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
戴望舒《雨巷》教学实录及习题
戴望舒《雨巷》教学实录及习题导语:《》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地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地详细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
下面就是为大家分享的《雨巷》教学实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朗读品味,品味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像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1、朗读品味,品味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像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听完之后) 这首歌曲是根据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烟雨迷蒙的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
成名于三十年代。
是继之后,我国现代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
动乱的年代,个人的遭遇,使他在诗歌创作上经历了一个从歌咏个人悲欢离合到表现爱国情感、民族气节的开展过程。
主要的诗集有《我们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其中,《望舒草》标志着作者艺术性的完成,《灾难的岁月》标志着作者思想性的提高。
代表诗作,前期有《雨巷》,后期有《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的《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1、听配画朗诵师:请同学们静听,听完后静静的思考,你感受到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生①:忧愁的。
生②:哀伤的。
)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生:消沉的,感伤的。
师:对,咱们把它概括为消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自由诵读全诗。
2、分析意象,深入赏析师:好,从分析诗歌的意象入手,诗歌为什么会有忧愁的情感色彩呢?生思考,沉默。
《雨巷》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堂实录
《雨巷》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堂实录一、教学设想《雨巷》是一首多元释义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会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感悟解读诗歌,培养他们读诗、品诗的悟性及能力。
鉴赏诗歌需要找到敲门砖,这块敲门砖就是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意象以及它们的象征含义。
二、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意境之美;2.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象征的手法。
2.体会本诗的“丁香姑娘”、“雨巷”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感悟法、交流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1)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一:参读(多媒体)。
学生自主介绍《雨巷》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老师适时补充。
(2)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二:美读(多媒体)。
学生自由朗诵,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教师对诗歌的节奏、语调、轻重、快慢、情感等加以引导,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味。
(3)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三:议读(多媒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析疑、答疑。
(4)现代诗歌赏读方法四:比读(多媒体)。
课前选了一首戴望舒后期的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体味诗人前后期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感,进而全面了解一位诗人。
(三)小结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赏读现代诗的基本要领及写现代诗的要求,培养学生读、赏、写的兴趣和能力。
六、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现代诗歌的学习就要落下帷幕了,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豪迈大气,风流才子徐志摩的潇洒飘逸,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面对多难的祖国,面对多难的父老乡亲,诗人闻一多、艾青所发出的痛苦呼喊,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潇春雨,感受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的寂寞惆怅。
(老师投影第一幅画面)师:从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懂得了读诗得先了解诗人及其创作的背景,有哪位同学愿意讲讲你所知道的戴望舒?生1:戴望舒,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雨巷》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实录
《雨巷》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实录第一篇:《雨巷》地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实录山东省威海市高中语文优质课第一名《雨巷》课堂实录执教:荣成市第二中学赵闽东记录:荣成市第四中学陈丽华听课:威海市高中语文教师、荣成二中各学科教师共200人师:预习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了《雨巷》和导学案。
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把课本合上。
这一单元的题目是什么?生:美的真谛。
师:这边的同学是不是一下子没反应过来?生:是。
师:咱课前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我们学习要注重纲目,纲举目张。
我们看了《雨巷》,没有注意它的题目——美的真谛!我们知道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不知道吧?美的真谛,顾名思义!有点意思了,是吧?好!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师(配乐导入):暮春时节,烟雨江南。
有道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漫步江南的小巷,你的耳边安静了下来,只有细丝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音。
这个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什么样的思绪?撑一柄油纸伞,化身瘦身的江南才子,这节课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品一品那番韵味。
下面请大家看一看学习目标。
(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师板书:)师:诗歌是以象传情的文学体裁,它要塑造一个一个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生:(回答)师:我们知道,提到一个一个的意象,它在古诗歌中代表着一定的含义。
提到月亮,我们说它代表着什么?生:思乡。
高洁,傲骨师:如果说梅花,梅花代表着什么?生:高洁,傲骨师:这首诗,戴望舒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意象?最主要的?师生:丁香,雨巷师:我们一起看一下丁香的图片。
(幻灯片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师:丁香又名紫丁香。
它有白色的花,有紫色的花,香气淡雅,十分容易凋谢。
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两首词。
(幻灯片)看看丁香在古诗文中代表着什么。
生齐读: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摊破浣溪沙人不见,梦难见,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中丁香千结。
————毛文锡《更漏子》师:从这两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丁香在古诗词中一般代表着什么?生:忧愁。
戴望舒《雨巷》教案5篇
戴望舒《雨巷》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戴望舒的经典诗作《雨巷》,出自教材第三章《现代诗歌的鉴赏》。
内容包括对《雨巷》的深入解读,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韵律等方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雨巷》的基本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雨巷》的意象、情感、韵律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雨巷》诗歌、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雨巷的氛围,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内容解析:详细讲解《雨巷》的背景、意象、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4. 例题讲解:分析《雨巷》中的关键句子,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雨巷”,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教材中的其他现代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韵律特点,分享各自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2. 板书内容:诗歌背景意象分析情感解读韵律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现代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并写一篇鉴赏文章。
示例答案:我选择了一首名为《夜》的现代诗歌进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通过对比白天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分析。
《雨巷》教学实录
学习心得
01
学生们在《雨巷》的学习过程中 ,深入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 悟和对美的追求。
02
学生们通过学习《雨巷》,对诗 歌的创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有了更 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文学 鉴赏能力。
对教学的建议
部分学生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诗歌对比阅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风格。
也有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增加一些与诗歌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其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学建议与改进
加强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 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 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设计更多互动环节,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 课堂氛围的活跃度。
拓展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诗歌作 品,拓展视野,提高文学 素养。
05
学生反馈
学生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 价,认为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 的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了意象、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艺术效果更加突出。例如,“雨巷 ”、“丁香”等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手法分析
诗人通过运用意象、象征等手法,将情感与景象融为一体,使得诗歌的艺术效 果更加突出。这些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 和美感。
结构特点
诗人通过运用意象、象征等手法,将情感融入雨巷的景 象中,使得诗歌的结构紧凑、情感丰富。
《雨巷》教学实录范例两篇
《雨巷》教学实录导语:《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对于如何教学《雨巷》,老师总有制定一个教学方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巷》课堂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老师。
《雨巷》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的内涵。
2、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能对诗歌的思想感情作个性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中主要意象的内涵。
教学难点:诗歌思想感情的探讨教学方法:借助朗读和意象的分析去感受诗歌的美,通过讨论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这一课要学习的是一首很优美的现代诗歌,在上课之前先布置了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丁香的诗歌和图片,并通过查资料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
)老师(以下简称师):上课!学生(以下简称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是现代诗歌史上一首经典之作,作者因为发表了这首诗而一举成名,很多读者因为读了这首诗而对诗歌的形象向往不已,这首诗就是《雨巷》。
同学们都作了预习,请一个同学来简单谈谈自己对《雨巷》的印象。
生:我觉得这首诗很美,就象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个节目一样给人一种震撼。
师:我也看了那个节目《小城雨巷》,这个同学用词很准确。
震撼,我觉得是这样的,那样的美确实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既然提到了《小城雨巷》,我们干脆再来欣赏一下这个节目的片段吧。
(播放视频《小城雨巷》片段。
学生一边看,一边赞叹。
)师:大家感觉怎么样?生:美,简直是太美了。
师:是啊,灯光,舞美,动作,表情,背景音乐,从各个方面冲击着我们的神经,这是舞蹈给我们带来的享受,这个舞蹈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雨巷》这首诗的。
虽然诗歌不像画面不像音乐不像舞蹈那样让人很直观的感受到美,但文字自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请跟着我一起来朗读一遍全诗。
(师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背景介绍《雨巷》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余光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该诗以深情的笔调描绘了故乡台湾深巷里的雨景,墨墨婆婆、老鼠、凉亭、画眉等细节形象生动。
该诗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可用于启发学生的美学感受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余光中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雨巷的基本意境•理解雨巷中描述与心情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老师可以在每位学生阅读《雨巷》诗歌之前在黑板上先预设一个问题:“你认为诗人想要表达什么”?让学生从标题和诗歌的基调入手思考一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
2.集体朗诵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分组朗读全诗,再分段集体交替朗读。
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掌握要素,如读出每一字、吐字清晰、语调抑扬有致等。
3.阅读解析在集体朗诵之后,老师可以选取关键词条、名词、形容词逐一讲解,形成创新、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严谨性。
如:墨墨婆婆、皮靴、老鼠这些词的作者用意。
或者,让孩子们自己碰撞出各自的想法,总结出学习的目的:如何从“雨巷”这个题目引发阅读,并通过其中的细节描写、意象化设置等反映出诗人想表达的主题。
4.引导讨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诗人是如何描写雨巷的?以什么方式描写呢?•雨巷中有哪些形象?他们都有什么特点?•诗人要表达什么信息?作者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情感的描写?5.写作指导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提示或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如写感悟,让学生透过自己的心灵,思考雨巷所传递的信息,结合平日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感悟之类等等。
总结通过对余光中《雨巷》的阅读及其分析,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诗歌本身的内涵和外在形式,同时还将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素质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整个教学实录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和思考,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雨巷》教学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雨巷》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意味意味。
⑵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经过朗读、欣赏加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方法】朗读法、感悟法、问答法。
【多媒体手腕】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走近雨巷,朗读感悟1、引入新课:上课前放江涛歌唱的《雨巷》,建筑一种优美而又伤感的氛围。
师: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今天又走进了江南的雨巷。
上课前同学们听了江涛歌唱的《雨巷》,大家感受怎样?生:有些伤感、有些低沉、旋律优美、很抒怀……师:感受得很不错。
今天,我们来学习戴望舒创作的同名诗歌《雨巷》(板书:《雨巷》戴望舒),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戴望舒也因而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成为了中国三十年代古代诗派“诗坛的领袖”。
这节课,让我们一同来体验诗人独自走在雨巷的情景。
首先,让我们了解这一课学习的目标。
(展现教学三目标)2、朗读课文:师:雨巷,该是有怎样的一番情致?大家放开声响自在朗读两分钟,不会认的字陌生的词作好符号,待会一同解答。
(同学自在朗读)3、纠正易读错的字。
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情感基调:读毕。
师问: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甚么?生1:忧虑的。
生2:哀伤的。
(明确:朦胧、低沉、感伤、充满着愁绪、抒怀味浓,美)师: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虑。
诘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对,我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类感觉来。
哪位同学情愿为大家读一读?同学举手。
师:好,请×××同学来朗读一下,大家听时请考虑:诗中写了甚么内容,出现了哪几个“意象”?读毕,请终身评价。
生:节奏把握得较好,能表现感伤忧虑的感情基调。
雨巷教学实录
师:评析得很到位。要注意写作时应忠实于原文的 情感。能把你写的展示给大家吗?
生:细雨,如幕,笼住了这长长窄窄、窄窄长长的 石巷,驳落的檐头,刻进了多少的历史沧桑? 濡湿的青石板路,如蛇般蜿蜒向前,在尽头等 待的是望穿秋水的欣喜,还是冷彻骨髓的幻灭? 小巷无语,静默的站着,站着……雨,越发的 细密了。
(生鼓掌) 生:写得很好,再现了姑娘楚楚可人的姿态。问句的使用传
达出了姑娘的迷茫和忧伤。 师:能从诗中选一节描写丁香姑娘的文字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我试试。(酝酿感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
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 茫
(生鼓掌)
师:读得很好,但有些地方还要注意,“飘”要再缓, 真正体现出轻飘的感觉,“梦”要再轻一点,读 出那种虚幻。再读一遍,注意我说的问题。 (生重读) (学生热烈鼓掌)
奏美,早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被 大量采用。(引导学生背诵《蒹葭》)它是诗歌 音乐美的一种表现。
生:本诗韵律上讲究。(教师板书:韵律讲究)每 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 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 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 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 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生:雨巷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师:同学们理解很到位。整首诗用了象征的手法使得诗风呈 现出含蓄、朦胧的特色。(教师板书:特色三——象 征手法 含蓄朦胧)
师:这里我有一个疑问,既然是美好理想,为何将丁香姑娘 写得如此哀怨?描绘为大方得体或活泼开朗不好吗?
(生思索) 生:可能与诗人的审美观有关系,就像唐朝以胖为美,
而宋朝则以消瘦为美一样。 师(笑):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诗人喜欢的是现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戴望舒的《雨巷》,主要针对教材中现代诗歌欣赏的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对《雨巷》的背景了解、词句分析、意境把握、情感体验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理解《雨巷》的主题思想。
2. 通过对词句的细致分析,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雨巷》意境的把握,以及对诗歌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点:对诗歌词句的赏析,以及对现代诗歌欣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巷的想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戴望舒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3.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词句分析:对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详细解读,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等。
5. 意境把握:引导学生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在雨巷中的孤独与期待。
6.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
7. 例题讲解:以一首与《雨巷》意境相近的现代诗歌为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欣赏。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并欣赏一首现代诗歌。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内容:(1)戴望舒(2)词句分析:撑着油纸伞、悠长、寂寥(3)意境:雨巷、孤独、期待(4)情感:忧郁、哀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以“雨巷”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的雨巷。
(2)分析并欣赏一首现代诗歌,不少于300字。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
雨巷试讲教案
雨巷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背诵《雨巷》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 理解并解释诗中的重要词汇和意象。
3. 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表达诗的情感。
4. 发展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诗中的重要词汇和意象。
2. 学生能够适当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诗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2. 《雨巷》的诗歌教材。
3.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诗歌欣赏技巧,并就学生对于诗歌的印象展开讨论。
2. 新知讲授(25分钟)引导学生一起阅读《雨巷》,并分成小组讨论诗中的重要词汇和意象。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学生讨论出的关键词和意象,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同时,教师向学生传授适当的朗读技巧,如调整语速、音调、节奏等,以表达诗中的情感。
3. 学生实践(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分组朗读《雨巷》,并尝试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表达诗的情感。
其他组的学生则观察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4.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与《雨巷》相关的拓展练习,包括填空、问答和创作等。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并交流分享答案和创作成果。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整理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成果,并对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五、板书设计雨巷关键词:雨、巷子、春泥、黄昏、春愁意象:阴暗、凄凉、寂寥、孤寂六、课后作业1. 背诵《雨巷》。
2. 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雨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雨巷》这首诗,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理解难词和意象方面遇到了困难,需要进一步的课后辅导。
针对这一问题,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上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拓展练习,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诗歌欣赏的技巧。
《雨巷》教学实录3完整篇.doc
《雨巷》教学实录3 -《雨巷》的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三册中的诗歌《雨巷》。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
可中学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总是不尽人意。
加强学生现代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方法的引导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基于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诗的特点,我谈谈这首诗的电子课件辅助教学的设计思路。
从《雨巷》这个课题来看(显示主页面),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和长着苔藓青石路面的深深小巷。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我在电子课件的页面颜色处理上,偏重于淡雅、愁怨的紫色、白色,也正好和《雨巷》中一个主要意象“丁香”的色彩相符,加上悠扬的音乐,学生马上有了追求美的感觉,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
然后,我打破了“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教法。
师生一同欣赏这首诗的FLASH动画及穿插的配乐朗诵(课件展示),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解诗人当时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交织在一起的心情。
由此得出,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
这时我再引导学生,试着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显示“雨中小曲”中的一些感人的散文、随笔),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思路。
此时,学生的情绪已被诗歌感染和打动(回主页面,音乐响起),再以配乐的形式进行学生诗歌朗诵。
通过带点“愁”绪的音乐,更好地让学生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了解这首诗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把握其感情基调。
重新欣赏配乐的动画,再次感受诗中的意象美。
这并不是简单地重复。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雨巷》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3篇)引言:《雨巷》是普通高中课程第一单元现代诗的第一首,如何上好《雨巷》的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高中阶段与与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的不同,下面是小编提供的一份《雨巷》的教学实录,欢迎大家来阅读和借鉴!《雨巷》课堂教学实录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现代诗,所以对现代诗特别是朦胧诗的了解不够。
2、学生刚步入高中,不清楚什么是诗歌意象,更不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分析理解诗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上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
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伤感、惆怅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内心为之一颤,那同样也是美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
二、诵读、整体感知。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学生齐读)师问: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生: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师明确: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酝酿感情,发挥想象,你就是诗人,在江南缠绵的雨中撑一把油纸伞,走过苔痕斑斑的青石板路......乘着想象我们把本诗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师:表扬一下,同学们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师问: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答案示例: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戴望舒《雨巷》优秀优质教案(精选5篇
戴望舒《雨巷》优秀优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现代诗人戴望舒经典诗作《雨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诗歌抒情色彩》中第一节“诗与情感”,通过分析《雨巷》意象、语言和节奏,体会诗人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巷》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验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雨巷》中意象和抒情手法。
重点: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雨巷照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印象,引发学生对本课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雨巷》,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雨巷》意象、语言和抒情手法,如“油纸伞”、“青石板”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例题讲解:选取《雨巷》中经典诗句,分析其抒情手法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诗句,分析其意象和抒情手法,进行课堂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2. 主要内容:意象:油纸伞、青石板、雨巷等抒情手法:象征、隐喻、拟人等情感表达:忧郁、期待、憧憬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雨巷》中意象,并谈谈你对诗歌情感理解。
选取一个你喜欢诗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作业答案:1. 《雨巷》中意象生动丰富,如“油纸伞”象征诗人孤独心境,“青石板”寓意着诗人内心坚定。
诗歌情感表现为忧郁、期待、憧憬,反映诗人对美好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朗读、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雨巷》抒情色彩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尝试分析其意象和抒情手法,提高自己诗歌鉴赏水平。
同时,开展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对诗歌意象分析《雨巷》中意象是理解诗歌情感关键,我强调“油纸伞”、“青石板”等具体物象象征意义。
《雨巷》教学实录与反思
《雨巷》教学实录与反思就这样让学生爱上诵读——关于《雨巷》教学的几点反思自己也讲过了《雨巷》的公开课,学习目标为“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由于对诵读的引导不到位,使得一篇精致美妙的诗文变得面目全非,反思自己的教学,结合听来风华老师与崔娟老师执教的《雨巷》,对诵读的引导有了几点想法。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心有灵犀的诵读兴趣《雨巷》虽是名篇,但现在的中学生对这类诗歌并不是很感兴趣,崔娟老师在课前先让学生听了他们熟悉的网络流行歌曲《丁香花》,由此引出《雨巷》的一个重要意象,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朗读《雨巷》的热望——我们熟悉喜爱的歌曲竟和这篇经典诗文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读的津津有味儿。
所以说与学生心有灵犀,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热衷于什么,才会找到引领学生诵读的绝好切入点。
二、诗情画意的诵读氛围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意象时往往会让学生驰骋想像,或形成文字,期望有个性化的解读。
而崔娟老师则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他们用已知的古诗文中的意象来理解本诗中的意象,这一方面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就体会到了《雨巷》的古典美,更重要的是,在浅吟低唱的吟咏中自然营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学生的情读、美读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多样有针对性的诵读方式叶圣陶盛赞《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朱自清也评价这首诗:“注重整齐的音律美,但不是铿锵的而是轻清的。
”怎样读可以更好的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呢?来风华老师巧妙的运用了比较诵读法和相和诵读法。
比较诵读法就是将诗中重叠复沓的部分去掉后的文字投影出来,与原文比较诵读。
通过比较,学生自然会体会到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感受到舒缓悠扬的节奏。
对诗歌的音韵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和诵读法就是学生读一个诗节的前三行,老师来和这个诗节的后三行。
诗歌每节押“ang”韵2到3次,一种悠长的旋律使诗句富有音乐美感;而韵字的位置一般有规律,使诗句充满节奏感。
这些在老师与学生的合作诵读中学生都会体会到。
戴望舒《雨巷》教案5篇
戴望舒《雨巷》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戴望舒的经典诗作《雨巷》,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现代诗歌的欣赏与创作”,具体内容为《雨巷》的诗歌欣赏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巷》的诗歌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 引导学生感受戴望舒的诗歌魅力,了解其诗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雨巷》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重点:通过欣赏《雨巷》,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雨巷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雨巷的幽静与诗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诗歌:让学生自主阅读《雨巷》,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精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雨巷》风格相近的现代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一首现代诗歌。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创作方法,交流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诗歌鉴赏2. 板书内容:(1)诗歌意境(2)意象分析(3)节奏与韵律(4)创作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现代诗歌,写一篇鉴赏文章。
2. 答案要求:文章需包括诗歌的基本信息、意象分析、节奏与韵律、创作背景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戴望舒的其他诗作,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境的理解2. 意象分析的方法3.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一、诗歌意境的理解1. 背景介绍:讲解戴望舒创作《雨巷》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帮助学生融入诗歌情境。
2. 情感分析:深入剖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忧郁、期待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境。
雨巷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份)
雨巷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份)雨巷教案(一):《雨巷》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本事目标经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本事。
【教学重点】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
今日就让我们一齐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
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齐来聆听这一段录音。
(36rsquo;,3min)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1.好,听完录音了。
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
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貌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可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
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1min)(总7min)2.读得怎样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
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当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2min)。
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必须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雨巷》课堂实录
《雨巷》课堂实录今日我为大家共享的是《雨巷》课堂实录,盼望有助于大家理解这首现代诗。
一、导入语师:大家好。
上节课大家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那是一首布满布满豪情、催人奋进的诗篇,给人博大雄浑的美感。
其实文学作品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给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些哀怨、凄美、感伤、只要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同样具有美的力气。
今日,我们就来观赏另外一首诗,作者也正是由于这首诗而博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大家说,这位诗人是谁?生:戴望舒师:是的,那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观赏他给我们带来的如诗如梦的《雨巷》。
(板书:雨巷戴望舒)二、作者介绍师:戴望舒,原名戴梦鸥,也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
他1905年诞生于浙江杭县。
1924年考上上海高校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高校法文班,1927年,也就是他22岁的时候写下了这篇《雨巷》。
本人与他年龄相仿,可差距还真是如此之大,呵呵。
1932年参与了《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月现代派诗人的领袖。
主要作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板书)戴望舒是他的笔名,大家知道望舒这个词出自哪里吗?(生摇头)出自于《离骚》中的一句:前望舒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有月神望舒来开路,后面有风神飞廉做跟班。
可见,望舒就是神话传奇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他漂亮温顺纯净优雅。
戴望舒诞生于3月5号,根据我们年轻人的说法,他是双鱼座的,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但他意志薄弱,躲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的人。
三、读后介绍背景师:大家想想,有这样一温顺多情的名字,又有这样一浪漫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必定也是细腻多情的。
大家肯定预习过课文了,请一位女生来朗读下这首诗。
其他同学想想看,这首诗给你的最剧烈的感情体验是什么?(一女生读)生答:忧愁、感伤、低沉...师:是啊,诗中没有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的轻快明媚,而是覆盖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
《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引言:丁香般的芬芳和忧郁--雨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
下面是小编提供的《雨巷》的公开课教学实录,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教学设想】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掌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内在情感【教学目标】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积极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青春的迷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三、诗歌赏析:步骤一:【感悟诗歌,整体把握】师: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教师示范配乐朗诵。
全班集体朗诵。
(教师点评)师:读完之后,你对这首诗最强烈感情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能表达本诗情感的词。
生1:生2:……【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好,基本上都能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感情基调。
我们可以归纳为:忧愁、苦闷。
步骤二:【解读文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一师:同学们在心情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怎么样的宣泄方式呢?生1:……生2:……师:那么诗人在这样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可不可以从诗中找到相应的诗句呢?生1:……【教师总结】:同学们了解一下诗歌的创作背景:《导与练》材料P6明确: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又寂寥的雨巷。
这句话交代了什么?生:交代了诗人所处的地点、环境等。
师:这个环境的特点?有哪些来组成?生:环境特点:凄凉,哀愁。
《雨巷》教学实录范例两篇
《雨巷》教学实录(2)《雨巷》教学实录范例两篇师:我们在学习第一课时讲过诗歌该怎么读,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生:初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二读——读出感情;感受意象;三读——抓住重点,体会主旨。
师:很好。
能说说刚才读的时候对这首诗的节奏的感受吗?生:很有节奏感。
(学生笑。
)师:你们别笑,真的是很有节奏感啊。
你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就好像是轻轻的脚步声一点一点扣击着我们的心房,而且还在我们的心里久久的绕啊绕啊,这叫作什么啊?生:回环往复。
师:是什么语言形成的效果?生:反复。
师:对了。
反复手法的使用,使情感的表达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增添诗歌的音乐美。
这是这首诗很突出的一个特点。
刚才同学们读的时候字音和节奏都把握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听一听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一下诗歌的感情基调。
《雨巷》教学实录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象与情合”、“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文件)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望舒先生80年前《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二:教学步骤(一)作家介绍(幻灯片)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设想】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掌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内在情感【教学目标】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3.积极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青春的迷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工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三、诗歌赏析:步骤一:【感悟诗歌,整体把握】师: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教师示范配乐朗诵。
全班集体朗诵。
(教师点评)师:读完之后,你对这首诗最强烈感情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本中找出能表达本诗情感的词。
生1:生2:……【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好,基本上都能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感情基调。
我们可以归纳为:忧愁、苦闷。
步骤二:【解读文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一师:同学们在心情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怎么样的宣泄方式呢?生1:……生2:……师:那么诗人在这样忧愁、苦闷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呢?可不可以从诗中找到相应的诗句呢?生1:……【教师总结】:同学们了解一下诗歌的创作背景:《导与练》材料P6明确:诗人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的又寂寥的雨巷。
这句话交代了什么?生:交代了诗人所处的地点、环境等。
师:这个环境的特点?有哪些来组成?生:环境特点:凄凉,哀愁。
有油纸伞、雨、巷三个景物。
师:很好,在诗歌中,我们把这些景物称作是“意象”,诗歌通过一定的意象营造一定的氛围、环境从而为诗人抒发感情提供了空间。
我们来研读一下戴望舒所选取的这些意象。
比如大家学过的《天净沙.秋思》就通过10个孤独、寂寞的景物来营造一副游子的羁旅愁思情景。
师:油纸伞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呢?生:……【明确】:(美)复古怀旧神秘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
现在,但是伞却又突出了一个自我的天地,外面是笼罩天地的榆木,耳边是雨的滴答,是自己寂寥心灵的声音。
这时的我是孤独的,深深地沉入了自我内心的苦闷天地的。
当然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
师:大家想一想,这里的雨是什么样的雨?生:小雨,细雨。
淅淅沥沥,像绵长的倾诉。
师: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
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为了营造一个符合自我内心与“姑娘”相逢的场所,诗人可谓是用心良苦,选择在小巷,撑着油纸伞,在雨天。
为什么选择在小巷呢?生:……师:小巷的特征:狭窄,宁静,隔离了喧嚣的人群;青石板,带着一种不染纤尘的唯美。
我们用一组语言来形容一下这个环境: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为浪漫的遐思做好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的准备。
这样的意象,充满着孤独的暗示。
师:这样的雨巷与我的心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明确:从色彩的基调来看,雨巷属于暗色调,而且是在雨中,与我的心情一样都是灰暗、阴沉的。
雨巷:黑暗而沉闷社会现实的特征。
?更多《雨巷》公开课教学实录【小结】诗人选取油纸伞、纷飞细雨、狭长小巷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诗人在雨巷中独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二诗人在独行同时抒发了内心的独白:希望逢着一个姑娘。
师:这个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生:丁香一样的颜色……(全体朗读诗人理想中的丁香姑娘)为什么是丁香花而不是其他的呢?比如菊花、牡丹花等?我们说戴望舒是一个深受中国古典诗风影响的诗人,同时有着法国印象派作风。
【课堂小讲座】丁香,又名紫丁香。
春季开花,多为淡紫、粉、白色,貌不惊人,容易凋谢,然而却可以散发淡雅的花香。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明确】:选用丁香花是因为丁香姣好却容易凋落,姑娘美好但倏忽即逝,同时又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师:根据刚才的课堂小知识,同学们思考一下,在这里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怎么的姑娘呢?生:……(追问学生依据在哪里,尽量从文本来)师:是一个美丽、有着丁香花芳香、忧愁、哀怨、孤寂、彷徨的女孩……(允许多种解读)师: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呢?生:……多种解读师:(从虚实来引导)丁香姑娘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信念、美好爱情等的追求,但是这个追求却又是易碎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
师:那么我和这位姑娘照面了没有?请在第4小节中找出一个词。
生:没有。
飘过(让人感觉有点虚无飘渺)。
师:当她向诗人走近时,诗人正想和她说点什么的时候,丁香姑娘的反应是什么呢?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师:为什么太息呢?生:因为她的忧愁。
师:很好。
她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了。
诗人这时候感觉到她的感觉是凄婉迷茫的。
诗人目送这位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渐行渐远:他们在朦胧的雨巷中不期而遇,竟然又失之交臂,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眼睁睁地看着美好的(爱情、理想)就这样消失去了,诗人是何等心痛啊。
师:诗歌是如何写丁香姑娘离去的?生: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全班朗诵)师:很好。
同学们注意这里的一个意象:篱墙,而且前面用定语颓圮修饰。
(引导颓圮的意思:坍塌、破败)师: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极美的丁香姑娘消失在极丑的破墙里呢?生:……明确:提示:这首诗写于1927年,虽然有些事可能是偶然的,但我想该有必然因素在内。
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镇压后,1927年的闻一多在诗集《死水》中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1927年的朱自清在清华园里“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1927年的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诗人遇见的美好的理想的象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碎了,因此在这里形成一种美丑对照,来说明诗人心中的美好理想、爱情的希望破灭。
师:丁香姑娘消失了,而诗人此时却还依旧回味在刚才相逢的情景中,还处于魂不守舍的状态中,依旧还感受着丁香姑娘的丝丝气息。
那么诗人怀念丁香姑娘的什么呢?(全班朗诵第5节)生1::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生2:还有丁香般的惆怅。
师:回答非常完整。
我们可以想见,诗人一个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着刚才与丁香姑娘相逢时所感受到的.颜色、芬芳,甚至她的满含叹息和惆怅的目光。
但是残酷的现实却容不得美好的爱情或理想。
在诗的最后,我们看到:在“悠长、悠长的雨巷中”又只剩下诗人在独自彷徨。
(全班朗诵最后一节)【小结】至此,诗歌通过写自己对“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翘首期盼—邂逅相遇---伤情离别—无情消失,来写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理想破灭,对美好事物(革命理想、爱情婚姻)苦苦追寻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三师: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新播放了一遍。
只是将“逢着”改成了“希望”。
为什么要这样改呢?(全班朗诵最后一节)生:……师: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了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因而,读到诗的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了深了一层,升华了诗歌的感情。
步骤三【总结全诗】全班再次朗诵全诗。
四、拓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鉴赏了《雨巷》这首现代诗歌,但这个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步骤,试试看能不能概括出鉴赏现代诗歌有哪些方法。
当你看到一首陌生的诗歌时,你应该怎么做?1.诵读,整体感知。
读,读了一遍没有感觉,再读。
2.确定诗歌感情基调。
读到你能够确定出诗歌的感情基调为止。
3.品味诗歌意象。
那么,感情基调我们已经确定下来了,第三步应该怎么做呢,分析诗歌的意象。
4.知人论世。
那分析诗歌意象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结合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用一个成语来讲就是知人论世。
5.探询诗歌主旨。
而从对意象的分析和对作者身平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又有助于我们分析诗歌的主旨。
6.感受诗歌语言美、艺术美。
七、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
【教学总结】通过我们刚才对诗歌的分析,诗人选取了油纸伞、雨巷、丁香花、篱墙等意象,通过朦胧、细腻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一副雨天诗人独自彷徨于雨巷的情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在时代的孤寂中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迷茫心态。
同时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