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从多角度立意
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变的话题
![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变的话题](https://img.taocdn.com/s3/m/02a520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7.png)
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变的话题《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写作文的时候,审题立意特别重要!就好像我们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得先知道往哪儿走。
比如说,老师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题目:“我最喜欢的动物”。
那我们就要想一想啦,是写可爱的小兔子,还是忠诚的小狗呢?这就是在审题,看看题目到底让我们写什么。
立意呢,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个动物。
是因为它很有趣,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是因为它很勇敢,让我们学到了一些道理?再比如“美丽的春天”这个题目。
我们审题的时候要知道是写春天的景色。
立意呢,可以是春天让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所以呀,小朋友们,审题立意就像是给我们的作文指了一条明亮的路,让我们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多角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写作文里很重要的事儿——审题立意。
就拿“我的好朋友”这个题目来说吧。
咱们得先好好想想,题目是让咱们写朋友的什么呀?是写朋友的样子,还是写和朋友一起做的好玩的事儿?这就是审题。
立意呢,比如说,咱们写这个朋友是因为他特别善良,总是帮助别人,咱们要向他学习。
或者是因为和他在一起特别开心,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再比如说“一次难忘的旅行”,审题就是要清楚是写旅行中的经历。
立意可以是这次旅行让咱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增长了见识,也可以是在旅行中遇到了困难,但是咱们学会了勇敢面对。
小朋友们,明白了审题立意,咱们写作文就能更棒啦!《变的话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很多东西都在变呢?比如说,我们住的城市,以前可能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但是现在有啦,变得越来越漂亮。
还有我们的学校,可能一开始操场很小,现在变大了,还有了新的滑梯和秋千。
就像我自己,以前我不会跳绳,跳几个就累得不行。
但是我每天练习,现在我能跳好多好多啦,这也是一种变。
还有我们种的小花,一开始只是个小种子,慢慢就发芽、长大、开花,变得可美啦!所以呀,变化无处不在,我们要学会发现这些变化,感受生活的美好。
作文多角度立意和构思
![作文多角度立意和构思](https://img.taocdn.com/s3/m/a9ee55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3.png)
02
CHAPTER
多角度思考
从个人角度思考,关注自身感受和经历,挖掘内心世界。
总结词
在写作时,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来表达主题。这种角度可以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个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对比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探索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在作文构思中,可以利用发散思维来拓展思路,为文章提供更多有创意的素材和观点。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时,可以从当前的环境问题出发,展开对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想象。可以联想到新的技术、政策、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有创意,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
对比思维
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观点,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例如,在写关于“成功与失败”的文章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成功与失败经历,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从而得出更深入的见解。
发散思维
从一个点出发,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之相关的各种可能性。例如,在写关于“未来科技”的文章时,可以从当前科技的发展趋势出发,展开对未来科技的各种可能性的想象,从而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世界。
发散思维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逆向思维
对比思维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或观点来深化对主题理解的方法。在作文构思中,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物、事件或观点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特点,从而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主题。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坚持与放弃”的文章时,可以通过对比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经历来阐述主题。一个人物是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子,另一个是放弃后反而获得更好结果的例子。通过对比这两个人物,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主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坚持与放弃在不同情况下的意义。
《作文多角度立意》课件
![《作文多角度立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b759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c.png)
通过这个PPT课件,我们将探讨作文写作中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和价值。
什么是多角度立意
多角度立意是指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以拓宽思维和提升作文质量。 相较于单一角度立意,多角度立意能够突破局限,展现更丰富的观点。
为何需要多角度立意
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案例表明,多角度立意有助于增强文化素养和视野。 通过多角度思考,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展现独特的思考深度。
参考资料
以下是推荐的书籍、网络资源以及学习路径建议: • 《多元思维:培养跨学科、全能力发展的思维方式》 • 网络资源:www.多角度立意.com • 学习路径建议:|主题阅读|实践应用|评优改进|全方位提升|
如何实现多角度立意
挖掘观点和转变视角是实现多角度立意的关键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广泛阅读和多元思考来挖掘不同角度的观点。
多角度立意对作文的影响
多角度立意能够提高作文的质量和价值。 它能够使作文更具深度,展示作者丰富的思考和洞察。
总结
多角度立意的优势在于打破思维定势,展现多元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多角度立意的潜力,提升作品的品质。
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作文的多角度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b429cbf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c.png)
1.只有互相协作,社会才能井 然有序。
2.遇到困难要互助合作。
3.奉献于人,自身亦有所得。
4.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思维腾跃
有一则寓言:有人要卖 掉一匹骏马。在市集上站 了三天,没人问津。他找 到伯乐,要求他到集市上 绕马看一看,离开马时又 回来瞧一瞧,伯乐这么做 了,马的身价一下子提高 了十倍。
4、骏马: 人才需要识人才者发现。
拓展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请以“手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 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明确
一、从整体的角度
1、万事万物都有差别,做事不可一刀切。 2、做事要互相配合,密切协作。 3、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4、谦让精神。
二、从个体的角度 5、大拇指勇挑重担,却把荣誉让给别人。 6、能屈能伸。
1、调整心态
2、乐观面对世界
3、心态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 同
思维冲浪
有一天,一个教士问上帝:“天堂和地狱的区 别在哪里?”上帝带教士进了个房间,里面有一口 煮饭的大锅,一群人团团围着。他们每人手拿一把 汤勺,但汤勺的柄太长,盛起汤来送不到嘴里,十 分别扭。因此,尽管锅里山珍海味颇多,但他们只 有挨饿。“这就是地狱。”上帝说。接着,上帝又 把教士带进另一间房子。这间房子和那间几乎一样, 也是一大群人围一口大锅就餐,每人的汤勺柄也是 那么长,但他们吃得井然有序,乐在其中。原来,他 们是用长长的汤勺互相喂着吃。“这就是天堂。” 上帝说。于是,教士恍然大悟(任。选一角度构思一篇文章.)
山行见奇树,须四面 之。树有左看不入画, 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
——明·董其昌《画蝉堂随笔》
借鉴 :1、要从多角度思考、立意。 2、要从中选择最佳立意入文。
思维热身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整理精校版)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整理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8daecb8bd63186bcebbc52.png)
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作文辅导0424 2312::话题作文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又以新的面目出现,值得我们关注。
以往人们一般认为,话题作文的立意是很灵活自由的,所谓“话题作文是个筐,拣个故事往里装”,好像这就是无技巧的“技巧”。
其实这是误解。
话题作文的立意要受到多重限制。
首先,它要受到题型的限制。
话题作文从最早出现到今年高考命题,其题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类:第一是传统模式,文题设计包括材料、提示语、话题和具体要求四个部分,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2006年高考浙江卷;第二是解释话题式,话题的材料就是对话题的解释,即将上述的前三项内容合为一项,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关于“纪念”的话题设计,2006年高考重庆卷关于“雕刻心中的天使”的话题设计;第三是直接话题式,即文题既无材料,又无提示语,只出现话题,如2006年高考福建卷列出“戈多今天已经来了”等三个话题任选其一作文;第四是2015年高考出现的新话题作文,话题或明示或隐含于材料之中,如天津卷“我说‘90后’”,辽宁卷“明星代言”这两个话题。
寻找合适的角度立意写作,不同的命题形式要区别对待,而不能陷入惯性的误区。
其次,它要受到材料、话题语词(概念)和写作要求的限制。
立意之前,要理解材料的含意、话题语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话题语词是多概念的话,还要审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2015年高考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它属于解释话题式命题,材料既能提示写作内容和思路,又有助于明确话题语词“行走”和“消逝”的内涵。
这里的“行走”是一个哲学和文学味很浓的概念,指当下的生活过程、发展过程和对未来的展望;而“消逝”是指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事物;同时“消逝”又不同于“消失”,这就要很好地斟酌。
这两个关键词并非二元对立的概念,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专家认为:写成“我行走在消逝中”,继而对人生、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产生诸多联想、感悟,想起了消逝与进步、消逝与发展存在的种种关系,就切题了。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273f85e9941ea76e58fa04d2.png)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题目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有 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
请以“风”为话题,作多角度构思立 意。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大自然的风
1.描写自然的风,或美或恶;抒发自己的情怀, 或爱或憎。 (写景、状物、抒情——抒情散文) 2.介绍风的知识;或说明,或想象,谈怎样利用 风为人类造福。 (以说明为主,兼以描写——科技说明文)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多角度
自然界——有形(实) 人类社会——无形(虚)
发散思维
生活——家庭、学校、社会 阅读——古今中外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布置作业 请以“起点”为题,进行 多角度立意(不少于3个), 然后选择其一写一篇600字以 上的作文。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人类社会的风
1.叙述、描写社会上的优良之风,赞美歌颂新时 代、新人物、新风尚。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记叙文) 2.叙述、描写社会上的不良之风,揭露鞭挞坏人、 坏事、坏风气。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记叙文)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自然风与社会风结合
描写自然风,捕捉风的特点,由物及人,展开联 想,或抒写情怀,或发表见解。 (描写、议论、抒情——托物言志散文)
爱因斯坦:
W=X+Y+Z
W代表成功
X代表艰苦的努力 Y代表方法正确 Z代表少说废话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授 课 人:龚水康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 制作平台:Powerpoint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立意 确立文章的 中心思想 (主题)
作文立意的要求
准确 鲜明 深刻 新颖
作文的多角度构思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作文多角度立意例谈
![横看成岭侧成峰——作文多角度立意例谈](https://img.taocdn.com/s3/m/7d88c0ddb14e852458fb5761.png)
62——作文多角度立意例谈横看成岭侧成峰62透视作文思维多棱镜[材料分析思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座山,从不同的角度,得到的感观却很不一样,这是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
观风景是这样,写文章也同理。
同一道作文题,同一段材料,从多个层面上的不同角度,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联想,就会“成岭成峰”,而非千篇一律。
因此同学们在构思一篇文章的立意时,要将所给材料的内涵分析透彻,特别是对有思辨难度的作文题,要着重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设定主题,确定出最适合自己的立意,再联系实际,列出可以引用的若干材料、事例。
如此,一篇思路清晰、论述完整、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文章已经成功了大半。
试以下则材料为例说明。
白纸与作品一位名师带了四个弟子。
学业终了之时,这位名师给了四个弟子每人一张如雪一样洁白的纸,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交出各自的作品,并且郑重声明每人仅此一张白纸,敬请慎重作卷。
第一个弟子拿到白纸不加思索地草率作卷,他首先将正面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钟咏亮透视作文思维多棱镜画得一塌糊涂,然后又将反面涂得乱七八糟,结果他的作品成了一幅毫无价值的废品。
第二个弟子瞧着白纸左思右想,极为认真,但他生怕画坏了这张白纸,他惶惶恐恐迟迟不敢下笔,最后他只好交了一张空空如也的白卷。
第三个弟子严肃紧张,他时而思索,时而着笔,忙得不亦乐乎,最后他交了一幅平平凡凡的作品。
第四个弟子深思熟虑、谋划布局,然后他胸有成竹、一挥而就,最后他交了一幅美妙绝伦的作品。
[写作立意方式]一、横向立意。
横向立意,即分别从四个弟子各自的角度入手,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四个结论。
第一个弟子“不加思索地草率作卷”,游戏人生,害人又害己;第二个弟子“左思右想”,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没有闯劲,一事无成;第三个弟子忙忙碌碌一生,平平淡淡一生,像驴子拉磨原地转着圈圈,不思进取,无所建树;第四个弟子“深思熟虑”,“胸有成竹、一挥而就”,交出了人生满意的答卷。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浅谈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浅谈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802e42d3a58da0116c17490e.png)
个人 买
喜 我 汁 了 一 瓶 果
说“
.
:
欢甜 的
” 一
个人 买
。
了一
杯
咖
啡
说
.
“
:
我就喜欢这
又
苦
又
甜
的
有 滋 味 还 ”
一
。
个人 买 了一
瓶 矿 泉水后 说 :
“我喜欢 淡 淡的矿 泉水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道题最大 的难度在审题上 ,只要迈
过这道坎 , 就可 以海阔天 空 。 这道坎就是
分析 出命题者在 三 个对象— — 果 汁 、 咖
l ,
( 等 ) 芋 ( ) 求 2 1 a 2 =
,o n + t=
+ COS 2
i a ~ + s
2 n
。
1、
a 3 a 4 并求求/a d 的 通 项公 式 ,
( ) 证 明 当 b S b 2 b + 6 坠 、
= 。
L , n=
。
…
2
。
:
a x,
时 上 n ≥ 6
IS 一
,
.
2 1<
.
在所给的材料中 ,一 般有几个对象或 事物 ,就会有几个 角度 。 所以阅读材 料时 , 首先要 明确材 料中出现 了哪些对象 。 以 2 0 0 6 年高考全国卷为例 :
这道题最大 的难度在审题上 , 首先从 相关对 象中分析 出主 旨 , 以确定立 意。 这 则材料涉及到 的描述对象有老鹰 、 小 羊、 牧羊人 、 小孩 , 其中老鹰与小羊只是陪衬 性对象 , 能够体现立意的主要是乌鸦 、 牧 羊人 、 小孩 。 根据材料中对这 三 种对象的 言行 及 品质的描 述 , 我们可 以作如下 分 析:
高考语文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素材
![高考语文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09af299fd0a79563c1e727e.png)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题一: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
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一、什么叫“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在立意时应该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出发,展开联想,由此及彼,虚实结合,联系社会人生中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某些现象和问题,抽象出社会人生道理。
所以,审题时联想想象和归纳提炼的过程必不可少。
比如,看到波浪线,可以想到大海的波涛、蜿蜒的小路、学习成绩的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想到曲折的人生之路、人生路上的成功与失败、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二、立论角度1.从自然物本身的色、味、形、态等特点出发展开联想:①由水的无色无味联想到做人的纯粹,联想到简单是真的人生道理。
(《平淡是真》)水无色,不炫耀,不张扬,朴实无华;水无味,极平淡,极纯粹,却隽永,耐回味。
这极像世间的一些生命,其貌不扬,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从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也不在人前自觉低人一头,总是那样实实在在,不卑不亢,厚道,质朴,甚至于显得有点拙笨,不精明,不合时宜。
但是,对于这种生命现象,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有一种让人回味的感动,如同白开水一样,初喝的时候平淡,但喝过之后又似乎有那么一丝甘甜,有那么一点让人解渴的过瘾。
沈从文和钱钟书这两位文学大师就是这样的白开水,简单却不失其真。
沈从文,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精彩章节的老人,却是简简单单,踏踏实实,本分厚道,不为自己喝彩,不为自己傅粉添色,只是朝自己认定的路往下走,只是以自己真诚的歌喉为心中的边城歌唱,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乡下人”,淡泊自守,隐忍谦退;只是那么默默地,坚韧地面对外界强加于身的磨难和不公,不乞求,不痛哭流涕,不低头。
钱钟书,一个著述等身、学贯中西的文化昆仑,那么高的成就,那么敏捷的才思,却从不骄矜自诩,从不知道怎样以此作为敲门砖,博取富贵。
谈材料作文的多角度思维与立意
![谈材料作文的多角度思维与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5bf0483e83c4bb4cf7ecd169.png)
篇 童话作 品 《 皇 帝 的 新 装 》 联 系 起 来 。 如 此 举 一 反 三 的 堂 教 学 的 效 果 。
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 训练 ,旨在 引领教师不要 忽视教材 ,要立足教材 ,用
当 然 ,语 文 复 习 过 程 是 整 个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好教 材,切不 可认为教材无 大用 ,抛开 教材或匆忙 处理教 分 ,它 虽 关 键 , 但 教 者 应 该 在 平 时 语 文 教 学 中 着 重 培 养 学
理解材料 ,选准角度 ,确立文章 中心。古人 云: “ 文 以意
自己的体会 。
材 教 学 ,牵 手 教 材 , 回 归课 本 。
律 和 方 法 ,在 探 索 中 升 华 ,最 终 达 到 “ 无 招 胜 有 招 ”的 目
目前 , 中 考 命 题 人 已 经 侧 重 强 化 这 一 意 识 。2 0 1 3 年 扬 的 。 这 样 不 仅 节 省 教 学 时 间 ,而 且 还 能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州卷议 论文阅读 《 房 间 里 的大 象 》 ,更 是 将 选 文 与 课 内 的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使 学 生 在 教 师 的 引 导 下 学 会 学 习 , 提 高 课
材 ,然 后 盲 目地 从 课 外 选 文 , 以多 做练 习来 弥 补 。 生 阅 读 理 解 能 力 , 抓 好 平 时 , 作 出实 效 。将 培 养 学 生 语 文
依 据 课 程 标 准 选 取 典 型 课 文 , 围 绕 考 点 设 计 阅 读 练 阅 读 能 力 的 重 担 分 解 到 每 一 课 语 文 教 学 中 去 。 如 此 ,最 后 习 , 通 过 练 习 总 结 解 题 方 法 , 举 一 反三 寻 求 课 外 突 破 。 这 的 强化 复习 方 能产 生 更 高 的 效益 。 样 , 现 代 文 阅 读 复 习 就 能 收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通 过 这 样
教资作文抓准立意
![教资作文抓准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fce823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3.png)
教资作文抓准立意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作文部分,立意准确是至关重要的。
立意即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中心论点,它是文章的灵魂,决定了整篇文章的方向和深度。
以下是如何抓准立意的几点建议:
1. 理解题意:首先要深入理解题目要求,把握出题人的意图,明确写作主题和范围,这是找准立意的基础。
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关键词、引导语以及题目中蕴含的价值观导向。
2. 明确角度:根据题目内容,确定论述的角度和立场,可以是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德师风、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入手,选择自己熟悉且有深度的角度进行立意。
3. 高度提炼:在把握好主题的基础上,要能够对观点进行高度提炼,使其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指导意义。
例如,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可以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等宏观视角出发,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阐述。
4. 符合社会价值观:作为教师,其价值观念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弘扬正能量,展现积极向上的教育风貌,这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立意的一个重要原则。
5. 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好的立意不仅要有深度,还要能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连贯,前后呼应,让读者一目了然。
总之,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的立意需要做到深刻、独到、鲜明,并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体现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和热爱。
作文立意的多角度
![作文立意的多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6b5f488ed0d233d4b14e69d4.png)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
《对话》
《投入》
归纳: 1 什么是多角度立意? 在立意时充分利用发散性思维,对事物 进行多层次的审视,开拓思路,它体现 了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写作 中的创新精神。 2 怎样进行多角度立意? 一是多与人生、自然、社会相联系, 二是善于虚实的结合。
请以“台阶”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思考:请从多角度立意。 1 台阶的故事(人生的经历,社会的发展) 2 给别人一个台阶(宽容) 3 给自己一个台阶(善待自己)
4 给孩子一个台阶(家庭教育)
5 给学生一个台阶(学校教育) 6 走自己铺设的台阶(创新进取) 7 为别人铺设台阶(无私奉献) 8 上台阶(积累) 10 永无尽头的台阶 (修养、科学) 11 台阶的材料(人生 态度) 12 温暖的台阶(人际 关系)
9 上台阶与下台阶(人生态度)
归纳:
1 面对同一个题目应多角度立意, 尽可能开掘事物的多义性,以扩 大选择的余地。 2 选择的标准:有实际意义(深刻性)
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怎么写
![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9b1d86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1.png)
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怎么写好呀,下面我将分步骤为您讲解如何写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一、理解题目仔细阅读作文题目或给定的主题,确保完全明白其含义和要求。
这是后续选材立意的基础。
示例假如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那么关键在于“难忘”这个词,要思考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人难以忘怀。
二、发散思维在理解题目后,开始进行思维的发散。
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科学知识等多个方面去思考可能的素材和立意方向。
示例对于“难忘的一件事”,可以想到自己的一次旅行经历、一次比赛的胜利、一次与朋友的误会和解;也可以想到社会上的一些感人事件,如志愿者在灾难中的奉献;还可以想到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如某位伟人的关键决策等。
三、筛选素材从众多想到的素材中,筛选出那些与题目相关性强、有独特性、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并且自己能够驾驭的素材。
示例如果自己的旅行经历中,有在偏远山区帮助贫困儿童的经历,这个素材不仅独特,而且能体现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与“难忘”相契合,就可以作为重点考虑。
四、确定立意根据筛选出的素材,确定文章的立意。
立意要积极向上,能够传达出一定的价值观或情感。
示例基于上述帮助贫困儿童的经历,立意可以是“爱心的传递能够带来难忘的回忆和成长”,或者“在付出中收获人生的珍贵体验”。
五、多角度思考为了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广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立意。
比如从个人成长、社会影响、人性的光辉等角度进行拓展。
示例对于同一个素材,不仅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写自己在帮助他人过程中的心灵触动和自我提升,还可以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探讨这种爱心行为对贫困地区儿童的积极作用,以及对社会正能量传播的意义。
六、创新立意尝试打破常规,提出新颖独特的立意观点,让文章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示例对于“难忘的一件事”,不局限于常见的亲情、友情、励志等立意,而是从“挫折也是一种难忘的财富”或者“一次意外的失败让我重新认识自己”等创新的角度出发。
高中语文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素材
![高中语文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573e9d6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3.png)
作文指导之多角度立意:由此及彼,思考提炼题一: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
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一、什么叫“水蕴涵着深厚的哲学意味”?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在立意时应该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出发,展开联想,由此及彼,虚实结合,联系社会人生中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某些现象和问题,抽象出社会人生道理。
所以,审题时联想想象和归纳提炼的过程必不可少。
比如,看到波浪线,可以想到大海的波涛、蜿蜒的小路、学习成绩的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想到曲折的人生之路、人生路上的成功与失败、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二、立论角度1.从自然物本身的色、味、形、态等特点出发展开联想:①由水的无色无味联想到做人的纯粹,联想到简单是真的人生道理。
(《平淡是真》)水无色,不炫耀,不X扬,朴实无华;水无味,极平淡,极纯粹,却隽永,耐回味。
这极像世间的一些生命,其貌不扬,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从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也不在人前自觉低人一头,总是那样实实在在,不卑不亢,厚道,质朴,甚至于显得有点拙笨,不精明,不合时宜。
但是,对于这种生命现象,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有一种让人回味的感动,如同白开水一样,初喝的时候平淡,但喝过之后又似乎有那么一丝甘甜,有那么一点让人解渴的过瘾。
沈从文和钱钟书这两位文学大师就是这样的白开水,简单却不失其真。
沈从文,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精彩章节的老人,却是简简单单,踏踏实实,本分厚道,不为自己喝彩,不为自己傅粉添色,只是朝自己认定的路往下走,只是以自己真诚的歌喉为心中的边城歌唱,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乡下人”,淡泊自守,隐忍谦退;只是那么默默地,坚韧地面对外界强加于身的磨难和不公,不乞求,不痛哭流涕,不低头。
钱钟书,一个著述等身、学贯中西的文化昆仑,那么高的成就,那么敏捷的才思,却从不骄矜自诩,从不知道怎样以此作为敲门砖,博取富贵。
材料作文议论文体多角度立意
![材料作文议论文体多角度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35a41970a26925c52cc5bf2c.png)
材料作文议论文体多角度立意写作佳苑2013-08-02 06275d56b7b40102e985材料作文议论文体多角度立意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一样,在吃透材料精神的前提下,运用发散性思维,敞开思路,广泛联系,从多种角度着眼,多侧面地进行分析,尽可能挖掘材料各方面所揭示的思想意义。
然后将众多的观点,按“三求”、“一看”的标准,选择最佳观点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求”“一看”求新新颖,不落俗套,有独特见解,富有时代气息。
求深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
求针对性有的放矢,针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
观点新、深、有针对性,不一定都能写出好文章,因而须看个人实际(一是对某个观点确有较深的感受;二是又有充实的论据进行论证。
)提示从薛谭这个人物的角度看“未穷其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说明他有自满情绪,可立论学无止境,岂可浅尝辄止?“乃谢求反”,说明薛谭能够接受教育帮助,可立论知错即改,为时未晚。
“终身不敢言归”,这种态度不对,值得思考,可立论为青出于蓝要敢于胜于蓝。
“未穷其技”,急于辞别回家,这样便导致所学的歌唱技艺半途而废,从而可立论为成就事业必须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从秦青这个人物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教师,他对于有自满情绪的学生没有厉言正色,严词训斥,而是用事实、用自己高超的歌唱艺术现身说法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懂得不断进取的道理。
可立论春风化雨,高歌感人;言教不如身教。
画蛋达•芬奇(公元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
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
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
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
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
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
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点去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
作文如何多角度立意
![作文如何多角度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224147b00912a216147929b6.png)
扩展训练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 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 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 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 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 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 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 论文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 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 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以立意为:个人 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
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可以立意为: 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 力。
6
从“砖”的制作联想
• 泥巴脱成坯,晒干,经烈火 的烧制变成坚硬的砖,由此 联想到的立意是:成为一个 具有坚强意志和过硬本领的 人,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 练。
7
从“砖”的用途联想
• 单独一块砖,作用不大,但 作为整个建筑物的一个最基 本的组成部分,却是不可缺 少的,由此引出的立意是: 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二 者互为依存。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 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 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 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 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作文如何多角度立意
1
• 以“砖”为话题,展开联想, 思考应当如何多角度立意, 并写出 多种立意。
→
4
从“砖”的形态联想
议论文立意技巧及方法
![议论文立意技巧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1a6509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4.png)
议论文立意技巧及方法1、多维立意所谓多维立意是指审视思维客体时,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的思考,从而决定自己文章的主旨。
万事万物,由于观察者所站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人们不应单一的、片面地看问题,要视野开阔,能从多角度立论。
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不同的判断归结到一起,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2、融旨于景这是一种散文写作的立意方法。
是指作者把表现的主旨融合在所写的景物中,借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情致。
如2003年宜昌满分作文《为自己撑起一片天》,采用的就是融旨于景的方法。
文章通过描写高山上的雪松、沙漠里的白杨与环境拼搏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笑对失败、笑迎人生挑战的积极生活态度。
3、融旨于物融旨于物的立意方法适用于记叙文的写作,是指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旨。
这种立意方法常常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以显示深远的寓意。
借某事物寄情托志是“融旨于物”的主要特征。
如2003年云南省中考作文题之一是要求以“真好”为题写作。
一个考生命名为《做一片云真好》,文章融旨于物,借“一片云”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情感。
文中“一片云”的特性就是作者性情的体现。
这种写法摆脱了常规写法的单调乏味,精巧而自然。
又如2003年南通中考满分文《兴趣》借花抒情,文章围绕“桂花”这一物展开描写,表达自己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4、反用其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问题。
是指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使读者耳目一新,收到好的艺术效果。
如2003年荆州市题要求以“给的一封信”为题写作。
一考生命名为《给诸葛亮的一封信》,文章“旧瓶装新酒”,围绕“失街亭”这一事件,巧妙联系当今世上官僚主义严重、弄虚作假盛行等不良之风,借古讽今,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个性十分突出。
5、一字立骨这种方法是指以一个和主题密切相关、成为勾连全文线索的关键字为立意之本,经纬全篇。
使之成为文章的“眼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要从多角度立意
杜小芳
世界上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不失唯一的,作文的立意也是如此。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道文题,同一块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想象、联想,就会“成岭成峰”,而不至于千篇一律。
所以,构思立意时,要从不同角度思考“这道作文题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然后列出可以写的若干方面,再选出最适合自己写的那个方面,以确定其立意。
一、全方位扫描和多方面分析,找出最佳角度
全方位扫描,就是运用发散思维,以写作对象为中心,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地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以求出更多更新的信息。
发散思维,就是由某一人、事、景、物(下文简称“事物”)或现象出发,想到其他一系列与之有关的事物或现象,从而得出某个结论。
它的核心思想是: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重组信息,以发现更多更新的观念,进而求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运用发散思维来扫描时,可以通过联想,对同一事物或从其本身、相关、相近、相反等角度,或从其外形、成因、关系、功用、意义、象征等角度进行扫描、分析,找出最佳的立意角度。
多方面分析,就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部位地分析写作对象。
事物是复杂的,内涵是丰富的,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着眼点不同,得出的信息、观点也就不同。
多方面分析,能使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内涵都呈现出来,从而确定新的立意角度。
对不同的事物,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考虑选用以下这些具有共性的、常用的角度:①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角度;②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角度;③本地、外地、中国、外国等地域角度;④内部与外部、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等哲学角度;⑤国家、集体、个人等利害关系角度;⑥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等认识论角度;⑦肯定、否定的辩证角度;⑧立场、观点、方法、态度等不同角度。
扫描和分析要结合起来。
譬如“沟通”,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相关”角度看,它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从“关系”角度看,它是双向的;从“功用”等角度看,它能使关系和谐、有效地与人合作等等;还可从相反的角度举出不善于沟通的种种弊端。
二、浅表现象的深层思考,挖掘最新角度
浅表现象的深层思考,就是运用联想思维,由表象联想到其本质意义,再由其本质意义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这样,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挖掘出新的立意角度。
联想与想象不同。
联想,是由甲事物联系到乙事物,它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象,是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摄取事物,但这些事物是经过作者主观冶炼幻化出来的,是非“真实”的。
运用联想思维进行深层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挖出事物的本质。
2.通过对比或类比,凸显事物的某种本质。
3.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或由因及果,或由果探因,从而得出事物的本质。
这几方面,要根据事物外形或特征灵活选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譬如“桥”,从其“本身”看,它只是架设在水上或空中供行走的建筑物,它可以接通两头。
从“接通两头”这一表象或者说桥的功用,我们可以“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联想到相关的事物。
这样,就可以找到新的立意角度得出新的立意:
1.从桥的外形延伸
①从人的角度:妈妈的驼背——母亲的无私奉献;爸爸的挑担——父爱的崇高与伟大。
{2}从物的角度:弯月会一天天“长大”——只要心存希望,总归会得到圆满;断桥——残缺也是美。
2.从桥的内涵、意义角度:老师微笑的目光是桥——爱心与奉献;同学的情是桥——友善与沟通;人世间的真情爱意是桥——构建和谐社会。
思乡之桥——拳拳赤子心是国家的瑰宝。
至于事,也可以通过联想进行深层思考。
譬如:
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小孩游公园,他们让孩子在前边独自走。
突然,小孩被石阶绊着,摔在地上,哇哇大哭。
一个中国人见了,连忙上去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
”这件事透露了很多信息,如果从“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一点来作深层思考,那么,从重大严肃的主题切入,可以考虑到“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从哲学角度切入,学走路时难免摔跤,可以考虑到“人生道路”“成长历程”“工作成败”等;从时代高度切入,可以得出“在创新竞争中要有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在课改实验中要敢于实践”等观点。
三、抽象概念的具体细化,找寻具体角度
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念(大多数时候是一个话题)转变为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讨论,或者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思考;细化,就是把宽泛话题的内涵缩小,把话题切分为若干个“子话题”然后选择其中一个最熟悉、最易于表现自己认识水平的侧面来思考。
譬如“冷与热”,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切分:
①从人际关系角度,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上级与下级、同学与同学、丈夫与妻子等等关系中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立意:老师的热情帮助融化了学生冰冷的心——对学困生要给予热情的帮助;父母对子女外表的冷、内心的热——严格要求才能健康成长,父母的爱是深沉厚重的;对上司则热情,对下属则冷淡——做人不正直坦诚不可取;同学之间关系的冷热变化——不断化解矛盾携手并进;家中饭菜“热—冷—热”的变化——只有夫妻恩爱才有家庭幸福……
②从人生态度角度,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得出“学习过程中忌忽冷忽热”的立意;由“冷血动物的冬眠”得出“我们应该学会调节自己,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立意。
③从社会现象角度,可对“追星热”“炒作热”作冷静思考,对热恋城市冷落山村现象进行分析。
④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冷热无常,提出“要立足世界必须加强综合国力”的见解。
⑤从自然现象角度,可以由全球变暖引出对环保的忧思。
对一个话题的具体细化,也可以运用“扩展法”,即在概念性话题的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
譬如“书”,可以从写实角度扩展为“我爱读书”“一本难忘的书”“一次买书”,但这是低层次的;更可以从虚化角度扩展为“父亲是一本书”“人生是一本书”“打开生活的书页”,这一角度才是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