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新人教版 (6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两千多年前孟子所说的一句话。大丈夫为什么能够这样呢?学了今天的这篇课文,同学们可能会找到一些答案。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孟子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背景资料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3.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大类型。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语言要准确、精练、有严密的逻辑性。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4.检查预习
兼.(jiān) 苟.得(gǒu)
辟.患(bì)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弗.(fú)
蹴.(cù) 妻妾.(qiè)
(2)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bì)也(“辟”同“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biàn)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④乡(xiàn g)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3)古今异义词
以⎩⎪⎨⎪⎧ 古义:能够用来。例: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是⎩⎪⎨⎪⎧ 古义:指示代词,这。例:是.亦不可以已乎?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豆⎩⎪⎨⎪⎧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例:一箪食,一豆羹。今义:指豆类作物。
(4)一词多义
得⎩⎪⎨⎪⎧
二者不可得
.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 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名词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
动词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给,动词
(5)文言虚词
而⎩⎪⎨⎪⎧ 舍生而.取义者也表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则⎩⎪⎨⎪⎧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连词,那 么得之则.生连词,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连词,表假 设
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结构助词,的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代词,他,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优厚的俸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②省略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介词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宾语“施舍”。)
三、朗读指导
1.所欲/有甚于生者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5.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是/亦不可以己乎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欲:喜爱。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胜于。
苟得:苟且取得,文中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患:祸患,灾难。
辟:同“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得生:保全生命。
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
心:思想。
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踩踏。
万钟:文中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与:同“欤”,语气助词。
乡:同“向”,原先,从前。
本心:本性。
2.重点句子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丢失罢了。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踩踏了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