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总复习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总复习策略

新形势下的初中地理总复习,必须更新观念,以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去迎接挑战。地理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如何充分利用最后两个月的复习时间,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课题。这阶段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主进行知识梳理,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科学习能力,以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以下是我在复习时的做法概况如下,目的是和各位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首先,以课本为主,构建知识结构,精讲重、难点。

近几年面对地理结业考试,我采取慢节奏讲完八年级上册和下册,然后对于七年级上册和下册以章为单元式复习,特点是以讲带练。我按照教材编排的几章顺序给学生进行对知识的梳理和整理。突出主干知识,使学生抓住关键,把握重点。通过对主干知识的梳理,揭示联系,建立知识网络。这一环节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对教材中学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内容点到为止,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近几年结业考试题中多次考查的知识点,一定要讲清、讲深、讲透。如:《地球和地图》里的(1)经度和纬度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部分内容等,都需要精讲。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复习时具有局部速度慢、整体跨度大的特点。

其次,在此基础上,要做到一边讲一边练,一边辅之适宜难度的课堂同步练习题,选题要具有代表性、综合性和具有可再生性、应用性的习题,让学生充分展现做题的思维过程,总结做题思路,从而提高解题能力,要舍得花时间把好题做透,要就题论知识,论方法。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贪多求快而只顾订正答案。只有这样,在学生遇到新题的时候才不会因无从下手而心里发虚。这样把讲的知识点通过试题形式加以记忆巩固、转化迁移,使知识点融会贯通落实到实处。让学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有限的时间内用高质量的题目和学生深入的思考来获得最大的复习效益。

第三,强化训练,精选习题,冲刺中考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精选的习题则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还要注重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的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做到及时检查,精心讲解。

第四:强化地图复习,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不可缺少的工具。每次考试,学生丢分最多的就是读图分析题,其分值几乎占卷面的一半,因此,必须

重视对学生的读图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图感”。把地图读通了,什么都好解决了。

具体做法是:

1.将地图分类,把握各类图表的特点及判读的关键点、记忆点,以便在读图、析图时找准图表的要点。

2.在地图复习中,应注意几条线(如回归线、赤道、西气东输路线、南水北调路线、)和几大片(长江三角洲、台湾、四川盆地、波斯湾等)

3.读图方法训练

在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信息,要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一般说来,在指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要按先读图名,再读图例、定方向,最后读图形或图表的顺序阅读。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地图的主题和重点,先读图名有助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图例是一幅地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阅读和熟记重要的图例是轻松获知图中信息的基础;紧接着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等。

例如:关于等温线图的判读,我在教学中安排了这样的读图活动。

大屏幕展示世界一月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也可以用挂图代替,学生答这张图的名称,接着问学生:那么世界气温是如何分布的?首先要学会读等温线图。请大家注意观察教材七年级上册55页图3.16等温线模式图,等温线图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比较

相似,并回答问题:

a. 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b. 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c. 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

d. 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活动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a.b两个问题,然后屏幕上动态显示图中等温线及数字,激发学生兴趣,由于题目很明确,难度也不大,学生完成起来也比较轻松,有一定的成就感。其次是由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完成c.d问题,很多学生都能够看出二者关系,但不一定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出来,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机会来锻炼表达能力,特别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更应该给他们机会,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并用文字显示在屏幕上。

结论: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当等温线像这样呈闭合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活动还没有结束,学生的成果如何?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总结出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这里也可以问:a.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b.分别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的主要纬度范围。通过前面的铺垫,这几个问题会迎刃而解。

4.要变换看图的角度

看图一般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的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

5.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

在看区域地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径那些地形区,主要河流、省市区、矿产地、农业基地等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它的“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如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市位于北纬39度56分,东经116度20分,地处华北大平原的西北角。北京市东部与天津市毗邻,东南距渤海约150千米,其余均与河北省交界。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等。

6.分析地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

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比如在图上对亚洲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彻了,那么很自然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就能够做出正确解释了。再如,根据各种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判读气候类型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