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押题卷(历史2)后附答案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押题卷(二)文综历史试卷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押题卷(二)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A.战国时期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和的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活跃的理论创新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高度“忠君”D.法家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民本”思想25.西汉初年,“吏多军功”,汉武帝为“养天下之士”,在长安设立太学,又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
到东汉初年,“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学教育制度完备B.统治基础不断扩大C.儒学恢复正统地位D.贵族政治日益削弱26.宋神宗打算杀掉一个职位不算太高的转运使,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
”宋神宗又准备把这个转运使刺配,门下侍郎章惊认为“如此,即不若杀之”,原因是“士可杀,不可辱。
”宋神宗于是感叹:“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这一故事从本质上说明了当时A.皇帝成为虚位君主B.中央内部矛盾尖锐C.士人地位空前提高D.官僚政治较为成熟27.在明清江南市镇,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后附答案
2018年⾼考全国⼆卷历史试题后附答案2018年⾼考全国卷Ⅱ⽂综历史试题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捕猎鸟兽,张设的罗⽹四⾯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商朝,这⼀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5.西汉⽂景时期,粮⾷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租很少甚⾄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换成钱币,缴纳较⾼税额的⼈头税。
富商⼤贾趁机操纵物价,放⾼利贷,加剧了⼟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B.⾃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产热情D.富商⼤贾操纵税收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增,且更替频繁。
这⼀做法的⽬的是A.扩⼤中书、门下⼆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夫宴款不敢不⽤”,甚⾄“演戏必请昆班,以⽰府城中庙会之⾼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是因为A.陆王⼼学⼴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夫的⽂化品味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本阻⽌硫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落属,⽇本“不应阻贡”;中国使⾂应邀请西⽅各国驻⽇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
这说明当时A.⽇本借助西⽅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督抚⼲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9.1923年底,孙中⼭认为,“俄⾰命六年成功,⽽我则⼗⼆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法不善,前此因⽆可仿效。
2018届高考模拟押题卷历史试题(金卷二) 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24.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是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
孟子说天下一家,在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有天下、取天下的用法很多。
这种天下观A.起源于宗法制分封制的实施B.使古代中国的民族观念淡薄C.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基础D.塑造出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25.海昏侯为西汉所封爵位,第一代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后世代承袭,共传四代,一直延续到东汉。
这反映了汉代A.以分封制为主体制度B.较为重视政治传统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君主专制受到制约26.隋朝《开皇律》“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
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这些律条的制定A.存在着重罪轻罚倾向B.体现了专制制度的完善C.受儒学思想影响较深D.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27.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徭役、或靠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交给商人转运。
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
这反映出A.商人成为采办供应军需物资的主体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C.政府依靠商人解决军需物资的供应D.政府因军事需要放弃商品官营政策28.1876年,轮船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并举行换旗过户。
该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及各种趸船、驳船、码头、栈房等全部财产作价白银222万两,购归局有。
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所发展B.洋务企业实力超过外国在华企业C.民族工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D.外国对华资本输出总额逐步减少29.毛泽东发文称:“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2018年河北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与答案
2018年河北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与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 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 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 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2. 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这说明()A. 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B. 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C. 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D. 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3.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
”这说明明代() A.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 B.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C.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 D.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4.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这种见解()A.抹杀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侵略求独立的反抗史B.避免了仅仅使用“外因”来解释中国近代史的变迁C.夸大了近代中国人民主动融人世界潮流的奋斗精神D.批评了部分历史学家不顾事实崇洋媚外的治史态度5.清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履行与列强签订的诸条约,时任驻英公使曾纪泽表示赞同,但要求列强也守约,并据条约及国际法明细了列强在华的活动。
河南省名校2018届高三压轴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学者视为圣人。
这主要反映了A. 周公的文治武功为后世敬仰B. 儒家成圣成贤的理想追求C. 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D. 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学者视为圣人”,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现实和秦汉以后儒家学说的纲常伦理观念,人们尊重周公应与其制礼作乐、构建社会秩序有关,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故选C;A过于具体,只适应当时周公所处的时代,后世主要不是因为其具体的作为而尊重和纪念他,故排除A;B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2.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唐朝就继承了隋朝诸多制度,如三省制、科举制、均田制等,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
这说明了隋唐时期A. 治国理念相同B. 演进趋势相似C. 思想控制严格D. 国家统一安定【答案】B【解析】隋唐政治方面的延续性表现在很多制度被沿用,这可以体现演进趋势是一致的,而且后者都有对前者制度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故选B;隋朝的治国理念与唐朝不同,因为隋朝暴政,而唐朝则是以民为本,故排除A;上述内容不仅仅是指思想控制,故排除C;D与题意关系不大,故排除。
3.记述出处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
《宋史·陆秀夫传》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率苏刘义等,与元张弘范决战海上,大败。
他率十余舰突圈,退至螺岛(今广东阳江县以南海中),因台风毁船溺死。
《宋史·张世杰传》世杰以淮兵珠死战。
至午湖上,张弘范攻其南,南北受故,兵士皆疲不能战。
诸军溃……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禺投海中,后宫及请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
最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后冲刺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题历史(二)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D解析:本题的错选主要集中在C项,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2. B解析:解题时应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方面去分析。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奴隶制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
通过分析,可知本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此B项为正确答案。
3. A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鼎”是古代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段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周王对不同阶层用鼎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这一规定说明西周时期等级制度森严,周王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本题所给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没有反映材料的本质问题,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4. C解析:解题应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它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也随之动摇,到了周朝后期,分封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形成了分裂割据势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题所给A、B、D三项都不是造成分裂割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
5. B解析:根据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地丁银的内容及其中反映生产关系的内容来看。
6. A解析:从整个材料看,商贾与小民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包买商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所以,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7. C解析:此题为历史结论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戊戌变法性质的理解和对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认识。
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和民族独立。
A项说得过于笼统,语焉不详。
B项不符合实际,美国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只要求对清政府进行改良,企图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Ⅱ)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历史1.A【解析】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
故选A。
材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B错;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C错;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D错。
2.B【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
答案选B。
自商鞅变法以来到晚清,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改变,A错;材料没有提及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C 错;富商大贾并没有操纵税收,D错。
3.C【解析】材料反映了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变化并且宰相数量增加、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强化皇权,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的控制,C对。
两省宰相人数增加、更替频繁,会使得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分解,没有涉及职权扩大,A错;低品级官员参与国家大政,没有直接提升官品,这一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为官员提供晋升机会,B错;宰相权力遭到削弱,参政议政的职能没有变化,D错。
4.D【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江南士大夫也用昆曲以示高雅,说明昆曲属于上层文化和官场文化,这也是它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D对。
陆王心学提倡“心即理也”,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昆曲关系不大,A错;昆曲流行于京剧之前,是京剧的渊源之一,京剧吸收了昆曲的部分元素,B逻辑错误;昆曲是“官腔”“雅乐”且很受江南士大夫欢迎,这反映了社会上层的文化取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强化,C错。
5.D【解析】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正确。
2018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压轴卷(全国卷二)
2018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压轴卷(全国卷II)24.下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儒家伦理的法律化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25.《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
无论何人,虽然自己以为怎样权要,都不敢冒死拒绝使用。
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
”这说明当时流通纸币( )A.是世界最早发行的纸币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C.信誉昭著便利全国流通D.具有如同于黄金的价值26.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
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
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主张改造理学B.重书本轻实践C.注重道统权威D.强调学术创新27.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第32编记载,对承租人以土地遭受火灾为由要求免除地租的申请,皇帝的批复如下:如果你耕种的土地遵受了意外的火灾,那么,你完全有理由要求免除地租。
材料反映了( )A.罗马皇帝注意按法律办事B.罗马法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罗马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D.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理性思想2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里写道:“联邦的安定、繁荣和生存本身,全系于七位联邦法官之手。
行政权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机构则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
”这体现了美国宪法的原则是( )A.自由平等B.分权制衡C.人民主权D.联邦制29.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
据此可知,当时( )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30.通过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B.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D.苏美英等大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核心31.下表所示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的变化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表(注:同业者,指同一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
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预测押题精选:(二)(北京卷适用)
2018年高考历史五月预测押题精选(二)(北京卷适用)第1卷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 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中指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
”下列关于“我们时代”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来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2.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
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 1.5亿人参加讨论。
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3. 明代谢肇浙《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
”由此说明草市( )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4. 汪鸾翔先生创作于1923年前后的清华大学校歌中有一段歌词:“识器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一语也被用作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同名电影。
“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 )A.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B.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C.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D.教育转型的创新引领5. 里根政府时期通过的《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向州政府的33个教育方面的独立拨款项目合成一个简单的整笔拨款,并允许联邦政府以20页的管理要求取代667页旧的管理要求。
这一规定( )A.试图缩小联邦政府的权力B.消除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C.试图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D.扩大了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6. 《析津志》所载,元大都城内外商业行市即达30余种。
2018高考仿真卷(二轮)历史(二)(附答案)
2018高考仿真卷·历史(二)(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A.秦朝设立郡的数目不一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25.隋唐时期,在都城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髙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
这一现象反映了()A.权力平衡的需要B.边患局势的变化C.经济重心的转移D.城市人口的增加26.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27.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28.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
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29.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太平天国也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灵感之源泉……甚至他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也是受到太平天国理念的影响。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超越了太平天国理念的应该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30.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卷(新课标2卷附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
”要求“明经、进十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
杨绾认为科举制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 B.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 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25.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D.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2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为民众获得自由提供了重要保障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社会不公平、政治动荡的根源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27.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到:“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和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
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二)(全国ⅱ卷适用)(解析版)
2018年高考历史四月预测押题精选(二)(全国Ⅱ卷适用)第1卷一、单选题1. 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从表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A. 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B. 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C. 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D. 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英国纺织业是否在国际市场保持优势,必须通过与其他国家纺织业做比较,表格未体现,故A项错误;表格中有机铁、废铁、煤的出口值在持续快速增长,而纺织业却长时间内增长不太明显,证明产业结构有所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中英国出口对象不明确,不能判定为欧洲,其次,作为消费资料的纺织品出口值增长,不及有机铁、废铁、煤的增长,故C项错误;同样,没有与别国的比较,也不能断定英国丧失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而且与所学知识也不符,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 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
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
”上述变化说明A.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 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C. 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D. 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答案】C【解析】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逐渐激化,传统的夷夏之防理论逐渐由防周边“异族”转变为防外族入侵,故C项正确。
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一度激化的中外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则迅速激化,所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打击的目标是清政府,故A项错误。
鸦片战争虽然惊醒了部分封建士大夫,但对国人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甚微,该观念的开始改变一般认为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并未被时代淘汰,故D项错误。
3. 1951年底,中共中央在关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电报中指出:“贪污分子、浪费分子和官僚主义分子当然大多数不是反革命分子,他们的罪名是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七套)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一)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3.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突出表现为法国的民族主义和德国的民族主义.前者的指是一个民族的“自决权”,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宣传、介绍和接受的是德国的民族主义.究其原因是()A.中国经济发展更接近于德国经济B.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C.梁启超企图效法德国君主立宪制D.法国大革命过于激进与改良不符4.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说明()A.孙中山对民主执着追求B.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C.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5.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
2018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浙江卷)历史(解析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押题卷(1)【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n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关怀。
有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有的提出“仁者爱人”,有的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有的提出“社会契约”,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孔子②普罗他格拉③苏格拉底④卢梭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提倡仁者爱人的思想,普罗他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3卢梭提出'『社会契约3故本题答案选B项。
ACD中含有③,排除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运动•普罗他格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卢梭13•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遵从两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著名人物之一。
如果要为其制作一部纪录片,下述生平事迹应该予以肯定的是()①学习西方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②实行“避战自保”方针,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③签订30多个不平等条约④力促在中国修建铁路A.①②③B. ①④C.①③④D. ②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賽求对蒋介石的生平事迹加以肯定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符合题意,②③实有保守不读国的意思,故本題答案选B项* ACD中含有干扰项*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李鸿章•评价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分封制及其影响的是()A.“圭寸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武王克殷反周,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押题(二)历史试卷
河北衡水中学2018年高考押题试卷历史(二)本试题卷共16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
他们都了解国王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H身力量才能生存。
下列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A.“地方百里而可以王”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舍生而取义者矣”D.“教亦多术矣”25.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足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
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代的音乐下降。
”据此可知A.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B.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C.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D.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26.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A.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27.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卜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十。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A.内阁大学十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28.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足由他们开始的。
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足一种思想。
”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B.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C.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29.1910年的上海法租界,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押题卷(二)附答案
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押题卷(二)24.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
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
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最可能的因素是A.主流意识形态确立B.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C.墨学背离传统思想D.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
这一历程反映了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26. 宋初文书写道:“凡制赦所出,必自宰相。
”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
仁宗朝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
”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C.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27.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28.阅读下面“1916-1922年日本棉纱输华消长比较表”。
导致表中日本棉纱输华价值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916-1922年日本棉纱输华消长比较表A. 日本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B.受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影响C. 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D.日本失去独霸中国的地位29.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高等师范演讲。
他说:“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2018江苏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前2018江苏省高考压轴卷历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015年,在陕西富县秦直道两侧发现了一批建筑遗址和墓葬群,采集文物标本100余件,并发现了“削山填沟”的痕迹,即史籍上所谓的“堑山堙谷”现象。
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秦时的社会B.秦代的该墓葬可揭示秦皇族的发祥地C.建筑和墓葬中可能出土画像砖和玻璃D.文物和史籍等文献资料是第一手史料2.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
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3.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
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4.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参下图)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A.唐代佛教十分兴盛B.唐代市民文化繁荣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 D.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5.由下表可以看出,两宋时期( )两宋部分市镇商税岁入比较(单位:贯)A.商业经济型的城镇正在崛起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C.经济重心完全实现南移D.商税成为国家主要财源6.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猜题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全国高考2018届高三考前猜题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书记载,商朝之所以能够打败夏朝,不是因为商朝的天能降下粮食,也不是因为商的土地能出产宝物,而是因为商朝的大臣伊尹能够洞察秋毫、把握良机、善于权衡轻重。
从而使工商业流通天下。
这从侧面印证了( )A.夏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B.商朝工商业由政府管控C.商朝的社会变革源于商业发展D.商业流通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25.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中书省正式成立;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隋朝时期,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炀帝末期,他又曾改内史省为内书省;唐朝初期,命中书省为内史省,后复名中书省。
这表明( )A.曹魏制度奠定了历代政治格局B.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存在C.君主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加强D.唐代官制根植于历史传统26.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士人们力图摆脱汉唐经学拘囿于家法师法、沉溺于训诂考证的治学方式,大胆发疑、标新立异,形成了一股疑经惑古的时代思潮。
2018年高考预测试题——历史2
【答案】D 解析:A 项,材料中孔庙的破坏体现了游牧文化与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之 间的冲突,而重建则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并存融合,A 项仅反映破坏。故 A 项错误。B 项,儒 学统治地位确立于汉代。故 B 项错误。C 项,蒙元时代蒙古贵族掌握主要权力。故 C 项错误。 D 项,孔庙与科举先废后立,源于儒家自身对于统治者的价值——维护统治者统治。故 D 项 正确。 3.
11
5.
(1)水平 1:能准确区分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一手史料:[2]、[3];二手史料:[1]、[4] (2 分) 其他答案。 (2)水平 1:能准确区分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陈述:①、③;评价:②、 ④(2 分) 其他答案。 (3)水平 1:能根据情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释。 从社会层面来说,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大量战俘沦为罗马奴隶,奴隶在人口中的比例剧 增,引发了释奴的现实需求;从法学层面来说,作为罗马法学思想基础的自然法思想,肯定 包括奴隶在内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为释放奴隶提供了理论依据。(8 分) 水平 2:仅能从一个维度进行解释 。其他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 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 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十二铜表法》和《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都是在当时 编纂出来的,是一手史料。《罗马法词典》和《古代罗马史》都是后人整理的是二手史料。 (2)本题考查的是对陈述和评价的区分。所谓陈述就是叙述历史事实,往往引自历史材料, 考古事实,没有任何的个人态度和观点蕴含其中;所谓评价,就是结合历史事实给出评价者 的观点和态度,因此往往具有主观意味。材料中①、③是对法律条文的一种直接引述,没有 任何的个人态度和观点。②、④是根据①、③做出的分析,得到的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归教材,联系罗马社 会的社会背景,分析各个因素对这一事件的影响。可从经济角度、政治角度、社会角度和思 想文化角度来分析。在这些角度分析过后,要进行筛选,找出最重要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押题卷(历史2)
24.公元前705年,周桓王伐郑,大败,被射中肩膊,郑庄公未乘胜追击并遣使慰劳桓王。
公元前554年,晋师侵齐,半路听说齐侯死,闻丧而还。
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B.礼制仍影响贵族政治生活
C.周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D.争霸战争服从于政治需要
25.两汉时孝廉只须甄别而不经考试,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须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
这一变化
A.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B.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
C.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D.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6.苏轼说:“自两税之兴,凶地之广狭痔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
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
”苏轼认为两税法
A.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B.体现了税制公平原则
C.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D.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
27.清学者戴震撰《孟子字义疏证》,小采取传统“疏证”(阐释考证)体例,而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批评宋明理学家的“理”只是意见,并非真理。
这反映了
A,经学考据开始讲求实验实证B.理学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C.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新的发展D.西学东渐影响传统学术发展
28. 19世纪70年代,有关工业和商业的讨论被一并列入“商政”名下,90年代后期,作为商业企业的“商业”和作为工业企业的“实业”区别开来,“工业”一词则保持其手工业的传统含义。
这反映了
A.近代工业逐步得到认可B.抑商观念渐趋淡化
C.西方经济侵略逐渐加强D.实业救国思潮盛行
29.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清代思潮”以“复古”为其职志,是相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
粱启超认为,“清代思潮”与文艺复兴
A.同属资产阶级民主思想B.促成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C.都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D.借文化复古反对旧思想
30.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令二十九军“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各事态扩大”。
之后,政府不断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本交涉,谋求和平解决事变。
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A.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B.寄希望于国际调解
C.应战而不求战的态度D.对日方针摇摆不定
31.《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延长土地承包期,鼓励农民增加投资,实行集约经营;鼓励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社员在承包期内,可以将土地交给集体统一安排,也可以经集体同意协商转包。
这一规定
A.体现中央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路线B.积极引导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C.表明国家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新途径D.推动了大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2.在古希腊,斯巴达所有六十岁以下公民都有随时服兵役的义务,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男性公民实行共餐制。
这些措施A.保障了城邦公民自由权利B.开辟了民主政治的新路径
C.体现了城邦内部普遍平等D.有利于培养公民集体观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