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脉学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 从入门到应诊的中医通关之战》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八节 特色脉 (二)
第七节 特色脉 (一)
第九节 脉法总结
郁脉在两手六部中 的含义
郁脉是诸脉象之首
边学边悟
01
浮脉
02
沉脉
03
迟脉
04
数脉
05
滑脉
06
边学边悟
01
涩脉
02
弦脉
03
紧脉
04
弹指脉
05
硬脉
06
边学边悟
01
濡脉
02
结代促脉
03
粗脉
04
细脉
06
边学边悟
05
虚弱脉
1
无神脉
2
少阴脉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 从 入门到应诊的中医通关之
战》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用药
气血
调气
肝 火过程Fra bibliotek白术边学边
汤
辨证 湿热
任之堂
中医
读者
气
学子
天麻
脾胃
肾
目录
01 楔子
03 第二关 三诊兼参
02 首关 脉法实战 04 第三关 病机用药
目录
05 第四关 临床实战
小建中汤 炙甘草汤
生姜、大枣 边学边悟
血虚,虚火上冲—— 黄连阿胶汤
肾气不固,虚阳上越 (上热下寒)——济
生肾...
气血不足,虚火上 冲——八珍汤加半夏、 砂仁
边学边悟
01
风热,上焦 郁火——银 翘散
02
风痰上扰清 窍——半夏 白术天麻汤
03
痰火扰心— —黄连温胆 汤
04
山东中医竹林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
山东中医竹林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我所感悟的任之堂脉法---一气周流双手把脉法山东中医----竹林多年前就知道任之堂了----是因为任之堂的系列医学丛书,看到任之堂主人经常带着学生一起到自然中接触药理、人理和自然之道,就觉得余浩不同一般。
后因为缘分尚未到,所以我没有去任之堂。
在我学习的针推专业里,从我读到的《黄帝内经》、《甲乙经》,到后来的《四圣心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到后来我外出拜访交流,一直围绕着我认同的用“气血升降循环理论”来学习,尤其是那些用升降理论的“刺客”高手,(我喜欢把用针治疗患者的高手称谓为“刺客”)。
所以只要是在升降理论有建树的老师,我几乎都要去学习一番,因为我始终觉得,中医是相通的,不管是用药、用针还是按摩推拿。
所以一直就用气血理论在我的专业里默默用《黄帝内经》里的“人迎寸口脉”来指导扎针用药,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辅行诀五藏用药》、《四圣心源》和王清任、唐荣川的相关医学典籍,结合寸口脉来辩证处方中药。
居然在用针方面,渐渐地有了点感觉。
但时刻关注着任之堂的点点滴滴。
因为任之堂的运用自然之道的“升降理论”来调理患者,2014年,我感到了缘分天空—时机来到了。
就这样,带着任之堂在“脉诊与用药”方面是如何运用升降理论来治疗的想法,于2014年6月29号,来到了湖北十堰----任之堂,开始了一个月的学习。
中医脉诊的历史渊源流长,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内经》。
《内经》对诊脉的方法、正常脉搏的次数、四时脉象的差异,以及多种病理之脉都有了具体描述。
至晋代,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脉诊的专著,王叔和《脉经》的问世,大大充实了中医脉诊的内容,总结归纳出二十四种脉象,并具体描述了每种脉象在指下的感觉,以及各种相似脉的鉴别。
二十四种脉是浮、芤、濡、散、革、洪、虚、滑、实、弦、紧、沉、微、细、迟、缓、涩、数、动、促、结、代、弱、伏。
元代滑伯仁《诊家枢要》则在《脉经》的基础上,增加了长、短、牢、疾、大、小六种。
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
转:《任之堂主人祖传脉学》前言:任之堂主人,1975年出生,5岁即随太爷学医,而成一代儒医,为现代传统中医之年轻楚翘;其脉学精准,医理雄厚,中医大学毕业后辗转在老家开业,名噪遐迩。
其脉学独树一帜,超出教材远矣。
现介绍其脉学如下,望对铁杆中医有所帮助。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左手: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阴(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右手: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或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答曰:此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
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
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之感悟|做人要学沉脉,在无奈之中等待希望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之感悟|做人要学沉脉,在无奈之中等待希望关于脉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能通晓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很多专业背景的人,都不通,或者很多人对于名词、概念熟悉得很,但是临床就懵了。
学知不配位,德行不同步。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这本书值得一看,虽然作者的境界离大成还有很多的差距,但是其中的思想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很多值得吸收、成长的内容。
人总是在自我否定中前行,人只有迷茫、疑惑了,才会去寻找答案。
自然的答案总是神奇玄而又平实,我们日用、日见而不知。
对于脉法的学习,余浩的太爷说要切够一万个人的脉,才算是心中了了。
我们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切不够,但是我们可以每天有空切自己的,阴阳四季流转,自己的情绪波动,身体变化,脉象也会跟随变化。
湖主切自己的脉,感悟脉势、脉性,将天地、宇宙空掉,只剩下起伏的波动,时而平缓,时而狂躁,时而阴阳离绝。
对于书中提到的十几种脉,刚开始看的时候消化其中深意,但是实际上切是个什么样子,总是不甚了了。
切自己的脉久了,总也能碰上个其中的样子,才发现,原来真的是这样,时而如轻刀刮竹、时而郁大如豆、时而如羽、时而如滔滔江水般的滑脉。
所以体验的多了,也可以自称一体,自己创出很多脉象名词。
图片来源于pexels之前跟朋友提到,杏林之路,可以不学经典,直接通神,通神的法子很多:有以象入道,有以身入道,接受天地频率,天地为师,无师自通。
但是朋友不理解,可以想想道之巅峰巨著《黄帝内经》,都是源于自然,道法自然,道法自燃。
但是对于今天福报这么差的我们来说,很难这样了,只能以后天识神慢慢的去累积,慢慢去学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断的博采众长,行善积德,善护自己成长。
在书中看到一段关于沉脉的叙述,让湖主深受感动。
“沉脉也就有一种在无奈中等待希望的感觉。
先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现在没有精力管外邪,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很多事情不是一帆风顺让我们感动,而是于绝望中成长,不怕困难,克服困难,不屈不挠。
越是艰险越向前,但是现代社会这种精神越来越稀缺了,大多人骄奢淫逸,贪图享乐。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
北宋?林亿《校定脉经序》曰:“以谓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兼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之惑,专之指下不可以尽隐伏,而乃广述形证虚实,评明声色王相,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故得十全无一失之缪,为果不疑。
”王叔和在全面继承和系统整理古典脉学精华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确立24种脉象,并准确地描述了各种脉象的指下感觉,奠定了脉诊指下标准的基础。
以后历代医家对脉象的认识均未离开《脉经》基本标准。
并归纳出8组相类脉:浮与芤、弦与紧、革与实、滑与数、沉与浮、微与涩、软与弱、迟与缓,在仔细鉴别脉象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后世医家对脉象的分类皆在王叔和的24种脉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如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在《脉经》基础上增加了牢、长、短而为27种脉象。
突破了《内经》三部九候脉法约束,完善了《难经》寸口脉法,总结了分寸、关、尺三部位及脏腑分配原则。
确立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法。
推进了诊脉法在临床的普遍应用。
是对内难脉法及仲景脉法的发扬,从而使脉学理论与方法规范化和系统化。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从入门到应诊的中医通关之战
边学边悟
桂枝汤 焦甘草 首乌藤、合欢皮 麦冬、川芎 酸枣仁 边学边悟
五子衍宗丸 桂附地黄丸 龟鹿二仙丹 玛卡 肉苁蓉、巴戟天 边学边悟
四君子汤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生脉饮 小建中汤 炙甘草汤 生姜、大枣 边学边悟
血虚,虚火上冲——黄连阿胶汤 肾气不固,虚阳上越(上热下寒)——济生肾气丸 气血不足,虚火上冲——八珍汤加半夏、砂仁 边学边悟
边学边悟 课后交流
第二节望神
第一节望形
第三节问诊
望手 望面、望体 望舌 边学边悟
边学边悟
边学边悟
1
第一节浅谈精 气神
2
第二节浅谈神
3 第三节精——
肾精的辨证用 药
4 第四节气——
脾胃气血的辨 证
5
第五节调气— —上越(一)
第六节调气——上越 (二)
第七节调气——下陷 (一)
第八节调气——下陷 (二)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从入门到应诊的 中医通关之战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任之堂
火
中医
语言
边学边
湿热
脾胃
中医
过程
读者 调气
气血
任之堂
肝 汤 用药
气
辨证
白术
内容摘要
本书是以任之堂讲课提纲为写作蓝本,以中医学子在任之堂求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作为重点叙述,把“由脉 把出病机,由病机写出治法,由治法处方选药”这一系列完整辨证过程奉献给读者。并在听课笔录手稿和录音整 理的基础上予以编排润色,故写作风格是原汁原味的讲课形式。本书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语言白话,通俗易懂, 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作者简介:王蒋,传统中医,求学于十堰任之堂,曾在任之堂中医讲堂 讲解脉学,深受学员欢迎。据此整理的《任之堂脉学传心录》也深受读者欢迎。
学习任之堂主人之脉法感悟
学习任之堂主人之脉法感悟左手寸、关、尺主气机之上升;右手寸、关、尺主气机之下降;谓之:左升-右降。
与人体躯干之左升-右降相应。
而单看左手,亦有升降:左尺肾水升而左寸心火降;单看右手,亦有升降:右寸肺气降而右关脾气升。
老师的脉法包括以下内容:1对气机的升降失常进行诊断。
强调重视左右手气机的顺逆:升降正常为顺、升降相悖为逆;当升不升或升之不及为逆;当降不降或脉气上越腕横纹为逆;单手脉上重下轻或上轻下重皆为逆。
即内经中曰:太过-不及皆为病。
因此,引申出平脉,即非病态脉象。
何为平脉?平脉即脉气平和,粗细相当、大小相当,无郁滞感。
2强调是否有郁脉的存在。
何为郁脉?郁脉从“郁”字而得,“郁”即壅滞、不畅之意,即内经曰:察之九候,独小者为病,独大者亦为病。
郁脉即独大脉,在手感上可以明显感觉到单部脉象的“壅滞感”或“粗大感”。
3能通过脉象结合中医理论推理出病人的基本症状。
4从脉象及脉势上得出诊断之理、法、方,药郁脉的部位及含义郁脉可以存在于双手寸、关、尺任何一部,如一道屏障阻碍气机的畅通,因而影响双手气机的生发和肃降;郁脉最常见于:(1)左关: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气失于疏泄,疏泄不及而生郁也。
出现胸闷、乳房胀痛,喜叹气。
男性脂肪肝,女性乳腺增生;胁痛,肩背痛。
(2)右关:胃气不降则胃郁,饮食壅滞胀满。
脾滞则多为脾阳不足而湿郁脾滞。
(3)左右关部皆郁滞:整个中焦满闷不舒,气机壅塞。
(4)左寸:郁滑实,见心慌、心悸、心部疼痛。
(5)右寸:郁滑实,见咽喉不适、咳嗽;大便干燥或便秘等。
(6)尺部:尺脉郁实,多为寒湿或湿热或积食,壅滞下焦。
(7)左右手寸关之间:此处郁滞提示有痰气、湿浊、瘀血壅堵在胸膈之中。
气机升降失常的几种典型类型及临床表现:气机升降失常包括:气机生发太过(脉上大下小);气机生发不及(脉上小下大);气机雍遏中焦(双关脉独大);气机生发太过:见脉气上越腕横纹。
1左脉上越腕横纹:此种脉象为肝-心火旺,往往同时出现左关壅塞。
任之堂脉法(4)
任之堂脉法(4)任之堂脉法(4)第四课昨天我们讲了气机开和升降的过程,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
今天我们从青龙门讲起。
青龙门在左手关脉处。
我们把手指放在左手关脉,感觉一下青龙门是否顺畅。
是否流畅。
人体气机从下往上升的时候,如果升不上去,就会在关部因为压力作用形成一个包,会鼓起来,就像吹气球一样。
如果鼓包了就说明气瘀堵在这里了,鼓包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整个脉管摸上去,这一条线上关脉处血管粗一些,其他地方细一些,这就是肝郁。
任之堂脉法很简单,具体讲:第一,首先摸粗细。
粗我们定义为郁脉,就是淤堵的意思。
当气机上不上去是,左关脉就会变粗。
左关为青龙门,本来青龙门主升,应该是非常顺畅地释放出去,升不上去,就有郁脉,脉变粗的这个点,是郁脉点。
《黄帝内经》中说:脉独大者病,脉独小者病,就是说,脉管哪里最粗,哪里就有病,哪里最细,哪里就有病。
左关代表春天,代表肝,对应升发之气。
肝气靠什么升上去呢,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肝气要往上升必须要靠脾给它能量,所以脾非常重要,春天植物发芽靠地温的提高,当脾阳不足时,它传递给肝脏的能量就不够了,升发之力就会不足。
肝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人体脂代谢异常都和内部温度有关系,尤其跟小肠的热量、脾的热量有关)所以要想肝脏好,脾脏就必须好。
所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所以治肝的时候要先治脾脏,脾脏传输运化营业物质,肝脏才能正常工作,脾脏的能量不足就会直接影响肝脏功能。
所以治肝病,必须先要把脾脏保护好。
寒凉伤脾,要少食寒凉;思虑伤脾,要少想事儿;脾主四肢,多活动四肢基本帮助脾脏;脾脏最怕湿,湿困脾,脾就运化失常。
地温不够,植物种子就不能发芽,甚至会烂在地里。
人体也是一样,中医说“水寒土湿”,就会形成“木郁”(脾肾阳气不足则肝郁),肝气就升不上去。
所以要想把肝气升上去,解决肝郁的话,首先要温脾养脾,脾土得温,脾才能向干传入温和的气,就像和煦的春风一样,肝木就可升发。
任之堂脉法
任之堂脉法任之堂脉法1余浩王将 wxxetn 1周前任之堂脉法《脉经》曰:代散者死。
生泄及便脓血。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
四十一止一脏绝,四年之后多亡命。
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
十动一止一年殂,更观气色兼形证。
两动一止三四日,三四动止应六七。
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无失。
戴同父曰:脉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脉诀》五脏歌,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
柳东阳曰:古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
须候五十动,乃知五脏缺失。
今人指到腕臂,即云见了。
夫五十动,岂弹指间事耶?故学人当诊脉、问证、听声、观色,斯备四珍而无失。
大家都知道任之堂余老师的脉法很厉害,来任之堂交流学习的同道绝大部分都是奔着余老师的脉法而来,所谓“山中有鲜花,自有蝴蝶来”,可见余老师的脉法在中医圈中是得到了大家认可的。
那么学习余老师的脉法该从何入手呢?这是大多数来学脉法的同道的共同困惑。
凡事都是有诀窍的,找到了诀窍自然事半功倍,学习脉法自然也是如此。
余老师的脉法诀窍是什么呢?其实就在这“郁脉”二字中。
余老师在教我们脉法的时候特别强调郁脉,认为郁脉是诸脉象之首,认为郁脉是学习和认识脉象的基础和关键点,把出了郁脉,这脉法就学会了至少40%。
为什么余老师这么看重这种脉象?这种脉象为什么独立于28脉,作用却这么大?它又和传统的28脉有什么关系?下面我就好好讲讲这个郁脉。
把脉就像福尔摩斯一点点查出真相一样,我们把脉是为了找出病变的部位以及病理性质。
28脉就是解决这个病理性质的。
但六部脉的脉象可能大体相同,那么如何分析判断辨证施治呢?不知道确切的病变部位,不知道到底是肝经还是脾经出了问题,不知道到底是胃出了问题,还是肺岀了问题,就算28脉摸得对,能判断出是痰湿或是瘀血但病变部位在哪里你不知道,用药的靶向就不准确,临床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这就是没有做到所谓的“擒贼先擒王”,这个郁脉正好是福尔摩斯破案的一个关键点—病变部位。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着急了,到底什么是郁脉呢?郁脉,顾名思义,郁字,有郁郁葱葱、郁塞、郁滞、郁结、郁积、积聚、阻滞不通的意思。
任之堂脉法(8)
任之堂脉法(8)(第10天作业)我们先用几分钟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
人体除了肉体之外,还有一个无形的气在支配。
当气不够的时候就会气虚,当气郁的时候会气滞。
气虚、气郁,气下陷、气上亢,都会导致身体不舒服。
这个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气机出现问题,西医的CT是查不出来的。
气可以把我们的脏器功能体现出来,没有气脏器功能就会减退,气机运转的异常也会导致功能发生变化。
我们的思想、情绪、情志都会对气有影响,中医说“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虑伤脾”,说明七情都会对气造成影响。
中医号脉号的就是气的状态。
气从肾脏产生,肾有肾阴和肾阳,它们共同作用,发生气化,气化的气会往上升,这就是能量上升。
在升的过程中,要借助脾和肝的力量,要升到最表的就要借助心的力量。
心脏把气布疏于表,肺协助心脏布入表。
气布入表之后再敛回来,通过肺、胃、胆输出去,所以就是一开一合的过程。
开不出去,就会得病,阖不回来,也会得病。
白天,气以开为主,开不出去就会头昏眼花,记忆力减退,没有精神;晚上以阖为主,阖不回来,就会失眠,入睡困难。
所以白天该开时就要开,晚上该阖时就要阖,这样就不会生病。
号脉的目的就是判断气的状态:是下面的气产生的不够,还是开了一半开不出去,还是开一半开不到体表去,这些跟肾、肝、脾、心有关系;还是开出去了收不回来,或者收到一半卡住了,或者是收不到最里面去。
开出去就是在左边,可以分成三部:肾、肝、心,收回来在右边,也分为三部:肺、胃、肾。
这样一开一合的整个过程就可以分解成六部,这样我们就清晰了,就可以判断哪里出了问题。
(治疗的过程就是调开合)把开合调好,升降调好,我们的病就好了。
中医治病实际就是调这个的,大道至简。
今天我们讲朱雀门,朱雀对应我们左右手的寸脉,主外、主表,阳气通过朱雀门,开到体表上去,体表才会得到气的保护和滋养,气的营养成分称为营气,彪悍的成分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卫气)。
号左手寸脉,只有沉取才能摸到脉,脉象沉、细的话,就说明心脏的阳气不够。
任之堂脉学
任之堂脉学前言:任之堂主人,1975年出生,5岁即随太爷学医,而成一代儒医,为现代传统中医之年轻楚翘;其脉学精准,医理雄厚,中医大学毕业后辗转在老家开业,名噪遐迩。
其脉学独树一帜,超出教材远矣。
现介绍其脉学如下,望对铁杆中医有所帮助。
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左手: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尺部为肾阴(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右手: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 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 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或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答曰:此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
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
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
脉性任之堂脉法传心录
脉性任之堂脉法传心录通过前一周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体会郁脉和脉势,了解了脉势,就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依据脉势,按照顺其性、养其真、去其邪的原则用药开方,虽然不可能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至少不会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
比如整个气往上亢的,你还用温阳升散药;中焦郁豆,沉实有力,而用补药,这时肯定要通啊。
学到这一步,虽然大方向抓住了,可是我们常常发现临床效果有时候不是太理想,有时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状态,原因是什么呢?虽然我们是顺着人体的大气机,按照脉势在开方用药,但是我们并不明确引起症状的具体病因、病理产物是什么,导致我们用药的精准性要差好多,临床效果有时候就不是那么理想了。
好比痰湿阻滞与心肺火亢都可以是上越的脉象,都可以引起头痛头晕的症状,可是降下的药这么多,如果只是有降下作用的药就开,那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都是可能的,毕竟痰湿用药与降火用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所以在脉势的基础上,把握一些常用的脉性就非常有必要,有助于我们迅速找出形成病因的病理产物是什么,提高临床效果,增强临床信心。
这节课我会挑选临床最常用的一些脉性及其含义、形成机制讲解给大家。
同学们看下表。
斜体字部分是我要重点讲解的,因为这些脉性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所以对它们感触比较深。
这张表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脉性要怎么分类。
不然看着28脉可能都晕了。
实际上只要明白它们的分类,就感觉脉性其实没那么复杂。
脉性分类表脉位:浮,沉,伏脉率:迟,数,疾脉律:结,代,促脉体:长,短,粗,细脉力:虚,弱,微,实,弹指,无脉紧张度:弦,紧,软(濡),硬,缓脉流畅度:滑,涩我们根据这张表的分类方法,基本上就可以认识“脉”了。
对脉象要素的归类有很多种,我比较赞同姚梅龄先生在《临证脉学十六讲》中对脉学的归类,分为七个方面,即脉位、脉的形体、脉的跳动力度、脉的流畅度、脉的紧张度、脉率、脉律。
想像我们如果要描述一个人,该怎么描述呢?肯定是描述他的高矮、胖瘦、长相、性格、生活习惯等,对吧?这个脉性就是在向你介绍“脉”,我们可以把它想像成一个人,不同的脉性都是这个脉的不同特点。
余老师谈任之堂脉法
余老师谈任之堂脉法如果你是学中医的,我们经常看到别人把手伸出去,说来给我号号脉。
那为什么是把手伸出来,而不是伸脚呢,不是伸其它的地方呢?很多人说看别人看中医都是这么号的。
我们要去穷究其理,去理解背后的原理,它为什么要号手这个寸关尺,这个寸口的地方。
这个原理明白之后,我们在号脉的时候,就会有自信觉得它是科学的,有道理的。
因为寸口是脉之大会,中医称为肺朝百脉,刚好手太阴肺经从这路过,所以我们号的不是血管,号的是血管和手太阴肺经,一个经络一个是血脉,一个是阴一个是阳,两个相合之后,构成的一个脉。
第二,因为寸口脉的脉气比较明显,中医有一个名词叫“脉会太渊”,实际上所有的经脉气血在这个地方,它的能量是比较强的。
第三个,局部是全身的缩影,按照全息理论,我们通过号这个寸口脉就可以感知到全身能量的变化,局部是全身的缩影,这就像西医说的一个小样本一样。
犹如一湖水,它有重金属含量,这个重金属含量有多高呢?只需要在壶里面取样,取个10毫升,20毫升,50毫升出来测量就可以反应整个湖水的情况,它是一个局部反应全身整体的过程。
第四,这个脉位比较表浅,血管比较浅容易触摸到,明白为什么之后,这里面还是有一些门道的,不是你想号哪里就号哪里,它是有原因的,它是因为这些地方它有独特的特质,所以才取腕关节一寸九分这个地方号脉。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号的什么东西你一定要清楚,你在摸脉,你摸的是什么东西,要去搞明白,要足够的理性,不要盲从,要足够的理性,去正心诚意的去探查这个背后的真理实相。
学中医不是头脑一发热就学,需要足够的理性,客观的追求事物的真相,追求事物的真理实相,逐个的去探查。
我们在脉法课上讲到人体是一个小锅炉,这个小锅炉它在不断的产生气化的作用,产生气,所以我们看到人体这个一百多斤的肉体,它背后是气在推动。
我们血脉的运行,中医讲气能行血,如果没有这个气的时候,我们心脏跳的是没有力量的,这个肺的开阖是没有力量的,这个血液是走不动的。
任之堂脉法体系
任之堂脉法体系穷究其理号脉不仅仅号的是血管,还有肺经,是肺经和血管和合的(阴阳和合)。
摸脉摸的是什么?(足够理性,正心诚意探查背后的真相)感觉到脉在跳动,其实是气在运行,使它跳动。
比如三天没吃饭号脉就很弱,因为没气了。
号脉是号的背后无形的气。
左手对应心肝肾,右手对应肺脾命门。
左手代表血(阴),右手代表气(阳)。
左手脉:体阴而用阳,以阴为根,由阴向阳转化,徐徐上升的。
右手脉:体阳而用阴,以阳为根,由阳向阴转化,下降。
我们研究的是用,所以左手是阳,右手是阴。
左边是升,右边是降。
左手号左侧身体和后背,右手号右侧身体和胸腹。
(气是立体转起来的)老子像:左手指天,右手指地。
诊脉的目的:1、判断人体一体能量的阴阳分配:是否平衡2、诊察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状态:太过与不及3、判断邪正相争的格局脉象的格局很难改变,习性,秉性,都能影响脉的运行。
通过号脉可以预测这个人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离开人世间。
手指头取像为人之头,指目相当于人头部之印堂穴。
与松果体想通。
当足够专注的号脉,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是能量积累的过程。
还有切菜,写毛笔字等都用到指目。
三指并拢,多拢跟患者身高相关。
手法的根本是心法,心法的根本是虚静。
心中装的是什么,就会习惯在手下去寻找什么。
山中有万象,凭心在寻找。
左关右关,相当于关卡,调通了,寸和尺也就好了。
脉势,提供脉的整体趋势。
上越脉势,常见于右手脉,现代人很多,气降不下来,浮在上面。
下陷脉势,常见于湿气重中郁脉势,常见于左手脉,意味着上下焦,中焦雍滞。
问:胃气不降,怎么处理?答:金刚经说,如何降服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时刻活在放下,自然心里就很清静。
后面生前面降,做些动作能有帮助,如劈柴,拜佛,所有促进任脉升督脉降的事情,都有帮助。
低头。
图片.png。
任之堂脉法(3)
任之堂脉法(3)第三课农历的二月初二,我们中国人称为“龙抬头”。
这个“龙抬头”跟古代的天象有关系。
古代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28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称为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28宿按照东南西北4个方向划分为4组,分别叫四象。
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这28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
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的尾巴。
7宿各有个形状。
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以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呢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此后,每天龙抬头的时间均会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
后来这一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
古时候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正好与一年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落下,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
因此古人认为农历二月初二是一个非常神圣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代表着春天的来临。
二月初二过后,就到了春天了。
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龙抬头告诉我们现在马上就春天了,要开始准备农作了。
天上的星宿分为4种,在东边称为苍龙,也称为青龙;西边称为白虎,北方称为玄武,南方称为朱雀,这四组对应天上的28宿,天地跟人也是对应的,我们坐在这儿的时候,后背就是玄武,前面就是朱雀,左边是苍龙,右边是白虎,这个对应的能量场是多大一个力量!东边的那7个星宿,它代表春天来临;春天对应阳气的升,前面那个星宿代表朱雀,代表夏天,代表阳气长,西边白虎这七个星宿代表秋天,代表收;北方玄武代表冬天,代表藏。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
任之堂教你学号脉第二次来任之堂了,我的主攻依旧是脉。
每天坐在前台把病人的脉,发现只有把多了才有的悟,不然真是他人怎么描述,也指下难明啊,所以我认为要想学脉,多把脉才是硬道理。
我比较愚钝,老师给我讲的东西我只有在接触病人时才有所领悟,且时而迷糊时而清醒。
所以今天总结起来,心里也很忐忑,总怕不是很明朗。
这次我会尽力描述对脉的这种手下感觉,希望对同学们和自己有一个帮助吧,下面的描述都是我在接诊时的反应过程,没有什么太多经验,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谢谢。
一位患者坐下来,搭脉前,我先望他的手。
包括指甲的月牙和颜色,手纹,青筋,丰盈度,手色,手温。
通常无月牙的体内阳虚寒湿重。
指甲乌暗的体内寒气重,淡白的气血虚。
月牙过大体内有郁热。
手纹乱的心思乱,不如手纹简单的好治。
手掌青筋多的表示体内的淤积重且多在身前部或任脉不通,手背的指头青筋重多表示背部积滞重或督脉不通,接下来按压病人的手,通常说柔嫩的,脏腑比较柔弱,耐药性强度小,手掌丰盈饱满的说明气血充足,身体素质比较好。
以上这些是我在把脉之前的十几秒会做的事。
通过望触手,基本对这个病人的体质类型有个基本的把握,如正气的强弱,阳气的状况,阴血的程度,体内的通畅度等。
有时也能分析出病人的性格,这也对其患病有个把握。
然后抬眼看看病人的面部,体态。
一个斯文的人和一个干粗活的人得的病是不一样的。
肥胖的人和瘦人体质也不一样。
面部的气也有很大的研究必要。
有的病人满脸的浊气,表示体内的垃圾很过或肾虚脏色显露。
有人面苍白,或萎黄或红赤,这些都很有指导价值。
余老师有时看病人脾虚与否通常拉病人的腮部的肌肉,若脾虚就是一拉一层皮。
双目通常是望其神与气的重要之所。
一个人眼睛贼亮,眼珠老是转,这样的人神是不定的气是上浮的。
一个人的爽眸暗淡,表情变化小,身体紧缩,那么这个人一定气机闭郁。
应该多多运动,多晒太阳。
通常余老师看下唇的人是脾滞化火。
小孩青筋多肠积。
这些都是短短几十秒该反映出来。
接下来就该把自己的神内收,静静的把脉,感觉病人体内的情况。
任之堂脉法传心录——楔子
任之堂脉法传心录——楔子楔子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本人,姓王,名蒋。
浙江温州人士。
之前从事非医专业,经家中变故,深感人世变化无常,深思要把有限的生命归于何处?故矢志学医,苦觅明师,曾放生羁鸟以发愿于斯事。
于一日偶得余师文章,喜不自禁,认定余氏便是吾寻觅已久之师。
故于壬辰年正月前往十堰任之堂,开启跟师历程。
历经三年,从伊始对中医的一无所知到目前已经初步掌握了用传统中医思维辨证诊病处方,期间历经三年,熟悉了药房的所有流程和岗位,包括熬药、抓药、侍诊、接诊……一路走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医之路的艰辛与快乐,以及老师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和对中医后辈的关心与支持……为了感念恩师的关怀和继承老师对中医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故将自己在任之堂积累三年的经验和认识做了一次认真的汇总和整理,以清晰的脉络展现给众位,希望读者读后能更加对中医有一份信心和热诚,对中医的辨证思路更加清晰,临证处方更加准确有效。
若真能至此,吾愿达矣!期间阅读任之堂培杰、创涛师兄写的书,深感他们做得很优秀,把任之堂的道、理、法、药、方都向大众有了一个很好的传播。
而我由于每天接触师弟师妹们,感觉到师弟师妹们在实际学习中医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融合、贯穿,将一个完整的接诊过程建立在脑海中,这对于从中医理论走向临床是很重要的一步。
把这个架子建立起来了,再学习其他的知识,就可以把它们合理地归位并加以完美应用。
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把我在学习和临床中摸索出来的融合、贯穿的方法传递给大家。
今年暑假,受恩师教诲,方才开始我的讲课旅程。
平日于周二、四、六晚讲课。
讲课的内容就是中医基础知识。
因为对于众学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剖析,所以我有意想把我认为最重要的——中医的这个架子——“连贯的思维”,传达给师弟、师妹们。
中医知识固然要讲,老师的经验一定要说,但我同时也会有意引导他们建立这种连贯的思维模式。
晚上学“架子”,白天去应用接诊,这样我想可能会对任之堂的学生们学习中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我静静地翻看自己讲课时的提纲,突然想到,来到任之堂的学生能学习到这套思路,但不是所有爱好中医的人都能来啊,毕竟来的还是少数,那么我们发现的这个问题会不会是很多中医学子,以及中医爱好者所困扰的问题呢?想到前边两位师兄将自己所学无偿奉献给大众的精神,想到假期和宛金师妹谈话的情景,我想也要写一些关于所学、所感的中医知识,希望能对每一位爱好中医者有帮助。
任之堂脉法传心录第一节 教你如何识脉郁点
任之堂脉法传心录第一节教你如何识脉郁点第一节教你如何识脉郁点诸位同仁好,我是王蒋。
跟老师学习有一段时间了,想必大家也在任之堂系列的书中看见过我的名字,培杰师兄写书总是提到我,想来大家对我不算太陌生吧,开个玩笑……今天第一天上课,我先和大家随便聊一下,把我这一段时间要讲的总体思路先和大家讲一下,以便诸位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诸位都是来学习的,在任之堂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理、法、方、药在这里都有完美的展现。
我今天开始讲课,也是受余老师的点拨,余老师说:王蒋啊,你学这么长时间了,应该给大家讲讲了,也是对你的一种锻炼和学习。
所以我这次也算是奉师命给大家讲课啦,更要努力讲好。
我私下在想,大家来任之堂主要学什么呢?我大概归了一下类:第一种,像我、张宇这样的长期生,主要是学中医整套的理法方药,因为我们没有基础。
所以不仅是老师的经验,其他各家理论都要理解掌握。
第二种,像宛金、彩铃这样的科班学生是来学习一种以脉诊为主的诊病的整套过程,以便更快更好地进入临床。
第三种,是像陈医师、曾医师这种有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夫,来到这里不仅仅学这种脉法,还要与老师交流对一些病的独特见解和认识。
还有一些中医爱好者是来感受任之堂开放的中医文化氛围的。
所以这次暑期讲课,我要兼顾到这些不同的情况。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我首先讲任之堂脉法,然后介绍其他三诊的任之堂的特色经验,再讲任之堂常用的病机、诊断,老师常用的中药,介绍这些中药老师是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的?同时我准备把处方和药放在一起讲,这样更贴近于临床。
最后讲一下老师的病例,现场分析一下老师和我的思路,让大家有一个动态的了解。
希望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大家能基本完成“由脉把出病机,由病机写出治法,由治法处方选药”这一系列完整辨证。
同时也希望我的讲课能满足诸学子的学习需求。
好,下面我们回到今天讲课的正题。
◎郁脉是诸脉象之首今天我要讲的是郁脉。
郁脉形成的机制是什么呢?1.为什么要学郁脉?2.什么是郁脉?3.郁脉形成的机制是什么?4.郁脉在两手六部中的含义是什么?5.为什么老师可以通过把脉直接说出病症?大家都知道任之堂余老师的脉法很厉害,来任之堂交流学习的同道绝大部分都是奔着余老师的脉法而来,所谓“山中有鲜花,自有蝴蝶来”,可见余老师的脉法在中医圈中是得到了大家认可的。
任之堂-余浩--一堂脉法课笔记
诊脉的目的
确定治法,处方用药的依据。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凡诊脉,先知其常。
左升后降,后升前降。
左手号督脉(督脉的上中下部对应寸关尺),右手号任脉。
如号任脉觉气往上冲,则患者会有反酸,呕吐之病像。
五行相生相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1.阴虚,阳大阴小,需解表
2.阳虚,阴大阳小,需扶阳
3.脱阳,浮脉,大汗淋漓临死之兆。
4.绝症或脱症,或进入骨髓很深。
脉势分上跃或下陷。
桔梗升,桔壳降。
病例,阳气在上,脖子不舒服,头重脚轻,腰酸腿软。
恶心,反酸,咽喉不舒服。
月经不调。
清阳不升,头昏;该降的降不下去,整个阴阳逆行,腿脚也没劲,冬天手脚冰凉,浑身无力。
姜桂附汤,升阳。
同时舒肝降胃,枇杷叶,半夏降,柴胡升肝阳。
第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之堂脉学任之堂主人谈脉象(2)常见病例与脉象下面设定一些案例,大家分析脉象,然后下诊断,同时拟定方药。
第一组: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感冒患者,诉:最近感冒了,来抓几副中药吃。
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
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
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
第四个患者:六脉沉紧。
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而弱。
第六个患者:左关浮郁,左寸稍弱;右寸关浮郁,有上越之势。
第一个患者诊断:风热感冒。
治法:辛凉解表。
方剂:银翘散。
第二个患者诊断: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
方剂:麻黄汤。
第三个患者诊断:暑湿感冒。
治法: 清暑驱湿解表。
方剂:新加香薷饮。
第四个患者诊断:阳虚感冒。
治法:温阳解表。
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五个患者诊断:气虚感冒。
治法:益气解表。
方剂:人参败毒散。
第六个:肝气不升,胃气不降,邪犯少阳证。
小柴胡汤主之.第二组: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头痛患者,诉:最近头痛,来抓几副中药吃。
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右寸独郁。
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右寸独郁。
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右寸独郁。
第四个患者:六脉弦硬,左关郁滑。
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弱,左右寸口沉细。
第六个患者:左关细数,左右尺部虚细无根。
第七个患者:六脉细涩,寸口独郁。
第一个患者诊断:风热头痛。
治法:祛风清热。
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
第二个患者诊断:风寒头痛。
治法:疏风散寒。
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
第三个患者诊断:风湿头痛。
治法:祛风胜湿。
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
第四个患者诊断:肝阳头痛。
治法:平肝潜阳。
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
第五个患者诊断气血两亏,益气养血,八珍汤更适合第六个患者诊断:肝肾阴虚头痛。
治法:滋补肝肾。
代表方剂:大补元煎。
第七个患者诊断:血瘀头痛。
治法:活血化瘀。
代表方剂:通窍活血汤。
第三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腹泻患者,诉:腹泻月余,服用抗生素无效,来抓几副中药吃。
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身体胖,舌质暗,苔白偏腻。
六脉浮濡略滑。
第二个患者:身体瘦,舌质淡,苔白略滑。
六脉浮濡略滑。
第三个患者: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白。
六脉浮濡。
第一个患者诊断:脾虚泄泻。
治法:健脾,益气,止泻。
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
第二个患者诊断:肾阳虚衰.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代表方剂:四神丸。
第三个患者诊断:肝郁乘脾。
治法:益肝扶脾,调中止泻。
代表方剂:痛泻要方。
第四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患者,诉:最近不太舒服,来抓几副中药吃。
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身体胖,舌质暗,苔白偏腻。
六脉浮濡略滑。
第二个患者:身体瘦,舌质淡,苔白略滑。
六脉浮濡略滑。
第三个患者: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白。
六脉浮濡。
左关郁涩。
诊断:胃痛(胆胃不和)治法: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代表方剂:温胆汤患者:35岁左右,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黄,右寸关有上越之势,左关沉实而弦。
诊断:胃痛(肝气犯胃)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第七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二个患者,面容憔悴,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女,40岁左右,舌质鲜红,苔薄白。
左寸浮实,上延鱼际。
舌为心之苗,舌质鲜红则心火亢盛,与脉象左寸浮实相符相成,心火过亢之后,有两个传变途径。
其一:火性炎上,上达于头,出现左侧偏头痛。
其二:下移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
诊断:头痛治法:清心泻火代表方剂:导赤散第二个患者:女,50岁左右,舌质鲜红,苔薄黄。
左寸浮细而数,上延鱼际,左关浮郁。
此例患者胆火过重,胆火扰心,伤及心血,故出现左关浮郁、左寸浮细而数的脉象,患者表现出失眠、左侧头痛,心情烦躁。
诊断:失眠治法:清泄胆热、养心安神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合栀子淡豆豉汤。
一起学诊脉(1) --------任之堂主人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左手: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阴(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右手: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或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答曰:此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
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
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
或问:肺为气之源动力何以为凭?答曰:《内经》:“一呼一吸,四至为息”。
此以呼吸定心之动率。
“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既定,脉气行去六寸。
以一万三千五百息算之,共得八百一十丈。
以脉数之十六丈二尺折算,应周行身五十度,此昼夜脉行之度数准则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
此乃肺主气,为气之源动力,明鉴也。
或问:寸口肺经脉何以决脏腑?答曰:这好比西医听虚里而辨心脏之疾病。
肺既为气之源动力,自然对周身脏腑之疾患有其感应(好比尔家之用电器短路或功率过大,而输电站有感应一般). 取寸口原因有二:其一,肺经循此处而表浅便于可以感应;其二,与脉之相依,影响脉之形态。
两者相和,则切脉者方可依据脉形态之变化而推求脏腑经气之变化。
第三讲:切脉需炼习基本功脉法炼习开始是练习手指的敏感度和医者的心静程度.指下无感,如切树皮;心中浮躁,难辨细微。
余氏脉法练习分五步,达三步者,再研究脉学则非常容易。
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
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明,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的修炼。
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
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或海棉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
第三步“羽”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水”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本人有时候可以达到,但只要干少许粗活,则感觉不到。
第五步“气”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
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甚者可以练成悬丝诊脉。
个人体会修炼此步法得练气功,没练气功的也就不用试了。
祖训:凡心浮气躁者,不可与之言脉巧凡资质愚钝者,不可与之言脉深凡眼见为实者,不可与之言脉理凡不求甚解者,不可与之言脉奥第四讲:脉象之首脉——郁脉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分取为第二,细辨属何疾;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
此脉单从一粗细而确定,故而临证容易取得,此粗细,乃相对而言。
即左右寸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
理论分析:人之所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金虫所伤。
不论伤在何经,伤在何脏,最终都会影响受损部位的经气运行,经气均会受到波动,此波动在寸口反应即有郁象。
有浮郁、沉郁;有郁滑、郁涩;有郁数、郁迟等;有六脉皆见郁象;也有单部位出现郁象。
主病:郁脉主要是确定病变的部位——何脏何腑何经之病变。
左寸出现郁脉心脏出现问题或左侧头部出现问题右寸出现郁脉肺脏出现问题或右侧头部出现问题左关出现郁脉肝胆出现问题右关出现郁脉脾胃出现问题左尺出现郁脉左侧腰腿部出现问题右尺出现郁脉右侧腰腿部、子宫或膀胱出现问题临证时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脉;右手切病人左手脉。
先总按,即同时切寸关尺三部脉象,找出郁脉,没有郁脉,则找出细脉(细脉脉形与郁脉相反,反应脏腑亏虚),很多时郁、细同见(各脏腑情况不一,有亏损的,也有邪气所客的)。
再分取,即对于总按发现有问题的部位,分别单独切诊,确定所患何疾病。
第五讲:切脉如捉贼切脉是找出病变性质,病变的部位,好比寻找入室之盗贼。
贼有外贼家贼之分;病有外感内伤之别。
贼有翻墙撬门开窗等入门途径;病有自口经皮肤循经络之不同。
贼有潜藏,病有伏邪。
擒贼先擒其贼王,治病必求于根本。
明白邪之特点,就如同知道贼之特性.切脉如捉贼,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此间关键是要明白贼之特性.伤寒杂病论卷第一平脉法:风令脉浮,寒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燥而数——此乃六淫贼邪之特点。
外邪致病,各有特点,此乃外邪本身个性使然。
邪气伤人,无论伤何经何脏,在寸口均有反应。
风邪伤人,首先犯肺;肺主皮毛,易伤风邪;肺经受风,六脉皆浮;经气源头,右寸独郁。
寒邪伤人,首犯太阳,膀胱寒水,同气相召;经循背项,腰背颈僵;右尺郁紧,此乃明证。
夏伤暑湿,湿困脾土;脾失健运,四肢酸楚;升降失常,大便稀溏;右关郁浮,时时见濡。
秋燥伤肺,易伤肺阴;干咳痰少,肺阴亏耗;毛发脱落,皮肤干燥;右寸短促,郁浮兼见。
火邪从君,日夜难眠;日久伤阴,亏及血分;心受其累,头亦昏沉;左寸浮数,郁虚同现。
六淫伤人,从外而入;单邪较少,数邪同侵;临证巡查,当明贼性;六部详看,仔细分明。
大怒伤肝,胁肋相煎;气血逆乱,大厥可生;肝郁克土,脾胃受损;详查左关,郁实弦见。
久怒气结,胁痛连连;肝胆郁涩,久生癥结;散结疏肝,别忘养阴;左关如豆,癥结已成。
过喜伤心,致气涣散;君心涣散,其脉自乱;脉缓无力,浮郁而散;恐能胜喜,临证不难。
忧思气结,脾脏受困;清阳不升,头昏脑沉;四肢乏力,精神困顿;右关郁涩,大怒可胜。
悲为肺志,其令气消;肺叶不主,开阖失司;面色苍白,冷汗流离;右寸虚浮,可用喜胜。
惊恐为患,可使气怯;肾主二便,伤及失禁;夜卧恐惧,由肾及心;右尺郁散,左寸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