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分析化学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第二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析化学的步骤 分析方法的分类
4
分析化学的步骤
一、缓冲溶液作用原理
二、缓冲溶液的pH计算
配制缓冲溶液时,可以查阅有关手册按配方配制,也可 通过相关计算后进行配制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1.缓冲容量 2.缓冲范围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1.缓冲溶液的选择原则
① 缓冲溶液对分析过程没有干扰 ② 缓冲溶液的pH应在所要求控制的酸度范围内 ③ 缓冲溶液应有足够的缓冲容量 2.缓冲溶液的配制
(1)一般缓冲溶液
(2)标准缓冲溶液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第三节 酸碱指示剂
1 2 3
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析化学的步骤 分析方法的分类
4
分析化学的步骤
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1.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与溶液pH的关系
4
计算示例
一、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配制
一、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标定 (1)用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一、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用基准物草酸标定
二、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配制
二、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标定 (1)用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标定
三、滴定方式和应用
② 甲醛法
四、计算示例
Thank you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概述
2 缓冲溶液
3 酸碱指示剂 4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分析化学--第四章 酸碱滴定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一、强酸(强碱)的滴定 基本反应为: H++OH- ===H2O
例: 0.1000mol/L NaOH滴定 20.00mL 0.1000mol/L HCl
第四章 酸碱滴定
(acid-base titration)
第四章 酸碱滴定
●酸碱滴定 :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强酸 滴定 强碱 或 强碱 滴定 强酸
强酸 滴定 弱碱 或 强碱 滴定 弱酸
滴定 强酸
多元弱碱
或
强碱 滴定 多元弱酸
第四章 酸碱滴定
第一节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一、质子酸碱理论(复习内容) ◆酸碱定义和共轭酸碱对 ◆酸碱反应 ◆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的关系
6
6.25 ·
4
4.30
·
2
酚酞8.0~10.0
0
10
20
百里酚酞9.4~10.6
30 Vb(mL)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一元弱碱(被滴定物质)的滴定
例:
H
NH 3
H2O
NH
4
H2O
1、滴定突跃区间
pH
14
pH=6.25~4.30
12
2、指示剂的选择
10
NH3
8
3、影响滴定突跃区
入甘油后可生成Ka= 8.4×10-6的甘油硼酸,就可 以准确滴定。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一元弱碱(被滴定物质)的滴定
分析化学_第四章_酸碱滴定法
[H+]+[Na+] =[H2PO4-]+2[HPO42-]+3[PO43-]+[OH-],
• 为了消去式(2)中的非质子转移反应产物[Na+] 和[H2PO4-],将式(1)代入 式(2),整理后既得出PBE: • [H+]+[H3PO4] =[HPO42-]+2[PO43-]+[OH-]
酸的电离,其反应式严格地讲都应按(4.1)式的模式来书写,
但为了简便起见,有时仍把弱酸(HB)的电离简写成: HB 中所起的作用。 H+ + B-
但要注意,这仅仅是简式而已,切记溶剂水在弱酸的电离
23:10:02
例2 NH3在水中的离解 NH3接受H+的半反应 H2O给出H+的半反应
H& H2O
总量(mol)一定等于各种碱所获得的质子的总量 (mol) ;
根据这一原则,各种得质子产物的浓度与各种失质子产物 的浓度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定量关系。用得质子产物和失质 子产物的浓度来表示酸碱反应中得失质子相等的关系式称 为质子平衡方程简称质子平衡或质子条件。
23:10:03
例 浓度为c(mol/L-1)的NaH2PO4溶液:
例如HAc,它在水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该酸的解离常数 HAc + H2O H3O+ + Ac-
- [ H O ][ Ac ] 3 Ka = [HAc ]
23:10:02
或可简写成
[H ][ Ac ] K = [HAc ]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1、强酸(Ca )
HA H2O
H++AH + + OH -
[H+]=[A-]+[OH-]
[A-]=Ca
[H+]=Ca+Kw/[H+]
精确式
《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
- 6/125页 -
当Ca ≥ 20[OH-],忽略水的解离
[H+] ≈Ca
近似式
pH=-lg [H+]=-lgCa
《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
理论变色范围 pH=2.4~4.4
《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
- 35/125页 -
常用酸碱指示剂(P46)
人对不同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红色易辨别,实际变色 范围与理论变色范围稍有区别。
《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
- 36/125页 -
注意 :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一定正好位于pH=7左右 ,
例:计算0.10 mol/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的 pH。 解:查表得邻苯二甲酸的pKa1=2.94, pKa2=5.43
cKa2 ≥ 20Kw c≥ 20Ka1
1 mol/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的 pH?
《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
- 22/125页 -
例:分别计算0.05 mol/L的NaH2PO4和3.33×10-2 mol/L的 Na2HPO4溶液的pH。
溶液的颜色随溶液pH的变化而变化,当pH=pKHIn 时 , [In-]=[HIn],这一点的pH称为理论变色点,溶液显酸 式色和碱式色的混合色。
《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
- 33/125页 -
由于人眼对颜色的辨别能力有限,在一点上不容易观察出,必须有一
分析化学第4章 酸碱滴定法
[OH ] [ H ] 1010 104 TE % 100% 100% 0.2% CSP 0.05000
例:同上题,若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 pH=9为终点,计算终点误差。 解:已知Cb=0.05000mol/L, 终点溶液pH=9, [H+]=10-9mol/L,则[OH-]=10-14/10-9=10-5 mol/L。
(2)一元弱酸碱滴定
0.1000mol/L NaOH滴定20.00mL 0.1000mol/L HAc
HAC+OH-=AC-+H2O
滴定前:
[ H ] Ca K a
计量点前: HAC-NaAC缓冲系
[ HAC] [H ] Ka [ AC ]
滴入NaOH 19AC ] 20 .00 19 .98
共轭酸碱对概念 例:区分下列物质是酸还是碱?并指出共轭酸碱对
HAc H2CO3 H3PO4 NaAc NaHCO3 NaH2PO4 Na2HPO4 Na3PO4 H2O
NaCO3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共轭体系不能单独存在 HAc(酸1)H++Ac-(碱1) H++H2O(碱2) H3O+(酸2)
C C
HAc+OH-
K
b
OH HAc Ac
W
10
14
25C
C
pKa+pKb=pKw
酸的强度与其共轭碱的强度是反比关系。 酸愈强( pKa愈小),其共轭碱愈弱( pKb愈 大 ),反之亦然。
分析化学 第四章_酸碱滴定法一 图文
H2CO3 H HCO3 H CO32
H3O H H2O H OH
质子条件式为:
H 2CO 3 H 3O
C
O
2 3
O
H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4
• 方法要点:
• 1.从酸碱平衡体系中选取质子参考水准(又称 零水准),它们是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 转移反应的物质。
方法。 • 理论基础: • 酸碱平衡理论及酸碱质子理论。 • 优点: • 方法简单、快速,应用广泛。 • 应用: • 一般酸、碱以及能与酸、碱直接或间接发生质子
转移反应的物质。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2
酸碱质子理论
• 能给出质子的是酸,能接受质子的是碱,酸和 碱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酸碱不是彼此独立 的,而是统一在 对质子的关系上。
9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
• 1. 能给出质子的是酸,能接受质子的是碱; • 2. 统一在对质子的关系上,共轭酸碱对之间具有
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 • 3. 酸或碱的离解常数是物质酸或碱性强弱的定量
指标; • 4. 物质的酸碱性不仅与此物质的本质有关,还与
溶剂的性质有关; • 5. 在溶液中,质子不能单独存及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 第四节 滴定终点误差 • 第五节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 酸碱滴定法的定义: • 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2
• (二)电荷平衡
分析化学第四章酸碱滴定
酚酞(PP)
HO OH O- O
OH OH COO
-
-
H+ pKa = 9.1
COO-
Hale Waihona Puke 羟式(无色)醌式(红色)
甲基橙(MO)
(H3C)2
+
-
N
NH
N H
SO3
红色(醌式)
OH H+
1/10
[In-] / [HIn]=1
10
p KHIn +1
理论变色范围
注: 实际与理论的变色范围有差别,深色比浅色灵敏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指示变色越敏锐
小结: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取决于指示剂常数 值KHIn 2)各种指示剂在变色范围内显示出过渡色 3)指示剂的变色间隔不会大于2个pH单位 4)指示剂加入量影响:适当少些颜色明显 加的多,消耗滴定剂。
强酸)
3.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指示剂的选择
影响因素:被滴定酸的性质,浓度 C一定, Ka↓,Kt↓,⊿pH↓ Ka一定,C↓,⊿pH↓(滴定准确性越差) 指示剂的选择: ⊿pH =7.75~9.70,选碱性范围变色的酚酞,百 里酚酞
4.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
Ca •Ka≥ 10-8
讨论:
pH 2.88
(2)Vb < Va :HAc + NaAc
SP前0.1% 时 ,已加入NaOH 19.98mL C AC Cb pH pKa lg pKa lg Ca C HAC
5
3
pH 7.75
分析化学 第 4 章 酸碱滴定法
pH
p
KΟ a,2
时,
(HC 2O4
)
(C
O2
24
)
例如草酸三种型体的δ与 pH 的关系图为:
可见,当
pH
<p
K
Ο a,1
时,
主要存
在型体
是
H
2C2O4
p
K aΟ,1<pH
<p
KΟ a,2
时,
主要存在型体是
HC2O4
pH >p
KΟ a,2
时, 主要存在型体是
C2O42
同理可推出 3 元酸(有 4 中型体)的各δ:
第 4 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4.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
即几种基本方程的写法。利用这些基本方 程可推导出计算溶液 pH 的各种公式。
一、物料平衡 MBE(即物料平衡方程的简称)
根据已有的知识:列方程应有合理的依据。 那么,列物料平衡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呢?
依据 某组分的总浓度 c 等于该组分各型 体的平衡浓度 ce 之和。
二、电荷平衡 CBE
依据 平衡时溶液中正电荷总数等于负电
荷总数。
例如 Na2CO3 溶液
平衡时溶液中正离子有 Na+ 和
CBE 为
水解离出的 H+ , 负离子有CO32HCO3- 和水解离出的 OH- 。
ce(Na+) + ce(H+) = ce(OH-) + ce( HCO3-) + 2ce( CO32-)
≥
10
时,显 In- 色,此时pH
≥
p
K
a
1
ccrr,e,e((HInIn- ))≤0.1时显HIn色,此时pH≤pKa -1 ⊖
化学分析: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1)
证明;当多元酸的各级pKA相差足够大
∆pKa≥5时 多元酸可以被分步滴定
例 用NaOH分步滴定多元酸 1、 H2A+OH- = H2O+HA2、 HA-+OH- = H2O+A2-
酸ha失去质子变为碱a到质子形成酸ha这种酸与碱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共轭关系hahaha质子与溶剂结合形成溶剂合质子在水中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内容提要: 1、酸碱溶液平衡原理(质子理
论,分布系数,pH值的计算) 2、酸碱指示剂 3、滴定曲线 4、滴定终点误差 5、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第一节 概述
酸碱滴定法是以酸碱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 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其特点是: 1、反应速度快; 2、反应过程简单,副反应少; 3、可从酸碱平衡关系估计反应进行的程度; 4、滴定过程中[H+]发生改变,有多种指示剂
pH=pKa1 [H3PO4]=[H2PO4-] pH=pKa2 [H2PO4-]=[HPO42-] pH=pKa3 [HPO42-]=[PO43-]
由图可见:
pKa2»pKa1 H2PO4-占优势区域宽, 当[H2PO4-]达最大时, 其余型体的浓度极低;
pKa3»pKa2 HPO42-占优势区域宽, 当pH=9.9,δ2≈1
Ka
a
a A H3O aHA
Ka值越大,离解程度越大,给出质
子的能力越强,酸的酸性越强
碱的强度:用碱的离解常数Kb 来衡量
A- + H2O = HA + OH-
Kb
aHA
a OH
aA
Kb值越大,碱的碱性愈强,
得到质子的能力越强
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 一元弱酸、弱碱:
Ka
分析化学-第四章 酸碱滴定
1. 酸碱平衡理论基础复习 2. 当pH变化时酸碱存在形式的变化(分布曲线)(重点) 3. 酸碱溶液pH计算
酸碱滴定
4. 滴定终点指示办法 5. 一元酸碱滴定
6. 多元酸、碱滴定
(重点) (重点)
酸碱滴定 7. 酸碱滴定应用 的应用 8. ~9 示例
§4.1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1 酸碱质子理论
7
例1:
试求 HPO42- 的 pKb2和 Kb2。
解:经查表可知 Ka2 = 6.3×10-8,即 pKa2 = 7.20
由于
Ka2·Kb2 = 10-14
所以
pKb2 = 14 - pKa2
= 14 - 7.20
= 6.80
即
Kb2=1.6×10 -7
&
8
§4.2 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 的分布情况—分布曲线
以δ对pH作图,关系曲线叫分布曲线.
分布系数与溶液pH关系曲线的讨论:
基本原则: δ0 + δ1= 1 (1) [H+]>Ka, pH<pKa时, δ1>δ1(以HOAc为主);
(2) pH=pKa, [H+]=Ka时, δ0 = δ1= 0.5;
(3) [H+]<Ka, pH>pKa 时, δ1<δ0(以OAc- 为主)。
例:酸、碱在水中的解离过程:
NH3 + H2O
OH- + NH4+
HOAc + H2O
H3O+ + OAc-
2 酸碱解离平衡
一元弱酸的解离:HA + H2O
[H ][A ]
Ka HA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分析化学
HAc的解离: HAc + H2O
H3O+ + Ac-
质子理论对酸碱的总结:
xie 分 析 化 学 酸碱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物质是酸是碱, 取决于反应中该物质对质子亲和力的相对大小。因此 当讨论某一种物质是酸是碱时,不能脱离该物质和其 他物质(包括溶剂)的相互关系。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对一 定的酸,溶剂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则越强。 例如:硝酸在水中为强酸,在冰醋酸中酸性减 弱,在浓硫酸中则显碱性。
xie 分 析 化 学
例如:盐酸与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HCl + H2O H3O+ + Cl-
H3O+ + NH3
NH4+ + H2O
NH4+ + Cl-
总式
HCl + NH3
注意:
xie 分 析 化 学 质子论的酸碱中和反应没有盐的生成。因此, 盐的水解反应和电解质的离解过程都是酸碱质子 转移反应。 例如:
pKb=pKw-pKa=14.00-9.21=4.79
xie 分 析 化 学
多元酸在水中分级电离,其水溶液中存在着多
个共轭酸碱对,其共轭关系如下(以三元酸为
例): A3-+H2O HA2-+H2O H2A-+H2O HA2-+OHH2A-+OHH3A+OHKW=Kb1×Ka3 KW=Kb2×Ka2 KW=Kb3×Ka1
3 K a1 K a2 K a3 [ PO4 ] 3 C [ H ]3 K a1 [ H ]2 K a1 K a2 [ H ] K a1 K a2 K a3
高等教育版《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讨论:
1、 H A A 1 2、pH=pKa 时;δ 0=δ 1=0.5; 3、pH<pKa 时;HA为主要存在型体; 4、pH>pKa 时;A-为主要存在型体
2、多元酸(碱)各型体的分布系数 以H2C2O4为例:
2 [ H C O ] [ H C O ] [] H 2 2 4 2 2 4 0= 2 2 C[ H C O ] [ H C O ] [ C O ] H K [] H K K 2 2 4 2 4 2 4 [] a 1 aa 12
平衡方程,又称质子条件式。其数学表达式称质子等衡式,
用PBE表示。 ☺ 例1:写出c(mol·L-1)的NaH2PO4溶液的PBE。
☺ ☺
步骤: 从酸碱平衡体系中选取质子参考水准(零水准): 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反应的物质,通常 为起始酸碱组分,包括溶剂分子。
☺
当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包括溶剂的质子自递反
☺
电荷平衡CBE(电中性规则)(Charge Balance Equation) 在电解质溶液中,处于平衡状态时,各种阳离子所带正电 荷的总浓度等于各种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浓度。此电中
性原则称为电荷平衡。其数学表达式称为电荷平衡方程,
用CBE表示。
电 荷 数 阳 离 子 电 荷 数 阴 离 子
酸强度的差别,所以H3O+是水溶液中实际存在的最强酸
的形式。上述酸的共轭碱 ClO4 、Cl 溶液中实际存在的最强碱的形式。
、 NO 3 和 HSO 都是极
4
弱的碱,几乎没有接受质子的能力,因此,OH-也是水
例:比较同浓度的下列物质的碱性强弱NH3、Na2CO3、 NaHCO3、Na2S。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课后习题答案)
KW Ka
c sp
1.0 10-14 1.7 10-5
0.05
5.4 10-6
mol
/
L
pOH 5.27
pH=8.73
②林邦误差公式
H 6.31010mol / L, OH 1.6105mol / L, csp 0.05mol / L
2
pH 9.20 8.73 0.47
TE% 10pH 10-pH 100%
第二计量点时,酚羟基被中和,消耗标准溶液:5.19-3.58=1.61(ml)
0.1790 5.19 3.58 188.0
1-羟基-α-萘酸%=
1000 100% 38.64%
0.1402
0.1790 3.58 1.61 172.0
α-萘酸%=
1000 100% 43.26%
0.1402
9. 解:
pH 2.00
pOH 14.00 2.00 12.00
HClO4 在乙醇中:
C2
H5OH
2
0.0100mol
/
L
pC2H5OH2 2.00
pC2H5O 19.10 2.00 17.10 5. 解: ①
W
c V NaOH NaOH
M HA 1000
M HA
W 1000 c V NaOH NaOH
3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答案) 1. 答: ①滴定强酸,可以完全反应,对结果没有影响。 ②滴定弱酸,NaOH 能中和弱酸,Na2CO3 不能中和弱酸,需要消耗更多的标准 溶液,将带来正误差,导致分析结果偏高。 2. 答:硼砂(Na2B4O7·10H2O)为 H3BO3 和 H2BO3 的混合物,硼酸的 pKa1 9.27 ,
分析化学酸碱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δ H 3 PO4
H K H K
3 2 a1 3 2 a1
H
a1
3
K a2 H K a1K a2 K a3
2
δ H PO
2 4
H K H K
二、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和水的质子自递常数
在水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质子转移作用, 这种仅在 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的质子传递作用,称为溶剂的质子 自递反应。
H2O H2O H3O O H
该反应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水 的质子自递常数,以Kw表示。 [H3O+][OH-]= KW 水合质子H3O+常简写为H+,则 +][OH-]= KW [H 这个常数也称为水的离子积,在25℃时, [H+][OH-] = KW=1.0×10-14, pKW=14
质子 碱 HAc H Ac
酸
NH4
H NH3
即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例如: H2O 、HCO3- 、HPO42-等。 在溶液中实际上没有自由的氢离子,当溶液中一种酸给 出质子时,必定有一种碱来接受质子。例如:HCl在水中 的离解便是HCl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质子转移作用,作为溶 剂的水分子,同时起碱的作用。 HCl + H2O = H3O+ + Cl酸1 碱2 酸2 碱1
2 2 4
H 2C 2O 4
HC2O 4
C 2O 4
c
δ
H 2C 2O 4
=[H2C2O4]+[HC2O4-]+[C2O42-]
[H2C2O 4 ] [H2C2O 4 ] 2 C H 2C 2O 4 [H2C2O 4 ] [HC2O 4 ] [C2O 4 ] 1 2 [HC2O 4 ] [C2O 4 ] 1 [H2C2O 4 ] [H2C2O 4 ]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人卫版分析化学)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基本概念(1)混合指示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指示剂相混合,或一种指示剂与另一种惰性染料相混合。
利用颜色互补原理,使终点颜色变化敏锐。
(2)滴定反应常数(K t):是滴定反应平衡常数。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K t=1/K w=1014;强碱(酸)滴定弱酸(碱):K t=K a(b) /K w。
K t值越大,该滴定反应越完全,滴定突跃越大。
(3)滴定曲线:以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对滴定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作图而得的曲线。
(4)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附近(±0.1%)pH的突变。
(5)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引起的误差,与指示剂的选择有关。
(6)质子溶剂: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
包括酸性溶剂、碱性溶剂和两性溶剂。
(7)无质子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的溶剂。
包括偶极亲质子溶剂和惰性溶剂。
(8)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均化性溶剂。
(9)区分效应和区分性溶剂:区分效应是指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不同的酸碱强度水平;具有这种作用的溶剂称为区分性溶剂。
2.基本原理(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本身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当溶液的pH改变时,其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颜色的变化而指示滴定终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 HIn±1;理论变色点:pH=pK HIn(2)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全部或大部分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均可用来指示终点。
(3)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①酸(碱)的浓度,c a(b)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②强碱(酸)滴定弱酸(碱),还与K a(b)的大小有关。
K a(b)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4)酸碱滴定的可行性: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c a(b)K a(b)≥10-8,此酸、碱可被准确滴定。
多元酸(碱):c a1(b1)K a1(b1)≥10-8,c a2(b2)K a2(b2)≥10-8,则两级离解的H+均可被滴定。
考研分析化学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第一节概述酸碱滴定以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为基础,酸碱平衡是酸碱滴定法的基础。
第二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一、质子论的酸碱概念(一)酸碱的定义广义——凡能给出质子(氢离子)的物质称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称为碱酸失去质子后变成碱,而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这种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性质称为共轭性,对应的酸碱构成共轭酸碱对酸和碱都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或阳离子。
两性物质:有些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被称为~(二)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而质子的转移是通过溶剂和质子来实现的溶剂和质子:是氢离子在溶剂中的存在形式,若以SH表示溶剂分子,HA代表酸,酸和溶剂作用生成溶剂和质子(过程见书P43)酸碱反应是两个酸碱对相互作用,酸(HA)失去质子,变成其共轭碱(A-),碱(B)获得质子,变成去共轭酸(BH+),质子由酸HA转移给碱B,反应的结果是各反应物转化成他们的各自的共轭碱或共轭酸。
按照质子论,酸碱中和反应没有盐的生成。
盐的水解反应、电解质的电解过程都是酸碱质子转移反应酸碱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物质是酸是碱,取决于反应中该物质对质子亲和力的相对大小。
因此当讨论某一物质是酸是碱时,不能脱离该物质和其它物质(包括溶剂)的相互关系。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
对一定的酸,溶剂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则越强。
(三)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Ks)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又称为水的离子积Kw(四)酸碱的强度酸碱的强度用其平衡常数Ka,Kb来衡量,Ka,Kb值越大,酸/碱越强在水中共轭酸碱对HA和A-的离解常数Ka和Kb间的关系为Ka*Kb=Kw,pKa+pKb=pKw 酸的强度与其共轭碱的强度是反比关系,酸愈强(pKa愈小),其共轭碱愈弱(pKb越大)二、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一)酸的浓度和酸度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严格的说是氢离子的活度,用pH值表示酸的浓度:是指在一定体积溶液中含有某种酸溶质的量,即酸的分析浓度。
分析化学-第4章酸碱滴定法-4.6
山东科技大学14-6滴定误差滴定误差: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相一致时产生的误差。
TEr 一、计算公式(碱滴定酸)计量点前:负误差%100⨯-=原有酸的物质的量剩余酸的物质的量TEr %100⨯=计量点时碱的物质的量过量碱的物质的量TEr 计量点后:正误差山东科技大学2(一)强碱滴定强酸0.1000mol/LNaOH 滴定相同浓度的HCl(20.00mL) 计算终点的pH=4.00, pH=9.00时的TEr解:计量点pH=7.00, (1) pH=4.00, 计量点前,负pH=4.00,[H +]= 1.0⨯10-4 mol/L %2.0%10000.201000.000.40101.04-=⨯⨯⨯⨯-=-TEr山东科技大学3(2) pH=9.00时, [H +]=1.0⨯10-9 mol/L,[OH -]= 1.0⨯10-5mol/L ,计量点后:%02.0%10000.201000.000.40101.05=⨯⨯⨯⨯=-TEr (二)强碱滴定弱酸0.1000mol/LNaOH 滴定相同浓度的HOAc(20.00mL)计算终点的pH=8.00, pH=9.00时的TEr山东科技大学4解:计量点pH=8.72,(1) pH=8.00, 计量点前,负[H +]=1.0⨯10-8 mol/L , [OH -]=1.0⨯10-6 mol/L⎪⎩⎪⎨⎧+⇔++⇔---+OH HAc O H Ac Ac H HAc 2求剩余[HAc][][][][]终终终余+-+-=H OH HAc HAc [][][][]终终余终+--+=H OH HAc HAc山东科技大学5[][][]L mol Ka H H C HAc HAcHAc /108.2106.505.021000.054--++⨯=⨯⨯=+⋅=⋅=终终终终δ[]L mol HAc /107.2101.0101.0108.25865----⨯=⨯+⨯-⨯=余%057.0%10000.201000.000.40107.25-=⨯⨯⨯⨯=-TE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分析化学第四章酸碱滴定法第四章酸碱滴定法第一节概述酸碱滴定以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为基础,酸碱平衡是酸碱滴定法的基础。
第二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一、质子论的酸碱概念(一)酸碱的定义广义——凡能给出质子(氢离子)的物质称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称为碱酸失去质子后变成碱,而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这种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性质称为共轭性,对应的酸碱构成共轭酸碱对酸和碱都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或阳离子。
两性物质:有些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被称为~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而质子的转移是通过溶剂和质子来实现的溶剂和质子:是氢离子在溶剂中的存在形式,若以SH表示溶剂分子,HA代表酸,酸和溶剂作用生成溶剂和质子(过程见书P43)酸碱反应是两个酸碱对相互作用,酸(HA)失去质子,变成其共轭碱(A-),碱(B)获得质子,变成去共轭酸(BH+),质子由酸HA转移给碱B,反应的结果是各反应物转化成他们的各自的共轭碱或共轭酸。
按照质子论,酸碱中和反应没有盐的生成。
盐的水解反应、电解质的电解过程都是酸碱质子转移反应酸碱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物质是酸是碱,取决于反应中该物质对质子亲和力的相对大小。
因此当讨论某一物质是酸是碱时,不能脱离该物质和其它物质(包括溶剂)的相互关系。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
对一定的酸,溶剂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酸性则越强。
(三)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溶剂的质子自递常数Ks)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又称为水的离子积Kw (四)酸碱的强度酸碱的强度用其平衡常数Ka,Kb来衡量,Ka,Kb值越大,酸/碱越强在水中共轭酸碱对HA和A-的离解常数Ka和Kb间的关系为Ka*Kb=Kw,pKa+pKb=pKw 酸的强度与其共轭碱的强度是反比关系,酸愈强(pKa愈小),其共轭碱愈弱(pKb越大)二、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一)酸的浓度和酸度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严格的说是氢离子的活度,用pH值表示酸的浓度:是指在一定体积溶液中含有某种酸溶质的量,即酸的分析浓度。
(二)酸碱的分布系数在弱酸/弱碱平衡体系中,存在的多种形体的浓度分布是由溶液的酸度决定的(三)酸度对酸碱型体分布的影响对于一定的酸/碱,分布系数是溶液酸度的函数1.一元弱酸溶液δ1随着pH的增高而增大,δ0随着pH的增高而减小。
当pHpKa时,主要型体是Ac-,δ0与δ1曲线相交在δ0=δ1=0.5处,此时[HAc-]=[Ac-],[H+]=Ka,即ph=pka,HAc和Ac-各占一半 2.多元弱酸溶液当溶液的Ph=pKa1时,δ0=δ1,Ph=pKa2时,δ1=δ2,当Phpka2时,C204-为主要存在型体。
三、酸碱溶液的ph计算(一)质子条件式酸碱反应的本质是质子的转移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应该等于碱得到的质子数,这种质子等衡关系称为质子条件,其数学表达式称为质子条件式。
质子条件式是处理酸碱平衡计算问题的基本关系式“零水准法”书写质子条件式,选择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加质子转移的物质为“零水准”,然后根据质子转移数相等的数量关系书写质子条件式。
质子条件式中不出现零水准物质在处理多元酸碱问题时,对得失质子数多于1个的产物要加上得失质子的数目作为平衡浓度前的系数(二)ph计算(P48-50)第三节酸碱指示剂(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这些弱酸或弱碱与其共轭酸或碱具有不同的颜色酚酞是一种有机弱酸,其酸式无色,碱式红色甲基橙是一种有机弱碱,其酸式红色,碱式黄色甲基红是一种有机弱酸,其酸式色是红色,碱式色黄色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和溶液的PH值有关(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一定酸度范围内[In-]和[HIn-]的比值决定了溶液的颜色,而溶液的颜色是有指示剂常数Kin和溶液的酸度PH两个因素决定的,对一定指示剂,在一定温度下,Kin是一个常数,因此溶液的颜色就完全决定于溶液的ph值了。
在一定的PH条件下,溶液有一定的颜色,当PH改变时,溶液的颜色就相应的发生改变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是两种不同颜色的混合色,当两种颜色的浓度值之比是10倍或10倍以上时,我们只能看到浓度较大的那种颜色当PH值在PKin—1以下时,溶液只显酸式的颜色,PH值在PKin+1以上时,只显碱式的颜色,PH值在pkin—1到pkin+1之间,我们才能看到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情况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pkin±1当PH=PKin时,溶液的颜色是酸式色和碱式色的中间色指示剂的滴定指数:pT,在实际滴定时,在指示剂变色过程中有一点颜色变化特别明显,这一点为实际的滴定终点,称为~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2个PH单位综上:1 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随指示剂常数Kin的不同而异 2 各种指示剂在变色范围内显示出逐渐变化的过渡颜色3 有实验测得的各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幅度一般在1-2个PH 单位 4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 指示剂的用量双色指示剂(甲基橙),溶液颜色取决于[In-]与[HIn-]的比值,与指示剂的用量无关,但是单色指示剂(酚酞),指示剂的用量有较大的影响,因为一种单色指示剂,若HIn无色,颜色深度仅决定于[In-],由于人眼能感觉到得[In-]为一定值,,当指示剂浓度CHIn增大时,δIn-减小,即[H+]加大,ph降低,则单色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向酸性区移动用单色指示剂滴定至一定PH时,需要严格控制指示剂的用量 2 温度温度改变时指示剂常数Kin和水的离子积Kw都会改变,因此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也随之发生改变 3离子强度溶液中中性电解质的存在增加了溶液的离子强度,指示剂的表观离解常数改变,将影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4 其它某些盐类的存在、溶剂和滴定程序(四)混合指示剂混合指示剂利用颜色互补原理使终点颜色变化敏锐两类——一类:在某种是在某种指示剂中加入一种惰性染料另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示剂混合而成第四节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为了表征滴定反应过程的变化规律性,通过实验或计算方法记录滴定过程中Ph值随标准溶液体积或反应完全程度变化的图形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范围内,溶液有酸性突变到碱性,这种PH值的突变叫~ 滴定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PH范围滴定突跃是选择指示剂的依据,凡是变色点的PH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的指示剂都可以用来指示滴定的终点(一)一元酸碱的滴定 1 一元强酸碱的滴定酸碱的浓度可以改变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溶液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溶液浓度越小,突跃范围越小,指示剂的选择就受到限制强碱滴定强酸的特点: 1 滴定曲线起始低,等于酸溶液的PH 2 滴定曲线的形状不同 3 突跃范围大 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强碱滴定弱酸的特点: 1 滴定曲线的起点高因弱酸电离度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低于弱酸的起始浓度 2 滴定曲线的形状不同开始时溶液PH变化较快,其后变化稍慢,接近化学计量点时又渐加快,这是由于在滴定的不同阶段的反应特点决定的 3 突跃范围小突跃范围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弱酸的强度(Ka值),还和其浓度(Ca)有关,当Ca和Ka值较大时,滴定突跃范围就大,反之就小一般来说,当弱酸的CaKa?10-8,滴定突跃?0.6单位时,才能以强碱滴定对于0.1mol/L的溶液,凡是能准确滴定的弱酸或弱碱其离解常数必然大于10-7,则其共轭碱或共轭酸则弱到不能够被准确,反之也是如此(二)多元酸碱的滴定当CKa1 ?10-8,Ka1/Ka2?104,第一化学计量点可以出现滴定突跃第五节滴定终点误差滴定终点误差:TE,是由于指示剂的变色不恰好在化学计量点而是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合引起的相对误差第六节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一)酸标准溶液HCI标准溶液一般用浓HCI采用间接法配制,即先配制成大致浓度后用基准物质标定,标定时常用的基准物质是无水碳酸钠和硼酸(二)碱标准溶液碱标准溶液也一般用NaOH配制,间接法配制,为了配制不含碳酸根离子的碱标准溶液,可采用浓碱法,即先用NaOH配制成饱和溶液,在此溶液中碳酸钠溶解度很小,但碳酸钠沉淀后,取上层澄清液稀释成所需浓度,再加以标定,常用的基准物质有邻苯二甲酸氢钾、草酸(三)应用与举例 1 直接滴定法凡CaKa?10-8的酸性物质和CbKb?10-8的碱性物质均可用碱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乙酰水杨酸的测定可以用将溶液直接标定,以酚酞为指示剂为了防止分子中的酯结构水解而使结果偏高,滴定应在中性乙醇溶液中进行,并注意滴定时的温度不宜太高,在振摇下快速滴定药用氢氧化钠的测定由于滴定碳酸盐有两个化学剂两点,可采用双指示剂滴定法2 间接滴定法有些物质虽具有酸碱性,但因难溶于水,而需采用回滴定法间接测定,有些物质酸碱性很弱,也不能直接滴定,但是可以通过与酸碱的反应产生可以滴定的酸碱,或者增强其酸碱性后予以测定硼酸的测定与甘露醇或甘油等多元醇生成配合酸后能增加酸的强度氮的测定无机铵盐不能直接用碱滴定方法一:蒸馏法(准确但是繁琐)在铵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加热煮沸将氨气蒸出后用过量的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洗后,过量的酸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回滴定;也可用硼酸溶液吸收,生成的H2BO3-是较强碱,可用酸标准溶液滴定方法二:甲醛法(生产上常用的方法)甲醛与铵盐生成六次甲基四铵离子,同时放出定量的酸,用碱标准溶液滴定时4molNHH4+需消耗4molNaOH,选酚酞为指示剂。
甲醛中常还有甲酸,使用前应预先中和除去方法三:凯氏定氮法(有机样品测定)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溶液至终点样品中N的量=nNH3=nHCI—n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