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和科研素质培养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_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_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_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创新能力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而作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科研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升科研素养以及加强科研实践三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开展科研活动的源动力,只有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深入的研究。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科研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比如开展科研社团、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比赛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对科研的兴趣。

其次,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关键。

科研素养包括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知识储备以及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等。

学生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就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来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文献综述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在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科研方法与技能的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科研论文的查找、阅读和撰写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科研导师制度,由专业人士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素养。

最后,加强学生的科研实践是培养科技能力的关键环节。

科研实践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实验室和设备支持,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

对于科研成果的展示和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组织学术报告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向他人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从中获取反馈并加深理解。

总的来说,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科研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和辅导的作用,提供科研方法和技能的教学;家长要关心孩子的科研活动,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素养研究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素养研究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素养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及科研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素养进行研究,探讨其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措施。

一、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科研能力是大学生在学术领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竞争力,对于提高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思维、拓宽学科视野、促进学术交流等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科研能力培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研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科研素养是指科研者具备的一系列综合能力和素质。

首先,科研者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其次,科研者应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遵循学术诚信,准确引用他人成果。

再次,科研者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

最后,科研者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建设性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呢?首先,学校应加强科研导师制度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学术指导。

导师应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研课题的规划和实施。

其次,学校应加强科研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例如,开设科研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室操作等。

再次,学校应加强科研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科研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的能力。

三、推进科研能力培养的措施为了推进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应加强科研能力的课程培养,提供专业的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培训。

例如,开设科研方法论、科技文献检索与分析、学术写作等课程,引导学生迅速掌握科研的基本能力。

浅谈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科研素质的培养

浅谈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科研素质的培养
46~ 48.
[ 4 ]郭 兴 启 , 菌 , 李 郭恒 俊 . 国内 外大 学 生 创 新 型 人 _ 养 模 式 的 比较 [】 高等 农 业 才培 J.
教 育 , 0 9 2 :9~91 2 0 () 8 .
[ 5 ]陈 建 成 , 勇 , 敬 , . 达 国家 研 究 拿 张 等 发 型 大 学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特 征 与启 示[ . J 科披 与 管理 , 0 9 1 : 3 ~1 3 ] 2 0 () 1 0 . 3
院 校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提 高 。
关20 G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9 5 2 1 ) 2 b-0 1 —0 1 3 9 ( 0 0 ( ) 0 6 1 6 7 0 力 , 成 以 培 养学 生 的 能 力、 人做 学 问做 形 教 研 究为主的新模式 。 除 此 之 外 , 要 营 造 创 新 能 力培 养 的 还 环 境 , 过 开设 高水 平 学 术 讲 座和 论 坛 , 通 努 力形成一种有利 于学科交叉和知识碰撞 、 有 利 于 更 为 ,‘ 的 开 拓 学 生 的 视 野 、 有利 于 为 学 生 创 造 更 为 宽松 和 偕 的 发展 环 境 的 创新能力培养氛围。 同时 , 力构 建 创新 能 努 力 培 养 的 激 励 机 制 , 过 设 立 奖 学 金 等 创 通 新 人 才 奖 励 制 度 , 励 更 多 、 好 的学 生成 激 更 长 为 符 合 国 家 和 社 会发 展 需 要 的 创新 性 人 才。 总之 , 普 通 高等 院校 应该 因地 制 宜 , 各 结 合 本 校 的 特 点 和 优 势 , 过 构 建 适 合 本 通 校 的 大 学 生 科 研 训 练 体 系 , 养 大 学 牛 科 培 研 素 质 , 强大 学 乍 科 研 训练 , 拓 宽其 知 加 以 识而 , 充分 其 发 展 个 性 , I 培 养 和提 高 其 从 _ f 『 i 创新能 力。

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篇: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时代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要求——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创新素质的涵义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精益求精的意识,面对任何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有勇于尝试的冲动,是不断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求新、求异的兴趣和欲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是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的潜能。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当今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缺乏主要表现:1.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

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设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思维相当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相当敏捷;然而由于他们的知识面宽度不够,知识的吸收是独立的、互不相关的,出现“见树不见森林”的现象。

机械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缺乏必要的合理整合,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千篇一律,没有太多的新意和突破,最明显表现在发言、作业、试卷、论文中缺乏新意。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科研素质提升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科研素质提升

未来发展趋势
跨学科研究、国际合作等
持续改进与创新
不断学习、反思和改进
个人成长与社会价 值的关系
社会认可与成就感
实现个人价值、回馈社会
社会对创新者的认可、成就 感的重要性
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素质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素质是当今高等 教育中的重要课题,通过不断提升学生 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可以培养出更 多优秀的科研人才。
客观全面,科学公 正
学术道德的重 要性
诚信守则,注重品 质
个人科研成果 的展示
展现实力,树立形 象
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路径探讨
指导导师的作用
启迪智慧,指点迷津
学术团队与合作伙伴
共同探讨,互相促进
科研分享与交流活动
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科研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专业知识、学术素养和创新意识的 全面提升。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 能培养出优秀的科研素质,为未来的科 研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MORE>>
成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案例
优秀的创新能力培养经验分享
分享创新方法和技巧
成功的科研素质提升案例解析
案例分析与评价
大学生成功转化科研成果的案例
科研成果应用实例
创新领域的前沿发展
当前创新领域的热 点问题
技术创新 社会创新 环境创新
未来创新趋势的探 讨
数字化 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
创新技术的应用前 景分析
市场趋势 竞争形势 发展潜力
大学生科研成果展示
学术论文成果 展示
学习成果分享
科研成果与社 会应用
科研成果的实际应 用
科研项目实施 情况汇报
项目进展及成果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国家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校教育、实践机会以及培养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意识。

首先,学校应该开设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如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编程课程等。

这些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在某些专业中增加科研项目或者实验课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为了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实践机会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和创新实践项目。

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增加科技创新项目经验。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这样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科研项目,并与专业人士合作,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除了学校教育和实践机会,培养措施也是关键所在。

首先,学校可以设立科技创新类奖学金,鼓励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优秀成绩。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开设科技创新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计划。

导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研项目设计、实验指导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新经验,促进科技创新的合作与共享。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校教育、实践机会以及培养措施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校的努力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相信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科技实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摘要]:科技辅导员对青少年创新意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科技辅导员呢?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整合资源、配合教学;激发兴趣、科学探究;鼓励创新、活动开路;创设和谐,共同合作。

[正文]: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辅导员是一支至关重要的队伍。

他们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

我们作为科技辅导员,要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整合资源、配合教学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它还包括电视、电影、录音、幻灯等多媒体,还有实验教学。

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建设、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完善,实验室建设也比较规范;有的则缺这少那,特别是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大多不到位;有的资源建设比较好,但由于多种原因,设备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科技辅导员要积极配合校领导,制订好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

其次是抓好资源的管理,对现有资源进行鉴别、取舍、维修,对新添的资源建设要有系统的“管理使用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体系。

第三,抓好资源使用率,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此,科技辅导员既要协助校领导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还要努力协助学科教师制订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计划”,为他们写好教案,提供方便,包括制作教学课件,选择音像教材资源等。

二、激发兴趣、科学探究如何让学生热爱科学、提高科学素养,这需要科技辅导员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1、要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去激发的。

如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育生活化。

如在教“周长和面积”的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课件,即教师买了一套住房(多媒体展示高楼大厦),要进行装修,有几个问题请你帮忙解决。

问题一:计算出这套房子的总面积;问题二:用边长5分米的大理石铺地需要多少块?每块大理石售价8元,需要多少钱?学生听后跃跃欲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竞争优势,培养出大批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对于高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高校在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学校支持、导师制度和实践平台这四个方面,来探讨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一、课程设置高校应该注重设计和优化科技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首先,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科技创新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科研能力。

其次,开设科技创新课程,教授学生科技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帮助他们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建立科技创新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技创新的技巧和方法。

二、学校支持高校应该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

首先,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提供科研经费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其次,建立科技创新中心或实验室,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场地,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科技创新导师制度,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三、导师制度高校应该加强导师制度的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首先,学校应该选拔具有一定科研水平和经验的教师作为导师,帮助学生制定科技创新方向和计划,并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其次,导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组织讨论和报告会,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另外,导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科研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开展科技创新实践。

四、实践平台高校应该积极提供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首先,建立科技创新竞赛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实习和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接触到真实的科技创新项目,并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高校还应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极将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收稿日期:2002-01-07作者简介:霍霞(1961-),女,河南省许昌市人,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文章编号:1001-7130(2002)01-0007-02浅谈大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霍霞,徐锡金(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汕头515031)摘要: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在这种形式下,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是当务之急。

本文就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深入发掘学生科研潜能等问题简单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大学生中图分类号:R -4文献标识码:B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高素质、适应时代需要的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大主题。

纵观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已转向智能型、素质型,而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在培养高校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综合素质方面该怎样适应这一转变?众所周知,由于受传统教育方法和现实条件的束缚,长期以来传统的考试机制只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严密考核,这在无形中鼓励学生去死记硬背,容易养成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压抑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但如今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是适应将来社会的真正人才。

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诸如德行、科研精神等,都是合格人才不可缺乏的。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可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人才诸多素质中至关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为了民族的长远利益,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面对占高校绝大部分的本科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科研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且对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学生科技创新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探索精神:学校可以组织科技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开展思维训练:学生可以参加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相关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提升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提升科学素养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科学知识学习:学生应当全面学习科学知识,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还要关注前沿科技动态。

2.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实验、观察、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科技创新通常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组织团队项目: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工程实践等团队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开展沟通培训:学生可以参加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相关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学生科技创新的关键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实际项目:学校可以与科研机构或企业合作,提供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真实的科技创新项目中。

2.培育创新导师:学校可以邀请科研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作为学生的创新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

五、推广科技创新文化科技创新文化的推广可以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情,推广科技创新文化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举办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科技展示、创新论坛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2.设立创新奖励机制:学校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给予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荣誉。

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对学生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提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科技创新对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科技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

在学校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科技的敏感性和关注度,让学生了解科技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教授科技发展的历史、介绍前沿科技成果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

二、科技创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具有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创新的学习方式。

例如,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让学生从头到尾完成一个科技创新项目,从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科技创新竞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科技创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科技创新不仅仅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逻辑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

科技创新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团队中协作完成项目。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1. 开设科技创新课程:学校可以设置科技创新相关的课程,专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2. 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该提供实验室、创客空间等资源,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

3. 鼓励项目制学习:引入项目制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经验来培养创新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周仲海一、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1、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可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法律规定的高等教育中心任务之一。

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时代发展、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

对于工科类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等学校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素质教育和学校整体工作中实现“有为、有位”的坚强阵地,更是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全面成才的宽广舞台。

2、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胡锦涛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因此,高校应该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拓展新途径、新方法。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引言: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与创新被认为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提高他们在科学领域的竞争力。

一、提供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首先要确保提供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

学校应当配备先进的实验室设备、科学图书馆和信息技术设施,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

同时,学校应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从观察、问题提出、假设、实验和结论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当组织一些科学实验和课外科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学校可以与科研机构或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的机会。

通过参与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导师指导,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四、开设科学创新课程和活动学校应当积极开设科学创新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创新成果的平台。

这些课程和活动可以包括科技竞赛、科学论坛、创新实践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成果,并从中获得反馈和启发。

同时,学校应当邀请专业人士或科学家来校作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结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通过提供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和开设科学创新课程和活动,学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将为学生未来的科研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素养提升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素养提升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与科研素养提升科研能力是大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

而科研素养作为一种综合能力,也是衡量大学生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准。

因此,大学生应该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科研素养的提升。

一、培养科研能力1.选择科研导师大学生在进行科研能力培养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研导师。

优秀的导师能够提供专业指导,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并且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

通过与导师的合作,学生可以培养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

2.参与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校或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通过参与项目的整个过程,了解科研的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

3.加强实验技能科研需要一定的实验技能。

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实验课程,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巧,培养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提高实验技能的应用水平。

4.扩展学术交流与其他同学和专业人士的交流是培养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与其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想法。

这样不仅可以获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二、提升科研素养1.扎实的学科基础提升科研素养必须有扎实的学科基础。

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并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只有具备良好的学科基础,才能在科研中做到深入和突破。

2.学习科研方法科研方法是科研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应该学习科研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包括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熟练掌握科研方法,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科研工作。

3.培养创新思维科研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大学生应该培养创新思维,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参与学术交流和思考,可以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关注学术动态科研素养的提升需要时刻关注学术动态。

大学生应该经常阅读学术期刊、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方法技巧。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必备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一、加强科学素养教育科学素养是指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加强科学素养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个学科的教育中,从小学到高中,有条不紊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 强化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知识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学校应该设置科学课程,开展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学习,内容要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

2. 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并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注重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科学领域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创造新的科技成果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鼓励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帮助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2. 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实验室设备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能够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创新活动。

3. 提供科技创新平台和资源学校可以创建科技创新平台,供学生展示创新成果和交流科技思想。

试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试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上 述 三 方 面 的 辨 证 统 一 。指 出参 与 科 研 活 动 是 创 新 教 育 的 载 体 , 提 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生 科 研 素 质 、 养 其 创 新 能 力 的 根 是 培
本 途 径 。 新 教 育 的 特 征 是 主 动性 、 作 性 、 践 性 和 自我 调 节 性 。 出 了 提 高学 生 科 研 素 质 的措 施 , 创 合 实 提 主要 有 : 建
作者简 介:黄晓云(9 6 )女 , 16 一 , 黑龙江 同江人 , 阳大学副教授 , 士。 沈 博
7 6
沈 阳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第l 0卷
调 节性是 指在 学 习过程 中 ,学 生 能 了解 自己 的学 习过程 、 习效 果 以及学 习 的社会 价值 , 断改 进 学 不 学 习方 法 ,提 高学 习效 率 。学生 对 自己 的学 习动 机 、 略、 为、 策 行 结果 等 自我调 控 , 是创新 教 育 的重 要 特征 。 参 加科研 活动 。 是创 新教 育 的载体 , 提高 大 是 学 生的 科研素 质 。 培养其 创新 能力 的根本 途径 。
备 了一定 的科 研意 识 的基 础 上 ,经过 培养 和实 践
这个 民族 能否 在世 界激 烈 的竞争 中取得 优势 的 核
心 因素 .培养 大批具 有创 新 能力 的 高素 质人 才是 社会 的需 要 , 我们 国家 生存 和发 展 的需要 【4而 是 】。 ] 8 创新 型人 才 的重 要 特 征是 具 有 一定 的科 研 素 质 。 我 国 的高 等教 育 肩 负着 培 养 高 素质 人 才 的 重 任 .
的探 求 欲 . 这是 科研 素质 的基 础 ; 科研 方 法是 指 掌
握 如何设 计实 验方 案 , 展 实验研 究 、 行测 量统 开 进

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祖国的未来,学生发展科研与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方案。

一、重视兴趣激发学生对科研与创新的兴趣是培养其能力的关键。

学校应提供多样的学科和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二、建立创新实验室学校应设立创新实验室,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购买先进设备和工具,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实践。

三、强化导师指导学校应安排专业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给予他们科研和创新方面的指导。

导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

四、开展科研竞赛学校应定期组织科研竞赛,鼓励学生参加。

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潜力,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开设科研课程学校应开设科研相关的课程,教授学生科研方法和技巧,如文献检索、实验设计等。

这将为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六、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如图书馆的科研数据库、实验室的设备和耗材等。

同时,可以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研平台。

七、培养跨学科能力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在科研项目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学科的结合,从而培养其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鼓励创新成果转化学校应引导学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创新,推动其加入创业团队或参与创业实践。

通过切实的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九、加强交流合作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与其他学生和专家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借鉴和学习,开拓视野,提高科研与创新水平。

十、注重综合评价学校应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不仅要考量学术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总结: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培养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培养方案

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培养方案一、介绍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的意义学生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职场对创新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更能促进其个人全面发展。

科研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综合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科研创新平台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学校需要建立科研创新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包括科研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和科研俱乐部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参与各种创新项目,积极探索并应用科学知识。

三、提供权威指导和资源支持学校可以邀请专业教师以及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权威的指导,帮助他们在科研过程中解决问题和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需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包括设备、资金和文献等,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研素养的培养要从学生的科学思维入手。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科学思维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要具备科学思维,就需要有批判性思维、严谨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研素养的培养还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科学方法。

通过科学实验和调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生在科研过程中要学会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从中得出结论。

这些方法会使学生具备系统性的研究能力和科学探索的思维。

六、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创新表达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创新表达。

除了科研论文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竞赛、发明设计和艺术表演等方式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往往是一项团队工作,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科研项目,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并取得更丰富的成果。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与科研能力培养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与科研能力培养

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与科研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在当代社会中显得愈加重要。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积极培养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以及国家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1. 培养动手能力科技创新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大学生可以参加各类实验室课程和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实验的乐趣和挑战。

此外,可以参加一些科技创新比赛,如科技创新大赛、创业大赛等,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拓宽科技知识科技创新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

大学生应积极拓宽科技知识,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主动阅读与科技相关的书籍、论文等。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等资源,关注前沿科技动态,了解最新的科技趋势和发展。

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科技创新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大学生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积极参与科研团队和项目组的工作,学习与他人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多向他人学习,积极汇集众人智慧,共同促进科技创新的进展。

二、大学生如何培养科研能力1. 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

科研素养包括科学方法的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文献阅读与查找能力等。

大学生应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科研素养,在学习中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积累数据处理和文献阅读的经验。

2.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亲身体验科研的过程。

可以向老师或教授申请加入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

在科研项目中,可以学习到科研的方法和技巧,深入理解研究课题,提高科研能力。

3. 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学术交流是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向专家学者学习,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思维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科研领域的理解。

三、培养科技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建议1. 多参与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多参与实践活动,如实验室实践、科技创新比赛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具备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能力。

而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具备自主学习、信息获取和处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以及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素养不仅仅涉及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现象和科技成果,拥有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

首先,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必要的科学实验设备和资源,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提供参赛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另外,家庭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科技书籍、科普杂志和科学实验器材,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实践。

同时,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参与科技俱乐部、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拓宽孩子的科学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也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共同制定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时间。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并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家庭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与学校保持联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和科研素质培养
作者:梅瑞斌齐西伟李明亚包立张娟霞宫明龙
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28期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青年学子的创新思想是科技发展的潜在动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造就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本文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科技创新活动为例论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对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继续深造和就业渠道等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工程,只有老师、学生和学校管理的整体配合才能使科技创新教育事半功倍。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研素质就业大学生
0 引言
社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不断探索新型教育模式和丰富大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教育手段。

奈斯比特①曾精辟的指出:在工业社会时代,教育的任务是阅读、写作、计算,在信息社会时代,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学习、思考、创造。

70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的日本已经十分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致认为适应新世纪的素质和能力就是独立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众多学者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独到见解。

邢智强③分析了制约大学生创新的各种因素,并从不同视角提出培养大学生科技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汪通悦等④结合多年来指导机械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认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章启成等⑤建议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加强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引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具有大工程观的卓越工程师。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从2010年开始每一年投入上万元资助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创新教育效果。

笔者结合本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重点论述了科技创新对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提高科技创新教育效果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1 科技创新和科研素质
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教育过程是一个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多种活动形式相结合的过程,教育的成效以大学生这一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与否为标志。

科研素质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和理解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会独立思考,掌握科研方法及思路,提高科研分析及动手能力,培养其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态度。

科研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让大学生清楚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措施提高其科研素质,使大学生从象牙塔里面走出来,摆脱单向思维和生活模式,提高思考和动手能力,更加适宜未来社会科学研究和工作是未来高校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趋势。

2010-2011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共资助30项科技创新,资助强度5000元/项,经过一年资助,共计发表论文19篇,申请专利2项,并以此为依托,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3项,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5个,省级奖项9个,成果丰硕。

科技创新活动对科研素质培养作用体现在:
1.1 培养发散思维和开阔视野
发散思维是多方向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它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物。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逻辑性思维较强,往往对一个问题具有深层次探索性和钻研性,有时甚至“钻牛角尖”,缺乏的是变通的思想和灵活性。

科技创新为思维纵横交错的培养提供了平台,当我们在科技创新立项时就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研究其专业背景和考证研究工作可行性,在阅读大量文献的过程中,不同学者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学生带来了更多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做的东西又有什么异同?自己的方向和所要研究的东西是否有新意?能否另辟蹊径?这一串串的问题和一系列的文献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想法,而研究现状的错综复杂和多变构成丰富多彩的、生动的“意识之网”,这张网可以迅速、灵活地“编”出多种多样的意识产品。

而这种发现和收获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扩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思维方式。

1.2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仅需要学生立项调研,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实验在实践活动中实现。

无论是社会科学的策略研究与调查,还是自然科学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均需要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实践,只有大量的实验验证和数据支撑才能论证真理的存在,所以科技创新活动本质就是理论建立和动手实践论证的过程。

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深入了解各种设备的用途用法,而且能够掌握不同实验方法和工艺的优缺点及意义。

1.3 提高学生协作能力
“一盘散沙的队伍是打不了胜仗和大仗的”,没有一个材料类的专家能够说出世界上所有材料类别及数目,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而研究方向也仅仅是冰山一角。

未来科技发展正在朝着多学科、交互性方向发展,因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发挥团队每个人的智慧和学识。

团队的协作能力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只有整个团队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的优点,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长期的团队合作和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吸取达到了最大化。

1.4 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在科学研究中成功和失败相辅相伴,有些时候我们怀着满腔热血一如既往靠近我们认为能够到达的彼岸,可是最后却依然失败,失败的教训和体会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十分重要,只有经历过失败,才知道成功的可贵,多次的失败和教训恰恰能够成就一个坚忍不拔、严谨慎密的大学生。

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开展,也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起到了督促的作用,提高了学习氛围。

1.5 有利于大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
近几年,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猛增,加之就业形势的不明朗使当今大学生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关注他们的未来。

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恰恰为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铺垫了一条坚实大道,为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搭建了广阔舞台。

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和资金支持真正能够使一部分大学生从书本里面寻找真理,从实践中进行真理检验,为自己未来继续深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资源与材料学院科技创新实践与讨论
2010-2011年资源与材料学院在共有12支队伍申请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基金,5支队伍获得资助。

经过一年的努力和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EI检索论文2篇,有四支队伍顺利结题,并在2011年的结题答辩中均获得优秀,在学校29支结题科研团队前五名中占据三席,成绩优异。

应该说这个成绩是值得肯定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决策层的支持、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但在带领学生开展创新活动这一年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科技创新资助范围仍需扩大。

资源与材料学院2010年科技创新资助率为41.7%,科技创新活动属于半普及性创新教育,为能使更多的大学生把业余时间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从而在大面积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寻找新的突破点,为省、国家等更高级的学术活动和竞赛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多的大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提供机遇和平台,学校应该继续加大创新基金资助范围。

(2)资助学生参与度和梯度不足。

学生在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后,部分学生参与时间较少,参与程度不足,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一些学生怀着重在参与的态度,而没有真心地准备进行实验和创新,对于这类学生指导老师需要明确任务分工,杜绝滥竽充数的学生。

另一方面是科技创新活动和教学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因为科技创新基金资助期限是一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大三学生,正处于专业课学习阶段,有时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解决创新活动和教学管理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团队的梯度建设,并需要决策层对整个学校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另外,有些老师对本科生能力估计过高,课题的立项调查欠缺,使获资助的课题难度过大。

(3)团队协作能力需要提高。

在结题答辩时,5~7人的团队只有一个人到两个人参加结题,足以看出了团队协作能力薄弱,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感觉到科研的困难因而选择放
弃或者别的原因从而采取消极态度。

还有一些学生不善于和其他学生交流,总是独来独往,对这类学生,学校和指导教师要相互配合进行管理,对于团队意识差和知难而退的学生,指导老师要经常进行教育,对于消极对待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学校和老师要定期检查和讨论,过于消极可取消资助资格。

3 结论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需要一如既往坚持下去。

科技创新对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至关重要,结合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科技创新活动,论述了创新教育对提高思维方式、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校园文化建设、继续深造机会和就业渠道的作用,依据资源与材料学院科技创新实践重点探讨了目前学校科技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需要学生、老师和学校之间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注释
①奈斯比特.第四次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②张继德.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A].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
③邢智强.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9 (5):12-13.
④汪通悦,孙全平,杨大春,等.基于团队的机械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探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1.4:217-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