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教学实录3(第一课时)-文档资料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教学实录3(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师: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生:略。
师: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什么?生:课文主要应该写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
生:课文主要应该写司马迁为什么样要发愤写《史记》。
师:说得好。
课文哪个部分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
师:课文一共几小节?哪个部分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生:课文一共四小节,第三小节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师板书:发愤写作)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略。
师:第四小节写了什么?生:第四小节写了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
(师板书:终于完成)师:那么,课文的第一、二小节又分别写了什么?再读思考。
生:第一小节写了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读了很多史书。
(师板书:受父亲的影响)生:第二小节写了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准备写《史记》。
(师板书:牢记父亲的嘱托)师:同学们的理解概括能力真强。
这下我们看清楚了文章的脉络。
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还必须先学习、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出示:啸xiao,呼啸而去;廷ting,朝廷;狱yu,入狱;刑xing,酷刑;泰tai,泰山。
)师:“啸”字怎么记?“呼啸而去”是什么意思?文中是指什么?(此时天空中正好有飞机的声音,师问能不能用“呼啸而去”来形容?学生七嘴八舌。
最后统一,此处不能用,因为飞机离得远,尽管声音很大,但看上去速度相对就慢了;如果在铁路边,火车速度较快,也可以用。
结论:声音大且速度快时考才能用“呼啸而去”)师:“廷”怎么写的?文中“朝廷”一词是什么意思?生:“朝廷”是指古代的政府。
师:古代的政府都能称“朝廷”吗?生(上一回答者):不能。
“朝廷”是指古代的中央政府。
师:讲得很好!你很会开动脑筋。
大家明白了吗?师:“狱”字怎么记?生:左边反犬旁,右边一个“犬”字,中间言字旁。
师:真的很好记:左边一个反“犬”,右边一个正“犬”,中间加个言字旁。
小学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实录一、锁定主题说“发愤”师: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浏览完课文后,请同学们把目光聚集在最后一个自然段,读读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精神?(生快速浏览课文)师:看来同学们一读,就读出来了,你来读。
生:“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句子?生:“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师:课文的最后一段就两句话,那么,哪一句话更能体现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呢?(师重读“发愤”)生(读):“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再指名读)师: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有哪些映入我们的眼帘?生:前无古人。
生:耗尽、毕生、心血。
生:还有“生命”。
师:思考一下,看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他的“发愤”。
生:耗尽、毕生。
师:耗尽了毕生的什么?生: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
师:整合在一起,用一个词语来说。
生:毕生的心血。
师:毕生心血,好!还有哪一个词语?生:是他用生命写成。
师:刚才我们读的这一段就可以用这两个词语来概括,一个是毕生心血,一个是生命写成。
(板书:毕生心血,生命写成)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两个词语。
(师深情范读)生(读):毕生心血,生命写成。
师:(再读)好,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这一句话中,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艰辛。
(读)生:“这部前无古人的……生命写成的。
”[点评:变序教学,抓“发愤”,结果如何?“毕生心血,生命写成”就是最准确的注释。
一说,一点,一读,一品,深情体味,掷地有声。
]二、析词赏句悟“发愤”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找出课文中哪些地方留下他“发愤”的痕迹?同学们在默读课文的时候要做到“三用”:用眼去观察——找出课文当中关键性的语句;用心去思考——思考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用生命写成的”;还要善于用手书写——把稍纵即逝的灵感,把读书的心得,写在旁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做“批注”。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认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谁知道《史记》这部书。
《史记》是我们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
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的汇编。
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
2、谁知道司马迁。
3、司马迁为什么有写成《史记》这部辉煌巨著呢?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4、你看了课题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及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新词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指名读生字,然后找出生字所在的词。
理解新词: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研读:钻研并阅读。
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发愤:决心努力。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三、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思考:⑴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发愤写《史记》?⑵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⑶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⑷结果怎样?2、对照上述问题,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并归纳段意。
3、交流:第一段:(第1、2节):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第3节):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实录

《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片段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你们是善解人意的孩子。
你们已经读懂了,(指课题)“司发愤写《史记》”的原因。
那就是黄河文化的熏陶,英雄故事的激励,父亲临终的嘱托。
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
师:(出示:“正当”至“了此残生”)自由轻声地读。
师:知道什么叫“横祸”吗?生:就是突然降临的大祸。
生:就是莫名其妙的灾祸。
生:就是没想到的灾祸。
师: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这突然来临的灭顶之灾,就是——生:“飞来横祸”!师:你能想象到吗,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能对司马迁动用什么残酷的刑罚呢生:夹手指。
师:残酷。
生:用烙铁烙。
师:残酷!生:让他抬不起头来。
师:残酷!!师:能让一个心系父亲嘱托、发愤为国编史的人,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可见他所受的刑罚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残酷。
据史书记载,从此,司马迁就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太监为伍了。
你们能明白吗?师:所以他——生:悲愤交加。
师:所以他想——生:血溅墙头。
师:所以他要——生:了此残生。
师:孩子们,用你的心去读,就读这三个词、十二个字。
生:齐读:悲愤交加,血浅墙头,了此残生。
师:你能理解司马迁此时的感受吗?你可以先说再读,也可以先读再说。
(出示:我知道,此时您一定。
)生:我知道您此时一定非常痛苦。
(读)生:我知道您此时一定是生不如死。
(读)师: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来表达我们各自的理解。
生:(齐读)师: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该怎么办呢?(出示:“但是”到“隶字”)轻声地读,用心去体会。
师:司马迁想到了什么?(“想”的内容变色)生:个别读。
师:司马迁终于选择了生。
因为,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生:齐读:“人总是要死的”至“还轻吗?”师:我不能做轻于鸿毛的人,我一定要——生:活下去。
师:我一定要——生:完成这部史书。
最新整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实录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
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生: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高尔基〕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陶行知〕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一;司马迁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让我们到一篇课文中一起去寻找。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生: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师:噢,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
〔老师将奋改为愤。
〕生: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师:噢,你有一双明锐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
看来,马虎不得啊!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
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生:或是有的的意思。
师:课文同学们读熟了吗下面我来请同学读课文,谁来读第一小节。
生:读第一小节。
师:读这个词语;一;;一;游历,谁能给它找出一个近义词生:游览。
师:课文为什么不说司马迁四处游览,而要说四处游历呢生:游览是玩、观光;游历不仅去观光,还要学习一些东西。
师:你真了不起!你发现了这两个词语的微妙差异。
司马迁二十岁开始四处游历,他不仅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每到一处还要考证历史资料,访问老人。
这次游历,为司马迁写史记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师:谁来读第二小节。
生:读第二小节。
师:读这个词语;一;;一;嘱托。
嘱托的近义词是什么生:嘱咐。
师:课文为什么不用嘱咐,而用嘱托生:〔没有人答复〕师:父亲的嘱托是什么谁来读读父亲的嘱托。
5下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执教时间:2010年3月25日执教班级:雅周镇倪庄小学五(1)班执教老师:丁伍红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谁来大声读这些成语?(课件出示成语: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生纷纷举手】生1: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生2: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师:这一个个成语就是一个个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均来自——《史记》(板书:《史记》)【生不约而同地齐声回答】师:说到《史记》,我们情不自禁地会提及——司马迁(板书:司马迁)【学生情不自禁地接道】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查找资料,赶快交流你收集到的有关司马迁、《史记》的资料吧!【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生1:《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生2:《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生3:司马迁是西汉人。
师:同学们查找的资料真丰富。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子长,著有《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声朗读”,心、眼、口充分统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开课伊始即深深吸引住学生,该环节的设计既引入了新课的教学,又为课后作业做好准备,前后呼应、浑然统一、课堂与目标相对应。
】二、揭示课题,读题质疑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11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补全课题)同学们,不同的朗读会向听众传达不同的内容,谁来读出你要传达的信息?生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生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生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师:读着读着,我们头脑中不禁闪现出一个又一个问号,赶快说出你的问题吧!生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生2: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生3: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师:你们提的问题真有价值!学习就要这样,要学会发现问题。
5下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课案

1、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阅读要求:
①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②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词典;
③将生字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查找资料作了如下要求: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资料的交流,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二、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11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补全课题)
2、不同的朗读会向听众传达不同的内容,谁来把题目读出你要传达的信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出脉络,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层层阅读中,学生逐渐走近《史记》,走近司马迁。初步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相关写作背景和《史记》及司马迁。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司马迁用“毕生心血”乃至“生命”编写史书的源泉。
2、这一个个成语就是一个个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均来自——《史记》(板书:《史记》)
3、说到《史记》,我们情不自禁地会提及——司马迁(板书:司马迁)
4、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查找资料,赶快交流你收集到的有关《史记》、司马迁的资料吧!
5、简介司马迁和《史记》
大声朗读成语
不约而同地齐声回答。
情不自禁地接道。
出示:
入狱酷刑泰山耻辱摊开隶字耗尽
谁来读?
3、检查句子的朗读:生字词会读了,相信这些句子也难不倒你们。(出示:
①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教学实录(第一教时)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课堂教学实录(第一教时)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一;《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师: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生:略。
师:从课题看,课文主要写什么生:课文主要应该写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
生:课文主要应该写司马迁为什么样要发愤写《史记》。
师:说得好。
课文哪个部分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
师:课文一共几小节哪个部分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生:课文一共四小节,第三小节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师板书:发愤写作)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略。
师:第四小节写了什么生:第四小节写了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
(师板书:终于完成)师:那么,课文的第一、二小节又分别写了什么再读思考。
生:第一小节写了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读了很多史书。
(师板书:受父亲的影响)生:第二小节写了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准备写《史记》。
(师板书:牢记父亲的嘱托)师:同学们的理解概括能力真强。
这下我们看清楚了文章的脉络。
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还必须先学习、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出示:啸xiao,呼啸而去;廷ting,朝廷;狱yu,入狱;刑xing,酷刑;泰tai,泰山。
)师:啸字怎么记呼啸而去是什么意思文中是指什么(此时天空中正好有飞机的声音,师问能不能用呼啸而去来形容学生七嘴八舌。
最后统一,此处不能用,因为飞机离得远,尽管声音很大,但看上去速度相对就慢了;如果在铁路边,火车速度较快,也可以用。
结论:声音大且速度快时考才能用呼啸而去)师:廷怎么写的文中朝廷一词是什么意思生:朝廷是指古代的政府。
师:古代的政府都能称朝廷吗生(上一回答者):不能。
朝廷是指古代的中央政府。
师:讲得很好!你很会开动脑筋。
大家明白了吗师:狱字怎么记生:左边反犬旁,右边一个犬字,中间言字旁。
师:真的很好记:左边一个反犬,右边一个正犬,中间加个言字旁。
师:刑字怎么写生:左边一个开,右边一个刀。
师:很形象,开刀就意味着刑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实录
中山市南区恒美学校李文娟
第一教时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12课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史记》吗?
师:老师这儿带来了《史记》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读简介。
(电脑出示《史记》的资料)
师:“发愤”的意思是什么?(决心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地再读课题!
师:读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的?
生:我想知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结果?
生:我想知道司《史记》里面的故事?
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比比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师:可以接受老师的检查吗?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司马迁很孝顺
师:课文有几个段落?
生:4个
师: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
生:会读了。
师:谁来读读(指名读师正音,集体读)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田字格中描红。
(注意写字姿势)
师:字会写了,词语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老师来考考你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同学猜猜是那个相对应的词语?
师: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
生:讲述:
师:把事情写下来。
生:记载:
师: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
生:搜集:
师:钻研并阅读。
生:研读:
师:意外到来的祸患。
生:飞来横祸:
师:决心振作起来,努力完成谋件事情。
生:发愤:
师:形容一心一意地做某件事情,集中精神,聚精会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生:专心致志:
师:句子会读了,课文能读吗?
生:能
师:谁来读读?(指名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听听,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读,边读边思考: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司马迁受到父亲的影响努力学习历史知识。
师:说得真好,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吗?谁来补充
生:他生长在黄河岸边。
生:他从小听父老乡亲们讲述英雄故事。
师:说的真好。
这一段主要讲了司马迁从小生长在波涛滚滚的黄河岸边,听父老乡亲们讲述英雄故事,还有父亲的耳濡目染这些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努力学习历史。
(板书:受环境影响,努力学习历史)
师:这段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什么关系?(指着课题)
生: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
(师板书:原因)
师: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第二自然段写了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研读整理历史材料。
(师板书:牢记嘱托研读整理史料)
师:这段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什么关系?(指着课题)
生: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另外一个原因。
师: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第三自然段写司马迁遭受横祸克制自己忍辱《史记》。
(师板书:遭受横祸忍辱写《史记》
师:这段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什么关系?(指着课题)
生: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经过。
(师板书:经过)
师: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第四自然段写司马迁花费13年时间完成了《史记》。
(师板书:耗尽心血完成辉煌巨著)
师:这段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什么关系?(指着课题)
生:是司马迁发愤的结果。
(师板书:结果)
师:同学们的理解概括能力真强。
这下我们看清楚了文章的脉络。
作者在叙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情的时候,先写事情的原因、再叙述事情的经过,最后点明事情的结果。
我们可以学习作者这种叙述事情的方法。
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然后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先同桌练习说。
(同桌练习说。
指名说)师:谁来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司马迁小时候生活在黄河岸边,听着父老乡亲讲述英雄故事,还受到父亲的影响到处游历广交朋友,喜欢历史。
父亲临死之时嘱托他要继承父志。
编写历史,正当他整理历史时候。
他遭遇横祸,受到酷刑后,他仍然忍辱写《史记》,最后,他花费13年的时间写成了一步52万余字的《史记》。
生:。
师:同学们复述得真好!
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的原因是(同学们看着板书说)经过是——结果是——还明白了作者叙述事情的写作方法。
师:请同学们课后完成(同学们读)
出示1、同桌互相听写词语
历史辉煌耻辱讲述专心致志
记载搜集研读悲愤飞来横祸
2、读课文,思考发愤是什么意思,课文那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