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政策性银行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外资银行策略及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拓展策略
零售银行业务
外资银行积极开展个人银行业务,如存款、 贷款、理财等,满足中国居民日益增长的金 融服务需求。
公司银行业务
外资银行凭借其国际化的网络和经验,为企业提供 跨境金融服务,如贸易结算、外汇交易等。
金融市场业务
外资银行参与中国金融市场交易,如债券、 股票、外汇等,为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投资 和融资服务。
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的市场份额约 为3%左右,主要集中在国际结算、外 汇交易等业务领域。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经营状况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状况良好,盈 利能力较强。
外资银行在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方 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技术,能够 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监管风险。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
01
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激烈,主要竞 争对手为中资大型商业银行。
监管政策逐步开放
中国政府逐步放开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和 业务范围限制,为外资银行提供了更多的
发展机会。
严格的风险监管
中国监管部门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资银行需要建立健 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符合监管要求。
公平竞争环境
中国政府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外资银行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
外资银行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发展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始于 19世纪中叶,当时外国列强在中 国开设银行分行,为中国近代银 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后的快速
发展
自1979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 放的深入,外资银行开始大规模 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金融业的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前现状
目前,外资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 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经济 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若干启示
国外网上银行的发展情况及其对中国银行业的若干启示“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是银行为其客户提供银行服务的新手段,它以现有的银行业务为基础,利用Internet技术为客户提供综合、统一、安全、实时的金融服务。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与普及,上银行为作一种新型的客户服务方式迅速成为国际银行界关注的焦点。
跨国银行纷纷发布上银行发展战略,斥巨资完善上银行系统,视上银行为赚钱的机遇、争取市场份额的手段。
目前,这_潮流已席卷到我国,我国各家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上银行服务。
本文拟通过介绍国外上银行的发展情况,对我国发展上银行作些初步的探讨.一、国外上银行的发展情况上银行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后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盖的各个国家。
美国安全第﹁络银行(SFNB)从1996年就开始了上金融服务,美国银行业6%一7%的客户使用上银行系统。
目前,国际上提供上银行服务的机构分两种:一种是原有的负担银行(incumbent Bank),机构密集,人员众多,在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的同时推出上银行系统,形成营业点、ATM、POS机、银行、上银行的综合服务体系;另外一种是信息时代倔起的直接银行(Direct Bank),机构少,人员精,采用、Internet 等高科技服务手段与客户建立密切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现举例说明这两种银行的发展情况。
(一)高效、快速发展的直接银行:德国的Entrium Direct Bankers。
Entrium Direct Bankers,1990年作为Quelle邮购公司的一部分成立于德国,最初通过线路提供金融服务,1998年开辟上银行系统。
目前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直接银行之一。
截至1999年底,拥有客户77万,其中使用上银行系统的客户达15万;资产总额38.18亿美元;控制德国直接银行界30%的存款和%的消费贷款。
Entrium没有分支机构,员工共计370人,依靠和因特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国外政策性银行发展模式调整对我国改革启示论文
试析国外政策性银行发展模式调整及对我国改革的启示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094-01摘要政策性银行作为各国普遍采用的中央政府金融调控手段,在金融宏观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部分国外政策性银行根据金融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市场化程度与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国政策性银行未来改革发展应当尊重我国具体国情,实现政策性银行的特殊定位与改革方向。
关键词比较金融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自我国第一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于1994年3月成立以来,实践中针对政策性银行的运作与盈利模式就有诸多讨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既要学习借鉴和顺应世界各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与时俱进,也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和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因素,切实选择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国外政策性银行发展战略重新调整的特征和趋势(一)业务多样化和市场化运作发展态势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和形式多样化,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既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又兼营与其相关的商业性金融业务,既从事一般银行信贷业务又经营投资银行和证券业务,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来实现其多样化的经营目标。
在这方面,韩国产业银行(kdb)表现得尤为突出。
为了实现在2011年以前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亚洲领头银行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kdb不断扩充银行功能与手段,尤其是不断扩大项目融资、企业并购、债务重组、承销债券等投行业务。
最近数年间,kdb在企业外资融资中介、外汇交易等国际金融和期权、掉期等衍生金融工具领域成为韩国金融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先导金融机构,大大巩固了企业重组、咨询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
(二)总量的结构性倾斜及其逆转和扩张性态势按照政策性金融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性要求,在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总量中,政策性业务应该占有绝对大的比重或向此倾斜,而其他辅助性或延伸的相关业务占比应该较小。
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影响和对策分析
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影响和对策分析【摘要】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带来了积极和消极影响。
外资银行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和创新思维,推动了我国银行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市场份额的争夺和监管不平衡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我国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制度、提高自身竞争力、拓展金融服务领域等方式来有效化解。
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也是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重要途径。
在未来,我国银行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与外资银行合作共赢,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外资与本土银行开展更多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实现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外资银行、进入、银行业、影响、机遇、挑战、应对策略、合作、交流、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逐渐走向国际化和市场化。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外资银行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资银行以其先进的金融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丰富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格局,提升了银行业的竞争力,还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但与此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也对国内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成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重点分析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应对策略以及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为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并针对这些影响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分析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市场份额、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升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各国政策性金融的基本运作模式及若干启示
行 ,不吸收存款
不受 《 德国银行法的 由政府部门领导组 营 .主要由政府官员 工业 、中小企业 、对 监管 》 成的监事会对德国 组成的监事会进行 外合作等 多元政策及
复兴信贷银行的业
务进行监管
监督
开发性业务
从 融 资 渠 道 看 ,国外 政 策 性银 行 的 运
韩国产 业银行
的前 提 下 ,为重 要 经济 领 域 和 行 业 的 发 展 提 供 持 续 不 断 的支 持 。
( 二 ) 单一 内资融资模式与 内外资结合
融 资 模 式
根 据 各 国政 策 性金 融 资 金是 否 运 用 外
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韩 国开发银行
融 资 结 构 的 变化 可 以看 出 ,在 不 同 的发 展
金。但 发行债券和 向 政府借款不得超过 资 本金和准备金合计 金 额的 1 0倍
和其他专门委员会.
区域经济、中小企
对发展重大战略决策 业、外国在日本投 资 和制度进行影响 ,但 等多元政策及开发 不介八银行的日常 经营 性业务
金融机 构能获得长期 、大量的无偿或低成 本 的财 政性资金 ,享受财政担保 、亏损补 贴 、税 收优 惠等政策。 日本开发银行是财 政融 资模式 的典 型代表 ,其从财政投融资 计 划中获得的资金额超过其当年资金来源 的9 0 %。信贷融资模式 的典型特征是依靠 国家信 用在市场上融资 ,表现 为政策性金 融 机构在 政府担 保和其他 方面 的支持 下 , 完全按信贷融 资规则和方式从事融资活动。 这 种模式的政策性银行一般都具有较高 的 债信等 级和完善的经营机制及手段 ,资金 力量雄 厚 ,信 贷资产 质量 良好。 德 国复兴信 贷银行成立初期 ,资金来 源主要是政府的E R P 特别基金 , 经过 多年 的 发展 ,目前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主要通过 国 内、 国际资本市场筹资, 筹资金额 占整个 资
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
外国银行并购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思考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不同国家之间银行业的并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近年来,许多外国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并开始寻求在中国银行业中的并购机会。
然而,这一并购趋势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一些思考和挑战。
一、外国银行并购的好处1. 市场扩张与优化资源外国银行并购可以帮助中国银行拓宽国际市场,扩大业务规模,同时可以获得跨国业务经验与技术,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
这些优势可以使并购后的银行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进而掌握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快速而稳健的发展。
2. 跨国业务转移与协同发展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并购还可以实现跨国业务的转移,通过融合两国银行的业务体系,实现跨境支付、跨境贸易金融、跨境理财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打破当地银行的固有思维习惯和沉淀,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
3. 融合文化与国际化外国银行在并购中将与中国本土银行融合,这也意味着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
银行业是文化和人才密集型的行业,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员工可以为银行注入新的思维和活力,同时加速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推动,同时为未来形成银行业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外国银行并购的挑战1. 法规限制中国的银行业市场和外来资本并购的准入机制受到限制,银行业市场对外资的开放程度还有待完善,这也是中国银行业在面对外国银行并购时的一大挑战。
2. 舆论压力和反垄断管控在外国银行并购的过程中,往往面临舆论压力和反垄断审查等管控机制,这会给银行合并造成新的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协调和推动。
3. 本土银行品牌与受访者接受度在外资并购中,银行品牌和本土银行的受访者接受度也是一个问题。
外国银行的品牌不如国内银行来得出名,若想要继续保持本土银行的品牌优势,则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异质文化的冲击,同时加强本土化经营和服务,更好地顺应中国商业环境。
三、未来建议1.深入调研并提高准入门槛通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前景进行深入调研,推动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外资获得银行牌照和并购的门槛。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愿、 自主的原则登记成 立 的, 主要 由三
一
个联邦土地银行 、 联邦 中期信贷银行 是 9 区域金 库( 4个 每省 1个 )上层是 ,
务发 展 、 险控 制 、 员素 质 、 理水 和合作 社银行 。二是政府 农业信 贷机 国家 农业信 贷金库 。 国家农业 信贷金 风 人 管 平、 经营环境等方面存在 的不平衡性 亟 构 , 包括农 民家计局 、 品信贷公 司、 商 小 库 是官方机构 ,是联 系 国家 和农业互
直接与农户发生信贷关 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存 。 国现 村发展贡献最 大的是法 国农业 信贷银 为市町村一级 , 美 在 已经形成 了政府 主导 的农 村政策 性 行系统 。 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具备现代银 系 , 以营利 为 目的 , 可以为农户 办 不 它 金融体系 、 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以及农 村 行特征的农业政策性银行 , 农业信贷银 理吸收存 款 、 款和结算 性贷 款 , 贷 并适
在贷款 日 本的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经验 美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和发展经验 其他贷款机构不愿提供 的贷款 ,
对象上各有侧重 。 其主要功能是为农业 日本 的农村 金融体 系既有政 府官 2 O世纪初 ,美 国农业信 贷资金几 生产和与农业 生产有 关的 活动提供信 并通过信贷活 动贯彻实 办 的政 策性金融 ,又有强 大 的合 作金 乎都是 由私营机构和个人提供 的 , 这导 贷资金和服务 , 调节和控制农业 生产 融 。 致信贷资金数量有 限 ,而且期 限较短 。 施农村金融政策 , 日本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
韩国、泰国中小企业政策性支持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年第5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韩国、泰国中小企业政策性支持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张杰飞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即使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分析韩国和泰国两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小企业政策性支持体系,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政策性支持启示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A一、引言我国中小企业已由最初国民经济的“有益补充”地位提升到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发展产业、吸纳就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即使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建立政策性支持体系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笔者就中小企业政策性支持体系问题,选择韩国和泰国两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与我国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所启示。
二、韩国中小企业的政策性融资支持1920年起日本殖民统治下的韩国中小企业开始进入第一次发展高峰期,但1942年《中小企业管理令》的颁布几乎消灭了韩国人设立的中小企业。
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以后、1960年以前,韩国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直到政府1962年开始实施经济开发5年计划,中小企业才按照政府的产业政策发展起来,60年代以轻工业中小企业为主,70年代以生产重化工产业零部件的中小企业为主,80年代以后开始以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为主。
90年代末,韩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1%,雇员总数占全国就业总量的74.2%,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42.0%。
中小企业在韩国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半个世纪来韩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认识充分,通过立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建立的颇具特色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为半个世纪来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资金血液,成为韩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
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国际经验及启示
◎马莅婷芮芳媛【内容简介】文章指出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存在政府和市场界限模糊、未立法明确业务范围、业务范围未及时调整、业务界定技术难度大等问题,通过美、德、日等国家的实践将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的经验总结为:政府和市场界限清晰、通过立法明确限定业务范围、动态调整业务范围、采取分类管理的治理模式等,提出明确政策性银行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与市场化运营的界限、明确界定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实行分账管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业务边界;国际经验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国际经验及启示厘清我国政策性银行业务边界的必要性(一)厘清业务边界是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前提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了政策性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的请示,指出要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功能定位,前提是要厘清政策性和自营性业务边界。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19〕52号)指出:“政策性银行要明确细化业务边界,落实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分账管理、分类核算要求。
”该《意见》表明,自2015年以来,政策性银行业务边界至今仍没有被清楚界定,导致分类核算、分账管理、资本约束和补充等一系列后续改革无法完全实现。
(二)厘清业务边界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手段从理论上来说,政策性银行设立的目的就是用来弥补市场失灵的领域,实际中由于边界不清,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业务往往出现交叉。
但政策性银行以国家信用为背书,相对于商业银行明显具有资金成本方面的优势,如果与商业银行一同竞争,不仅会破坏金融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还会降低金融资本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三)厘清业务边界是防止滋生套利现象发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政策性银行混业经营可导致其将自营性业务的亏损算作政策性进行挂账,或者用政策性业务的亏损来掩盖自营性业务亏损。
从表面上看是多方盈利,但实质上由政府承担了所有风险。
国外银行监管评级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发 的行业风 险 。
处置 问题银 行 , 进整个 银行 体系 的健康 发展 。 促
一
aeu c ) 资产质 量 ( s tq at)管 理水平 ( ng— dq ay 、 A s ul 、 e i y Maae me t、 i r ) 盈利 状 况 ( ann s 、 动性 ( iudt) 市场 E rig) 流 Lq ii 和 y
J i nn e r erh in f a c e ac l i s
国外银行监管评级 比较及对我国的启 示
张光 华
( 国银监会 吉林监 管局 吉林 长春 中 102 ) 30 1
商业 银行 在一 国经 济金融 发展 中起着 至关 重要 的 国联邦储 备委员 会 、 国货 币监 理署 、 美 联邦 储 蓄保 险公
风险识 别 的敏感性 和预 见性 ,更 多地将 监管 者 的角色 应 新 的监管 体制 架构 ,s 于 2 0 年 组织 力量 研 究开 FA 01
由事后 救助转 向事 前干 预与 纠偏 ; 另一 方面 , 一 时期 发 了 A 这 RROW 风 险评 级 体 系 。06年 又在 巴塞 尔 新 20 也提供 了大量倒 闭银 行 的样 本 数据 , 为监 管 当局分 析 、 资 本 协议 实施 背景 下进 一 步拓 展成 A RROW I 框架 , I 识别潜在 问题 银行 ,尤其是 运 用数理 统 计方法 建立 银 充 分 吸 收融 合 了包 括 C ME S评级 体 系 在 内 的先 进 A L 行 监 管评级 模 型提 供 了条 件 。 国主 要采 用 C E S 风 险评级 模 型 的有关 内容,代 表 了欧 洲银 行业监 管的 美 M A L 监 管评级 , 即为人 熟 知的 “ 驼评 级法 ” 该 评级 法是美 最新 成 果 。 国金融 监 管局 (S 运用 ARROW 系 统 骆 , 英 F A)
外国银行发展的启发
外国银行发展的启发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外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外国银行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与之相比,国内的银行行业还有很多不足。
如果国内银行业希望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更好地立足,必须积极学习借鉴外国银行的经验,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
第一点启发:银行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外国银行一般把银行看作是服务机构,而不是单纯的赚钱机构。
银行不仅仅是提供金融服务,也是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一个重要机构。
比如,芬兰中央合作银行每年都会发行一系列社会公益性的债券,吸引市民购买,募集资金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提供资金支持。
与此类似,外国银行中的合作银行还会积极参与当地的公共事务,例如提高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等。
对国内银行的启发:国内银行需要拓宽视野,深入了解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不仅仅把银行看做单纯的金融服务机构,更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例如,可以通过发放类似芬兰中央合作银行每年发行的社会公益性债券,为社会公共事业提供支持。
第二点启发: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外国银行在金融服务模式上与传统的银行模式有所不同。
例如,活力银行(ING Bank)这家银行在保持传统零售银行业务的同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数字化银行发展模式。
银行开发了一款名为“活力帐户”的数字账户,可以让客户实现全球跨境支付,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而不是单纯提供金融服务。
对国内银行的启发:国内银行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符合当代人们的需求,例如推出更多个性化、全球化的金融服务。
因此,银行可以借鉴外国银行的经验,在数字化银行发展模式上积极探索和创新。
第三点启发: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外国银行在员工培训和发展上有着非常严格和系统的管理及制度。
例如,德意志银行中的员工,可以接受国际一流的培训和培训课程。
通过教育建设、职业规划、福利激励等多方面提高员工能力和质量,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率先走出“科技+人文”、真正实现创新生态和人才生态的“双生态”发展路径。
外资进入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挑战
外资进入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国资本逐渐涌入中国金融市场。
外资进入对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外资进入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和挑战,并分析我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实现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一、影响1. 促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推动了中国金融市场向世界开放的步伐。
外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参与,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2. 引入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外资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这些经验和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外资进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向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借鉴并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
3. 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外资金融机构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外资进入促使本土金融机构提高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推动金融市场向着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挑战1. 风险管控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可能带来跨境风险传导的问题。
如何有效管控这些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是中国面临的首要挑战之一。
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2. 经济颠簸的外溢效应外资进入可能会加剧中国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敏感性,外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减少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
3. 竞争压力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无疑会对本土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
本土金融机构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挑战1.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提高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和监管要求,加强对其经营行为的监督,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美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近年来,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以应对全球金融市场风险。
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发展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许多启示,包括中国。
本文将从美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美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经历了大萧条的严重经济危机。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性。
于是,美国政府成立了以解决金融危机为目标的各种委员会和机构,如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从而形成了美国金融监管的基本框架。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和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
最具有标志性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个危机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冲击,也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机制的不足。
美国政府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改革,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措施,如《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和《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法案》(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 Act),旨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合作与协调,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美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一些启示。
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需要建立在有效的制度和法律基础之上。
美国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建立了统一的监管框架,对金融机构和市场进行了全面监管。
这为金融监管协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有利于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在这方面,中国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的法治化建设。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需要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来协调各方的合作。
美国成立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作为协调金融监管的顶层机构,负责制定协调政策和监管措施,并协调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
住房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国际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
住房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国际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主要国家住房政策性金融基本情况及近年来政策调整(一)美国——开放型住房政策性金融体系由于美国的住房金融体系非常复杂,在住房政策性金融建设上采取了开放型体系,即并未由独立的机构承担,而是以联邦住房银行系统为纽带,把全美八干多家房贷机构连在一起的相对独立完整的一级房贷市场;依托政府信用建构、以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政府性公司为载体的主流(传统)房贷证券化市场;以私人投行为主体的非政府信用(非传统)证券化市场;以联邦住房管理局(FHA)等为代表的为中低收入及弱势群体提供政府信用的房贷保险服务;以各类私人保险公司为依托的私人性房贷保险服务。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原有的4项重要的住房政策性金融措施,公共住房政策、基于项目的第八款补贴政策、住房选择券政策和低收入住房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均未被取消或削弱。
其中,住房选择券政策和低收入住房投资税收减免政策作为符合联邦政府市场化要求的需求补贴形式,已成为住房政策性金融的重心;2009年开始,联邦政府通过这两项政策,不断通过各州政府扩大与开发商、中介组织等私营部门的合作面,直接向私营部门提供优惠,承接因次贷危机产生的无家可归者的住房需求。
(二)新加坡——封闭型住房政策性金融体系新加坡住房政策性金融主要采取封闭型金融体系,在组屋制度和中央公积金制度1的基础上,新加坡通过发放各项公积金和对各向补贴额度及门槛的调整,引导住房政策的平稳运作,保证“居者有其房”。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相继推出了特别公积金购屋津贴、重新拥屋津贴计划及近居购屋津贴等几项惠民住房补贴政策。
1、特别公积金购房津贴。
特别公积金购屋津贴是指着政府为使用公积金购买组屋提供的资金补贴。
该政策在2011年首次推出,主要目的是资助低收入家庭购买非成熟组屋区的“二房式”或“三房式”新组屋。
新加坡政府于2013年7月首次调整津贴政策,将受惠家庭的收入门槛从2250新元大幅提高到6500新元,并让在非成熟组屋区购买“四房式”组屋的首次购屋家庭也能获益。
国外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运作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运作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外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运作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贯彻实施住房市场发展目标。
政策性住房金融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公共住房生产和消费提供有效资金融通。
文章在介绍美国、德国和新加坡三国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设置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发展模式和经验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
关键词: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是由政府或政府机构发起、出资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在住房领域内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以贯彻和配合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的金融机构。
从本质上看,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贯彻实施住房市场发展目标。
政策性住房金融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住房金融市场具有转型期的阶段性特点,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和商业性住房金融业务的发展都亟待规范化,采取措施使其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近年来中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商业性住房金融业务规模增长迅速,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例,相较于1997年末190亿元的个人购房贷款余额,截至2013年9月底,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已达9.47万亿元。
商业性住房金融业务发展的同时,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需要进一步发挥其在住房体系的资金融通作用。
在大力建设住房保障供给体系的同时,通过设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共住房生产建设、消费环节的资金融通问题,对促进住房市场长效调控机制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国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设置和运作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住房金融业发展最发达的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
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形式多样,不仅有政府自己设立的机构,还有政府本身并不投资但是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
国际农业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启示
行 、 洛 哥 国家 农 业 信 贷 银 行 等 皆是 如此 。 只是 董 事 会 主席 摩
有 的 由 财 政 部 长兼 任 ( 菲 律 宾 土地 银 行 ) 有 的 由农 业 部 长 如 ,
府对缅甸农业 发展银 行 的注册 资本 从 40 0 0万 缅 元 增 加 至
1 亿 缅 元 0 . 度 同家 农 业 和 农 村 发 展 银 行 注册 资本 从 1 印 O
善 最终 导致 被清 算 外 , 整体 上各 国 的农 业 政 策 性 银 行 都 比较 健 康稳 定地 发展 和运 行 。 1 实 行 公 司 法人 治 理 结 构 。一 般 是 董 事 会 发 挥 决 策 监 . 督 职 能 , 理 层 负 责 业 务经 营 职 能 , 非 土 地 和 农 业 发 展 银 管 南
第 2 4卷 第 1期
( 0 ) 2 09
内 江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 RNAL OF NEII J ANG NORM AI UNI VERSI TY
NO. 1 Vo . 4 12
( 0 9 20 )
国际农 业政策性金融对我 国农业政策性金 融发展 的启示
旱 木
金 融 直 接拨 入 的各 类 资金 为 1. 亿 元 马 币 。 ]六 是 实行 有 45 [z 23 差 别 的存 款 准 备 金 制 度 。英 国 、 日本 等 国家 农 业 政 策 性 金 融 机 构 上 交 的存 款 准备 金 比例 均 低 于 城 市 商 业 银 行 的 上 交 比 例 。七 是采 取 保 护 手 段 。 以 美 国农 场 信 贷 系 统 为 例 , 9 5 18 年 , 国农 场 信 贷 系 统 首 次 出现 2 美 7亿 美 元 亏损 , 会 授 权 财 国 政 部 长 购买 农 场 信 贷 系统 资 本 公 司 发 行 的 证 券 , 保 证 其 规 定 , 美 国 的《 业 信 贷 法 》 法 如 农 、
境外银行更正电文
境外银行更正电文
摘要:
1.境外银行更正电文的背景和原因
2.境外银行更正电文的具体内容
3.境外银行更正电文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近日,某境外银行发布了一则更正电文,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电文主要针对的是此前该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中存在一些对我国经济形势的错误解读和预测。
此次更正电文,旨在纠正这些错误,并重新评估我国的经济形势。
具体来看,更正电文中,该境外银行主要更正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国GDP 增速的预测,此前的报告中,该银行预测我国GDP 增速将会放缓,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因此,该银行在更正电文中上调了我国GDP 增速的预测。
二是对我国贸易顺差的预测,此前的报告中,该银行预测我国贸易顺差将会缩小,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因此,该银行在更正电文中修正了这一预测。
三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解读,此前的报告中,该银行认为我国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货币政策稳健,通货膨胀处于合理区间,因此,该银行在更正电文中改变了这一看法。
境外银行更正电文的发布,对我国有着一定的启示。
首先,我国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其次,我国应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最后,我国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境外银行更正电文是对我国经济形势的一次重新评估,也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9-09作者简介:郑波(1978110-),男,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
国外政策性银行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郑 波(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 浙江杭州 310006)摘要: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自组建十余年以来,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进行新的模式和路径的选择。
本文将首先归纳总结当前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业务运行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再分析和介绍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的最新发展趋势,最后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6)12-0059-03 一、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业务运行中的共同特点当前,国际上主要的政策性银行运营中普遍存在如下共同点:11政策性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弥补市场缺损、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如韩国,1967年“入关”后,韩国产业银行(KDB )等政策性银行贯彻政府促进输出工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向重点产业提供了大量资金。
配合政府推出的“重化学工业计划”,KDB 等政策银行通过发行国民投资债券和从韩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筹资等方式,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50%的设备资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韩国产业银行(KDB )承担了处理金融危机的重任。
韩国在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急剧下降,信用度降低,流动性问题严重,只是回收贷款,没有能力开展更多的业务;一批负债累累的财团先后倒闭,大量依托财团生存的中小企业也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在处理危机中,KDB 一方面代表政府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筹集资金,承担政府国际资金借款的转贷,向国内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证和资金,对商业银行给予扶持和支持。
另一方面,扩大对企业贷款业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开展进出口融资业务。
贸易融资业务过去是KDB 的辅助业务,在商业银行无法开展这项业务时,KDB 承担了支持进出口业务开展的重任,到1999年贸易融资业务已达40亿美元。
KDB 还重点扩展投资银行业务,开展承销债券、资产证券化和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业务,并成立了兼并重组部和风险投资组,组建了四只基金,在企业的重组中扮演了关键性角色。
与此同时,KDB 还以大企业和大财团的大股东身份,参与民营化改造,并对朝鲜进行金融支持。
韩国政策性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突出显示了政策金融的导向性和不可替代性,受到了来自本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21国际信用机构给予政策性银行国家主权级或准主权级的信用等级。
国家信用的实质是“政府的担保”,即政府以明确的法律规定对政策性银行的负债进行担保。
政策性银行的国家信用特征主要体现在:依托政95《上海金融》2006年第12期 国际金融府对所发行债券的担保,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国际和国内市场获得等同于或接近于国家主权信用的信用等级评价,为其在资本市场筹集长期稳定和低成本资金提供了保障。
如《韩国产业银行法》规定:“政府对KDB产业金融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偿还给予保证”;德国政府也对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 fw)发行的债券进行默示担保,不仅如此,德国财政部还出具专门用于发债的担保函(不需每次开具),作为政府的明示担保;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发行债券也得到政府担保,在1999年修订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法》中规定:日本政府可以在预算限制的数量之内为DBJ发行的债券提供担保。
为体现政府对政策性银行强有力的支持,三家政策性银行的国家信用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1)在资金困难时,财政随时注资。
如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向产业银行注入7万多亿韩元,相当于过去40年中注入资金的总和。
(2)在资金来源上可以向财政借款或向央行随时借款。
特别是财政借款,是政策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独特手段,构成了政策银行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运用财政借款方式比较多,大多由大藏省组织资金,再转借给政策性金融机构使用,1998财年DBJ政府借款占其资金来源的87%,是DBJ的主要资金来源。
(3)政府对政策银行的亏损进行补偿。
例如《韩国产业银行法》在“损失的补偿”中规定:KDB的决算净损失,在每一财政年度,以积金来补偿,积金不足时,由政府补偿。
31国外政策性银行普遍以法律为依据,以银行方式进行决策和经营。
国外政策性银行普遍是先立法,再依法设立并经营,金融制度通过立法确定,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和补充。
如《日本开发银行法》、《德国复兴开发银行法》、《韩国产业银行法》等。
在法律的保障下,政策性银行按照法人的框架———银行的框架进行业务操作,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政策、计划、预算等重大经营方针由政府制定和监督,政策的实施、资金的运作等经营管理则由政策银行在保证财务稳健的前提下自主决策、自主经营。
这就基本排除了外部的非理性经济行为对政策性银行经营决策的干预,使其能够自主地在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手段和金融创新能力等方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这是政策性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
41政策性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
从业务看,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仍存在明显差别。
尽管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按商业规则运作,也需获取利润,但其经营目标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在法律设定的范围内、在满足特殊领域和弱势群体融资需求的前提下力求获取利润和降低风险,实现以收抵支、以丰补歉。
因此在长期贷款、中小企业贷款、进出口信贷、社会基础设施等市场供给不足的领域,政策性金融机构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如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的贷款大多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平均贷款期限15年左右。
而商业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1年左右的短期贷款,7年以上贷款比重仅为818%。
二、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的最新发展趋势11股权结构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一些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股权结构由单一政府股东转向多元化。
如美国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开始由政府出资设立,以后通过立法使之逐步归还政府资本和民营化;新加坡星展银行、斯里兰卡开发银行,因国家资本完全退出和政策性业务停止而转向商业化;有些国家的政府仍保持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但将部分股权出让给其他金融机构或个人投资者。
21运行机制市场化。
资金来源:国家全包模式向市场筹资模式转变。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经营能力的提高,有的国家允许政策性银行从市场吸收企业存款甚至个人储蓄存款,有的逐步扩大向海内外金融市场发行金融债券的比例(政府给予担保)。
2003年,韩国产业银行客户存款在全部负债中的占比达到1311%,产业金融债比重达到45%。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开始改革财政投融资体系,重组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同时变革政策性银行融资方式。
2001年,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开始发行非政府保证债,目前金融债券在资金来源中的比重达到11%以上。
与政府的关系:由政府主导向自主经营、国家指导过渡。
政府由强调其“政策性”转向更注重强化其自主经营和稳健性,更注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协调性。
由强调为支持对象提供低成本资金转向注重不同市场主体在获得金融资源上的公平性。
在法律规定和政府总体规划的范围内,允许其独立决策和进行经营活动;同时,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管理更透明,监管方式和内容与商业性金融机构趋于一致。
政策体现:优惠减少,利益补偿机制限制在股东责任范围内。
传统政策性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容易形成坏账和政策性亏损,因此不少国家的政府都通过建立财政补偿机制的方式为之提供保障,但近年来政策06国际金融 《上海金融》2006年第12期性金融机构享受的优惠政策正在减少,政府将这种利益补偿限制在股东责任范围内。
一旦政策性金融机构出现经营亏损,政府可酌情补充资本金,也可不要股东分红、将利润留下作为特殊准备金以备需。
运作机制:借鉴商业银行模式。
在无法完全依靠政府获取利益补偿的情况下,各国政策性银行开始以稳健经营和提高效率为努力方向,在经营机制上借鉴商业银行模式,引进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和国际化标准、建立系统风险管理体系,力求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实现以收抵支。
贷款利率方面,政策性银行已大多走向市场化。
如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只有不足5%的贷款为低息和无息贷款,韩国产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与商业银行没有差别。
31职能和业务重点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外部市场环境的成熟,商业性金融大量进入原先不愿进入的领域,政策性金融的功能逐渐弱化,政策性金融体系出现分化:有的因经营不善被兼并重组,有的转变为商业性金融机构,有的对业务重点和业务领域进行多次调整。
41经营服务方式日趋多样化与专业化。
随着政策性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性的增强,其金融服务方式由长期贷款逐渐扩展到风险投资、银团贷款、投资银行业务、企业重组、企业专项咨询、信托等。
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断开发出专业化的项目选择技术,积累风险管理经验。
韩国企业银行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该行根据多年积累的大数据库和经验,建立了中小企业分类信用评价系统,有效控制了贷款风险。
在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高达95%的情况下,资本收益率仍达到近14%。
三、结论与启示11政策性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有历史必然性,应充分认识其作用和地位。
国际经验表明,作为市场经济的补充和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政策性金融机构今后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有存在的必要。
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市场经济基础尚不够健全,就更需要政策性金融发挥作用。
这种必要性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使银行业竞争程度提高,重视股东收益和短期利益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主流。
商业银行将更加谨慎选择客户,回避高风险和高社会效益、低经济效益的项目。
在一些需大力发展但仅靠市场力量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领域,政策性金融机构仍将发挥支持和引导社会资金的重要作用。
第二,入世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关联度加大,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和系统风险明显提高。
客观上需要政策性金融承担起稳定金融系统的职能,以备在出现不测事件时能够从容应对。
第三,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互为补充的状况在短期内还不会改变。
前者需要利用商业性金融的业务网络,后者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导向。
中国经济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因此在较长时期内还需要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共生并存。
21不同历史时期对政策性金融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经营重点和范围。
随着经济增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如韩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普遍都经历过数次调整。
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和经营体制,提高了政策性银行的适应性和经营能力,改进了其金融服务。
这种调整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也非常必要。
31政策性银行在产权结构、经营方式方面可采用多种形式,不必强求一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一些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股权结构由单一政府股东转向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