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汶川地震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对完善地震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设想

对完善地震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设想

重庆 、云南 、宁夏六个省 ( 自治区、直辖市) 。地震造成山崩地裂 、大量房屋倒塌,同时引发大规模 山体 滑坡 和泥石 流 ,人员伤 亡极其惨 重 ,是 四川有历史 记载 以来的最 大地震 ,也是我 国 自建 国 以来损 失最 为严
重 的地 震 。
汶 川地震 发 生后 ,在 党 中央 、国务院 的坚强领 导下 ,打破 了部 门分割 、条块分 割 、地 域分割 、军 民分 割 的界 限 ,各种应 急救援 力量 得到 了有效整 合 。再 加上地 震紧急救援 队的及 时投入 ,军 队 、武警 和公 安官 兵 的英 勇奋 战 ,地方政府 的积极抗 灾 ,以及 志愿 者 冒着极 大风 险 的 救助 行 动 ,取 得 了举 世 称 赞 的救 援成 绩 ,在 人类 地震 紧急救援 史上 留下 了光辉 的一页 。
第 4期 ( 总第 l9期) 2
2o 0 8年 l 2月




No 4 .
ER A THQUA E ES A K R E RCH I N SCHUA I N
D c O 8 e .2 O
对 完 善 地震 事 件应 急救 援 工作 的几 点设 想
李广俊
( 四川省地震局 ,四川 成都 6o 4 ) 1o 1
地震灾 害 紧急救援 队 520多 人 ;民兵预备 役人员 7 5 0 .6万人 ;医疗卫 生人员 9 6 .8万人 迅 速投 入地 震灾 区 救援 。同 时 ,还有 2 O多万 志愿者 和 4支 国外救 援 队 ,从 四面八 方赶 赴灾 区参 加抗震 救灾 。他们争 分夺秒 . 展开 了史无前 例 、可歌 可泣 的生死 大营救 。 12 汶川地震 发生后 ,现 场信 息 高度 透明 ,信 息发布及 时 ,最大 限度 地遏制 了各种 地震谣 言的传播 .

抗震救灾精神的启示和感悟

抗震救灾精神的启示和感悟

抗震救灾精神的启示和感悟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然而,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人们众志成城、互相帮助的精神。

这种精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抗震救灾精神告诉我们,面对灾难,团结一心是最重要的。

地震来临时,人们不分种族、地域和社会地位,都会齐心协力抗击灾害。

这种众志成城的精神是无私奉献的体现,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我们不应该被狭隘的个人利益所左右,而是要牢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抗震救灾精神告诉我们,应该重视防灾减灾工作。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预测和防护措施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勇敢的救援人员和专家学者,他们不仅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被困的人们,还通过科学技术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能等到灾难来临时才行动,而是要加强预防和减灾意识,提高公众的自救能力。

抗震救灾精神告诉我们,危机时刻互相帮助是关键。

在地震灾害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人们伸出援手帮助受灾群众,有志愿者无偿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友爱。

这种互相帮助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只有在困难时刻携手并进,我们才能渡过难关。

抗震救灾精神告诉我们,抗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在地震灾害中,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承担了很大的责任,组织救援、提供救助,但我们也看到了普通人的力量。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无论是提供物资、捐款还是宣传救灾知识,都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践行。

我们不能等待他人的援助,而是要主动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震救灾精神的启示和感悟是深远的。

它教会我们团结一心、重视防灾减灾、互相帮助以及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通过这种精神的传承和践行,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灾难,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让我们在平时就培养这样的精神,为应对灾害时做好准备,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思考

关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思考

关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思考摘要: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形式,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地震始终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

因此,应该不断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当地震发生时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切实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

但是,在当前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应急救援工作发展缓慢。

本文将通过分析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改进措施,为地震应急救援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震应急救援;问题;对策我国的地震活动范围较广且强度较大,地震发生的频度也较高,这给我国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国家相关部门认识到了地震灾害处理的重要意义,在地震突发事件处理、震后社会秩序恢复和重建等工作中不断探索,使得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尽管如此,在当前地震应急救援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灾情信息统计收集制度不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人员设置不合理等,严重限制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水平的提升。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性工作,也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视,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法制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保障,增强工作人员素质,促进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发展。

1、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相关部门对于地震应急救援的认识程度不足。

政府部门领导人员未意识到救援工作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缺乏对于救援工作的深刻认识,导致应急预案缺失。

经费投入的不足,也会限制救援队伍的建设,救援设备和技术过于陈旧,不利于提升救援的高效性。

其次,地震应急救援机制不完善【1】。

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够在救援中形成联动机制,救援工作缺乏统一的指挥,导致救援陷入混乱状态。

最后,信息共享存在阻碍。

加强灾情信息的共享,有利于各级部门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的薄弱,导致灾情信息的获取和发布、传递存在阻碍,降低了救援的效率。

汶川地震带来的思考

汶川地震带来的思考
1 抗震设防工作至 关重要 对大地震能做 出准确 的短 临预报 当然是减少灾害 的最有效办法 ,但就现 阶段来讲 ,还 不现 实。从唐 山地震 到汶川地震 ,世界范 围内的几乎所有大地震 ,都未作 出过准确预报 。但地震发生在不 同的地方造成 的损 失相差 甚远 ,除了地质环境差异外 ,主要还取决于建筑物 的抗震 能力 。在一些发达 国家 ,地震死亡率低 ,主要是建筑 物抗震性能好,较少出现房屋瞬间整 体垮塌 的情况 。反观汶川大地震 ,一些跨度大一些的建筑 ( 比如,学校) , 出现整体垮塌 ,造成人员伤亡惨重 ,而 同一地区 ,有些建筑只 出现破坏 ,说 明建筑物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对于 瞬 间垮塌 的建筑 ,几乎没有有效的逃生办法 。汶川大地震还有一种现象再次 向我们表 明,建筑物决不能建在活 动断层上 。任何建筑都无法 抗御 断层 的错动 。
震台 )等担任 ,采取 电话 、手机短信 、互联网等方式,确保 信息渠道 畅通 。
作者信箱:p lzO 7 ia o vzs0 @s . m nc
1 71
现如今不可能像邢台地震以后那样做到全民防震但可以利用养殖场动物园水库水塘水井机井等场所建立数量众多的宏观观测点通过简单的培训发放资料上门讲解等培养一批宏观观测员建立起宏观测报网
汶川地震带来 的思考
张 周 术
( 中国地震灾害 防御 中心 ,北京 10 2 ) 0 0 9
20 0 8年 5月 1 t 2E汶川发生 8 . 0级大地震 ,这次地震震级大 ,有感范围广,破坏性强 ,救援 困难 ,成 为唐 山 地震 以来最惨重 的一次地震灾害。这次地震发生后 ,暴 露了我们 工作 中的诸 多问题 ,值得我们思考 。
2 救 援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国家各类救援力量的反应还是相当快 ,但救援力量到达都江堰后就受阻 ,无法进入重

地震救援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地震救援感悟心得体会范文(3篇)

第1篇自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来,我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地震灾害,每一次地震都给受灾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痛。

作为一名地震救援志愿者,我有幸参与了多次地震救援行动,亲身感受到了地震救援工作的艰辛与伟大,也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感悟。

一、地震救援的艰辛地震救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勇气。

以下是我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艰辛:1. 紧迫性:地震发生后,时间就是生命。

救援队伍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展开救援行动。

在这段时间里,救援人员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如交通拥堵、地形复杂等,确保救援物资和人员及时到达灾区。

2. 高强度:地震救援工作需要连续作战,救援人员往往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连续工作数日,体力消耗极大。

此外,救援过程中还要承受心理压力,时刻关注伤员的生命安全。

3. 危险性:地震救援现场环境复杂,救援人员需要面对断壁残垣、滑坡、泥石流等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意外。

在救援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许多英勇的救援人员为了救出被困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 心理压力:地震救援不仅考验着救援人员的身体素质,更考验着他们的心理素质。

面对灾区的惨状,救援人员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二、地震救援的伟大尽管地震救援工作充满艰辛,但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伟大的瞬间:1. 救援人员的无私奉献:在地震救援现场,无数救援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为灾区人民撑起了一片蓝天。

2. 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在逆境中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他们相互扶持,共度难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3. 全社会的关爱: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伸出援手,为灾区人民提供物资和精神支持。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

4. 科学救援的力量: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我国救援队伍运用先进的救援技术和设备,提高了救援效率,为灾区人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从应急管理角度谈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的几点思考

从应急管理角度谈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期:2008-11-05基金项目年四川省软科学课题(Z R 6);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第号)。

作者简介官昌贵(),男,湖北荆门人,西南财经大学M 在读,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气象科技服务研究。

2008年12月第30卷 专辑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Hu manities &Soc i a l Sc iences )Dec.2008Vol 130 Spec ial sec .从应急管理角度谈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的几点思考官昌贵1 左 雄1 桑瑞星2 邓启俊3(1.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72;2.中国气象局,北京 100086;3.贵州省气象局,贵州贵阳 550002)摘 要:分析了汶川大地震救援工作卓有成效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深刻反思经验教训、提高公众灾害意识、加强救援工具的配备、建立应急通信系统等建议。

关键词:地震; 抗震救灾; 应急管理中图分类号:X 92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8)专辑-0011-03 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安全、社会稳定。

本文拟从应急管理角度对“5.12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中的得与失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更好发展。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时,全国超过一半的地区有震感。

地震震级达8.0级,比1976年唐山大地震还高0.2级,最大烈度达十一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

民政部报告显示,截至7月8日,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96人遇难,374176人受伤,18385人失踪。

面对严重的灾害,中国启动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一级救灾响应,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救援工作,比处理2003年的“非典”灾害和2008年年初的南方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有了明显进步,不仅国内民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外,连一向对中国政府非常挑剔的西方发达国家也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评价。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一次地震事件,对我国的人民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为一个目睹者和参与者,我深深地被这场地震所震撼,也从中汲取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汶川大地震让我深刻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无情和巨大力量。

地震来临时,人类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无法抵挡地震的威力。

那种强烈的摇晃和崩塌的景象让我体验到了无法想象的恐怖和无助。

在短短几十秒内,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失去了自己所依赖的一切。

这场地震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让我深刻明白了自然灾害的可怕和不可抗拒的力量。

其次,汶川大地震给我上了一堂珍贵的人生课堂,教会了我关于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

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无论是政府、军队还是普通人民,都表现出极大的团结精神和互助意识。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向地震灾区施以援手,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世界。

这场地震让我意识到,在困难时刻,团结互助是战胜困难和克服逆境的重要基石。

第三,汶川大地震也让我明白了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大量的建筑物被毁坏,人们失去了家园,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灾后重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

经过几年的努力,灾区逐渐恢复了过往的繁荣,人们重新建立起家园。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理解了灾后重建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第四,汶川大地震让我明白了灾后心理重建的重要性。

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无法言表。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除了物质上的恢复,心理上的重建也显得至关重要。

我亲历了一些灾后心理援助的活动,看到有专业人士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也看到了人们在他人的关心和支持下重新振作起来。

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心理援助对于灾后重建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力量。

最后,汶川大地震让我明白了预防和抵御地震的重要性。

抗震救灾的启发意义

抗震救灾的启发意义

抗震救灾的启发意义摘要:一、抗震救灾的重要性二、抗震救灾中的启发意义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团结协作,众志成城3.科技创新,提高救援效率4.强化应急预案和演练5.防灾减灾,从小事做起三、总结与展望正文:抗震救灾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减少了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展现出了我国社会的团结力量。

抗震救灾中的启发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思考。

首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各级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开展救援工作。

这一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人民的关爱和责任,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我国在灾难面前能够迅速组织起有效的救援力量,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其次,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是一场全面的战斗,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在救援过程中,各级政府、军队、武警、民间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救援行动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战胜灾难的底气。

再次,科技创新,提高救援效率。

在抗震救灾中,我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提高了救援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

科技创新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救援工作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找到被困群众,挽救更多的生命。

此外,强化应急预案和演练。

抗震救灾的成功离不开周密的应急预案和实战化演练。

我国政府在平时就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确保在灾难降临之时,各项救援措施能够迅速启动,各个部门能够协同作战。

这种以防万一的态度,为我们在关键时刻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最后,防灾减灾,从小事做起。

抗震救灾不仅要在灾后救援,更要在平时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从小事做起,如加固房屋、定期进行家庭急救知识学习等,有助于在灾难来临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抗震救灾的启发意义在于,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强化应急预案和演练,加强防灾减灾教育。

四川汶川县地震经验总结-自救和互救很重要

四川汶川县地震经验总结-自救和互救很重要

---------------------------------------------------------------范文最新推荐------------------------------------------------------ 四川汶川县地震经验总结:自救和互救很重要四川汶川县地震经验总结:自救和互救很重要地震发生,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自救法宝: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地震发生,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灾害分析: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

地震由于相对“频繁”,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自救法宝: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避震,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时间很短,如果人身处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身处楼房,千万不要跳楼,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1 / 20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电信公司社区经理汇报材料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探索无止境、创新不畏艰!做为一名社区经理,我所辖区域用户共为4892户,上半年收约100万元。

就职社区经理以来,我深知进入社区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区居民知道“我们是来为您服务的”,网我在工作实践中全面落实“五个一”要求,即一双鞋套、一块防尘布、一块擦桌布、一张服务卡、一份服务质量监督表;开展好公司的各项业务宣传;主动向客户递交社区服务卡,以便用户在以后遇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很快找到我,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让社区居民享受优质高效的标准化服务。

汶川地震应急管理的思考

汶川地震应急管理的思考

水 利 、 力 交通 、 电 民政 、 医疗 、 疫 等 部 门 大 程 度 上 满 足 了 社 会 公 众 知 情 的 需 要 . 防 也 家 赶 赴 灾 区 . 灾 民 进 行 心 理 疏 导 : 科 对 中
密 切 配 合 , 雨 绸 缪 , 早 筹 划 . 防水 库 使 有 关 地 震 的 谣 言 、流 言无 立 足 之 地 : 未 提 严 不 院 在 成 都 的 科 研 基 地 也 将 青 少 年 心 理 干
气 。 在 党 中 央 、 务 院 的 统 一 领 导 和 部 署 此 , 灾 害 应 对 的 过 程 中 . 流 媒 体 对 灾 使 数 以 万 计 的 民众 丧 生 . 创 了 灾 区社 会 国 在 主 重 下 , 国 上 下 紧 急 行 动 起 来 . 民 齐 心 协 区 救 援 情 况 进 行 了 实 时 、动 态 的 报 道 , 全 军 使 公 众 的心 理 。许 多劫 后 余 生 的灾 区 公 众 或 力 , 门 之 间 协 调 联 动 . 方 有 难 , 方 支 得 社 会 公 众 能 够 及 时 了 解 灾 情 . 中 央 人 惊 魂 不 定 .或 沉 浸 在 丧 失 亲 友 的 痛 苦 之 部 一 八 如
力、 序 、 有 有效 地 进 行 。
运 输 机 、 升 机 等 装 备 , 灾 区 机 降 和 伞 直 向
降 应 急 救援 力量 和物 资 在 陆 路 交 通 不 畅

汶 川 地 震 救 援 的成 功 经 验
汶 川 地 震 发 生 后 . 家 启 动 了地 震 灾 国
醴撼嘲 i 嚣誊隧襄 鞲阁誓 臻鞴嚣 群
麓 豳
§ ■ ■ _ ■●
— —
蟹 霎

■ i
%0 § ■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救援与我国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考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救援与我国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考

地震灾 害分 布特 征表 明 : 中央断 裂带地表破裂 一崩 滑
带震害极重带 , 烈度 x , 路交 通中断 , I道 重大人员伤亡 。龙
和龙门 山前缘地 表破裂 一滑 坡体 带组成 。中 央破裂 长度
约 3 0 m, 山破 裂 长 度 约 7 k 2k 前 2 m。
门山前 山破裂带震害严重带 , 度 X —X, 中汉 旺镇 、 烈 I 其 都 江堰等地损失最 重。两带 之 间存在一 条狭 窄 的较低 震害

4 ・ 4
四川 行政 学院 学报 2 1 第 3期 0 0年
根据震后科学考察和研究 , I 汶J 特大 地震应急 救援分 l 为 3 阶段 : 个 第一 阶段为抢 险救灾 阶段 , 5月 1 由 2至 5月 队有 4支 , 是我 国历 次 地震 巨灾 救援 之 最 , 也是我 国首 次
分布带 , 建筑物震 害相对 较轻 、 滑坡较少 。 龙门山前山破裂 一滑坡 带对 汶川地 震 应急 救援构 成
汶川地震位于青 藏高原 与扬 子板块 的挤 压碰 撞强 震 带上, 震级为 80级 , . 震源深度约 1k 深部 由若干条逆冲 4 m, 断裂带组成 。汶川特 大地 震引发余震 5万多次 , 以沿北 东 向破裂带分 布为 主 , 中最大强余震震级达 64级 。 其 . 汶川特大地震导致 映秀镇 、 门山镇 、 自镇 、 龙 红 北川 县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川西龙 门山 , 是新 中国成立 以来 破坏性最强 、 波及 范围最广 、 救灾难度最 大的一 次地震 。 龙 门山由后 山带和前 山带组成 , 中前 山带 自南西 向 其 北东分为 3段 , 汶川特 大地震 的主破裂位 于龙 门山冲断破 裂带的 中段和北东段 , 由龙 门山 中央地 表破裂 一 滑体带 崩 模 巨大者可达 7 m, 伸到 青川 东河 口附近 , k 延 构成 龙 门山 中央断裂破裂 一大 型崩 滑坡带 。龙 门山前 山地表 破裂 带 垂直位移量 2— 3米 , 在其上盘 发育大量较 大规模 滑坡体 , 构成龙 门山前 山破裂 一滑坡 带。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抗震救灾是一门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学问,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

在我国,由于地震频发的特殊环境,抗震救灾精神尤为重要。

多年来,我也深入研究和学习抗震救灾精神,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是人道主义精神。

无论地震的规模有多大,无论伤亡有多严重,我们总是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这就要求我们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始终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尽最大的努力去抢救被困、受伤的人们,尽最大的努力减小伤亡。

其次,抗震救灾精神需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预测其具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己的忧患意识,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作出反应,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我们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论是在平时的预防工作中还是在灾后的救援工作中,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

再次,抗震救灾精神需要有协作精神和收敛精神。

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需要与众多的救援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协作一致,才能够在紧张的时间内迅速组织起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小伤亡。

另外,抗震救灾还需要有收敛精神,即在面对灾难和困境时,能够坚定信念,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左右,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最后,抗震救灾精神还需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和合理的预防措施来减小灾害的影响。

在面对地震和灾后救援工作时,我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和团队的实力,相信我们能够战胜困难,克服挑战。

综上所述,抗震救灾精神是一门重要的学问,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

它要求我们坚持人道主义精神,提高认识、树立忧患意识,具备协作和收敛精神,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只有具备了这些精神,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几点思考
总 之 , 继 续 做 好 抗 震 救 灾 部 队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和 心 理 工 要
我军思想政治工作 历经 8 0余年 , 已有相 对成熟 和 比较
完备的工作体系和服务机制 , 而军事 心理工作起 步较晚 。此 次抗震救灾实战 中, 心理 工作取 得 了初 步成绩 , 由于 事发 但
突然 , 准备 不够 充分 , 尚未形 成 系统 完善 的 心理 干预 机 制。 迫切需要我们树 立正 确 、 学 和长期 的作战 思想 , 科 特别 是非
战争军事行动 中加强心理工作还任重而道 远 , 从着 眼于未来
作, 深入探 索研 究新形势下非 战争军事 行动思想政治 工作和
心理工作 的新情况 、 新问题 , 不断梳理 、 归纳 、 总结和创新 , 以 未来军事斗争准备 为牵引 , 整充实 战时政 治工作 预案 , 调 为

20 ・ 7
白求恩军医学 院学报 (ora o BtueMit y dcl ol 20 Junl f e r la i l ̄)08年 l h l ir Me a C e O月第 6卷第 5期
队官兵为心理教育和心理训练的主体 , 针对性地对 官兵进 有 行认知 引导 、 绪稳定 、 志坚定 、 情 意 人格健 全 的教 育和训 练 ,
23 创新心理 工作 的方 法和 手段 .
要结合 我军Biblioteka 想政 治工 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期 的部 队乃至 整个社 会的心 理支持 保障
机制 。
作 的 目标 、 内容和要求 , 以使命 任务 为牵引 , 主动作 为 , 积极
引导 , 让心理工作切 实成 为思想 政治工 作 的重要补 充 , 更好
工作效果 的稳定性 和长远 性。三是 要培训 好基层 部 队心理 骨干 , 充分发挥基层 心理 骨干 的作用 , 合重大训 练任务 和 结

抗震救灾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抗震救灾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抗震救灾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抗震救灾的心得体会篇1根据学校的要求于20_年10月23日晚,我们班利用晚点名的时间开展了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班会,本次班会的形式主要以宣读相关材料,讲心得,班主任老师总结等形式进行了,强调了消防安全防火,抗灾的重要意义,提醒大家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出发,形成消防安全保护意识,共同创造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

具体内容一下:8级特大地震突然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

一栋栋楼房瞬间沦为瓦砾,一双双眼睛茫然而无助。

还有火灾我们经常会听到许多例,有的虽然没有人身损伤,但是好多的都有受伤和死亡等情况,不管怎么样在这方面提高警惕,掌握防范知识是极重要。

消防知识我们一定要牢记,平时预防为主,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学会珍惜生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在会以中宣读完材料后结合材料内容进行了讲心得,讨论的内容为;1、着火了,怎么办?发生火情,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

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小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

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熄灭。

如果火势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2、怎样报火警?牢记火警电话119。

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山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注意:不能随意乱打火警电话。

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

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

3、使用火炉要注意什么?4、点蚊香时需要注意什么?最后,总结会议----我们的生活与火文明息息相关。

认识火、尊重火、运用火,是人类最重要的文明意识之一。

人们就应该更加明白:火的属性是双重的,火既可以是吉祥之鸟,又可以是凶残之虎。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火灾大都不属于天灾而属于人祸,这就需要我们对火有更高明、更理性的认识,也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

应急准备:灾后反思政府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应急准备:灾后反思政府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虽然早在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就设置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协调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指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

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协调指导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国际救援等工作。

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也规定了“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但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我们仍然和以往的救灾应急一样,临时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所有一切资源都有总指挥部调动。

在这次地震中只有四川阿巴自治州应急办公室主任有一个汇报的连线声音,其他各级应急管理办公室都没有任何声音出现。

国务院总理亲自组织指挥救灾的模式在整合资源、统一调配方面确实有很大优势。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各种突发事件会越来越多,如果一直没有或者发挥不了应急管理专门实体机构的作用,每一次突发公共危机都由总理亲力亲为指挥,势必会影响政府正常的管理工作。

更为严重的是,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应急管理中的权威性也将逐渐减弱。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再一次证明,应急管理不是灾后救助几天的事,而是平时的积累和准备,灾后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连续不断的恢复重建,考临时指挥系统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所以,如何逐步塑造应急管理政府专门机构在应急管理中的权威性势在必行。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2篇)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2篇)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抗震救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任务,它关乎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我国不时发生的地震灾害让人们对抗震救灾的意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了抗震救灾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灾难面前的力量和责任。

以下是我几点心得体会:首先,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人间大爱。

抗震救灾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它发生在生死边缘,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而抗震救灾精神正是那股激励无数人勇于奉献祖国的伟大力量,是人们心中最为崇高的情感之一。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无论是灾区的受灾人民,还是前来救援的救援队伍,都展现出了极为伟大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冲向灾区救援,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人间大爱。

其次,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社会责任。

面对灾难,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参与到抗震救灾中来。

抗震救灾精神呼唤着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无论是政府、企事业单位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救助受灾人民,为灾区的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抗震救灾精神也提醒我们在平时要加强地震的科普宣传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建设,不断增强自身的抵御灾害的能力,这也是社会责任的表现。

再次,抗震救灾精神是一种坚韧的生命力。

面对灾难,我们不能退缩,更不能放弃。

只有坚守每一个岗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

在抗震救灾精神中,我们见证了许许多多的奇迹,在灾难面前呈现出了人们最坚韧的一面。

这种坚韧的生命力是我们面对灾难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抗震救灾的力量所在。

最后,抗震救灾精神蕴含着科学技术的力量。

科学技术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支撑,它扮演着前沿的防线和灾后重建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仅在地震预警、搜救救援、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支援。

科学技术的力量让我们在面对灾难时能够更加坚强和自信,也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防震救灾心得体会范文3篇

防震救灾心得体会范文3篇

防震救灾心得体会范文3篇作为人民子弟兵,到灾区一线抗震救灾,责无旁贷。

下面是xx带来的防震救灾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防震救灾心得体会一:在四川汶川8级地震的大劫难中,北川县公安局144名民警中有20多人遇难、70多人失踪。

地震刚过,劫后余生的全局民警迅速集结,在副局长李跃进的带领下,营救被困人员,维持治安秩序,并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报告灾情。

这也是北川震区第一支投入抗震救灾的有生力量。

而很少有人知道,李跃进在这次地震中刚刚遭受了丧子失母亡妻之痛。

大爱因国殇而深沉。

民警的心也是肉长的,他们也有至爱亲朋,也有骨肉亲情,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头上有枚闪闪发光的警徽,这警徽让他们时刻不忘使命。

灾区的父老乡亲就是他们最亲的亲人,瓦砾下埋着的都是他们的同胞手足,为挽救百姓的生命、减轻百姓的苦痛,他们别无选择。

也许,与巨大的灾难相抗衡,他们的力量是单薄的,他们的手段是原始的,能够营救的被埋群众是有限的,但他们能够以一个警察所能达到的极速出现在受灾群众身边,带给灾区人民信心和力量。

谁敢说,因此而凝聚起的精神力量抵不上液压剪、千斤顶和挖掘机,不是抵御震灾的一大法宝 ?这些天,太多像这类舍小家顾大家的民警救灾故事,打动着我们的心、湿润了我们的眼。

彭州市公安局女民警蒋敏在地震中失去了3位亲人,但她没有回过一趟家,几天几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劳累伴随着悲痛侵袭着她的身心,以致她晕倒在执勤现场。

江油县公安局的妈妈民警蒋小娟,看到失去母亲的婴儿嗷嗷待哺,她没有丝毫犹豫,当众敞露胸怀,用自己的乳汁给了饥饿的孩子一份母爱的关怀,而她却把自己半岁大的儿子托付给了母亲。

敬畏生命,首要前提就是对自己的职责不抛弃、不放弃;告慰亡灵,最好的方式就是对逝者的未竟事业无限热爱、奋力拓展。

记住巴金老人留给我们的一句话吧:忠实地生活,正直地奋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

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

为了他,我预备贡献出我的一切。

防震救灾心得体会二: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遭受了罕见的8级地震,震惊全国,震撼全球!无数个日夜期盼的20xx,走来却一路飘摇,人民的欢乐与梦想被灾难而覆盖,看着失去生命的家庭和无家可归的人们,看着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看着地震地区满目疮夷,看着伤员等待救治,我们心如刀绞,彻夜难眠。

汶川地震后的几点思考

汶川地震后的几点思考

第4期(总第137期)2010年12月四川地震EAR THQUAKE R ESEAR C HI N SI CHUAN No 4D ec 2010收稿日期3;修回日期作者简介韩渭宾(),男,江苏太仓人,研究员汶川地震后的几点思考韩渭宾(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本文认真思考了汶川地震对防震减灾各环节的影响,主要观点有:(1)地震预报很难,但不能不搞。

(2)搞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避让活断层与山地灾害隐患,或适当治理山地灾害隐患是震前防御减灾的有效途径。

(3)汶川地震的紧急救援绩效卓著,但还有提升潜力。

关键词:汶川地震;思考中图分类号:P3159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15(2010)04-0007-05汶川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灾难,也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各环节做了全面检验。

认真思考汶川地震的启示,对于做好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1地震预报很难,但不能不搞尽管大家早就知道,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

但是,汶川地震漏报的严重性依然对地震界,尤其是地震分析预报系统造成巨大冲击。

人们不仅具体回顾、复查和反思地震活动图像和各学科前兆究竟在汶川地震前有没有前兆?应该怎么认识原有的预测指标和方法,而且在深入思考地震预报的出路问题。

能不能象外国一样,退到只搞预报研究,不承担预报任务?我经过反复思考,觉得不可能。

11国家和人民需要地震预报汶川地震后,地震预报工作受到非常多的批评和责难,这本身就反映了公众强烈期望通过地震预报减轻地震灾害。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防震减灾法,依然专设第三章!地震监测预报,并有专门的条款(第十七条)强调!国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建立多学科地震监测系统,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国务院于2010年1月15~1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防震减灾要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从“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反思我国紧急权的行使_

从“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反思我国紧急权的行使_

从“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反思我国紧急权的行使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里氏8. 0级的大地震,造成了近7万人死亡,37万多人受伤,许多城镇被夷为平地。

在这场空前的地震灾难面前,我国政府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救援工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和反思的地方,需要我们以此为契机,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紧急状态法制。

一、宣布紧急状态的必要性紧急状态的发动必须谨慎,必须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

我们一方面要防止过于轻率地宣布紧急状态,从而过早地对人民基本权利进行限制,甚至有意破坏现存的秩序,但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需要,我们也要及时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从而便于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消除障碍。

现在的问题是,国家一方面忌于宣布紧急状态,另一方面却又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措施,从而造成一种非法的紧急状态情形。

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现在每天都有一些针对地震灾区的“特殊措施”出台,比如国家发改委耍求对灾后重建物资进行临时价格干预,[1]央行和银监会决定在灾区实行特殊金融政策,[2]解放军总参谋部紧急协调征用了4个民航公司的23架民用客机,连夜输送救灾部队前往灾区,[3]公安部从全国28个城市抽调5000名公安特警赶赴灾区执行维护治安任务,[4]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立即停止组织赴灾区或途经灾区的旅游业务,[5]从这些特殊措施可以看出,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规模。

同时,灾区的一些县市已经成为空城,[6]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政府运作根本无法保证,[7]这时,完全有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必要,然而,时至今日,这些灾区仍然是在正常秩序的“旗号”下进行着紧急措施。

与此相对应,许多国家在面临严重的自然灾害之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宣布紧急状态的必要性。

2008年6月2日,哥斯达黎加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有效应对因热带风暴“阿尔玛”过境该国引发的水灾。

2006年5月28日,印尼政府宣布,鉴于日惹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国家进入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

抗震救灾精神的感悟

抗震救灾精神的感悟

抗震救灾精神的感悟抗震救灾精神的感悟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更会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在地震面前,人类只能尽力减少损失,而这就需要抗震救灾精神的支持和推动。

一、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抗震救灾精神是指人们在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勇敢、坚韧、无私和互助互爱等品质。

这种精神不仅包括个体的表现,更包括整个社会对于自然灾害应对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1. 积极与勇敢在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会感到恐慌和无助。

但是,在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站出来,带领大家去做一些积极有益的事情。

这些人可能是政府工作人员、志愿者、医疗队员等等。

他们需要有勇气去冲向危险区域,去帮助需要救援的人们。

2. 坚韧与无私地震发生后,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放弃希望,更不能放弃对于生命的珍视。

很多人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园和亲人,但他们并没有放弃。

相反,他们选择了坚韧和无私。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重建家园、帮助受灾群众。

3. 互助互爱在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但是,在这个时候需要有更多的人站出来,给予关爱和帮助。

这些人可能是附近居民、志愿者、医疗队员等等。

他们需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在灾难面前,我们都是一家人。

二、抗震救灾精神对于社会建设的意义抗震救灾精神不仅仅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更是整个社会应对自然灾害机制建设和完善的体现。

1. 政府责任政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在地震发生后,政府需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服务。

同时,政府还需要对于灾后重建、灾害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长期规划和投入。

2. 社会参与抗震救灾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

志愿者、捐赠者、医疗队员等等都是社会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更能够传递抗震救灾精神,促进社会团结和进步。

3.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了更多应对自然灾害的手段和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第1期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 ol.11 No.12009年3月 J.of 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 2009收稿日期:2009-01-30作者简介:何 宁(1978–),男,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和执勤训练管理方面的工作。

通过汶川地震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何 宁(公安部消防局,北京 100054)摘 要:本文基于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亲身经历,对该次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指挥机构、应急预案、联动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薄弱环节;应急救援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047(2009) 01-0069-04前言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

地震发生后,公安消防部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公安部党委的部署,迅速从全国调集13 434名消防特勤官兵,全力投身到抗震救灾中。

参战消防官兵共从建筑废墟中搜救深埋人员8 100人,其中生还1 701人,解救被困群众51 730人,医疗救助13 109人[1]。

公安消防部队坚持生命至上,实施科学救援,以不到救援力量总数8%的比例,搜救出26%的生还者(在人员搜救阶段,军警各方投入救援力量达16万余人,截至2008年5月30日,共搜救生还者6 541人),成为救援生还率最高的专业队伍,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这场历史罕见的大地震,是对我国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尤其是应急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验。

我们经受住了这场考验,国家领导人的亲历亲为、广大人民的万众一心和公安干警、消防官兵、解放军、医护人员的忘我牺牲精神,尤为值得赞扬。

但是,通过这次地震,也暴露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对汶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提出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 抗震救灾中暴露的薄弱环节1.1 国家层面缺少应急管理的实体指挥机构在这次特大地震救援中,解放军、武警部队、 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多种救援力量首次联合作战,规模大、警种多,对统一协调和调度指挥带来一定困难。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应急管理的职能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指挥,而是沿用传统的“分条块、分部门、分灾种”的做法,将突发公共事件的调度指挥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

我国政府层面负责应急管理的主要常设机构是“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接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但应急办因没有隶属的救援队伍,不具备应急管理的统辖指挥权,不能指挥、调度分散于多个部门的救援力量,难以发挥出有效的组织指挥和行政权威。

而国务院临时成立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虽然能够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但属于临设机构,并非常设,仅在地震发生后才被启动,无法有效组织不同部门、不同救援力量之间开展危机前的预防、演练、准备等工作。

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和应急救援实战需求严重脱节。

由于没有建立应急管理的实体指挥机构,应急管理主体不明确,组织指挥机构不健全,难以指挥、调度彼此独立、互不隶属、分散于多个部门的救援力量,难以适应重大灾害事故的统一指挥、高效处置的需要。

1.2 国家应急预案建设尚需完善地震发生后,国家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军、警、地等相关部门和专业力量迅速实施抗· 70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第11卷震救灾工作。

但反思整个救援行动可以看出,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过于原则、宏观,难以在实战救援中发挥效能。

预案缺乏实战性,针对性、操作性不够强。

虽然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应急专业救援力量的职责任务,但缺少不同等级灾害的响应程序、启动要求及其保障运行机制等具体内容;虽有信息报送的内容和要求,但在运用何种手段、通过何种途径实现部门间信息通报、共享等方面均不够明确。

此外,现行国家地震应急预案没有将公安消防部队作为地震应急救援先期处置力量并优先调派。

地方政府制定的总体预案只宏观提出调动公安消防部队参加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对如何调动、调动程序、远距离兵力运输、物资装备保障等方面没有具体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力的有效生成。

1.3 多警种、跨部门的应急联动机制有待健全面对规模如此之大、伤亡如此惨重的汶川大地震,作为专业救援力量的消防部队时常感到救援资源紧缺,而其他部门现有应急力量和资源却得不到充分利用。

例如,消防部队配备了专业的搜救装备,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经历过多年的实战检验,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快速人员搜救,但由于缺乏运送人员装备的直升机,导致向震中开进的救援力量受阻。

解放军陆航团配有运兵直升机,但没有专业的救援力量和装备,许多被直升机运送到灾区的解放军,由于缺乏专业技术装备,难以搜救被废墟埋压的人员。

实际上,仅有29名消防特勤队员是乘直升机进入映秀镇开展救援的(其余消防官兵全为肩扛、手抬救援装备,攀爬、徒步进入震中)。

如果在第一时间能够协调更多的直升机运送更多的消防特勤队员进入重灾区的话,人员搜救和生还的数量还会更多。

由此可见,协调有序、资源共享的多部门、跨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力量分散于多个部门,在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上,基本上局限于各自领域,当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国紧急救援时,由于缺乏应急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顺畅的应急机制,难以在第一时间有效施展救援队伍的专业优势,救援整体效能发挥受到局限。

1.4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急需有效整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着眼于应急救援实战的需求,充分考虑应急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实战需求的广泛性和层次性,由国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措施统筹管理、有效整合。

我国现有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上建立起来的,分散在公安消防、森林消防、抗洪救援、地震救援、水上搜救、铁路救援、民航救援、危险化学品救援和矿山救援等十多个行业或部门,这种传统的队伍建设模式在抵御传统的城市灾害事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类似于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政府手中尚缺少一支具有综合抢险救援能力、机动性强、通用性强的专业队伍。

此外,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装备资源的多头投入、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多数队伍建成后,仅用于本行业内的事故救援,利用率低,综合救援能力不强,应急资源长期闲置[2]。

不仅给国家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而且在地震救援中,也暴露出某些救援力量专业性、机动性不强,实战经验匮乏,各救援力量之间缺乏统一高效的集权指挥,救援保障不力、效能不高等问题。

3 对加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建议3.1 建立应急管理、指挥、救援等职能有机统一的专业部门建立健全集“应急管理、组织指挥、协调指导、救援处置”等职能于一体的组织指挥体系,是有效应对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前提。

唯有将日常应急管理、灾时应急救援合二为一,将指挥机构与救援队伍“无缝链接”,才能确保政令畅通,才能坚持“令出一门”、避免“令出多门”,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急救援的整体效能。

在国家层面设置应急救援管理部门方面,美国、俄罗斯等国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集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实行一体化指挥、垂直调度管理。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应急管理局和其他的22个联邦机构合并组成了国土安全部,全面负责全美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工作,统辖指挥权得到了进一步集中;俄罗斯紧急状态部设立于1994年,是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灾害事故的责任部门,直属总统,承担一切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组织、指挥、抢险、救援等工作,在全俄形成了联邦、区域中心、联邦主体、城市和基层村镇五级垂直管理体系。

透过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可以看出,建立第1期 何 宁:通过汶川地震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 · 71 ·负责全国应急管理、指挥、救援工作的专业职能部门——国家应急救援部,已刻不容缓。

该部可为常设正部级或副部级单位,由国务院直接领导。

国家应急救援部应充分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救援队伍和应急资源,建立健全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集中统一、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以实现应急救援高效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目标。

3.2 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一是提高应急预案实战性。

要以完善预案、提高实战应用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响应等级、职责任务、对策措施、应急保障等符合实战要求的内容,确保预案权责清晰。

二是增强预案管理的规范性。

要尽快出台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范应急预案制订、审批、备案、修订程序,明确关联单位,切实将各部门、各类应急预案有机的衔接起来。

三是强化预案的操作性。

针对这次地震救援发现的问题,建议国家应急部门组织力量对国家的各类部门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对预案的启动方式、力量调动权限、调动程序、响应时间、组织指挥、后勤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

3.3 进一步加强应急联动机制建设一是完善国家应急联席、会商制度。

建议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公安、民政、安监、交通、铁道、水利、建设、教育、卫生、电力、地震、消防等部门,建立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联动会商制度,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签署相应的联动协作协议。

二是建立国家防洪抗旱、地震、气象、能源、环保、卫生等部门和应急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预警分析机制,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应急信息集中在国务院应急指挥系统平台上,形成综合的、多元的信息共享网络,使救援力量间实现信息互通,为救援指挥提供辅助决策。

三是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和通信调度机构间的通信网络,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队伍配备适用的通信装备,形成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

3.4 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建立国家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就以消防队伍为主体组建了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这次参加汶川地震救援的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和香港特区的救援队伍都是消防救援队。

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实行现役制和军事化管理,现有16万人(抗震救灾后国务院新批准增编了2.8万人),包括近万名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指挥人才、5万名经过专业训练的士官,建有3 500多个队(站),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和绝大多数县区,24小时执勤,接警一分钟内即可携带装备出动。

这支队伍现有灭火、破拆、防化、洗消、通讯、照明等各种专业救援车辆18 000余台,消防救援船艇200余艘,救援器材140多万套,搜救犬200余条,具有针对各类灾害事故救援的专业技术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