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基层分级诊疗工作制度

基层分级诊疗工作制度

基层分级诊疗工作制度一、总则为指导和推进基层分级诊疗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诊疗制度1. 基层首诊: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进行首诊,由基层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处理。

2. 双向转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上级医疗机构可以将患者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 急危重症抢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备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应当立即进行抢救,必要时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4. 慢性病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负责慢性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定期随访、药物调整、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责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具备基本的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根据需要提供转诊服务。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负责患者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应当及时将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患者档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跟踪和管理。

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四、上级医疗机构职责1. 上级医疗机构应当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能力,提供 specialized diagnosisand treatment services for serious and complex diseases.2. 上级医疗机构应当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患者,并对其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3. 上级医疗机构应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4. 上级医疗机构应当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五、利益共享机制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应当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分级诊疗政策体系

分级诊疗政策体系

分级诊疗政策体系是指通过建立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的一种医疗管理模式。

在我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

建立分级诊疗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层首诊: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合理分配。

2. 双向转诊:完善转诊程序,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3. 急慢分治: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三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

4. 上下联动: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5.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层级优化、功能完善、协同联动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 服务网络:通过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分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改革医保支付制度等,实现医疗服务体系的优化和整合。

7. 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运行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思考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思考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医 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提高其硬件设施和软件水平, 增强其医疗服务能力。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加强医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 继续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承 担分级诊疗任务。
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 ,提高其服务效率和质量,吸 引更多的患者选择基层医疗机 构就诊。
分级诊疗目标
分级诊疗的目标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全面、连续、协同的医 疗卫生服务。
分级诊疗的发展历程
分级诊疗的提出
分级诊疗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旨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 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健康权益。
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加强医学院校教育、住院 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 医疗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水平,以满足分级诊疗的需求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实 现城乡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
平。
未来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将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不够成熟、政策不够完 善、居民接受程度不高等。
医疗机构合作机制方面,不同层级的医疗机 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医疗资源 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03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策略 思考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明确的分级诊疗标准和程 序,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职责 和权限,为患者提供清晰的指
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医疗 行为,保障各级医疗机构和医
生的合法权益。
总结词

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医疗改革越来越重视。

中国医疗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导致我国人民群众无法合理有效的就医,针对这种现象,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为医疗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详细分析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用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1.我国医疗改革面临的困境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旦身体出现病症情况,直接选择大医院就医,哪怕只是个小感冒,也不顾距离的远近,选择医疗条件先进的大医院,挂专家门诊进行诊疗。

许多人认为,社区诊所医疗技术落后,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本着为自身健康着想的态度,直奔大医院而去。

但是据相关数据统计,约50%左右的人群都是一些常见病,在当地社区诊所拿些相关药物或者打些点滴就可以很快痊愈,不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专程跑到大医院就诊,这些常见病患者去大医院就诊,让专家来诊治这些小毛病,时间久了,容易导致大医院就医患者拥堵不堪,而社区诊所无人就医,两极分化极其严重[1]。

2.分级诊疗的相关论述分级诊疗就是指根据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将患者分配到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诊治,一些重病患者可留在大医院由专家进行诊治,一些常见病,例如感冒、咳嗽等病症分配到乡镇医疗医院进行诊治,合理运用医疗资源,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良好就医秩序。

在分级诊疗的模式下,患者生病后先去就近的社区诊所进行诊治,经医生诊治后,如果病情有所缓解,那么皆大欢喜;如果病情不在社区医院的诊断范围内,或者病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由社区医院及时提交患者相关信息到大医院进行就诊,经过专家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效得到控制,再转入社区医院进行观察诊治[2]。

3.基层首诊实施中面临的困难基层首诊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患者就医秩序,平衡医疗资源的使用。

分级诊疗制度内容

分级诊疗制度内容

分级诊疗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层首诊:在分级诊疗制度下,病人首先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首诊,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

2.双向转诊:在基层首诊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向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转诊,如市级医院、省级医院等;同样,上级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将病人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或康复。

3.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制度要求急慢性疾病分别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4.上下联动:通过建立上下联动的机制,实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作,以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标分两步走,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

同时,该制度坚持政府主导,从医疗服务体系结构布局、资源投入与配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入手,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做好分级诊疗各项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分级诊疗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分级诊疗制度内涵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

围绕建立分级诊疗制度,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围绕总体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组织实施等四方面提出了意见。

上海市是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的地区,通过“5+3+1”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1+1+1”签约服务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同时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制度的内涵及实施难点

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制度的内涵及实施难点

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制度的内涵及实施难点随着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资源紧张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逐渐凸显,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为了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我国逐渐推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制度。

这一制度的内涵及实施难点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内涵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患者在出现疾病症状时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必要时根据患者病情,将其转诊到相应的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治。

这一制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合理分级,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患者就医体验。

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级就诊:患者按照疾病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

比如,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轻微疾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治疗,而一些复杂疾病需要在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接受更专业的治疗。

2. 双向转诊:基层医生在初步诊断后,如果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可以通过双向转诊的方式将患者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

同样地,如果患者已经在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疾病情况平稳后,也可以通过双向转诊回到基层医疗机构继续随访治疗。

3.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在接诊、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难点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充足,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这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在人员、设备和资金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 基层医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基层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医疗技术参差不齐,一些基层医生在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这给基层首诊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带来一定影响。

分级诊疗科室工作制度

分级诊疗科室工作制度

分级诊疗科室工作制度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确保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工作。

二、分级诊疗制度1. 分级诊疗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种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将患者合理分流至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2. 分级诊疗分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和急慢分治三个环节。

(1)基层首诊: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进行首诊,由基层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2)双向转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如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等),上级医疗机构将患者转诊至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

(3)急慢分治:对急危重症患者,立即转诊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对慢性病患者,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原则进行管理。

三、岗位职责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负责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对需要转诊的患者,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3)对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负责接收和对接,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反馈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

2. 上级医疗机构(1)负责接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患者,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对确诊为急危重症的患者,立即开展救治,并及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反馈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

(3)对慢性病患者,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原则,将患者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

3. 家庭医生团队(1)负责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和治疗。

(2)对需要转诊的患者,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3)对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负责接收和对接,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反馈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

四、工作流程1. 基层首诊: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分级诊疗的现状研究及对策

分级诊疗的现状研究及对策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

近年来,“看病难”一直是老百姓对医改不满意的关键诉求,其直接原因是分级诊疗没有实现,即病人的分流没有分层分级进行。

大医院里常见病的病人挤占了疑难甚至危重症病人的医疗空间,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却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突显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2022年末,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变更,在新冠病人的医疗救治中,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现象更是凸显。

一、目前分级诊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三级医院对分级诊疗绝不积极近年来,三级医院高速膨胀,形成了对医生、患者和医疗费用的三大虹吸效应,自身超大规模的空间需要大量非疑难危重病人来填补,这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收治可以缓解业务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还可以成为培养年轻医护人员的好课堂。

为此,三级医院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扩张床位,“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

2患者选择医生的就医模式根深蒂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费能力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很多患者稍有小病都投向大医院,找“大医生”、找“名医”就诊,这种传统的就医模式影响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3医保引导患者基层首诊的效果有限。

在患者支付能力普遍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目前医保执行的社区首诊政策空留形式,对打定主意要去三级医院看病的患者来说,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转诊反而增加了就医的麻烦,造成了患者与基层医疗机构的矛盾。

同时,目前医保患者在各级医院报销比例虽然有一定差距,但档次还拉的不够大,金字塔型的就诊机制和报销机制尚未形成,还不能够在政策层面引导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级诊疗。

4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条件与三级医院差距较大,难以“取信于民”近年来,政府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硬件设施投入逐年加大,但价格高昂的医疗设备数年一次的更新购置费仍然补偿不足,造成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设备水平远远无法与三级医院相提并论。

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内容

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内容

分级诊疗工作制度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将医疗机构进行分级,使各级医疗机构分工明确,各自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工作,从而实现患者到基层首诊和上下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理就医格局。

分级诊疗工作制度主要包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四个方面。

一、基层首诊基层首诊是指患者在有医疗服务需求时,首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它们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

基层首诊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减轻大医院就诊压力,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基层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 具备基本的医疗设施和设备,能够开展常见的诊疗服务;2. 具备合格的医生和护士,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3. 提供便捷的就医环境,缩短患者就诊时间;4. 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患者就诊安全。

二、双向转诊双向转诊是指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如遇到难以诊断或治疗的疾病,应当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而在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结束后,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和后续治疗。

双向转诊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双向转诊的转诊条件如下:1. 基层医疗机构难以诊断或治疗的疾病;2. 需要上级医疗机构进行专业设备检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3. 上级医疗机构认为患者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和后续治疗的患者。

三、急慢分治急慢分治是指将医疗服务分为急症和慢性病两个领域,分别由不同的医疗机构承担。

急症医疗服务主要由三级医疗机构提供,包括急性病、危重症和意外伤害等;慢性病医疗服务主要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包括慢性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

急慢分治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同时,有利于各级医疗机构专注各自领域,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上下联动上下联动是指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医疗资源的互补和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基层首诊的要求

基层首诊的要求

基层首诊的要求基层首诊的要求与实践一、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基层首诊制度的实施,首先需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

这包括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如医疗设备、诊疗环境等,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具备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条件。

同时,应合理规划基层医疗机构的布局,方便患者就近就医。

二、医师培训医师的技能和素质是基层首诊制度实施的关键。

应加强对基层医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培训内容应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以及基层医疗服务的规范和流程。

同时,应鼓励医师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实现基层首诊的重要保障。

通过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而上级医疗机构则负责疑难重症的治疗和会诊。

四、医保政策引导医保政策对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具有重要作用。

应制定合理的医保报销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同时,可以实行差别化医保支付制度,对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报销比例,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五、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是推动基层首诊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常见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

同时,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宣传力度,让更多患者了解基层医疗服务的优势和特色。

六、远程医疗支持远程医疗技术可以为基层首诊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方式,上级医疗机构可以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帮助基层医师解决诊疗难题。

同时,远程医疗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减少转诊和奔波的麻烦。

综上所述,实施基层首诊制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医师培训、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保政策引导、健康教育和远程医疗支持等。

只有这些方面得到有效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基层首诊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实现全市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70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X〕53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

(二)基本原则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坚持因地制宜,分级诊疗制度与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政策导向,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促进中西医协调发展。

(三)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最终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X年,各县(市)要以常见病、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启动分级诊疗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特别是作为全省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的X县,要按全省安排和要求,做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X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要取得明显进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增加,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分级诊疗病种逐步扩展;X年,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扩大分级诊疗开展区域,我市不少于50%的县(市、区)要开展分级诊疗;X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

二、工作任务(一)统筹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1.合理调控医疗资源配置。

编制完成《X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X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布局规划(X—X)》和《X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X—X年),按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确定医疗机构的功能、数量、规模、结构和布局。

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一、根本情况近年来,在国家和XX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安康中国、安康XX建立的大背景下,我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安康为中心,深化改革,创新思路,以规划为引领,以医联体为抓手,以强基层为重点,以康复护理为打破,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为建立“安康XX”,推进全区卫生安康事业持续安康和谐开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截至XX年底,全区医疗机构X家,包括三级医院X家〔较XX年底增加X家〕、二级医院X家、一级及未定级医院X家,基层医疗卫活力构X家(包括X家社区卫生效劳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X家。

XX年全区总诊疗X万人次,医保患者区内就诊率达X%,实现大病不出区。

就医秩序趋向合理,二三级医院总诊疗较XX年下降X%,一级医院及基层总诊疗较XX 年增长X%;一级医院及基层总诊疗占全区总诊疗的X%,较XX 年进步X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X个百分点;实现双向转诊X万人次,较XX年增长X%,其中下转增至X人次,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符合区情的分级诊疗体系日趋完善。

XX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作为全市先进典型在XX 年XX市卫生安康工作会上做交流。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获得的成效〔一〕以规划为引领,明确功能定位与方向1.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工作方向。

XX年编制我区“十三五”时期卫生计惹事业开展规划中,明确了“三个三”布局原那么,以推进分级诊疗为目的,明确区域医疗中心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布局、开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及医疗体系优化工程、基层才能提升工程、人才开展战略、中医特色开展战略、互联网+医疗卫生战略等重点战略任务,构建五大区域医联体,明确了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目的、方向和任务。

2.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协同体系。

制定2轮XX区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医联体合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工作施行方案,明确医联体内各机构功能定位和重点任务。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第1篇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一、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1. 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明确、协作紧密、服务高效。

2.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医疗资源下沉。

3. 提高患者就医体验,降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

三、基本原则1. 公平可及: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

2. 双向转诊:建立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3. 基层首诊: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4. 专科协同:发挥专科优势,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四、实施步骤1. 制定分级诊疗目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制定分级诊疗目录。

2. 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顺利转诊。

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人才培养、设备投入、政策支持等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4.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医疗服务关系。

5. 完善医保政策:合理制定医保支付政策,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

6.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分级诊疗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7. 监督评价:建立分级诊疗监督评价机制,定期对分级诊疗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政策落地生效。

五、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成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分级诊疗工作顺利推进。

2.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分级诊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 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4. 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心得体会: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诊疗新格局

心得体会: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诊疗新格局

心得体会: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诊疗新格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格局不仅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新常态下解决我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改善当前混乱的就医秩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

一、基本情况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27所,其中,医院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2个、乡镇卫生院39个、门诊部10个。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6675张,其中医院1506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77张。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4.04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4.8人,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1.2人。

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市门急诊人次的3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为30%。

我市于2016年启动实施分级诊疗工作,组建了覆盖全市135家医疗机构的6个纵向医疗联合体,并且城市实行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管理,县域内开展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推进了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

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枢纽,搭建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互联网+医疗专家诊室、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向下可联系指导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向上联系三级及北上广医疗机构和知名专家,有力地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让患者能就近享受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同时,将150种二、三级医院慢性病用药下沉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药品达到300余种,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达到200余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

启动了由344个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的,以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服务对象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达到33万人次。

我市分级诊疗在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在发挥分级诊疗的引导作用方面,部分医保政策调整、完善还不够。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3篇)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3篇)

医院分级诊疗方案分级诊疗方案(讨论稿)为加强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工作,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医院承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体系中的引领作用,逐步建立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疾病整治连续化管理的工作机制,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特制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初稿)》一、工作目标以病人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稳定的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外转诊比例,实现医院所属社区诊治和转诊率逐步提高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1、科学引导。

以医院承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为病人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平台和远程医疗建设,做好社区信息化职能导1医、专家团队、预约诊疗、一键呼叫、健康管理等内容介绍并推送给辖区居民,为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间转诊服务搭建好平台,合理引导病人有序就医。

2、分级管理。

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病人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病人转医院救治,康复期的病人回基层医疗机构诊疗。

3、健全机制(1)建议医院临床科室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帮扶医院承办的社区做好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慢病管理、中药先行、医养结合、居家养护等工作,积极培育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使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和能力不断提升,让社区居民在辖区享受三级医院的专家技术水平的同时提升医院和社区的社会影响力。

(2)规范服务内容,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

医院和社区联合形成院前、转诊、住院、院后服务工作。

(3)加强帮扶工作,医院专家定时、定点、定人到社区坐诊,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活动,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干预,以选配院内专家导师对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2进行一对一传、帮、带的形式,逐步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高技术力量,做好社区人员梯队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研究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建设已经成为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对建立新的就医格局以及解决我国人民群众就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加强基本医疗卫生建设全覆盖,配合卫生资源,在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上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切实推动分级诊疗、基层首诊的合理秩序,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關键词] 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在新卫生医疗改革实施的这几年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大医院进行就诊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造成大医院就诊困难等现象[1]。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贯穿我国社会公共卫生现象、最为百姓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难题[2]。

建立有效机制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基层首诊任务、加强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新一轮卫生医疗改革的最主要的内容[3]。

如果分级诊疗的制度一天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那么基础首诊落实起来也就相当困难,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这3个医疗问题是互相循环,相辅相成的,无形之中增加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难度。

该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建立有效机制的分级诊疗制度,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老百姓在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疗需求,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的目的。

1 中国医改的困境
从新医改实施以来,人们就医依然存在大医院人山人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迹罕至的现象,好的医疗资源都涌向大医院,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见病诊治功能下降,使医疗设备空置浪费[4]。

目前我国的就诊情况是人们生病后不是就近去社区诊所,而是直接去大医院就诊,根据大医院接待的患者统计,50%的患者都是常见病,这些病症在就近的社区医院都是可以诊治的,患者来到大医院就诊,让专家花费大量时间诊治这些常见病,渐渐的就造成了大医院人山人海,基层医疗单位人迹罕至的局面。

2 分级诊疗的概念
分级诊疗的意思就是根据患者疾病的情况和治疗的难度进行分级,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治疗[5]。

将大型医院一般门诊需要承担的就诊患者、护理患者等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合理运用医疗资源,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新就医秩序。

在对各大医院就诊患者施行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的就医顺序是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找全科医生就诊,在全科医生完成诊疗后,如果患者的病情不在医生的诊治范围内,就由全科医生直接转到上级医院就诊,在上级医院医生诊疗后,当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再转回基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是目前医疗资源配备的不均衡,导致大医院人山人海,小医院人迹罕至的现象依然存在。

3 基层首诊、规范制度
基层首诊在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基层首诊可以规范患者就医的秩序,使医疗资源可以合理的利用。

目前我国基层首诊实施起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基层首诊执行效果非常差,落实起来非常困难。

很多时候基层服务社区只是患者拿转诊单走过场的一个地方;②首诊并不是真正的首诊,大部分地区都是半强制性的基础首诊,必须做到强制性的首诊才是基层首诊真正的首诊。

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差是基层首诊落实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即使在国家积极推行医保政策下,仍然很难改变基层首诊低的局面。

4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是实施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的基本条件
针对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实施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有限、服务能力差、医疗设备不足、基层人员技术缺乏等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就诊患者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失去信心,导致就诊患者去基层医院就诊的意愿逐渐降低,患者是否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是分级诊疗工作的落脚点,因此就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基层建设。

4.1 加大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承担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各种疾病的预防、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以及健康管理等多种任务,但是国家投入的资金还不到总投入的一半,导致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机构医疗设备不足,醫疗人员缺乏等情况,使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各种疾病预防、健康管理都做得不到位,甚至不能做,因此必须加大财政投入,由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一个明确的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投入合理的资金用于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

4.2 基层医院的人力资源要配置完善
基层医院要想成为老百姓生病后首选的就医方向,应该首先将妇科医生、儿科医生以及内外科医生都配备齐全。

一般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比较差,人员编制不足导致很多人员是一肩双职,并且薪资待遇偏低,导致医疗服务人员不能尽心尽力的工作,同时也会导致素质较好的医务人员放弃到基层医疗机构应聘的观念,致使城乡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难以提高。

因为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的局限性,使群众失去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促使了大医院人山人海的现象。

同时大医院的医疗保险报销额与城乡医疗机构的报销额只相差6%[6],在这种差额下,群众更愿意选择大医院进行就诊。

因此要改善不合理的薪酬,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的吸引,让更多医学院培养的全科生更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同时提高城乡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报销额,吸引更多居民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4.3 运用互联网平台使基层医疗服务与大医院并轨
通过互联网信息共享,将居民在大医院就医的信息例如检查报告、诊断方案、用药信息等情况上传互联网,让各个服务终端都能调阅,慢慢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

将互联网信息共享应用在城乡基层医疗机构中,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让老百姓在就近的社区就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水平,使居民能够自觉选择基层首诊。

4.4 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范围以及建立一支全科医生队伍
在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大医院在国家规定的基层医疗机构使用药物基本上不会受到药物使用限制,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出现缺药和少药现象,并且许多慢性病的治疗药物不在库存药范围内[7]。

导致很多患者不得已选择大医院就诊,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药范围,保证和大医院用药同步,这样才能让分级诊疗真正落实。

同时目前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严重不足,全科医生的培训也不完善。

当地政府应当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培训系统,鼓励基层人员参与全科医生的培训,保证让城乡的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专业服务。

4.5 建立具有真正意义的医疗联合体
要想分级诊疗真正有效的实施,必须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将优秀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

加快分级诊疗的建立,才能让就医秩序合理,将医疗资源合理应用。

要彻底解决大医院人山人海,城乡卫生机构人迹罕至的现象。

首选要提升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推进患者首诊小病、康复进社区。

同时加快全科人才的培养,通过医疗联合体,将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向基层机构输入,让人民群众在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专家服务,逐渐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

5 结语
目前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基层不强导致推行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有很大的难度。

患者就诊集体涌向大医院,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诊治功能下降和医疗设备浪费[8]。

因此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才能使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得到落实,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①加大财政投入,由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一个明确的基础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投入合理的资金用于建设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

②改变不合理的人事制度,建立一个合理的薪酬制度同时调整城乡居民的就医优惠政策。

③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让老百姓在就近的社区就能享受到好的医疗水平。

④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药制度,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和药物不落后于大医院,并且建立一支人数足够、服务能力好的全科医生队伍,同时加强全科医生的培训业务。

[参考文献]
[1] 赵红艳,隋霞,梁铭会,等.关于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医院,2016,20(1):23-25.
[2] 许四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实践和应对策略[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3):19-21.
[3] 姜日進.分级诊疗需发挥医保的支撑作用[J].中国社会保障,2014,9(9):74-75.
[4] 申曙光,张勃.分级诊疗、基层首诊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J].学海,2016,4(2):48-57.
[5] 王帆.基于分级诊疗体系的基层医疗服务改革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2):6-9.
[6] 邢春利,彭明强.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5(2):9-13.
[7] 是文琦.淺谈新医改背景下分级诊疗的实现路径[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2):22-23.
[8] 冯富安.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思考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2):161-162.
(收稿日期:2017-0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