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一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件】(31张)
商业的发展
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 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 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秦汉: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4、隋唐: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 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促进了民
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经济政策的调整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夏、商、西周时期,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 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井田制 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 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 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2)土地私有制: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 建土地私有制。 (3)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4)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
(1)魏晋南北朝:南北趋于平衡 (2)隋唐时期:开始南移。
(3)两宋时期:南移完成。
(4)明清时期:巩固发展。
2、影响
(1)对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
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尺铁碾去瑶台雪,一弓弹破秋江云。中虚外泛搓成索,昼夜踏车声落落。”(元·熊磵谷)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考向预测本专题考试大纲: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小农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制2.手工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青铜器,铁器,瓷器,丝织品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城市商业发展,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帮的出现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难度上以中低难度为主,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农业方面:小农经济的形成、汉代田庄的特点、租佃制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2.工商业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本专题多以农业或商业为突破口进行设计,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是命题的重点。
知识与技巧的梳理【知识框架】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可按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
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23考点二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经济结构和特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经济结构和特点的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求,很少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对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
2. 铁犁牛耕的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皇室和贵族手中,农民通常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关系。
二、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主要服务于皇家和贵族,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但成本也高,主要供应宫廷和军事需要。
2. 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规模较小,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成本介于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之间。
3.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最为基础的手工业形态,主要是农户在农闲时从事的手工劳动,产品主要用于自用和交换。
三、商品经济的特点1. 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2. 商业活动受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较低,商业活动受到许多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等。
3. 货币使用不广泛:虽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出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换仍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表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都城往往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复合体。
其特点是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的推动、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局限性。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自然资源
古代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 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 资源,以及肥沃的土壤和广袤的耕 地资源。
生态环境
古代中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 制定法律、设立官职等方式来管理 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经济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原始社会时期
采用石器工具进行采集和渔猎活动, 生产力水平极低。
奴隶社会时期
科技创新成果及其推广应用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 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业科技
铁犁牛耕、水利工程、农具改进等,提高了农 业生产效率。
手工业技术
陶瓷、纺织、金属冶炼等,展现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高超技艺。
文化传播途径与影响力提升
1 2 3
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欧亚非各国进行贸易和 文化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财政管理体系
古代中国的财政管理体系经历了多次 变革,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 权相结合的财政管理体制。同时,还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政监督、审计等 制度。
税收制度改革及其影响
税收制度改革
古代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主要包括税种的变化、税率的调整以及税收征收方式 的改进等。这些改革对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青铜器得到广泛使用,农业和畜牧业 逐渐发展起来,商业和手工业也开始 出现。
封建社会时期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得生产力水平大幅 提高,农业成为主导产业,手工业和 商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阶段特征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经济形态和 产业结构。
国内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国内贸易
古代中国国内贸易繁荣,形成了 以城市为中心的市场网络,各地 商品互通有无,促进了区域经济 的发展。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单元综述:本单元讲述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四部分组成。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也贴水平和炼钢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四肢也异彩纷呈,被西方称为“丝国”。
3、古代中国商业城市众多,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重要地位。
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学法指导:1、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2、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以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应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以看清古代中国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道逐渐落后于欧美国家的发展轨迹。
重难突破: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发展变化:(1)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2)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真题研磨
(2017·11月浙江选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
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
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Βιβλιοθήκη A.灵渠√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李冰石像
抓题眼
析错因
答案
弥补短板
(1)随着浙江新高考改革的推行,学考与高考分开命题考试,试卷难度 会逐步加大,必修部分所占分值比重也会提高,但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仍 是不变的备考方略。 (2)史学素养 古代社会强调以农立国,精耕细作,耕作技术的进步、小农经济特点、 土地制度等将会是命题热点。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
经济文化交流。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 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③中国
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题目要求反映东西方交流的史实,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和
(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
铁开始于
A.战国 C.南北朝
B.西汉 √
D.北宋
[抓题眼] “用煤炭作燃料冶铁”是史料的核心信息,是题眼所在。 [定时空] 中国西汉时开始用煤炭作燃料冶铁,故答案为B。
抓题眼
定时空
答案
对点训练 1.(2017·1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
3.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 (1)汉武帝时铁业官营制度。 (2)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3)供风形式由自然风到人力皮囊鼓风,到畜力鼓风。 (4)东汉初,杜诗发明水力鼓风装置——水排,提高生产效率。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线索三 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国内外贸易、 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 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线索四 古代经济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 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两者均是导致资本主 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
(4)影响: ①对经济布局的影响。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差距日益缩小,南 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共同促进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②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 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 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 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 政治交流。
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 本的转化。“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 业化。 (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 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 资本。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 境。
③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大量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工具。
④南方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 利。
⑤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⑥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专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点睛】本专题讲授的是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基本特点及我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自耕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手工业发展高度发达的基本史实,商业发展的概况,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等。
通过本专题讲授,要让学生从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来认识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进而全面的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加深对整个封建社会的认识;体会古代中国经济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和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及近代落伍的原因,学会用横向联系的方法分析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特点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第1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标考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及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制度的演变、小农经济的成长以及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并通过这些史实来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解析考点1】1.简述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过程。
(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简单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3)春秋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农具。
战国中期,牛耕开始出现。
至此中国古代采用铁农具和牛耕的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方式形成。
(4)农业生产工具:汉代发明了新式播种工具耧车。
唐代,长江下游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
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
(1)商周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一种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的井田制。
(2)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解析版)[考点梳理]考点一古代农业的发展与繁荣1.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出现铁犁牛耕;汉代耦犁和一牛挽犁法;隋唐出现曲辕犁。
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铁农具;翻车、筒车、耧车。
(2)生产技术:牛耕,都江堰、白渠,耕耙耱技术。
(3)耕作方法:垄作法、代田法。
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影响: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4.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
(2)夏商周:以井田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国有制。
(3)封建社会:战国时期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的土地国有制。
考点二古代手工业的辉煌1.西周:官营,青铜铸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炭冶铁;获‚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3.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方烧制白瓷。
4.隋唐:制瓷业形成独立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
6.明代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7.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
考点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突破1.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
2.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开通丝绸之路。
3.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
4.宋元:使用‚交子‛;市坊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
5.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考点四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重农抑商‛政策(1)历程:秦国商鞅首倡,历代沿用。
(2)内容:农本商末、限制商人、官营政策等。
(3)意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考试内容及要求命题规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②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c);③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c)(1)本专题命题关注度比较高,涉及所有考点;唐宋和明清时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更应引起高度重视(2)与长效热点“三农”问题相联系;丝绸之路不仅可以联系商业,也可联系手工业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①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c)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①“市”在历代的发展(d);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c)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②“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1)“刀耕火种”:中国古代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①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②发展:汉代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并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和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
③成熟: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3)主要影响①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2.古代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及灌溉工具(1)战国时期:李冰和郑国分别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3)隋唐五代:北方以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
(4)宋代:出现以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5)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规模家庭个体经营为基本单位,规模小分工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自给自足技术特点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地位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1)制度演革①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015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以 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的主要目 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导形式和发展方向, 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答案:C
2.(纸上谈兵的赵括)“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 可买者买之。”(《史记· 赵奢列传》) 从材料中不能提取的信 息是( )
A.赵括做房地产投机生意 B.战国时土地买卖频繁 C.井田制开始瓦解的标志 D.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解析: 从题干中“而日视便利田宅, 可买者买之”可以提取出 A、 B、D 三项所述信息,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而春秋时期 井田制就开始瓦解,故 C 项符合题意。
线索三: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 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 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 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 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解析:①关键词:“缩小”。②关键信息:“南北经济发展不平 衡性与悬殊性缩小”说明此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与发展。
答案:B
3.(2013· 江苏高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 造的农具。1950~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1 号 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 、锄、铲、镰、 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精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件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21
解析 材料表明,唐朝中期,南方茶叶在北方城市大 量销售,饮茶习俗普遍化,这反映出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 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唐中期南茶“开始”北 运,A项错误;单从北方饮茶习俗普遍化无法得出南北方 饮食习惯趋于一致,B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 在南宋时期,D项错误。
专题篇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
[考纲明示]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 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 “海禁”政策。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2
主干知识结构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3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4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5Leabharlann 最新精选中小学课件
8
3.土地制度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9
4.经济重心南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 发;唐代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0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 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9
解析 西汉文景时期,百姓需将粮食换成钱币以缴纳 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 “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自耕农失去了土地,使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故选B项。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 策,故排除A项。从材料可以看出,粮价低的后果是国家 免除了实物田租,改征人头税,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 出。税收由政府掌控,富商大贾只是操纵物价,故排除D 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影响 (1)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 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 微点拨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夏商周耒耜青铜,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隋唐时期步犁定型(曲辕犁)。
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1.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与发展。
解析
返回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知识排查
一、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
纺织业萌芽(原料:麻、葛、丝),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 新石器时代
技术
商周
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甲骨文中有祭祀蚕神的内容、 “妇功”
汉代
品种多、技艺高(素纱单衣、起绒锦);通过丝绸之路远 销到地中海;“丝国”之称
唐代
官营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当时的 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解析
12345
4.(2016·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 “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徴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并,深者四 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对此记载解 读正确的是( )
√A.郑国渠开凿成功
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 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 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解析 根据材料“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可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生产力: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技术的 不断进步和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在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 自主权,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 ③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 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 ④政府政策: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2)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 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 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 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④严重的自然灾害。
重点深化
1.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在铁犁牛耕技术和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形成。 (2)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但仍占主导地位。 (3)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经济走上社会主义集体经营 的道路。 (4)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前提下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
解析
12345
5.(2016·金华名校学考押题交流)右图是201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集体劳作 D.粗放经营 解析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织,邮票上 半部分是男人驱牛耕田,下半部分是女人织布,故A项正确。
阶段一 古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
内容索引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知识排查 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 1.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时期: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形成。 (3)汉朝:铁犁牛耕在全国普及。 2.耕作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普及; 耦犁、一牛挽犁;出现曲柄锄、大镰、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曲辕犁。 作用:促进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利于国强民富。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
解析 “唐代→农耕工具→控制深浅”是题眼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备选项提到的各项农具中只有唐代曲辕犁具备材料中的特点。
解析
12345
3.(2015·9月浙江学考样题)下图中所示的农具出现在汉代的有( )
①耦犁 ④耧车 A.①② C.②③
②曲辕犁
√
B.①④
D.③④
③水转翻车
考点训练
12345
1.(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 点的是( )
①
②
③
A.①②
√ B.①③C.②③ D.②④
④
解析
12345
2.(2015·10月浙江选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
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
A.耦犁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色。 5.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6.历史地位: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微点拨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 指基本满足自家的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古代落后的经济形式。
2.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 (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 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 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 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 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 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 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