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对外感与发热分析 PPT

合集下载

中医感冒ppt课件完整版

中医感冒ppt课件完整版

感冒在中医体系中地位
感冒在中医体系中的重要性
感冒是中医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中医辨 证施治的重要实践场所。
感冒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感冒可单独发病,也可引起其他多种疾病,如咳 嗽、哮喘、肺炎等。
现代医学对感冒分类与诊断
现代医学对感冒的分类
现代医学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其中普通感冒又可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
中医感冒ppt课件完 整版
目录
• 感冒概述与中医认识 • 感冒病因病机分析 • 临床表现与辨证施治原则 • 中药治疗策略与方法探讨 • 现代医学视角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感冒概述与中医认识
感冒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感冒定义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 咳嗽、发热等症状。
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 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而 发病。
年龄与性别
老年、儿童、妇女等特定 人群因生理特点不同而易 感外邪引发感冒。
03
临床表现与辨证施治原则
风寒感冒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 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 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辨证要点
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 流清涕、苔薄白等为主症,结合季 节、气候及患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 证。
辨证要点
以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等为主症,结合季节、 气候及患者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
虚人感冒特点和处理方法
特点
素体虚弱、易反复感冒、感冒后缠绵难愈,或反复发热、或恶风怕冷、或鼻塞流涕、 或头痛身痛、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处理方法

发热的辨证论治PPT医学课件

发热的辨证论治PPT医学课件
临床上不可见热就清热;邪在表时,如果用 清凉抑遏,反使表邪不易透达而传里。
《内经》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必须注意,发汗能损伤津液,并且过分发汗 能使汗出不止,造成亡阳等不良后果。
发汗法应用时,一方面应掌握适当剂量, 一方面必须考虑患者的体质。
《医学心悟》论汗法,提出了对当汗不汗, 不当汗而汗,当汗不可汗,以及汗不得法 等见解,说得相当具体,可资参考。
身热肢厥:见于热陷心包证。 发热夜甚:为热灼营阴,或热瘀胶结证。 夜热早凉:为余邪留伏阴分的征象。 低热或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为肝肾阴虚,
邪少虚多,多见于温病后期。
中医认为,发热是人体正气驱邪的表现。在 病变的不同阶段,人体正气(气血津液阴阳) 的耗损是不同的,祛邪的能力不同,也就有不 同的临床表现。
叶天士称“辛胜则汗”,微微汗出,以疏通 表气,促使“邪随汗并”而外解 。
温病初起,在辛散表邪的同时,常配合解毒、 和胃的药物,针对温邪“从口鼻入”,肺胃 受邪的特点,一方面能及时清解热毒,另一 方面能调和胃肠功能,以减少胃肠道的不良 反应。
2、解表清暑
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 夏月感受暑湿蕴阻于内,复感寒邪袭表,症
见恶寒发热、头痛、身形拘急、无汗、口渴、 心烦等表寒里热证,以辛温芳化清凉之品, 外解肌表之寒束,清化在里之暑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香薷辛温发汗以散寒、芳化表湿、并能宽中 理气;扁豆花健脾利湿、涤暑透邪;厚朴苦 温燥湿;银花、连翘辛凉清解、轻清泄热。
若湿邪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等;若暑热 较甚者,可加荷叶、青蒿、西瓜翠衣等。
竹茹、半夏:燥湿化痰; 陈皮、枳壳:行气降逆; 甘草:健胃和中。 或以叶天士所说的杏、朴、苓之类为基本
药物,随证加减。

《中医应对发热》课件

《中医应对发热》课件
总结词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免疫力,是预防发热的有效方法。
详细描述
中医建议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在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运动,有助于关,通过精神调养可以预防发热。
刮痧
利用刮痧板刺激体表特定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排毒,缓解热证。
03
CHAPTER
中医预防发热的措施
总结词
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发热。
详细描述
中医建议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和杂粮。同时,要避免过度进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降低身体抵抗力。对于发热患者,中医还特别强调要多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流失。
研究发现某些中药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针灸治疗可以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等方面的功能。
实验研究成果
目前实验研究方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动物模型与人体的差异、细胞培养与整体机体的差异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验研究不足
文献综述结果
中医治疗发热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但各治疗方法之间的疗效比较和优劣评价仍需进一步探讨。
总结词: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情,将发热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等证候类型,并根据不同证候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02
CHAPTER
中医治疗发热的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具有清热解毒、养阴清热、疏风解表等功效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中药汤剂
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发热,选择具有退热、抗炎等作用的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
文献综述内容

ww外感发热ppt

ww外感发热ppt

5、发热特点:外――持续,外邪不除热不去, 有冷感,得衣被不减;
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一 般不恶寒,若有冷感,得衣被可减轻或消失。
6、兼证:外――多兼表证;
内――多兼内伤诸疾,形体消瘦, 头晕乏力,神疲短气,倦息纳君。
7、病性:外――多实热;
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
鉴别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身虽热而欲近衣,口虽渴而 欲热饮,舌红而润,脉数大而不应指。
角、玄参。
5、腑实证
<症>壮热,日晡热甚,腹胀满,大便秘结或热 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躁有芒刺,脉沉实 有力。
<治法>通腑泻热。
<方药>大承气汤。
<加减>腑实不坚者,去芒硝;胸膈烦热,口舌生
疮+连翘、薄荷、竹叶。
6、胆热证
<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或胁肋肩背疼痛, 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身目发黄,舌红苔 黄腻,脉弦数。
伴有与原发疾病有关的症状,如胸闷心 悸、头晕或咳喘气急等;
严重者可见神昏谵语、抽搐惊厥、口干 而渴、伴恶寒鼻塞流涕等表证。
病位
卫表及五脏
病类
卫表证; 肺热; 胃热; 胆热; 脾胃湿热; 大肠湿热; 膀胱湿热; 阳明腑实。
八类
病性
外感性实性热病。 后期另当别论,较复杂。
<加减>腹满而疼痛者,加木香、槟榔以理气止 痛。痢下脓血者,加白头翁、马齿苋清热解毒 除湿。
9、膀胱湿热证
<症>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尿频尿急尿痛,小 便灼热黄赤,或腰腹作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利膀胱湿热。
<方药>八正散。
<加减>呕恶者,加半夏和中止 呕。小腹坠胀 疼痛者,加乌药、枳壳理气止痛。尿中有血者, 加白茅根、小蓟清热止血。

《中医应对发热》PPT课件

《中医应对发热》PPT课件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不冷、不疼、有点汗,起码摸上去身上不是特别干, 我的经验是用银翘散合升降散,就是上方去掉麻黄、
桂枝,仍然是薄荷不能缺。
精选ppt
9
外感发烧一般分为风寒风热,鉴 别要点主要在症状,不在舌苔或 者脉象,特别集中在冷、痛、汗
三个字。
精选ppt
10
先师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太阳伤寒的恶寒,是很 严重的,即使多穿衣,多盖被,或者烤火取暖,也常 常是不得缓解。寒主凝滞、主痛、又主收引,故除恶 寒之外,还见各种疼痛之证。外感寒邪,营卫凝涩不 利,皮毛腠理敛缩闭塞,所以身上不出汗,即扪其皮 肤灼热烫手,但无丝毫汗意可言,这在诊断上很有价
外寒未解之象。 以麻黄汤为主拟定处方,经治患者逾1000例,大多数病人服药1至2次即汗出 热退,约八成病人服药后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仅少数病人需服药2剂。患 者热退后,一般恶寒、身痛、头痛等症状解除,若遗有咳嗽等症状,另予宣
肺止咳剂善后。 仅有个别患者因超量服药,发汗太过,出现恶风、自汗、头晕、乏力等症状
,应嘱患者得汗表解则停后服,不必尽剂。 因方中以麻黄为君药,故在使用说明中注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患者慎用 ”。但也观察了十几例轻中程度的高血压病例,服药过程中并未见有血压明
显增高。 —引用师兄高飞的经验
精选ppt
7而生。空调机一开,飒飒冷 风扑面而来,沁人肌肤,暑汗顿消。然则非其时有其 气,有些人难免会患空调病。因其常表现为恶寒、发 热、身痛、无汗、气喘、脉浮弦或浮紧、舌苔白润, 与伤寒表实的“麻黄八证”极为相似,故称其为“空
差一些。如果外寒很重,麻杏苡甘为宜。
精选ppt
12
发热、无汗、头胀、头痛、胸闷、恶心呕吐、四肢倦怠、纳食 欠佳、舌苔白腻、脉浮滑。暑湿内蕴,清暑解表为主。 香薷6 白扁豆10 金银花10 厚朴10 连翘10 藿香10 生薏苡仁15 生甘草6

中医感冒完整ppt课件

中医感冒完整ppt课件
风热证 感风热之邪
相同点
恶寒 发热 鼻塞 流涕
主症
不同点
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鼻流清涕, 口不渴,舌苔薄白, 脉浮紧
发热重,恶寒轻, 有汗,鼻流浊涕, 口渴,舌苔薄黄, 脉浮数
完整版ppt课件
10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病因
发病季节 流行情况 症状
传变情况
普通 感冒
风邪为主
冬春季多发 常呈散发 发热不高或不 病情较轻,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 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8片,一日2-3次。
完整版ppt课件
22
银黄颗粒
成分: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
功能主治: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风 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 口渴、发热。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 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诸症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 小儿酌减。
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完整版ppt课件
28
板蓝根颗粒
成分:板蓝根。辅料为蔗糖、糊精。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 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见 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克,一日3~ 4次。
完整版ppt课件
兼证: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痰黏或黄, 面赤,口干欲饮.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3、治 法:辛凉解表。
4、代 表 方:银翘散或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桔梗汤加减。
完整版ppt课件
18
中成药
柴胡滴丸
成分:柴胡皂苷及挥发油。 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用于外感发热,症见身 热面赤、头痛身楚、口干而渴。 用法用量:含服。每次1袋,一日3次。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常见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3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气虚感冒 暑湿感冒
主要症状 鼻塞、时流清涕、痰清稀色白
发热、咽喉疼痛、痰黄黏稠 年老或体虚、恶风寒或发热、倦怠无力 发热恶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见于夏季
4
二、单方验方 1、姜葱糖水 生姜10-30克,将其捣烂,加适量红糖、葱白2段,水煎煮,趁热服,服后
7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常见证型 风寒咳嗽 风热咳嗽 燥热咳嗽 痰湿阻肺
主要症状 咳嗽新起,痰稀色白 咳嗽新起,痰稠色黄 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 久咳痰多色白,或兼见食少脘满,大便时溏
8
二、单方验方 1、黄芩汤
黄芩3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风热咳嗽。 2、桑叶煎
嫩桑叶30—60克,水煎服,每日2~4次。治疗燥热咳嗽。 3、百合款冬花饮
18
泄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腹泻,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疾病。临床以排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 邪内盛或肝郁乘脾,肾阳虚衰,导致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本病 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
19
一、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2
感冒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临 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 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风邪或时行疫毒 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此病全年 都可以发生,尤其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
12
二、单方验方 1、钩藤汤
钩藤30g,水煎,早晚分服,30日为一疗程。可清热平肝,熄风定眩。治疗肝 阳上亢型眩晕,本品不宜久煎。 2、黄芪饮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的病机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的病机

中医内科学:外感发热的病机
为考生提供中医内科学知识:外感发热的病机。

一.外感发热的病机
1.发病
一般外感发热起病急骤。

2.病位
外感导致发热,其入侵人体的途径,多为皮毛或口鼻。

由皮毛肌腠而入者,循经由表而里,传至脏腑,发为热病。

疫毒之邪,多由口鼻而入,充斥于人体,循卫气营血而分属于上、中、下三焦之脏腑。

3.病性
以热毒为主,也可有温热夹湿及湿热者,伤寒次之。

外邪入侵,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而发热,即所谓阳胜则热。

4.病势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外感发热早期多表现有头面咽喉热毒壅盛
之症状,渐次邪热弥漫。

由表入里,从上而下,易伤津耗液。

5.病机转化
发热的产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

因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阴阳的转化消长发生障碍,此时正气未衰,邪正相互作用,表现为邪气对正气的损伤和正气与邪气的交争,阳的一方偏盛,发生阳气偏盛的热性病变而表现发热为主,伴有恶寒、口于等。

邪热疫毒其性猛烈,故见起病急,传变快,热势高等实热之证。

发热病变,以阳胜为主,其病机变化最易化火。

充斥体内,进而伤津耗液,故在整个热病中都以温热伤津,阴液耗损为特点,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火炽伤阴之病理反映。

再者热毒之邪过盛。

邪毒内传,营血耗伤,因而临床上易于发生神昏、出血的变证,即称之为逆传,来势凶险,预后较差。

如果正气虚衰,加之热灼阴液,外感高热可久治不愈,或转化成气虚、、阴虚之长期低热。

中医外感发热护理健康宣教内容

中医外感发热护理健康宣教内容

中医外感发热护理健康宣教内容
外感发热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表证,常见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针对外感发热,中医在护理健康宣教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介绍:
1. 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清汤、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
分摄入,多喝温水有助于排汗散热。

2. 休息调养,患者应尽量避免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
提高免疫力,加快康复。

3. 环境卫生,在发热期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
气清新,避免受凉,注意保持室内卫生,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

4. 心理调适,外感发热时,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
情况,家人朋友可以通过耐心倾听、鼓励患者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恢复。

5. 中医药调理,可以适当采用中药调理,如藿香正气水、银翘
散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药物。

总的来说,外感发热的护理健康宣教内容主要是通过饮食调理、休息调养、环境卫生、心理调适和中医药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的扩散传播。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
有所帮助。

感冒中医治疗 PPT

感冒中医治疗 PPT

▪ 感冒病在肺卫,病性属表证,故解表宣 肺是基本治疗原则,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 发之”之意。
▪ 注意:解表,不可表散太过,以免伤正。 补虚,不可补益过甚,恐其留邪。
▪ 时行感冒,常易化热,发生传变,故清 热解毒至为重要。
▪ 兼夹证,夹湿者、夹暑者应兼化湿和胃 清暑,以免湿邪中阻。
感冒中医治疗
定义:
▪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一种外感疾病。
俗称为伤风,病情较重者,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 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者,称为“时行感冒”。 Nhomakorabea源流
* 感冒一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浊稠粘”
▪ 1、辨寒热虚实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表寒证 恶寒轻,发热重,少汗或有汗,咽红肿痛,苔薄 黄脉浮数----表热证
•体虚感冒-----气虚感冒多在感冒的诸症基础上,兼恶寒甚及倦 怠无力、气短懒言、无汗等气虚症状。阴虚感冒:在感冒的诸 症基础上,兼见身痛微热及心烦口干、手足心热、少汗等阴虚 症状。
2、辨不同兼夹:(结合不同时令辨证)
五气与五季相应
春季:多为风热 夏令:多为风热夹暑热。身热有汗,心烦口 渴,小便短赤,苔黄腻 长夏:多兼湿。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 痛重,胸闷,口淡或甜
秋季:多兼燥。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干咳 无痰,舌红少津 冬季:多为风寒,或外寒里热。
夹食滞:身热,胸脘涨闷,纳呆,泛恶,腹 泻,苔腻
时行感冒
▪ 症状:主证+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 症状较重
▪ 舌脉:舌红苔黄,脉浮数 ▪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 ▪ 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 ▪ (柴胡、葛根、黄芩、石膏、贯众、羌

论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

论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

维普资讯
中医药 通报 ・ 名医精华
目赤 , 持 续 1小 时 体 温 略 有 下 步 下 降 , 约 2月 9 日体 温 已 趋 正 常 苔 白微 腻 , 示 患 者 有 寒 邪挟 湿 。 提
降, 晚约 1 至 1—1 2时 汗 出 热 退 。 ( 7 2C) 因 近 年 关 , 者 回 家 心 寒 为 阴邪 , 性 凝 滞 收 引 , 邪 郁 3.  ̄ , 患 其 寒
有人认 为 , 中医“ 退热 ” 不如 西 相 交 , 度上升 , 热 病情 加 重 , 后期 热
作者简介
病 史摘 要 : 规 则 发 热 一 月 。 不
于8 2年 1 2月 2 6日为庆 祝生 日而
洪广祥 , , 男 著名中医学家 。主任 医师 、 教授 , 北京 中医药大学 中医内科 聚餐后 发 热 , 而腹 泻 呕 吐 , 疗 继 治 学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全 国首批 5 0名老 中医药 专家学术 经验继 0
维普资讯
中医药通报
20 07年 l O月
第 6卷
第 5期
论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
● 洪 广 祥
关键词 外 感发热 宣散透 热 法 名老 中医经验 典 型病 案
发 热 是 临床 上 的一 个 常 见症 医药来得 快 , 是 一种 误 解 。其实 度 下降 , 告痊 愈 。而有 的病 人初 这 病 状, 是机体 正气抗 御病 邪 和机 体 内 中医药 治 疗 发 热 证 有 着 很 好 优 势 次服 药体温 不但 未降 , 而有 短暂 反
统、 正规 的诊治 , 仅诊 断不 名 , 不 而 临床 过 程 中 , 发 现 类 似 规 律 , 也 这 且也 无 明显 疗 效 的发 热 患 者 。在 种短暂 的体 温反跳 , 以理 解为 邪 外 感发 热 , 因感染 所 致 的发 多 可

《发热机制与措施》ppt课件

《发热机制与措施》ppt课件
染。
血液生化检查
通过检测血糖、电解质等指标 ,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疾病引
起的发热。
免疫学检查
通过检测自身抗体等指标,判 断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引
起的发热。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肺部、腹部等器官 ,判断是否存在肺炎、腹膜炎 等疾病。
CT检查
通过CT检查头部、胸部等器官 ,判断是否存在脑部炎症、肺 部感染等疾病。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 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退热 效果。
预防与调护原则
饮食调护
发热期间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补充 水分,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环境适宜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避免 过度穿衣导致热量无法散发。
休息充足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机体 恢复。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抽搐 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深入了解发热机制,探讨有效治疗措施,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
研究意义
有助于减少发热带来的危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疗质量 。
02
发热机制
感染性发热机制
病原体侵入机体
机体免疫反应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引发 感染。
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进行清除,产 生炎症反应,导致发热。
病原体繁殖与毒素产生
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产生内毒素等 致热源。
05
中医对发热认识与辨证论治
中医对发热认识历程及现状
经典论述
介绍《黄帝内经》、《伤寒杂病 论》等中医经典对发热的论述,
阐述其基本观点。
历代医家观点
列举历代著名医家对发热的认识 ,如张仲景、叶天士等,展示其
学术思想。
现代研究
介绍现代中医学界对发热的研究 进展,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中医辨治外感发热.优秀精选PPT

中医辨治外感发热.优秀精选PPT

主症 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 发热初期大多恶寒,恶寒得衣被不减
兼症
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等 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
真热假寒证:有一个发热的过程,且起病急,病情进展快, 热势甚高,很快进入手足厥冷的假象,但身虽大寒,而反不 欲近衣;口渴而喜冷饮;胸腹灼热,按之烙手;脉滑数,按 之鼓指;苔黄燥起刺,或黑而干燥。尤以发热经过、胸腹灼 热及舌苔为鉴别的重点。
至宝丹等。
3、半表半里证-邪郁少阳
症状: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口苦恶心, 苔薄脉弦。
治法:和解少阳,透邪外出。 方药:小柴胡汤类
邪留三焦
症状:寒热起伏,汗出不解,胸痞腹胀,尿短苔腻。 治法:清化三焦,宣展气机 方药:温胆汤
邪伏膜原
症状:寒甚热微,汗出不解,脘痞腹胀,身痛 肢重,舌绛苔白厚如积粉。
治法: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方药:达原饮、雷氏宣透膜原法
4.湿热证-外湿
症状:表现有身热不扬 、身重痠痛、胸部痞闷、面色淡黄、苔腻、 脉濡。
初起,邪遏卫气者,午后热甚,胸闷脘痞,小便短少 湿热遏伏中焦者,汗出热不解,泛恶欲吐,舌苔黄腻 湿热阻于下焦者,膀胱气化失司,小便甚则不出,热蒸头胀,舌 苔白腻 治法与方药:宣气化湿-三仁汤
(1)热盛伤津(原因、程度、纠正) (2)热极生风(针刺人中、百会,静点清开灵、醒脑静等) (3)邪入心包(凉开三宝;体针:取素髎、内关、少冲、 少泽、中冲、涌泉、人中,十宣等穴;用艾灸百会、气海、 关元或用细辛末、附片敷贴涌泉穴) (4)热入血分(清营凉血,中西医结合)
中医辨治外感发热
荆门市中医医院 感染科 曾开胜
中医判断发热不仅是指体温高出正常范围, 而且还包括五心烦热等自觉症状在内。
发热的病因无非外感、内伤。

中医应对外感发热护理课件

中医应对外感发热护理课件
油腻和辛辣食物容易加重病情,应避免食用。
03
02
01
稀粥易消化,且能补充能量,适合发热患者食用。
稀粥
蒸蛋富含优质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适合发热患者补充营养。
蒸蛋
姜糖水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对于外感发热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姜糖水
发热患者的消化系统较弱,过热或过凉的食物容易刺激胃肠道,应将食物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中医应对外感发热护理课件
目录
中医对发热的认识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中药治疗发热的护理饮食调理与护理日常调护与预防
中医对发热的认识
中医认为发热是由于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争,导致体温升高的一种病理现象。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发热可以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类。
总结词
中医认为,发热是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争,导致体温升高的一种病理现象。发热可以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类。外感发热多由感受六淫之邪所致,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表现;内伤发热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所致,以低热、乏力、盗汗为主要表现。
注意食物温度
发热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弱,过量进食会增加胃肠负担,应适量进食。
避免过量进食
食物的卫生质量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应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
注意食物卫生
日常调护与预防
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有助于散热和缓解不适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发热时身体会流失大量水分,应鼓励患者多喝水,以补充体液。
多喝水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定期复查
中药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免影响中药的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期间需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干咳无痰,身热自汗,喉中燥 痒,咳震胸痛,早晚加剧,不能安眠,口干舌燥,便
干,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证属 秋凉束肺,燥伤肺津 治宜 润肺生津,温肺止咳 药物基本方:前胡、桔梗、杏仁、黄芩、甘草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蜜炙款冬、蜜炙紫 苑、蜜枇杷叶、陈皮、当归、玄参
外感发烧也是一个道理,驱邪外走是最关键 的,如果外邪没有深入人体,哪怕有一点点 表证呢,也不能用一派寒凉之品,以免闭门 留寇,冰缚邪气,那样治不了病,还会惹麻 烦,病情会越来越重,引邪步步深入。
最近,清开灵等中药注射液出问题的报道不 断,有时候我就想,一定是药的问题吗?有 没有人的问题呢?
或用麻黄剂:
麻黄剂:生麻黄5-10 桂枝10 防风10 白芷10 荆芥10
寒包火:外寒内热,恶寒、发热甚至高烧、痛、无
汗、舌尖红。上方加生石膏10-30 薄荷后下10-15 金银 花10 连翘10 寒热并用
我习惯用麻黄剂,当然,很多大夫不习惯用麻黄,心里
没底,不敢用。曾听别的专家用防风、桂枝、白芷、 羌活等发散风寒但力量轻的中药也能解决问题,不 过是两副药一起煎,而且顿服,就是煎两次后一次 喝掉,可能效果也不错。
杏苏散中二陈汤,枳壳前胡桔枣姜。
温燥咳嗽
主要脉证:秋温燥热,干咳少痰,咳痰不爽,痰中带 血,咳引胸痛,咽干鼻燥,口渴,舌干少津,舌边尖
红,苔黄,脉滑数。
证属 温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宜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药物基本方:前胡、桔梗、杏仁、黄芩、甘草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北沙参、麦冬、全 瓜蒌、川贝母、牛蒡子、黛蛤散、栀子
发散风热药:
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 柴胡、升麻、蔓荆子、淡豆豉、蝉衣
清气分实热药:
石膏、知母、栀子、芦根、莲子心、 淡竹叶
清热解毒之主要用于温热病的药:
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 穿心莲
• 中医的特色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但流 行病除外,“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 小,病状相似",只要流感来了,仔细观察分 析风寒还是风热,还是寒包火,还是湿热兼 有外感,治疗过几个病人摸索出规律以后, 其他病人都是大同小异的。
多年前我见过一个患者,外感发烧去了三 甲医院急诊科,明显的表证,因为高烧,医 生用上清开灵,导致病人马上如坠冰窖,浑 身哆嗦,差点休克,马上抢救,不愧是去对 了急诊科。当时的老中医谆谆教导我说: “这是明显的关门打狗,病轻药重,应该用 解表药,用了一派寒凉,怎么不出问题呢?” 这些话,想起来就像在昨天。
中医应对外感发热
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 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
外感?上感?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外感发烧的分型:
外感风寒 外感风热 寒包火 外感挟内湿
猪流感要来了,大家如临大敌!
中医最大的优势就是退烧,特别是外感发 烧,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后代的温病 学派本来就是专门研究外感病的,中医退烧 只要认证准,下手狠,效果一般来说是快速 持久彻底的,可惜很多中医大夫不会治疗外 感发烧,老百姓更是不知道中医中药退烧竟 然比输液打针要来得快。
外感风热:
发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痛,鼻塞,流黄脓 鼻涕,咳痰较粘,咽喉肿痛,舌尖红,苔微黄,脉浮 数,风热袭肺,辛凉解表,清热宣肺。
金银花10g 连翘10g 薄荷6g(后下) 牛蒡子10g 芦根15g 杏仁10g 桑叶10g 紫苏叶10g 甘草6g.
银翘散治三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风热感冒:Vc银翘片,板蓝根冲剂,抗 病毒口服液,银翘解毒片(丸),羚羊解 毒片(丸),桑菊感冒冲剂(片),双贯 冲剂,复方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
中成药治疗
暑湿证:藿香正气软胶囊(片、水)。 表寒里热证:防风通圣丸(胶囊)。
简易的单方
紫苏叶12克,加葱头3个,用水煎服。用于 风
寒感冒。 生姜6克、葱头2根,水煎服。用于风寒感冒。
大青叶50克,水煎服。用于风热感冒。 鱼腥草50克,水煎服。有清热解毒功效,用
于 热象明显者。
简易的食疗
黄芪粥(40岁后): 黄芪20克,粳米50克。
黄芪20克加水200ml,煎至100ml,去渣 留汁,另取粳米洗干净,再加水300ml, 煮至米花汤稠为度。食时加糖稍许。
对于喝中药提前预防流行病的效果,我个 人持怀疑态度,SARS期间,全北京人甚至 全国人民喝中药,甚至当礼品送,搞得真正 的病人买不到中药,是教训呢。其实真能预 防吗?一个老专家笑着对我说,疫情流行, 把人泡到中药缸里该得的也跑不掉,倒是应 该在发烧初起时候发挥我们中医的威力,好 钢用在刀刃上。 预防:1、通风;
我的方法通常是:生麻黄310g(根据年龄而 定),桂枝10g,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15g 后下,僵蚕10g,蝉衣10g,如果嗓子疼再加桔梗 10g,藏青果3g,咳嗽的话加川贝、杏仁等等。
京冬季流感证治
临床表现:恶寒、高热、周身疼痛、无汗, 其他伴见症状有头痛、咳嗽、鼻塞流涕等, 脉多浮弦紧数,有些患者或有咽干咽痛, 但大都不伴有咽喉红肿。发病早期,表现 出典型的风寒表实证;还有相当多的患者 已经西医用抗生素、解热剂、或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治疗数日而不愈,仍 表现出外寒未解之象。
记得好像老专家邓铁涛教授说过:“不会 治疗外感发烧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
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或身痛,
鼻塞流涕,偶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风寒束 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芥穗10g 防风10g 紫苏叶10g 白芷10g 生姜三 片 杏仁10g 桔梗10g 生甘草6g.
若恶寒重,高烧,两服药合并,顿服。 九味羌活配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临证加减在变通。
证属 风寒袭肺,肺失宣肃 治宜 疏散风寒,宣肺止咳 药物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荆芥、紫苏、 细辛、白前、浙贝母、清半夏、陈皮
风热咳嗽
主要脉证:咳嗽,黄痰而稠,粘滞不爽,发热恶寒,热重 寒轻,头痛,咽喉红肿疼痛,口干,汗出,鼻塞流浊涕,
小便黄,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证属 风热袭肺,肺失清肃 治宜 清热散风,宣肺止咳 药物 在基本方基础上,酌情选加银花、连翘、 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芦根、浙贝母
京冬季流感证治
因方中以麻黄为君药,故在使用说明中注 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患者慎用”。但 也观察了十几例轻中程度的高血压病例, 服药过程中并未见有血压明显增高。
— 引用师兄高飞的经验
空调伤寒的形成,刘渡舟教授认为:暑热难 捱,时人贪凉取冷,制冷设备应运而生。空调 机一开,飒飒冷风扑面而来,沁人肌肤,暑汗 顿消。然则非其时有其气,有些人难免会患空 调病。因其常表现为恶寒、发热、身痛、无汗、 气喘、脉浮弦或浮紧、舌苔白润,与伤寒表实 的“麻黄八证”极为相似,故称其为“空调伤 寒”,以资与正令伤寒相区别。
清开灵说明书上写着“有表证恶寒 发热者慎用”,可功能主治呢?包括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烧”,上 呼吸道感染自然就常常会有表证恶寒 发热,这样的说明书让人不知所措, 临床大夫特别是不明白中医退热还要 分阶段的大有人在,不出问题才怪呢。
中成药治疗
风寒感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 荆防败毒散冲剂,通宣理肺丸等。
家里进来野狗,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每个人的做法 可能会有不同。
有人会把门打开,开得大大的,拿个棍子之类的东 西把狗轰出去得了,轰的时候要小心,不是要打它, 目的是轰它走,哪怕它已经给家里造成了一些损失呢, 以后注意不让它再进来不就得了嘛。
有人会怒从胆边生,决心一定好好教训一下那狗东 西,教训嘛,自然先把门关好,以免它跑掉,结果会 是什么呢?有可能你出气了,打它了,但也有可能它 把家里弄的得一团糟,甚至还有可能把你咬伤,关门 打狗,值吗?
2、一有感觉,生姜、薄荷的上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 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二十 多年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上研究生,曾经聆听过 温病大家赵绍琴教授对这几句话的讲解,赵老不厌 其烦,几个小时反复叮嘱一定要记住一个汗字,一 个透字,一定要给邪以出路。
这二十多年本人实践越多,越深深体会到当年 他老人家为什么那么耐心的强调这几句话,就是怕 我们关门打狗,打不成狗反被狗咬呀。狗再不是好 东西,也不要在自己家里和他纠缠,放这狗东西走 好了,对大家都是好事。
桑杏汤中栀梨皮,香豉沙参贝母齐。
谢谢聆听
基本方剂 —— 止嗽散
桔梗 前胡 甘草 百部
陈皮 荆芥 紫苑 生姜
有痰:加 法半夏 茯苓 舌尖红:重用芦根 白茅根 鱼腥草 连翘
舌苔黄:加 黄芩。 舌质暗:加 赤芍、桃仁。
咳嗽老不好,有时不是气管或者肺部的问
题,是咽喉部的慢性炎症引起的,表现是有痰 但不多,往往是粘稠的,嗓子不舒服,老感觉 像有东西在嗓子里(但不是梅核气),我个人 的经验是单纯用内服药物效果慢一些,建议内 服药物的同时,试用双料喉风散局部每天多喷 几次,再用六神丸含化就更好了(可惜老药便 宜不挣钱,很多地方不卖了)。
风寒感冒简易的食疗
紫苏叶粥: 生姜20G, 紫苏叶12克,粳米100克。 薄荷叶粥: 生姜20G,薄荷叶10克,粳米100克
中医应对外感咳嗽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 感冒好了以后,或者 闹嗓子(咽炎、扁桃体炎)以后,咳嗽老是 不好,可以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检查 没有什么大问题,各种抗生素、止咳化痰的 中药效果都不理想,别看这小小的问题,有 时候难倒大夫,病人当然也着急。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不冷、不疼、有点汗,起码摸上去身上不是特别 干,我的经验是用银翘散合升降散,就是上方去掉麻 黄、桂枝,仍然是薄荷不能缺。
外感发烧一般分为风寒/风热, 鉴别要点主要在症状,不在舌苔 或者脉象,特别集中在冷、痛、 汗三个字。
先师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 “太阳伤寒的恶寒,是很严重的,即使多穿 衣,多盖被,或者烤火取暖,也常常是不得缓 解。寒主凝滞、主痛、又主收引,故除恶寒之 外,还见各种疼痛之证。外感寒邪,营卫凝涩 不利,皮毛腠理敛缩闭塞,所以身上不出汗, 即扪其皮肤灼热烫手,但无丝毫汗意可言,这 在诊断上很有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