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最新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作文范文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一、词汇与短语1、重点单词1. by /bai/ (表示方式)乘2.bus /bʌs/ 公共汽车3.plane /plein/ 飞机4.taxi /'tæksi/ 出租汽车5.ship /ʃɪp/ (大)船6.subway /'sʌbwei/ 地铁7.train /trein/ 火车8.slow /sləʊ/ 慢的9.down /daʊn/ 减少;降低10.stop /stɒp/ 停下11.Mrs /'mɪsɪz/ 夫人12.early /ˈɜːlɪ/ 早到的13.helmet /'helmɪt/ 头盔14.must /mʌst , məst]/ 必须15.wear /weə(r)/ 戴;穿16.attention /əˈtenʃn/ 注意17.traffic /ˈtræfɪk/ 交通18.sled /sled/ 雪橇19.fast /fɑːst/ 快速的20.ferry /ˈferɪ/ 轮渡2、重点短语1. on foot 步行2.slow down 慢下来3.pay attention to 注意4.traffic lights 交通信号灯5.go to school 去上学6.by+交通工具乘……7.at a +颜色+light. 在……灯的时候8.stop and wait 停下来等9.talk about 谈论10.a sports meet 运动会11.good exercise 良好的锻炼12.go to the nature park 去自然公园13.the bus is coming 公共汽车来了14.look right/left 向右/向左看15.across the road 穿过马路16.be different from 和…不同17.the same as 与……相同3、重点句子1. How do you go/come/get to school? 你你你去/你/到达你你你你Usually, I come on foot. /I usually come on foot. 通常我走路来。
初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的数学专有名词和符号
1.1 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零、负整数组成的数。
1.2 整数的比较
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绝对值和符号来确定。
1.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规律性的题目都可以通过图示来解决。
1.4 整数乘法
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乘法要脑抽法。
1.5 整数除法
当a,b是整数的时候,a÷b=a/b。
二、整数与代数
2.1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符号为Q。
2.2 一元一次方程
例如:x+2=0
解法:只是一个方程,一边减两次x,另一边也减两次x得x=-2。
三、整数的乘方
3.1 乘方的定义
乘方是多个相同的数字相乘的运算,
n个a相乘,表示为an
四、比和比的计算
4.1 比的定义
比就是两个数的比较大小,例如a/b。
4.2 比的性质
即被除数单位小,商则更大,被除数单位大,商则更小。
4.3 比的计算
比的运算包括比的相等、比的变化和比的比较。
五、数学与实际生活
5.1 大自然中的现象
数学可以用来解释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例如物体运动、植物生长、动物繁殖等。
5.2 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购物打折、时间的计算、距离的计算等。
初一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到这里,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填空题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可概括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可概括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8、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9、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0、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2、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3、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4、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15、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6、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17、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上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生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播,且声速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15℃);(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人耳能区分开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第2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二、响度: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三、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第3节声的利用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人耳听力范围的:(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超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信息、绘测海底地形图;B超;检测金属裂纹等。
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5、look 看的动作、过程 ,look at sth
see 看的结果 see sth
listen 听的动作、过程 listen to sb / sth
hear 听的结果 hear sth
look for 找的动作、过程 look for sth
find 找的结果 find sth
6、 一点、有点:①、a few +可数名词 ②、a little + 不可数名词
3、—May I help you ? —Yes , please . I’m hungry . I’d like something to eat . —What would you like ? —I would like some rice , please ! —Anything else ? —No , thank you .
7、 loud adj 常放在名词的前面修饰名词或放在be动词 的后面
loudly adv 常放在动词的后面修饰动词 如:
The salesman is too . He talks very 销员声音太大,他大声地说话!
! 那个推
类似的有:quiet/quietly、slow/slowly、quick/quickly 等。
mouse→mice。
5、现在进行时 A、意义:表示说话时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now、look listen these days、 C、构成:①、肯定句:主语+be(am、is、are)+动
词-ing形式+其它。 ②、否定句:主语+be(am、is、are)+ not + 动 词-ing形式+其它。 ③、一般疑问句:Be(Am、Is、Are)+主语+动词 -ing形式+其它? 回答:Yes , sb be / No, sb be not . ④、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回答:不 能用Yes / No . D、动词-ing形式的构成:①、一般在动词的后面直接 加 -ing; ②、以字母e结尾的动词,先取e ,再加-ing; ③、以“辅音+元音+辅音”结尾的动词,双写最后 一个辅音字母,再加-ing.但draw、listen 不双写。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必考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平方根、勾股定理和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讲解。
一、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
通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0,其中a、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先化简,然后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b>0或ax+b<0。
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进行移项,然后进行合并同类项、消元、求解未知数等。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指包含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通常的一般形式为{ax+by=c,dx+ey=f},其中a、b、c、d、e、f为已知数,x、y为未知数。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
三、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包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
通常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因数分解法等。
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只包含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其形式为ax^2+bx+c>0或ax^2+bx+c<0。
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基本相同,先求出函数的零点,然后判断各个区间的符号,最后得出不等式的解集。
四、平方根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的数。
平方根通常表示为√a,其中a为非负实数。
平方根有两个符号,正号表示正平方根,负号表示负平方根。
五、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高一政治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知识点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课本29页)(1)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结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就是为了满足消费。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完成;否则,就意味着生产活动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是一种资源浪费。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当消费扩张时,会导致生产扩大;当消费萎缩时,会导致生产缩小。
消费者对产品的新要求,不断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通过消费,能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知识点二、社会再生产(课本29页最后一段)(1)含义: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2)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①直接的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②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
③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知识点三、大力发展生产力(课本30页)1.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1)理论原因(理论依据/必然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生产决定消费(2)现实原因(必要性和重要性)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教版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单词。
1. up.- 作副词,例如“get up”(起床),“stand up”(站起来)。
- 作介词,如“up the hill”(上山)。
2. dress.- 可作名词,“连衣裙”,例如“a beautiful dress”(一条漂亮的连衣裙)。
- 作动词,“给……穿衣服”,“dress oneself”(给自己穿衣服),“dress sb.”(给某人穿衣服)。
3. brush.- 名词“刷子”,如“toothbrush”(牙刷)。
- 动词“刷”,“brush one's teeth”(刷牙)。
4. shower.- 名词“淋浴;淋浴器(间)”,“take a shower”(洗淋浴)。
5. usually.- 副词,“通常地;一般地”,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通常位于实义动词之前,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之后,例如“I usually get up at six o'clock.”(我通常六点起床)。
6. forty.- 基数词“四十”,注意其拼写和读音。
7. never.- 副词,“从不;绝不”,例如“He never eats junk food.”(他从不吃垃圾食品)。
二、重点短语。
1. get up.- 表示“起床”,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短语,例如“What time do you get up every day?”(你每天几点起床?)2. go to school.- 去上学,“go to + 地点名词”表示去某地,如“go to work”(去上班),“go to the park”(去公园)。
3. get dressed.- 穿上衣服,强调动作,例如“He gets dressed quickly in the morning.”(他早上很快穿上衣服)。
4. brush teeth.- 刷牙,这是一个固定搭配。
5. eat breakfast.- 吃早饭,“eat + 三餐名称”表示吃某餐,如“eat lunch”(吃午饭),“eat dinner”(吃晚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埠中学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根本上讲,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①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1)原因:①必要性:理论上: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实中: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B.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②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积累和税收。
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①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原因意义)(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①在全国范围内,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①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2、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形式比较: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含义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依法在内地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特点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投资分配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一、公司的经营1、公司的类型:(1)企业①企业的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企业的分类: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公司制与公司①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②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③公司股东的权利: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公司的责任: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3)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称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股东的数量股东数量有上限。
在我国,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东数量没有上限,但有下限,在我国,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资本划分与股权的证明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
以公司签发的,不能流通的出资证明书作为股东的凭证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的股份,以公司签发的股票作为股东的凭证,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流通募股集资与公司财务信息公开不能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因而无须向社会公开财务信息可依法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内的特定对象募股集资,具有开放性,因而须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公开公司财务信息股权股份的转让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一般无需其他股东同意,股东转让其股份通常应当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股东的表决权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股东大会会议实行一股一票原则公司的组织机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组成,股东人数较少或规模较小的公司可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组成(4)公司的组织机构①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②其中股东会(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或股东大会(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董事会聘用的经理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③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5)其他企业形式。
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2、企业的经营和发展(1)企业经营①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企业才能开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企业的兼并和破产①企业兼并的意义: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②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1、劳动和就业(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
①劳动的意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光荣属于劳动者。
②就业的意义:A.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C.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D.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当前就业形势: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3、解决就业的措施:(1)党和政府:①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根本措施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②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2)个人: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自主创业。
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A.树立自主择业观。
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B.树立竞争就业观。
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
为此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