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实验6

高中物理实验6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物 理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C.m1<m2
首页
D.没有限制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6章 动量
考 点 完 全 解 读
(2)实验中必须测量的量是 A.两小球的质量m1、m2
(
)
B.两小球的半径r1、r2
方 法 规 律 技 巧
C.桌面离地的高度(H)
D.小球起始高度(H)
OP ——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OM ——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N ——m2以v2′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6章 动量
考 点 完 全 解 读
三、实验器材
碰撞实验器(斜槽、重垂线),两个半径相等而质量不
方 法 规 律 技 巧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物 理
答案:BCD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6章 动量
考 点 完 全 解 读
【例1】
(2009·长沙调研)“碰撞
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
方 法 规 律 技 巧
质 量 为 m1 的 小 球 从 斜 面 上 某 处 自 由 滚 下,与静止在支柱上质量为m2 的小球发 生对心碰撞,则 (1)两小球的质量关系应满足 ( A.m1=m2 B.m1>m2 )
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M 碰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N .如上图. 和被
课 后 强 化 作 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6章 动量

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标题:探索传热实验方法的应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引言:传热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传热实验方法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传热实验方法的正确应用对于各个行业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产品的质量,还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一、热传导实验方法:1. 热传导实验仪器介绍:热传导实验一般采用热电偶作为传感器,热电偶可以测量温度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此外,热传导实验装置还包括恒温水槽、绝热容器等设备。

2. 热传导实验的步骤:a.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的安装和校准等。

b. 实验室内外温度监测,记录数据准确性的保证。

c. 实验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形状和材料对传热过程有重要影响。

d. 样品的温度监测,可使用热电偶测量样品内部的温度。

e.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利用热传导方程进行数据分析。

3. 热传导实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a. 建筑材料的传热特性研究,可以通过热传导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绝热性能,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

b. 电子产品散热性能研究,可以通过热传导实验获得散热器、散热背板等附件的传热特性,以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

c. 医疗器械的温度控制,可以通过热传导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散热性能,以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效果。

二、辐射传热实验方法:1. 辐射传热实验仪器介绍:辐射传热实验一般采用红外线测温仪作为传感器,红外线测温仪可以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

此外,辐射传热实验装置还包括遮光器、辐射源等设备。

2. 辐射传热实验的步骤:a.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的安装和校准等。

b. 实验室内外温度监测,记录数据准确性的保证。

c. 实验样品的制备,样品表面的性质对辐射传热有重要影响。

d. 实验样品的辐射和吸收特性测量,可以通过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样品表面的温度。

e.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利用辐射传热方程进行数据分析。

3. 辐射传热实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a. 太阳能利用研究,可以通过辐射传热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吸收和辐射特性,以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6章第2课时 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物理 第6章第2课时 实验: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思考辨析
1.在实验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个物理量是否成正比? 提示:(1)图像法:观察两个物理量在坐标系中是否成一条过原点的 倾斜的直线。 (2)比值法: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 2.实验中判断两个物理量的正比关系时,是否需要测出各个物理 量的具体数值? 提示:不需要,只需得到对应量的比值。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 1.列Fn、r数据收集表: 把小球在不同半径时测出的向心力填在表中:
实验序号 r Fn
12345
2.列Fn、m数据收集表: 把使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测出的向心力填在表中:
实验序号 m Fn
12345
3.列Fn、ω数据收集表: 把小球在不同角速度时测出的向心力填在表中:
实验序号 ω ω2 Fn
12345
4.Fn为纵坐标,r、m和ω2为横坐标,根据数据作出图像,用曲线 拟合测量点,找出规律。
B.将两小球分别放在挡板A与
挡板C进行操作
C.将两小球分别放在挡板B与
挡板C进行操作
D.调整传动皮带使两个变速塔轮角速度相同
解析:实验目的是“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用控制变 量法进行探究,在保证小球质量、圆周半径一定(相同)的前提下,探究 小球向心力大小与小球角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题中已经选用的两个小 球质量相同,则再需保证圆周半径相等,就可以开始实验了,故两小球 应分别放在挡板A与挡板C进行操作(半径相等),而两个变速塔轮角速度 相同,只是让皮带连接的两个转盘边缘点的线速度相等,不是这个实验 需要保证的条件,故A、C、D错误,B正确。
探究 二 典题剖析
创新型实验
典题 2 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质量、向心 力、轨道半径及线速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柱体放置 在水平光滑圆盘上。力传感器测量向心力F,速度传感器测量圆柱体的 线速度v,该同学通过保持圆柱体质量和运动半径不变,来探究向心力F 与线速度v的关系:

物理实验的方法

物理实验的方法

物理实验的方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进行物理实验时,正确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将介绍一些
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

首先,实验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要对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同时,要对实验
步骤和要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在实验
过程中出现困惑和迷茫。

其次,实验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要
尽量保持实验条件的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测量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确保实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要严格遵
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做好防护措施,
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同时,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确保实
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最后,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的来说,物理实验的方法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注意安全问题以及实验后的结果分析和总结。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物理实验的顺利进行,取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达到教学和科研的目的。

希望大家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能够严格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进行,做好实验工作,取得好的实验成果。

2022物理第6章动量实验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2022物理第6章动量实验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2.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

3.实验器材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

方案二在光滑长木板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方案三利用等大小球做平抛运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斜槽、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球两个、重垂线、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三角板。

4.实验步骤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图所示。

(3)测速度: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二在光滑长木板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如图所示.(3)碰撞: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错误!算出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三利用等大小球做平抛运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先用天平测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质量m1、m2(m1>m2)。

(2)安装: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切线水平,调节实验装置使两小球碰撞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碰撞瞬间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的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以确保两小球正碰后的速度方向水平。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合作探究】演示量筒1.量筒是以什么为单位标度的?答:单位 mL.2.此量筒的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答:量程为50 mL,分度值为1 mL.3.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请指出如图甲、乙读书方法会造成什么错误?答: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若仰视,读数偏低. 知识点二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合作探究】1.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量盐水密度?(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足量盐水. (2)原理是:ρ= mV .(3)方法步骤:①用天平测烧杯和适量盐水的总质量 m 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盐水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m 2. ④计算出量筒内盐水的质量 m = m 1- m 2. ⑤求出盐水的密度ρ= m 1- m 2m 1- m 2V.2.用天平和量筒如何测小石块的密度? (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 (2)方法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为 m.②向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为V 1.③将石块用细线系住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 2. ④石块的密度ρ= mV 2-V 1.注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水法进行测量.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知识拓展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教师点拨】1.如果石块吸水,则V2的测量值偏小,石块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2.量筒不能放在天平上进行测量.3.测量时尽量通过合理的实验顺序来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跟进训练】在用天平、量筒测一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1)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26.8g,金属块的体积是 10 cm3,金属块的密度是2.68×103kg/ m3.(2)若从金属块上取下一部分,再测其密度,在不考虑实验误差的条件下,测量结果和原来相比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完成本课对应训练.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把两个物重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A.相等B.铝球的比铁球大C.铝球的比铁球小D.浮力都等于重力2.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C.良好的导热性D.较好的延展性3.有一款自行车,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可以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因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和GPS导航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化学分析4谱)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化学分析4谱)
► 3.1
IR特征吸收谱带区,指纹区及相关峰 IR特征吸收谱带区,指纹区及相关峰 ► 1.特征谱带区 凡能用鉴定官能团的存在的 吸收峰,称特征吸收峰。 ► 2.指纹区:(1333-667cm-1) .指纹区:(1333- ► 三、相关峰 ► 每种红外活性振动都相应地产生一个吸收峰, 把这些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可以保证的吸收峰 叫相关峰。 ► 如苯环有五个相关峰
► 光谱图: ► 纵坐标——吸收强度(A) 纵坐标——吸收强度(A
横,K,B,E吸收带 介绍R ► 1.R吸收带 入270nm以上,此类化合物 270nm以上,此类化合物 ► 跃迁的能量小,处于长波方向。 ► 2.K吸收带: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借此可判断化 分物中共轭结构,随着共轭系统增大, 跃迁所需 能量小,K 能量小,K吸收长波 ► 3.B吸收带——是分解的特征吸收带 吸收带——是分解的特征吸收带 ► 4.E——吸收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吸收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1
二、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
► 对于有机分子的全部氢质子在共同一磁场强
分子的转动能级的变化。 ► 应用:测定键长和键角 ► 2)振动光谱(红外光谱)——分子所吸收的 )振动光谱(红外光谱)——分子所吸收的 光能引起振动能级的变化,(中红外区域) 应用——测定有机物中官能团。 应用——测定有机物中官能团。 ► 3)电子光谱(紫外光谱)-分子吸收的光能 使电子激发到较高能级产生很多谱线,把吸 收强度最大的波长电子光谱(紫外光谱)标 出
► 三、UV与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三、UV与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近紫外区 ► 适用于共轭结构的分子 ► 共轭链连有末共用电子的基因 ► 产生P-π共轭,入max向长波方向移动,把这样 产生P 共轭, max向长波方向移动,把这样 的基因称为助色基团。 ► 发色基:苯醌茎 亚硝基

2019创新设计高中物理第六章 实验七

2019创新设计高中物理第六章 实验七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1所示)图1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

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

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图2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2所示)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1、m2。

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

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后它们相碰。

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如图3所示)图3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

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整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ΔxΔt算出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四: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如图4所示)图4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安装:按照图4所示安装实验装置。

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

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

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

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

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理论,巩固知识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正确的实验方法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物理学习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指直接使用仪器对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方法。

在进行直接测量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仪器,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比如要保持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

此外,还需要注意实验环境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实验中进行相应的修正。

其次,我们介绍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和计算来得到所需物理量的方法。

在进行间接测量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公式,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以确保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同时还需要注意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对比实验法是指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的实验结果来得到结论的方法。

在进行对比实验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对照实验组和实验组,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之,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的实验方法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能够对广大物理学习者有所帮助。

现代物理试验方法

现代物理试验方法

物理系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研究生课程简介
533 AFM工作模式
534 AFM实验过程
5.3.5 AFM 应用
5.4其它的扫描探针技术
5.4.1激光力显微镜
5.4.2摩擦力显微镜
5.4.3磁力显微镜
5.4.4热力显微镜
5.4.5弹道电子显微镜
5.4.6近场光学显微镜
第六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能谱技术
6.1能谱技术的发展
6.2能谱技术原理
6.3红外光谱技术
6.4紫外光谱技术
6.5光电子能谱技术
6.6厄歇电子能谱技术
第七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磁性测量技术7.1物质的磁性
7.2磁性测量原理
7.3振动样品磁强计
7.4提拉样品磁强计
7.5超导量子干涉仪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磁共振技术8.1磁共振技术发展
8.2核磁共振技术
8.3铁磁共振技术
8.4顺磁共振技术
8.5光磁共振技术
8.6穆斯堡尔谱技术
第九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之其它测量技术
9.1质谱技术
9.2光谱技术
9.3中子衍射技术
9.4正电子湮没技术
9.5中子散射技术
9.6低能电子衍射技术
教材:
常铁军祁欣《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主要参考书:
<<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测量及研究方法>>.谭延昌主编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高中物理第6章 第3、4节 第1课时 探究实践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高中物理第6章 第3、4节 第1课时 探究实践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探究实践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A.抑菌最有效的是抗生素b B.浸泡滤纸片的抗生素a、b浓度应相同 C.丙滤纸片起到对照作用 D.此方法可检测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效果
探究实践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D [分析题图,浸泡过抗生素b的抑菌圈最大,说明抗生素b的 抑菌效果最大,A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浸泡抗生素和抗生 素的种类,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应相同,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B正 确;浸泡过无菌水的丙组应为空白对照组,C正确;抗生素可抑制 细菌生长,但不能抑制病毒的繁殖,故不能检测对病毒的抑制效 果,D错误。]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4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 成、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
探究实践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探究实践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实验基础·自主学习] 1.实验原理 (1)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 可能产生耐药性。 (2)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 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
探究实践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2.(不定项)利用“抗生素纸片扩散法”观察某细菌在含有抗生 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可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下列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应将不含抗生素的纸片和抗生素纸片分别放置在培 养基的不同区域
B.实验结果显示在抗生素纸片的区域出现抑菌圈,不能说明 细菌本身存在变异
探究实践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实验关键·探究学习] 1.抗生素不是诱变因子,因此细菌耐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 素无关。 2.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的过程属于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 有不定向性。
探究实践 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正确的实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进行物理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好实验器材和仪器。

这些器材和仪器的选择应当符合实验的要求,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实验器材和仪器时,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安全。

其次,进行物理实验时,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在进行实验前,要对实验步骤有清晰的认识,了解每一步的操作内容和意义。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步骤,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而记录实验数据则是为了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依据。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得随意篡改或遗漏数据。

另外,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环境的控制。

实验环境的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要尽量将这些因素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在进行物理实验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物理规律,而总结实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在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时,要客观、全面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不得主观臆断或武断结论。

总之,正确的物理实验方法对于学习物理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

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最新8篇)密度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

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

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用2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会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比较习惯老师给什么记什么。

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

2.会用天平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的认识。

4.学生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

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学习情境设计: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进入探究、合作学习之中。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实验表格。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
- 密度的影响因素:可以让学生探究密度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这些因素对密度的影响。
- 密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 实验设计与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② 添加趣味元素:在板书中添加一些趣味元素,如幽默的插图、有趣的物理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添加一些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发现的插图或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学的背景和历史。
③ 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有趣的插图或设计一些有趣的板书布局,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关于密度的实验插图,或者设计一些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板书布局。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方面,学生可能对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此外,学生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可能缺乏分析问题和策略选择的意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测量物质的密度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025高考物理备考复习教案 第六章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025高考物理备考复习教案  第六章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点,A、B、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频率为50 Hz的交变电流.用分度
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OA=12.41 cm,OB=18.90 cm,OC=27.06 cm,在
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锤的质量为1.00 kg.根据以上数据算
出:当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
.

由 题 图 2 可 知 , 当 l = l2 时 , 遮 光
条挡光时间最短,此时物块通过光电门时的
速 度 最 大 , 可 得 l2 =

1
, mgl2 = k 22

2
1
2
mmax
,联立可得vmax=
2

2 ,此时细线的
拉力与物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
而物块加速度大小为0.
返回目录
摩擦阻力 .

(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
(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释放纸带让重物下落.
ℎ+1 −ℎ−1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n=
,不能用vn=
2
2ℎ 或vn=gt来计算.
(5)此实验中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返回目录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
2




图像若能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满足
1
=2
2 2
l + 2 l,即可验证弹簧和小物块组成的
2

系统机械能守恒.
返回目录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在(1)中条件下,l取某个值时,可以使物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最大,速度最大
值为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1. 实验方法一:测量物体的质量
使用平衡仪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

先调整平衡仪使其保持水平状态,并将物体挂在平衡仪的一端。

然后,移动滑块或者加减砝码使得平衡仪达到平衡状态,记录滑块或砝码的位置或数量。

根据滑块或砝码的质量单位得到待测物体的质量。

2. 实验方法二:测量摩擦力
将一个小物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施加在物块上的力。

然后,逐渐增加弹簧测力计的力,使物块开始运动,并记录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再逐渐减小施加在物块上的力,使物块停下,记录下此时的示数。

分析示数的变化,得到物块开始运动和停止运动时的摩擦力。

3. 实验方法三: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将一个小弹簧固定在垂直挂放的杆上,将重锤可以自由滑动地绕其中心点旋转的轴上。

使重锤下落一定高度,然后与弹簧发生碰撞,并再次上升一定高度。

利用重锤高度的变化和弹簧变形的程度来判断能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4. 实验方法四:测量电阻
将一个待测电阻连接在电路中,通过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表的测量范围,记录下电源电压和电流表的示数。

根据欧姆定律,将电源电压除以电流,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5. 实验方法五:测量声音传播速度
在一条直线上,选择一个距离较远的地方设立一个发送声音的
源和一个接收声音的仪器。

通过控制发送声音源的时间来测量声音从发送到接收所经过的时间间隔。

再根据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时间间隔,计算出声音传播的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探究题专训(含答案)1.小强想测量一个底面积为10cm2的长方体木块的密度。

他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高,如图甲所示,则木块高cm。

用托盘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调节天平时,先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

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木块质量为g,密度为kg/m3。

答:2.50 中央的刻度线14 0.56×1032.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g。

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kg/m3.答:小151 1.2×1033.图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mL。

答:404.如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一种方法。

由图可知,该量筒的量程为___________mL,该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

答:0-100 105.小汪在实验室测一矿石样品的密度:①小汪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调到标尺的零刻度处,发现天平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边调。

②小汪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矿石样品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添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样品的质量是_________g;③将矿石样品放入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后的位置如图,则该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答:右62.4 3.126.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测量原理是________.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____.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将小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答:ρ=m/V acb 71.4 5.37×103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0刻度线上,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移动;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g;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cm3;利用密度计算公式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g/cm3.答:右78.4 10 7.848.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小石块的密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设计(打包4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设计(打包4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打包4份)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2.掌握计算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3.运用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材本节课主要针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的内容,包括:•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质量和密度的实际应用。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知识点讲解•引入质量的概念,与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如称重、秤重物体;•讲解质量的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入密度的概念,与学生分享水和石头的密度差异;•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学生互动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计算几个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与答案,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其密度;•提供实验步骤和记录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学生互相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总结实验规律。

第二课时1. 讲解应用•根据教材中的案例,讲解质量和密度的实际应用,如船只的浮力、气球的升力等;•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并与同桌分享。

2. 解答疑惑•学生提出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疑问,教师做出解答,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通过计算质量和密度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观察案例图像,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组织小组合作进行计算。

第三课时1. 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项小实验;•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题目,并根据课堂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案、结果分析等内容;•学生互相交换实验报告,进行互评。

第四课时1. 总结与复习•教师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想。

2022届高考物理(鲁科版)第一轮复习专题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2022届高考物理(鲁科版)第一轮复习专题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含解析)

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若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高度为h 时的速度为v ,恒有mgh =12m v 2。

故只需借助打点计时器,通过纸带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 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 ,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测定第n 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 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间隔T 内下落的高度x n -1和x n +1(或用h n -1和h n +1),然后由公式v n =x n +1+x n -12T 或由v n =h n +1-h n -12T 可得v n (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与低压交流电源(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重物(带纸带夹子)、纸带数条、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低压电源相连,此时电源开关应为断开状态。

2.打纸带: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 (1)若选第1点O 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 =12m v 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 的纸带,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 ,这是由于打点计时器打第1个点时重物的初速度不为零造成的(如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等错误操作会造成此种结果)。

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12m v 2B -12m v 2A =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 mm 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以选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2:不同的分子,由于其内部结构不同,同 类型运动(如价电子运动),有不同的能级分 布,即有不同的能级差,因此,不同的物质对 同一波长区域内的电磁波的吸收情况也不相同。
所以:在相同的扫描范围内,不同的物质有不 同的吸收光谱。反过来,研究物质的吸收光谱 可分析出物质分子的结构。 为此,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D、电子运动:电子在不同分子轨道中运动、电 子自旋运动。
E、核运动:核自旋运动
每一种运动形式都有多种能量状态,其能 量分布是量子化的。也就是说每种运动状态都 有一定的能级分布。如电子运动能级分布就是 分子轨道能级分布。 各运动状态能级差大小顺序: 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自旋运动
E
e2
电子能级
物质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去干什么呢? 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较低能的运动 状态变为高能的运动状态。
吸收电磁波
两个重要结论: 结论1: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可引起分子中不同类 型运动状态的跃迁,而产生不同的吸收光谱。 因此,选择不同波长区间的电磁波,可做成各 类分析仪器而满足不同分析需要。 Γ射线 紫外光 红外光 微 波 无线电波 核反应 价电子跃迁 振动跃迁 转动跃迁 核自旋跃迁 核分析仪 紫外分析仪 红外分析仪 微波光谱仪 核磁共振仪
研究分子吸收光谱与内部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时, 电子发生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紫外光谱 。
1.紫外和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紫外光谱的波长范围为: 100~400nm 100~200nm(远紫外区) 200~400nm(近紫外区)
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为400~800n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如:二溴代苯(C6H4Br2)有三个异构体, 分别如下:
Br Br Br Br Br
Br
化学方法 :再引入一个取代基,如硝化,在 芳环上再引入一个硝基生成:C6H3Br2NO2, 分离产物,根据产物的个数来确定。原来物 合物是会什么。
不同异构体再硝化时所产生的异构体数目如下:
Br
1 2
Br
1 2
Br Br Br
3
Br
1
2
波谱方法:只需作一张红外光谱,观察波数从 600-900的波形即可知道,且很确定。
“四谱”的联合使用对一些复杂化合物结构的 确定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化学,植物化学,药物化 学,生物化学,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食品工 业等。
第一节 电磁波的一般概念 一、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同时振动而产生 的一种横波。
H λ
波传递方向 λ
波长由电磁场振动的频率(ν)决定。
电磁波包括了一个极广阔的区域,每一种电磁波 有其特征的波长和频率两个特征。从波长只有千 万分之一纳米的宇宙线到波长为米,甚至千米计 的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但所有电磁波传递速度 都一样。即3×1010cm/s。其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 υ= c /λ υ为频率,单位:赫(Hz即周/秒或秒-1); λ为波长,单位:米(m),表示波长的单位很 多。常见的有:
二、光的能量及分子吸收光谱
1.光的能量 每一种波长的电磁波具有特定的能量,与其波 长或频率有关。 E=hυ=hc/λ h-普郎克常数(6.626×10-34J.S) 电磁波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例关系, 与波长成反比例关系。
2.物质的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以连续波长的电磁波照射某种物质, 由于该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程度各不 相同,分别测定该物质对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的吸 收度,然后以吸收度为纵座标,以波长为横座标 作出的吸收曲线图。
ζ* π* n π ζ
根据对称性禁阻原理可以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 吸收能量波长范围、与有机物关系如下:
跃迁类型 ζ n π π ζ* ζ* (孤立) π*
(共轭) π* * π
吸收能量的波长范围 ~150nm 低于 200nm 低于 200nm 200~400nm 200~400nm
12
ε 或 lg ε
8 4 0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λ / nm
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归因于分子运动能量的量子化特征。
分子运动可大致分为5种形式 A、平动:分子整体在三维空间内运动。 B、转动:分子本身绕其重心转动。(有三个自 由度) C、振动:分子内各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 动,即化学键振动。
1nm= 10-3μm = 10-7cm=10-12m 频率和波长之间可相互换算。 如: λ=300nm的光,它的频率为
υ= c λ = 3× 1010cm/s 300× 10-7cm = 1015s-1
频率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波数,即在1cm 长度内包含波(波长)的数目。如波长为 300nm的光的波数为: 1/300×10-7=33333(cm-1)。 10-7是单位换算系数
紫外光谱仪分两种: 真空紫外光谱仪:工作波长在远紫外区 (100-200nm),测定化合物图谱要在真空中进行。 一般紫外光谱仪:工作波长在近紫外区 (200-400nm),通常还包含可见光。
2、紫外光谱的产生
分子内价电子的跃迁,选择性吸收紫外光而产 生的。
分子中哪些电子跃迁吸收紫外光呢?
(1)电子跃迁的类型 在有机化合物中有多种能态的电子,只有那 些能量相对较高的价电子的跃迁才与电子吸收光 谱(紫外光谱)有关,主要有三种类型,即ζ电 子、π电子和未成键的n电子。其轨能级分布如 下: E
ze12 振动能级
0 1 2
转动能级 ze11 振动能级 ze10 振动能级 e1 电子能级 ze01 振动能级
0
1
2
1 0
2
ze02 振动能级
2
转动能级 ze00 振动能级 e0 电子能级 转动能级
1 0
物质吸收何种电磁波呢?
物质分子吸收电磁波的条件:
分子内某种能级差=电磁波能量 即Δ E=hv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化学法和物理法
化学法:官能团特征化学反应确定其存在。缺 点:1、花时间太长。2、样品用量大。3、可 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错误。
物理法:测定化合物的某些物理性质确定某种 官能团的存在。主要测定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 情况,即波谱分析法来分析其结构。主要“四 谱”——紫外(UV)、红外(IR)、核磁 (NMR)、质谱(MS)。优点:1、快速、准确。 2、用量少,灵敏度高。3、不改变样品组成, 可回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