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文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片封面、内封面、封底,请发挥想象,根据专题文稿内容进行创作。

该专题片要求把文稿制作成宣传彩页,夹在内封面里,也要设计一点图案在上面。

【配音+现场声】一杯杯热气腾腾的金银花茶,一句句掏心窝子的技术传授。泸西县三塘乡吉湾村张云红家的小院里显得温馨而热闹。和以往一样,村里的中药材种植户们聚在一起,倾听着土专家张云红的又一次科技培训。

(现场声)草乌种植的关键是······,特别是这些天,要抓紧时间封顶····

老东山上的“袁隆平”

【配音】泸西县三塘乡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东山之巅,人民群众生活长期贫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山采挖中草药成为这一带许多群众赚钱贴家的重要来源。随着无节制的采挖,本来十分丰富的野生中草药资源在东山几近枯竭。然而,一个能人的出现,破解了人们的无奈和叹息。他,就是被称为“三塘土专家”、“老东山上的袁隆平”的共产党员张云红。

【配音】张云红是土生土长的东山三塘人,毕业于县职业中学的他,对农业科技有着特别的执著。2000年,从乡邻们的议论中,张云红意识到野生中草药被挖败挖光的现状,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同期声:张云红

山上的药本来就不多,大家就知道去挖,那就会把它挖绝了,我就想能不能把它拿来人工种植,把它种好了,像我们这些靠药吃饭的人,有个好的收入也有个稳定的保障,同时也保护了野生的中草药资源。

【配音】学的是果树专业,却要干野生中草药种植,况且这野生中草药人工种植在三塘前无古人,张云红没想那么多,选择了市场前景看好的“草乌”作为突破口,在自家院后20平方米的空地上开始了曲折的野生草乌驯化之路。

【配音】一年下来,第一次尝试竟然奇迹般的获得了成功,试种的草乌长势良好。第二年,他把一家子多年辛苦积攒的2万元钱,全部拿了出来种植草乌。自家的草乌苗不够,还托外地的亲戚帮忙,2万元的草乌种苗堆了半间屋子,张云红只等着种植节令的到来。

同期声:张云红

当时我把草乌全部栽下去,栽下去多数没出,有些出这么高,有些长了有人这么深,都还一起死了,2万块钱就这么没了,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

同期声:张云红妻子

他一天到晚,什么都不会去做光是去整中草药,2万多块钱就这样赔了,叫他不要整了、不要整了,他硬是要整,连小孩读书的钱都没有,我说还不如去打工。

【配音】损失惨重的张云红一家成了村里的破落户,邻居们也善意地嘲笑他“药花子”,不撞南墙头不回。这一瓢瓢冷水,就是浇不凉张云红那颗不服输的心。随后的几年里,张云红一门子心思钻到野生草乌的驯化中,沉迷于种植技术的系统研究。笔记本上记录下了草乌生长的每一个细节变化,脑袋瓜里装满了种植遇到的每一种不同情况,半夜间打着手电趴在试验田里和泥土、药苗对话。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断的摸索和反复的总结,张云红终于攻破了野生草乌种植技术的难题。草乌种植这匹增收的野马被张云红彻底驯化。2004年后,张云红种植草乌一发不可收拾,每年上10亩的种植规模和亩产值5000多元的巨大收入,使他家一下子成了东山梁子上响当当的富裕户,昔日的“药花子”、破落户来了个鲤鱼打挺咸鱼翻身。

【配音】更让张云红自豪的是,2007年,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面对着山区增收致富难,乡亲们看山愁看水愁的状况,张云红心焦不已。

同期声:张云红

因为周边很多村民,很多人都还不会栽培中草药,下一步我就把我所获得的经验、技术传授给他们,要教会他们栽培中草药,

在栽培中草药中有个很好的收入,要让他们感觉我像一小团火似的,在他们心理面是热乎乎的。

【配音】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副共产党员的火热心肠。为了把中草药种植技术传授给周边的乡邻,张云红常常不请自来,悉心讲解。党员张建华是吉湾村有名的贫困户,张云红提出,要扶持像张建华这样的5户党员贫困户发展中草药种植。那些天,张云红经常到张建华家串门,动员他种植中草药。一开始,张建华有些踌躇,就怕搞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张云红告诉他说:“如果种不好,种苗钱算我的。”打开了张建华的心结,张云红三天两头帮他跑到地里,手把手教授技术。一年下来,张建华种植的2亩草乌卖了1万多元钱,家庭收入吹糠见米。

同期声:三塘乡吉湾村村民张建华

今年我还要多发展几亩,有张云红撑着我的腰杆么,我什么都不怕。

【配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草药种植效益的吸引下,往日里走出穷山沟,外出打工的三塘群众有的返了乡。箐门村村民王家云在外打工多年,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加之没有一技之长,一直苦苦度日。得知村里人在张云红的带动下发家致了富,就决然返乡回村找张云红拜师学艺,租下了20亩地,开始了他红土地里的“刨金”之梦。

同期声:三塘乡箐门村村民王家云

我栽了五六年的草乌,基本每亩可以卖到8000多块,栽的好点卖到一万零点,这两三年我的车、房子都是从草乌上长出来的。

【配音】撕开了山区增收致富难的沉闷口袋,三塘人的日子有了滋味。几年来,三塘乡的草乌、半夏等中草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规模从2005年的176亩发展到2010年的5600亩,种植效益也从包谷、洋芋常规品种的亩收入三、四百元猛增到上千元甚至数千元。种田有出路,栽药能增收的中草药发展之路正在形成。在张云红的示范带动和帮助下,一大批种药户挣脱了贫困的泥淖,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三塘乡,城里才有的洋房搬上了山,坝区才见的小车开进了村。

【配音】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掌握中草药种植技术,张云红把多年栽培草乌的实践经验整理后,编成了小册子《草乌高产栽培新技术》,并印制了一批免费发给四里八村。他还经常到各村寨讲课,受邀到县内其他乡镇进行农科培训。这几年,仅在三塘乡的各类农业科技培训中就授课30多场,累计培训达2500多人次。对此,张云红从来没推却过一次,从来没收过一分钱报酬。用张云红的话说,创先争优,我就把它落实在使更多的群众掌握技术上、落实在让更多的乡亲们鼓起钱袋子上。

【配音】这些年,张云红在中草药的野生驯化上咬定青山不放松。为了保证草乌种苗不退化,张云红又成功培育出杂交草乌新品种“大黄草乌”。与此同时,他花了2年时间摸索出了“半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