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现代化与边缘化

合集下载

主题 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儒学思想与西方思想的交汇碰撞

主题 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儒学思想与西方思想的交汇碰撞

主题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儒学思想与西方思想的交汇碰撞[主题立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推动政治、经济共同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有思想解放先行。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高考命题视角。

一、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1.古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新发展及科技东传。

2.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与近代社会的进步。

(3)宗教改革与人文精神的发展。

(4)启蒙运动的内涵与人文精神的成熟。

3.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1)儒学思想在古代社会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①其思想内核(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②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

(2)儒学思想近代以来逐渐被边缘化的原因:①儒家属于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

因此,在以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代化时期,儒家只能退居边缘。

②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广泛的认同。

(3)儒学思想逐渐现代化的原因:①儒家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换言之,儒家是可以和现代社会相融的。

②从历史上看,儒家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③可以用儒家伦理思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4.儒学思想的精华及现代价值(1)儒学思想的精华①人与人的关系:提倡仁爱,主张推己及人的精神;提倡人与人之间应和睦相处;与人交往,主张言而有信的精神;提倡尊老敬贤的为人准则。

儒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儒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儒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儒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影响力,然而,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儒学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将分析儒学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趋势。

儒学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核心是对人伦关系、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的探讨。

儒学经过汉朝至宋朝的发展达到了全盛时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教育领域。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西方思想的冲击,儒学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尤其是在20世纪初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文化革命,儒学成为了批判和否定的对象。

儒家思想被指责为保守陈腐、抑制创新和个性发展的根源。

这些因素导致儒学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大幅减弱。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们对于儒学思想的重新审视正在兴起。

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和长期面临的各种挑战推动人们重新思考儒学的价值和意义。

儒学被认为可以为当代中国社会提供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以引导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教育领域,儒学的研究和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课程中,儒学思想开始被重新引入。

此外,一些学者和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如何将儒学的智慧与现代社会问题相结合,以提供解决方案和启示。

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儒学思想将在与现代价值观的对话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道德准则逐渐被挑战和颠覆。

今天的年轻一代更加关注个人权利和自由,传统的儒家观念需要与这些现代价值观进行对话和折衷,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其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儒学思想可能会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儒学强调的孝道、仁爱和社会关系可以为世界各国所借鉴和学习。

如何将儒学智慧与西方的人权观念和社会制度相结合,是儒学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此外,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儒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和淡忘的风险。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

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不清楚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儒学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儒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非常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它都有它的缺点和优点。

1、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先秦儒学,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是总代表,孟子和荀子可以认为是代表了孔子之后儒学的两大分支,一般认为孟子是正统。

先秦儒学虽然出现在春秋时期,但它维护的是西周的宗法社会制度,从现代的观点看,先秦儒学最大的缺点是“尊尊”、“亲亲”,人格不平等,这个和现代生活是不符合的。

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存在个人、个体家庭、社团等等许许多多个社会单位,如果像宗法社会那种把它压成一个等级体系,是行不通的。

2、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的主体形式是经学,包括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汉代出了个有名的大儒董仲舒,他是搞今文经学的。

汉代儒学的主要缺点是与专制政体相结合。

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个大变化。

在秦统一之前,商周社会可以说是贵族本位,贵族是社会的主体,周天子权力范围有限,比起贵族来要小的多。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是在各级封建主手中掌握。

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到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汉代儒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与这种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他主张。

汉儒讲“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纲”就是鱼网上那个大绳子,君、父、夫是“纲”,臣、子、妻是“目”,是网上那个小眼,后者受制于前者,社会不平等,而且特别突出专制君主的地位,使儒学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这是西汉儒学的主要缺点。

3、儒学再往后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宋明理学,儒学史上也叫它新儒学、新儒家。

儒学的发展趋势概括

儒学的发展趋势概括

儒学的发展趋势概括
儒学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政治取向的减弱:传统上,儒学一直与政治紧密相关,但在现代社会,政治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儒学也逐渐转向更加关注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的发展。

2. 儒学与科学的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儒学开始与现代科学进行对话和融合,尝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来推动儒学的发展,为现代社会提供道德和伦理的指导。

3. 强调人文关怀:儒学一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关爱和互助。

在当代社会,儒学逐渐强调人的尊严和个人价值,关注人类的幸福、自由和公正,强调人的人文精神。

4. 儒学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儒学也在向全球传播和交流。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儒学也开始与其他文化进行互动,寻求共同发展和进步。

5. 修正与创新:儒学在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学者开始对传统儒学进行修正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提出新的儒学理论和观点来推动儒学的发展。

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牟钟鉴一,儒学面临的新挑战空前严峻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外来文化的大规模进入:一次是印度佛教的进入,另一次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全面进入。

佛教的进入並未使中国佛教化,却成功实现了佛教中国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佛教的儒学化、道学化。

而西方文化的进入,情形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未能顺利实现西方文化的中国化,却一度使中国文化西方化或边缘化,差一点中断了文化的血脉。

而其中儒学的命运最为悲惨,作为中华文化主干的儒学在一段时间内被中国主流社会所否定所抛弃,几乎失掉了存身之所。

这种差异的发生既有社会历史条件变迁的原因,也有文化自身发展起伏的缘故。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隋唐逐步中国化。

其时中华帝国出现汉唐盛世,国强民富,经济发达,政治安定,文化繁荣,在世界上是一流大国,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与此同时作为汉唐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化的儒学也地位牢固,为外国所敬慕。

儒学本身正处在上升兴旺时期,对于统一国家的治理、社会道德的维持、文化教育的发展,发挥了主导、促进的作用,中国人充满了自信心。

虽然其间有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动荡以及儒学自身弊端的产生(如烦琐化、形式化),但不足以抵销其辉煌,正宗地位並未动摇。

中国人依托博厚的中华文化,迎接佛教的进入,少数人有担忧甚至反佛,主流社会则积极接纳,一大批精英认真取经、译经、研经、释经,致力于儒、道、佛的融合,唐代执政者则确立三教并奖的文化政策,把佛教有效纳入社会调控和道德教化体系。

中国並未因佛教的进入而改变其儒道互补的文化底色,却因吸收佛教而增大了文化的丰富性,儒学在佛教的激励下也在推陈出新,至宋代形成新儒家形态。

近现代中国的情形很糟。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国力日衰。

清帝国后期,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自守,经济落后,民生凋敝,而统治者不思改革,民族危机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理学与礼教则由于丧失仁爱精神和过度政治化,成为统治者禁锢人心、扼杀生机的工具,有识者斥之为“以理杀人”(戴震语),整个社会呈现“万马齐喑”(龚自珍诗)的局面。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流变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流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经典中有 很多体现,如《论语》中的“学而优 则仕”、“君子先慎乎德”等,都强 调了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 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
03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流变
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转型
从传统到现代
儒家思想在近代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逐渐从传统的社会主导思 想转变为现代的哲学和文化观念。
全球伦理与共同价值
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原则和人文精神可 以为全球伦理和共同价值的构建提供 重要参考。
儒家提倡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有助 于解决现代社会的家庭和社会问题。
儒家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01
02
03
教育改革
儒家重视教育和社会化, 对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具 有启示作用。
政治伦理
儒家强调政治家的道德责 任和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对当代中国的政治伦理建 设具有借鉴意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儒家 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儒家对于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和总结。儒家 认为,个人的修养和行为习惯对于家 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 影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是“修己 以敬”,即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 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以达到对于家庭 、社会和国家的影响和贡献。这种思 想体现了儒家对于个人素质和社会责 任的认识和追求,强调的是个人应该 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以达到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和贡献。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 用,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道 德水平和文化素养。பைடு நூலகம்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为中国 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儒家教育的核心理念包括"有教 无类"、"因材施教"等,这些理念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和学术传统,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儒学的发展历程。

1. 先秦儒学的起源与发展(约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是儒学发展的起点,孔子被视为儒学的创始人。

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的弟子们将其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儒家经典《论语》等。

2. 秦汉儒学的兴旺与衰落(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法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打压。

然而,在汉朝时期,儒学重新兴起。

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加强了儒学的教育地位。

汉代儒学家如董仲舒、扬雄等进一步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为了新的儒学流派。

3. 魏晋儒学的分裂与多元化(公元220年-公元420年)魏晋时期,儒学浮现了多个流派,如王弼的“理学”、郭象的“气学”等。

这些流派在儒学思想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分歧,但都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时期,儒学开始与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流派进行交流和融合。

4. 唐宋儒学的繁荣与复兴(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儒学达到了巅峰。

唐代的儒学家孔颖达、韩愈、柳宗元等推崇儒学的实践和道德伦理。

宋代的儒学家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为了“理学”的主流。

此时期的儒学对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元明清儒学的变革与挑战(公元1279年-1912年)元代儒学受到了政权的压制,但仍有一些学者坚持儒学传统。

明代,朱熹提出了“心学”,强调内心修养和人性的善良。

清代,儒学成为官方思想,但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6. 当代儒学的现状与发展儒学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起伏,但在当代又得到了一定的复兴。

现代儒学家如胡适、钱穆、牟宗三等对儒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

儒学的研究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与西方哲学进行了对话和交流。

总结:儒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与发展、兴旺与衰落、分裂与多元化、繁荣与复兴、变革与挑战以及现状与发展。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

当代大陆新儒家思潮述评新儒家思潮是当代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它以儒家传统为基础,以求新的发展和完善为目标,尤其在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中备受关注和重视。

新儒家思潮的兴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新儒家思潮的发展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评述。

一、新儒家思潮的发展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进程,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传统文化的衰落。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儒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挤压,甚至被边缘化。

这种情况引起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关注和担忧,他们开始重新审视儒家传统,并试图从中找到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个时候,新儒家思潮开始蓬勃发展,一些知名学者开始重新解读儒家经典,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观点,为传统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 钟声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文化学者,是新儒家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本体性”的儒家文化观,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在力量和自主性,试图消解传统文化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习性,提出儒家文化是有足够的资源,可以与任何文化平起平坐。

钟声认为,儒家文化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而是一种流变不居的原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适性与深邃的内涵。

2. 郭永坚中国著名哲学家,他主张要“重建博爱的文化”,提出了“生态儒学”的理念。

他认为,儒家文化具有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内在价值,可以为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郭永坚认为,当代社会正处于一场大转型之中,儒家文化的生态伦理将有助于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类生存文明,并为全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利益搭建一个统一的道德平台。

3. 周保松中国哲学学者,提出了“社会本位”的儒学观。

他认为,儒家思想应该转变为服务于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提出了“以仁治国”的思想,强调儒家思想对社会问题有着强大的解决能力,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儒学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儒学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儒学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理念和价值观深深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儒学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了。

尽管如此,儒学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可以为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有益探讨和指导。

儒学在当代仍然具有个人修养和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

儒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品德塑造,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物质追求和功利主义,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发展。

儒学倡导的“仁爱”、“孝道”、“诚信”等观念,强调个人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对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和提升心灵境界有着积极的影响。

儒学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代社会存在着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利益冲突和道德沦丧有关。

儒学倡导的“仁政”理念强调以仁爱和善政治理社会,以和谐为基础,通过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传统关系的维系,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儒学在治理和决策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

儒学思想中的“仁政”概念不仅强调以仁爱为本的社会管理方式,也注重公正、权威和智慧。

儒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和才能,如智慧、道德、谦虚等,可以为现代社会的治理提供参考。

儒学的思想体系以其思辨性和完整性,可以帮助现代决策者更全面地考虑社会问题,并制定出更合理、更有前瞻性的政策。

儒学还具有跨文化交流和和平发展的意义。

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和价值观与人类共同的道德理念相通。

通过加强与其他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儒学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促进文明的互鉴与和平的发展。

总结来说,尽管儒学在当代社会中面临着挑战和变革,但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儒学在个人修养、社会和谐、治理决策和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为当代社会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有益思路和指导。

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儒学思想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包括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以其实用性和平衡稳定性而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代社会,尽管处于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之中,但在社会风气、价值观念、文化传承等方面,英美等西方国家合乎儒家主张的传统习惯、文化友善的社会和谐等道德观念仍被普及和推崇,而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同样也有其应用价值。

首先,儒家所推崇的“仁”的思想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崇“爱人”的精神,也就是“仁”的思想,这种思想强调的是爱人、尊重人、关心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人际关系逐渐复杂,人们之间的互动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但是,儒学思想中的“仁”依然可以为人们指引正确的道路,从而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即便在如今这个波诡云谲的社会中,若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以“仁”为出发点,用一颗爱人的心去理解、包容、关注和宽容,那么肯定会有更多的和合之音,社会也将更加和谐。

其次,儒家的教育思想能够对现代教育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儒家的教育思想强调的是全人教育,即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更注重道德教育的培养。

这一思想在当代教育模式中同样有其应用价值。

在当今时代,教育已经不止于传递知识和技能,更注重知识与道德的综合,而儒家的教育思想则是如此。

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强调修身,这意味着,知识需要与道德义理相结合,这样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多的关注与认可。

最后,儒家的思想还能够帮助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更好的“人生大道”。

很多时候,人们会感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被迷雾所笼罩,甚至会迷失方向。

而儒家的思想中则有“如尧之道”,“如舜之道”等相关思想,可以帮助个人完成自我发展和人生生命目标的寻找。

儒家倡导的修身学问,就是在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道路,要做到理性思考,十分注重人生方向的思考。

总之,儒学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有其应用价值,不断挖掘出儒家思想的内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重塑-高中作文800字

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重塑-高中作文800字

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重塑-高中作文800字标题: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与价值重塑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内涵丰富,涵盖了道德伦理、社会秩序、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但儒家文化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以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往往能够反映出儒家文化的影响力。

比如,我们在处理家庭关系、同事关系时,常常会遵循儒家的孝悌之道,注重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其次,儒家文化倡导的教育理念也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观念,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实践。

这些观念鼓励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儒家文化并非完美无缺。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和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例如,我们应该摒弃那些过于保守和束缚人的思想,如“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而应该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权利和地位。

同时,我们也应该赋予儒家文化新的内涵,使其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以便于与其他文化和思想进行交流和融合。

总的来说,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也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但是,我们也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儒家思想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儒家思想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儒家思想传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从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儒家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儒家思想简介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发展成为汉代至清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倡导世界上目的性最强的伦理道德系统之一。

它包含了四书五经的经典,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核心价值观是仁、义、诚、信、孝、悌、忠、恕等。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中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儒家思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争议。

一些人认为儒家思想是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原因,因为其强调顺从、躲避冲突和传统等观念与现代化的要求有所冲突。

但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正是支持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和动力。

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一些儒家价值观念始终贯穿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个阶段。

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改革往往强调为人民谋利益,避免社会动荡,这符合了儒家思想中孟子和荀子的利民观点。

此外,在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中国梦”理念中也借鉴了一些儒家思想,如“和合共赢”、“仁爱至善”等。

其次,儒家思想也在中国的教育、政治和文化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它不仅成为了中国国学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在政治领域,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系提供了“精神资源”来支持国家治理和民族振兴。

然而,同时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一些问题。

例如,儒家价值观在一些时候会阻碍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儒家思想中,强调“君子之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可能使得一些中国人认为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不是最重要的,顺从于政府是德行最高的表现。

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

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

儒学的现代价值的观点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儒学的价值观是否还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从儒学的人伦关系、社会道德、教育理念和治国方略等方面,探讨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观点。

首先,儒学强调人伦关系,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关系的多样化,人伦关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即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儒学的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如何正确地处理和维护这些关系。

儒学提倡的亲亲之道和父慈子孝的道德规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同时,儒学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倡公正、诚信和忠诚的行为准则,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儒学注重社会道德的培养,塑造公民的良好品质。

在现代社会,道德的缺失和道德沦丧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儒学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提升,以及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儒学倡导的“君子之道”强调诚实、正直、宽容、谦虚等品质,可以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儒学的重要价值观点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正确的道德导向和行为准则,有助于培养公民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第三,儒学注重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人文教育与终身学习。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挑战。

儒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注重品德教育和思维培养。

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学的核心思想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人才。

同时,儒学注重终身学习的观念,强调个体的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可以帮助人们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在近代是怎样发展的

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在近代是怎样发展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儒家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在近代是怎样发展的导语:儒家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就是新儒学,新儒学又称新儒家,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

儒家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就是新儒学,新儒学又称新儒家,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

狭义的新儒学,是指梁漱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学。

广义的新儒学则可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关于儒学变革的所有学说。

■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是新儒学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儒家学者在西方文明冲击之下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一些内容以求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思想。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是新儒学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日趋成熟的托古改制的社会改良思想,即用儒学来解释改良思想。

代表作有《大同书》等。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是新儒学的嬗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孙文的籍古创制,孙文在学习西方民主经验和思考西方弊政的基础上,仿慕儒家体制创立了政权与治权分立的民权学说和五权分立的政体学说。

在《建国方略》中慕仿周礼制订了非常详细的“结会”“动议”等程序和仪规;在《民族主义》讲稿中以恢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儒家道德,作为复兴民族的基础;在《民权主义》讲稿中以儒家“圣贤才智平庸愚劣”的观念来讲解真平等与假平等的分野。

在《民生主义》讲稿中以儒家倡导的大同主义作为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同义语。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是新儒学的开宗明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梁溯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开始在“新儒学”旗帜下进行的儒学研究。

新儒学开宗的政治基础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三民主义中含生活常识分享。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课件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课件
宋明时期
程颢、程颐、朱熹等思想家对儒学 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展,形成了理 学思想。
儒学的核心价值观
“仁”
儒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和尊重。
“义”
儒学的另一个核心价值 观,指做人的原则和行
为准则。
“礼”
“智”
儒学认为礼是维护社会 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
手段。
儒学认为智是认识世界 和自我修养的重要能力。
2023 WORK SUMMARY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 兴运动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 儒学的发展历程 • 儒学的现代困境 • 儒学复兴运动 • 儒学复兴的路径与策略 • 结论
PART 01
引言
研究背景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现代社会中面临诸多挑战 和困境。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儒学的 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受到冲击。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儒学的困境与复兴运动进 行深入探讨。
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正文分为三章,分别从儒学面临的困 境、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 展开论述。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PART 02
创新与发展儒学的核心价值观
深入研究儒家经典
深入研究和解读儒家经典,挖掘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创新发展儒家思想
结合时代特点和现代社会的需求,对儒家思想进行创新和发展。
弘扬儒家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儒家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以引导人们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PART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推动儒学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儒学复兴总结了什么思想

儒学复兴总结了什么思想

儒学复兴总结了什么思想儒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曾经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然而,在近代的西学东渐之下,儒学受到了冲击,一度边缘化。

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儒学也在近年来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复兴。

儒学复兴所总结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儒学复兴总结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

儒学主张人治,注重人的修养和素质的提升。

复兴儒学倡导尊师重道,重视教育,提倡以德治国。

复兴儒学强调孝道、仁爱、忠诚等传统的伦理道德,强调尊重他人并倡导和谐社会。

儒学复兴认为,这些价值观念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提升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其次,儒学复兴总结了儒家的思想方法和学术研究的特点。

儒学强调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诚实性,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复兴儒学倡导面向现实问题进行学术研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倡先行者精神和治学严谨的态度。

儒学复兴认为,这种思想方法有助于培养人才,并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第三,儒学复兴总结了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复兴儒学主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倡导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然而,复兴儒学也提倡创新和与时俱进。

儒学复兴鼓励吸收其他文化的有益元素,注重文化交流和对话,推动儒学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儒学复兴认为,传承和创新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有助于儒学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儒学复兴总结了儒家对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

复兴儒学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案。

儒学复兴倡导社会和谐,并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治理的方法和思路。

复兴儒学主张政治的公正和权力的制衡,反对腐败和权力滥用。

儒学复兴认为,这些独特见解是儒学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稳定的社会。

最后,儒学复兴总结了儒学在文化建设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复兴儒学认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复兴儒学倡导以儒学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培养民众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儒学复兴认为,儒学可以提供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有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

儒学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孔子的提出到现代儒学的复兴,儒学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儒学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详细的小点来展开讨论。

正文内容:一、儒学的起源与初期发展1.1 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1.2 孔子的学说传承:孔子的学说被他的弟子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形成了儒家经典《论语》等重要文献。

二、儒学的发展与繁荣2.1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分为多个流派,如孟子、荀子等,各具特色。

2.2 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儒家思想在社会中逐渐获得广泛认可,成为当时统治者的理论基础,并对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儒家经典的整理与传播:儒家经典被整理成《四书五经》,成为后世儒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三、儒学的衰落与挑战3.1 兵法思想的兴起:战国末期,兵法思想逐渐兴起,对儒学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3.2 法家思想的盛行:秦朝统一后,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到打压,进入了低谷期。

3.3 儒学的边缘化:在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兴起使儒学的地位进一步边缘化。

四、儒学的复兴与现代发展4.1 宋明理学的兴起:宋明时期,理学成为主导思潮,对儒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发展。

4.2 儒学的现代转型:近代以来,儒学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型,逐渐与科学、民主等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4.3 当代儒学的复兴:当代儒学学者通过对传统儒学的研究和创新,使儒学在现代社会中重新获得了影响力。

五、儒学的当代意义与展望5.1 儒学对个人修养的影响:儒学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个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5.2 儒学对社会和谐的作用:儒学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倡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

5.3 儒学的国际影响力: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交流中逐渐获得了认可和影响力。

文化视角下的儒家思想持久性与边缘化

文化视角下的儒家思想持久性与边缘化

着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历史必然 :秦的 “ 唯刑 主义” ,导致社会 “ 没有真正的人伦关 系 ,亦 即是 有机 体 的社 会 结构 ,仅 凭刑 的一 条线 把 臣民穿 贯起 来 ,以悬 挂 在大 一统 专 制 的皇 权 手 上 ,此 线一 断 即土 崩 瓦 解 。 L 6而 儒 家 思 想 正 是 在 秦 亡 的废 墟 上 ,通 过 其 特 定 的伦 理— —社 会 ”4 。 j
持久性的矛盾辩证 中,儒 家思想应 当在 日常生活层 面以 “ 美德”而非 “ 范” 伦理 学的方式发挥作 用, 规
在 此 前 提 下 ,对 儒 家思 想 的 扬 弃 必 须 运 用 舍 “ 具体 ” 而取 “ 象” 的 方 法论 思路 。 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词 :儒 家思想 ;持久性 ;边缘化 中图分类号 :B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3 (0 2 4 0 O 6 22 0 8 -5 3 2 1 )0 —o9 —0 4
儒 家思想 在 中 国历 史上 发挥 了极 为重要 的作用 ,毋 庸质 疑 ,它 是 中 国封 建 文 明得 以辉煌 灿 烂
的主要 思想 因素 。随着 儒家 思想 意识形 态地 位 的流变 ,在对 它 的质 疑 否定 不绝 于耳 的同 时 ,也 有
观点 以返本 开新 为宗 旨,强 调儒 家思想 具备 由内圣 开 出新 “ 王 ” 的能 力 。事 实上 ,儒 家学说 在 外 当代社 会 既存在 着边缘 化 的现实 ,也 同时具 有持 久 的影响力 ,这 种表象 上 的矛 盾辨 证地 统 一 于儒 家思想 本 身 。而 本文所 谓 的文化 视角 ,则侧 重 于从 价值 观念 和思 维方 式 的角度 对儒 家 思想 的边 缘 化和 持久 性这一 对命 题进 行剖 析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儒学一统天下,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并且盛行,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魏晋南北朝的儒家理论,却比较滞后。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一位儒学大家。

除了在无神论方面有所发展外,在哲学本体论上,却无多大进展。

范缜虽提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的质用观,具有体用论的意义,但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述。

比之先秦两汉的哲学,并没有前进多少。

比之佛道的本体论,落后了一大截。

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被打破独尊地位,处于衰落之中,但是儒学的传统并没有中断。

正因为这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以及之后的隋唐儒学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成为上承两汉经学,下启宋明理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的学术地位两汉经学流弊很多,形式繁琐,内容驳杂,及至魏晋,便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玄学。

对于玄学,一般看作是道家思想的复兴,但并不排除儒家思想在玄学中的重要地位。

玄学的发展借助于两汉经学,王弼注《周易》,释《论语》,何晏作《论语集解》等等,都是玄学家们为经学玄学化所作的努力。

儒家的主要经典《周易》与《老子》、《庄子》被并称为三玄。

玄学讨论的有无、本末问题,虽然来自老庄,但与《易传》思想关系密切。

儒家思想在魏晋玄学时期有重要发展,它一扫两汉经学的繁琐芜杂,剔除了经学的天人感应说等神秘成分,使抽象思维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魏晋南北朝隋唐虽是儒家文化处于低谷衰落的一个时期,但不代表具体在民族思想方面也毫无建树。

相反,这一时期由于是我国各民族大迁徙和融合的时期,且经常处于群雄割据、汉族与少数民族所建政权鼎立并存的状态,因此,注定了儒家民族思想在这一时期有着巨大的飞跃与提升,值得我们认真的反思与研究。

一、江统及其《徙戎论》江统,字应元,西晋末年人,是当时儒家的代表人物。

时,匈奴、鲜卑、氐、羌等族不断内迁,并在归附的名义下,大批进入中原,与当地汉族杂居。

由于文化习俗及民族利益诉求的差异,人居内地的少数民族时常与汉族政权发生冲突,如:公元294年,匈奴人郝散起兵攻上党:公元296年夏,其弟郝度元又起兵反晋;同年八月,氐族首领齐万年又率领氐、羌人民,进围泾阳,并威慑关中。

汉景帝儒学发展历程

汉景帝儒学发展历程

汉景帝儒学发展历程
汉景帝时期,儒学发展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汉景帝即位之初,采纳了一些儒家思想,并开始重视儒学的发展。

他召集了一批贤才,旨在推广和发扬儒家思想。

景帝对儒学的重视可以从他亲自擢升了一些儒学大师,如贾谊和公孙弘等为官员,以及对儒学著作的大力赏识等方面得到体现。

其次,在景帝统治的后期,儒学思想逐渐被孔子学派所主导。

景帝召集了一次盛大的文学庙会,并特地邀请当时的儒学大师梁丘资等人到场演讲,以进一步推广儒学。

此外,景帝还下令修建了孔庙和孔子庙,并在自身的宫廷设置了太学,以培养学生们的儒学知识。

这些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儒学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然而,汉景帝统治晚期,由于种种原因,儒学的地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首先,景帝统治后期出现了和儒学观念相悖的一些政策,如轻视礼仪,崇尚道家思想等,这导致了儒学在官方政策中的边缘化。

其次,景帝晚年辍学纵宴,以玩乐为主,对儒学失去了兴趣,这进一步使得儒学受挫。

总体而言,汉景帝时期,儒学发展经历了从得到皇帝的重视到被官方政策忽视的过程。

虽然在景帝即位之初,他对儒学十分重视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但随着统治晚期政策的改变和皇帝本人对儒学的兴趣缺失,儒学的地位逐渐下降。

然而,梁丘资
等儒学大师的努力和后来的汉武帝的重视,使儒学重新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学的现代化与边缘化当代中国正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

传统儒学也好,现代儒学也罢,无论其主观愿望如何,要在当代中国社会生存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与现代化这个时代主题相适应,质言之,就是儒学必须现代化。

否则,就将难以为继。

而要实现儒学的现代化,儒学要加入现代化的进程,就必然面临边缘化的命运。

这就引出了儒学现代化与边缘化的论题。

就这个论题展开必要的研讨,无论对于儒学自身,还是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都有积极的认识价值和实践意义。

儒学现代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儒学是自汉到晚清的中国传统社会价值系统的创造者和体现者。

作为一个整体,它在追求现代化目标的当代中国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它在前现代化时期的历史合理性。

在这个意义上讲,儒学是与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格格不入的。

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和历史继承性的一面来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者,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承载者之一,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锻造者、推动者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重要构成之一,儒学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换言之,儒学是可以和现代社会相融的,因而也是可以现代化的。

从历史上看,儒学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

自从先时期孔子创立儒学,到“五四”以后现代新儒学的形成,儒学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容和质量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先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学,以仁为思想核心,生发出一整套道德学说和政治理论,为后来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适应大一统的时代要求,改铸原始儒学,援阴阳五行思想入儒,并以阴阳五行作为建构理论体系的基石和方法,同时吸纳法家思想,剥取墨家理论,演绎名家精义,借鉴道家观点,可谓熔铸诸子而以儒学为统率,建立起一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

以天人感应为特征。

以维护统治者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为宗旨的新型而又严整的价值系统,从而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理学家总结晋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佛教的思想理论,通过理欲之辨,通过道。

气、理、心、性等畴的展开,建构起自己的本体论学说,弥补了此前儒学在本体论方面的缺陷,发展并完善了儒家思想,奠定了此后数百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准则和行为式,宋明新儒学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新高峰。

近代以降, 在西力的强烈冲击下,为了解除忧外患,争取民族独立,保存民族文化,怀抱深厚忧患意识的儒家知识分子,被迫但却有意识地学习西方,力图通过西方文化之“用”而强健中国传统文化之“体”,在客观上更新着传统儒学。

特别是“五四”以后,现代新儒学思潮兴起,梁漱溟、熊十力、友兰、贺麟等人开其端,牟宗三、唐君毅等人继其后, 蔡仁厚、述先、杜维明等人承其统,现代新儒家们力主会通中西,中西文化相互学习,用西方文化的方以智撑开中国文化圆而神的智慧,用西方的科学充实传统儒学,达到圣外王的目标。

尽管人们对于现代新儒家们“圣”开出“新外王”的论说和价值预期有着非常不同的看法,但此时的儒学已经不是传统儒学,而是具有“现代”意味的新儒学,则是不争的事实。

可见,儒学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由先原始儒学到汉代新儒学,再到宋明新儒学,最后到现(当)代新儒学,在思想容、理论特质和价值取向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我们说儒学是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是能够与现代化相容以至相融的。

从儒学的特质来看,它也能够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它自身能够现代化。

儒学的重要特质之一,就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并能够与时俱进。

孔子被称为“圣之时者”,孔子曾经宣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儒家经典主“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宋儒倡扬民胞物与,以及上述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调整、更新自身的事实等,都是儒学能够包容不同成分、能够与时俱进的体现。

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能够与儒学和平共处,以及宋儒为创建理学体系而吸收道教和佛教理论等史实,都表明了儒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从近年现代新儒家学者的诸多学术表现来看,儒学也能适应现代社会,自身也能现代化。

现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蔡仁厚、述先、杜维明等人,以及他们影响下的现代新儒学的认同者、传播者,尽管其学术立场、方法、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对于现代政治和科学精神的认同却是一致的,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认同的,而且是积极推动的。

甚至,对于五四精神也是肯定的。

即使是复兴儒学、力图实现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努力,实际上也蕴涵着儒学现代化的用心。

由上可见,儒学的现代化具备其主客观的、历史和现实的可能性,而不是像某些论者所认为的那样,儒学只是一具思想僵尸而已。

儒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不仅具有现代化的可能性,而且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要性。

这个必要性,不仅在于儒学是我们今天建设现代化社会的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更在于儒学现代化本身所面临、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简言之,就是儒学的现代化究竟要化什么?怎样化?只有恰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合乎理性地将儒学现代化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给儒学现代化的必要性以合理的说明。

在我看来,儒学现代化要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勇敢地化自身,二是执着地化社会,三是坚韧地化现代。

儒学要现代化,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要勇敢地丢掉传统儒学和现(当)代儒学中不适合现代化要求的形式和容,特别是不符合现代化精神的某些价值期望。

例如,要改变唯我独尊的思想,承认西学、马列与自己的并存,而且二者具有强大的力量,应当与之平等交流和对话,争取最终做到三者的良性互动,而不要奢望改变甚至消解二者。

又如,要甘于寂寞,甘做“寂寞的新儒家”,踏踏实实做点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生命的人文精神重建的工作,而不要奢望成为官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再如,要改变思维方式,不要奢望成为帝王师,不要随时准备“应帝王”,而要在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的学术品位,保持必要的距离感和应有的批判精神。

儒学要现代化,还得自觉而又积极地投身现代化事业之中,努力去化社会,去铸造新的安身立命之道,去净化社会空气。

儒学的长处之一,是有很强的能动性,有很强的参与意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昔日儒家所标榜的志向,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看来,未免过于理想甚至过于自负,但用人文化成社会,用君子儒的价值理想和行为实践来引导社会向善,应当是可以达到的比较现实的目标。

儒学要现代化,应当在自身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去化现代。

这个化现代的化,不是消解,不是融化,不是将现代化的进程逆转,而是用儒家价值理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比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之类。

总之,用儒学的合理成分去感化社会,引导社会,升华社会。

如果现代新儒家以及儒学价值观的认同者们能够做到上述方面,则儒学的现代化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极大的现实性;进而,儒学现代化的必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儒学边缘化的必然性怪异的是,儒学在其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边缘化的危机。

从逻辑和学理上讲,儒学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边缘化,具有必然性。

现代化的实质是工业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从文化的层面看,现代化又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是一种全面的理性发展过程。

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而且也是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精神发展(参见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大学,1993年10月版,第11—16页)。

质言之,现代化应当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亦即现代化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而不只是器物、制度层面的现代化。

从文化的时代性的层面考察,儒学属于前现代化时代亦即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

因此,在以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代化时期,儒学不可能仍然占据社会主流的地位,不可能成为社会价值系统的标杆,而只能退居边缘。

其实,儒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边缘化,有着客观的理据。

我们知道,现代化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要按照价值规律办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而儒学的价值取向正好与此相反。

儒学所推崇的,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之类的道德理想主义。

君子耻言利,是农业社会的通则。

市场经济讲究竞争,追求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最为生动的诠释。

儒学讲求和谐,以牺牲效率、牺牲社会进步为代价换取社会的所谓祥和之气。

现代社会重视诚信,契约观念深入人心;而儒学虽然也讲究诚信,但重视的是君子一诺千金,而绝无契约观念。

儒学这些与现代化相悖反的意识,必然被社会拒斥,从而必然导致其边缘化。

从现实政治的运作实际来考察,儒学的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时两岸四地的华人政权,尽管各自依托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架构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儒学不是官方的意识形态,不是指导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这就必然导致儒学的边缘化。

从学术实践的层面看,儒学的边缘化也已是客观的事实。

近年来颇为引人瞩目、发展迅速并且影响甚大的现代新儒学,不仅远远没有落实到社会政治实践的层面,甚至连在学术界的认同也颇为有限。

“寂寞的新儒家”,一句话道出了儒学复兴论者的多少悲凉!在现代新儒学的基地,儒学不过是各种各样喧嚣声音中的微弱呼唤而已。

在世界汉学研究重镇的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现代新儒家第三代传人之一的杜维明先生,为儒学的第三期发展耗费大量心血,并大力培养儒学后起之秀,希望通过波士顿儒家、台北儒家、巴黎儒家、东京儒家的培植和共同努力,最终回归大陆,实现儒学的理想。

应该说,杜维明先生的理想甚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但是,众所周知,现实的情况远比理想要严峻得多。

儒学的边缘化决非良好的主观愿望就能改变。

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边缘化,我们还可从历史中得到说明。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中国社会越是现代化,儒学就越是边缘化,其边缘化具有必然性。

之洞、曾国藩、鸿章之类的大儒,尽管对儒学矢志不渝,但他们所奉行的中体西用的政治主、思想路线和学术观点,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官方将儒学边缘化的历史进程。

改良派戊戍变法维新的思想实质,是要变封建阶级之法,维资产阶级之新,这已使得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传统儒学在制度的层面遭到致命的打击。

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奉行的是西方政治的理念和政权架构,这更是将儒学从社会生活的中心驱向边缘。

“五四运动”掀起的追求科学、打倒孔家店的狂飙,则更是给儒学以毁灭性的打击,儒学的边缘化已经成为定局。

至于中华人民国成立以后,由于政治层面意识形态的原因,儒学的边缘化自不待言。

而综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社会是在现代化的轨道上前进。

尽管这种前进十分辛酸坎坷,但毕竟是在前进。

与这种前进相反的是,曾经长期成为社会生活中心、掌握着各方面话语权的儒学,却逐渐地边缘化了。

如果说,中华人民国成立以后的头三十年,是受到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宰制,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取代了传统中国的儒学意识形态,从而导致儒学的极度边缘化的话;那么,上个世纪的后二十年,则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之风的吹袭下,儒学被刮到了社会生活的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