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dfe7dda45177232e60a2ac.png)
八、教学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教学流程
讨 论 分 析
联 系 运 用
总 结 巩 固
课题 2 氧气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 ( 氧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化学 结论。 培养学生的规范表
气) 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 ( 氮气 ) 组成。
符号。
、红磷、空
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
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
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 归纳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
( 小结 )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
小,因而水倒流。
(讨论与思考 )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 1、不会,因为空气中含
分
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 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析
整个集气瓶吗 ?为什么 ?由 存在。
讨
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2、水面上升不满 1/5 的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
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 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 分析、探究,培养学生
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
关于氧气的性质。
(讨论与思考 )
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
大吗 ?
讨论、发言。
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 ?
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
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 如何来证
明它是氧气 ?
观察、讨论、交流、发
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教案全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6bc500c6a32d7375a51780d0.png)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掌握本单元词汇,听懂、掌握谈论中外不同国家文化的语言材料。
2 技能目标:能听懂语言材料,掌握听的技巧;能读懂介绍中外不同文化的文章。
3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角色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通过本单元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陶冶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1) 短语:Section A 1the Water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Spring Festival, the Lantern Festival, watch the races, a little crowded, like best, go…for one’s vacation, enjoy doing sth., eat out, five meals a day, put on, in two weeks, sound like, from…to…, be similar to, throw water at each other, wash away, have good luck, in the new year Section A 2celebrate Middle-Autumn Festival, the shape of, carry …to…, shoot down, planto do sth., try to do sth., refuse to do sth., fly up, so…that…,call out, lay out, start the tradition ofSection A 3one…, the other…, give…to…,take out, more and more popularSection B 1dress up, care about, make money, used to, end up, warn sb. to do sth., expect sb. to do sth., wake up, find out, decide to do sth., promise to do sth., in need, Section B 2introduce sb., make sb. do sth., give birth to life, not only…but also…1(2) 句子:Section A 1Bill thinks that the races were not that interesting to watch.Bill wonders whether they’ll have the sweet rice dumplings again next year. What do you like best abou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What did you do on your vacation?But I believe that April is the hottest month of the year there.I wonder if it’s similar to the water festival of Dai people in Yunnan Province. Section A 2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celebrating Middle-Autumn Festival and enjoying mooncakes for centuries.They carry people’s wishes to the families they love and miss.However, most people think that the story of Chang’e is the most touching. Whoever drank this could live forever.Hou Yi was so sad that he called out her name to the moon every night.How he wished that Chang’e could come back!Section A 3Do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two special days for parents in America?I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show our love.It is also a good idea to help parents to do something instead.Section B 1Many would agree that when we think of Christmas, we probably think of gifts, Christmas trees and Santa Claus.A Christmas Carol is a famous novel written by Charles Dickens.He just cares about whether he can make more money.Marley used to be just like Scrooge, so he was punished after he died.2He now treats everyone with kindness and warmth, spreading love and joy everywhere he goes.Section B 2Not only do people spread them around in different hiding places for an egg hunt, but they also give out these treats as gifts.教学难点:1. 学会运用宾语从句来表达句子。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https://img.taocdn.com/s3/m/1b42bc6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b.png)
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是依据“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中“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和“责任意识”板块中“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而设置的。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认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树立民主法治意识和观念,自觉参与国家民主法治建设。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指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此单元从追求民主价值和建设法治中国的视角,阐释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
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
人民不仅是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有力的推动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单元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民主与法治的认识和理解,已经有了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和现实生活经验的支撑。
关于民主的知识和经验,主要来自对《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宪法相关内容的学习以及学校生活中的班级管理经验。
但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还没有选举权,缺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直接经验。
关于法治的知识和经验,主要来自小学以来的道德与法治课以及生活中与尊法守法相关的个人经验,九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参与社会的能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这些知识和经验虽然不全面,但是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民主与法治的价值追求初步搭建了学习基石。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7eca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d.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单元在九年级下册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唯一的小说单元。
它围绕着“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择了四篇中外小说,它们虽然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各具特色。
涉及的生活范围既有科举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酸的命运,也有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独特风貌;既有沙皇统治时期趋炎附势的小官僚形象,也有对美国西部淘金者硬汉形象的逼真刻画。
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对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小说,每位老师应该明白,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提供学习小说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四篇小说的学习中,认识小说、了解小说并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创作,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在精短的篇幅中,塑造孔已己这样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弱者。
小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d010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1.png)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教案1. Learning about languageKey vocabulary: field, crop, seed, wheat, dig, plant, pick, carrot, onion, grain, grow, farmer, field, corn, potato, peas.Key structures: What should we do? We should plant the seeds in the ground.2. Looking and learningStep 1. Pre-task preparationTell students that they are going to watch a film about farming and the different jobs people do. Ask them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words in Activity 1 on page 12 and to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Step 2. Watching and understandingPlay the film, and pause it after each scene.At the end of the film,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content to consolidat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in Activity 1.Step 3. Working with othersDivide the class into pairs. Ask them to interview each other about the different jobs they can see in the film, using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Activity 1. They should use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2 on page 12 to help them.Encourage the pairs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Monitor and help where necessary.Step 4. Checking and practicingAsk some of the pairs to report back to the class on the different jobs they have talked about.3. Listening and speakingStep 1. Pre-task preparationTell students that they are going to listen to someone talking about the different jobs on a farm.Step 2. Listening and understandingPlay the recording through once for students to listen and understand.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pausing after each section to check students' understanding.Step 3. Working with othersDivide the class into A and B pairs. Ask the A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Activity 2 on page 12 and describe them to the B student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 recording and the words in the box.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the words for different farming jobs.Repeat with the B students describing the pictures to theA students.4. TalkingStep 1. Pre-task preparationTell students that they are going to interview a classmate about the jobs they like or dislike.Step 2. 7alking and understandingDemonstrate the task with one of the students.Start with a volunteer and ask them to sit at the front of the class. Ask the class to help you to find out the jobs that the volunteer likes or dislikes. Us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Let's talk questions and answers. Write the answers on the board and model the language with the class.Step 3. Working in pairsDivide the class into A and B pairs. Ask the A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words in Let's talk on page 12 and ask the B students which jobs they like or dislike, using the questions and answers.Repeat with the B students asking the A students which jobs they like or dislike.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polite language and show interest in what their partner has to say. Monitor and help where necessary.5. SummaryAsk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back to the class on the different things they have learned and found out about farming today.。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0cdab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f9.png)
介绍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第二单元所学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回顾:《背影》、《散步》、《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2.语法知识点: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3.写作训练:描写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情感表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回顾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掌握语法知识点;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的运用;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复习巩固一下所学内容。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课文回顾(2)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语法知识点讲解(1)被动句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被动句的构成和用法。
生:被动句由“被”字引导,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2)宾语从句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宾语从句的用法。
生:宾语从句是嵌入主句中的从句,表示主句谓语动词的宾语。
(3)定语从句师:请同学们解释定语从句的用法。
生:定语从句是用来修饰名词的从句,通常紧跟在名词后面。
4.课堂练习(1)用被动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各造一个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1.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回顾了课文内容和语法知识点,今天我们来进行写作训练。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尝试描写人物形象和景物。
2.写作训练(1)人物描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描写其中一个人物形象。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用词准确,表达生动。
(2)景物描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描写其中的一个景物。
要求:描绘细腻,用词丰富,表达情感。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篇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语法知识点,提高了写作能力。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8cb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f.png)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掌握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了解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2.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农业生产方式- 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手工业产品的特点3. 教学难点- 理解农业和手工业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其他经济因素的联系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入通过一个图片或短视频展示农田耕作和手工制作等古代劳动场景,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关注和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和农业生产方式,包括从原始农业到农业社会的转变,以及耕作工具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步骤三:讨论互动与学生展开讨论,了解他们对农业发展的理解和意见,并引导他们分析农业与其他经济因素的关系。
步骤四:知识梳理梳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手工业产品的特点,如纺织品、陶器、铁器等。
步骤五:分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手工业品种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制作工艺、用途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步骤六:成果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手工业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七: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农业和手工业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5.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小组研究成果和课堂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对农业和手工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6. 参考资料-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相关历史资料和教学资源7.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8. 教学反思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引入实物、图片和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1b2ab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1.png)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课题,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题,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掌握氧气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法的直观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制取装置、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2.多媒体课件:介绍氧气性质、制法及应用的图片、视频等;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自然现象,如闪电、呼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氧气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展示氧气的性质。
同时,讲解氧气的制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e711f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6.png)
教师在写教案时,⼀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忧考⼩编整理了九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敬业与乐业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篇宣讲⼈⽣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紧扣中⼼“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论点,阐明“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逐⼀论述;最后⽤“责任⼼”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
全⽂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通俗,⽂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意在引导学⽣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思考⼈⽣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标知识⽬标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法门、⾔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和讲道理的论证⽅法。
能⼒⽬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地论述⾃⼰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
教学重、难点重点1.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的实际,⽤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活。
突破⽅法:通过范读、跟读、⾃由读等⽅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本⽂教学拟设⼀系列紧扣⽂本⼜贴近⽣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进⾏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提出的两种论证⽅法,进⾏⼩论⽂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的⽣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
教学⽅法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表达通俗浅显,⼤量引⽤经典、格⾔。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7844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2.png)
《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2、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学法指导: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
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
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鹫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或者: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最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简介作者。
走近梁启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出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T “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简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简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9bf9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77.png)
5 孔乙己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通过品析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把握人物形象。
3.理解文章主旨,解析小说独特的叙事视角。
4.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意。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大都知道《孔乙己》;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会对孔乙己这个尝尽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留下深刻印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体味一下文中孔乙己复杂的情感内蕴。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侍候”“不屑置辩”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默读课文,概述小说内容。
小说讲述了常在鲁镇咸亨酒店喝酒的下层读书人孔乙己,在人们的嘲笑和戏谑中混度时日,后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最终无声无息地死去的故事。
◎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层(第1—3段):小说的序幕。
通过在咸亨酒店里当小伙计的“我”的叙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及命运的展开做了铺垫。
第二层(第4—12段):小说的主体部分。
以“我”的口吻,描述了孔乙己的遭遇。
第三层(第13段):小说的尾声。
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孔乙己”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吗?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孔乙己”不是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姓名,是一个绰号。
因为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再加上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了“孔乙己”这个具有嘲弄、讽刺意味的绰号。
◎小说中,“我”回忆了关于孔乙己的哪几个片段?哪些是“我”亲历的?哪些是“我”间接了解到的?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①众人取笑孔乙己偷书,他争辩“窃书不能算偷”。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bcbe8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a.png)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系统掌握第二单元的知识体系,提高对相关政治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3.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为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第二单元知识梳理1.1知识点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2知识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知识点3:全面深化改革1.4知识点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重点难点解析2.1重点知识讲解2.2难点知识突破3.能力提升训练3.1课堂讨论与思考3.2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内容,今天我们将进行复习。
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二单元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2.第二单元知识梳理(1)知识点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内容。
(2)知识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我国在这一体制下的经济发展。
(3)知识点3:全面深化改革讲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以及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4)知识点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讲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包括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等内容。
3.重点难点解析(1)重点知识讲解讲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等重点知识。
(2)难点知识突破针对学生在理解上的困难,进行难点知识讲解,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内涵等。
4.能力提升训练(1)课堂讨论与思考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3.全面深化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意义?(2)案例分析1.案例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请你从第二单元的知识体系中,分析这些成就的原因。
2.案例二:请你结合所学,谈谈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87c54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8.png)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自强不息的基本概念。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精神态度。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可以帮助我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勾践、司马迁、霍金等人物如何在实际中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它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本节课将以上述核心素养目标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举例:《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解读,强调君子应具备的积极进取精神。
(2)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通过分析具体人物的事迹,使学生感受自强不息的力量。
-举例:勾践、司马迁、霍金等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体现出的自强不息精神。
(3)自强不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引导学生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举例: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如何激发内心的自强力量,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君子自强不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自强不息的概念有着较为模糊的认识,这是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引导的地方。通过引入勾践、司马迁、霍金等人物的故事,学生们对自强不息有了更加具体的感受,但如何将这些感受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力量,仍是一个挑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3dc07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0.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7篇篇一: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专家建议4教学方法探究式5教学用具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2、实验准备: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0d8ac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5.png)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思考并做出回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实验】演示实验2-4,实验前列出实验要点,边做边提问学生实验现象,用表格总结实验现象
观察,并描述现象。
让学生学会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设计意图
【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氧气的用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认真听讲
加深印象
【提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以及之前所学知识,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认真思考并做答
让学生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视频】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生活?
认真观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仪器:集气瓶、酒精灯、坩埚钳、燃烧匙
药品:铁丝、硫粉、木炭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学过空气的组成成分,对氧气有所了解但还不够全面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教案-《-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教案-《-氧气》](https://img.taocdn.com/s3/m/f4bbda63a0116c175e0e484a.png)
课题二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响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氧气的性质。
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化合反响、氧化反响、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实验准备】:1.酒精灯、火柴、硫磺、细铁丝、木炭、坩埚钳、石棉网2.氧气〔一大瓶三小瓶〕课时:一课时〔附课件2.2〕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氧气的主要用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3〕判断以下物质:洁净的空气、海水、氮气、五氧化二磷、红磷、氦气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洁物?过渡: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2.讲授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让学生说出氧气的有关物理性质,指导学生看书1分钟并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L,略大于空气;〔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提问: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二、化学性质:1.氧气的检验〔教师演示〕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即氧气能支持燃烧〕〔教师演示实验〔1〕——〔4〕,学生仔细观察,并试着表达现象〕演示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①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放热。
九年级unit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unit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8c9a00783e0912a3162a0c.png)
c.Improve the students’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2.过程方法:a. Learn the new words through word cards and conversations.
2.由if和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是由一般疑问句演变而来的,翻译成“是否”,从句用陈述句语序。Eg. I don’t know if (whether) they will come to our party.
四,课堂检测: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完成单词。
1.We usually eat mon Mid-Autumn Day.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课题: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 1a--2d)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a.Master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s.
b.Lea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actice.
3.情感目标:Lead the students to learn history and cultural meanings about different festivals.
Play the tape twice.The first time ,circle the correct words in the sentences. The second time, have to grasp the information about downsides Wu Ming did,write them down in the chart.
九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教案
![九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bc0e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d.png)
九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作曲家- 研究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通过欣赏和表演西方古典音乐,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音乐表演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音乐- 文艺复兴音乐- 巴洛克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 现代音乐2. 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欣赏- 巴赫:《小前奏曲集》-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莫扎特:《小夜曲》- 肖邦:《夜曲》- 德彪西:《月光曲》3. 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中世纪音乐的宗教性- 文艺复兴音乐的和声、人声合唱和音乐节奏- 巴洛克音乐的复调、装饰和音乐表情- 古典主义音乐的对位法、交响曲和协奏曲- 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形式多样性- 现代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4. 欣赏和表演西方古典音乐- 研究音乐作品的欣赏技巧- 研究音乐演奏和表演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活动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上一单元所学内容2. 介绍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及代表性作曲家3. 分析不同音乐时期的音乐特点和风格4. 欣赏代表性作曲家的作品,理解其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5. 研究音乐作品的欣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6. 研究音乐演奏和表演技巧,进行小组或个人音乐表演7. 总结和评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时期特点和代表作品的欣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演的实践能力五、教学资源- 课本:九年级音乐教材- 音乐作品录音和视频资料- 乐器和音乐演奏设备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通过小组或个人音乐表演进行评价- 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测试成绩七、教学延伸- 邀请音乐专家或音乐团体进行音乐讲座或表演- 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以上为九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教案,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环节设计师生活动2.认真阅读1b中的句子,并且理解句意,为听力做好准备。
(2分钟)3.认真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在正确的句子后面圈出T,在错误的句子后面圈出F。
完成后集体核对答案,完成课本上1b的听力任务。
(3分钟)4.再听一遍录音,并跟读对话。
(2分钟)5.结对练习1a图片中的对话,并请一些学生表演出他们的对话。
(3分钟)6.仿照1c的对话形式与搭档来谈论1a中的节日,并邀请几组学生表演对话。
(5分钟)参考案例A:What do you like best abou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B:I love the races, I think that they're fun to watch.7.小结训练。
(3分钟)(A)1.—I'm not sure ________ there are living things on other planets or not.—Even scientists aren't sure about it.A.whether B.where C.why D.that(B)2.I can't decide ________ to buy this bike or not.A.when B.whether C.if D.where(A)3.I've decided to go to London next weekend.I was wondering ________ you couldgo with me.A.if B.when C.that D.where(C)4.He knew ________ he should work hard.A.if B.when C.that D.where环节说明:听说结合,第一时间向学生传达语言目标,通过结对对话练习和小结训练,使语言目标得以强化。
(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Step 3完成教材2a-2c的任务1.认真阅读2a中的句子,并且理解句子意思,为听力做好准备。
(2分钟)2.认真听Wu Ming 和Harry的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圈出句子中的正确单词,完成后集体核对答案。
(3分钟)3.再听一遍录音,根据录音内容完成2b的填空,完成后集体核对答案。
(3分钟)4.听第三遍录音,学生跟读。
(3分钟)5.学生利用2a, 2b中的信息仿照2c 的形式编练新的对话,并要求多组同学表演对话。
(5分钟)参考案例A:What did you do on your vacation?B:I visited my cousins.I think that we ate five meals a day!I've put on five pounds.A:I guess the food was delicious,right?环节说明:通过听、说、读、写学习训练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语言目标,并且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得到提升。
Step 4完成教材2d的任务1.学生自读对话,回答下面的问题。
(5分钟)教学反思:笔教学环节设计师生活动1.快速阅读3a中有关中秋节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回答3a的两个问题,教师点拨。
(3分钟)2.认真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将3b中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点拨。
(3分钟)3.不看短文,将3c的句子补充完整,完成后自主对照短文核对答案。
(2分钟)4.读短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小组合作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3分钟)5.教师点拨短文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
(5分钟)6.熟读短文,识记并背诵知识要点。
(5分钟)(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Step 3问题探究( )1.The cloud ________ a cock.A.lay down B.shot downC.was in the shape of D.share with答案选择C,根据句意“那云呈公鸡的形状”,选择答案C。
in the shape of 意为“呈……的形状”。
( )2.Please ________ the plates on the table.A.lay down B.shot downC.lay out D.share with答案选择C,根据句意“请把盘子放到桌子上”,选择答案C。
lay out 意为“ 放置”。
(四)总结拓展,巩固新知:小结训练。
(3分钟)(A)1.The pool was in the shape ________ a heart.A.of B.with C.in D.for(B)2.He ________ another bird.A.shoot down B.shot downC.shooted down D.lay down(B)3.The boy refused ________ the desserts ________ his sister.A.share;to B.to share;withC.sharing;with D.to share;for(D)4.The boy ________ his mother after he woke up.A.called up B.laid outC.tried out D.called out(B)5.Grace ________ the knives and forks at the lunchtable.A.called up B.laid outC.tried out D.called out环节说明:通读阅读分析文章,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在这一环节得到提升;小结训练教学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随笔师生活动(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Step 1 情景导入Teacher :Mother's Day and Father's Da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now.Mother's Day is on the second Sunday of May.Father's Day is on the third Sunday of June.What gift do you often give to your parents ?And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gift ?Please say something to your partners.环节说明: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易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学生学习做好铺垫。
(二) 尝试活动,探索新知:Step 2 完成教材Grammar Focus 的任务1.学生大声朗读Grammar Focus 中的句子。
(2分钟) 2.小结训练。
(3分钟) I_know_that_the_Water_Festival_is_really_fun.(我知道泼水节真的很有趣。
) What_fun_the_Water_Festival_is!(泼水节真有趣呀!) I_wonder_if_they'll_have_the_races_again_next_year.(我想知道他们明年是否会再次举行比赛。
) How_fantastic_the_dragon_boat_teams_were!(龙舟队是多么的神奇呀!) I_wonder_whether_June_is_a_good_time_to_visit_Hong_Kong.(我想知道六月是否是参观香港的好时间。
) How_pretty_the_dragon_boats_were!(龙舟真漂亮呀!) I_believe_that_April_is_the_hottest_month_in_Thailand.(我认为四月是泰国最热的月份。
)How_delicious_the_food_is_in_Hong_Kong!(香港的食物真是太美味了。
)环节说明:通过对Grammar Focus 句型的填空练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来理解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语法和句型。
(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Step 3 完成教材4a -4c 的任务1.认真观察4a 中的例句,然后根据范例完成4a 的其他句子。
(2分钟)2.认真阅读4b 中的短文,画出里面含有宾语从句的句子,完成后集体核对答案。
(2分钟) 3.再次认真阅读短文,然后按照文章中的宾语从句仿写有关父亲节和母亲节的句子。
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体会宾语从句的用法。
(5分钟)4.小组内互相讨论每个人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完成后把小组成员汇总的节日向全班学生汇报。
(3分钟)5.小结训练。
(5分钟)授课类型(请打√):新授课□ 复习课□ 实验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问答□ 实验□ 演示□ 练习□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器材□ 挂图□ 音像□ 其他□教学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随笔师生活动论各自对万圣节的了解,并请几组学生表演对话。
(5分钟)参考案例A:What have you learned about Halloween?B:Oh,I know it's a popular festival in North America and it's on October 31st.A:What do you like most about this festival?B:I think it's fun to dress up as cartoon characters!6.小结训练。
(3分钟)(A)1.He said ________ his money ran out this morning.A.that B.if C.whether D.who(C)2.I want to know ________ he is a doctor or not.A.that B.if C.whether D.who(B)3.The boy dresses up ________ a cartoon character called Mickey.A.like B.as C.for D.at环节说明:听说读写相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本环节的知识点。
(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Step 3问题探究( )1.—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et to the airport?—Forty minutes. But it's foggy today.I'm not sure ________ the highway will be closed soon.Let's set off earlier.A.whether B.whenC.that D.why答案选择A,本题考查宾语从句的连接词,根据句意“我不知道高速公路是否很快就要关闭”,whether 意为“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