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集成电路设计(99J2)二、培养目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向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导等专业方向;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1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杭电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培养方案

杭电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学院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代码:08090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实际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人才,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具备开展具有较高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科研工作,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成果。

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1.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代码:080901)研究方向:①薄膜电子学与器件②射频电子器件③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④磁电子学与器件⑤光电集成及检测技术。

2.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0902)研究方向:①集成电路设计及EDA技术②新型电子器件设计及应用系统③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及应用④光电信息处理系统⑤射频电路设计与应用⑥非线性电路与应用⑦嵌入式系统应用⑧智能信息处理系统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代码:080903)研究方向:①ASIC 及系统集成电路设计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③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④抗电磁干扰技术⑤RFM/NEMS及集成新技术。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学科代码:080904)研究方向:①天线理论与技术②微波技术与微波通信③电磁散射与电波传播④微波声学与MEMS ⑤移动通信与无线接入。

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33学分。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统计学)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西电2016]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电2016]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型硕士)学科代码:0809一、学科简介本学科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是在毕德显院士、保铮院士、孙俊人院士、蔡希尧教授、茅于宽教授、吴鸿适教授、孙青教授、梁昌洪教授等带领下创建并发展壮大的,2013年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四。

所涵盖的二级学科“电路与系统”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于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于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还包括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以及我校自主设置的学科“信息对抗技术”和“集成电路系统设计”。

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感知与图像解译、非线性电路与信号完整性、计算智能与机器学习、先进集成电路设计、新型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红外技术及应用、光电子器件与光电成像技术、天线理论与测量、计算电磁学、微波理论与技术、电子信息对抗与反对抗等。

本学科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重点建设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拥有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创新团队、微波教学团队、微电子特色专业教学团队三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二、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注重对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高水平成果的高素质人才。

1、认真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风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必须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读、写、译的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电子工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的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学、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熟悉电子工程设计与管理的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学习深入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前沿技术;2.具备电子工程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工作;3.具备电子系统测试和调试能力,能够解决电子产品运行中的故障和问题;4.具备电子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5.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多层次的团队中合作开展工作;6.具备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和行业需求。

三、培养体系1.基础课程阶段:在大一、大二阶段,学生将学习数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阶段:在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将学习电子技术、电子工程、电子仪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子产品设计等专业课程,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3.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嵌入式系统设计、半导体器件与工艺、通信原理等。

5.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模式1.学院与企业合作模式:学院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2.产学研结合模式:学院与科研机构合作,提供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五、就业方向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电子信息产业、通信业、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开发、自动化控制、新能源等领域就业,担任电子工程师、电子产品设计师、电子系统测试工程师、电子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职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080606)(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ining Program 080606)一、专业简介(Ⅰ、Major Introduction)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核心与基础,其主要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它是由光学、激光、电子学和信息技术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学科,它以近代物理为基础,涉及激光技术、光波导技术、光检测技术、光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光存储技术、光显示技术、激光加工与激光生物技术。

光电子产业是全球战略产业,高层次光电子人才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急需人才。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core and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ain specialty direction is Optoelectronics, which has become a high-tech discipline formed from the merger of Optics, Laser,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modern physics, concerning Laser Technology, Optical Waveguide Technology, Optical Detection, Optical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Optical Storage Technology,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Laser Processing and Laser Biotechnology. Optoelectronics industry is the globally strategic industry, and high-level optoelectronics talents are much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society.二、培养目标(Ⅱ、Academic Objectives)培养在光电子技术领域内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从事光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专门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含基地班)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电子科学技术领域内具有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系统分析与设计、光电子器件与系统设计、射频与微波电子技术及系统设计以及相应的新型器件、技术与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电子科学技术的基本物理知识、电子器件与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获得电子技术与系统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电子科学技术与系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深厚的人文社科知识;2.掌握计算机与外语工具,具备自主、质疑学习的能力;3.掌握射频与微波电子技术、微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获取与运用电子科学技术及相关领域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4.具备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5.具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组织管理的能力;6.具备国际视野和高度社会责任感。

专业核心课程电子电路基础 数字系统设计 信号与系统 电磁场与电磁波 统计物理与量子力学 射频通信电路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信号与系统原版外文教材课程: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射频CMOS电路设计研究型课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题研究信号与系统电子产品策划与设计电子系统设计讨论型课程:微纳电子学专题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 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电气信息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说明辅修专业:27.5学分,修读标注“*”号的课程,同时从专业选修课或模块课中修读不少于3学分的课程。

双专业: 43学分,修读标注“*”号和“**”号的课程,同时从专业选修课中修读5学分课程、从模块课中修读不少于7学分的课程。

双学位: 59学分,修读双专业43学分课程,同时完成实践教学环节6学分和毕业设计10学分。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工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深厚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熟悉电子工程技术和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1.掌握基础知识:研究生培养期间,学生需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子学、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等。

2.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电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动态,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设计、研究与实践能力,能够参与并解决相关学科领域的实践问题。

3.创新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科学研究方法,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能在相关学科领域做出具有一定重要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培养课程:1.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课程:包括电子学基础、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包括电子科技前沿、电子材料与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课程。

3.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论文写作等。

培养环节:1.课程学习:学生需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各类课程学习,通过考核。

2.科研项目: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科研能力。

3.科研训练:学生需选择科研方向,并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撰写科研报告和论文,培养研究能力。

4.学术交流:学生需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科学道德,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因此,学院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生教育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建立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

教师应积极履行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责任,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和相关资源支持,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印制电路技术与工艺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印制电路技术与工艺方向)学科门类工学二级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代码080702英文名称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PrintedCircuittechnologyandprocess)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与物理化学有机结合的印制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电子电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集成电路与微电子工艺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测试、应用与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后五年的预期目标:1、能够适应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综合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电子电路工程知识及现代科学工具系统性解决复杂电子电路工程问题;2、能在电子电路领域从事电子产品与印制电子产品设计制造、产品开发与试验、电路板测试、应用与管理,并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因素;3、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在不同职能团队中发挥特定的作用或担任特定的角色;4、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5、在电子电路设计制造及其相关行业,尤其是印制电子、集成电路与微电子工艺行业具有就业竞争力,具备中级技术职称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并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三、毕业要求根据本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应具有以下十二个方面的知识、素养和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等相关基础理论,用于解决电子化工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工程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电子电路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水平、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有用之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基本设计方法以及解决前沿问题方法的入门知识,具备较强的知识创新素质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能够从事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2.“工程实践型人才”:要求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强,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

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就业创业型人才”: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相关的技术开发改造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基本工程经济观点,具有开拓进取、敬业务实、团队协作和乐观上进的人格素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

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知识结构要求如下: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和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知识。

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激光原理与技术、红外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专业基础知识。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

1. 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数学物理方程、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智能计算与决策分析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一、学科专业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是与电类相关的其它学科发展的基础。

西安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二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理学硕士生的培养工作主要依托理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

理学院现有7个教学科研机构,分别是应用物理系,应用数学系,大学物理教学部,大学数学教学部,工程制图与CAD教学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数学与CAD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工程学院现有6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分别是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电子信息系、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

两院师资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目前有教授26人,副教授75人。

形成了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与无线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计算物理、量子信息调控、密码与信息安全、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和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2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厅局级奖励16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本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09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01-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02-生物物理学;
0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4—信号与信息处理;
05—应用心理学;88-该学院其他学科;41-生物医学工程
10
应用数学学院
01-数学(一级学科);02-应用数学;03-计算数学;
04-运筹学与控制论;88-该学院其他学科
11
管理学院
——第三、四位,代表各学院包含的学科或专业领域对应序号;
特别地,若为面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所开设的专门课程,则对应专业领域代表的两位数,首位统一为“4”,次位是该领域的编号。
开课学院对应代码和学院包含的学科对应序号详见下表: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
学科、专业领域名称及课程编号中对应的序号
0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生物物理学
071011
工学
机械工程
080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1

机械电子工程
080202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光学工程
0803

光学工程
0803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1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402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5个二级学科,即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学科。前4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内最早批准的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也是近年来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而“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为根据我校特色与优势、反映学科前沿方向而新设置的二级学科。该一级学科已形成以刘盛纲院士、林为干院士、陈星弼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国内知名的高层次中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的梯队。设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先进软件。

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

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

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版)学科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代码:0809)一、学科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重点研究电子运动规律、电磁场与波、电磁材料与器件、光电材料与器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电路与电子线路及其系统的科学与技术。

湖南师范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可追溯到1953年设立的无线电教研室,2000年获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物理电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学科依托的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实验室获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2010年获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经过“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本学科已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承担了一批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形成了一个具有稳定研究方向的创新研究群体。

现有教授7人(博导1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29人。

近年来,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共承担科研项目51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34项,横向课题10项,总经费940余万元。

近5年来在国际重要期刊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Ultrasonics、Optics Express等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获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余项。

自主研发的JS Com精密数字式全自动钴磁测量仪,测量精度和范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硬质合金生产。

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先后获批湖南省电子信息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物理与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省级特色专业、湖南省高校“太阳能LED显示器及照明技术开发”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光电能源技术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地、信息科学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物理与电子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9项省部级平台以及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校级重点实验室等15项校级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一、学科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是其它与电类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

西安邮电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四个二级学科。

电子工程学院由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电子信息系、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等教学和科研机构组成,实验条件优良、实验设备先进。

学院的师资雄厚,其中有教授16 人,副教授44人。

形成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与无线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等6 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承担国家“ 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40 余项,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与学科方向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技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身体健康,有志于现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硕士生因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或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可由本人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经所属院系同意并报研究生部审核,
可延长学习年限。

延长年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四、二级学科
1、物理电子学主要研究方向:光电信息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光纤光学应用技术和光子器件技术。

2、电路与系统
主要研究方向: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通信系统与电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电视显示技术。

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主要研究方向: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固体电子系统中的动力学研究、小尺寸半导体器件及其电路可靠性分析、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型光电功能材料。

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无线与电波传播、射频微波电路设计、天线理论与工程、无线定位技术等。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硕士研究生应获得学分要求不低于28 学分,不高于
34 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学分的基本组成为:
1、学位课程(不少于19 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 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必修课,2学分,36 课时,“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选修课,1 学分,18课时。

(2)第一外国语4 学分
其中基础外语3 学分,专业外语阅读1 学分。

(3)专业基础和专业课12 学分
一般应包括公共数学课6 个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除外)。

2、非学位课程由专业方向课(不少于9 学分)、选修课(主要由体育课和科技论文写作课等组成,不计学分)和补修课程(不计学分)组成。

补修课程是针对缺少本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开设的,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选定1〜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只记学时和成绩,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和方法
1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可以成立指导教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共同进行指导。

导师应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好课程学习计划,第三学期制定好论文工作计划。

2、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使之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或独立从事开发设计的工程能力。

3、指导教师应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与硕士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硕士生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硕士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硕士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无论是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或实践课程都要注意培养硕士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要重视硕士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硕士生应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

七、实践环节
教学与社会实践是培养硕士生在实践中树立知识报国、服务人民的志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硕士生面向社会、面向基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硕士生了解高等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

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采取讲课、辅导、批改作业、指导本科生的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形式。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硕士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深入社会基层从事与所学专业相近的知识培训、技术指导、科技咨询、社会服务、行政管理和调查研究等形式。

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任选之一参加。

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硕士生要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指导教师须定期组织研究例会,听取硕士生汇报研究进展,开展学术讨论,至少每月一次。

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至少选听、参加6次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完成一篇学科发展综述报告。

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并达到上述要求者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论文评阅、组织答辩等)都要按《西安邮电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和《西安邮电学院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条款执行。

学位论文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1.物理电子学(080901) 2 .电路与系统(080902)
3•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课程设置:
学位课学分:
额定学分:
说明:非本学科相应本科专业毕业生可选修本学科本科课程门,但不计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