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永生的眼睛》,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读音问题,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3. 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跟读,组内互相交流,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5.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认为课文中的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品质?”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6. 总结与拓展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关爱他人。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材料,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以及学生对文章情感态度的把握。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理解并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完整篇.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完整篇.doc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探究“我态度转变”的原因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9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反复地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2.交流学生学习体会:句子一:课件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⑴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⑵再读这句话,思考“在父亲的眼里,怎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预设: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⑶引用资料,比较理解:课件出示: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角膜捐赠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数百万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而父亲呢?②反复引读(个体读──集体读):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因为在很久以前,我的父亲就认为……师:了却自己的心愿,拯救他人的幸福,这是一位博爱的父亲……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一位崇高的父亲……句子二:课件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⑴初读,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抓住“美妙、自豪”等词语体会父亲博大胸怀。

)⑵引导联想:(个体想──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同学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想一想透过父亲的话,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⑶结合想像,感情朗读。

⑷再度想像,回归课题:师:是啊,我们会为这位父亲骄傲,透过盲童那双重见光明的眼睛,仿佛还看到了什么?那是一双“永生的眼睛”(回归课题,点击出示)句子三:课件出示: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器官捐赠的概念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器官捐赠对于需要帮助的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器官捐赠的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句的理解。

2. 对器官捐赠的深度理解和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器官捐赠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器官捐赠的了解和看法。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永生的眼睛》。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

三、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和掌握词汇和句子。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就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展开讨论。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思考。

五、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我眼中的器官捐赠”。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2.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包括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

六、深化理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器官捐赠的实际情况,如感人故事、统计数据等,加深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器官捐赠对于社会的积极意义。

七、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宣传活动,如海报、宣传册等。

2.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确定各自小组的宣传活动方案。

八、分享与评价(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宣传活动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创意、内容、表达等方面进行相互评价,总结经验。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导入出示四季图片,用一张黑色图片引入本节课学习,盲人需要眼睛,看看琳达一家为盲人做了什么,学习18、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1、出示眼睛结果图、简介角膜移植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辍”,掌握“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等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作者一家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后思考:琳达一家为了盲人能重见光明,是怎么做的?4、检测字词,扫清障碍1>、角膜捐赠屡屡酷爱遗愿搂住遵从骄傲恢复给予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烈盈眶才华横溢重见光明重见天日出示多音字冲和角方式:学生单独读、齐读2>回答琳达一家为了盲人能重见光明,是怎么做的?5、品读课文,体会情感读课文,思考:1>、文中父亲、母亲、女儿、“我”对捐赠角膜的认识?(用课文原句回答)父亲母亲“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你妈妈和我都觉得,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他说,他们很久以前就已经决定死后捐赠自己的器官了。

女儿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

我开始:我惊呆了,不明白那些医生为什么要将母亲的角膜给予他人,更不明白父亲居然回答“同意”。

我痛苦难忍,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后来:我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2>小组讨论:他们对角膜移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从文中语言描写方面来思考)父亲母亲的原因:1、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你妈妈和我都觉得,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他说,他们很久以前就已经决定死后捐赠自己的器官了。

《永生的眼睛》精品教案

《永生的眼睛》精品教案

《永生的眼睛》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掌握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眼角膜捐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划分段落,概括各段内容。

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3.课堂讨论课文讲述了哪些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4.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把握课文主题。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经历。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7.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感悟的短文。

为眼角膜捐献者写一封感谢信。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教师讲解、情感体验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践行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1.导入展示眼角膜捐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眼角膜捐献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学生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引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各段内容。

3.课堂讨论课文讲述了哪些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4.教师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如:“永生”的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什么含义?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一教时.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一教时.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一教时【设计理念】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3.学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包括眼角膜在内的器官捐赠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诗歌引入,铺垫情感。

1.出示诗歌:《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2.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

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的眼睛》。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不是一首普通的诗,这是一首获得温迪捐赠的眼角膜的人书写的情诗,表达了他重见光明后的内心感受。

以此诗作导入,配之教师深情朗诵,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文兴趣,还能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垫定了一个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一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再读,边读边思考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言语学习的起始环节,要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不错、不倒,读后订正,意在训练学生对。

小学语文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因此,创设情境,朗读品味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器官捐献行为的看法,以及琳达思想转变的过程,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教学准备】1.查找关于器官捐献的资料并调查周围人对捐献器官的认识和态度。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拥有它,就拥有光明,拥有美好人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18.永生的眼睛)。

二、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疑问,并结合自学指导,开始自学。

三、自学(5分钟)自学指导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课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3、找出课文中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体会这两段话的深刻含义。

4、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讨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四、检查自学:1、词语:(同桌检查读,指名读)笼罩流淌捐赠器官盲童酷爱屡屡遵从失明搂住突如其来不假思索不顾一切热泪盈眶与世长辞重见天日夺眶而出2、生字:(开火车组词读)捐盲屡眶遵搂3、师:琳达一家为了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课件)(1)生回答后,师板书:母亲父亲捐赠角膜温迪也学外公(2)出示课件:认识“角膜’4、从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以及文章背景。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亲情和爱的理解与尊重。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整体理解,包括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朗读技巧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人物情感和心理的把握。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永生的眼睛》全文。

生字词卡片。

PPT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得舒适、安静,有利于学生阅读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引入课文《永生的眼睛》,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4.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4.3 课文理解: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4.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表达的对生命、亲情和爱的理解和尊重。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作业内容: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5.2 作业要求:读后感要真实、有感情,能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截止时间:下节课前。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朗读,评价其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
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板书
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母亲——不理解无私奉献
永生的眼睛 父亲——理 解 世代相传
女儿——骄 傲
教学
反思
回归主题
升华情感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请同学们再读课题,你对“永生的眼睛”又有了怎样的理解?“永生”的是什么?
1.谈谈你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2.指名回答。
永生的是什么?
两个含义:捐献的器官“永生”;捐献的精神“永生”。
3.你还知道有谁捐献了眼角膜?
4.再读课文,感受琳达思想发生的深刻变化,体会三口人的奉献精神。
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同时更多地了解课外的知识,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同时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深对眼角膜捐献的了解。
拓展空间
升华情感
1.继续收集有关眼角膜捐献的感人的故事,并讲给你的亲人、朋友听。
2.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继续关注眼角膜捐献的问题,做一个宣传员。
布置作业
1、.写一份器官捐献的倡议书。
2.复习词语。
课件出示:
第一组:给予捐赠领悟签署分享慷慨骄傲永生。第二组:振聋发聩热泪盈眶溘然长逝才华横溢天壤之别
3.(不同形式的读。)读完这些词语,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由复习词语导入,词语与课文内容联系,回顾课文的内容。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既温习了课文内容,又巧妙地进行了一次语言文字训练。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5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并认识本课的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读懂课文内容,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破内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搜集关于“器官捐赠”的资料或者故事。

2.了解周围的人对捐赠器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具体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一)谈话激情。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盲姑娘安静吗?她用小手触摸着美丽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却无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

如果她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可是,像安静一样的盲人,仅仅在中国就有500万人,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度过了一生。

那么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

(学生闭眼感受)师:回忆你刚才的感觉,说说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学生发言)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二)导入课题。

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三)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学生读,交流明白:第一个要求就是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

第二个要求就是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第三个要求就是联系上下文,讨论讨论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永生的眼睛语文课程教案

永生的眼睛语文课程教案

永生的眼睛语文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并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人性美和道德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课文中所表达的人性美和道德美。

三、教学难点: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相关资料和知识点。

2. 生字词的卡片或黑板。

3.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4. 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和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字词的写法和运用。

永生的眼睛 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教学设计《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琳达一家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琳达一家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琳达一家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器官捐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器官捐献的意义。

(2)提问学生:在你的印象中,器官捐献是一件怎样的事情?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永生的眼睛》,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器官捐献的故事。

讲授新课 (1)介绍作者和背景作者:琳达·里弗斯背景:本文写于 1980 年,当时的社会对器官捐献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呼吁人们关注器官捐献的重要性。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思考:课文围绕“永生的眼睛”写了哪些内容?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琳达的父亲为什么要捐献自己的眼角膜?琳达和她的女儿温迪对器官捐献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琳达一家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琳达一家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器官捐献有了什么新的认识?1. 2. 3. 1. 2. 1. 2. 3. 1. 2. ◦ ◦ ◦ ◦ ◦ ◦ ◦ ◦ ◦ ◦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运用学过的方法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继续学习用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思想感情的方法,阅读课文,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4、学习作者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运用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2.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2.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捐赠盲童屡屡遵从搂住突如其来不假思索热泪盈眶栩栩如生重见天日(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介绍自己是怎么概括的。

三、再读,迁移读法。

1.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触摸春天》一课,是怎么体会小女孩热爱春天、渴望自由的情感的?(抓关键词语来体会。

)2.什么是“永生”?(不会灭亡,永不消失)课文哪些语句告诉我们妈妈、爸爸的眼睛是“永生”的?再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来。

(生读书,勾画语句。

)3.汇报交流。

语句一: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教学指导:(1)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死、有意义)这两个词语告诉我们什么?(2)妈妈这样认为,她又是怎么做的呢?(3)想象:妈妈的眼角膜捐赠给了盲童,你仿佛看到他在干什么?(4)你觉得这里的“永生”是说什么?语句二: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那多么美妙!指导:(1)找出句子的关键词。

(重见光明,多么美妙)(2)什么事让爸爸觉得“那多么美妙”?(3)想象一下:在父亲的帮助下,一些盲童重见光明,他们可以看见什么?(至亲至爱的家人,五彩缤纷的世界,玩耍的场地,……)他们的心情如何?家人又会怎样?(4)这句话表达了爸爸什么样的感情?(5)你觉得这里的“永生”又指什么?语句三: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母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指导:(1)“这一刻”是哪一刻?(2)“父母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他们到底还留下了什么?(3)你觉得这里的“永生”是指什么?4.思考讨论:(1)读到这,大家发现课文中的父母和女儿都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心愿?(2)为什么他们都有这样的想法呢?从这些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教师导读。

大安区二小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永生的眼睛》认识眼睛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大安区二小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永生的眼睛》认识眼睛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眼睛一、目标:1。

了解眼睛对人的重要性。

2.懂得如何保护眼睛。

教学重难点:学会保护眼睛。

二、准备:一副头像画,两个眼睛,两幅情景画。

三、过程:1。

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指“五官"的游戏吧!一会老师会说眼睛鼻子耳朵头嘴巴,我会很快的指其中的一个,你们要很快的很准的给我指出来哦.2.我想让你们猜些东西,很简单(会看到东西的事什么?会问到味道的事什么?会听到声音的事什么?)3.谁可以说一说眼睛帮助我们做什么?如果没有眼睛会怎么样?大家轻轻的把眼睛闭上亲自感受喜爱,事什么样的感觉?4。

如何保护眼睛(眼睛对我们这么重要,我们是不是应该保护好眼睛呢?怎么保护?5.下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幅图,你们来看看图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那样做对眼睛好吗?为什么?四、结束:在这堂课中,小朋友们懂得了如何去保护眼睛,最后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贴眼睛”。

看看老师带来的这图里,缺少了什么?对,是眼睛,现在请小朋友们上来轮流闭着眼睛给他贴上吧?有个规则是站在离头像一米处把眼睛蒙上,向前走再贴眼睛,我们看谁贴的准!如果还有小朋友想玩,我们在家也可以玩的。

认识眼睛的课件2活动目标:1、认识眼睛,知道自己眼睛的位置及用途.2、启发幼儿绘画人的不同表情.活动形式:分组活动活动准备:小镜子、眼睛的图片及模型,没有表情的人脸若干,水彩笔若干设计意图:1、知道眼睛是五官的一部分2、通过照镜子的游戏,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启发幼儿观察自己的眼睛。

3、深入感知了解眼睛的结构。

4、利用小镜子启发幼儿观察自己及他人的表情,启发幼儿了解眼睛能传达感情。

5、利用儿歌,巩固幼儿对表情中眼睛的认识。

师幼互动:1、观察图片及模型,认识眼睛,知道自己眼睛的位置及外型特征。

2、通过启发幼儿好奇的看着眼睛的图片及摆弄眼睛的模型,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了解眼睛。

3、游戏:《美丽的大眼睛》每人一个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

幼儿在游戏中都认真看着自己镜子里的眼睛,还看着同伴的眼睛。

昌邑市二小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计划新人教版

昌邑市二小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计划新人教版
生:我的眼睛能给失明的人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
生:我认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能够帮助他人.
生:别人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师:同学们都能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这很好。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父亲的话吧!(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生2:我认为温迪的眼睛是永生的眼睛.小温迪虽然去世了,但她的眼睛使两位盲人重见天日,这两位盲人因为有了温迪的眼睛,他们的生命从此有了光彩,生活充满了阳光。
教学结束后,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从解读文本成为“读者”到感悟课文成为“学者”,最后提升认识成为“作者”的过程中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汉字家园
课题
1—3汉字家园
时间
教学
生:现在有许多人都不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可琳达的父亲能这样想,确实令人敬佩。
生:我在调查时很多人不接受我的采访,他们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现在读了“父亲”的话,我感受和体会到他们给予别人的是一份多么无私崇高的爱啊!
师:大家的发言令老师感动,你们经过自己亲身体验真正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心愿。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父亲的心愿呢?
师:说得不错.让我们一起读读写温迪的段落(9―15),再体会体会。(学生个人读后指名读)
师:再读读温迪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如果你是小温迪你会怎么做?(同桌讨论交流后指名说)
生:如果是我,我想我会很害怕的,根本不会想到要把自己的器官献给别人.
生:我想我会很不理解外公的做法,不过学了这篇课文后我会象温迪一样乐意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2、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段后,细细品读,将自己的体会记在书上。
同桌互相交流讨论后指名说.

乐山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乐山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晓文章大意;2.掌握课后的6个生字,认识并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3。

理解文章人物的情感表达,体会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年级的学生处在第二学段的后期.在识字与写字上,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在阅读上,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词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并能感受到人物命运的不同状态;在习作上要求能够不拘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结合本篇课文略读的特点,要求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分析语句、体悟感情.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2。

体会文章最后一段“骄傲”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所传达的深层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阅读法教学资源:教学导航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情境导入 1。

师:春天到了,同学们都看到了春天带给我们的什么呢?2。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是?3.师: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是盲童,他们看不到这美丽的春天,甚至连自己父母的样子都不曾看到过.那么你们知道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盲童也看到这美丽的春天、自己的父母吗?1。

生:鸟语花香、杨柳纷飞、万物复苏、天气变热……2.生:黑暗……3。

生:换眼角膜、人造眼球……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体会盲童眼中的世界,开启学生对盲童的关注,为课文的推进进行情感积累。

2分钟初读感知 1。

师:是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盲童、有关眼睛角膜的课文。

齐读课题:18。

永生的眼睛。

2.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86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用笔圈出课后出现的生字以及不理解或是需要着重记忆的生词.3.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4。

师:看屏幕,读生字和生词. 1。

生:读课题。

2.默读课文、划生字、生词。

3。

生:9个4。

《永生的眼睛 》18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 》18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骄傲。

过程与方法:运用讨论交流等方法,抓住关键句子谈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骄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感受盲人生活。

让学生闭上眼睛,模仿盲人,轻触身边的物品……此时此刻,你最渴望什么?(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呀!如果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眼睛有关的文章《18*永生的眼睛》。

板书:18*永生的眼睛。

学生齐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么能永生呢?谁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角膜捐赠遵从盲童酷爱器官流淌失明屡屡获奖重见天日热泪盈眶每一排词语请一位同学起来教读。

(2)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评价。

并强调:遵从:两个字都是平舌音。

屡屡获奖:多次获奖,要读出高兴的心情来。

角:是多音字,在这里读jiǎo。

……2、介绍角膜及移植。

眼角膜是眼睛前端的一层透明薄膜,角膜就像是相机的镜头。

一个坏的镜头替换成一个透明的好镜头,就可以照出清晰的照片。

如果是因为角膜导致眼睛看不见,可以通过换角膜的方法来治疗,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角膜移植。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和女儿温迪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分别捐出或准备死后捐献出眼角膜的故事。

(板书:母亲父亲女儿)三、读文,悟“骄傲”(一)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读读课文:1、思考:妈妈和外公的哪些话让温迪感到“骄傲”?2、思考:温迪的哪些话让妈妈感到“骄傲”?3、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和同学间交流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晓文章大意;2.掌握课后的6个生字,认识并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3.理解文章人物的情感表达,体会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年级的学生处在第二学段的后期。

在识字与写字上,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在阅读上,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词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并能感受到人物命运的不同状态;在习作上要求能够不拘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

结合本篇课文略读的特点,要求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分析语句、体悟感情。

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2.体会文章最后一段“骄傲”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所传达的深层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阅读法教学资源:教学导航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情境导入 1.师:春天到了,同学们都看到了春天带给我们的什么呢?2.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是?3.师: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是盲童,他们看不到这美丽的春天,甚至连自己父母的样子都不曾看到过。

那么你们知道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盲童也看到这美丽的春天、自己的父母吗? 1.生:鸟语花香、杨柳纷飞、万物复苏、天气变热……2.生:黑暗……3.生:换眼角膜、人造眼球……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体会盲童眼中的世界,开启学生对盲童的关注,为课文的推进进行情感积累。

2分钟初读感知 1.师:是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盲童、有关眼睛角膜的课文。

齐读课题:18.永生的眼睛。

2.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86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用笔圈出课后出现的生字以及不理解或是需要着重记忆的生词。

3.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4.师:看屏幕,读生字和生词。

1.生:读课题。

2.默读课文、划生字、生词。

3.生:9个4.生:读(指读、齐读)初度课文,进行自由朗读,对文章具有初步感知,并认清、读准、记忆课文中的生字词。

5分钟细度体悟 1.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小组交流)师:谁来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进行补充)2.师:好的。

同学们说的不错。

那么现在让我们继续回到课文中,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批注上为什么令你感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1.生:课文讲的是“作者琳达在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当父亲决定捐献母亲的角膜时,开始的琳达很悲伤并不理解;后来父亲对琳达进行了解释,并在多年后有了自己的家庭,渐渐地理解了父亲和母亲的决定。

最后琳达的女儿温迪也受到外公的鼓舞,决定死后也要捐赠角膜,并为外公和琳达感到骄傲”2.生:快速阅读、批注感受,交流分享。

在这一环节训练学生对文章大意的初步概括能力;同时,根据自己所划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进行文本细读,分享自己的体会,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15分钟精读领悟 1.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已经深深的被作者琳达以及他的父母和女儿所感动。

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反复出现了三次同样的词。

你们知道是第几自然段的哪个词吗?/刚才有的同学已经提到过了一个词,这个词在这个自然段中出现了三次,你们说是哪个自然段?2.师:来,咱们齐读最后一段。

想一想,结合本自然段,从这三个“骄傲”上,你又有了哪些体会?3.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看来每个人都已经深深的被琳达的父亲、琳达和温迪所感动,感受到了他们一家的爱心……那么现在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在这一段的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一刻……”,请问同学们,父亲留下的除了一副角膜,还留下了什么? 1.生:最后一个自然段,是“骄傲”。

2.生:齐读,分享对“骄傲”的体会。

3.无私奉献、为人着想、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

本环节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谈完自己受到感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理解和感悟。

通过对文章最后一段“骄傲”的理解和感悟,学生明白琳达一家的爱心。

通过对“在这一刻……”的体悟,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琳达父亲乃至于一家人的无私奉献、为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升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10分钟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想每个人都已经感受到了琳达一家的无私、爱心等等高尚品质。

所以当我们再次回看这篇课文的题目:永生的眼睛时,我们知道了,永生的眼睛不仅指的是琳达一家为帮助盲童重见光明所捐赠的眼睛角膜,更代表了琳达一家这无私奉献、为人着想的高尚品质的代代传承。

1.生: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这一课题所代表的含义。

回扣文章课题,升华文章主题。

令学生在一节课的最后能够感受到永生的眼睛这一课所传达的意义。

1分钟拓展练习 1.学完这一课,我想同学们心理应该有些话想要对琳达及其家人要说。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以X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或是对琳达或是对其他人想说的话,然后进行分享展示。

1.生:XXX我想对你说此环节在于寄情于文,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写下来,加深对文章思想情感的理解,并锻炼自己的习作能力。

7分钟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悲痛高不解无私奉献尚为人着想品善良质勇敢教学详案一、情景导入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师:同学们,春天已经到了,谁来说说,你们在春天都看到了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在春天看到的东西可真不少。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生:黑暗……师:没错,当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有黑暗。

好的,请同学们睁开眼睛。

其实,在座的你们都是幸福的,因为你们能够看到美丽的春天和这多彩的世界。

但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是盲童,从出生起就看不到这美丽的春天,甚至连父母的样子也没有看到过。

那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盲童看到光明呢?生:换眼角膜、人造眼球……二、初读感知师:是的,同学们说的不错。

的确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让盲童们重见光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角膜有关的课文。

现在,大家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永生的眼睛。

生:永生的眼睛。

师:好,现在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86页永生的眼睛这一课。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用笔圈出课后相关的生字和不理解或需要记忆的生词。

开始吧。

生:……师:好。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九个。

师:说的不错,就是九个。

现在向前看,看屏幕。

在学习本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清并掌握本节课的一些生字词。

(出示PPT)谁来为大家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生:……师:嗯,读的不错。

没有读错的字音。

同学们看,红色的字是本节课后的生字,需要我们掌握。

大家齐读一遍。

生:读生字。

师:你们看,有一个字是绿色的。

同学们要记住,在这里它读作“ji”,而不是“gei”。

三、细读体悟师:好了。

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节课需要认清并掌握的生字词。

现在同学们继续翻开书,翻到86页永生的眼睛这一课。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根据屏幕上出示的自学提示,思考:本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PPT出示)生:默读课文。

师:好,谁来说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师:嗯,好。

同学们说的不错。

如果在概括的时候,能够更言简意赅,那就更好了。

现在让我们继续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继续根据自学提示,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并用笔画一画、圈一圈,批注上令你感动的理由,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快速阅读。

师:批注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然后咱们进行分享展示。

生:小组讨论。

师:好了,时间到。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感动,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学生进行自由回答,此为开放式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选的段落进行评价。

与此同时,依据学生感动的地方或者词句,结合学生的体会言语,进行板书。

包括琳达的“悲痛”“不解”,温迪的“善良”“勇敢”等等,如有谈到对父亲的认识,结合具体情况,板书“无私奉献”“为人着想”。

(若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流程,则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总之要落到琳达和温迪的种种表现是受父母和外公的影响。

)四、精读领悟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都在文中找的了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我们感受到了琳达失去母亲后的悲痛以及对父亲和母亲决定捐献角膜的不解;感受到了琳达的女儿温迪的善良和勇敢(依情况而决定是否提到父亲的无私奉献、为人着想)。

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这篇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反复出现了三次同样的词?你们知道是哪个自然段,这个词是什么吗?(刚才有的同学已经提到过了)生:最后一个自然段。

骄傲。

师:没错,就是骄傲。

现在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从这三个“骄傲”上,你又有了哪些体会?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谁来说说,你又有了哪些体会?生:温迪很敬佩他的母亲和外公/母亲的反问表现了母亲对女儿感到骄傲的不解/为自己女儿骄傲是因为女儿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无私奉献、为人着想、温暖善良……师:是啊,无论是琳达的不解到理解,还是琳达父亲的无私与温迪的奉献,无不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个令我们感动的家庭。

那么同学们,在最后这一自然段中出现的那句“在这一刻……”,父亲留下的除了一副角膜,还留下了什么?生:无私奉献、为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板书)五、总结升华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都被琳达一家的高尚品质所感动。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看这个课题,永生的眼睛。

我们发现,永生的眼睛,不仅代表了林达一家为帮助盲童重见光明所捐赠的角膜;它更代表了林达一家,无私奉献、为人着想等等高尚品质的传承。

六、拓展练习师:学完这一课,我想同学们心理应该有些话想要对琳达及其家人要说。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以X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或是对琳达或是对其他人想说的话,然后进行分享展示。

生:交流展示。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