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踏莎行·倚柳题笺翻译赏析
晏殊《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晏殊《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踏莎行宋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7] 。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8] 。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9] 。
一场愁梦酒醒时 [10] ,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7]阴阴:树荫浓密貌。
[8]蒙蒙:本指细雨飞落的样子,此指杨花飞舞,如绵绵细雨。
[9]游丝:蜘蛛或青虫所吐之丝,飞扬于空中,俗称游丝。
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百丈游丝争绕树。
”[10]酒醒(xīng):酒意消去。
译文: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评析:这是一首深婉浓挚的爱情词。
上片借刻画春色将阑、红稀绿暗、漫天杨花飞舞的景象以兴起。
暮春的节候多阴雨,故有“高楼树色阴阴见”之语。
树色固已阴阴,而春风又“不解禁”杨花,任凭杨花如缠绵的细雨一样,飞扑在行人面上,隐含的意思是人生的无可奈何。
过片三句,极写傍晚时分的静寂,只有炉烟袅袅,和着空中的游丝飞动,象征着词人苦闷不平的内心。
一结最深婉。
梦断酒醒,唯有愁绪麾之不去。
只有那照进深宅大院的斜阳,才能代表我的心事吧!据《道山清话》:“晏元献公为京兆尹,辟张先为通判。
新纳侍儿,公甚属意。
先字子野,能为诗词,公雅重之。
每张来,即令侍儿出侑觞,往往歌子野之词。
其后王夫人浸不能容,公即出之。
一日,子野至,公与之饮。
子野作《碧牡丹》词,令营妓歌之,有云‘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之句。
公闻之怃然,曰:‘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亟命于宅库中支钱若干,复取前所出侍儿。
寇准《踏莎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寇准《踏莎行》全诗翻译及赏析寇准的《踏莎行》,选自宋词三百首。
该词上片写景,景中生情,下片写情,寄情于景,以景结情,“忠愍思凄惋,盖富于情者。
”是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对寇准诗作的评价,用来评论寇准的词。
踏莎行寇准全诗踏莎行寇准春色将阑,莺声渐老。
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卷馀香袅。
密约沈沈,离情杳杳。
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踏莎行寇准翻译春色将尽,莺声燕语渐渐不闻,满地落花堆积,稀疏的青梅斜挂枝头,眼见着春残夏初了。
蒙蒙细雨中,一个消瘦的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眼前的屏风半掩着厅堂,惟见缕缕沉香从屏后袅袅散来,更添了几分幽幽的心事。
遥想当年,我们依依惜别时的深情约定啊。
如今一别经年,远方的他依然杳无音讯,可晓得我这份断肠的思念么。
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
只是落寞地倚在栏杆上,心下纵万语千言,却又向谁人说起?惟有无语凝噎,暗自销魂罢了。
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衔着绵绵不尽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踏莎行寇准赏析上片写暮春季节,微雨蒙蒙,自然界的春天呈现一派寂寥无人的景象。
下片写离情。
两人别后无有音讯,引起思念之情。
“莺声”、“红英”、“青梅”,仅仅三项事物,由于极富春的特征,足以将无边春色展示具体。
“色”与“声”,“青”与“红”,“老”与“小”,对照映衬,生动鲜明,炼字工巧,耐人寻味。
“将阑”、“渐老”、“落尽”而“小”,更是次第分明,动感强烈,春事阑珊的'衰残变化,足以惊心动魄。
妙在虽不言情而情自见:春光易逝,无可奈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一旦有此感触,自然也应该是“春色恼人眠不得”了。
“半掩”、“濛濛”、“袅”、“静”,用词精当,刻画入微,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华丽精美然而冷落空虚的画堂环境,巧妙地折射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的郁郁情怀、沉沉幽怨,完美地构成了环境与心境的和谐统一。
下片中,“沉沉”、“杳杳”,巧用叠字,突出离别情思的幽暗深远与辽阔无际。
贺铸《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贺铸《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踏莎行 [6]宋贺铸杨柳回塘 [7] ,鸳鸯别浦 [8] 。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9] 。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 [10] ,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6]此词贺铸《东山词》中以有“红衣脱尽芳心苦”之语,亦名《芳心苦》。
[7]回塘:迂回曲折的池塘。
[8]别浦:小水流入大水的汊口叫别浦。
[9]红衣:红莲的花瓣。
[10]不肯嫁春风:指荷花不在春天开花。
张先《一丛花令》有“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这里反用其意译文:杨柳围绕着环曲的池塘,一对鸳鸯在进水口处嬉戏。
池塘水面布满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
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幽幽荷香。
最后只能花朵凋敝,结一颗芳心苦涩。
夕阳的回光照着晚潮,涌进荷塘,流动的云层带来点点细雨。
随风摇曳的荷花,仿佛在向诗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只能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评析:这首咏荷之作,托物比兴,是以荷花自况,通过描绘花的幽独高洁的形象,表现出词人的孤高襟抱。
“当年”两句,流露出怀才不遇、自伤老大的苦恨。
清虚骚雅,深得屈子以美人、香草陶写怀抱的遗意。
作者简介: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汲县)人。
宋太祖后贺氏族孙,本以武职供奉朝班。
元祐间,苏轼等荐改文职,为承事郎。
历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以承议郎致仕。
退居吴中,筑企鸿居,藏书万卷,手自校雠。
卒于常州僧舍。
有《东山词》,一名《东山寓声乐府》。
内容丰富多彩,风格也能出清刚于秾艳,寓韶秀于雄豪,自成一家。
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及赏析
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及赏析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及赏析《踏莎行·碧海无波》全词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风格深婉含蓄,不脱大晏词风,而结笔蕴藉,神韵高远,堪称佳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晏殊《踏莎行》全词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踏莎行·碧海无波宋代晏殊碧海无波⑵,瑶台有路⑶。
思量便合双飞去⑷。
当时轻别意中人⑸,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⑹,香闺掩雾⑺。
红笺小字凭谁附⑻?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踏莎行·碧海无波》注释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⑵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海内十洲记》:“ 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⑶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⑷思量:考虑;忖度。
⑸意中人:心中所眷恋或属意的人。
⑹绮席:华丽的席具。
古人称坐卧之铺垫用具为席。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惠休〈怨别〉》:“膏炉绝沉燎,绮席生浮埃。
”⑺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
唐陶翰《柳陌听早莺》诗:“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⑻红笺(jiān):红色笺纸。
唐韩偓(wò)《偶见》诗“小叠红笺书恨字,与奴方便寄卿卿”,此化用之。
附:带去。
《踏莎行·碧海无波》参考译文碧海波平无险阻,瑶台有路可通行。
细思量,当初就该双飞去。
想当时,轻别意中人,现如今,山高水远何处寻。
灰尘落绮席,烟雾锁香闺。
写好的书信,如何送给你。
登高楼极目望远方,萧萧细雨洒梧桐,天已近黄昏。
《踏莎行·碧海无波》背景《踏莎行·碧海无波》当作于天圣五年(1027)作者贬知宣州途中。
作者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此词即在途中所作。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踏莎行·候馆梅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
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
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
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
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
春山本无内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
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作品原文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作品注释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⑵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⑶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
薰,香气侵袭。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⑷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⑸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⑹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⑺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⑻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芜,草地。
作品译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创作背景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考证,欧阳修这首词当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3年)暮春,是作者早年行役江南时的作品。
作品鉴赏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译文]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出自] 北宋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春山外。
注释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注云:"候馆,楼可观望者也。
"草薰风暖: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 薰:指草香。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行人:此指心上人。
译文1:馆舍庭院里的梅花已经凋残,小溪柳树枝条迎风飞舞。
微风吹着青草,摇动行人的马上辔头。
离家也渐渐遥远,我的愁绪越来越浓,就像一路奔腾的春水一样连绵不断。
思念的人儿柔肠寸寸,千回百转;任那透明的泪珠流过化过妆的脸。
画楼太高,不要凭倚高栏,因所见到的情景更令人伤感。
眼前眼界到处是春山,而那位心上的人,却在春山更远处。
译文2: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简析】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
此词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写一个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离情别绪,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远。
《踏莎行》全文翻译赏析
《踏莎行》全文翻译赏析
《踏莎行》全文翻译赏析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
①回塘:曲折的水塘。
②别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
③绿萍涨断莲舟路:这句话,水面布满了绿萍,采莲船难以前行。
④红衣:形容荷花的红色花瓣。
芳心苦:指莲心有苦味。
以上两句说,虽然荷花散发出清香,可是蜂蝶都断然不来,它只得在秋光中独自憔悴。
⑤返照:夕阳的回光。
潮:指晚潮。
⑥依依:形容荷花随风摇摆的样子。
骚人:诗人。
⑦不肯嫁春风:语出韩偓《寄恨》诗:“莲花不肯嫁春风。
”张先在《一丛花》词里写道:“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贺铸是把荷花来和桃杏隐隐对比。
以上两句写荷花有“美人迟暮”之感。
【赏析】
这首词是咏荷花,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阕描画了一个详和而恬静的池塘。
而荷花却生长在池塘僻静处,只能寂寞地凋落。
就象一位美女,无人欣赏,无人爱慕,饱含零落的凄苦。
词人通过美人的自嗟自叹,也暗露了自己年华的虚度。
下阕仍借美人之口言志:即使凄风冷雨,我仍然不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开放,宁愿盛开在炎炎的夏日。
荷花、美人、君子,形成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踏莎行》原文及翻译
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踏莎行》原文及翻译,
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盈盈]泪水充溢貌。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平芜]平坦开阔的草原。
翻译
春暖了,旅舍的`寒梅日渐凋谢,只剩细细碎碎几片残瓣儿;溪桥边的柳树却萌出了浅绿嫩芽。
暖暖的春风在大地上拂过,风中带了花草芳香,远行的人,也都在这时动身了。
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也送走了你。
你渐行渐远,我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是绵绵无绝的春草原野,原野尽处是隐隐青山。
而你,更在遥远的青山之外,渺不可寻!。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欧阳修《踏莎行》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踏莎行 [1]宋欧阳修候馆梅残 [2] ,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3] 。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 。
寸寸柔肠 [5] ,盈盈粉泪 [6] ,楼高莫近危阑倚 [7] 。
平芜尽处是春山[8] ,行人更在春山外 [9] 。
注释:[1]莎(suō):指莎草。
[2]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
[3]“草薰”句: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草薰,指青草散发出清香。
摇征辔,摇动征人所骑的马勒。
辔,驭马的口勒。
[4]迢迢:遥远貌。
[5]寸寸柔肠:柔肠寸断之意,极言愁思之深。
[6]盈盈粉泪:形容女子泪水盈眶。
粉泪,女人脸上敷粉,故称粉泪。
[7]危阑:高处的阑干。
[8]平芜:杂草繁茂的平原。
[9]行人:远游之人。
译文:馆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人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就像那春江之水连绵不断。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泪水滴落面庞,登上高楼凭栏远望也难解心中愁情。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评析:此言男女分别,各自蕴着离愁别恨。
前阕自男子身上着笔,谓行过候馆溪桥,但觉梅残风细。
物候转移,春已归来。
春意阳和,怎奈离愁不断,如春水之汩汩绵绵。
下片转写女子别后情状,“楼高”三句,前一句是果,后二句是因。
谓平芜纵有春山遮断远目,而思行人之情,却不因春山阻绝,故不如莫向高楼倚栏,否则徒增伤怀而已,语似淡而情极浓。
一结尤工妙,所谓加倍法也。
《词综偶评》疑“春山”当作“青山”,否则既用“春水”,又用两“春山”,显得重复,不知此词正因重复而妙。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仁宗朝,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词承袭南唐遗风,与晏殊接近,以婉丽著称。
《踏莎行》翻译和赏析
《踏莎行》翻译和赏析《踏莎行》翻译和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踏莎行》翻译和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自】南宋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注释]①燕燕:与“莺莺”均指所恋女子。
②华胥:梦中。
③争得:怎得。
④冥冥归去:指恋人“逐郎”之“离魂”夜间独自归去。
沔东:唐、宋州名,今湖北汉阳(属武汉市),姜夔早岁流寓此地。
丁未元日,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
燕燕二句:莺燕借指伊人。
苏轼《张子野八十五岁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华胥:梦里。
《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郎行:情郎那边。
淮南二句: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环佩空归月夜魂”。
此处化用其意。
淮南,指合肥。
译文:燕子轻盈,黄莺娇软。
你的容貌我看得非常清楚分明,在梦中又一次与你真实地相见。
你埋怨我太无情,不理解你在长久以来的相思情意。
也不体会你在好春时节独守空房,被相思所缠的悲伤。
分别后你给我的情书我依然留着,我依旧穿着你分别时亲手缝制的衣衫。
你的身影似乎暗暗随着我,来到了四处。
淮南的寒月,万水千山一片寂静,可你只一个人在远方孤苦伶仃地,无人陪伴。
【译文二】像燕子般体态轻盈,像黄莺般软语娇啼,分明又在梦中和你相见。
你怪我薄情不知你长夜难眠,你说一开春就被相思熬煎。
我千百遍读你别后来信,仍穿你分别时缝制的衣衫,时时感到你的离魂就在身边。
一轮冷月映照淮南青山,你的梦魂悠悠归去无人相伴。
译文3:像燕子一样灵巧轻盈,像黄莺一样娇软的音声。
秦观《踏莎行》原文和翻译译文
秦观《踏莎行》原文和翻译译文1、秦观《踏莎行》原文和翻译译文秦观《踏莎行》原文和翻译原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译文: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
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
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
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2、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译文秦观《龙井题名记》原文及翻译秦观《淮海集》原文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译文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在向东赶回会稽[1]。
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用书信的方式邀请我到(龙井[2])山中去。
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的道人参寥,问(他)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竹轿,(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
过了雷峰塔,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爬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
纳兰性德《踏莎行·倚柳题笺》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踏莎行·倚柳题笺》原文|译文|赏析《踏莎行·倚柳题笺》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安闲自适生活的渴望,对人生错位的苦闷和碌碌无为的生活的厌弃。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踏莎行·倚柳题笺》原文清代:纳兰性德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
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
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译文及注释译文倚着柳树信笔题写诗笺,在花前,帽子歪戴,自由自在的嬉游。
总比受人驱遣要来得称心如意。
受人驱遣的日子,青丝很快消磨成白发。
我常在金銮殿值夜,看皇宫的台阶上生出春草,这其中的辛酸甘苦又能向谁倾诉。
真不如在小楼中赏着明月闲度时光,人为什么非要把大好年华浪费在名利场上?注释①踏莎(suō)行:词牌名。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
②题笺(jiān):题诗。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佳纸。
③侧帽:斜戴着帽子。
形容洒脱不羁,风流自赏的装束。
④赏心:心意欢乐。
驱驰:策马快奔.为供效力。
⑤东风:春风,一年一度,转借为年光。
⑥绿影:指乌亮的头发。
⑦金殿:金饰的殿堂,指帝王的宫殿。
⑧玉阶: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为台阶的美称,指朝廷。
⑨镇长闲:经常是孤独悠闲,寂寞无聊。
镇长:经常、常常.⑩缁(zī)尘:黑色灰尘。
常喻世俗污垢。
赏析上片总写友人游宦之闲适和自己御前的拘束,对比鲜明。
当年的“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虽然远离英雄的梦想,但它毕竟是自由自在、惬意浪漫的生活。
如今虽然受到皇帝的器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但对纳兰而言却成了无尽的苦楚,因此他才会发出“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的感慨。
纳兰心中后悔选择了这样的生活,让自己早生华发,在碌碌无为中老去。
词人身在庙堂之上,欲驰骋心怀而不可得,于是便向友人倾诉心中苦闷。
纳兰对友人毫不遮掩自己的心头愁思,视其为人生知己,朋友间的信任与默契见于纸间。
欧阳修《踏莎行》全词翻译赏析
欧阳修《踏莎⾏》全词翻译赏析 导读:全词委婉缠绵,别具⼀格,词⼈将游⼦思乡之情与闺中⼈的融合在⼀起,写出两地互为相思的情思,可谓新颖⽣动。
虽为常见的离情别绪的题材,但词⼈所运⽤的奇妙⼿法,使本词跳出俗套,读来清新雅致,令⼈神往。
整⾸词意境优美,融情于景,情寓景中,表现了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词作。
踏莎⾏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穷。
迢迢不断如春⽔。
⼨⼨柔肠,盈盈粉泪,楼⾼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更在春⼭外。
[注释] ①候馆:旅舍。
②征辔(pèi):马缰绳。
③危栏:⾼楼上的栏杆。
④平芜:平坦的草地。
【译⽂】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跃马扬鞭。
⾛得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
⼨⼨柔肠痛断,⾏⾏盈淌粉泪,不要登⾼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还在那重重春⼭之外。
【评点】 本篇抒写远别离愁。
上⽚写远⾏⼈在春⽇离家后随着⾏程的渐远,愁也越来越重,越强烈。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是远⾏⼈途中所见之景,“梅残”、“柳细”、“草熏”等词渲染出悲情⽓氛;“离愁渐远渐⽆穷,迢迢不断如春⽔”写离家⽇渐遥远触发离愁,词⼈以春⽔迢迢⽐喻离愁的绵绵不断,真切⽣动,真实⽽⾃然地表现了其望归的愁情。
下⽚则从闺⼈着眼,悬想闺中⼈思念远⾏⼈的情态,表现闺中⼈相思的痛苦。
“⼨⼨柔肠,盈盈粉泪”,⼨⼨柔肠痛断,⾏⾏盈淌粉泪,两对句、⼋字即写出闺中⼈的缠绵深切的相思之情。
接下⼀句“楼⾼莫近危阑倚”,不要登⾼楼望远把栏杆凭倚,既是远⾏⼈对闺中⼈的深情的嘱托,⼜表现了闺中⼈倚楼望远⽽⼜不见所思之⼈的情景。
“平芜尽处是春⼭,⾏⼈更在春⼭外”是补充说明上句,即使登楼也枉然,因为都看不见,你远眺到的只是平坦的、⼀望⽆尽的草地,原野尽头是重重青⼭,⽽你思念之⼈还在那重重春⼭之外,早已渺不可寻。
欧阳修诗歌《踏莎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欧阳修诗歌《踏莎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欧阳修诗歌《踏莎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是一首怎样的诗能够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强烈的美感效果,诗作中包含着怎样的愁绪呢?踏莎行候馆梅残⑴,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⑵。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⑶。
寸寸柔肠⑷,盈盈粉泪⑸,楼高莫近危阑倚⑹。
平芜尽处是春山⑺,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⑴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⑵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
薰,香气侵袭。
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⑶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⑷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⑹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⑺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芜,草地。
【白话译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赏析】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
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
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踏莎行原文及赏析
踏莎行原文及赏析踏莎行原文及赏析原文:细草愁烟,幽花怯露。
凭阑总是销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
天长不禁迢迢路。
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译文: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
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
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天一样的长。
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风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注释:⑴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⑵缓:缓带,古代一种衣服。
⑶蕙:香草。
⑶炷:燃烧。
⑹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创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晏殊《全宋词》,北宋时期,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
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
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
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
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
形成一种广兴文学的浪潮,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晏殊临春之季不禁有感而发,以物抒情,感叹时光的流逝。
赏析: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起笔“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写的是:小草上的烟霭迷蒙,花蕊上的露珠微颤。
这两句表面看来都是写外的景象,但内含的却是极锐敏的感受。
“愁”字和“怯”二字,表现了作者极细腻的情思,且与细密的对偶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
那细草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那幽花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
用“愁”来表达烟霭中的感受,用“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表面上说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踏莎行·倚柳题笺翻译赏析
《踏莎行·倚柳题笺》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
错教双鬓受东风,看吹绿影成丝早。
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
小楼明月镇长闲,人生何事缁尘老。
【前言】《踏莎行》以失意女子的口吻写出的自己的失意之情,命名为《踏莎行》,并赋与了《踏莎行》以淡淡的惆怅失落之色。
后人之《踏莎行》亦是名篇迭出,其中尤以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最为著名。
容若的这阙《踏莎行》,是写给张见阳的寄赠之作。
词中表达了他对安闲自适生活的渴望,对人生错位的苦闷和碌碌无为的生活的厌弃。
【注释】倚柳三句:谓风流自赏,闲散度日总比从驾驱驰,日夜奔波劳碌要好。
倚柳题笺,指作诗填词等优闲自适的生活。
侧帽,斜戴着帽子。
形容洒脱不羁,风流自赏的装束。
语见《周书·独狐信传》谓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
”②绿影:绿发,指乌黑发亮的头发。
金殿三句:意谓在宫廷里生活、作事,其中甘苦自识,冷暖自知,难与他人叙说。
金殿、玉阶,代指皇宫、朝堂。
小楼二句:镇长闲,经常是孤独悠闲,寂寞无聊。
镇长,经常、常常。
唐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缁尘,黑色灰尘。
常喻世俗污垢。
【鉴赏】此篇张刻本、袁刻本、汪刻本有副题“寄见阳”。
从词意看,像是一篇寄赠之作。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侍卫护从生涯的庆倦,对“倚
柳题笺,当花侧帽”安闲自适生活的渴望。
而这种情怀又难以“和谁道”,不无愁苦寂寞,遂呈寄友人一叙深隐的衷肠。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