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5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教案:原子物理实验教学指南

八年级物理教案:原子物理实验教学指南

八年级物理教案:原子物理实验教学指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原子结构和原子物理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个领域。

而在物理教学中,关于原子物理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将原子物理实验纳入教学计划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原子物理的知识。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原子物理实验的教学指南。

一、实验目的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构成。

2、了解原子光谱的性质及其特点。

3、掌握原子物理的相关实验技能。

二、实验条件1、实验器材:氢放电管、扩散罩、高压变压器、直流稳压电源、光谱仪、黑白胶片、氖灯、氧化铝管等。

2、实验环境:实验室安全操作环境。

3、实验人员:学生需由老师指导实验。

三、实验步骤1、接线接法:将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接到高压变压器的两个端口,再将高压变压器的输出端口分别接到氢放电管的两个电极上即可。

2、实验过程:(1)先提前打开光谱仪并预热20分钟,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2)用高压变压器给氢放电管通电,使得氢放电管开始发出紫色的氢光线。

(3)调节光谱仪使其传来的氢光线尽可能窄且饱满。

(4)将扩散罩放置在氢放电管的电极处,以收集氢原子放射的光谱线。

(5)通过光谱仪进行光谱分析,记录收集得到的明线和暗线以及其波长。

(6)在黑白胶片上记录下各种颜色和波长的线条,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注:如需进行其他原子物理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实验步骤。

四、实验原理通过氢原子光谱实验,可以利用扩散罩对氢原子发射和吸收过程的光谱线进行收集和研究。

氢原子的光谱线可以被分为明线和暗线两种,其波长分别分布在红光区、绿光区和蓝光区。

氢原子光谱的明线和暗线之能够出现,是因为原子的电子在被氢原子的激发下跃迁至不同能级时会发出或吸收光子,从而产生对应波长的光线。

通过观察和分析氢原子光谱线,可以进一步讨论原子结构的基本构成和原子光谱的性质以及特点。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及应用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及应用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及应用当今的原子核物理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反应等多个方面。

而尽管理论模型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实验仍然是研究原子核物理的关键,它为我们提供了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数据。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一、寻找微小的粒子原子核物理实验的首要任务是探测微小的粒子。

众所周知,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构成核的基本粒子。

而原子核物理实验中,探测这两种粒子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加速器。

以质子为例,由于它的电荷为正,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加速器让质子进行多次加速,然后把加速后的质子高速撞击到要研究的目标上,让它们与原子核相互作用。

这样的粒子加速器就叫做质子加速器。

这样高能的质子撞击原子核时会产生各种次级的粒子,如中子、质子等,通过检测这些次级粒子,我们可以了解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二、测量粒子的能量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测量粒子的能量,来了解粒子的性质。

这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正比计数器法,另一种是飞行时间法。

正比计数器法是一种基于电离室原理的计数器,其原理就是将粒子撞击到一个气体室中,获得电离电子后,通过测量电离电子的数量来计数。

这种计数器可以测量不同能量的粒子,而且灵敏度高,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需要对不同粒子的反应条件进行精细调节等。

飞行时间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能量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粒子在真空中的飞行时间与其能量之间的关系,以精确确定粒子的能量。

在实验中,通常将粒子加速至很高的速度,并通过电场或磁场等手段将其加速到实验器的检测设备上。

从粒子的飞行时间和飞行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其速度,从而确定其能量。

三、粒子探测器在原子核物理实验中,探测器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我们获取实验数据的关键。

通过不同的结构,可以实现对不同粒子的探测和测量,例如电离室、闪烁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等。

电离室是一种基于气体放电原理的探测器,在其内部的气体中粒子撞碎原子或分子时,会释放出电离电子,电离电子会通过电场进行信号放大,同时被检测器记录下来,从而测量粒子的能量。

物理实验技术中如何进行原子与核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技术中如何进行原子与核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技术中如何进行原子与核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技术在原子与核物理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原子与核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最基本的粒子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分子结构、核反应、放射性衰变等诸多重要问题。

在进行原子与核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实验技术和器械来克服实验难题,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一、粒子加速器粒子加速器是进行原子与核物理实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粒子加速器能够将粒子加速到较高的能量,使得它们能够穿透材料或与其他粒子发生碰撞,从而观察和研究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粒子加速器有线性加速器和环形加速器。

线性加速器是指将粒子加速到一定能量后以直线形式运动,通过外加电场或磁场加速粒子,并通过一系列静电和磁场透镜来聚焦和控制粒子的运动。

环形加速器则是通过磁场使粒子在环形轨道上不断加速,直至达到所需的能量。

二、探测器探测器是进行原子与核物理实验的重要工具,能够探测和测量粒子的能量、位置、运动方向等物理量。

常见的探测器包括粒子探测器、电子学探测器等。

粒子探测器是一种能够探测粒子轨迹和能量的设备,可用于测量粒子的荷电性、动量、能量等物理量,如朗道计数器、乌金探测器等。

电子学探测器则可以将粒子的电荷转化为电流或电压信号,通过测量这些信号来研究粒子的行为和性质,如电子学波形器、脉冲幅度分析器等。

三、核探测技术核探测技术是进行核物理实验的关键技术之一。

核探测技术可以测量核反应产物的能量、角分布等信息,以及辐射性核素的浓度和衰变方式。

目前常用的核探测技术有闪烁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等。

闪烁体探测器是通过探测器中的闪烁体晶体在粒子撞击后产生的光量来测量粒子的能量和位置。

半导体探测器利用半导体材料中的晶格缺陷和电子能带结构来测量粒子的能量和位置。

气体探测器则是利用粒子在气体中的电离和扩散过程来测量粒子的能量和轨迹。

四、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是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它能够研究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和核自旋在外加磁场中的行为。

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方法原子核物理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原子核结构、反应和辐射等。

现代原子核物理学起源于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展历程从放射性到核裂变、核聚变、中子、质子等粒子的发现和研究,再到核能的应用等。

本文将介绍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一、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是原子的稳定部分。

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是原子核物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原子核可描述为一个粒子系,其内部粒子与其他原子核、原子、电子等粒子交互作用,使其在宏观尺度下表现出各种性质和现象。

原子核物理学基本概念如下:1. 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除原子电子外,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贡献构成。

质量数A是原子核中质子数Z与中子数N的和,即A=Z+N;2. 核荷数:原子核荷电量等于其内部质子数Z乘以基本电量e,即eZ,反之,由Z获得核荷信息;3. 核结合能:原子核组成带正电荷,故质子间存在相互斥力,使核系统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核内包含中子的“引力”能够维持核结构稳定性。

所谓原子核结合能是指将核中的绝对质量总和与核离解成各自质量总和之差,乘以光速的平方即可得到结合能的数值。

二、原子核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原子核物理学的实验方法是对原子核物理学研究所必要的重要手段。

实验室通常可将实验手段归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原子核间的相互作用,如核反应、核裂变等;二是基于测试加速器或天然辐射场的现象和反应。

1. 核反应核反应是指核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后发生的一系列物理过程。

在核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可能发生聚变、裂变、放射性衰变、共振吸收等反应。

通过核反应,人们研究了许多探索原子核结构和性质的实验,如利用核反应研究高能粒子、研究核子内部状态等。

2. 核裂变核裂变是指原子核由外界作用下,分为两部分,使裂变合成核伴随着大量释放的能量和中性粒子。

裂变可以通过核反应诱导来实现。

核裂变在原子核物理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核能发电和核武器。

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原子核物理学是研究原子核的物理学科,主要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反应等。

原子核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原子结构和物质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

一、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理论1.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则不带电荷。

原子核的结构可以通过核壳层模型进行描述。

核壳层模型认为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占据不同的能级壳层,类似于原子中电子的能级结构。

根据核壳层模型,原子核的不同结构形成了核同位素和核稳定性的概念。

2. 原子核的性质原子核的性质主要包括质量数、原子序数、核自旋、核磁矩等。

质量数指的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原子序数指的是质子的数目。

核自旋是指原子核自身的旋转,而核磁矩则是由电子和质子的运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磁矩。

3. 原子核反应原子核反应研究的是原子核的变化。

原子核反应可以分为裂变和聚变。

裂变是指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原子核,聚变则是指把两个或多个轻元素核聚变成为一个较重的核。

核反应可以用质量差公式进行计算,质量差越大,核反应越容易发生。

二、原子核物理学的实验方法1. 散射实验散射实验是通过将粒子射入样品中,然后通过测量样品中被散射的粒子的轨迹和能量来研究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散射实验可以用于研究原子核的形状、大小、质量等。

2. 能谱法能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的辐射能量来研究核物理问题的方法。

通过能谱法可以得出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能级和衰变路线,从而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3. 放射性探针技术放射性探针技术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引入样品中,然后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研究样品的结构和性质。

放射性探针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原子核的壳层结构、核变形等。

4. 实验反应堆实验反应堆是用于研究核反应的设备,可以产生高质量的中子束。

实验反应堆可以用于研究核反应截面、核反应动力学等问题。

总之,原子核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物理学科,它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原子核反应。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核物理实验方法与实验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核物理实验方法与实验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核物理实验方法与实验技巧引言:核物理实验是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和核反应等现象的一门重要科学。

在核物理实验中,合理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对于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和有效地解释物理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核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核物理实验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一、粒子探测器的选择与使用粒子探测器在核物理实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用于探测、测量和分析粒子的能量、动量、轨迹等信息。

在实验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粒子探测器非常重要。

例如,当需要测量粒子的能量时,常用的探测器有能量切割器和能量沉积器等;当需要测量粒子的动量时,常用的探测器有磁谱仪和矽微带探测器等。

不同的探测器有不同的原理和特点,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探测器,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在核物理实验中,数据采集和分析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合理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要合理设置数据采集系统的参数,如采样频率、数据量等。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采集数据的量。

其次,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如去除背景噪声、进行统计误差分析等。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软件工具,以保证数据分析的可靠性。

最后,要学会合理地展示和解释实验数据,可以借助图表、曲线拟合等方法,将实验结果更直观地呈现出来。

三、环境的控制与干扰的处理在核物理实验中,环境的控制和干扰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环境的干净与否、温度的稳定、湿度的控制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要认真检查实验环境,确保实验室的设备和装置正常运行。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环境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四、安全与防护核物理实验涉及到放射性物质和高能粒子等,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安全和防护是核物理实验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进行实验前,要对实验设备和装置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原子核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导言原子核物理是研究物质组成中的原子核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介绍原子核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为读者深入理解这一领域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原子核结构的基本原理原子核是原子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它是原子的一个极小且非常致密的核心,占据整个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两者的质量几乎相等。

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夸克是基本粒子的一种,是构成一切有质量的物体的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通过核反应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原子核中会发生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是维持原子核的稳定的关键。

而弱相互作用则引发了许多奇异现象,如放射性变化、贝塔衰变等,它们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诸多影响。

第二部分:原子核实验的基本方法原子核物理的研究需要进行实验验证。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原子核实验方法。

1. 散射实验散射实验是一种通过探测被轰击物质后散出来的粒子来研究原子核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方法。

在这种实验中,科学家会将入射粒子轰击到目标核上,然后测量散射粒子和反应产物的产生率和运动状态。

通过这些测量,科学家可以了解原子核的一些性质,如质量、形状和能级等。

2. 能谱实验能谱实验是一种通过测量射线辐射的能量来研究原子核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方法。

在这种实验中,科学家会将辐射射线照射到目标核上,然后测量射线的能谱分布。

通过这些测量,科学家可以了解辐射射线的强度和能量分布,从而得到有关原子核的信息。

3. 放射性测量放射性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放射性物质衰变过程中散发出的辐射来研究原子核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方法。

在这种实验中,科学家会使用计数器或探测器等仪器来测量辐射的能量和强度。

通过这些测量,他们可以了解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特性和有关原子核结构的信息。

结论原子核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核物理实验指导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核物理实验指导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核物理实验指导导语:在物理学上,核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探讨的是原子核的性质、组成和相互作用。

核物理实验是课程中的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核物理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核物理实验指导。

一、实验准备在进行核物理实验时,首先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

例如,放射性源是进行核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来进行实验。

另外,实验室中需要配置辐射检测仪器,如GM计数管或闪烁探测器,用于检测和记录放射线的强度和能量。

二、核衰变实验核衰变实验是最常见的核物理实验之一。

参与实验的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如钴-60、铯-137等,放入放射性源罐中。

通过检测装置,记录并测量不同时间段内放射线的强度。

实验结束后,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数据,绘制核衰变曲线,进一步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和衰变规律。

三、闪烁谱仪实验闪烁谱仪是用于测量放射线能量的重要仪器。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将其放入闪烁谱仪中。

当放射线穿过闪烁晶体时,会产生光子,被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接收并转换为电脉冲。

通过电子学装置对这些脉冲进行放大、处理和记录。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收集到的闪烁光子能谱,测定放射性同位素的能量峰位和半峰宽,进而研究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机制。

四、核磁共振实验核磁共振实验是另一个重要的核物理实验。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原子核的自旋状态和电子云进行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核磁共振仪来制备样品,如固体、液体或气体,并在核磁共振仪中进行处理。

通过对核磁共振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核素的核磁共振图谱,进一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五、实验安全措施在进行核物理实验时,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放射性物质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实验室中的防护设备应当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实验室应当配备与实验规模相匹配的急救设备,并对实验人员提供相关的安全培训。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兰北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兰北

⎪⎪⎭⎫ ⎝⎛==⎪⎭⎫ ⎝⎛-⎰min max 20422042ln π4π4max min b b v m e NZz b db v m e NZz dx dE b b ion NB v m e z dx dE ion 2042π4=⎪⎭⎫ ⎝⎛-⎥⎦⎤⎢⎣⎡-⎪⎪⎭⎫ ⎝⎛--⎪⎪⎭⎫ ⎝⎛⋅=2222201ln 2ln c v c v I v m Z B 一、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 带电粒子与靶物质原子的碰撞载能带电粒子在靶物质的慢化过程,完全是由带电粒子与靶物质原子中的电子和靶原子核发生各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归纳为1) 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2) 与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3) 与原子核发生非弹性碰撞;4) 与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当带电粒子从靶物质近旁掠过时,入射粒子与靶原子核外电子的库仑相互作用使电子获得一部分能量。

称为电子阻止。

如果电子获得的能量足以使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如果传递给电子的能量较小,只能使电子从低能级状态跃迁到高能级状态,这个过程就叫做激发。

这是带电粒子穿过物质时损失动能的主要方式。

与靶原子核的非弹性碰撞:入射带电粒子靠近靶原子核时,会受到原子核的库仑力作用,使入射粒子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

这种运动状态的改变,伴随着发射电磁辐射,并使入射粒子能量损失较大。

对于α粒子和β粒子,由于二者质量相差较大,因此与靶原子核的非弹性碰撞α粒子运动状态改变不大,而β粒子运动状态改变显著。

与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满足动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入射带电粒子被反弹,靶原子核被反冲。

从靶物质对原子核的阻止看,称为核阻止。

与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满足动能守恒和动量守恒。

极低能量的β粒子入射才需考虑。

2、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如质子和α粒子)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电子阻止)和与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核阻止)。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1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是研究物质原子或核结构和行为的实验方法,是应用物理学原理探索原子或核现象的关键手段。

是研究物质原子、
核及其相互作用的核物理实验。

1.1 同步辐射实验
同步辐射实验是以同步辐射装置(同步加速器)释出的电子束,经
入射腔、反射腔、放大器和调谐器等设备,同步循环传输,使电子束
获得加速而得到高能时,在探测器前斩断,将电子束转换成强烈辐射,以此来研究核素和电子及其间的相互作用,以达到研究目的。

1.2 核共振吸收实验
核共振吸收实验本质上是一种射频和脉冲NMR实验,通常是由核
磁共振物理光源和一个反应器组成的一种物理实验。

利用反应系统加
以调节,可以使反应系统具有可控的射频和脉冲原子核吸收,以及核
磁共振应用研究原子核,进行分子计算和模拟,并在实验室里实现核
磁共振成像。

1.3 核内应力装置实验
核内应力装置实验是为探究原子核素中子体系结构和中子质量分布,用各种辐射粒子,如电子、中子、轻微子、突变线等,向样品放
射,测定反应后产物能位分布,并从能位结构中推断核内形态,用以
研究界面特性和结构、研究半衰期及分布等的原子核物理实验。

原子核物理实验是物质原子或核结构和行为的实验方法,也是用
物理学研究原子和核现象的关键手段,目前常用的实验方法主要有同
步辐射实验、核共振吸收实验和核内应力装置实验。

由于它们使得我
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物质组成,因此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核物理实验

常见核物理实验

常见核物理实验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结构、性质以及核反应等领域的学科。

在核物理研究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模型,揭示物质的微观本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核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

一、裂变实验核裂变是指重核在受到外界激发或中子轰击时,发生核分裂的过程。

裂变实验是研究裂变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常使用一个装置,称为加速器,通过加速带电粒子,使其具有足够的能量,撞击到靶核上。

当靶核吸收足够的能量或中子时,就会发生裂变,产生两个或多个裂变产物。

通过测量裂变产物的能谱、角分布等性质,可以推断裂变反应的机制和裂变产物的特性。

二、聚变实验核聚变是指轻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融合成重核的过程,是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源。

聚变实验是模拟太阳等自然界聚变反应的实验方法。

常见的实验装置包括托卡马克装置和磁约束聚变装置。

托卡马克装置通过对等离子体施加强磁场,使其稳定地保持在装置中心,然后加热等离子体,从而实现核聚变反应。

磁约束聚变装置通过在真空室中施加强磁场,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再通过加热等离子体使之达到聚变所需的温度。

三、散射实验核散射实验是通过将粒子轰击到靶核上,并观测散射粒子的运动状态、能谱等性质,来了解核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实验中常用到的装置有靶离子加速器和散射器。

靶离子加速器用于加速带电的靶离子,将其轰击到靶核上,从而产生散射现象。

散射器用于将散射粒子引导到探测器上,以测量散射粒子的运动信息。

散射实验可以提供有关核的质量、电荷、角动量等信息,从而揭示核结构的一些特性。

四、放射性测量实验放射性测量实验是用于研究放射性核素的性质和衰变规律的实验方法。

人们常常使用的装置有带电粒子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和核谱仪。

带电粒子探测器通过测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来推断带电粒子的性质和能量。

闪烁体探测器则利用放射性核素辐射产生的闪烁光,测量粒子射线的能量和强度。

核谱仪则是通过测量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粒子的能谱,以研究其衰变过程和半衰期等特性。

原子核物理的实验研究

原子核物理的实验研究

原子核物理的实验研究原子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结构、性质及其与其他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其实验研究是对原子核结构、动力学以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探究,从而揭示出它们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

最初,原子核物理领域的实验研究是通过放射性元素的自发衰变、核反应的诱导等手段进行的。

但后来,科学家们发现准确描述原子核的行为必须基于更加精细的实验方法,如在高能加速器中产生、探测等。

当今,原子核物理研究面向着更高精度、更准确的方向演化,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加复杂的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

这篇文章会简要地介绍一些重要的原子核物理实验。

一、双准粒子散射实验双准粒子散射实验主要探究原子核内部结构和核力的性质。

在实验中,两个粒子逼近核子,然后相互散射或发生反应,从而推测出核子与核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特性。

这种实验常常需要极高能量和高强度的粒子加速器,例如2000年之前CESR加速器上的CB-TAPS实验。

CB-TAPS实验成像的核子间距和能级结构可精确到1%左右,已经向我们揭示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一些基本特征。

二、测量原子核超精细结构的核荧光实验特定的原子核在受到光或电磁波的激发后,会放射出辐射,这种现象被称为核荧光。

核荧光实验可通过单光子或单光子激发获取原子核的能谱信息,其中的超精细分裂能揭示了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性质,比如核自旋、电四极矩等。

而这些信息则可用于验证更加精细的理论,从而推进原子核物理理论的发展。

三、核共振荧光实验核共振荧光实验用于寻找并检测特定的核共振状态。

这种实验通常利用示波器,观察核共振状态的荧光强度和荧光谱线。

其中,荧光谱线可以给予特定的信息,如共振状态的精确能量、角动量、旋量等其他重要参数的信息。

四、寄生放射性束实验寄生放射性束实验用于获取原子核的结构和动力学方面的信息。

具体而言,科学家们将高能速度的原子核束瞄准到低能能级下的原子核上,分析和检测发生的反应过程,推断原子核的结构和其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的相互作用。

原子核物理实验

原子核物理实验

原子核物理实验多年来,原子核物理实验一直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实验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行为,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本质,以及宇宙的运行规律。

本文将介绍原子核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常用实验方法以及实验中的重要发现。

一、实验原理原子核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粒子-核相互作用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

粒子可以是离子、中子、质子、高能电子等。

当粒子与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时,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相应的现象和特征,从而推断出原子核的一些重要性质。

二、常用实验方法1. 加速器实验加速器实验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加速器将粒子加速到高能,使其具有足够的能量来与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

加速器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环形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和循环质子加速器等。

利用加速器实验可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衰变、核反应等。

2. 探测器实验探测器实验是利用各种探测装置来测量实验中产生的粒子、辐射等的性质和参数。

探测器的种类有很多,如岛田室、气体探测器、固体探测器、液体探测器等。

通过探测器可以测量粒子的路径、能量、电荷、质量等信息。

3. 核共振实验核共振实验是通过改变外部条件,使原子核在特定能级之间发生共振现象,从而推断出原子核的性质和能级结构。

常见的核共振实验有核磁共振实验和核电子共振实验。

三、重要实验发现在原子核物理实验中,科学家们做出了许多重要发现,推动了原子核物理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实验发现:1. 核衰变实验证实了原子核中存在三种衰变方式: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这些发现为核物理和粒子物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因果不守恒实验证明,在某些核反应中,粒子的因果关系不受守恒定律的限制。

这一现象深刻地挑战了物理学中常用的因果关系理论。

3. 超新星爆发通过观测超新星爆发的光谱特征,科学家们确定了超新星的爆发机制和能量来源,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4. 核裂变与核聚变实验证实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可能性,这为核能的利用和核武器的制造提供了基础。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原子核物理实验是研究原子核的性质、结构和相互作用的一种方法。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原子核进行探测和研究。

下面是原子核物理实验的几种常见方法:
1. 能量谱测量法:原子核在放射性衰变或者其他核反应中发射出的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伽马射线等,其能量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测量这些粒子的能谱,可以获得关于原子核结构和反应过程的信息。

2. 核共振荧光法:这种方法通过激发原子核的自旋磁矩,使其跃迁到高能级,然后再自发辐射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定的荧光。

通过测量这些荧光的特性,可以获得原子核的结构信息。

3. 转动能谱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气态或液态核自由转动时发射的微波辐射谱线的形状和频率,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旋转动力学行为。

4. 放射性示踪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性,在试验物体中引入放射性核素,通过测量其在试验物体中的运动和分布情况,来研究物质在原子核层面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总的来说,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的实验方法会根据研究目的和样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高精度的检测设备和分析方法,例如:核反应堆、加速器、探测器、电子学、计算机模拟等等。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下册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下册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概述:研究原子核的手段和技术原子核物理实验是研究原子核性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原子核物理实验中,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观测、探测和分析原子核的性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1.能谱测量:通过测量粒子在能量上的分布,研究原子核的能级结构和能量态。

常用的方法包括能谱仪、探测器和谱线分析等。

2.散射实验:通过将粒子束或辐射束与靶核相互作用,观察散射粒子的角度和能量变化,从而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散射实验包括α粒子散射、中子散射和质子散射等。

3.核反应测量:通过观察和分析粒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原子核的变化和转变。

常用的核反应实验包括粒子激发、核裂变、核聚变和放射性衰变等。

4.探测器技术:利用各种探测器来检测和测量粒子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效应,以获取有关原子核性质的信息。

常见的探测器包括闪烁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和核追踪探测器等。

5.核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原子核进行分析和测量。

核质谱法可以用于测量原子核的质量、电荷、自旋和激发能级等参数,以及研究核衰变和核反应过程。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验需求的不同,还有许多其他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被应用于原子核物理研究中。

这些实验方法的综合应用为我们深入了解原子核的结
构、性质和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核物理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核物理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核物理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在物理实验中,核物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

核物理实验旨在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讨论核物理实验方法以及在进行核物理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核物理实验方法1. 核衰变实验核物理中的核衰变实验是研究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的重要方法。

通过测量核衰变的速率和类型,可以推断出核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粒子反应和变化。

2. 核共振实验核共振实验是通过对原子核或核系统施加外部电磁场或带电粒子束来研究核的谐振模式。

利用核共振实验可以得到核的能级结构和核磁矩等信息。

3. 核散射实验核散射实验是将带电粒子或伽玛射线轰击目标核,通过测量散射粒子的方向和能量,来研究核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核散射实验可以提供有关核反应截面和核力的信息。

4. 核磁共振实验核磁共振实验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研究核的表面形状和内部结构。

通过对核磁共振实验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核的电荷分布和磁矩分布等信息。

二、核物理实验的注意事项1. 安全措施核物理实验中常常涉及放射性物质和粒子束,所以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在实验中应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避免与放射性或高能粒子直接接触。

2. 设备校准与调试在进行核物理实验之前,需要对实验仪器进行校准和调试。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实验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核物理实验产生的数据量较大,需要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同时,还需要使用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均值、标准差等,来研究实验结果。

4. 实验过程的控制在进行核物理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例如,调整粒子束的强度和能量,保持稳定的实验环境条件等。

这样可以保证实验的可重复性,并减小实验误差。

5. 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在核物理实验中,得到的结果需要进行解释和讨论。

物理实验技术的核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的核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的核物理实验方法导言物理实验技术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核物理实验中,特定的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以研究和了解原子核的性质。

本文将探讨一些核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和仪器。

一、加速器加速器是进行核物理实验的重要工具。

它们可以加速离子或粒子以极高的速度,使其能够和原子核产生碰撞,进而探索其内部结构。

加速器的一种常见类型是线性加速器,它可以通过电场和磁场的组合来加速带电粒子。

另一种常见的加速器是环形加速器,如质子同步加速器(PSA)和正负电子对撞机(LEP),它们可以以环形轨道加速粒子。

二、粒子探测器粒子探测器用于观察和记录加速粒子与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以获取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探测器的设计和使用通常取决于实验目的和粒子类型。

例如,传统的核探测器如气体室和闪烁体用于探测带电粒子的径迹和能量沉积。

而对于产生次级粒子的碰撞实验,常使用闪烁体、核磁共振和半导体探测器。

三、核研究中的中性粒子探测器在核物理实验中,探测到的粒子不仅限于带电粒子,中性粒子也被广泛研究。

中子是最常见的中性粒子之一,它在核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传统的方法涉及中子的探测是利用中子的散射和吸收性质。

例如,关键中子检测器如聚乙烯或液体硼具有高中子截面,能够探测和测量中子的流量和能量。

四、核同步辐射技术核同步辐射技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无损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固体、气体和液体材料的结构和组成。

核同步辐射是通过将电子或正电子注入加速器环中,并让它们通过磁场进行同步加速来产生的。

这种技术可用于测量材料的X射线吸收和衍射光谱,从而研究材料的元素、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

五、核反应原理核反应是核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核反应中,原子核与其他核或粒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新的核和放射性粒子。

核反应可通过热核反应、弹性、非弹性和中子俘获等方式进行研究。

常见的核反应实验方法包括中子衰变实验、质子和离子入射实验等。

结语物理实验技术在核物理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原子与核物理测量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原子与核物理测量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原子与核物理测量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和实验中,原子与核物理是一个重要领域。

原子与核物理的研究涉及到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在这个领域中,测量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原子与核物理测量方法。

一、朗缪尔散射实验朗缪尔散射实验是一种测量粒子散射的重要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粒子通过一个目标物质,散射到不同的角度。

通过测量散射粒子的角度和能量,可以获得关于目标物质的信息。

朗缪尔散射实验可以用于测量原子核的大小、形状和质量。

二、贝塞尔实验贝塞尔实验是一种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浓度溶液中上升的速度,可以计算物体的密度。

贝塞尔实验可以用于测量原子核的密度。

三、闪烁体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是一种常用的核物理测量方法。

闪烁体是一种能够发出闪烁光的材料,当有高能粒子穿过闪烁体时,闪烁体会发出光子。

通过测量发出的光子的数量和能量,可以获得关于粒子的信息。

闪烁体探测器可以用于测量放射性核素的放射能量和衰变产物的能量。

四、加速器实验加速器是一种用于加速带电粒子的设备。

通过加速带电粒子到很高的能量,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实验。

加速器实验可以用于测量粒子的质量、能量和衰变过程。

加速器实验在原子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平行板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粒子的电荷、质量和能量的设备。

在这个设备中,粒子通过两个平行的金属板,当粒子穿过电场时,会产生电子。

通过测量电子的电荷和能量,可以获得关于粒子的信息。

平行板电容器可以用于测量带电粒子的电荷、质量和电场强度。

以上是一些在物理实验技术中常用的原子与核物理测量方法。

这些方法在研究和实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理解微观世界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这些测量方法,推动原子与核物理的发展。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5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5

(4)设备简单,价格便宜,重量轻,尺寸小,对高空宇宙 线的研究特别有价值。
核乳胶的缺点
(1)在显影、定影及干燥过程中,乳胶有胀缩现象,造成 径迹畸变,使测量射程和多次散射的精度受到一定影响。 (2)乳胶成分复杂,分析高能核作用比较困难。 (3)在强磁感应强度下(2T),径迹不能弯曲到可以测量 的程度,因此,不能从曲率来求得动量和粒子所带电荷的 正负。 (4)潜影形成后有衰退现象,因此,照射后不能搁置很久, 需要很快显影。
发展历史
五十年代末D.A.Young发现某些固体材料被辐射后经化学 蚀刻处理后可形成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的径迹。 E.C.H.Silk等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到云母片中的核聚变 碎片的径迹。 1962年P.B.Price等改进化学蚀刻方法获得稳定不变的径 迹。 1963年R.L.Fleischer等提出玻璃和塑料等人工材料的蚀 刻方法,免除天然材料的本底影响。 1967年识别固体材料中的核径迹的技术日趋成熟。 1975年Fleischer等人对固体径迹探测器作全面小结。
最大可蚀刻长度Lmax
定义为在粒子通过的路径中,辐射损伤密度大于阈值那一 段路径长度。 不同粒子在同一种材料中,由于可蚀刻出径迹的速度范围 不同,电离损失不同, Lmax也不同。 Lmax与粒子电荷一一对应,测量Lmax,可确定粒子的Z0
临界角c
为了获得可蚀刻径迹,必须使粒子入射方向与探测器表面 夹角θ 大于临界角。
只有 反之
Vt sin Vs,才能蚀刻出孔洞。 Vt sin Vs,则不能蚀刻出径迹来。 Vt sin c Vs, c sin 1 Vs / Vt
蚀刻率
蚀刻率:它依赖于材料和蚀刻剂,与辐射损伤密度J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测效率
包括固体探测器被辐照时对核径迹的记录效率和 化学蚀刻处理中显示径迹的效率-蚀刻效率。 记录效率:
蚀刻效率:
固体径迹室的应用
小结
主要测量核裂片、重离子、宇宙线、粒子、中子等等,主 要用于裂变物理中,研究核反应和核裂变的截面、通量、 能谱、半衰期、角分布、新粒子新成分的寻找核测量等等。
核乳胶的处理
与普通乳胶相似,需要经过显影、制止、定影、 水洗、浸泡甘油、凉干、清洁等过程,只是显影 液、定影液的化学配方及所用时间长短有所不同。
核乳胶中径迹的测量
工具:双目显微镜,M=100-2000倍。
1.由射程确定粒子能量
2.对其他粒子
剩余射程:从径迹某一点开始测量到它停下来的距离。
核乳胶
工作原理和构造
核乳胶的特性 核乳胶的处理 核乳胶中径迹的测量
核乳胶的构造
核乳胶类似于普通的照相底片乳胶。
核乳胶由银盐颗粒和胶质组成。
常用银盐:溴化银AgBr(大部分)和碘化银AgI(少量) 胶质:骨胶和明胶
核乳胶的工作原理
(1)核乳胶记录带电粒子的首要条件:形成“潜 影”。
核乳胶的工作原理
(2)电离测量的依据
形成潜影的几率与入射粒子的电离本领有关,电离本领大, 形成潜影多,银颗粒密度大。在电荷一定时,颗粒密度与 粒子速度有关。测量径迹的颗粒密度可知粒子速度。
dE 4 z 2 e 4 NZB z 2 f ( v ) dx me v 2
(3)测量径迹的射程和多次散射
气泡室
气泡室的构造 气泡室工作原理 气泡室工作过程 气泡室的特性 气泡室工作条件的选择 气泡室的种类
气泡室既是靶又是探测器,可拍摄极为清晰的粒子相互作 用顶点的立体照片,从而获得大量有关基本粒子相互作用 的信息。 它具有作用顶点清晰,空间分辨本领高,可以选择工作液 体等优点,是高能加速器实验常常使用的径迹探测器之一。 在强相互作用方面,1958-1965期间,发现28种共振态, 其中大多数是用气泡室发现的。 在弱相互作用方面主要研究奇异粒子的衰变性质。如超 子的衰变,中微子的研究等等。 电磁相互作用的研究。
(4)设备简单,价格便宜,重量轻,尺寸小,对高空宇宙 线的研究特别有价值。
核乳胶的缺点
(1)在显影、定影及干燥过程中,乳胶有胀缩现象,造成 径迹畸变,使测量射程和多次散射的精度受到一定影响。 (2)乳胶成分复杂,分析高能核作用比较困难。 (3)在强磁感应强度下(2T),径迹不能弯曲到可以测量 的程度,因此,不能从曲率来求得动量和粒子所带电荷的 正负。 (4)潜影形成后有衰退现象,因此,照射后不能搁置很久, 需要很快显影。
D. Glaser (1960 Nobel Prize)
1968, Alvarez won Nobel for using H2 bubble chamber discover resonanses
气泡室工作原理
在容器内充以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某种液体,使容器突然膨 胀,降低压力,液体就处于过热状态。如这时有带电粒子 穿过液体,在粒子经过的路径上,就会引起液体电离。邻 近的离子汇聚到一起形成离子集团,成为汽化中心。围绕 这些汽化中心逐渐形成一串胚胎气泡,在适当的过热条件 下,胚胎气泡增长到肉眼可见的大小,拍照记录。粒子径 迹是由一串气泡组成,这就是气泡室名称的由来。 产生径迹的条件:工作液体处于过热状态 关键过程:
化学蚀刻
用强酸(HF、H2SO4 、 H3PO4等)或强碱(NaOH、KOH等) 进行蚀刻,使辐射损伤区由几十埃扩大几千埃,形成蚀坑 或孔洞。 把许多固体径迹探测器摞成一叠,沿粒子穿过的路径有一 连串孔洞,即粒子径迹。 用显微镜观测孔洞的数目可确定粒子强度和通量。 测量孔洞的参数,可鉴别粒子。 径迹孔洞的形状:
如果两种粒子的电荷相同,则有:
在颗粒密度相同的地方,即速度相同处,测量剩余射程, 得到射程比,再得到质量比,继而得到未知粒子质量Mx。
从多次散射鉴别粒子
带电粒子通过核乳胶时,由于原子核的库仑作用 会发生多次散射,造成粒子运动方向显著的改变。 多次散射角的水平投影的绝对值平均为:
如果已知入射粒子种类,即已知电荷数z,已知核乳胶厚 度t,就可以确定入射粒子能量。 如果已知入射粒子能量和乳胶厚度,就可以确定带电粒子 的电荷数。
使用材料
一片透明的固体即各种绝缘材料。
结晶固体:云母、石英、AgCl、LiF等 非结晶固体:各种玻璃 聚合物:硝酸纤维、醋酸纤维、聚酯、聚碳酸脂等
要求:
材料结构均匀,无缺陷,表面无损伤。 为了便于光学显微镜观测,通常制成透明的薄片。
常用固体径迹室材料的性能
探测原理
重带电粒子穿过固体材料时,其电离作用很强,沿其穿过 路径造成原子尺度上的辐射损伤,造成位错原子和空穴, 或者使分子化学键被打断,形成分子碎块和自由基。经适 当处理(如化学蚀刻),会形成可观测的径迹。
定义为带电粒子通过一个晶粒时,在该晶粒中产生潜影的 几率。
一根粒子径迹上平均晶粒密度:
dN 3 CP dX 2 d
记录电离本领小的粒子选用晶粒较大的乳胶 记录电离本领大的粒子选用晶粒较小的乳胶
核乳胶的特性
核乳胶的优点
(1)为固体介质,阻止本领大,可以用来有效地记录高能 粒子。 (2)连续灵敏,适宜于宇宙线的研究,并可以较长时间连 续照射而不会改变其灵敏度。照射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潜影 衰退的快慢。 (3)组成径迹的银颗粒极为微小,故空间分辨本领非常高。
射程:
R ( E 0 ) dx
E0 0 0
dE dE / dx
E0
多次散射角:

2
Es 2 t z ( ) ( ) pv x0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核乳胶的特性
乳胶中的AgBr浓度C:3.0-3.2克/立方厘米 AgBr晶粒平均直径d:0.1-0.4微米 AgBr晶粒对带电粒子的灵敏度P:
径迹长度测量方法
在显微镜下,只能测量径迹在物镜主焦面上的投影l和垂 直分量h。h为什么会变短呢?因为核乳胶中AgBr含量很大, 显影定影处理时,大量被溶解掉了。 测量处理前后的乳胶厚度,就可得到收缩因子:
从电离鉴别粒子
电离损耗决定于粒子的速度、质量和电荷,所以 通过测量径迹上的电离就可以鉴别粒子。
径迹探测器
直接记录粒子走过的径迹来探测粒子或对径迹拍 照,再对照片进行分析处理的探测器。 核乳胶、固体径迹室、云室、气泡室、火花室、 流光室等。 -、±、 0、 +、K0、反P、 0、 ±、 0、 -、反0 、反±等粒子的发现,有11 次是利用核乳胶,8次利用了云室,5次利用了气 泡室,而只有2次是利用电子学计数器。
只有 反之
Vt sin Vs,才能蚀刻出孔洞。 Vt sin Vs,则不能蚀刻出径迹来。 Vt sin c Vs, c sin 1 Vs / Vt
蚀刻率
蚀刻率:它依赖于材料和蚀刻剂,与辐射损伤密度J有关。
只测径迹上一点的蚀刻率,定不出粒子的电荷,因为辐射 损伤密度等于某一值有很多曲线,该径迹属于哪一条曲线 不能确定。至少测量两个点,求出两点的辐射损伤密度和 两点之间距离,通过射程和能量的关系可以确定该径迹属 于哪条曲线,从而确定粒子电荷数Z,再从阈曲线求出粒子 速度和能量。
气体探测器:电离室、正比计数器、G-M计数器 半导体探测器:金硅面垒、Si(Li)、Ge(Li)、高纯锗等 闪烁探测器:NaI(Tl)、CsI(Tl)、ZnS(Ag)、BGO、PWO、塑料闪烁
体、液体闪烁体
切伦科夫探测器:阈式C计数器、微分式C计数器、RICH等 气体丝室: 多丝正比室、漂移室等
从电子密度确定入射粒子电荷
在核乳胶的主径迹上的许多小分岔,这就是电子 的径迹。 电子密度是在单位长度的主径迹上产生的电子 数。根据理论计算有,能量在E1和 E2之间的电子 密度为:
z<30时,一般取E1=10KeV, E2=30KeV。 实验上选电子射程>1.5m。
从电子密度确定入射粒子电荷
实验上最常用的方法:测银颗粒密度,即单位长度径
迹上银颗粒数目。 粒子速度快,电离小,颗粒密度稀; 粒子速度慢,电离大,颗粒三三两两挤成小团,形成 “块”; 粒子速度更低,低能多电荷粒子,径迹基本上是一条黑粗 线,无法测量。
从电离鉴别粒子
用待测粒子X的径迹与已知粒子A的径迹相比较,寻找在同 一乳胶片中径迹颗粒密度相同的地方:
液体电离形成胚胎气泡 胚胎气泡长大到肉眼可见
气泡在液体中的平衡
气泡室的构造

室本体 照明照相系统 膨胀压缩系统 热调节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磁场和安全设备
气泡室工作过程
使用绝热膨胀法得到过热液体; 将充了液体的气泡室加热或冷却(H泡室)到工作温度T0 , T0 >Tb (液体沸点温度); 推动活塞或橡皮膜压缩气体,使室内气相部分完全消失, 液体压力为工作压力P0 , P0 >P(饱和蒸汽压力); 活塞突然膨胀,液体压力由P0降到Pe(膨胀压力)液体达到 过热状态。Pe < P , P - Pe表示液体的过热程度,称为 过热度; 带电粒子入射,液体原子电离——离子团——汽化中心— —胚胎气泡——气泡长大——长大到可见大小——闪光照 相; 卷过一张底片,活塞重新压缩液体到初始状态,准备下一 次循环。
当z一定时,电子密度是β 的函数,而剩余射程R也是β 的函数,所以电子密度也是R的函数。
如果要测某一入射粒子的电荷,只要测出它的径迹某处的 电子密度以及R值,然后把这一对值画在上图上,则这点 所处曲线的电荷就是该粒子的电荷。
固体径迹室
发展历史 使用材料 探测原理 化学蚀刻 径迹特性和测量 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