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2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观察物体北师大版教案: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观察物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学会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立体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立方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口袋里的立方体模型,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方体,并描述所观察到的形状。

2. 讲解:通过课件展示立方体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方体,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形状。

教师讲解立方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立方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给予评价。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重要性2.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3. 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语言描述你所观察到的立方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 答案:立方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方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

教材内容安排上,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观察物体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

但学生在几何图形的观察和证明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几何证明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3.几何证明: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和几何图形,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几何证明的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物体,会看到什么不同的形状?让学生意识到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图形,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形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观察方法。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会碰到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教师不重视,认为小学数学主要是解决好计算和应用问题,图形部分的重点是长度、周长、面积、体积等,观察物体的内容“不像数学”,可教可不教。

实际上“观察物体”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推理”“空间想象力”的发展,是一个人能否有“数学后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问题是教师不会教。

关键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

教科书借助“搭积木比赛”“观察的范围”和“天安门广场”三个观察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搭积木比赛本单元主要学习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

现在数量上虽然仅多了1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出许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水平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观察的范围这一内容的学习主要是对观察范围的感知,是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是不自觉的行为。

教科书创设了猴子爬上树张望墙内桃子和客车行驶中观察前方建筑物的情境,这两个情境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但是当学生作为第三者分析别的观察者的观察范围时,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并且要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借助想象,还要有一定的抽象能力。

本节内容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且具有趣味性。

3.天安门广场让学生在大场景下感受观察的范围,教科书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与形状,确定其中一些照片拍摄的地点(辨别观察者的具体位置)。

运用画图、模拟、猜想发现法、分析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第1课时搭积木比赛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32~33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观察物体二的教案

观察物体二的教案

观察物体二的教案教案标题:观察物体二的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物体二的特征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方法收集物体二的相关信息。

3. 学生能够提出关于物体二的问题,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1. 物体二的样本(可以是任何具有一定特征和性质的物体)。

2. 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 实验器材(如量杯、天平等)。

4. 实验记录表格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物体一的经验,询问他们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发现的问题。

2. 提问学生,为什么观察物体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一步。

探究:1. 准备物体二的样本,让学生观察该物体的外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物体二的微观结构,并记录下来。

3. 学生讨论和比较不同物体的特征和性质,引导他们提出关于物体二的问题。

实验设计:1. 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或解答问题。

2. 学生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步骤,并进行实验。

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展示和讨论:1.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2.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他们的预期,思考可能的原因。

3. 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物体二的用途、相关的科学原理等。

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二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强调观察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培养观察、提问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物体进行观察和实验,扩展他们的科学知识。

2. 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实验设计,深入探究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3.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实验,并向全班展示结果。

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提问和实验设计中的表现,并记录评估结果。

2. 学生完成实验记录表格和总结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准确描述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的差异性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准确描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物体的差异性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不同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二、活动设计1. 观察物体的外形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并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这个物体的外形,并注意其中的细节。

观察完毕后,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个物体的外形特征。

2. 观察物体的颜色教师出示一些颜色鲜艳的物体,并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颜色。

观察完毕后,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颜色特征。

3. 观察物体的质地教师出示一些具有不同质地的物体,并要求学生用手触摸并描述这些物体的质地特征。

触摸完毕后,学生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质地特征。

4. 观察物体的功能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体,并要求学生讨论这些物体的功能和用途。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呈现给全班。

三、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准确描述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回家观察身边的物体,并用书面形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想。

五、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拓展延伸中的任务,并在下节课上交。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品教案)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精品教案)

《观察物体》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32~38页。

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词?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

(有的说“您好”“谢谢”“再见”)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同一个正方体,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二、组织活动,构建新知。

1、情境教学。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课件出示从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拍摄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换位观察。

提出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

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

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引导: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了呢?这是怎么回事?3、小结:这是因为同学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就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4、练习。

完成教材第33页的练一练第1题。

练习刚才观察玩具熊猫的方法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

5、出示第34页的小猴看强内的图。

(1)想一想应该看到的是哪一点。

学生讨论,点名回答。

(2)小结:视线都是直的,不会拐弯。

6、出示第36页天安门图。

(1)先找到①④角度拍的。

点名回答,并说一说为什么。

(2)出示②③图。

连一连并说说为什么。

三、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33页的练一练第2、3题。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活动内容,经历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

四、教具准备:玩具汽车(不同方位的图形)、一幅雪花图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简笔画、动画图片一组。

五、学具准备:白纸、剪刀、彩笔、动物图片一组六、教学过程:学生回忆:我们都学过了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对称的知识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指明进行补充。

明确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轴对称、平面对称、镜面对称找准位置:出示一辆汽车玩具和从“前、后、左、右、上”观察到的图形出示表示方向的词语“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每一个形状,选择观察的位置同位两人相互判断对错个人操作:1、“我会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图案)现在利用我们学过的对称的有关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既简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课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图形和形状,自己设计、剪出一朵美丽的雪花。

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说出知识依据。

那么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内容举例说明小组讨论之后。

再集体进行课堂评价同位合作:1、“我能画”(出示一幅简笔画)根据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们能够画出它在陆地上的样子吗2、学生同位合作完成3、班级绘画展评:指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

那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组探索:1、“我能做”(出示一组不同的动画图片)根据要求贴图画:小猫的左手拿着一支笔。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个桃子。

小狗左脚的鞋子有一个洞。

小猪的右边有一把钥匙。

学生根据要求,把每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补充完整。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

指名让学生自愿选择小组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快乐舞蹈:播放一块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面对镜子做舞蹈动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精品课件-观察物体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精品课件-观察物体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观察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一个 面是○的是(①④)。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
1. 横向连续摆三个正方体,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 一个。
2. 同组四名同学分别从物体的前面、上面、左面进 行观察。 3. 用小正方形摆出你所在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
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3)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有形状相同的吗? 没有
6、下面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 的图形,请把它摆出来。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7、左图是由(20 )个正方体搭成的。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 收获吗?
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 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 观察物体(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中《画杨桃》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 样子也不一样。
从上面、前面、左面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小正方体组成的 几何体,看看它们的形状会是怎样的。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 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这3个几何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
到的形状不同?
形状相同的
从左面看 → 从上面看 →
做一做
这3个几何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 到的形状不同?
形状不相同 从前面看 →
填一填
① ② ③④
小狗看到的是图( ④ ); 小猴看到的是图( ② ); 小猫看到的是图( ① ); 小鸟看到的是图( ③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2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2
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在残墙的后面活动,又怕小猫看到,请画出小老鼠的活动区域。
讨论
动手画出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
教学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
学材分析
继续让学生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再次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1.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
2.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思考:(1)客车行驶到某一位子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的B部分是如何变化的?
(2)客车行使到2时,司机还能看到B吗?为什么?
三、课后延伸。
六年级
强化练习
讨论
讲评
教学反思
4.晚上与家长在路灯下散步,当走向路灯时,你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远离路灯时呢?
二、巩固练习。
1.淘气站在墙前不动,小明站在墙后小明不想让淘气看见,你能画出小明活动的最大区域吗?
2.图中已画出小树的影子,你能画出这棵大树在路灯下的影子吗?
3.如图小明在A点能看到做在二楼的小丽吗?在B点呢?
学生练习
校对
2.能熟练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 师 预 设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
1.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
2.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9篇观察物体 1上了《观察物体》这节课以后,使我的感触非常深刻。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本节课我用了一句:“小朋友,你喜欢拍照吗?”和四张以我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的“天线宝宝”,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

当学习内容从“科学世界”和概念状态进入“生活世界”和经验状态,就不会能有效地实现思维内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习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将有助于对学生情意的激发,而任何教学,只有当其植根于情意基础时,才能产生最佳效益。

二、“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在观察照片时,我问到:“我的朋友是站在我的哪一边帮我拍的?想一想,他帮我拍照片时,他是站在同一个位置的吗?”结果有一位同学说:“拍照片的人没动,是老师在移动”。

由于我的答案是“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所以千方百计的往老师没动,拍照的人在转动这方面引导。

后来我才知道,我只想到了我预设的问题,在准备课件照片的时,却忽略了选用不同的背景拍设。

是我自己拍设照片时考虑不周。

而我这样的教学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学生很少有思维火花的碰撞,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答案是统一的,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

现代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索学习为目的的教学。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调整组织与引导方式,使师生双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共同发展,出现的教学情景就会更自然、生动。

六年级 第三章观察物体 第2节观察的范围

六年级 第三章观察物体 第2节观察的范围

盲区 B A ② ①
小象新知识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与同伴说一说。
夜晚路灯下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 影子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
小象知识点
观察范围随着观测点的变化而变化,观测点越高,观 察到的范围越大,观测点越低,观察到的范围越小。
小象随堂练
1.坐在二楼的笑笑能看到楼下的淘气吗? 笑笑不能看到楼下的淘气。
小象新知识
如下图所示,笑笑站在墙前不动,淘气站在墙后,淘气不想让 笑笑看见,你知道淘气的活动区域是哪里吗?
小象新知识
小猴在树上A处时,看到墙内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离墙最近的点为A’。请你分
别画出小猴爬到B处和C处时, 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和
B
A
C’。
A’
C B A
盲区
C’ B’ A’
小象新知识
客车行驶到位置①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客车行 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
你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远离路灯时呢?
小象易错题
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在残墙的后面活动,又怕小猫看到,画出 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活动的区域
小象易错题
错解分析:
观察的范围应该是观测点与障碍物两边的连线之间的范围,而此题
只连了其中的一条直线。
小象易错题
按照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一个用5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 图形。 活动的区域
小象随堂练
2.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短 。
小象随堂练
3.如图1,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在残墙的后面活动,又怕被小猫看到。
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观察物体 2.《观察的范围》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观察物体 2.《观察的范围》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观察物体 2.《观察的范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察的范围》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物体,学生能够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但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复杂物体的观察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为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学生对复杂物体的观察,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实物模型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加深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得结果的理解。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教案名称: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描述和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学生能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物体的特征。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提升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学会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1. 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模型或图片。

2.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物体?物体有哪些特征?Step 2:讨论观察物体的特征与学生一起总结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通过实物或图片分别指出物体的不同特征。

Step 3:运用形容词描述物体特征老师出示一种物体(如一个小球)并询问学生:这个小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根据实物进行观察,回答为圆形。

随后,老师提醒学生用形容词描述这个小球的特征,如圆形的、红色的小球。

之后,老师出示其他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学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

Step 4:练习观察物体的特征老师将几种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放在讲台上,每个学生依次走到讲台前观察一个物体,然后回到座位上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所看到的物体特征。

Step 5:巩固训练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物体特征,并要求学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物体的特征。

随后,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Step 6:小结老师总结并复习了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强调学生要通过观察来发现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Step 7: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一个物体,并用适当的形容词进行描述。

教学扩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例如到校园或周边环境中观察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并用适当的形容词作出描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训练任务,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来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

观察物体(二)教案教案标题:观察物体(二)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提出问题并进行推理。

3. 学生能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物体样本:如水果、玩具、器具等。

2. 白板/黑板和可擦笔/粉笔。

3. 学生笔记本或观察表格。

4. 图片或短视频素材,用于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短视频素材,让学生观察一个特定的物体,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该物体的形状、颜色、材质等。

2.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并解释观察物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探究活动:1. 分发物体样本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如触摸、闻、听等。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出一些共同的特征或规律。

3. 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假设,如“为什么这个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或“为什么这个物体会发出声音?”4.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验证他们的假设,并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观察过程,并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分类,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如绘制柱状图或饼图展示不同物体的特征比例。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假设,激发他们对观察物体的兴趣和思考。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观察物体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在家中观察不同的物体,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和问题。

2. 下节课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究。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的准确性。

2.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结果。

3. 学生对观察物体的问题和推理能力的展示。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观察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引导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观察的范围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理解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描述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发现观察范围的变化。

2. 描述观察结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大小和位置。

3. 观察范围的变化:讨论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对观察范围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2. 教学难点:理解观察范围的变化与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立方体、球体等。

2. 学具:准备画纸、铅笔、直尺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观察游戏,引起学生对观察物体范围变化的兴趣。

2. 新授:讲解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描述观察结果的语言表达方式。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并讨论观察范围的变化。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对观察范围的影响。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描述观察结果的语言表达。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的方法- 描述观察结果- 观察范围的变化- 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对观察范围的影响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家中观察不同的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来改变观察范围。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活动,让学生掌握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观察范围的变化与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距离的关系。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 学习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3. 学习如何利用观察和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来学习。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想象。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2. 讲解和演示:讲解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演示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分析所观察的物体。

4. 解决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观察和分析来解决。

5.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观察物体的重五、作业和评价:1. 布置一些观察物体的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分析所观察的物体。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观察和分析来解决。

3.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物模型: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 图片:不同形状的物体图片。

3. 教学课件:展示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动画和图片。

4. 练习题:提供一些有关观察物体的练习题。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八、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结构。

六年级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六年级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六年级数学教案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单元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题观察物体第 1 课时教学重点:从上面、左侧面和正面观察物体教学难点:能辨认相应的视图的形状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导学策略: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

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取出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根据78页上的立体图形,将它摆出来,看看哪个小组摆的又快又好。

二、分组观察,讨论,交流1、师:大家都摆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你们桌面上的立体图形。

告诉老师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2、学生活动:分组摆出两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交流(教师活动: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学生从不同面看到的视图。

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获得相应的结论。

)如图: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3.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同?(评价方式:这部分的评价要以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及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重点。

六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2

六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2

六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2
学材剖析
教学重难点:从不同面,观察两个复杂的物体,能识别相应的视图,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学情剖析
先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的
1.观察两个复杂的物体,能识别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2.经过火组协作,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先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激活先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阅历,提高在物体及视图之间转换的才干。

4、培育先生的空间观念,开展笼统思想和推理才干
导学战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预备
学具盒、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求新知--稳固练习--总结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探求新知:
二、出示课件:书P77图让先生照图摆一摆。

找一找他的左正面和右正面看到的外形相反吗?指名说一说,你看到的外
形。

〔假设先生没有发现从物体的右正面和左正面看到的外形并一样,引导先生重新停止观察。

重点交流右正面和左正面看到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并且联络观察的位置说说缘由。

〕三、教学试一试:出示课件:P77试一试图一先生观察后,依照要求摆一摆。

引导先生观察从左正面和右正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外形?
出示课件:P77试一试图二先摆一摆再从右正面和左正面来观察,各是什么外形?
提问:经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团体交流:引导先生感遭到:有的物体从左右正面看到的外形不同,也有的物体从左右正面看到的外形是相反的。

先生练习
校正
六年级
强化练习
讨论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让先生入手操作,这样先生的空间想象才干会提高的快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2 学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从不同面,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能辨认相应的视图,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2.通过分组合作,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提高在物体及视图之间转换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学具盒、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探究新知:
二、出示课件:书P77图让学生照图摆一摆。

找一找他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指名说一说,你看到的形
状。

(如果学生没有发现从物体的右侧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并一样,引导学生重新进行观察。

重点交流右侧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并且联系观察的位置说说原因。

)三、教学试一试:出示课件:P77试一试图一学生观察后,按照要求摆一摆。

引导学生观察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出示课件:P77试一试图二先摆一摆再从右侧面和左侧面来观察,各是什么形状?
提问: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到:有的物体从左右侧面看到的形状不同,也有的物体从左右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学生练习
校对
六年级
强化练习
讨论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会提高的快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