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产业结构_1423625148
第六章产业结构分析资料
③摩尔结构变化值——
n
M + = W W i,t i,t +1
i =1
n
W2 i ,t
1/ 2
n
W2 i,t +1
1/
2
i =1
i=1
8
2.产业结构联系分析:结构相似系数和霍夫曼比例
①结构相似系数—— ②霍夫曼比例——
n
Sij = Xik X jk
k =1
n
n
X
2 ik
X
2 jk
该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 该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
②产业结构增长波动分析——
=
n
( Xi -X )2
i 1
n
V = X 100%
③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 Y A K L
④出口商品竞争力指数——
X ij
Rij n
Xij
j 1
m
Xij
i 1
mn
Xij
i1 j1
10
三、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依次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按该规律转移的解释是:需求和效率的变动 2.库兹涅茨的实证 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统计 3.钱纳里的研究 标准结构
11
(二)工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1.工业化及其阶段的判定 工业化可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连续变化的过程。
产业结构 狭义Leabharlann 广义经济结构量
质
产业分类与演进
产业关联
技术水平
投入产出
产业分类 内部构成 产业演进
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
3、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 (1)内部因素 需求因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 供给因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 源 (2)外部因素 经济体制类型 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产业政策 国民收入分配政策 财税金融政策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产业结构高度化标准 “标准结构”法 “标准结构”是经济学家对大多数国家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的 综合描述,一般是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样本国家产业结构高 度化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进行统计归纳,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出能 刻画某一高度化阶段的若干指标,作为该阶段下产业结构演进的 “标准”型式。包括产值标准结构、劳动力标准结构、相对劳动 生产率标准结构。 经济发展阶段判断法 除了前述的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论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 理论之外,还有钱纳里和赛尔奎因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他 们根据人均国民收入,将工业化阶段划分为0,1,2,3,4,5,6等七 个阶段。收入水平对应着发展阶段,也划分出三种国家类型。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法
3、产业结构分析指标
产业结构变动速度指标:产业结构变动速度K值、Moore结构 变动值 三次产业的结构效益指标: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 三大产业就业GDP弹性系数 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标:“标准结构”比较、产业结构相似系 数法 工业结构高度化综合指标:工业内部结构高度指标、产业链 结构高度指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系数
2、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1)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二元结构”理论,也可以称为“二元经济”理论, 最早由荷兰社会学家伯克提出。 1954年,刘易斯在《曼彻斯特学报》上发表题为 《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论文中,系统地提出 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 在着由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所构成的二元经济 结构。
产业结构
国际
欧盟
韩国
欧盟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上一直缺乏足够的进取姿态,影响力强大的利益游说机构使欧盟在部分问题 上的决策走向保守化。欧盟成员国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境遇各有不同,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不仅在经济产 业结构调整上反应迅速,并凭借强大的产业实力保持了融资优势。不过,这种效应对欧盟与欧元区较小的国家实 行产业调整呈现出抑制作用,导致区域内发展差距拉大。
主要任务
பைடு நூலகம்
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 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建立以企 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 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
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都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影响,特别是技术革命,往往导致一些新的产业部 门的诞生。按照一般的划分,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机器工业代替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厂 手工业,促进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生产力发生了质的突破。纺织工业的兴起、运输业的跃 进(轮船和火车)、钢铁和机械工业的崛起都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在农业方面,人们开始用蒸汽泵大量地 灌溉农田,并用它来推动石磨加工农产品,农业生产机械化开始起步。人类的能源结构从以木材为主的转向以煤 炭为主,工业动力由以人力、水力、风力为主演进到以蒸汽动力为主。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目录1基本概念2产业分类简介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3影响因素简介知识与技术创新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自然资源禀赋需求结构人口规模与结构国际贸易其他因素4变化趋势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趋势工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农业内部结构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5调整措施6结构矛盾7调整方向8优化升级基本介绍普遍规律发展要求1基本概念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社会生产的产产业结构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
产业结构高度化,也称产业结构高级化。
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
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具体反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产值、就业人员、国民收入比例变动的过程上。
产业结构高度化表现为一国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最适当的产业结构,其主要衡量标准是:(1)收入弹性原则(所得弹性标准),即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与增加对某商品需求量之比。
如果由于收入扩大而增加的需求能转化为收入弹性高的商品,出口增长率则可随之提高,对整体经济增长则较为理想;(2)生产率上升率原则(生产率上升原则)。
为了使收入弹性高的商品能够出口,必须具备充分的国际竞争能力,因而最佳选择是把生产上升率高的产业或技术发展可能性大的产业作为重点;(3)技术、安全、群体原则,即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技术革新,从而对于能成为将来技术革新核心部门的产业,目前虽然处于比较劣势地位,也不能轻易放弃;为了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事实上要求有某种程度的国家安全保障或能够保障国家威望的产业;为了产业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必须形成范围较广的产业群体。
经济学第六章产业结构课件
2024/3/18
21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
1、第二产业的结构地位不断提升
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对GDP的 贡献基本在6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达到70%;第三产业对 GDP的贡献率在20-35%之间。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加的时期,基本上 是经济出现景气回落;而第二产业比重出现明显上升,推动 了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增长周期。由此可见,第二产业是拉 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 相对有限。目前我国走经济服务化的道路还为时过早。
2024/3/18
16
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反思
人类社会只存在两种产业社会形态,即农业中心社会 和工业中心社会,而不会出现“后工业化时代”以服 务部门(第三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社会;
产业结构的长期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 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只是经济长期波 动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发达。
2024/3/18
3
使用三次产业划分方法注意:
由于经济环境的不同,对三次产业划分 的方法也并不完全相同,进行国际比较 时应注意划分范围上的差别。
2024/3/18
4
(2)生产结构分类法一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第Ⅰ部类的生产资料生产 第Ⅱ部类的消费资料生产 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在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 注意
后工 业化 社会
现代化 社会
第一、第 二产业协 调发展, 第三产业 开始由平 稳增长转 入持续的 高速增长, 成为区域 经济增长 的主要力 量。
制造业内 部结构由 资本密集 型产业为 主导向技 术密集型 产业为主 导转换, 同时生活 方式现代 化,消费 品耐用化。
第三产业 开始分化, 智能密集 型和知识 密集型产 业开始从 服务业中 分离出来, 并占主导 地位;消 费多样化、 个性化。
产业结构
摘要:文章在界定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收集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9披露的中国省级层面财政收入数据,实证发现了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各产业内部供给结构、国际国内需求结构及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关键摘要:在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众多因素中,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是两个主要的方面。
前者会通过对国内消费需求的抑制,需求结构的影响及要素价格的扭曲而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后者则会造成核心产业和核心技术的缺失,使产业结构固化在低水平状态,失去升级的动力。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制约因素,收入分配结构,自主创新能力词:产业结构调整,地方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
进入后危机时代,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给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倒逼的力量。
对我国来说,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要想实现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保持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是收入分配的问题,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为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将抑制国内消费需求,造成投资、消费比例失调,导致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生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使产业结构调整受制于外部环境变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中间收入阶层比例较小将抑制国内市场对适度创新产品的需求,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从而导致产业升级缓慢;而劳动力报酬过低使企业偏向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选择,并且制约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不利于我国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
创新力弱,自主研发能力低使我们在国际分工中只能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企业所获利润微薄,没有动力也无能力进行自主创新,因而被“锁定”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升级动力匮乏;并且由于缺乏对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控制,使我们无法通过迂回生产“拉长”产业链,也无法通过核心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产业结构的升级陷入停滞状态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06产业结构
——库兹涅茨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
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
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说明了产业结构
演变过程是一种阶段发展的有序过程,产业结构
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证明
了配第—克拉克定理。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3、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化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 ③ 解释 • 需求因素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农产品的相对需求 一直在下降,而对制造品的相对需求开始上升然 后下降,最后让位于服务品。(恩格尔定理) ——从需求收入弹性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因此,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第二、三产业的需求将迅速上升,从而 引导劳动力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2、工业化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化
※ 知识体系
(1)工业化发展阶段
(2)产业结构变化规律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2、工业化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变化
(1)工业化发展阶段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钱纳里提出3个阶段6
个时期的划分:
①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第一时期是传统社会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
(2)库兹尼茨法则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3、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化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 ① 内容
——该定理主要研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
关系,尤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变化的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
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
↓
产业结构
型产业, 克服市场瓶颈, 创造就业新亮点 一般观点认为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
招政策的实施, 数量突增的高校毕业生不
能很好地为市场所吸纳 , 造成了部分毕业 生等待就业的现象, 若这种状况长时间内
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推动工业化前进、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但是, 从
就业问题 趋紧张主要有以下及方 日
面的因素: 一方面,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 业化中期, 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高速增 长, 产业结构不断演变, 结构演变产生了 大量结构性失业人口, 农业内部的剩余劳 动力就有 1 亿多需要向其他产业转移, 工 业的大量隐性失业人口被调整下岗、待 岗。 另一方面, 我国劳动力本身基数大, 加 之现阶段正处于人口 高峰期, 就业人口的 高峰相继来临, 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待业人 口 数百万人。第三方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
问题 日益显现。随着 19 年高等院校扩 99
业发展水平低下, 就业人数和对 G P D 的贡 献率还很低, 与其高增加值、 高附加值的 产业特征不相符。 20 年为止, 到 03 我国的 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 占社会总就业人数 的2.%, 63 与世界上不同经济水平国家相 比( 高收人国家为 7%左右, 0 中等收人国 家为 5%左右 ,低收人国家为 2%左 0 0 右)仍存在较大差距。 , 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选
进步 ,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促使经济增长的
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将会大大增 加。这样, 就会相应地带动投资结构和生
是产业间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或促退的
产结构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产业 结构不能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做出 相应的调整, 那么消费不振或滞后是必然
的事情。
第六章 产业结构讲解
(2)依据:第一,新技术的吸收本来就是一个部门的过 程;第二,引进新的重要技术或其他创新于某个部门之 中,是一个与其他部门以及与整个的经济运转纵横交错 的极其复杂的过程。
(3)结论:部门分析是解释现代经济增长原因的关键。
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 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 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 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 缩短。 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 是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
三、揭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
2、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
结构主义观点没有资源配置最优的假设前提,而认为 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使用,其收益可能出现系统 的差别。
结构主义属于“次优论”的范畴。由于种种原因,帕 累托最优状态是无法获得的,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放弃 追求最优化的企图,转而追求“次优”。
(三)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 质问题的争论
这样,在任何既定的时点上,部门之间资本 和劳动的转移都不可能增加总产出,资源的重 新配置仅仅发生在经济扩张时期。
(二)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
1、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的内容 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
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 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 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作出 突出贡献的主要有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美国 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里昂惕夫和英国经济学家 克拉克等人。 这些经济学家和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从最 初的实证分析逐步转到理论研究方面,促进了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产业结构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课件
一 相关概念和分组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行业间的组成、
构造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 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之一. ▪多通过构造投入或产出的 相对指标 来测量.
分组是基础
一 相关概念和分组
(三)产业结构状况的相对指标: ▪ 一种是用各产业投入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等)的
数量对比指标,从各产业间的资源配置的比较上说 明产业结构; ▪ 另一种是用各产业的产出(增加值、实物量等)的数 量对比指标,从各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比较上说 明产业结构。
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产业结构统计
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经济结构:一般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各个部分之 间、社会经济运行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的内在 联系,以及由这种内在联系所表现出来的系统 性和整体性。
第六章 国民经济结构统计
▪广义地理解,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市场 结构、区域结构、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 资源配置结构、投资结构、价格结构、产品结 构、所有制结构等等。
▪其中,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是宏观 意义上更为主要的经济结构问题,本章着重对 这几个方面的统计问题进行阐述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本章结构
产业结构统计 市场结构统计 区域结构统计 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节 产业结构统计
一 相关概念和分组 二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 三 产业结构动态统计 四 产业结构效应统计
• 技术集约化程度系数是一个正指标。
二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
(三)产业结构水平统计应注意的问题 1.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的基础指标:分子与分母要保持
一致。 2.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指标的形成方法:
结构相对数: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技术密集型产 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等。 比例相对数:工业加工度,霍夫曼比例,技术集约 化程度系数等。 3.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的多维性和长期性 4. 产业结构水平统计中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