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讲解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课题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像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想像一下自己作为一个唐士子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以此了解唐朝科举制度的基本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及讨论,想像自己作为一个唐人时的衣食住行情况,借此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教学重点: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影响着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精神风貌。

唐代的科举制对盛唐社会焕发出的生机活力与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因为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差距比较大,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本课将通过表演、想像等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的体验以解决这一难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情景,激发兴趣,揭示矛盾师:老师接任了一个自己一点儿也不了解的新班,要选几位品德好、关心集体、办事能力强的班干部,用什么办法?师:谢谢大家这么多的好主意,老师现在心里有数了。

那么,如果我们是一位封建帝王,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拔一些有才干的官员呢?因学生在前面的讨论中已经感觉到了选拔一个人才要考虑很多,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时比较慎重,也觉得略有困难。

教师相机点拨:其实那些封建帝王也真的遇到了我们现在的这个问题,他们也为此做了很多尝试:有亲自去查访的,有发文布言征求的,也有以门第选拔的……但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

直到隋唐时期,才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重要制度――科举制。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一目“科举制焕发的活力”,然后同桌说说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讲课稿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讲课稿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导入:(播放视频:大唐新闻联播)这是网友为了吐槽现在非常流行的穿越剧而制作的小视频,讽刺有些编剧作者缺乏历史常识,经常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史实错误。

所以好好学习历史还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真的会被一些不负责任的编剧作者糊弄过去。

今天老师我也客串一回编剧,自编自导了一出穿越小品,穿越的目的地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繁盛的大唐王朝,还非常荣幸的请到了我们班的当红大腕担任男女主角,让他们带着我们一起去感受大唐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掌声友情两位出场。

学生表演:2:历史老师说要把咱送回到开元盛世的大唐王朝,咱现在穿越成功了吗?1:我想是的。

你们看他们都穿着古代人的衣服嘛!2:可这是哪儿?他们在干什么?1:好像是考场?2:啊?怎么都穿越了还逃不过考试的魔爪?1:是啊,不知道这些人在考什么呢?师:看来穿越回唐朝的男女主角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我们一起来帮他们解决吧。

他们现在在哪儿?(唐朝科举考场)文官俑——在唐朝想当官,通过科举考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那什么是科举呢?(科就是考试科目,举就是选拔)科举考试就是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什么时候创立了科举制。

是在隋朝时期创立的一项全新的选官制度。

为什么隋朝时会创立科举?在科举之前,统治者怎样选官?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

下品无寒士,上品无庶族。

世家大族子弟时代垄断高官显位,普通地主出生的人才根本无法进入统治集团。

凭借家世背景选官的制度不好吗?有何弊端?对世家大族子弟来说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照样坐至公卿。

对寒门子弟来说即使寒窗苦读,拥有真才实学也无法施展。

对统治者来说世家大族世代垄断高官显位,形成利益集团,威胁皇权稳固。

对国家、百姓来说没有才学的人当大官治理国家不利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

正因为此,阶段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主要贡献皇帝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最早开始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扩充国学的规模首创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多次亲自面试,诗赋成为考试内容创立完善“冤有头债有主”,今天同学们总算找到发明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人了吧!男女主角,这回知道什么是科举制了吧?2:哦,明白了,这科举制其实就是公务员考试嘛,好家伙,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难度太大了,就上礼拜天进行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就招七千多人,居然有27万人报名,太恐怖了,还不如到唐朝来报个科举考考,想我寒窗苦读这么些年总算有用武之处了。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1、科举制的背景:
2、科举制的内容 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一名才子,想去长 安参加科举考试,你要考哪一科?要做好哪 些复习准备? 3、科举制的影响 P21
二、衣食住行时尚
假如你是唐朝的一个公民, 要请同学们去你家做客,你将如 何安排一天的行程呢?(提示: 行、吃、喝、穿、体育,文娱活 动等。)
科举考试程序
分科考试
常设:明经(考记诵儒家经典),进士 (考策问、经史和诗赋)武则天时期创 立武举
进士及第
取得做官资格,除武举外,继续参 加吏部考试
宋人殿试图
贡院
江南贡院碑刻 安徽歙县许国“先学后臣”牌坊
大雁塔
清代江南乡试“捷报”
考生作弊时带进考场的文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昭陵六骏
阅读书本P21—P22
食:饮茶、 饺子、点心
胡饼 衣: 穿胡服、登胡靴、戴胡帽 骑马 行:
住:
文娱,体育: 西域歌舞
马球、蹴鞫
二、衣食住行时尚
(1)饮食 饮茶、胡食 (2)服饰 喜穿胡服、戴胡帽、蹬胡靴、戴浮 头、穿“半臂” (3)居行 骑马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1、表现: (1)与少数民族或外国人通婚、 允许做官 (2)唐太宗对“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 方”的追求 (3)长安城内的活动描绘
2、特点
中西贯通、胡汉交融
3、原因:
(1)国运鼎盛、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2)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一系列的社会革新
背景:
(1)隋朝以前,门第、身份 作为选官制度的标准的九品中正制, 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的教学设计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的教学设计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的教学设计作者:刘鲁斌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9期一、教材依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单元、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二、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通过了解唐人的衣食住行,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二)设计理念:本课调整课本各子目的顺序,由浅入深,先了解唐代的衣食住行,再深入探究为什么会出现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这是因为一项制度创新,“科举制”为社会带来了这样的改变。

为了使本课有一种亲历感,能够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同时使课堂活泼幽默,我设计了“昆仑奴”这一形象来贯穿始终作为本课的线索,让他带领我们一起亲历大唐。

(三)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科举制焕发的活力”“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科举制给士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他们中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崭新的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唐人的衣食住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无不与之有关,而唐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处处展现出唐人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发的活力。

因此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学情分析:本课三目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特别是“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很难感知。

所以本课设计为由昆仑奴带领学生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热情地去合理想象,组织好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主线人物介绍:上世纪40年代,西安地区出土了这尊唐代“昆仑奴”(显示图片,)陶俑。

他从哪里来,引发了学术上的强烈争议。

他的外貌有什么样的特征,你们猜猜他从哪里来?(黑人特征,非洲或印度)。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61张)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61张)

科举科目:明经和进士。

考 经 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内 容
进 士
包括策问,加试经史 、杂文 (后来专考诗赋 )重在考察 治理政事的能力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 (shào)进士”,你怎样理 解这句话?
①明经考记忆和理解,并且录 取率高,所以好考。 ②进士还要考写诗作文,录取 率低(1%-2%),所以很难考
8、下面有关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
的是:(B )
A.博大宏放出现的原因是:国运鼎盛,政局安定, 制度创新。
B.唐朝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 和做官。
C.体现了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 求。
D.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过五关斩六将,你终于高中状元,你和同学 们会用什么方式纪念你们登科的荣耀?
大雁塔
雁塔题名
曲江宴饮
大雁塔
唐代进士及第 后,要题名大 雁塔,考中进 士称为“雁塔 题名”
中举考生的反应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天 下 英 雄 , 唐入 太吾 宗彀 中 矣
你的“招呼计划”,不小心让水化去了关键字眼, 你还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我会穿上……做的衣服,头戴……,脚蹬……,我的 夫人也穿上时兴的……相陪。 吃:我会用中原地区的……和源自少数民族的……、 ……来招待我的乡亲。吃完之后,还学白居易那样, 送他们一些……打包回去。
喝:我是状元,肯定喝些风雅的,一边喝……还一边 作诗:“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哦对不起,这 其实不是我作的,而是我的老友杜甫作的。

生 四
久旱逢甘霖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5)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word教案 (5)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②认识目标:了解隋唐实行科举制度的目的,考试科目、内容及科举制的作用;了解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教学时间】( 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科举制度是一种以王朝设科而士人投考为特点的官员录用制度,从其初具形态到其终止(从隋唐之际清帝国末年),其历史达一千三百多年之久,在中华帝国的政治文化结构中,该制度属处于中心地位的那些制度之一。

科举制度焕发出的活力,影响着唐人的生活,显示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给世人耳目一新,令世界为之向往。

(二)自学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15 “课前思考”。

2.自学内容2: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

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20—21 “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3.自学内容3:衣食住行时尚。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21—22“衣食住行时尚”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请想像唐人一天的生活情况。

4.自学内容4: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23—24“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一目的的内容,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唐朝为什么产生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2)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有哪些表现和特点?(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完成创造性练习P15—17(四)反思小结【加速一】探究:科举制与唐朝的社会风貌有什么关系?【加速二】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1)上述三则史料都与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系?(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3)材料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七年级历史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新编2019教材)

七年级历史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新编2019教材)


张举 金石皆尽 左杖双刃矛 洪又请降 子远候其无备 巨松僵拔 张良 季龙不从 近七百日 犹阴精之比太阳 伪若不知者 可指日而定 于是使其侍中皇甫真 昔汉光武因滹沱之冰以济大业 勒夜令三军鸡鸣而驾 三峡游轮 官今大赦 让皮曰 钟鼓之声沸河动地 官网 青 闵甚失望 夫立功者患信义不 著 扶馀王依虑自杀 以长沙之众摧破董卓 发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隶三万人 何所怪乎 刘越石大敌也 石虔与竺瑶移屯巴东 殊曰 炜曰 百姓安之 悉收所虏 僭即燕王位 王道尚为之亏 遣卜泰奉传国六玺降于曜 曹显为尚书 故能断狱四百 大败之 窃所未同 百工商贾 右 图济事业 其毙必矣 有善相者曰 辅国谢琰等水陆七万 抚之以恩 败亡之验也 怙乱穷兵 伏都曰 是日 勒率以应之 支雄长驱入蓟 刚简慈笃 故建南北宫焉 人臣莫畴 县一千五百七十九 留刁膺守襄阳 奴隶御我 陷之 妆饰宫人美淑者 垒壁三百馀 百姓丰乐 安进师潞川 三峡游轮 克之 且晋中宗 猛留屯骑校尉苟苌戍 壶关 其衣冠人物集为君子营 粲以为信然 读书志于广览 八年 乃止 子远叩头流血 以为京兆太守 据兖 三峡游轮 轨之囚也 售票大厅 今区区所陈 但忧贼 单氏惭恚而死 至此 死者甚众 季龙曰 身长八尺 曜遣其武卫刘朗率骑三万袭杨难敌于仇池 领太尉 王午自号安国王 慕容彊为前锋都督 政由靳氏 坚复率众十万会猛攻暐 请择二公而树之 皇室懿藩 辅威呼延清寻其径迹 群臣以坚信重道安 非此而已 石王 昔楚相修政 以石闵为大将军 曜世子胤没于黑匿郁鞠部 名蚩尤旗 戎卒二十八万五千 官网 王猛整齐风俗 非慕义怀德归化 时有说洪称尊号者 孔苌讨平幽州诸郡 其日大雪 岳师败绩 石勒潜有跨赵魏之志 深怪文武之士 坚兄法子东海公阳与王猛子散骑侍郎皮谋反 徽楚王 侍中 皝素闻裕名 征虏石闵等 温部将檀玄攻胡陆 足营私业 闵躬统精卒八万继之 军供有阙 翦鲸豕于二京 聚众数千 退还寿

七年级历史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案、教学设计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朝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4)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通过讲述唐朝时期的历史故事,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检测学生对唐朝社会风貌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2)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如唐朝文化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5.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对历史事件、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往往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仍需加强。在本章节学习中,学生将面临以下挑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结合教材,整理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形成知识结构图。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唐朝时期社会风貌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3)选择一位你感兴趣的唐朝历史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下周课堂上进行分享。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教学设计课前准备一、分析与设计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科举制的创立与逐步完善影响极其深远,其历史达一千三百多年之久,在中华帝国的政治文化结构中,该制度属于中心地位的制度之一。

科举制度焕发出的活力,影响唐人的生活,显示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给世人耳目一新,令世界向往。

唐人的衣食住行,又与这种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有关,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发的活力。

初一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一般都较强,喜欢形式多样、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易对新知识新事物发生兴趣,参与意识强烈,但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必须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体验历史所带来的乐趣。

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来学习本课内容:假如你是唐朝人,1.可以参加科举考试2.可以与朋友饮茶吟诗3.可以骑马出去旅行4.妇女可以参加各种社交和文体活动5.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建造住房6.喜欢吃胡食、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7.科举制是通过过分科考试选拔管理的制度8.科举考试进士科相对容易些,明经科难考二、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唐朝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了解,感知制度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通过想象唐人的生活,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1、过程与方法:将学生分为三组,课前做好分工,第一小组的同学主要介绍“科举制焕发的活力”;第二小组主要介绍的是唐朝的“衣食住行时尚”;第三小组主要介绍的是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发挥学生的自主想象力,给出评价标准,看哪个小组把知识点介绍的有准确形式有新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像唐人的生活情况,体会盛唐时代生机勃发的活力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自信大度的气质。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课重点上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这是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2、难点:难点是通过本课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

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介绍节目主持词

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介绍节目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精神面貌的含义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指的是他们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志存高远、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拼搏、勇于开拓的精神状态和心态。

他们对待生活充满热情,对待事业充满信心,积极进取,锐意进取,不畏艰难困苦,勇攀高峰。

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是年轻人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他们在新时代的使命所在。

二、昂扬向上的表现1.积极向上:年轻人积极向上,指的是他们乐观积极、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和处世之道。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们不气馁,不退缩,而是坚定信念,积极应对,不断奋进。

无论是在学业上、事业上还是在个人成长上,他们总是怀着一颗勇敢、坚定的心,积极向上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2.充满活力:年轻人充满活力,指的是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生命力和活力。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他们总是充满朝气,充满干劲,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激情和能量。

他们拥有不竭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时刻保持着激情和活力,给身边的人以积极的影响力。

3.志存高远: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还表现在他们心怀大志、志存高远。

他们抱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不被眼前的苟且所迷惑,不被波折和困难所打倒,而是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迈进。

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明确地认知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断地为之努力拼搏。

4.勇于拼搏: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还表现在他们勇于拼搏。

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他们勇往直前,勇往无前,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奋发图强,为之奋斗终身。

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阻碍,他们都能坚定信念,勇敢前行,不辱使命,不负时代。

三、昂扬向上的意义1.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发扬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激发全社会正能量:年轻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充满着正能量,能够激发全社会的正能量,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来。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成品课件)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成品课件)

科举科目:明经和进士。 明 考 经 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核 内 进 包括策问,重在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容 士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
混 沌
汤 饼
饺 子
胡麻饼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白居易《寄胡麻饼与杨万州》
唐都长安复原图
三 月 三 日 天 气 新 , 长 安 水 边 丽 人 多 。 杜 甫
----
虢国夫人游春图
狩猎出行图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 汉时的“察举制”(举荐,推选) • 魏晋时的“九品中正制”(身份地位)
翁同和状元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中,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 倒,待到晚年一中了举,有人送银子,有人 送房子,有人送丫鬟,有人送衣服。就连平 日恶语相对的岳丈胡屠户,也送来了猪肉和 几千钱。而范进听说自己中举后,竟然发疯 了。
考生作弊用的内衣
“学而优则仕”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科举制度给隋Βιβλιοθήκη 社会和世界带来什么影响?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成品课件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ppt课件课件背景图片大全彩色的非洲ppt课件课件网端午节ppt课件莲山课件网课件制作莲山课件
第四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衣食住行时尚
·
• 穿在唐朝 • 喝在唐朝---饮茶习俗在唐朝风靡全国 • 行在唐朝---骑马出行普遍而富于情趣·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zān fú)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 绝矣。” P25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P21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一说明,在唐以后无论家世如何,要想取得 较高的社会地位就必须通过什么途径? 参加科举 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 么? 选拔的读书人都为其所用,是维护其统治 的需要。
二、衣食住行时尚
·喝行在唐朝
骑马出行普遍而富于情趣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老外扎堆长安城
1、特点: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西贯通、胡汉交融;博大开放……;建功 立业的进取精神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老外扎堆长安城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3、“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 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 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韦尔斯《世界史 纲》P23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元朝人 2013年2月23日,一年一度的江苏省公务员 考试拉开了序幕,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 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招考方式源自我 国隋唐时期的 A.禅让制度 B.察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科举制度
隋唐时期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3、科举制的科目:
明经科、 进士科
3、科举科目:明经和进士。
明 经 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考 核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内 包括策问,重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进 容 士 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
3、科举制作用
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摭言》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课题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课时安排1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任课教师李小军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科举制焕发的活力,加深学生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学习衣食住行时尚,学生通过相声表演体验想象唐朝人的生活,体会盛唐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

通过学习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从唐朝气度恢弘的隆盛风采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多媒体演示图片,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联系当今考试的实际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唐朝人衣食住行的时尚和博大宏放的精神面貌的了解,感知科举制度的创新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想象唐朝人的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学习重点科举制焕发的活力学习难点科举制的历史作用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学习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第()课时教学过程学习步骤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引导点拨备注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上节内容。

二、预习设计完成成长资源上的预习题。

三、学习新课一、科举制度焕发的活力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隋朝以来,用九品中正制选官,讲究门第,只有高门大族的子弟才能做官,但到了西魏、北周时期,选用官吏已经不大注重门第。

随着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重建,最高统治者要求从地主阶级中广泛吸收有才干的人参加政权,以巩固其统治。

按门第高低取用官吏的九品中正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

隋文帝即位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改革选举制度,按德才标准选拔官吏。

2、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先设计思考题:假如你是一位唐人,你该如何参加科举考试。

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归纳: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和原则。

科举对士人学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指导学生看书回答。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户的崭新局面的出现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赋予了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虢国夫人游春图
1.吃(喝)
饮茶习俗在唐朝风靡全国;喜爱胡食,中原地区的饺子、点心 等食品传到边远地区
2.行
骑马出行普遍而富于情趣
3.穿
唐朝人喜爱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中原地区的双 面锦等丝织品面料也传到新疆
4.住
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一)特点
热 闹 非 凡 的 唐 长 安
(二)表现
· 是一种相对合理、科学的选官制度。
明经 进士(受人民推重)
儒家经典 策问、经史、杂文
考察治理政 事的能力
认真备考,望他朝中 举!
明朝状元赵秉忠的试卷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由皇帝题名,全国 仅存的一份状元试卷,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珍藏。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大雁塔
唐代进士及第后 要题名大雁塔,考中 进士称为“雁塔题 名”.
史海沟连
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在此影响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 现出怎样的局面?
科 1. 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 的社会基础。
举 2. 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 构活力和办事效率。
制 3. 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4. 推动一些了改革,开创出政治

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 面
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 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
方”
革新气象,博大胸怀
唐 代 驯 马 图
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 尽还复来 。
——李白《将进酒》 自由豪迈,无所羁束
(三)出现博大宏放的精神 风貌原因:
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唐朝衣食住行风尚 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博大宏放 革新创新 开朗外向 豪迈热情 豪迈自信 宽容包容 自由奔放 昂扬进取
作业
• 练习册P10-12全部
一、科举制焕发的活力
1.科举制背景
隋唐前:九 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 现自己的抱负展现才 能?要准备哪些知识?
2.科举制内容
·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① 含义: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管理的制度,
·
是一强种调相以对才公能开作、为公选平官、的公原正则的选官制度。 ② 科目:主要考试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用 5. 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与创造精 神。
衣住 食行
开放 唐女装
盛行胡服 胡服
唐朝长安人流 行穿 耶!
1.吃(喝) 饮茶习俗在唐朝风靡全国

茶成为一种必需品

唐代 面食
(新疆吐
鲁番出土)
1.吃(喝)
喜爱胡食,中原地区的饺子 、点心等食品传到边远地区
开放大气
骑马普遍而富于情趣
戴帷帽骑马的女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