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讲义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

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到教育发展与社会各因素关系密切;2、对小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形成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的态度;3、初步掌握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导言:*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教育的问题,学会用教育的眼光看教育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学学习的意义、目标与方法一、本学科的意义(一)增强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的摇摆不定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理论上的偏差导致的教育实践的盲目。

如,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常常取其一而忽视其他,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时候和文化功能的时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又忽视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常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代替教育的个体功能,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等等。

所有这些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育理论上的偏颇有着很大的关系。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有了教育理论的正确的指导,教育实践就可以少走弯路,教育工作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反之亦然。

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行为,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

(二)有助于学好其他教育学科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反映了小学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

只有以这些基本规律为指导,才能有助于师范生掌握之后的其他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

(三)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来自教育实践。

广大的一线的教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源泉。

广大的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使教育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地密切。

二、本学科的内容结构本学科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教育概论,介绍教育概念、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的基本因素等,该部分为教育学理论的最基本的部分。

小学教育学讲义知识讲解

小学教育学讲义知识讲解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著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小学教育学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着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黄济

小学教育学详细讲义黄济

《小学教育学》讲义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到教育发展与社会各因素关系密切;2、对小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形成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的态度;3、初步掌握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导言:*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教育的问题,学会用教育的眼光看教育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学学习的意义、目标与方法一、本学科的意义(一)增强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的摇摆不定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理论上的偏差导致的教育实践的盲目。

如,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常常取其一而忽视其他,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时候和文化功能的时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又忽视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常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代替教育的个体功能,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等等。

所有这些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育理论上的偏颇有着很大的关系。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有了教育理论的正确的指导,教育实践就可以少走弯路,教育工作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反之亦然。

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行为,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

(二)有助于学好其他教育学科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反映了小学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

只有以这些基本规律为指导,才能有助于师范生掌握之后的其他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

(三)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来自教育实践。

广大的一线的教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源泉。

广大的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使教育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地密切。

二、本学科的内容结构本学科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教育概论,介绍教育概念、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的基本因素等,该部分为教育学理论的最基本的部分。

小学教育学讲义精编版

小学教育学讲义精编版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著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小学教育学讲义【范本模板】

小学教育学讲义【范本模板】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著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二)小学教育运行法制化随着资产阶级世俗国家政府的确立,小学教育的举办权也从教会的手中逐渐转移到世俗政府手中,小学教育成为一项公共事业.这种公立化,主要通过小学教育运行的法制化来强力推进.世界各国先后颁布了关于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 (三)小学教育对象普及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学教育对象迅速扩大到所有适龄儿童,不分出生的等级和男女的性别。

小学教育学讲义1

小学教育学讲义1

《小学教育学》讲义1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和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到教育发展与社会各因素关系密切;2、对小学教育的基本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形成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的态度;3、初步掌握教育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其意义。

教学时数:2课时导言:*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教育的问题,学会用教育的眼光看教育的问题。

第一节教育学学习的意义、目标与方法一、本学科的意义(一)增强教育工作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无根基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我们过去的教育工作中的摇摆不定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理论上的偏差导致的教育实践的盲目。

如,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常常取其一而忽视其他,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时候和文化功能的时候,忽视教育的经济功能;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又忽视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常常以教育的社会功能代替教育的个体功能,在对人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等等。

所有这些教育问题的出现,与教育理论上的偏颇有着很大的关系。

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有了教育理论的正确的指导,教育实践就可以少走弯路,教育工作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反之亦然。

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形成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办事的观念和行为,科学有效地进行教育实践。

(二)有助于学好其他教育学科小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反映了小学教育现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作出了概括和总结。

只有以这些基本规律为指导,才能有助于师范生掌握之后的其他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

(三)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来自教育实践。

广大的一线的教师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源泉。

广大的一线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使教育理论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地密切。

二、本学科的内容结构本学科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教育概论,介绍教育概念、教育学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的基本因素等,该部分为教育学理论的最基本的部分。

小学教育学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标题:小学教育学讲义一、引言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形成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讲义将深入探讨小学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的目标和理念。

二、小学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小学教育的基础。

小学课程应包括基本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确保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和进步的重要手段。

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特长爱好等多个方面。

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包括考试、观察、作品分析等。

三、小学教育学的实践应用1、教材选择教材是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

在选择教材时,需要考虑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2、教师角色教师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关心和爱护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与学校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小学教育学是一门涉及多方面的学科。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小学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全面的评价方式。

同时,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五、参考文献[1] 王晓红, 王素霞. 小学教育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小学课程标准[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3]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小学教育学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著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小学教育学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著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小学教育学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著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小学教育学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着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小学教育学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着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小学教育学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著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小学教育学讲义

小学教育学讲义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冇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S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冇家沛四•能(Nunn, P. T.)<>(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o(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一一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著名的原理岀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冇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冇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冇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冇的萌芽(-)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星活形态的小学教冇,主要表现为教冇时空的生活化、教冇内容的生活化和教冇方式的生活化匚(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冇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岀一些共同特点,如教冇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冇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而表现为:小学教冇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髙等教冇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而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版《小学教育学》(共九章)第一章小学教育源流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具体表现为两种看法:一是“生存竞争说”,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雷徒诺(Letourneau, C.)。

二是“生物冲动说”,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沛西•能(Nunn, P. T.)。

(二)心理模仿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三)劳动决定说前苏联学者主张:“劳动创造人类本身——只有从恩格斯的这个著名的原理出发,才能够了解教育的起源。

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

”(四)生活需要说生活需要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代表人物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经济基础: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得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

这样,生产力进步,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经济基础。

(二)文化基础:文字发展文字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极大地扩展了文化财富积累的可能性。

(三)政治基础:阶级分化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和培养自己的继承人,需要将本阶级子弟集中起来,设立专门的机构,派遣专门的人员来传授维护政权的重要知识、宝贵经验和制度规条等。

三、小学教育的萌芽(一)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生活形态的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教育时空的生活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和教育方式的生活化。

(二)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早期学校形态的小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

其间,中西方的小学教育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如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法的刻板性和教育权利的等级性。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一)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一方面表现为:小学教育为儿童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奠基。

小学教育地位的基础化,另一方面表现为:承接传统初等教育的职能,结合当时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为广大平民阶层儿童进入社会适应近代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等准备。

(二)小学教育运行法制化随着资产阶级世俗国家政府的确立,小学教育的举办权也从教会的手中逐渐转移到世俗政府手中,小学教育成为一项公共事业。

这种公立化,主要通过小学教育运行的法制化来强力推进。

世界各国先后颁布了关于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

(三)小学教育对象普及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学教育对象迅速扩大到所有适龄儿童,不分出生的等级和男女的性别。

教育对象普及化,成为近代西方各国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它极大地满足了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确立了受教育机会和权利平等的基本原则。

(四)小学教育内容世俗化基本的读写算技能与基本的科学与世俗知识,开始超越宗教知识的地位,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五)小学教育课程学科化传统的小学教育课程是一种艺术化的课程,但是,随着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课程出现了学科化的趋势。

具体来说,那时取得的课程成就主要有:第一,编写出教材。

第二,形成了以“分科”为主要形式的课程体系。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一)近代小学的发端据考证,我国近代正式成立的小学,当以1878年(光绪四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后改称梅溪学校)为最早。

1897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外院”就是小学。

这可视为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

教师由南洋公学师范院学生轮流担任,所以也可视为中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之始。

后来,外院改称“南洋公学附属小学”。

(二)小学教育制度的初创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癸卯学制”是我国近代学制的基础,第一次系统构筑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

自此,我国近代小学在学校教育制度中得以确立。

(三)新中国小学教育体系的完善我国现行中小学学制是“六年制”和“五年制”并存,正朝着“六三制”靠拢。

“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而“五四制”,则为小学五年,初中四年。

“六年制”是我国小学的基本学制。

第三节小学教育的走向一、走向学习共同体(一)学校成为共同体学校成为共同体,主要包括“拥有共同的目标”、“教师成为领导者”以及“家长成为合作者”(二)连贯的课程连贯课程以语言为中心,形成具有共性的核心课程,并且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测量。

(三)促进学习的环境促进学习的环境,主要包括“达成目的的教学方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为孩子提供的各种服务”。

(四)品格的塑造学校需要致力于学生品格的塑造,培育学生养成核心美德,让学生有理想地生活。

二、创建理想的小学小学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一是课堂教育要实现“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学习”;二是以学习作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废除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三是将教学案例研究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任务;四是在教学案例研究时,可组织日常公开教学;五是废除家长“参观学习”的活动方式,引入家长、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实践的“参与学习”的活动方式。

第一章习题一、填空题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生物起源说、______、劳动决定说和生活需要说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2.生产力进步、文字发展和______等来自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出现。

3.我国制订的第一个学制是______。

4.1986年我国颁布______,标志了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纳入了法制轨道。

5.______已经成为目前各国小学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态势。

二、选择题1.认为教育起源于生存竞争的学者是()A.孟禄B.利托尔诺C.沛西·能D.巴拉诺夫2.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是()A.融合B.分离C.对立D.矛盾3.为中国小学教育“艺术化”阶段奠定实践与思想基础的思想家是()A. 荀子B.孟子C. 老子D.孔子4.中国的学校化教育基本成型于()A.五帝时代B.夏商周时期C.秦代D.汉代5.早期学校化小学教育中,西方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是()A.三艺 B.四艺C.六艺D.七艺6.西方“学科化”小学教育课程,典型代表是赫尔巴特的()A.“经验”课程B.“生活”课程C.“活动”课程D.“教材”课程7.建立起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形态的标志是颁布实施()A.《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B.《钦定学堂章程》C.《普通教育暂行办法》D.《奏定学堂章程》三、简答题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2. 小学教育作为特定的文化现象,至今展现出哪些基本形态?3. 近代西方小学教育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四、论述题1. 我国与西方近代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异同点?2.我国现代小学教育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有哪些标志性事件?第一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心理模仿说2.阶级分化3.壬寅学制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走向学习共同体二、单项选择题1.B2.A3.D4.B5. D6.D7.D三、简答题1. 学校产生的主要条件有:(1)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可以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专门的教育活动,专门教育者的出现,为专门化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2)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为人类的知识经验以特殊的物化形式保存下来和相互传递提供了载体,构成了学校教育出现的文化基础。

(3)阶级的分化也加速了学校教育的出现,成为学校教育出现的政治基础。

2.小学教育展现出三种基本形态,依次是:一是生活化的小学教育;二是学校化的小学教育;三是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教育。

3. 近代西方小学教育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小学教育地位基础化;二是小学教育运行法制化;三是小学教育对象普及化;四是小学教育内容世俗化;五是小学课程学科化。

四、论述题1. 我国小学教育的近代发展历程表现出基础化、法制化和普及化等特点,这与近代西方小学教育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快速发展的时间推迟到了20世纪初。

受国内外政治形势等影响和制约,就普及化来讲,我国小学教育真正开始迈出强有力的步伐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以国家强制力量保障推行则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2. 教育史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小学形态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构建的,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从近代小学教育的构建到现代小学教育的确立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变革旧学制,创立近代小学。

标志性事件主要有: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实施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了近代小学教育形态;盛宣怀于光绪23年(1897年)创办南洋公学,建立起了具有小学性质的外院,成为中国近代公立小学的开端;等。

(2)改造普通教育及其课程体系,初建小学教育体系。

标志性事件主要有: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建立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

1922年实施新学制等。

(3)建立新中国的小学教育体系。

标志性事件主要有:1949年《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发;1963年制定和颁发新的中小学课程;1980年《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等等。

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第一节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一、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一)小学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小学教育是在人类学校教育历史中逐渐分化和成熟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此,小学教育成为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一种特殊生存与发展方式,成为一种特殊文化。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小学教育始终是一种文化活动。

其次,从地域分布来看,小学教育也表现为一种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价值有多种定义,如“需要说”“属性说”“劳动说”“关系说”和“效应说”等。

文化的价值,就是“某对象的属性对人成为‘人’所具有的意义”。

一切文化活动的价值,都需要回到这些活动对人的“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上予以讨论。

简言之,文化的价值,乃是优化人的生命。

由此,小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其价值就在于优化小学生的生命。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一)小学教育的多重价值选择第一,“扫除文盲”的价值取向;第二,“知识传授”的价值取向;第三,“培养能力”的价值取向。

(二)养育生命的价值凸显第一,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真知灼见;第二,我国现实的迫切需要;第三,学校教育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一、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一)社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第一,社会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

(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与管理结构对教育结构的作用;(2)社会的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和影响;(3)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等都对教育结构的特点和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教育结构影响着社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