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3)重点词汇、句式的学习: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学习“昏鸦”、“断肠人”等词汇的用法,以及“天净沙”这种曲调的特点。
2.教学难点
(1)诗歌意境的感悟: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感受到孤独、无助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情感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天净沙·秋思》的原文阅读与解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分析,重点词汇、句式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通过对《天净沙·秋思》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本节课将重点讨论以下问题:1.《天净沙·秋思》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2.诗歌描绘的景象及寓意;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4.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句式。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2.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句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技巧,使学生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自信;3.文化理解与传承: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文化自信;4.思维品质:通过解读诗歌寓意,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详解(预习、复习、备课参考资料)
4 古代诗歌四首字音字形碣石(jié)澹澹(dàn)竦峙(sǒng zhì)萧瑟(sè)没马蹄(mò)枯藤(téng)词语解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临,到达,登上。
以,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以,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歌以咏志,倒装句,宾语前置,应该为“以歌咏志”。
杨花,柳絮。
子规,又称“杜鹃”。
客路,旅人前行的道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年已到来。
行舟绿水前: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断肠人在天涯:断肠,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三、文学常识(一)《观沧海》诗人简介: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诗体简介: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题解:交代了事件“观沧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简介: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诗仙”之称。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七绝:一句七个字,每首诗四句。
题解:左迁,贬官。
(三)《次北固山下》诗体简介: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题解:次,停留。
(四)《天净沙秋思》诗人简介: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晚号“东篱”。
《秋思》被人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诗体简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是特定时节,“思”是题眼,“秋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三、诗歌分析《观沧海》:分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观”的作用。
【解析】“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引出对下文所“观”内容的具体描绘。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向东登上碣石山,来饱览这壮观的大海。
大海碧波荡漾,山岛高高耸立在海中。
岛上树木很多,各样的草繁盛茂密。
风吹草木,沙沙作响;海面掀起滔天巨浪。
日月东升西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银河星光灿烂,斜贯天空,它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大海一样。
真是幸运到了极点,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志愿。
主题: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闻王昌龄左迁笼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暮春时节,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旅人前行的路啊,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
江上碧波荡漾,船在江水上前行。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和风吹拂,风向不偏,船帆悬于桅杆。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江山早春,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满怀思念的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主题: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王湾:唐代诗人律诗的格律常识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
——对偶联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诗歌的格律、韵脚等。
2.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并能运用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进行理解和欣赏。
3.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
2.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辨析古代诗歌中的格律、韵脚等。
2.如何进行文学鉴赏,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1.讲授+分组朗读,通过学生分组朗读来逐渐达到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掌握。
2.听课式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神韵和意境,增强文学鉴赏力。
五、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古代诗歌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意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中授课(40分钟)(1)授课一: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15分钟)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诗歌的格律、韵脚等。
2.古代诗歌的写作方法:如从事物本质上的感悟、间接表达等。
(2)授课二:古诗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25分钟)1.李白:《将进酒》2.杜甫:《登高》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王之涣:《登鹳雀楼》(3)授课三:文学鉴赏方法(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如借助生活和文化背景进行解读,以及把握诗歌表现手法。
3.课后练习(10分钟)1.要求学生自己朗读一首古代诗歌,并进行鉴赏。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文学鉴赏方法,了解古诗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辨析古代诗歌中的格律、韵脚等,以及如何进行文学鉴赏,理解古诗四大家的代表作品。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表现为主,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读、鉴赏和讨论方面的表现。
同时,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八、相关知识点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格律、韵脚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6.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中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的实景;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 星辰的气势,是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了沧海的壮 丽风景,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他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课堂小结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秘的想象,描画了大海吞 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 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拓展延伸
古诗词中多有借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 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积累拓展五)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观沧海》是一首汉代_乐府 诗,作者 曹操_,字_孟德 、 东汉_末 政治 家、 军事 家、诗人。曹操精兵法,擅诗歌,他的诗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大方悲凉,开启并繁华了建安文 学,史称“_建安风骨 ”。
(3)《天净沙•秋思》的曲牌名是_ 天净沙_,“秋思”是这首 散曲的_题目_。它的作者是_马致远_,是元代_戏曲_作家、_散曲_家, 号_东篱_。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作特点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板书设计
观沧海
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实景)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想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合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合作探究
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朝代】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尾联
——羁旅之愁
颈联——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
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 无限感慨。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 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 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 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 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 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 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 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 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 极向上的艺术鼓励力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 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 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小结
这首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 写沧海的壮丽风景,表现博大的胸怀, 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感情基调苍凉大方,历来被视为 “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篇。诗作融入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 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观沧海
【作者】曹操 【朝代】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4.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4.古代诗歌四首
cāng hǎi
沧海
zǐ guī
子规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译文及赏析一、曹操《观沧海》曹操【整体感知】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
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
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
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名句含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诗歌主旨】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整体感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白话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清平调·其一》——宋代:辛弃疾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絜输,嗟尔远道之人。
\ 胡为乎遗却少年事,他年会取寻常差。
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学会课内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结构(用典、对仗、排比、押韵等)2.准确读懂课内的诗歌3.有感情地诵读出四首古代诗歌教学难点1.学生对一些生僻的成语、用典理解能力不足2.押韵的理解和表达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用PPT展示古代诗歌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2.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小诗或歌词,是否有哪些编排模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新课(25分钟)1.教师将四首古代诗歌在PPT上展示,学生朗读出诗歌,然后老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2.老师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特点,并解释其中较为复杂的用词。
3.分组讨论,每组精读一首古诗,并在课前准备课后分组朗读以及剧情表演。
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出题检测学生的课文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2.根据语言表达练习,提出一些押韵的练习。
总结(5分钟)1.总结学生在今天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问题,进行梳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或点评,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名著。
课后作业1.整理今天上课的笔记2.按照分组分派的任务,整理出小组的诵读稿3.选择本课中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总结这堂课的核心是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掌握四首古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手法,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 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既写景又点明时令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天亮之时。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 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名句:描绘中富有理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简要赏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 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 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 情。
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标过五溪”中闻字。 闻是听闻的意思,可见诗人对友 人非常关心,时刻关注友人的行 动,体现了友谊的深厚。
并不低 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
比较赏析:
低沉、缠绵
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它跟诗人 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 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 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 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 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 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足传书”
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运用典故直抒思乡之情
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是诗的颔联,是船上所见景色。“阔” 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 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 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 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挂着的样子。诗 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 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 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 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 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 谐优美。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古体诗一:《登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体诗二:《赵客缦胡缨》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楚体诗一:《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晴明小院闲窈窕,新蘸斗染又画桥。
天也妒嫉白了日,月也舒懒腰藏钩。
唐体诗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歌,并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2.学生能通过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意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能通过诗歌对比分析,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1.理解和朗读《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句,包括古体诗和楚体诗。
2.掌握简单的语境推测生词的方法。
3.利用对比分析方法,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楚体诗中的意境和抒情,比较难以理解。
2.理解和演读唐体诗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先预习教材中的四首古代诗歌。
2.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字典,查询不认识的单词,包括生僻字。
新课讲解1.教师重新通过课本投影和黑板,展示《古代诗歌四首》中的四首古代诗歌,让学生正确朗读诗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
2.在讲解通过字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以及“飒沓如流星”的意义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
3.通过上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不常见的词汇,如:“缦(màn)”和“胡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体裁的诗歌,如楚体诗和唐体诗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学生需要准确背诵《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所有诗句,并能就语言和意境返思它们背后的文化价值。
2024秋季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观沧海
曹操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
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善诗歌,有 《步出夏门行》《蒿里状行元成才路 》诸篇,用乐府旧题 抒发自己的政治状抱元成才路 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 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 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 过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世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
“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
状元成才路
语言夸张,并惯于借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
状元成才路
情。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
留别》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壮
实景 山岛:竦峙(:丛生
象
沧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
海
日月:运行—出其中(奇特想象)
虚景
星汉:灿烂—出其里(宏伟意境)
博 大 胸 襟
次北固山下
旅途奔波之意 恢弘阔大之景
哲理之思 思乡之情
借景抒情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1.检查背诵。
2.上节课学习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这节课将借助上节课学习的经验,继续学习本课 的后两首诗歌。
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 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 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7.课后拓展:布置与四首诗歌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搜集其他作品、创作诗歌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语言建构与应用: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词语解释和诗句解析,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古诗文的能力。
-诗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拟人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的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诗歌主题与意境:把握四首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例如:《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古代诗歌四首》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有所提高,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让我来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能更好地将生活实际与诗歌内容联系起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能够主动联想到自己的经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引导过程中,需要更加具体和生动地描绘问题情境,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歌的价值、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探讨其在现代的应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采用理论介绍、案例分析以及重点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深入理解诗歌。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他们系统地掌握诗歌知识。但同时,我也发现对于某些难点,如诗歌的韵律和意象运用,仅仅依靠讲解和举例还不够,需要更多实际操作和互动来加深理解。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75张ppt)
全景、动静结合、
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近景、静态
实
写
动态,展现了大海的 惊人力量和宏伟气势
想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互文、夸张
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虚 写
3.诗人写“树木”“百草”有什么作用?
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地写海。 用山岛上的“树木”“百草”来点染、 烘托大海,衬托大海的生机勃勃、欣欣 向荣。
相同之处。
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
天末怀李白
的心境怎么样呢?
杜甫
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浪。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
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
6.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 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 用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7.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尾联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者见 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便借“鸿雁传书”来慰藉家人,使全诗 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愁之中。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 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创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 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 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原文【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1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诗歌赏析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___ 菩萨蛮①___ 【宋】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___(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___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①沙碛:沙漠。
②苑马:西域大宛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___(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___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乙】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月夜》用小儿女的“未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中的“独"字。
B.杜甫的《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是对妻子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她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C.刘方平的《月夜》第一、二句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D.刘方平的《月夜》第四句从视觉角度表现春天的来临,富有创造性。
(2)虽然两首诗都写了“月夜",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析。
___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①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教案【原文】《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朝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品会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学会把握诗歌意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第一课时《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会诗中描绘的宏伟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04《古代诗歌四首》 课件
诗 文 小 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写景,点时令 飘零之感
次句叙事,表同情 迁谪之意
两句抒情,表牵挂 情深意长
情景 交融 关切 感伤学习《天净来自·秋思》导 入 新 课
雨 风
花 草蝶
鸟 霞
水 山 牧童
燕
天
书生......
春风 细雨 初花 飞蝶 淡霞 读书郎......
初
步
感
知
天净沙·春思
诗歌体裁
乐府诗 配乐的诗歌
节奏鲜明
诗歌内容
乐府民歌 反映民间疾苦 抒写政治抱负
助 读 材 料
观
jié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dàn
sǒnɡ zhì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沧
曹
xiāo sè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操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海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zāi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山岛
观
树木
百草 秋风
星汉 日月
洪波
感 悟 意 境
观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观”到了什么? (结合具体诗句展开想象,描述你看到的画面)
透过诗句_________,我看见了______________。
分 享 交 流
透过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看见曹操佩剑站在海边石头悬崖上的勃 勃英姿。
透过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我看见沧海水波荡漾,似千军万马在呼啸 奔腾;山岛高高挺立,像威武勇猛的巨人岿然屹立。
理 解 诗 意
这首诗描写了很多景物,画面感很强。 这首诗写的场景很壮美,视野很开阔。 这首诗情景交融,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眼观海全景,大处落笔 动:水波荡漾 静:山岛 写 动 气势苍茫浑然,辽阔威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 有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景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转入动态,波澜壮阔 虚 言 显示大海惊人力量,宏伟气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诗的高潮,奇特的想象、夸张 写 志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 漂泊在天涯。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 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 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 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 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 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 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 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 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 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 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 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 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 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 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 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 之地极偏远?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 的感情?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
博大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 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 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 风骨”的代表作。
观 沧 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言事点题 地点、俯视 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实 有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 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既写景又点明时令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天亮之时。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 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暗含思乡盼归之情
名句:描绘中富有理趣
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随君/直到/夜郎/西!
根据注释,理 解诗歌大意,体会 诗的意境。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 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赏析品味: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突出它们 枯藤老树昏鸦, 的“枯”“老”和“昏”,烘托 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借以抒发内心豪迈的情怀与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合乐时的附文
诗意理解: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 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 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足传书”
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运用典故直抒思乡之情
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是诗的颔联,是船上所见景色。“阔” 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 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 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 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挂着的样子。诗 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 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 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 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 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 谐优美。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 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 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 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 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 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 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 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 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 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 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 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 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 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 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 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导语: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 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 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 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 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 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 的游子的悲哀。
曲 小令
天净沙
题目
曲牌名
秋思
马致远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 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 “秋思之祖”。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 远、白朴、郑光祖。
并不低 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
比较赏析:
低沉、缠绵
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它跟诗人 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 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 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 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 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 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 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jié dà n 碣石 澹澹
sǒng’zhì 竦 峙
sè 萧瑟
zāi 哉
yīng 莺
yá 涯
dī 堤
tí 蹄
zhuó 啄
幸星日秋树水东 甚汉月风木何临 至灿之萧丛澹碣 哉烂行瑟生澹石 歌若若洪百山以 以出出波草岛观 咏其其涌丰竦沧 志里中起茂峙海
观 曹 操沧 汉 海 乐
府 诗
译诗:策马东来,登上碣石上。我要饱览 这大海的壮观!海面浩淼,水波荡漾。突 兀耸立的山岛呀,最先跃入眼帘。山岛 上——百草丰美,树木浓繁。虽然已到了 秋天,它们仍生意盎然。看大海——在萧 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洪波巨澜!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 纳的小小弹丸;天上的银河啊,星光璀璨, 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啊!今 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 我引亢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
观 沧 海
(155-220)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 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建安十二年东征乌桓取 胜,次年进位为丞相,率军 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 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即 魏武帝。子曹丕称帝,追尊 为武帝。
诗人当时正处在事业的最高峰,削平了北 方群雄,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 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一统天下了。《观沧 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石山,心 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的宏伟抱负、 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 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 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 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 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 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 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 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 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 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 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 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赏析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 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学习目标
1.诵读背默。 2.说诗句的大意,领会诗所表达的深 刻的思想感情。 3、赏析名句。
李白,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陇西成纪(今甘 肃天水)人。他是 我国文学史上伟大 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还有 “诗仙”之称.著 有《李太白全集》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 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 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 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 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 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博大
胸怀?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 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 诗句是写想象的?
第一层(1-2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 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