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性能量的另一个出口—禅—智悲与美的源头》

合集下载

禅宗美学的本体论空观

禅宗美学的本体论空观

禅宗美学的本体论空观禅宗美学的本体论空观本文关键词:本体论,禅宗,美学禅宗美学的本体论空观本文简介:在禅宗美学的本体论研究中,皮朝纲先生认为:在禅宗那里,’禅作为本体范畴,是以立心’(佛性论是禅宗形而上学哲学的基本理论,而佛性论的实质是心性论)来建构其心性本体论的。

因为心身禅宗是把心性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理论,而心’这个概念又是整个禅宗哲学与美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禅宗的整个理论体系就是从把握本源——心’这一点出发禅宗美学的本体论空观本文内容:在禅宗美学的逻辑学研究中,皮朝纲先生认为:在禅宗那里,’禅作为本体范畴,是以立心’(佛性论是禅宗哲学的基本理论,而佛性论的实质是心性论)来建构其心性本体论的。

因为禅宗是把心性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而'心’这个概念表现形式又是整个禅宗哲学与美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禅宗的整个方法论就是从把握本源——'心’这一点出发而建立起来的。

111不错,在禅宗历史上的确没人把禅宗称为“心宗”(宋人刘非木)而且也有人认为“禅”与“心”是“异名同体'元代禅门高僧中峰明本说禅何物也,乃吾心之名也;心何物也,即吾禅之体也……然禅非学问而能也,非偶然而会也,乃于自心悟处,凡语默动静不期禅而禅矣。

其不期禅而禅,正当禅时,则知自心不待显而显矣。

是知禅不离心,心不离禅,惟禅与心,异名同体。

121明确指出“禅,与“心”是“异名同体,,“禅”就是“吾心之名”,是众生具有的“自心”(自性,本性)是‘诸人的本来面目'但是把禅宗哲学、禅宗美学的本体论定位为‘心性本体论”实在不妥。

本文拟就禅宗美学的本体论问题也提出一种观点,即“空观”是禅宗哲学、禅宗美学的本体论范畴。

其实,在禅宗思维中,“空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点,是禅宗哲学、禅宗美学的本体论人文学科。

在人类思维中,“本体”是指终极存在,是指存在的根据和根源,而“本体论”就是对终极存在和根源的理论描述,是关于终极存在的蕴含理论体系。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性灵之美,是指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世界的感悟和体验。

它是一种超越物质和肉体的精神美,能够让人们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和力量。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物质和功利所束缚,忽略了内心深处的美好和力量。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成为了当下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需要我们重视内心的感悟和体验。

人们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对内心的倾听和感悟,忽略了心灵深处的美好和力量。

我们需要学会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用心去倾听内心的声音。

可以通过冥想、自我反省、静心等方式,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平静,感受到性灵之美的存在。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需要我们重视与自然的连接和体验。

自然是性灵之美的源泉,它包含了丰富的美和力量,能够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我们需要走出繁忙的城市,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可以选择到郊外或者山区去徒步旅行,去登山、去静坐、去感受自然的美好。

在自然的怀抱中,可以收获到性灵之美的洗礼和启迪。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需要我们重视与他人的连接和体验。

他人是性灵之美的载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体验,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的共鸣和启迪。

我们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感受他人的情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连接和情感的交融。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可以收获到性灵之美的包容和力量。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力量,体验艺术的魅力,与他人建立心灵的连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美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美好。

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和美好。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性灵之美的存在,让心灵在其中得到洗礼和启迪。

【2000字】第二篇示例:让性灵之美打开经验与内心人类拥有一个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内心的力量。

性能量与昆达里尼的唤醒

性能量与昆达里尼的唤醒

性能量与昆达里尼的唤醒一个人该如何克服性的拉力而使昆达里尼能够上升?为了很多生命的诞生,能量总是不断地通过性中心而向下走。

所以,当任何能量被创造出来,它将首先试着向下移动。

那就是为什么静心有时候会在你里面创造出比你以前感受到的更多的性。

你会感到有更多的性欲,因为你产生了比你以前有的更多的能量。

当你保存了某些东西,那个旧的、习惯性的通道就准备释放它。

那个机制是准备好的,那个通道是准备好的。

你的头脑只知道一条通道--一条较低的、性通道。

所以当你在静心时,你的生命能量的第一个运动将是向下的。

只要觉知它。

不要与它作斗争,只要觉知它。

要觉知那条习惯性的通道,要觉知性幻想,让它们来。

觉知它们,但是不要为整个情况作任何事,只要觉知它。

没有你的合作,性通道无法打开,但是即使你与它合作一个片刻,它就能开始发生作用,所以不要与它合作,只要觉知它。

性的运作过程是那么短暂的一个现象,所以它只是短暂地发生作用。

如果在那个时刻你不合作,它就会停止。

在那个时刻,你的合作是需要的,否则它就无法运作。

它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运作过程,而如果你不与它合作,它自己就会停下来。

一次又一次,能量通过静心而被创造出来,它持续地向下移动,但是现在你觉知到它了。

那条旧的通道被切断了--不是被压抑了。

能量在那里,而它需要被释放,但是那扇较低的门被关上了,而不是被压抑了,是关上了。

你没有与它合作,那就是了。

你没有主动地去压抑它,你只是被动地不跟它合作。

你只是觉知到发生于你的头脑、你的身体的东西。

你只是觉知,然后能量就被保存下来了。

然后能量的数量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而使得向上的冲撞成了必要。

现在,能量将向上走,借着它的力量,一个新的通道将会被打开。

当能量向上走,你对别人会更具有性吸引力,因为生命能量的向上走会创造出一个很大的磁力。

你会变得对别人更具有性吸引力,所以你必须觉知到这一点。

现在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吸引别人,而这个吸引将不仅是身体的,这个吸引也将是灵妙体的(etheric)。

性本能与影像

性本能与影像

艺术论坛美术界ARTS CIRCLE 2011/1性本能与影像TEXT /衡思珍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重要目的“在于发泄那些在今日大部分已经被压抑了的冲动”,只有在艺术的领域里,人们可以依照自己的感情和欲望做出或画出自己愿意的事情.而且这种欲望,往往是无意识情绪.摄影是一种艺术——作为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摄影无疑会与精神分析学相互渗透。

在影片与图片中精神分析学与摄影的渗透都有体现:一、精神分析学渗透到了影片中该学科的恰当运用,创作出了一部部优秀的影片.就拿《月亮与乳房》这部片子来说:它是1994拍的年喜剧片,主人公阿泰是纯正的罗马人种,妈妈给阿泰生了个弟弟,弟弟长期霸占着妈妈的“奶奶”,吸空了妈妈的乳汁。

他决定给自己找一对属于自己的“奶奶”。

晚上,阿泰对着月亮祈求。

第二天月亮果然送给阿泰一个礼物——屁仙喷火王莫里斯的妻子艾崔丽塔,她有一对漂亮的乳房,阿泰觉得比妈妈的还漂亮。

可恨的是小伙子米盖,一见到艾崔丽塔就来了电。

先是弟弟,现在是他跟阿泰抢“奶奶”。

有一天,恳求她把“奶奶”给他,艾崔丽塔对他露出了“奶奶”,在幻觉中尝到了喷香甘甜的乳汁。

一年又过去了。

又到了搭人梯的时候,阿泰爬到老地方又畏缩起来,害怕之际,他仿佛看到艾崔丽塔站在看台上,一下子他就来了勇气,爬到了塔顶。

当欢呼的人群把他抛向天空时,他看到自己喝到了艾崔丽塔的乳汁,连妈妈都跑过来,也把“奶奶”塞进了自己嘴里,妈妈的乳汁比艾崔丽塔的还好喝。

当爸爸夸阿泰有一颗铁胆时,阿泰得意地想:我爬到顶了,我可以摘到月亮了。

实际上这部片子运用精神分析学处处可见,以精神分析学中的"无意识论"为切入点来说:本我,自我,超我,我么概括起来为"三我",是弗洛伊德无意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无意识论的完善与发展,在无意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我:人身上最原始、最原初的东西,它使人与大自然共存,使人的身心充满活力。

少林武功的哲学基石

少林武功的哲学基石

哲学禅武少林拳禅合一是少林寺武功的基本特征,也是少林寺武功的哲学基础。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中禅宗的祖庭。

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修行,将衣钵传授给道育、慧可、道副(一作“僧副”)、昙林诸人,是为禅宗之始,达摩因此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禅宗以“顿悟成佛”而著称。

禅宗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主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也就是说,只要指示人人本来具有的心性,彻见此心性,即可成佛。

六祖慧能说:世人性净,犹如青天,惠为日,智为月,知惠常明。

于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

故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迷妄,内外明澈,于自性中,万法皆见。

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

他又进一步指出:汝若不得自悟,当起般若(智慧)观照。

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自真正善知识,一悟即至佛地。

按照慧能的观点,尽管你心中有无数妄念邪欲,而一旦起般若观照,内外明澈,刹那间即可成佛。

这种单刀直入式的禅法彻底摒弃了以苦行为方式的烦琐戒律,为世人指出了一条立地成佛的终南捷径。

少林寺妙兴大师(字文豪,登封人,1891~1927)有一幅墨宝,题为《人祖门少林派性功罗汉拳诀》,其全文如下:头如波浪,手似流星。

身如杨柳,脚似醉汉。

出于心灵,发于性能。

似刚非刚,似实而虚。

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妙兴大师为一代武林高手,又颇通文墨,佛学造诣很深,曾任少林寺当家和尚,传有僧徒上千人,俗家弟子二百余人。

“出于心灵,发于性能。

似刚非刚,似实而虚”这十六个字道出了少林拳的精要。

一般人多认为少林拳以刚猛为上,其实这种理解未免有点片面。

武林前辈认为,凡练少林拳而“筋努骨突,任气用力”者,皆是因为后来“支分派衍,渐失其真”。

而真正的少林高手,则是“藏神在眉尖一线,运气在腰囊一条,发如美人之采花,收如文士之藏笔。

诸葛君之纶巾羽扇,羊叔子之缓带轻裘,差可仿佛,夫岂有圭角之可寻哉? ”其中,“藏神眉尖”四字,说明内功修炼已达到相当火候;“运气腰囊”四字,则道出了少林拳运气发劲之所在,这与其他内家拳并无二致。

《儒家智慧与禅宗》-

《儒家智慧与禅宗》-
五、无Fra bibliotek别心,万物一如
《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万物一体
世事无常瞬息过, 众生无明偏执着; 虚实有无本一样, 万物一体你既我。
六、道不远人,随处是禅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 是妙谛”。
二、外离诸相,应无所住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所相非相,既见如来。
《大学》:格物,致知。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一生自由水中游, 无有追求无有忧; 天下无事心清净, 顺逆得失任自由。
三、内心不染,清净自然
神秀和尚佛偈: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常拂拭,
勿使染尘埃。
慧能大师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儒家智慧与禅宗》-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蒋爱华
个人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 佛学在家居士 重庆人生导航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创始人 生命潜能智慧开发教练 个人心理咨询、企业咨询顾问 弘道国学研究院特约顾问讲师
学习的目的
认识这个世界 掌握宇宙生命的运作规律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 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环境 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帮助别人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修禅就是修智慧
智慧:就是对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 认识,而升华出来的一种对事物的 判断和选择能力。
禅修的重要原则
一、依靠自力成就
俗话说: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
儒家经典《大学》第一章: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觉悟
世人平等皆有爱, 圆满俱足本自在; 内求明心闻自性, 觉知真我智慧开。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人品为贵成功之本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人格信誉,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良好品行的时候,他的人生才会显得充实,才会追求到自己的幸福。

每个人的人生本来就是起伏不定的,不过只要有所本,就不至于随波逐流、不知所措,以至于随波逐流。

禅悟人生——佛性九岁时仰山慧寂禅师就投师于和安寺,十四岁时,他的父母想让他还俗成亲,慧寂禅师不愿意还俗,并自断两根手指,以此来表示他一心向佛的决心。

南塔光涌禅师第一次拜见慧寂禅师的时候,仰山问他:“你是来做什么的?”仰山又问道:“见到了!”仰山在问到:“那禅师的样貌像不像驴马?”光涌说道:“那禅师的样子也不像佛呀!”光涌不甘示弱的回答道:“若有所像那驴马还有什么区别呀!”仰山非常惊叹,说:“我用这句话来考验人已经有二十年了,从没有人能够大彻大悟的。

而你今天的回答真是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二十年中再也没有人比你更优秀的了!你一定要好好保重呀!”智慧小语人世间的种种显赫其实全部来源于名利;同样,人世间的种种爱上也全部来自名利;人世间的种种凄凉更是来自于名利。

淡泊是治疗贪心的一方良药,它是一种崇高的心态和境界,更是一种将人生追求定位在深层次的方式。

有了淡泊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一切对身心健康有害的因素,才会全部被击退。

我们看待名利的时候,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和理智的眼光,我们还要去善待名利。

仰山和光涌两位禅师议论人不像驴马,也不像佛,那么人究竟想什么呢?像自己!只有真正见到自己的本性,真正做到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才真的是见到无相的真谛。

只有一个人到了非常真诚的忘记自我的时候,那才可以说是真正的禅。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性是奇妙的,是极乐的,也是至悲的源泉

性是奇妙的,是极乐的,也是至悲的源泉
崔小波 ( 1 9 5 3 一) ,首都 医科 大学卫 生管 理 与教 育 学院社会 医学与卫 生事业 管理 系教 授 。从 事 医学教育 3 1 年 。1 9 8 6年毕业 于北京 师范 学院 ,2 0 0 1 年在 中国人 民大 学社 会 学专
业研 究 生班 学 习。1 9 9 1 接 受世 界全科 医学组
个 窗户 的建筑 物 ,从 不 同角 度 去看 ,会得 出完全 不 同 的结论 。但 性 是 全人 类 基本 行 为 的 出发点 ,每个 人从 出生时 确定 的性 别开 始 ,就 被 自己的 性角 色所 限 制 ,
直到生命的终点。在每个小生命诞生前 ,社会 已经给
他 ( 她 ) 们 制 定 了严 格 的行 为规 范 ,学 习这些 行 为规
视 、回避 或压 抑 它 。性 是人 类 文化 的一 部分 ,我 们 的性 ,我们 讨论 它 。
如何维护更长期的婚姻关系等等 ,也都需要性学研究者的关注和经验的提供 。
性的社会存在是普遍的事实 ,它像是宇宙中的暗物质一样 ,其能量影响之大 ,超 出了现代人 类智慧的范围,我们对性的恐惧和失语均来 自于此。但肯定的是性的选择构成 了个人幸福的重要内 容 ,也 决 定 了 自己 的家 庭 和 后 代 的 明天 。性 是奇 妙 的 ,是极 乐 的 ,也 是至 悲 的源 泉 。我 们 不 能忽
否 ,构成 了个人幸福取 向的重要 内容 。因此性教育也 被称作合格公民的教育和合格父母 的教育。但教育并 不 能 决定 一 生 ,因为社 会 的性 脚本 对 个 人 的要求 是 在
变 化 的 ,往 往与 年 龄有 很 强 的相关 性 。成 年 人性 行 为
织专业培 训 ,参 与 学校 和 卫生部 全科 医学培

达摩经典禅语

达摩经典禅语

达摩经典禅语导语:菩提达摩(Bodhidharma)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1、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2、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

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

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

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3、三界业报,唯心所生;本若无心,于三界中,即出三界。

其三界者,即三毒也。

4、一切苦业由自心生,但能摄心,离诸邪恶,三界六趣轮回之苦,自然消灭离苦,即得解脱。

5、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

6、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

7、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人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

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

甘心忍受,都无怨诉。

逢苦不忧。

何以故?识达本故。

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怨进道,是故说言报怨行。

8、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

苦乐齐受,皆从缘生。

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

得失从心,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是故说言随缘行。

9、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

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

万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

三界久居,犹如火宅。

有身皆苦,谁得而安。

了达此处,故于诸有,息想无求。

经云:有求皆苦,无求则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

10、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

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

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11、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

《能量脉轮书》的经典名句欣赏

《能量脉轮书》的经典名句欣赏

《能量脉轮书》的经典名句欣赏1、在无意识的状况里,和谐是不可能出现的。

和谐只可能发生在觉知的状态下。

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所有的和谐都会消失。

----奥修2、如果他开始对音乐愈来愈觉知,他会慢慢捕捉到那些较为柔和的部分,而当他的觉知更丰富时,他就能够聆听到音乐里最纤细微妙的部分。

----奥修3、要超越前面四个身体的层面并不困难,但第五个身体是非常困难的层面,一个人可能需要历经许多世的时间,才会开始对喜乐感到无聊,才会对自己感到无聊,对灵魂感到无聊。

----奥修4、觉知就是健康,而不觉知就是疾病;觉知就是放松,而不觉知就是紧张。

由于思想,以及你对头脑思想的认同,所以你一直生活在思想之中,而在你和自己真实的存在之间创造出了一道障碍。

----奥修5、在第五个身体的层面上,一个人经验到的是强烈的喜乐,而在第六个身体的层面上,一个人则会经验到存在。

在这里,连那个「我在」的感觉都消失了。

在第五个身体的层面上,消失的是「我」,然而一旦你超越了第五个身体时,那个「我在」也马上消失了,一个人只会感到「存在」,只会感觉到「一切如是」。

----奥修6、迟早有一天,他必须面对神,面对这整个存在的中心,或者面对存在所提出的问题:「你是怎么错过的?存在给了你这样一个能够成长发展的基础,你拥有这样的潜能,你原本能够去滋长,让它开花绽放的。

为什么你错过了?」----奥修7、某种程度说来,一个达成自性的人已经结束了他的旅程。

第五个身体的状态是一种解脱的状态,如果他对自己感到满足的话,他可以永远停留在那个状态里,因为那里没有痛苦,也没有欢乐,没有牵绊也没有烦恼,有的只是一个人的存在。

第五个身体的状态不是整体的存在,也不是宇宙的存在,一个人可以永远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直到他开始对宇宙与整体产生好奇。

----奥修8、在这里,你的单独应该是全面性的单独,不论是文字、概念、理论、哲学或教条,不论是上师还是经典,不论是基督教或印度教,也不论是佛陀、基督、克里希纳还是马哈维亚,在这里,你必须是单独的,否则任何东西都会变成一面镜子。

禅宗思想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

禅宗思想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一个流派,“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原意是“静虑”或思考。

禅定就是安静地沉思。

禅宗即以禅定而得名。

相传,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而真正开创为中国佛教的禅宗,是得弘忍衣钵的六祖慧能。

由他所创立的南派禅宗逐步实现了佛教的“华化”并播扬于全国。

禅宗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隋唐之后,人们常把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它既吸收了儒、道思想,它的教义又对儒家思想的宗教化起了促进作用。

禅宗教义信仰和修习方法,可用十六个字概括: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天然佛性,无为解脱。

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禅宗,它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远比其他传统宗派广泛和深刻。

禅宗不仅在艺术表现内容、方式等方面,给音乐艺术带来新鲜的经验,而且在创作思想、审美情趣等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家。

尤其是般若学与禅学,几乎以一种不可抵御的魅力吸引着中国封建社会从兴盛到衰亡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和艺术家。

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东坡与禅宗的渊缘自不必说,就连以耽道迷仙闻名的诗仙李白,也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的诗句。

一贯以“正统”儒家为楷模的诗圣杜甫,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的愿望。

一直到近代,从梁启超、谭嗣同对禅宗的浓厚兴趣到近代史上杰出的艺术家、高僧弘一法师的皈依空门,可以举出无数例子。

因此王安石“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②〕的概括,不妄为精妙的论断。

一、禅宗与道家、儒家一道塑造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东西方宗教音乐美学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对音乐功能的不同看法。

复调音乐在欧洲产生并发展壮大,不是偶然的,它是欧洲诸民族特定环境与历史的产物,也是天主教、基督教的直接产物。

从九世纪“奥尔加农”“迪斯康图斯”的出现到巴赫等人矗起欧洲巴洛克音乐的丰碑,几百年间,复调音乐在教堂的穹顶下,逐渐完善。

天主教、基督教音乐家们的全部精力都用于创造教堂的恢宏、庄严、神秘的天国气氛。

也许是由于世代相传的缘故,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从小便熟悉了唱诗班的弥撒曲的歌词,于是音乐在教堂中的主要作用便是烘托神圣的气氛,而不是讲道。

善用其心 善待一切 (节选)

善用其心 善待一切 (节选)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节选)善用其心善待一切——2003年第十一届生活禅夏令营开示(2003年7月26日)在中国的佛经当中,最大部头的经是《般若经》,有600卷。

从经典来说,除了《般若经》以外就是《华严经》卷数最多,有80卷。

当然在论里面一百卷的论还有好几部。

《华严经》分作上、中、下三种本子,所谓广本,略本,再略本。

比如说翻译《华严经》里边的某一品,单独作一本经,叫《十地经》,《十地经》实际就是《华严经》的十地品,它翻译得比较早,《华严经》的十地品后来也曾经产生过一个学派,叫"地论师"。

现在的"华严宗"实际上是从南北朝时候的"地论师"发展而来的。

"华严宗"作为一个宗派是在唐朝时期形成的,有时候又叫"贤首宗"。

《华严经》的思想特点非常有意思,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十",以"十"为单位。

我们读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十大愿望,其中所有的名词、法相、修行的法门和修行的功德都跟"十"分不开。

比如说我们修行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都是十,一共五十个阶次,五个大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又有十个小的阶段。

那么我们就要问为什么都和"十"分不开?这其中有它很深的哲理,这种哲理和我们人类的生命又分不开。

我们修数息观,从一数到十,而且这个法门上说了,绝对不能数到十一,数到十一你就乱了,数到十一你定不下来,这个很有意思。

就是说我们人类的生命和这个数有密切的联系,讲到我们这个生命的趣向,一心具足十法界,它不是十一法界,也不是十二法界。

十法界里边分为四圣六凡,六凡里边分为三善道,三恶道,刚好凑齐十。

实际上在十法界当中这个阿修罗道,它只具备这一道的一些特征,它并不是另外的一种生命现象,因为它介乎人、天之间,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天,它的特征是嗔恨心最重、好斗,尽管是这样,它一定要凑成这个十法界,我们这个生命有十个趣向。

禅门商道:内在的力量,高手都是在红尘中直接觉悟

禅门商道:内在的力量,高手都是在红尘中直接觉悟

禅门商道:内在的力量,高手都是在红尘中直接觉悟学任何有形都是为了引导出无形。

学习有形的方法是为了觉悟无形的道,一道既得万法生起。

一个人能从红尘中直接觉悟,并建立自己的核心智慧,就是高手。

由外往里装的只是知识;由内往外长的才叫智慧。

人生有两种毁灭。

一种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另一种是发生的过火。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一个存在都有自己的自性。

缺则非达,过犹不及。

所以,我们需要勇气,也需要掌控。

生活中的所有不幸都是因为心境破碎,不会爱,此一时彼一时。

表面上是谜,实际上是心力不够不足!一根火柴永远无法将自己点燃,任何伟大的能量都不能自身引爆。

一个人成就事业必须有另一个人来点燃。

降其心,定其心,生其心。

降其心,你被什么降服你就会成为什么,你就会为谁而生,心被降服是佛,未被降服是魔;定其心,定就是下定决心,只有定下来,才能开始;生其心,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迷上一个人或一件事。

道不远人,而人却常常远离道;视而不见,闻而不明。

天下有道,却视之无道;道在内,却向外求;道在己,却向人求。

见道,悟道,行道,自然会证道。

一道既得万法生起。

人人都是一位行者,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一路修行,只为成佛而去。

唯有亲自践行才是根本。

没有任何人可以让别人开悟。

贪瞋痴三毒,就存在我们的内心,不是别人将它放进去的,也没有人可以将它拿出来,我们必须自己净化才行。

没有人会替我们修行,没有人能使他人开悟,佛陀的觉悟,解决了他自己的问题,他除了指点出方法外,并没有替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实践才行,始终切记:佛陀只指点出道路来。

当我们心中存有无私利他的想法,内在智慧的力量自然就会开启。

藉由明白,而善人善事,拿捏好处理各种关系分寸;完成从看山只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终到看山还是山的认知跨越,达到无为无不为的最高境界,拿得起也放得下。

诚外无物,生命本身就是全部。

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

通过自我修为让人性的自身开关起作用,修得能够自如地统驭自己的冥顽纯朴天性的率性之道,这是脱胎换骨的过程,更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过程。

一禅 图解瑜伽体式练习的智能性

一禅 图解瑜伽体式练习的智能性

一禅图解瑜伽体式练习的智能性原文地址:一禅:图解瑜伽体式练习的智能性!作者:一禅YOGA健康的身体联结着智慧的头脑,这是自我的相应!一禅寄语!古典瑜伽有个比喻:身体是牛车,意识是缰绳,情绪是车上乘客,呼吸是牛车的鞭子,心则是驾驭车的主人;主人挥动马鞭,安抚乘客,通过缰绳驾驭牛车,行到目的地。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看到:肉体、意识、情绪、呼吸、心灵只有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轻松瑜伽行动起来,彼此相互不能配合,则如同深陷在沼泽地,难以驱使前进。

因此,瑜伽被喻为:一致、统一、相应…很开心看到大家喜欢瑜伽体位法练习,由于传播的种种局限,很多人至今会练习,却不明体位法为何故。

瑜伽体位法源自于五千年前的印度,瑜伽苦行者们从动物患病不经治疗,却可以自然治愈的现象获得灵感与启示,模仿学习并加以自我修正,配合呼吸调息,动静平衡,身心统一等要决,并运用到人身上治疗各种慢性病,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如此,瑜伽的体位法的练习,其本身就包含了很多丰富细致的内容层面,这需要我们善于有效的学习了,更希望教练者们学习。

瑜伽不仅是一种身体艺术,更是一门集养生医学、生命科学、信念哲学之大成;瑜伽不仅是知性的、感性的,而且还要理性的去实践它。

现代人常处于不自然的生活中,处于精神紧张、压迫感及噪音中,常会使人憔悴疲惫,练习瑜伽可以提高身心健康,使个性更加平和,心绪更加宁静安详。

瑜伽体位练习后的效果应该是:气定神韵、精力超然;身体轻灵、呼吸轻松;心灵绽放、气血舒畅;情绪释然、意识安详;因此,你想减肥也好、塑身也罢,这一切本该在身心轻松、感官快乐里获得更多更多。

那么,是谁都在练习瑜伽后,感受到了疲劳和沉重呢?让我们继续思考和修正…下面请继续跟随一禅学练瑜伽的体式,让我们来细解,金刚跪坐:动作描述:金刚跪坐开始,跪坐具有锁住气血和气力不向下扩散的良好效应,这是一个传统瑜伽练习延续下来的姿势,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

《瑜伽师地论》中记载说,结坐而禅修,可以令身收摄,速发轻安,可以减轻身体疲倦,可以使人产生敬信。

能量的源泉

能量的源泉

(初四上午寂静法师开示)能量的源泉昨天跟大众一起学习:迷惑与觉悟。

佛教有一句话叫着相,就是停留在事物的现象上,就叫迷惑,着相也叫着魔。

我们常常说某个人着魔了,那是着相着得很厉害。

我们普通人也着相,但是没有那么厉害,是轻度的着魔,神魂颠倒、是非不分,这就是轻度的着魔。

发展严重了,就真的要送进精神病院了。

如果我们能够把现象抛开,看清事物的本质就叫觉悟。

哲学里边讲“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这个道理。

万事万物都有两个方面:一个叫相,就是现象。

另一个叫本质,佛教把它叫体性。

佛教说“性相不二”,“性”就是它的本质,“相”指的就是现象。

性相不二就是说:本性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是一体的两面。

我们不要看到了现象,忘记了本质。

但是我们想直接看到本质,也是不可能的。

看到本质的方法,必须要透过现象来看。

所以活在这个世界,透得过去就觉悟,透不过去就迷惑。

人生是这样,社会是这样,宇宙也是这样,我们的生命也是这样。

所以今天我想借用一点时间,透过现象看本质,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能量的源泉。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一个最重要的推动源泉是什么?叫能源。

所以一个国家能源不充足,它是发展不起来的,国家的发展需要能源。

一棵树要长大,需不需要能源啊?那一颗树的能源是什么呢?是肥料和太阳。

我们再看,一个人要成长也需要能量。

我们过去只看到现象,看到某个国家很发展,找一找它的根源在哪里,它的根源就是能量。

一棵树为什么长得高,因为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所以长得好。

我们再来看,一个人成长得快不是用什么方法,就是他的能量充足。

再看我们南山寺,发展这么快,影响这么大,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呢?是不是做广告啊?是不是挖空心思怎么样去搞钱?如果南山寺挖空心思搞钱,你们还来不来?(大众:不来)你们不来了?那我也不来了。

南山寺发展这么快,一年有那么多钱,是怎么来的?钱也是能量的表现,但是要有钱,需要另一种能量,那种能量是什么?是佛的愿力,是师父老人家的慈悲,是我们南山寺所有僧众、居士的奉献,是我们护法的这种精神感招,这就是能量。

阿恰里亚-拉杰尼希经典语录

阿恰里亚-拉杰尼希经典语录

阿恰里亚?拉杰尼希经典语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实习报告、自我鉴定、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学设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ternship reports,self-evaluation, early childhood lesson plans, prim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s, other sample article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阿恰里亚?拉杰尼希经典语录1、内在觉知、外在慈悲——慈悲是觉知的外在面,觉知则是你的主体和内在,慈悲则是你与他人的联系和分享。

“性觉”之研究——以吕澄对《大乘起信论》的批判为中心

“性觉”之研究——以吕澄对《大乘起信论》的批判为中心

“性觉”之研究——以吕澂对《大乘起信论》的批判为中心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于性的认知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这方面,吕澂教授的《大乘起信论》的批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性觉问题的现代视角。

本文将以吕澂对《大乘起信论》的批判为中心,探讨性觉研究的途径和意义,并通过5个实例来进一步证明性觉对于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吕澂教授的《大乘起信论》批判吕澂教授认为,《大乘起信论》中提到的“初地(即初禅)作意知”并不表示佛教中所谓的“阴阳根本”,而是指人的感性认识,即“性觉”。

吕澂把它理解为“心灵与身体相统一的生命活动”,并强调“情欲、性欲等生命体验是以‘性觉’作为生命中心的”。

这个观点挑战了传统宗教文化中对性的刻板印象,与现代社会的性解放思潮相契合。

性觉研究随着社会环境对性的宽容和认知的进步,对性觉研究的兴趣也逐渐高涨。

人们越来越关注性的各个方面,试图从各个角度探索性觉的内涵和意义。

性觉研究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生理学角度、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等,从不同视角探究性觉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以下是5个例子,它们展现了性觉作为生命体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例子1:性觉在性别问题上的不同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在性觉方面往往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男性的性欲较为直接、单一,女性则更看重情感纽带。

这说明性觉对于不同性别的个体而言,是有所不同的,意味着对于性觉的认知需要更具体、更细致的讨论。

例子2:“高潮”对于性觉的重要性“高潮”是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性觉强度和体验满足度的关键所在。

在性觉研究中,高潮作为性过程中的顶峰之一,成为了衡量性体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子3:“性心理学”解读性觉从心理学方面来看,性心理学认为性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性要素的认知、情感感受和行为反应等。

性觉就是其重要部分。

性心理学将性觉研究拓展到心理学领域,通过精神分析、行为科学等多个角度整合研究性觉的心理机制。

例子4:社会文化对性觉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也可以影响性觉的体验,尤其是在性别角色、传统道德观念、科技、医学等方面的影响更大。

关于性与真理

关于性与真理

性、爱与喜乐(印度奥修)不存在“性”能量这样的东西。

能量是一体的、相同的。

性是它的一个通道、一个方向;它是能量的应用之一。

生命的能量是一体的,但是它可以显现在许多方向上。

性是其中之一。

性是生命能量自然的、生物的流动,也是生命能量的最低应用。

它是自然的,因为没有它,生命就无法存在,它是最低的,因为它是基础,而不是顶峰。

当性变成全部的时候,整个生命纯粹是一种浪费。

那就好比修筑了一个地基,然后继续修筑地基,从来没有在地基上造房子。

就它本身来说,性是不错的,但当变成全部的时候,变成生命能量唯一通道的时候,它就变成破坏性的了。

如果生流的能量流入另一个方向,性就没有了。

但是那并不是一种升华;那只是一种转化。

当你打开了通向上帝的大门之后.你内在的所有能量都开始流向那扇大门。

性被吸收了。

每当更高的喜乐成为可能的时候,喜乐的较低形式就变得不重要了。

没有人能够战胜自己的能量。

如果有别的什么地方、别的更加喜乐的地方需要你的能量,性就会消失。

如果你拿着石头,而你突然碰到了钻石,你永远也不会注意到你正在放弃石头。

它们自已会掉下来,就像你从来没有过它们一样。

升华是一个丑恶的词。

它里面带有一种对抗的、冲突的调子。

性是什么,我们就应该把它看作什么。

它只是生命存在的生物基础。

不要给它添加任何灵性的或者非灵性的意义。

死亡是确定的。

所以性才这么让人着迷。

你不会永远在这里,所以你将不得不被一个新的身体、一个复制品代替。

性是那么重要,因为整个存在都在坚持它;否则人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

性是那么让人着迷、那么引人入胜,因为整个自然都在支持它。

性是一种生物事实;它并没有什么不好。

不要跟它斗争,否则它就会变得反常,反常的性不是前进。

它堕落得比常规还低;它是迈向疯狂的一步。

当压制变得过于强烈,以至于你无法再延迟它的时候,它就会爆发出来——在那个爆炸中,你将迷失。

如果你能够在性行为中变得觉知,那么,即使在死亡的时候.你也是觉知的。

性的深度和死亡的深度是一样的,它们差不多。

说说性能量的另一个出口——禅——智悲与美的源头》

说说性能量的另一个出口——禅——智悲与美的源头》

《说说性能量的另一个出口——禅——智悲与美的源头》猛一看到性与禅,你会以为这是故意耸人听闻,把这两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是为了惊世骇俗吸引眼球。

其实不然,殊不知高尚的与下流的都是同一股能量,只不过它们的向度是完全相反的。

性是种子,禅是花开;性是一次点燃、一个起点,禅是那个终点、那个极致的燃烧;性是偶尔的闪光,禅是完全的照亮;性是短暂的忘我与专注、短暂的轻松释放、短暂性灵的裸露,禅是彻底的空明、彻底的无所挂碍、彻底的解放;性所达成的爱与喜乐的感受是源于一时“自我”的不在,禅是永远确认本质的“无我”并因之喜乐自在;性是灵魂片刻的苏醒,禅是心灵全然的醒觉。

是的,为什么性是永恒的主题,因为它本来自永恒——这里面有生命甚深的秘密。

性是生命走向成熟最决定的一步,从此质变的一步。

也是走向觉醒(菩提)——“意识”进化之路的起点,而禅正是那个“意识”圆满的终点。

性不仅是射入灵魂的一道光亮,不仅是瞥见神性的一扇明窗,不仅是爱的源泉,还是一门最美的艺术。

性是美好的,你只有在它的纯真与神圣里才能听到天使的足音。

“万物静观皆有春意”——如果你的心能真的静下来,而不是浮躁纷乱的,不是被欲望强迫症般捆绑的,你会发现万事万物自然散发的美,就像“性”一样的美,心中由此融满春意。

如果你在安静中成为了这样一个怡然自得的人,有过心意相得的感受,你会感觉万物春天般的熙和。

如是,性是天地间最普遍的事物,也是最隐密的。

普遍到你难以想像,随时随处随境随缘都是大自然某种“性”的表达,这就是中国古老文化中阴阳最本质的真谛。

而佛法中代表本体的本初佛1 / 1——双身普贤王如来,也是对这“本性”——空性——依空之性的隐喻。

性却也是如此隐密,隐密到你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对面不识,当然错过。

“所有的人都是为了性——这生命中最深的喜乐而来的,而几乎所有人只知道一个出口儿。

”——是的,性有它另外的、崇高而不是卑下、自甘堕落的出口儿,而禅就是来解决这个的。

奥修的经典语句摘录

奥修的经典语句摘录

奥修的经典语句摘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实习报告、自我鉴定、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学设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ternship reports,self-evaluation, early childhood lesson plans, prim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s, other sample article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奥修的经典语句摘录1、这份宁静一点也不消极,相反地,它是一种活跃的绽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性能量的另一个出口——禅——智悲与美的源头》
猛一看到性与禅,你会以为这是故意耸人听闻,把这两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放在一起,是为了惊世骇俗吸引眼球。

其实不然,殊不知高尚的与下流的都是同一股能量,只不过它们的向度是完全相反的。

性是种子,禅是花开;
性是一次点燃、一个起点,禅是那个终点、那个极致的燃烧;
性是偶尔的闪光,禅是完全的照亮;
性是短暂的忘我与专注、短暂的轻松释放、短暂性灵的裸露,禅是彻底的空明、彻底的无所挂碍、彻底的解放;
性所达成的爱与喜乐的感受是源于一时“自我”的不在,禅是永远确认本质的“无我”并因之喜乐自在;
性是灵魂片刻的苏醒,禅是心灵全然的醒觉。

是的,为什么性是永恒的主题,因为它本来自永恒——这里面有生命甚深的秘密。

性是生命走向成熟最决定的一步,从此质变的一步。

也是走向觉醒(菩提)——“意识”进化之路的起点,而禅正是那个“意识”圆满的终点。

性不仅是射入灵魂的一道光亮,不仅是瞥见神性的一扇明窗,不仅是爱的源泉,还是一门最美的艺术。

性是美好的,你只有在它的纯真与神圣里才能听到天使的足音。

“万物静观皆有春意”——如果你的心能真的静下来,而不是浮躁纷乱的,不是被欲望强迫症般捆绑的,你会发现万事万物自然散发的美,就像“性”一样的美,心中由此融满春意。

如果你在安静中成为了这样一个怡然自得的人,有过心意相得的感受,你会感觉万物春天般的熙和。

如是,性是天地间最普遍的事物,也是最隐密的。

普遍到你难以想像,随时随处随境随缘都是大自然某种“性”的表达,这就是中国古老文化中阴阳最本质的真谛。

而佛法中代表本体的本初佛——双身普贤王如来,也是对这“本性”——空性——依空之性的隐喻。

性却也是如此隐密,隐密到你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对面不识,当然错过。

“所有的人都是为了性——这生命中最深的喜乐而来的,而几乎所有人只知道一个出口儿。


——是的,性有它另外的、崇高而不是卑下、自甘堕落的出口儿,而禅就是来解决这
个的。

你的欲望是一种无意识,是你对生命无时无刻不在赐予你的性爱的一种忽略……而孤独、寂寞亦然。

没办法,我无法用简短的话语完全阐释清楚这里面全部的东西,关于性与爱、与美、与智慧、与生命里一切美好事物共通的特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入在下发在天涯杂谈的帖子《『天涯杂谈』说说性能量的另一个出口——山居性纪——性是种子禅是花开》,那里有详细的拆解。

链接地址:
这是一部从性的视角来讲智慧与生命真义的作品,安静地读下去,你经常会从中感受到文字里一种既宁静而又活生生的能量,喜悦的能量。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发现之旅,如果你足够耐心、细心,一定会发现太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不断的惊喜中找到那个获得安宁与喜乐的入口——“性的另一个出口”,渐进深入,直至最终见证自己与万物本来的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