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爱这土地》《乡愁》重点字词句精品教育.doc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诗两首17

九年级语文诗两首17

《诗两首》重难点讲解
作者:佚名
《我爱这土地》
1、教育学生懂得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

2、懂得在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和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

《乡愁》
1、教育学生懂得《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方度和深度。

2、学会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理解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美。

3、学会《乡愁》的形式美。

(一表现为结构美,二表现为音乐美。

)。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爱这土地》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爱这土地》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
《我爱这土地》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学常识
作者档案
作 者
艾 青
生卒年
1910—1996
原名
蒋正涵
籍贯
浙江金华
评 价
诗人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绝大部分把个人命运融汇到人民的苦难中去,传达出时代和人民的心声。
代表作品
《北方》《向太阳》《光的赞歌》等。《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重点字词
生难字
sī(嘶)哑
腐là汹涌)
多音字
着 假
综合素养
素材积淀:歌颂土地的诗文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节选自刘湛秋《中国的土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必背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诗集有《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土地”和 “太阳”是其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

二、作品背景《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诗歌内容解析1. 诗歌结构诗歌分为两节,第一节以 “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通过鸟的视角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情;第二节通过设问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献身愿望。

2. 意象分析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河流:象征着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3. 修辞手法拟人:如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将鸟拟人化,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象征:上述意象均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关键句解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通过设问和回答,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献身愿望。

四、必背知识点1. 诗歌主题: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2. 意象象征:掌握 “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3. 修辞手法:了解并识别诗歌中的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4. 关键句背诵:熟记并背诵诗歌中的关键句,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

五、教学建议1. 诵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鼓励学生仿写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沁园春 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知识点总结

沁园春 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知识点总结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知识点归纳总结《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字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字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字词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妖娆(ráo) 折.(zhé)腰风骚(sāo)惟余莽(mǎng)莽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嘶哑.(sī yǎ) 汹涌..(fǔ làn)..(xiōng yǒng) 黎.(lí)明腐烂第三课《乡愁》邮票海峡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娉.(pīng)婷鲜妍.(yán) 冠冕.(guān miǎn)呢喃.(ní nán)第五课《我看》忧戚(qī) 飘逸.(yì) 丰润沉醉漫.游流盼摇曳.(y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2天第二单元第六课《敬业与乐业》禅(chán)师征(zhēng)引精微旁骛.(wù) 秘诀.(jué)佝偻..(dú) 浪荡骈.(pián)进..(gōu lóu)羡慕亵渎妄想杜绝调和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言不及义.强聒(guō)不舍第七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赞誉.起源恍.若琉璃珐琅(fà láng) 脂(zhī)粉惊骇.(hài) 瞥.(piē)见剪影劫掠.(lüè)赃.物箱箧.(qiè)制裁..不可名状荡然无存富丽堂皇.丰功伟绩第八课《论教养》贸.(mào)然涵.(hán)养恪.(kè)守自持积淀.(diàn)遵循.(zūn xún)箴.(zhēn)言妨.(fáng)碍彬彬..有礼大发雷霆.(tíng)随心所欲一意孤行理所当然自吹自擂.(léi) 矫.(jiǎo)揉.造作附庸.(yōng)风雅扭捏.(niē)作态随机应变第九课《精神的三间小屋》雄浑.(hún) 襟.(jīn)怀效仿广袤.(mào)2013音宽宥.(yòu) 憎(zēng)恶疆.(jiāng)域蔑.(miè)视游弋.(yì)沧.(cāng)桑显赫.(hè) 轻觑.(qù)濡.(rú)养灰烬.(jìn) 辽阔麾.(huī)下积攒.(zǎn) 困厄.李代桃僵.(jiāng) 俯拾即是自惭形秽.悲欢离合间.(jiān)不容发(fà) 相得益彰.(zhāng) 金戈.(gē)铁马形销.(xiāo)骨立抽丝剥(bō)茧.(jiǎn) 鸠.占鹊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3天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故乡》阴晦.(huì) 瓦楞(léng) 萧索..谋食祭祀(sì)伶俐..(bǐ yí)嗤.(chī)笑..(líng lì)潮汛.(xùn) 愕(è)然鄙夷应.(yìng)酬2010音瑟.(sè)索.隔膜恣睢..(zì suī) 髀(bì)骨五行(xíng)缺土第十五课《我的叔叔于勒》拮据..(zāo tà) 牡.(mǔ)蛎..(jié jū) 计较.(jiào)2010音栈.(zhàn)桥糟蹋褴褛(lán lǚ)端详哆嗦阔绰.(chuò)撬.(qiào)开煞(shà)白莫名.其妙与日俱增十拿九稳郑重其事..第十六课《孤独之旅》眺(tiào)望觅(mì)食家底嬉.(xī)闹空旷.撩.(liáo) 逗炊.(chuī)烟乖巧掺.杂驱.(qū)除镰.(lián)刀安抚(fǔ)2009音温顺重叠一落千丈置.(zhì)之不理歇.(xiē)斯底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4天第五单元第十七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玄虚.(xuán xū) 渺.(miǎo)茫麻醉(zuì)摧残.脊(jǐ)梁诓.(kuāng)骗怀古伤今埋头苦干舍身求法前仆.(pū)后继自欺欺人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凶险视察.轻信虚妄.(wàng) 盲.(máng)从墨守折.(zhé)扣流俗停滞.(zhì) 腐草为萤.(yíng) 不攻自破步骤.(zhòu)2013音第十九课《谈创造性思维》路径汲.(jí)取机械(xiè)2011音压榨.(zhà) 根深蒂.(dì)固行之有效孜(zī)孜不倦持之以恒.不言而喻.轻而易举第二十课《创造宣言》中(zhòng) 伤懒惰.(duò) 鲁钝.(dùn)懦.(nuò)夫豢.(huàn)养灌溉..画龙点睛哑口无言自暴.自弃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众叛亲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5天_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智取生辰纲》虞候.札(zhá)付歇.(xiē)息干系怨怅.(chàng) 嗔(chēn)怒兀.(wù)自分晓逞(chěng)能.颠倒.(dǎo) 勾.当(gòu dàng) 聒.(guō)噪.面面厮觑(qù)第二十二课《范进中举》作揖.(yī) 体统.见教盘缠.火候.报帖(tiě)商酌(zhuó) 央及..(yāng jí) 心窍.(qiào)星宿(xiù)桑梓(zǐ) 侥.(jiǎo)幸2012音轩敞..(xuān chǎng) 不由分说不省.(xǐng)人事第二十三课《三顾茅庐》拜谒.(yè) 失礼傲慢.(ào màn)疏懒.(shū lǎn) 愧赧.(nǎn)鄙贱.(bǐ jiàn)倾颓.(tuí) 存恤.(xù) 如雷贯.(guàn)耳经世奇才思贤如渴箪.(dān)食壶浆顿开茅(máo)塞.(sè)第二十四课《刘姥姥进大观园》银箸.(zhù) 调(tiáo)停撮.(cuō)弄发怔.(zhèng) 岔.(chà)气促狭.(xiá)筵.(yán)席摄丝戗.(qiàng)金。

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2019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第1课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得汉字。

(sīyǎ) 嘶哑(hóu lóng)喉咙(xiōngyóng) 汹涌2、用恰当得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得激怒得风,与那来自林间得无比温柔得黎明……(2)乡愁就是一张窄窄得船票(3)乡愁就是一方矮矮得坟墓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为什么我得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小时候/乡愁就是一枚小小得邮票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就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得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得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得悲愤得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得激怒得风,/与那来自林间得无比温柔得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就是一湾浅浅得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就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得手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 憔悴 (qiáo cuì) 蝼蚁(lóu yǐ)2、用恰当得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得手掌/摸索这广大得土地(2) 无形得手掌掠过无限得江山(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就是血与泥。

2、手指沾了血与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我把全部得力量运在手掌……永恒得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得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与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就是太阳,就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得中国!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用残损得手掌》作者就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乡愁》《我爱这土地》PPT精品教学课件2

《乡愁》《我爱这土地》PPT精品教学课件2

作者介绍
余光中,祖籍福建,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7年中学毕 业后先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和厦门大学,并开始发表诗作。 1948年随家到香港,1949年赴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 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也曾到美国留学和任教。 1971年后在台湾和香港大学任教,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 院长。1992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自此多次往 返于两岸。
乡 愁
余光中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艾青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我爱这土地》 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人们广为传唱。这 节课我们主要从意象和象征的角度来学习这 首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 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 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 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诗人在国土沦 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 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 慷慨激昂 的诗。
象征 诗人自己 祖国大地
河流、风
抗争精神
黎明
解放区
诗人以鸟的形 象自喻,用饱 含激情的诗句 歌唱祖国,歌 唱神圣的民族 解放战争,这 种鸟儿对土地 的痴情,表达 出诗人愿为祖 国奉献一切的 赤子衷情。
这首诗在写作上艺术特色
首先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恰当。在诗中的每一 个事物都赋于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 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 也是我(作者自己),同样,大地.河流.风和黎 明等,都是诗人心目中赋于一定意义的形象。
第一节: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喻示人生的少年。所以可以想
觉 带 为 此 象为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
, “ 读 时 起母亲,但是路途遥远隔着万水千山不能回到她的
更少书的 多年,作 的不未者 是知经是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精品资料包-5.doc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精品资料包-5.doc

郑重声明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 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

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

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13/98/V16469.shtml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user/home_list.asp?username=段国春&flag=&softType=0&page=1编者:云南省泸水县民族中学段国春本人声明:本文属本人原创作品,本文著作权授予“北京今日学易公司、中学学科网”独家所有。

《诗两首》教案《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感。

2.分析诗歌通过比喻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凝练形象的诗歌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共和国之恋》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刚出生就因“克父母”被送到农村一个贫苦农妇家寄养,从小同情农民。

1929年赴法留学,1932年回国,7月即被捕。

1933年在狱中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写成《大堰河—我的保姆》,饮誉诗坛。

1935年出狱,193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艾青的诗总是准确地反映时代和人民的心声,爱国主义是他诗歌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三、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

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我爱这土地》《乡愁》笔记

《我爱这土地》《乡愁》笔记

诗两首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乡愁”。

(重点)3.学习体会诗歌的“形象”,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难点)4.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要点:识记《我爱这土地》的字词文常知识;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含义;分析诗歌“形象”,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朗读并背诵该诗。

一、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我爱这土地》二、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明确: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4.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两首主要内容九下

诗两首主要内容九下

诗两首主要内容九下诗两首主要内容九下《乡愁》和《我爱这土地》诗两首是九年级下册的教材。

下面来看看诗两首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诗两首主要内容九下我爱这土地一、整体把握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

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

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

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我爱这土地知识点 新人教版

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我爱这土地知识点 新人教版

我爱这土地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

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

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

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

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顽强。

练习1.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乡愁》重点字词句《我爱这土地》、《乡愁》重点字词句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 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xiōng 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
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
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