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规制理论

合集下载

了解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

了解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

了解经济学中的公共经济学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职责,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核心理论,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能以及它对经济资源配置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市场交换和个体行为,还包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公共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政府的干预来改善经济的运行效率和社会公平性。

二、公共经济学的原则和核心理论1. 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理论。

根据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有效分配资源,需要政府的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不完全信息和垄断等问题。

2. 公共物品与集体行动公共物品是指一种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例如国防、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物品的特点导致市场无法提供足够的供给量,需要政府来提供和分配。

同时,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需要集体行动,需要政府通过征税等手段来调动公民的参与。

3. 纳什均衡与政府的博弈公共经济学还研究政府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关系。

在经济活动中,政府和个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合作问题。

纳什均衡理论是研究博弈理论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和行为。

4. 政府的税收与支出政策公共经济学研究政府的税收与支出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税收政策影响着个体和企业的行为,可以用来调节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

支出政策通过国家预算和财政投入来实现政府的经济目标,如促进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等。

5. 市场失灵与监管政策公共经济学关注市场失灵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监管政策。

市场失灵可以包括垄断行为、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

政府通过监管机构和法律制度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有效。

三、公共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原则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1.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学问。

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分析和规范,公共部门的职能和作用。

P22.公共经济学的特征P2(1)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科学(2)公共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3)公共经济学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4)公共经济学以弥补市场缺陷为目的P6(5)公共经济受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的约束P73.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一公共部门(政府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公共企业部门)P74.公共财政学的创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的,1776年,《国富论》(传统财政学产生的标志)P105. 1956年马斯格雷夫出版《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研究》首次提出公共经济三大职能理论。

6.公共经济学的研究体系:P13一个研究对象一一政府的经济行为两根理论支柱一一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三块专业内容一一以公共产品的多层次性为其提供基础和研究起点的公共产品生产理论及以税收、公债、行其实践;以投票机制、官僚机构治理为研究重点的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实践行政性收费以及借贷为主体的公共收入,和以政府消耗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为主体的公共支出共同构成的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

四大理论特征一一①宏观性;②实用性;③学科综合性;④可叹探讨性。

第二章市场效率与公共部门职能1.市场低效P30(1)竞争失灵或垄断(2)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3)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4)信息不充分、不对称8.竞争失灵或垄断P30(1)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2)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3)信息不充分不对称9.市场无效偏好不合理P32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市场竞争结果合理性的前提条件,因为市场就是按所有个人的偏好来配置资源的。

在现实的市场中,某种东西可能给一个人带来较大的利益,但消费者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给予它以较低的评价(表现为在很低的价格上才愿意购买);或者相反,某种东西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并不大,或者有害无益,但消费者却给予较高的评价(表现为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

05722公共经济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5722公共经济学自考知识点汇总

05722公共经济学-目录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1.经济学的本质2.稀缺性3.效率4.选择5.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6.稀缺性与效率之间的关系7.公共经济学8.公共部门9生产什么10.如何生产11.为谁生产12.如何做出决策13.经济学基本问题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具体化14.按照“描述”、“分析”、“评估”、“解释”这四个阶段对公共部门的具体经济问题进行分析15.实证方法16.实证经济学17.实证性的表述18.规范方法19.规范经济学20.规范性的表述2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22.政府行为与政策分析的不完全性2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24.传统财政学25.威廉.配第对国家经费的划分26.亚当.斯密对财政问题的关注27.公共经济学与传统财政学的关系28.公共选择理论29.公共利益模型30.公共选择理论对传统“公共利益模型”的质疑第二章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31.习惯机制32.指令机制33.市场机制34.市场机制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优越性35.社会进行资源配置的三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和不足36.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37.自由价格体系的两个基本功能38.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强调的三个特点39.亚当.斯密关于“无形之手”的论断40.“无心之手”促进效率的前提条件41.“无形之手”与公平分配42.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43.福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44.帕累托效率45.帕累托改进46.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47.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48.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成立条件,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定理的成立条件与现实生活的对照49.市场失灵50.市场成功51.市场影响力52.外部性53.市场垄断54.市场失灵的原因55.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56.国家干预经济的理由57.混合经济的含义58.混合经济的特征59.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60.秩序导向61.发展导向62.各国混合经济体制呈现出差异的原因63.当今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混合经济体制64.政府在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代就已承担的两类公共品65.公共部门规模扩张的原因66.公共部门规模扩张对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影响67.公共部门的规模扩张68.强制性69.义务性70.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区别7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区别72.政府面临的经济问题73.有益物品74.无益物品75.政府的配置职能76.政府的分配职能77.政府的稳定职能78.政府执行国际经济政策的职能79.政府失灵80.寻租81.政府出现系统性失灵的原因82.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83.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84.强化市场型政府85.纠正政府失灵的两条思路86.对政府失灵的纠正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87.非排他性88.非竞争性89.边际成本90.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的区别91.纯粹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92.纯公共产品93.纯私人产品94.公共资源95.准公共产品96.搭便车问题97.搭便车问题的解决方案98.公共产品的两步骤识别方法99.需求曲线100.边际收益101.消费者剩余102.无谓损失103.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边际原则104.公共产品由私人部门生产的效率性105.政府提供私人产品的两种情况106.统一提供107.需求的价格弹性108.必需品与奢侈品在需求弹性方面的区别109.免费供应与无谓损失110.免费供应与社会公平111.需求弹性与无谓损失的关系112.效用113.基础效用论114.机会成本115.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实现116.需求曲线117.私人产品的总需求118.公共产品的总需求119.私人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120.公共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121.公共产品定价原则与私人产品定价原则的区别以及共同之处122.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分析思路123.林达尔均衡的核心问题124.“虚假的均衡”125.混合品的含义126.混合品的有效供给127.混合品总需求的确定128.正外部性129.负外部性130.社会成本131.负外部性产品的过度生产132.正外部性的生产不足133.外部性问题与低效率134.科斯定理135.交易成本136.通过谈判协商来实现帕累托效率137.将外部性予以内部化138.社会规范与道德约束139.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140.政府规制141.政府规制的规范性分析142.政府规制的实证性分析143.政府规制的必要性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144.偏好显示问题145.偏好加总问题146.选民意见差异的原因147.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区别148.无差异曲线149.帕拉图式的政府150.专制君主政府151.官僚政府152.所谓的“民主”政府153.不同类型政府的目标和决策154.选民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155.对政党间的期待效用差156.投票成本157.长期效益158.选民投票热情的决定因素159.选民投票动机的经济学分析160.统一税制161.比例税制162.累进税制163.累退税制164.投票者的效用曲线165.投票者效用曲线的由来166.多数票规则167.简单多数票规则168.比例多数票规则169.投票悖论170.阿罗不可能定理171.最优多数规则172.决策的外部成本173.决策的时间成本175.外策外部成本与决策时间成本之间的权衡176.中间投票人定理177.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178.公共行动利益分配的集中性179.利益集团的组织优势180.利益集团的信息优势181.利益集团的财政优势182.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决定中的影响力183.官僚184.官僚的行为特征185.信息不对称官僚效用最大化理论186.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187.官僚效用最大化理论对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的修正第五章公共支出理论188.公共支出189.消耗性支出190.转移性支出191.财政挤出效应192.中央政府公共支出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的区别193.公共支出的作用194.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195.瓦格纳法则196.替换效应197.检验效应198.按照宏观经济总量来解释公共支出的变化199.鲍莫尔模型200.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201.服务环境因素202.人口变化对公共支出的影响203.公共部门投入品的价格204.公共部门所提供产品的质量205.从微观角度解释公共支出的增长206.私人企业投资的决策步骤207.投资回报的贴现问题208.净利润与贴现后净利润的区别209.私人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210.影子价格211.社会贴现率212.时间价值法213.生命价值法214.公共支出与私人支出的不同215.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区别216.公共部门的贴现问题217.根据目标性质对公共支出决定的区分218.根据预算性质对公共支出决定的区分219.公共支出公共问题的产生220.对公共支出公平问题的考虑221.公共支出的最佳配置第六章公共支出政策222.卢卡斯判据223.理性预期224.收入效应225.替代效应226.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区别227.替代效应造成的低效率228.利益转移229.公共支出的实际受益者230.对公共支出分配结果的研究231.价格补贴232.收入补贴233.利益集团对公共支出政策的影响234.官僚偏好对公共支出政策的影235.保健的溢出效应236.保健市场失灵的体现237.政府对保健市场的干预238.干预的结果239.公共保健支出的改革240.教育的溢出效应241.政府对教育进行干预的原因242.政府对个人进行教育资助的政策选择243.政府对家庭进行教育资助的政策选择244.公共教育支出政策的核心问题245.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246.政府养老保险的功能247.政府保险支出对劳动供给的影响248.政府保险支出对储蓄的影响249.政府保险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250.政府保险支出增加的原因251.政府保险支出政策的改革252.义务征兵制与志愿军制的对比253.私人部门提供国防用品的低效率254.提高国防开支效率的配置方法255.国防预算规模的确定第七章公共税收理论256.直接税257.间接税258.税基259.存量260.流量261.人头税262.从量税263.从价税264.通货膨胀税265.税收的分类266.政府将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至公共部门的做法267.税收相对于其他做法的优势268.累进税与累退税的区别269.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270.资源配置的有效性271.易于管理272.灵活性273.透明度274.公平275.受益原则276.支付能力原则277.横向公平278.纵向公平279.一次总付税280.帕累托有效税制281.功利主义福利函数282.罗尔斯主义福利函数283.税制选择的公平和效率284.税收的归宿285.税收的等价性286.竞争性市场上产品税的归宿287.竞争性市场上消费税的归宿288.竞争性市场上工资税的归宿289.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税收的归宿290.对税收归宿进行分析291.消费税的收入效应292.消费税的替代效应293.替代效应大小的决定因素294.效率损失与替代效应之间的关系295.利息税与一次总付税在效率、可行性方面的对比296.工资税的收入效应297.工资税的替代效应298.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情况299.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的情况300.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其他影响301.边际税制302.单一税303.拉姆齐税304.比例税与累进税在效率性、公平性两方面的对比305.拉姆齐税的效率性和公平性306.商品税税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第八章公共税收制度307.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获得税收的含义308.用产权换取税收的含义309“用产权换取税收”的危险性310.施蒂格勒的最优分权模式311.奥茨的分权定理312.“俱乐部”理论313.偏好误识问题314.“用脚投票”理论315.地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316.地方公共服务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317.一次总付税的特征318.财富税319.财产税320.资本税321.遗产税322.所得税323.公司利润税324.工资税325.财富与收入的区别326.征收工资税的通常目的327.间接税328.商品税329.增值税330.关税331.有效保护332.传统意义上对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区分333.名义关税与实际关税的区别334.关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335.关税对贸易条件的改善336.中性税收337.超额负担338.关于中性税收的两条重要思想339.中性税收与平等第九章宏观财政政策与国民经济的调节340.重商主义341.自由放任主义342.财政政策343.货币政策344.非自愿失业者345.萨伊定律346.菲利普斯曲线347.凯恩斯主义关于非自愿失业的看法348.凯恩斯主义关于经济政策的看法349.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35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350.边际消费倾向351.乘数352.挤出353.税收乘数的决定因素354.税收乘数的大小355.认识时滞的含义356.执行时滞的含义357.反应时滞的含义358.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359.认识时滞的成因360.执行时滞的成因361.反应时滞的成因362.时滞带来的影响363.随意干涉364.自动变化365.内在灵活性366.自动变化与随意干预的区别367.内在灵活性的优点及其局限性368.财政拖累的含义369.所得税指数化的影响370.永久收入假说371.宽免的含义372.适宜性373.调整速度374.税基宽窄375.所得税作为稳定政策工具的优越性第十章赤字经济与公债376.赤字的含义377.广义的政府预算约束378.狭义的政府预算约束379.政府赤字的可能后果380.公民权利项目381.自主决定项目382.赤字率383.原始赤字384.总赤字385.公民权利支出与自主决定支出的关系386.原始赤字与总赤字之间的关系387.赤字的决定因素388.货币融资法389.债务融资法390.高能货币391.货币融资法与债务融资法在效应上的差异392.政府弥补赤字的两种政策选择393.公债的含义394.“李嘉图等效”的含义395.税收与公债的区别396.李嘉图等效原理的局限性或不足397.自动伸缩理论的含义398.随意裁定理论的含义399.不偏于一偶的折衷理论的含义400.每年平均预算理论401.有效的平衡预算宪法准则的特征402.财政原则复归需要采取的两个步骤。

公共经济学概论

公共经济学概论

公共经济学概论第一专题公共经济学概论1.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及其效应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包括官方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经营的企事业的存在意义、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

一般而言,对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研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研究政府的财政收支。

二是研究政府财政收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三十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特点。

近现代社会存在三类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形成的价格,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

计划经济: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

混合经济:主要依靠市场体系中的私人部门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配置,同时也存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实现市场的稳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

3.资源配置的原则(1)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标准。

帕累托最优--在给定现有资源条件下,不存在任何其他配置结果使某些人情况更好,而又不使任何其他人处境更坏。

(2)公平原则:为了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经济学家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这两个指标作为分析工具。

在很多情况下,公平与效率是存在矛盾的,在取得效率时,常常没有公平,而追求公平往往以损害效率为代价。

对于某一具体的法律制度,其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要由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来决定。

4.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公共产品失灵;外部效应;垄断性失灵;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失灵;经济周期性波动。

5.为什么说公共部门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选择?市场机制的缺陷难以自我调节和修复,弥补市场失灵可能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这个外部力量就是公共部门(政府)的作用。

(一)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优势明显。

(二)公共部门有助于将外部效应内部化。

(三)政府部门能够抑制垄断、鼓励竞争。

公共经济学第六章外部性矫正

公共经济学第六章外部性矫正

随着牲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牧场
消失了荒漠化,畜牧业也难以为继。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对于任何一 户牧民来说,每增加一头牲口所产生 的收益归自己,由此带来的生态本钱 却由大家分担。
“公地悲剧”的实质:资源的过 度利用,甚至鼓励人们去破坏和消灭 资源。
பைடு நூலகம்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消失“公
地悲剧”的事例。如卫生间里的手纸。
在共有产权条件下,某一个成员 可以过度共享财产的权利,其他人与 其谈判的本钱很高。
国有产权也简洁导致外部性。
国有产权:财产权利名义上归国 家全部,实际上由政治家或官员所选 择的代理人来行使。
代理人也可以过度共享财产的权 利,其他人与其谈判的本钱也比较高。
私有产权:依照法律,财产权利归 家庭或个人全部。
奥尔森从集体行动入手,认为外部性 表达个体行动与集体行动的对立;
科斯从外部侵害入手,认为外部性问 题不是单向的;
博弈论从“囚徒逆境”入手,认为外 部性表达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不全都。
迄今为止,有三个比较权威的定义, 这几个定义把外部性与经济学其他根本 概念联系起来。
Hal Ronald Varian(1984)的定义:
外部性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的争论内 容,也是法学、社会学、人口学甚至政 治学的重要争论领域。
张五常和杨小凯却认为,外部性概 念模糊不清、同义反复、没有意义。
一、外部性的概念与后果
1、外部性的概念
某个人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了未在 交易价格中反映的本钱或收益。
负外部性:某个人的行为给他
人造成额外的损害;
假设允许工厂冒烟,则居民会联 合给工厂安装除尘器。费用150元,低 于购置烘干机的费用,也低于污染损 失。
假设允许居民不受污染,工厂会 主动安装除尘器。安装除尘器比购置 烘干机廉价。

公共经济学课后题概念

公共经济学课后题概念

第一讲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公共部门经济一、概念公共经济答:以公共部门为主体的经济活动。

帕累托最优答: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市场失灵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政府失灵答: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混合经济答:现实的经济体制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完全自由经济和方案经济的混合,即混合经济。

第二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一、概念公共产品答: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私人产品答: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具有效用上的可分割性,消费上的竞争性和受益上的排他性的产品。

混合产品答: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和私人产品性质的产品俱乐部产品答:这种介于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的产品或效劳就是俱乐部产品。

准公共产品答::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

林达尔均衡答: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效劳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效劳的资金费用,那么公共物品或效劳的供给量可以到达具有效率的最正确水平的,这就是林达尔均衡。

公私合作供给答:公私合作供给,即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在某些公用事业工程的建设或运营中进行相互合作的一种模式。

第三章政府对围观经济的规制一、概念政府规制答:政府规制又称政府管制、政府监管,都有共同的涵义,即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的规那么,或者通过某些具体的行动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

公共经济学第6章 公共规制理论

公共经济学第6章 公共规制理论
6
2.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
根据规制特点和性质不同,直接规制又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 会性规制。
经济性规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信息偏在)的
领域,为了防止资源配置低效和确保公民的使用权利,公共部门运用 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的方式,对企业的进入、退出及提供产品 或服务的价格、产量、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进行规范和限制,对 企业等经济利益主体的决策实施强制性约束。
规制经济理论并没有否定俘获理论,只是将对规制者可能产生影响 的集团,从行业扩展到各个相关利益群体,俘获理论仍然构成规制经 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11
6.2 规制的方法
规制方法是规制理论的重要方面,它不仅与规制的范围共同决定 了规制不同于治理市场失灵的其他干预手段,而且是规制改革的重要 内容。从规制的发展历程来看,规制采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采用传统的规制方法阶段;二是采用限制性的规制方法阶段。
15
6.2.2 进入规制方法
所谓进入规制,是指公共部门允许特定的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进入某个行业,
或者从防止过度竞争的观点出发,规制部门视整个行业的供求情况来限制新企业的 加入。进入规制可以限制过度进入,保障社会总成本的最小化和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进入规制常常出现在自然垄断行业、一些行业容量有限或与人们经济、生活关系重 大的行业。
17
6.2.4 数量规制方法
在自然垄断行业中,为了防止因投资过多(过少)或产出过多(过少) 而造成价格波动、资源浪费或消费者需求难以获得正常满足,公共部门往 往对投资和产出进行直接的数量规制。数量规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规制,即公共部门对有关行业中企业的投资规模进行直接规制。 (2)产量规制,即政府对有关行业的产品产量或所提供的服务量进行直接 规制。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2)中间投票人定理
中间投票人:对提案或公共产品需求规模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
(3)双峰偏好
(4)投票悖论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和
2)物价稳定: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既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也不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
内涵:PPI和CPI相对平稳;CPI上升幅度低于银行存款利率;职工生活费用指数上升幅度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
3)充分就业:意味着一国经济资源(劳动力与劳动力相结合的物质条件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3.公共物品低效率的模型
(1)哈丁的公共事物悲剧
(2)“囚徒困境”博弈
三、公共产品的私人部门生产
1.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必要性
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在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失败”。
2.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可能性
3.私人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特点
(1)私人部门生产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
(2)准公共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比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宏观调控的基本特点
(1)在管理形态上,宏观调控以总量管理为主
(2)在管理对象上,宏观调控以价值管理为主
(3)在管理手段上,宏观调控以参数调节为主
(4)在管理方式上,宏观调控具有间接性
(5)在管理过程上,宏观调控呈现出动态性。
第五章: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概述
1.财政政策的含义与特点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为了调节总需求变动及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而调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总称。
特点:竞争性是指对于任意给定的私人产品的产出水平,增加额外的个人消费,该产品必然带来产品成本的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大于零。

名词公共经济学

名词公共经济学

名词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第⼀章公共经济学导论1.稀缺性:指现实世界远⾮如此丰裕、完美,相对于⼈类的⽆限欲望来说,可得资源及产品数量总是有限、稀缺的。

2.效率:指最有效地利⽤所掌握的资源来满⾜需要或欲望。

3.实证⽅法:⼀种研究⽅法所要回答的问题为“是什么”4.实证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个世界究竟发⽣了什么事,它想解释这个世界。

5.规范经济学:试图改造这个世界,或者改善这个世界。

6.公共选择理论:是将经济分析应⽤到对政治部门研究中去的⼀门学科。

7.公共利益模型:传统上,经济学家往往倾向于把政府描述为慈善家,即默认政府会理所当然地推⾏慈善性政策。

第⼆章混合经济中的公共部门1.混合经济:是指经济运⾏中市场⾏为与政府⾏为的结合,⽽不是经济制度中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的混合。

是市场机制与政府⼲预的结合。

2.习惯机制:长期以来⼈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

3.命令机制:政府配置资源(指令经济、中央计划经济)。

4.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体系调节市场经济。

5.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效率就是指在给定的投⼊和⽣产技术条件下,任何经济资源都得到了最好的利⽤,或者说为⼈们带来了最⼤程度的满⾜。

6.帕累托效率:当经济运⾏达到该状态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段,来提⾼某个⼈的效⽤或满⾜感⽽不降低其他⼈的效⽤或满⾜感。

即:利⼰⽽不损⼈。

7.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所处的境况,同时不使任何⼈的境况变差。

8.市场失灵:指当市场在资源配置⽅⾯出现低效率时,即发⽣市场失灵。

9.混合经济:当今各国的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它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多种形式的政府⼲预,如税收、指出和管制等,来应付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等情况。

10.秩序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政府更注重经济竞争的⽅式与过程,但不台注重实质性的竞争活动。

11.发展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制:政府注重发展和理性计划,将设定具体社会与经济⽬标视为⾃⼰的⾸要任务。

公共经济学内容提纲

公共经济学内容提纲

公共经济学内容提纲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1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1.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按照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的理论,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它只是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种最合理配置资源的理想状态。

按照这一准则,只要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可以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大于宏观上的所失”,资源配置就可以说是具有效率的。

2.社会总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社会总效益(TSB)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MSB)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可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社会边际效益是社会总效益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

3.社会总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社会总成本(TSC)是指为生产一定量的某种物品所需要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社会边际成本(MSC)是指每多生产一个单位某种物品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

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社会边际成本是社会总成本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

4.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可以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直接给出,即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MSB=MSC)。

据此,可以将评判一种经济制度是否具有效率的标准定义为:全社会的资源配置状况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1.2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1.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使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其必要条件是: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公共经济学理论

公共经济学理论

公共经济学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的学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的目标和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一、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效率和公平。

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最优分配,追求最大的总体福利。

公平是指资源在社会中的合理分配,追求公平正义。

这两个原理相辅相成,旨在实现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

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监管者、调节者和提供者的角色。

作为监管者,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作为调节者,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的波动和不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

作为提供者,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卫生、交通等,满足市场供给不足的需求。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私人利益冲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需要干预市场,以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影响。

政府的干预手段包括征税、补贴、价格管制、监管等。

四、政府干预的目标和手段政府干预的目标主要包括资源配置优化、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稳定。

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政府还通过监管和补贴来引导资源在社会中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等危机时期,政府还可以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恢复市场信心。

总结公共经济学理论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监管者、调节者和提供者的多重角色。

市场失灵是公共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终,政府的干预目标在于资源配置的优化、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稳定的实现。

通过对公共经济学理论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依据。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五、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

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

二是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定义: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与管理行为的科学,它是以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经济部门经济管理职能及其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经济行为3、公共经济学的两大理论支柱: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4、政府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再分配职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第二章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私人边际成本(或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即某些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相应报酬的现象.2.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正的外部效应:指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的外部效应: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有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3、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效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是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如果一个社会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用某种方式改变这一状态可以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那么这种状态就不符合帕累托效率,对它所作出的这种改进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当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下不可能进行帕累托改进时,就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

4.外部效应的纠正:公共纠正方法:1)罚款或征税:对负的外部性的矫正对带有负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

2)补贴:发放补贴是正外部性内在化的一个传统手段,其调整方式主要着眼于私人边际收益的调整和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两个方面。

公共经济学原理

公共经济学原理

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 分配资源和实现社会效益的情况。
1.3.1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市场失灵原因: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非交易方产生的影响。正面外部性是指一方的行为 对其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负面外部性是指一方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消极的影响。 由于市场无法内部化外部性,导致资源分配偏离社会最优。
负外部性
外部性原因: 信息不对称、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外部性解决 措施:税收、 补贴、法规、 产权界定等
2.3 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的定义:政府
01 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
进行的财政活动
公共财政的目标:提高
02 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
长,实现社会公平
03
公共财政的原则:公平、
效率、稳定、发展
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
1.3.2 政府干预措施: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采取有限且有针对性的干预 措施来修正市场失灵的情况,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纠正外部性: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规 制和合同等手段来纠正外部性问题。例如, 对产生负面外部性的行为征收税收,或对产 生正面外部性的行为提供补贴。
提供公共物品:政府可以提供公共物品,以 填补市场无法提供的空缺。这包括基础设施 建设、公共教育和医疗服务等领域。
04 配置、收入分配、经济
稳定、宏观调控
03 公共经济学的应 用领域
3.1 公共物品供给
1 公共物品的定义: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2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政府提供、市场提供、混合提供 3 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国防、教育、医疗等 4 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道路、桥梁、公园等 5 混合提供的公共物品:电信、电力等 6 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6第六章公共支出政策

6第六章公共支出政策

公共经济学
第六章 公共支出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
二、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政府的公共支出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指实际收入的变动会导致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个人因为收入的提高或下降而改变自己的支出模式。一般而言,收入提 高会使他在各种产品上的支出增加;收入降低则会使他的支出减少。 (增加退休金,事业公务员加工资) 替代效应:指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也会导致人们对产品需求量的变动。 当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增加对该产品的消费,而当其相 对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减少对该产品的消费。(蔬菜价格上涨、房价上 涨) 在许多情况下,一项公共支出往往既有收入效应也有替代效应,它们产 生的效应也是不同的。而在这两种效应中,替代效应通常会造成低效率。
公共经济学
第六章 公共支出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
因此,在对政府的公共支出政策进行评估时,必须考虑所有相关个 体(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政策的反应及其行为的调整。另外,不仅要观 察政策的近期影响,还要考虑其长远效果。 因为政府的一切政策都会被人们发觉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就是著名的卢卡斯判据 这一分析是基于理性预期理论的。 理性预期的核心思想是:当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动时,人们会随着政 策变动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理性预期针对某个经济现象(例如市场价格)进行预期的时候,如 果人们是理性的,那么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来作出 行动而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因此,平均地来说,人们的预期应该是准 确的。
公共经济学
第六章 公共支出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政策效应
一、私人部门对公共支出的反应
案例: 国新办10日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2035年,我国2名纳税 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眼下,“延退”再一次被提出来,立刻成为各大网站 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人社部官员表示,对是否延长退休年龄还在研究,需综合考 虑人口结构和就业情况。 ………… 延迟退休年龄,虽然缓解了养老金的压力,但是,社会总的支出却增多了。 因为在岗职工所领取的工资数,远远大于养老金发放数,如果加上各种福利,差 距就更大了。因此,从总体经济账来算,延迟退休年龄其实并不能达到“节约” 的目的,相反却增加了社会支出成本。 希望延迟退休的群体:一是领导干部群体;二是一些劳动强度较小的职业群 体;三是一些高收入群。 希望退休的群体:一般是那些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的体力劳动者群体。 2010年09月14日 09:05:37 来源: 浙江在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2.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
根据规制特点和性质不同,直接规制又可以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 会性规制。
经济性规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信息偏在)的
领域,为了防止资源配置低效和确保公民的使用权利,公共部门运用 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的方式,对企业的进入、退出及提供产品 或服务的价格、产量、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进行规范和限制,对 企业等经济利益主体的决策实施强制性约束。
公共利益理论或明或暗地包含着这样一个假设,即市场是脆弱的,如果自由放任 就会趋向不公平和低效率,而政府规制是对社会的公正和效率需求所做出的无代价、 有效和仁慈的反应。
但公共利益理论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公共利益理论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它提出了一个假设:因为潜在的净社 会福利收益产生公众的规制需求,规制会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时候。但是这种分析缺 乏对公众促使规制发生的机制的具体描述。 其次,缺乏对立法行动和规制完成机制的分析,且对规制发生的论断没有进行实 证检验,现实中存在大量反驳这一理论的证据。
社会性规制是以确保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卫生、防止公害和保护环
境为目的所进行的规制,是主要针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外部性的调节 政策。
社会性规制主要通过设立相应标准、发放许可证、收取各种费用等
方式进行。社会性规制偏重于处理行为主体的活动可能给消费者、生
产者和社会带来的不健康或不安全问题。
7
3.强规制与弱规制
宏观调控通常是指中央政府(广义)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 段来平抑经济波动,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间接干预特征比较明显。 微观规制通常是指各级政府(广义)或其附属机构对微观经济和非经 济活动主体,在价格、数量、质量、时间等方面的更为直接的干预。 从这一点看,规制经济学属于微观经济学,而且同产业经济学类似, 也属于应用经济学。
根据规则强制力不同,可将规则分为强规制和弱规制。
规则是以语言、文字等方式表现的、对人的行为提出约束性要求的 信息。规则大致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非法律规则。依据法律规则的规 制属于强规制。依据非法律规则的规制属于弱规制。
表6-1
公共规制分类
分类
直接规制
经济性规制
社会性规制
间接规制
内容
针如对对自 公然 益价垄 事格断 业等与 中的信 进制息 入约不 、对 退称 出, 、针有对益外品溢,缔性如毒、环品信境等息保不护对、称取、针对不如公反平垄竞断争法行等为,
2.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可能导致消费者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不能实现最优,造成逆 向选择;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这些行业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缺乏了解, 一旦企业发生问题,消费者将会蒙受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消费者缺乏对这些企 业进行甄别的足够信息,一家企业的问题也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 行业的灾难。有必要由公共部门从一开始就对这些行业的进入和具体市场行为进行干 预,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俘获理论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和公共利益理论一样,俘获理 论也没有解释行业是如何控制规制的。其次,同样存在一系列不受行 业欢迎而且导致低利润的规制。
3.外溢性
由于产权的不明确以及存在交易成本等原因,很多情况下,市场本身并不能有效解决 外溢性问题。由公共部门进行干预,就可能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
4.有益品
社会偏好和分配中的“家长制”可以看作有益品的两个典型例子。 5
6.1.2 公共规制种类
1.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
按照政策的目的和手段不同,公共规制一般可以分为直接规制和间 接规制两个部分。
公共经济学
第6章 公共规制理论
•1
第6章 公共规制理论
6.1 公共规制涵义与种类 6.2 规制的方法 6.3 公共规制过程 6.4 经济规制与社会规制
2
6.1 公共规制涵义与种类
市场失灵是进行公共规制的前提。
根据经济学基本理论,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市场失灵 主要表现在共用品、外部性、垄断(包括人为垄断和自然垄断)和信 息不对称等方面。
直接规制则是为了克服自然垄断、外溢性、信息不对称、市场公害 等市场失效现象,一般由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直 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而实施的干预行为。
间接规制以形成并维持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目的,主要由司法机关 通过反垄断法、民法、商法等法律对不公平竞争行为实行制约,并不 直接介入经济主体的决策。
3
6.1.1 公共规制定义
公共规制是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是 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依 照法律法规对企业、个人或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 理与监督行为。公共规制或者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者间接改变 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它的经济作用体现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上, 其中以资源配置最为主要。
9
2.规制俘获理论
规制俘获理论来源于现实中的经验观察。规制俘获理论认为,政 府规制是为满足产业对规制的需要而产生的,即立法者被产业所俘获; 而规制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制,即执法者被产业所俘获。
根据俘获理论,规制并不一定要和市场失效紧密相关。规制是应厂 商的要求作出的,因此,规制是有益于厂商的,它总是趋于提高产业 利润。
8
6.1.3 公共规制的理论
1.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
公共利益理论以市场失灵和福利经济学为基础,认为规制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反 应,其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公共利益理 论从“为什么需要或什么时候需要进行公共规制”出发进行规范化分析,推导出了 “什么时候出现规制”这样一个实证理论。
从内容上看,规制经济学由反垄断规制、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 三大部分构成,分别主要针对人为垄断、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及外 部性等三大类市场失灵问题。
4
1.自然垄断——公共规制存在的首要原因
在自然垄断领域,虽然垄断的市场结构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但是,垄断仍然会对 效率和公平产生负面影响。对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行业进行规制,一方面可以减少资 源浪费和过度的市场进入,在技术经济上尽可能达到帕累托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价 格规制和其他规制手段,可以防止形成垄断价格,维护消费者利益,抑制垄断弊端的 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