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行政公共关系)【圣才出品】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行政公共关系)【圣才出品】

第八章行政公共关系一、关键术语1.行政公共关系答:行政公共关系又称政府公共关系,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职能,履行行政职责而运用信息沟通与传播手段,在增进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了解、支持、监督的基础上,与公众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适应的持久联系,并在公众中塑造政府良好形象的活动。

2.行政沟通答: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信息、情报,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键术语阶段。

法规为依据。

价,这就途径。

行政沟通的特点有:(1)在行政沟通中必须有一方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行政沟通渠道主要是正式沟通;(3)行政沟通的内容是与行政管理活动有关的行政信息和社会信息。

3.行政协调答:行政协调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调整行政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各人员之间、各行政运行环节之间和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及调整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分工负责,协同合作,实现行政目标的目的。

行政协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广泛性。

行政协调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2)目的性。

行政协调的目的在于消除组织之间、人员之间、组织和人员之间的摩擦、冲突、矛盾,减少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功能消耗,通过建立和谐的关系,来发挥整体功能,实现行政组织目标。

(3)灵活性。

行政协调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人员采取灵活变通的协调方法。

(4)权威性。

协调者可以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利用行政权力的权威,对非对抗性矛盾进行协调,要求被协调者服从协调决定。

(5)相对性。

行政协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二、简答题1.行政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有哪些?答:行政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有:(1)正确把握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不仅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也为决策的执行与控制创造积极的条件。

然而,公众舆论又往往具有自发性与盲目性的缺陷,因此,行政公共关系的任务之一就是必须正确地把握和引导公众舆论。

行政管理学各章节复习题答案整理汇总

行政管理学各章节复习题答案整理汇总

第一章绪论1.彼得原理:彼得原理的公式是:“在层级组织中,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层级。

彼得原理的推论结果是:每个职位将由不能尽职的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

”这是因为,由于层级组织的结构特征,无论一个人有多少聪明才智,又多么勤奋努力,总会有不能胜任的职位,而晋升是必然的,一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更何况还存在许许多多不良组织病象。

其中的部分精彩定律:华盛顿办事规律:一人做事敷衍了事;二人合作做事互相推诿;三人共事永无成事之日。

理发定律: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该理发了萧伯纳经济学家规律:如果所有的经济学家排圈坐,他们绝无可能达成一个共同的结论。

链条定律:链条与其最脆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长度,链条越长,脆弱的环节越多。

2.新公共行政:强调公共行政学以公平与民主作为目的及理论基础,主张政治与行政、事实与价值关联;重视人性和行政伦理研究,倡导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以及灵活多样的行政体制研究。

3.帕金森定律: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造成的。

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定律二:中间派决定原理: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人,意志薄弱的人,耳朵不大灵光的人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

鸡毛蒜皮的事情则花费很多时间。

定律四: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

所以,“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

定律五:鸡尾酒会公式: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

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则可划分出48个区域;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2小时20分钟,则,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机关行政)【圣才出品】

郭小聪《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机关行政)【圣才出品】

第十章机关行政一、关键术语1.机关行政答:机关行政是指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发挥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而对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工作环境进行的管理活动。

机关行政的特点有:(1)综合性。

行政机关内部各处(科)室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一般都由办公厅(室)统筹解决。

(2)协调性。

协助领导协调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和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使各部门之间能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地实现机关的总目标。

(3)辅助性。

办公厅(室)在面向社会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只是起配角和助手的作用。

它不直接地处理有关行政管理的具体事务,但却要为处理行政管理具体事务的各职能处(科)室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4)繁杂性。

办公厅(室)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繁杂性。

2.会议答:会议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

会议一般包括三项要素,即议论、决定、行动。

因此,必须做到会而有议、议而有决、决而有行,否则就是闲谈或者议论,不能称为会议。

3.行政责任制答:行政责任制作为规定国家行政机关职位、职权和职责的管理制度,是机关行政制度的核心,它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的行政制度。

行政责任制具体包括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两个方面,其中工作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基础,岗位责任制是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1)行政工作责任制。

行政工作责任制是规定行政机关内部各部门、各机构的职位、职权和职责,调整这些部门、机构之间的责权关系的管理制度。

(2)行政岗位责任制。

行政岗位责任制是规定行政机关内部各个岗位的职权、职责,调整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权、利的关系,实现行政工作人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

二、复习思考题1.机关行政的宗旨是什么?答:(1)机关行政指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发挥行政职能,实现行政目标而对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工作环境进行的管理活动。

(2)机关行政的宗旨机关行政的目标是保证行政机关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其宗旨在于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1什么是行政管理?所谓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运用公共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实施管理的活动。

其本质上体现着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谋求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的过程。

1.2行政管理有什么特征?(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

(2)行政管理的内容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

(4)政府的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1.3政府的理性思考包括哪些内容?1)政府必须是民意政府;(1)政府的产生是公民同意的结果;(2)政府的决策必须代表民意;(3)政府必须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2)政府必须是有效政府;(1)有效政府是政府合法性和政府权威的源泉;(2)有效政府要求明晰政府的角色定位;(3)有效政府要求提升政府能力;3)政府必须是责任政府;(1)责任政府源于人民的委托;(2)政府必须依法正确履行职责;(3)政府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4)政府必须是法治政府;(1)法治政府的基本价值是权利本位;(2)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

1.4学习研究行政管理有什么意义?(1)从政府管理的宏观角度来讲,有利于总结行政管理的经验,指导行政管理的实践。

我国正处于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条件下,在改革旧体制和探索、完善新体制的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矛盾。

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可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体系,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更好地服务。

同时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可以有针对性地总结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2)从个体成长的微观角度来讲,有利于掌握行政管理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更好地适应和完成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现代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分工和职业特征越来越明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没有对行政管理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可能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通过学习和研究,更新管理观念,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完成行政管理工作。

而且,行政管理学高瞻远瞩、综观全局,这种高屋建瓴的学科,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加之行政管理实践领域的广泛性,可以说适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工作。

所以,学习研究行政管理学对各行各业的人的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和有价值的。

第2章行政职能2.1什么是行政职能?行政职能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行政职能体现了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行政管理的本质表现。

简单来讲,行政职能就是要解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现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等问题。

2.2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1)政治职能。

包括(1)军事保卫(2)外交(3)治安(4)民主管理;2)经济职能。

包括(1)宏观调控(2)市场监管(3)国有资产管理3)文化职能。

包括(1)发展科学技术(2)发展教育(3)发展文化事业(4)发展卫生事业4)社会职能。

(1)劳资协调(2)公共建设(3)社会保障(4)社会服务(5)优抚安置职能。

2.3政府与市场之间是什么关系?政府与市场是两种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机制或制度安排。

两者是相关替代、相关补充的关系。

(1)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通常,人们使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来概括凯恩斯经济理论之后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争论过程中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

所谓“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①公共产品的供给;②市场经济中的垄断;③市场经济的外部性;④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⑤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衡。

“市场失灵”是主张实行政府干预的强有力的理由。

所谓“政府失灵”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

“政府失灵”的表现有:①成本和收益的分离导致生产过剩和成本提高;②政策的低质和目标偏离;③缺乏竞争而形成的低效率;④不公正分配;⑤寻租等等。

“政府失灵”是主张实行更为彻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本依据。

经过大的历史反复之后,问题不再集中于是否需要市场或是否需要政府干预,而会集中在如何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基础配置与政府对市场的合理干预之间的平衡方面。

(2)政府与市场相互替代、相互补充。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当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替代市场的作用,而在于增进市场的作用,也就是主要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来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凡是通过市场机制能够很好解决的问题,政府就不必插手,而通过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则必须负起责任,二者之间实现一种有效的平衡。

在需要由政府发挥作用的地方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同样会损害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

根据这样的原则,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是三个方面:①是制定并执行规则,包括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监督合同的执行以及公正执法等;②是进行宏观经济的总量调控,进行收入再分配,防止收入差距过大,维持稳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③是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应当围绕创造一个有效率的市场环境,行使好调控、培育、维护、监督和服务的职能。

2.4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是什么?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范围、内容、方式进行的调整与转移。

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1)职能内容的转变(2)职能重心转变(3)职能方式的转变(4)职能关系的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1)政企分开(2)政市分开(3)政社分开。

第3章行政组织3.1行政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较有什么不同?1)阶级性2)社会性3)服务性4)权威性5)法制性6)系统性7)动态性3.2行政组织设置与行政职能有什么关系?2)职能依据设置行政机构,除了要严格依法进行以外,还必须与政府的职能相适应,必须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的要求进行。

现代各国政府职能对行政组织机构变化的影响,大体有如下因素:(1)传统职能的状况。

各国政府总有一些传统的较为稳定的管理职能,如财政、治安、交通、教育、国防、外交等。

执行这些职能的机构一般也较为稳定,各国都大体继承这些传统的机构设置。

(2)职能内容的变化。

这是引起政府机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这里有多种情况,一是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国土治理、市场秩序等已成为普遍关心的新的社会问题,政府也就需要建立相应机构进行管理。

二是新产业部门出现,需要政府参预管理协调。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出现许多新的产业部门,如化工、电子、核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在一定时期需要政府重点扶持,需要建立相应部门进行管理。

许多国家的机构增长,多是由于新兴产业部门的增加。

但是,也有一些产业部门日渐成熟或走向市场化,也会导致原有的机构的取消或合并。

三是需要解决临时的特定管理任务,也需要政府设立一些临时性或较长期的机构。

(3)职能方式的变化。

当政府履行职能的管理方式发生变化时,也会引起行政组织相应地调整。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管理方式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行政组织机构转轨变型。

裁减合并微观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部门,正是适应职能方式变化而采取的措施。

(4)职能权限的变化。

由于社会分工或利益格局的变化与调整,政府行政管理权限需要集中或分散、上收和下放,这也会直接影响行政机构的变化。

如我国实行政企分开,下放权力,这就需要减少政府专业管理机构,适当加强基层机构。

3.3行政组织的类型有哪些?1)首脑机关2)职能机关3)辅助机关4)咨询机关5)派出机关3.4行政组织的设置应遵循什么原则?1)精简与效能原则2)职、权、责一致原则3)完整统一原则第4章行政领导4.1什么是行政领导?行政领导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行政管理活动是由众多的公务员共同协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必须有统一指挥,才可能实现行政目标。

我国是个地大人多的发展中国家,行政领导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和国家的兴衰。

4.2行政领导方式和类型有哪些?方式:(1)强制方式。

(2)说明方式。

(3)激励方式。

(4)示范方式。

类型:(1)集权型。

(2)分权型。

(3)放任型。

4.3行政领导权力和责任之间的关系如何?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的,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履行责任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

从具体的领导岗位而言,任何一个行政领导者都有一定的职位、职权和职责,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行政职位是指行政领导者所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以及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定所赋予的该职务的地位。

行政职权是行政职位派生而来,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行政职责是指担任某一职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行政职位是行政领导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前提,没有一定的职位,就不存在职权和职责。

可见,职,权、责是联系在一起的。

4.4行政领导的素质和能力有何要求?素质:(1)政治素质。

(2)品德方面。

(3)知识素质。

(4)能力素质。

(5)作风方面。

(6)性格方面。

(7)身心健康。

能力:(1)把握全局的能力。

(2)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是领导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决策能力是衡量一个领导者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一个关键指标。

因此,领导者必须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发动组织成员集思广益和利用“外脑”进行决策。

领导决策能力主要体现为预见能力,判断能力与制定方案能力以及组织实施能力。

(3)组织协调的能力。

(4)应变与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

领导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应变和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过程,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成熟和高明,首要的就是看他是否能够具备在复杂尖锐的矛盾中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辨明方向,把握大局,沉着应付,化险为夷的能力。

(5)创新能力。

(6)学习能力。

第5章行政决策5.1行政决策的类型包括哪些?(1)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2)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

(3)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4)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5)原有决策和追踪决策。

(6)理性决策与渐进决策。

5.2完整的行政决策过程包括哪些环节?1)情报活动阶段――发现问题,确定目标2)设计活动阶段――科学预测,拟制方案3)抉择活动阶段――分析评估,择定方案4)审查活动阶段――实施反馈,追踪决策5.3行政决策应遵循什么原则?(1)民主原则。

(2)法制原则。

(3)公正原则。

(4)可行原则。

(5)优化原则。

(6)动态原则。

(7)效益原则。

(8)系统原则。

5.4如何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是决策者在实施行政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咨询系统和专家的意见,保障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决策过程,体现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