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论文

合集下载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文章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1. 细胞的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物,起到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多种细胞器和溶液。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

2.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生物合成、能量转换、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

细胞通过生物合成过程合成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能量转换过程中,细胞将光能或化学能转化为可利用的化学能。

物质运输是细胞将物质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或反之的过程。

细胞分裂是细胞复制自身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3. 细胞的重要作用细胞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组成组织、器官和器系,构成整个生物体。

细胞通过生物合成过程合成各种生物分子,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细胞通过能量转换提供生物体所需的能量。

细胞还通过物质运输实现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文章二: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体传递基因信息的过程,而进化是物种随时间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遗传和进化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它们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

1. 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信息的过程。

基因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特征。

遗传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遗传物质的分离和重新组合,以及基因突变等。

2. 进化的基本原理进化是物种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变异、适应性选择和遗传漂变。

遗传变异指的是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适应性选择指的是环境选择对适应环境的个体进行生存和繁殖的过程。

遗传漂变指的是随机事件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

3. 遗传和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性选择,物种可以逐渐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不同的种群和亚种。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1篇【关键词】甘草;内生菌;根瘤菌;菌根真菌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其根及根茎为常用中药,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随着野生甘草资源的急剧削减,且国家明令禁止采挖野生甘草,使甘草供求冲突日益尖锐。

在这种状况下,对甘草资源的爱护性利用及栽培甘草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人工甘草种植面积的逐年加大,提高甘草的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关讨论表明,植物有益微生物可以产生促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提高植物固氮性能,促进植物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加强系统的生态平衡,保证寄主植物健康生长。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甘草有益微生物的讨论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提高栽培甘草的质量有指导意义。

1甘草内生菌的讨论现状内生菌是指一生或至少一生中的某个阶段能进入活体植物组织内,并且不引起明显组织变化的真菌或细菌[1,2]。

1993年,Strobel等[3]从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Nutt的树皮中分别出二百多种微生物,其中有一株内生真菌Taxomycesandreanae能产生紫杉醇,这一讨论结果引起学者对内生菌的广泛爱好。

目前,人们已经从长春花、千层塔、银杏、厚朴等多种植物中分别得到了内生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有学者对甘草内生菌也进行了讨论,发觉内生菌对甘草产生一系列作用。

宋素琴等[4]对采自新疆的健康野生胀果甘草不同组织中的内生菌进行分别,并纯化得到149株细菌和2株真菌,鉴定得出149株细菌分属于13个属,2株真菌分属于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

有学者发觉内生菌可通过拮抗病原菌促进甘草生长。

饶小莉等[5]从乌拉尔甘草健康植株的根茎叶中共分别到内生细菌98株,并采纳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6株菌株,其对植物病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鉴定这6株拮抗菌株分属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atrophaeus)、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Paenibacillusehimensis。

初中生物论文优秀15篇

初中生物论文优秀15篇

初中生物论文优秀15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篇一一、学习动机的评价二、学习兴趣的评价三、学习态度的评价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关事物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它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教的初二(一)班有个同学,他的生物成绩一直不好,可他的其它科成绩挺好。

我很清楚他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态度,他认为生物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对报考重点高中没有用处,以致上生物课时,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下也不好好做作业。

我与他谈过几次心,他都听不进去,后来发生的几件与生物学科有关的事情(一是他食用了未熟透的豆角而引发了食物中毒、二是由于运动不当而导致了骨折、三是由于他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使他改变了对生物的学习态度。

他痛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生物,将来要当一名好医生,从此他的生物成绩就慢慢上来了。

学习态度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化的评价标准。

如何评价呢?首先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量化评价初步地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等级,即能较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科的预习,有生物学科的笔记,且能够做到周预习与课前预习的结合,对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良好等级,即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科的预习,有生物学科的笔记,基本能够做到周预习与课前预习的结合,对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一般等级,即基本能够做到对生物课的预习,但是不能坚持长久,没有专门的生物笔记,有时只是随便翻翻,对生物知识的了解一般;较差等级,即从不预习,或者只是偶尔预习,预习也只是随便翻翻。

当然,等级评价为优秀的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等级评价为良好的是较好的学生,需要自我加压,主动调整;等级评价为一般的是普通学生,需要同学、家长、老师进行全程的督促和帮助;等级评价为较差的是学习困难生,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监督。

以往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往往只凭感觉给出一个比较模糊的主观判断,而未能对学习态度进行细致的区别。

科学的态度评价应注意客观性和清晰性,使评价结论有确切的意义。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主题一:DNA的结构和功能摘要本篇报告主要介绍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DNA是生物体内负责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在细胞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DNA的化学结构、双螺旋结构以及其功能与遗传的关系。

引言DNA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其分子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

DNA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DNA的化学结构入手,介绍DNA的基本组成和形态特点。

DNA的化学结构DNA是由核苷酸单元组成的长链状分子。

核苷酸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DNA的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并解释它们在DNA分子中的排列方式。

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DNA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互连接而成的。

本文将详细描述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形成过程,并解释其对DNA的稳定性和复制的重要性。

DNA的功能与遗传关系DNA作为遗传物质,对生物体的遗传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DNA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传递等。

同时,还将探讨DNA与遗传的关系,解释遗传信息是如何通过DNA来传递给后代的。

结论DNA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DNA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增进读者对DNA的了解,并对生物学产生兴趣。

主题二: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摘要本篇报告主要介绍了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稳态和遗传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细胞分裂的两个阶段: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并解释细胞分裂的意义。

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从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细胞分裂的两个阶段,并解释它们在细胞生命周期中的意义。

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形式,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生物学微生物论文

生物学微生物论文

生物学微生物论文生物学微生物论文学生物专业的同学们,你们的毕业论文准备好了吗?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呢?以下是关于生物学微生物论文,欢迎阅读!生物学微生物论文【1】生物医学中核酸适体应用分析摘要:核酸适体是一种经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而出的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和分子,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主要针对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酸适体;生物医学;应用1基于核酸适体的生物医学诊断1.1生物大分子检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具体跟踪检测高灵敏分析方法已经是目前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原来的蛋白质检测一般是根据抗原/抗体免疫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一般分析出来的数据都会受到抗体性质的干扰。

而核酸适体能够与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在不同温度、不同盐浓度络合剂条件下能够进行特异性变性与复性研究,所以在蛋白质分析检测上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

运用核酸适体能够通过GIC方法实施扩增的特点,增强酶联核酸适体诊断方法的检测精确度,把两种不一样的核酸适体组合到蛋白或蛋白复合体两个相近的结合位置上,两种核酸适体的游离末端通过互补碱基链接起来,最终根据GIC方式实施实时扩增。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该种新型检测方式非常明显地应用了核酸适体在发展各种可取代抗体的蛋白靶的功能,在测定体内蛋白质含量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

1.2肿瘤细胞鉴别分析从分子水平实现早期癌细胞的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和发展特异性分子探针成为癌细胞早期检测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将前列腺专一性膜抗原(GFBE)的核酸适体连接到具有近红外光性能的量子点上,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为核酸适体应用于活细胞及生物体内的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在癌症早期检测中,从病人血液或唾液等收集到的恶性肿瘤细胞含量通常较低,所以发展一种从低含量体液中聚集并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案成为目前癌症早期诊断的核心,运用先进的双功能纳米粒子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加速富集与检测的速度。

生物学论文范文

生物学论文范文

生物学论文范文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环节与途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生物学论文范文一: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论文摘要:总之,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只有准确定位多媒体技术的位置和角色,努力提高自身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并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传统教学手段良好结合,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一、准确定位多媒体的位置,注重其辅助功能虽然多媒体具有教学内容呈现形象直观、信息涵盖量大和趣味性强等传统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和工具,无法完全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和分析。

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多媒体应用的优势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讲解相互融合,各取所长,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有关结构和功能的时候,可以先用多媒体将细胞的具体结构和形态进行呈现,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并通过放大细胞内的各个细胞器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再结合多媒体的展示,详细讲解和介绍细胞各个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加深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深层次认识,以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很多高中生物内容仅仅依靠多媒体展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加工。

同时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课件的制作方法、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新颖的教学思想等技能,这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很多生物教师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这些都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造成了阻碍。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生物生物论文篇一1.1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易混淆”等缺点,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较多。

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的错误方法,造成学生学过就忘、考完就忘的问题,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微生物学》实践性较强,而且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

因此,需要在绪论内容讲述方面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其作用却是一点也不小;从日常生活中衣物与食品的发霉现象,到生产中酿酒、制作腐乳等工艺,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类恐慌的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体事例,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结合,融会贯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差异、病毒一步式生长曲线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对比、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微生物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等。

前后知识点系统联系,对比记忆,归纳总结。

以提纲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方面既巩固了知识,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张系统的知识脉络结构网,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知识。

1.2紧跟科学前沿,放眼学科动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除了系统介绍课本知识外,还应穿插当今科学研究前沿,以充满激情的科学态度向学生展示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当前的热门话题。

比如: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科学文章;在讲授病毒这一章内容时,结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与治疗讲述病毒的特点等。

以当今的科技成果和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1000字高中生物学研究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研究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研究论文三篇论文一: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研究背景细胞分裂是生物体内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关键过程。

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显微镜和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和分析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并通过实验验证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

研究结果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丝分裂是最常见的细胞分裂形式,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等阶段。

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分离和重新组合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细胞分裂的正常进行对于生物体的生长、修复和繁殖都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结论细胞分裂是生物体内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础过程,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稳态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研究细胞分裂的机制和调控方式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论文二: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关系研究背景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关系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分析基因突变在遗传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探讨基因突变的检测和治疗方法。

研究结果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进而影响细胞功能和生物体的正常发育。

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如遗传性糖尿病、囊性纤维化等,都与特定基因的突变相关。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多种形式,不同类型的突变可能导致不同的疾病表型。

研究结论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基因突变的机制和检测方法,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论文三:克隆技术的应用与伦理问题研究背景克隆技术是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克隆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伦理学分析,探讨克隆技术在动物、植物和人类领域的应用,并对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摘要: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正慢慢显现出来。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对人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全人类共同采取迫切行为。

关键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正文:生命无所不在,从热带雨林上端离地数百尺的地方、澳大利亚的沙漠,到深海火山熔岩的缝隙,处处都有生命。

浩瀚多样的生命形态维系人类的生存,也确保清洁的空气与水,这些惊人丰富的多样性如何形成?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万物凝聚在一起维持平衡?
人类实在难以尽窥其中的奥秘,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我们拆散了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永远也不能恢复原状了。

对于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物种数量,人们一直十分关注,同时也一直是一个无法确切知道的谜。

物种统计是一门粗略的科学,据1994 发表的“系统学2000年议程”估算,如今已发现并得到正式命名的物种约160.4万种,尚未发现的约1千万种至1亿种,另据联合国环境署1996年估算,如今得到定义的物种约175万种。

[]3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他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它是生命系统
的基本特征。

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和水平——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等。

生物多样性也可分为多个组分,每个组分又可分为多个层次。

但在理论与实践上较重要、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水平[]3。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利用和潜在利用的价值,而对这些价值的研究无不建立在对生物多样性信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生物多样性及其组分在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美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价值对生物圈生命维持系统的进化和保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价值可分为直接利用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四个方面[]1。

[]2同时,生物多样性与我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的宗教文明相互相成。

道家亲和自然与顺应自然的基本哲学思想,源自对人与自然基本关系的深刻体察与思考,包含了超前的、先进的、合乎科学规律的生态伦理观念和思想遗产。

[]2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管理物种与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当前提供的用途,并维持它们的潜力以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不是单纯消极的保护行动。

一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可能牵扯到挽救、研究和利用该国的本地野生物种,保护和利用栽培与饲养物种的野生亲缘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生物圈的动态平衡,控制对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有害的入侵种等方面。

可见,生
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所有国家、集体和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都应把它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不说其物种丰富与否,都应保证满足人民的需要和履行国家对全球的义务[]3。

三、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

当外来干扰超越生态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初状态时谓之生态失调或生态平衡的
破坏。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

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可以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4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4。

首先,[]6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膨胀及个人消费的不断提高,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着地球上的有限自然资源。

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如大面积破坏自然植被、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等正在影响着或已经改变了地球的环境。

其影响波及到大气、海洋、陆地、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许多方面;其强度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力的作用。

这种空前的变化威胁着地球上基本的生命支撑系统及其赖以生存的所有生命。

作为环境与资源问题的主导学科之一,21世纪的生态学面临巨大挑战。

[]6由此,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然后,[]5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但与经济平衡有着紧密联系,因而生态平衡也是森林生态
经济学的首要问题[]5。

因此无论是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是为了经济平衡我们都应该努力维持生态平衡。

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7我们都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当今世界上生态学的三大热点为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8, 生物多样性则是重中之重。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3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 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它关系到全球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地球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46 亿年, 地球上的生命过程经历了38 亿年, 才发展成为现今的这种格局。

[]7[]9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目前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所有生物都是由同一祖先发展而来的。

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的不同, 形成了种的分化, 产生了众多的物种。

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估计约500 万~ 5000 万种之间, 而其中被鉴定注册的只有140 万种, 仅占2. 8% ~ 28% , 说明人类对生物圈知之还很少[]9,由此我们应当清楚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能为维持生态平衡奠定基础。

五、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11生态努力首先要转变观念[]11我们应当加强科学技术的宣传
力度。

其次,[]11生态努力需要立法[]11,[]10在全球共同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背景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国家的相关政策体系趋于完善,科研学术领域日益重视,我国
的许多城市已经编制或正在着手编制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但因为缺少全国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大纲来指导保护规划的编制,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10所以国家应当制订及修订有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执法力度。

最后,我们最好是要合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域!
文献:
1《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概论》(1.2.2第一段)赵斌编著四川出版社
2《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3.2第二段)李太宇编辑气象出版社
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总报告编写组》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有机体普通形态学》1866年黑格尔
5《论生态平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1页
6《生态学家面临的挑战—问题与途径》陈吉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1第一段)
7《菜阳农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Cherf as J. Backgarden biodiversit y [ J] . Conservat ion. Biology,
1993, 1: 8- 13.
9 冯维波. 生物多样性丧失与保护的经济分析[ J ] . 生物多样性1994, 2( 1) : 44- 48.
10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大纲编制的研究》刘张路
11 王祥荣.2000.支持城市生态建设.城市规划,24(4):3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