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第七讲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 第7讲

自然辩证法 第7讲

两个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 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 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 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 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 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 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例如,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又 如中国的民间谚语,“物极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 则是否定之否定。再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原始社 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共产 主义社会又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乏的公有制, 而是经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 制),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 样性、条件性。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不以人 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 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一切事物、 现象和过程,及其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都不 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但另一方面事物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即任何 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区别而相对独立地存在。事物 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相对独立存在是互为前提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 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两者相互 制约:一方面,同一性要受斗争性制约,因为矛盾双方的共 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也要靠斗争来实现;另 一方面,斗争性又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因为同一性规定制约 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毛泽东曾经指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 是绝对的。他的意思主要是指同一性是有条件性的,斗争性 是无条件的。他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体现着事物的稳定性、 常住性,而事物的稳定性、常住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可 变的,因而是相对的;而矛盾斗争既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 受特定条件所限制,同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创造出 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新条件,因而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 的相对稳定状态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是无 条件的、绝对的。但是也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这一看法,认 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本身都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为 存在的矛盾的双方必然同时具有某种同一性和某种斗争性, 而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形式又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历 史的、相对的、暂时的。还有人认为上面两种看法在本质上 是一致的,只是对一个问题不同角度的两种说法。

北大

北大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 1 以技术为基础的科学 • 2 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 • 3 “科学技术一体化”:“科技”的出现 科学技术一体化” 科学技术一体化 科技”
3.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
• 各门具体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界本质的 认识越来越深刻、范围越来越广。
• 但是,单纯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能根 本解决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 问题。 • 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有 赖于各具体学科的发展,而且有赖于正确的 科学技术发展观和自然观的形成。
– 由“Science”到“科学” 到 科学”
• “科学”与“科举” 科学” 科举” • “科学”与“学科” 科学” 学科”
– “科学”在中国 科学”
• 康有为首次引进(1893) 康有为首次引进( ) • 任鸿隽的《科学》(1915年) 任鸿隽的《科学》 年 • 陈独秀的 “德先生 Democracy”和 “赛先生 Science” 和
自然辩证法绪论
周 程 100871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010-6275Tel&Fax: 010-6275-0536(o) E-mail: zhoucheng@
本讲主要内容
• • • • 关于“自然辩证法” 关于“自然辩证法” 何谓“科学” 何谓“科学” 何谓“技术” 何谓“技术”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
– “为什么当代科学、伽利略时代的‘新哲学’或称 ‘实验哲学’只产生于欧洲文化,而非中国文化或 是印度文化中呢?” – “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 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 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 三个难题的性质
– 是哲学问题,还是历史问题? 是哲学问题,还是历史问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七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七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交通现代化 , 使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
❖ 3. 科学技术减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 , 提高了人类 的健康水平.
(1) 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极大地减 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 (2) 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 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现代化 , 从而提高了人 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
❖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
❖ 1. 英国 : 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 2. 德国 :19 世纪末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 3. 美国 :20 世纪取得经济霸主的地位 ❖ 4. 日本:战后迅速崛起 ❖ 5. 亚洲 “ 四小龙 ”: 东亚奇迹 ❖ 6. 走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
(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
❖ 1. 科学技术提高人们的衣、食质量. ❖ 2. 科学技术促进人们的住、行现代化. ❖ 3. 科学技术减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 , 提
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
(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
❖ 1. 科学技术提高人们的衣、食质量
❖ (1) 科学技术特别是当代高新科学技术对人们社 会生活质量的影响 , 首先可以从人们的衣着的 变化反映出来。
❖ 2. 科学技术可以丰富人们在闲暇时间中的精神 生活 .
二.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
(二)科学技术引起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
❖ (三) 科学技术推动着道德观念的进步
❖ 1.科学技术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 对 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 从而 促进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
❖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进步 ❖ (三)科学技术与决策的民主化

《自然辩证法》课件汇总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件汇总整理

1自然辩证法概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玉2第一讲绪论●教学要求:●1、掌握什么是自然辩证法;●2、理解自然辩证法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和方法。

3第一讲绪论●教学重点●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内容;●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3、学习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工作者的关系。

4一、何谓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自然: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对应,表明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

●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表明是一门哲学性质的学科。

5自然(nature)●辞源学:自己、本己的状态,和人为、人工相对●西方:“本性”、“本原”、“原则”、“自然物之集合”●中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两种含义:●自然事物的总和, 与人类社会相对应●事物的本然状态, 或非人为、非人工的状态6辩证法(dialectics)●属于哲学学科●辞源学:辩论、证明的方法●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对立产生和谐”●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对话和辩论●康德的辩证法——二律背反●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辩证法:正、反、合●马克思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71、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1)作为客体的自然界;●(2)作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重要手段的科学和技术;●(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82、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内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9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内涵●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总结和概括。

●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03、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1(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研究自然界的发生发展规律●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12(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3(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经验方法: 观察和实验●理论方法:抽象与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4(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5(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等特征16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哲学性质;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第七讲 科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第七讲 科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第七讲 科学问题
一 科学问题及其分类 未知、欲知、能知的部分 一定时代的产物。
伪问题:不能通过科学实践加以检验的问 题。与科学问题的区别是历史的、可变的。
科学问题分类:
1.经验问题和概念问题:
经验问题:对观察到的现象试图进行解释
概念问题:理论内部出现矛盾;
不同理论间的矛盾
2.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能否在主导知识背景下解决
科学问题的来源
已有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 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 不同学派间的争论 社会需要与科学技术间的矛盾 各学科间的

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第七讲

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第七讲

放弃电磁线圈加热法
赤崎勇的送气方法
改用双气流法
中村的TF-MOCVD
赤崎勇使用氮化铝做缓冲层
中村使用氮化镓做缓冲层
5.氮化镓P型结晶制造技术的开发
• 氮化镓N型结晶并不难制备 • 氮化镓P型结晶的制备乃世界性难题 • 1989年赤崎勇制成了氮化镓掺镁P型结晶 • 低能电子束辐射 • 1991年2月中村助手妹尾用电子束蒸镀电极装置
自然辩证法讲
100871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E-mail:zhoucheng@
授课专题
• 第一讲:自然辩证法绪论 • 第二讲:科学技术在西方——通往近代科学诞生之路 • 第三讲:科学技术在西方——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 第四讲:科学技术在中国——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 第五讲:科学技术在中国——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态势 • 第六讲:科学方法论案例分析——荧光蛋白的发现与应用 • 第七讲:技术方法论案例分析——蓝光LED技术的发明 • 第八讲: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以汉字激光照排为例
2014年的诺奖得主:中村修二
中村当时所在的日亚化学工业公司
– 日本只是一个员工不到 200人、产值不到30亿 日元的“乡镇”企业
– 现在员工超过8000人 ,产值超过3000亿日 元
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使用:2008年奥运
北京:2014年APEC峰会上的照明盛宴
用于研制蓝色LED的半导体材料
4.高质量氮化镓单晶体薄膜的研制
• 1989年3月回国,使用定制的2亿日元装置无果 • 1989年7月开始改造加热装置、配管、喷嘴等 • 1990年9月使用双气流法试制出氮化镓薄膜 • 1990年10月申请了Two-Flow MOCVD法专利 • 1990年底再现氮化镓薄膜成功,质量世界第一 • 1991年1月用同质材料制作低温缓冲层取得成功 • 制作出质量最高的氮化镓单晶体薄膜 • 同时申请了两步成膜法专利

自然辩证法课件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ppt课件


( 潜
旧范式



新范式
时间
危机与反常
科学革命
库恩的“范式”理论 (注:转自台湾东吴大学陈瑞麟,略作修改)
5. 公认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 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 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 大哲学问题。
第二节 古代科技成果与方法论成就
一、数学成果与方法论成就
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发明了技术、积累 了经验,同时运用和完善了一系列方法,包括比较与分类、归 纳与演绎、实验方法、解析方法。在古希腊时代,成就最丰富 的还是数学方法。成果是暂时的,方法是永恒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 运用比较和分类方法对数进行分类,如:完全数、友爱数
过程
第一阶段:1873—1876年,《自然辩证法》包括:论文10篇、札 记169个、计划草案2个 第二阶段:1878—1883年
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 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
部分 结构
论文
札记
1
导言
《导言》
科学历史摘要
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 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4
物质运动形式
《运动的基本形式— —科学分类》
物质运动形式的科学 分类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 时空之间的关系。
《运动的量度—功》
各门具体学科中的 《潮汐摩擦》《热》 [力学与天文学][数学][
5
辩证法
《电》

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考试题库(2)

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考试题库(2)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第一讲)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 A 非 B 非 C 。

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的成就阐明辩证法的规律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论证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普遍有效的方法,自然科学家必自觉地学习辩证哲学。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 A 非 B 非 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第一讲)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 A 亦 B 亦 C 。

•科学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美学和伦理学诸方面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它包括科学哲学的一般理论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两部分,前者涉及自然科学中的一般的哲学问题,后者涉及与具体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历史和流派相联系的特定的哲学问题.通常所讲的科学哲学,不包括后者•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方法论,可以看成是处于哲学和科学之间的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第2讲)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 A 非 B 非 C 。

•科学知识是已证明了的知识。

科学理论是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科学是以我们能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为基础的。

个人的意见或爱好和思辩在科学中没有地位。

•科学是客观的。

科学知识是可靠的。

因为它是在客观上被证明了的知识。

•科学是客观的、科学知识是可靠的、是被客观证明了的,关键在于科学理论是使用科学方法严格地从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自然辩证法 第七讲

自然辩证法 第七讲

科学劳动者(续)
(三)科学劳动者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 科学劳动者对科学对象和科学仪器的决 定作用 2. 科学劳动者在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主导作 用 3. 科学劳动者在现代科学发展趋势中的作 用 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
三、科学仪器
(一)科学仪器的性质和类型 1. 什么是科学仪器:专门的物质技术手段 什么是科学仪器: 2. 科学仪器的性质:人工性、延伸性、理 科学仪器的性质:人工性、延伸性、 论与方法的物化。 论与方法的物化。 3. 科学仪器的类型:感觉器官的延伸、肢 科学仪器的类型:感觉器官的延伸、 体的延伸、思维器官的延伸。 体的延伸、思维器官的延伸。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的 科学观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是对西方 形而上学科学观的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技术观并不是一种就事论事的肤 浅理论,也不同于一般的西方科学哲学和 技术哲学。它不是把科学看成是单纯的 “知识体系”,也不是把技术看成是单纯 知识体系” 的“工具和规则的体系”,它从人对自然 工具和规则的体系” 的关系这个人类历史的基本前提出发,把 科学和技术都当作社会现象来考虑。所以,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主张,“科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主张,“科学”应内蕴 着真理与价值两个尺度及其辩证统一,应 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三)科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 1. 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形成的必要条 自觉能动性、 件:自觉能动性、程序化 2. 科学方法是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式 3. 科学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表现
科学方法(续)
(四)科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 科学方法是正确反映客体的通道 2. 科学方法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 3. 科学方法使科学认识程序规范化、最优 科学方法使科学认识程序规范化、 化 4. 科学方法是运用科学成果的桥梁 5. 科学方法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挥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七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七讲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
一、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
1. 英国 : 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 德国 :19 世纪末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3. 美国 :20 世纪取得经济霸主的地位 4. 日本:战后迅速崛起 5. 亚洲 “ 四小龙 ”: 东亚奇迹 6. 走向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
三、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进步 (三)科学技术与决策的民主化源自三、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1. 科学技术与三大差别 2. 科学技术与社会分层 3. 科学技术与世界格局
三、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
4.在国际贸易结构中技术贸易 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1)非实物形态的贸易比重相对提高. (2)技术贸易与专利贸易已相对独立. (3)技术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
一.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功能
(二)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 所谓社会生活质量 ,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
居民实际享受到的社会发展成果的状况和 程度;也可以把它看做是人们对生活满意 程度的全面评价 , 包括日常生活的舒适、 愉快、 安全和方便等。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进步 1. 科学技术与网络管理 2. 科学技术与 " 电子政府 "
“ 电子政府 ” 的内容
◆ 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 ,
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流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 业务信息;
◆ 政府机构的信息放到网络上 , 供社会了解
和使用 , 即政务公开;
◆ 政府事务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 .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
二、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北大 自然辩证法

北大 自然辩证法

一.归纳主义1. 广泛持有的常识科学观科学知识是已证明了的知识。

科学理论是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来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科学是以我们能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为基础的。

个人的意见或爱好和思辨的想象在科学中没有地位。

科学是客观的。

科学知识是可靠的知识,因为它是在客观上被证明了的知识。

对于科学的这种看法的认同,引出归纳主义。

即归纳主义者认同观察和归纳的可靠性。

2. 归纳主义归纳主义的描述的科学图示:通过观察得到事实(通过归纳)→定律和理论(通过演绎)→预见和解释归纳:其中,认为得到定律和理论科学知识的归纳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形成概括基础的观察陈述的数目必定是大。

•观察必须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予以重复。

•没有任何公认的观察陈述和推导出的普遍性定律发生冲突。

演绎和逻辑推理:例子1:•所有哲学书都是令人厌烦的。

•这本书是一本哲学书。

•这本书是令人厌烦的。

逻辑上是正确的,结果也是正确的。

然而,逻辑上正确并不能保证正确的前提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子2:•所有的猫都有五条腿。

•巴格斯·帕塞是我的猫。

•巴格斯·帕塞有五条腿。

单靠逻辑和演绎不能确立在我们的例子里出现的那种事实陈述的真实性。

课件中,汽车,彩虹的例子都是归纳主义中通过演绎得出预见和解释的例子。

所有科学的预见和解释的一般形式:•定律和理论•初始条件→预见和解释在归纳主义者看来,1)科学始于观察2)观察提供科学知识能够赖以确立的可靠基础3)而科学知识是用归纳法从观察陈述中推导出来的归纳主义的困难为:1)不能证明科学原理从观察中归纳出来第一.归纳原理可以表述为:“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B性质,那么,所有A 都有B性质。

”然而我们无法进行逻辑论证。

火鸡的例子。

第二, 经验论证无效,即无法用归纳原理来证明归纳原理。

第三,如何确定“大量”的标准。

第四,向概率退却不可能。

2)观察不能提供可靠的基础3)科学并非始于观察而是始于问题。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讲义

自然辩证法讲义邓周平序言本课程讲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哲学,包括它的方法论、思想内容、科学技术与文化、宗教、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等,尤其是科学的运行制度。

本讲义的教学目标是:第一,对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有比较准确的把握;第二,对科学与技术思想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第三,对科学和技术与社会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第四,对科学与技术本身的社会运行制度有一个较为清晰而正确的认识;第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从事科学与技术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故而,本课程最根本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智能力,包括人文与科学两个方面的智慧水平,以便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于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希望学生以一个比较宽广的中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视野来看待和理解科学技术是如何内生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土壤之中。

学习本课程的最好方法是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本讲义分三个部分:本体论、认识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关系。

本体论主要探讨物质论、实在论及本体论在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论在今天遭遇哪些困难?在西方科学理论中,本体论处于何种地位。

认识论主要探讨在科学中的认识方法。

休谟的归纳问题,康德对休谟归纳问题的处理,波普尔的处理方式,科学假设、科学推理、直觉、科学理论与科学中的价值冲突等等。

科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探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和科学内部共同体的相关问题——主要谈科学的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

内容简介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基本性质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第一章:物质与实在第一节、物质第二节、实在与世界第二章物质世界的演化第一节、星系演化第二节,自然界演化的不可逆性、自组织与复杂性第三章,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节,人类中心主义的谬误第二节,生态自然观第三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四章.科学认识与科学理论第一节.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第二节.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第五章系统认识方法第一节系统方法第二节系统认识论第六章科学理论的评价与检验第一节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第二节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第七章科学发展的模式第一节累积式发展观第二节否证式发展观第三节社会历史发展观第八章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第一节科学的社会组织制度第二节科学的社会机制第三节技术的社会组织形态第四节技术运行的社会机制第九章科学伦理与技术伦理第一节科学规范与科学伦理第二节技术规范与技术伦理第十章科学与人文宗教的关系第一节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第二节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第十一章科学技术和中国现代化第一节科学技术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第二节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第三节中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选择第十二章船舶科学理论与船舶技术思想第一节船舶科学理论史第二节世界船舶技术思想第三节中国船舶技术理论与实践绪论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创立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第7讲

自然辩证法第7讲

观察与实验
观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则是验证科学假设和理论的重要手 段。
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 二者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相辅相成。
假说与理论
假说是对自然现象或规律提出的初步设想或猜测,而理论则是经过实 践检验并被广泛接受的科学原理或定律。
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
自然辩证法第7讲
https://
REPORTING
目录
•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与现状 •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方法论 •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 自然辩证法在当代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 自然辩1
02 03
拓展应用领域
随着自然辩证法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将 不断拓展。未来自然辩证法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指导作用, 如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推动人类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自然辩证法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理论,将在国际交流 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各国学者将加强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和创新,为应对全球性挑战 贡献智慧和力量。
社会公正问题
自然辩证法关注社会公正问题, 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尊重每 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促进社会公 平和正义。它有助于我们审视社 会不公正现象的根源,提出改进 社会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展望
01
深化理论研究
未来自然辩证法将继续深化对自然界辩证规律的理论研究 ,揭示更多未知的领域和规律,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
新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自然辩证法将拓展到更多新领域,如人工智能、 生物科技、纳米技术等。这些领域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哲学思考和伦理问题,需要 自然辩证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自然辩证法(清华版)

自然辩证法(清华版)

工程的社会功能
工程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量,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产品, 满足人们的需求。
工程的社会责任
工程实践应考虑社会责任,遵守 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权益,推 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的伦理要求
工程实践中应遵循伦理原则,尊 重人权、公正和诚信,为社会创 造正面的价值。
05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技与经济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价值在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人类 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
古代科学技术的起源
古代科学技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如农业、手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实践经验总结。
近代科学技术的形成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逐渐形成,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体系成 为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
总结词
自然界的层次结构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按照其内在本质和规律的层次关系构成了 一个有机的整体。
详细描述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些联系和作 用形成了自然界中的层次结构,从微观的基本粒子到宏观的宇宙星系,从简单的无机物 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不同层次的事物和现象遵循着不同
技术的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技术对自然的改造与保护
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但过度开发可能导致生态 失衡。
技术的发展与进化
01
02
03
技术发展的动力
技术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 类不断满足自身需求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技术进化的规律
技术发展呈现出由简单到 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 律,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 的进步。

北大自然辩证法笔记

北大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概况第一讲、《自然辩证法》导论第二讲、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第三讲、科学发展的历程第四讲、科学的社会学特征第五讲、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第六讲、中国科学启蒙的基本特征及社会文化后果第七讲、中国科技政策中的选择和平衡问题第八讲、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分析练习1. 科学知识是A完全客观的B包含个人意见的C没有主观成份的D非A非B非C选B2. 根据科学作出的判断A 都是正确的B 都是错误的C 对错各半D 不一定正确选D3. 如果不管事物如何变化都永远驳不倒某一个理论,那么这个理论A 就是真理B 就是诡辩C 非A非BD 亦A亦B选C4.古代没有A科学B科学要素C完整意义上的科学 D 亦A亦B亦C选C5. 阿基米德A 只擅长于理论B 只擅长于试验C 是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D 非A非B非C选C6. 最早认识到现代文化的根本在于“科学”和“民主”的中国人是A 李大钊B陈独秀 C 毛泽东 D 严复D7. 如果将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划分为启蒙期、体制形成期、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你觉得现代发展期开始于A 1842年B 1919年C 1949年D 1956年8. 基础研究耗资巨大,因此A 必然会有巨大的经济回报B 其成果可以出卖以赎回投资C 所获得的一般都是重大成果D 非A非B非C9. 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不包括A 产品创新B 工艺创新C 组织创新D 环境创新第一讲、《自然辩证法》导论内容介绍1. 《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1.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与出版马恩重视自然科学.马克思:“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恩格斯: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恩分工.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作《资本论》;恩格斯研究军事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创建自然辩证法写作.1873-86年, 其中包括1876-78两年写《反杜林论》、1883年后整理马克思《资本论》等工作的耽误,1886-95则完全停止.因而未完成《自然辩证法》,只留下181篇相关论文、札记等出版.恩格斯逝世30年后,根据这181篇稿件编辑的《自然辩证法》第一次在苏联出版1.2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上理科中学,数学和物理学学得不错,但没念完高中1842年开始长期生活在当时世界工业和科学中心的英国,很快形成自然科学是生产力思想,指出“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服从于人类”、“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所依据的前提)、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1850年代,研究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历史,发现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定律、进化论、胚胎发育理论等,处处显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1863结识化学家肖莱马,成为他自然辩证法的科学顾问1873写第一篇<自然辩证法>手稿,随后10多年写成181篇恩格斯逝世后不久,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托党员、物理学家列奥·阿龙斯(Martin Leo Arons,1860—1919) 去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遗稿是否可以发表阿龙斯手稿后认为内容太陈旧,“完全不能发表”1924年爱因斯坦的意见:“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末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都没有特殊的趣味.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出版的.”1.3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根据自然科学的成就阐明辩证法的规律在自然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论证辩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普遍有效的方法,自然科学家必自觉地学习辩证哲学没有证据说明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是想要创立一门学科——相反,恩格斯反对当时在德国流行的创造完整(当然也就只能是形而上的)“体系”的做法,说那是一种幼稚病。

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整理

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辩证法
内容设置
⏹第一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界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特征。

⏹第二部分、科学哲学: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

⏹第三部分、科学史: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四部分、科学社会学:科学的社会运行。

⏹第五部分、科学进入中国:西方科学进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和社会文化涵义。

⏹第六部分、当代中国科学:中国科技政策与技术创新。

授课计划
⏹第一讲、《自然辩证法》导论
⏹第二讲、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三讲、科学发展的历程
⏹第四讲、科学的社会学特征
⏹第五讲、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
⏹第六讲、中国科学启蒙的基本特征及社会文化后果
⏹第七讲、中国科技政策中的选择和平衡问题
⏹第八讲、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分析。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

第一部分自然辨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自然辨证法概论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它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一般规律的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一般方法论的研究。

2、自然辨证法的内容(1)自然观:自然界、时空观、系统性、规律性。

(2)科技观:科学的概念、技术的概念、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的规律。

(3)方法论:科研选题方法、试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4、当代科学与自然辨证法:数学部分(非欧几何、拓扑学、现代数学等)、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分子生物学(DNA等)、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结构论、突变论)]。

5、当代技术:原子能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

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位置:各门具体学科——〉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是具体——〉特殊——〉一般。

7、自然辨证法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总得来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一般寓于特殊之中(一般不能独立存在)(2)特殊表现一般。

第二讲自然界的系统结构1、系统的概念:由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叫系统。

系统就是要素加关系。

2、系统的分类:按大小分:大、中、小型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按规律的性质分:确定型、随机型系统。

按组织方式:自组织、他组织系统。

按可逆与否:可逆系统(有记忆)、不可逆系统(无记忆)。

按动态分: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3、系统的性质:要素的关联性、动态相关性、系统整体性。

4、系统的非加和性:即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各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原因在于要素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协同作用,内耗作用)。

意义:在认识上,要从整体出发;在时间上,要追求整体最优化。

5、自然界的层次结构:自然界有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相邻层次间存在着过渡区,表现着不同层次的联系和转化。

第三讲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演化概念:在一组环境参量的输入下,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研究生学位课《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绪论学习重点:自然辨证法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1、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科地位: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联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二、1、研究对象: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辨证法的主题)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界是怎样发展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改造(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保护(人类运用什么方法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是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对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作为人的实践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了面貌。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

作为主体的人能动的探索和改造作为客体的自然界。

作为主体的人必然受到客体的制约;人依赖于自然。

2、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3、学科特点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

三、1、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

2、自然辩证法是培育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第二讲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学习重点: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问题。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兄弟4人,父亲是“周末工匠”
• 1973年4月考入四国岛上的国立德岛大学
– 自制实验仪器,习得焊接和机加工技术
• 1979年德岛大学工学院电子工程学系硕士毕业
– 硕士一年级时结婚,二年级时有了女儿
• 通过导师介绍进入不到200人的家族企业
– 最大的荧光材料生产厂家,年销售额30亿日元
2.蓝色发光二极管选题的确立经纬

• • •
蓝色光盘(BD)
LED发光效率急速提升
8.科学共同体给予的认同与褒奖
• • • • • 1994年升为开发科科长,获德岛大学论文博士学位 1996年在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作大会主旨演讲 论文引用率急速攀升 各种大大小小的奖励、国内高校邀请担任兼职教授 蓝色激光二极管开发完成、1999升任日亚含氮半导 体化合物研究所所长(副总裁级) • 1994-1999年间,先后收到美国10所大学、5家大 型企业的工作邀请。 • 2000年2月赴UCSB任教授
• 第一个学电子工程的员工,开发科只有3人 • 根据销售部门的建议确立研发课题 Pull
– 1979-1982,研制磷化镓(GaP)多晶体 – 1982-1985,研制砷化镓(GaAs)结晶 – 1985-1988,研制砷化镓(GaAs)和砷化铝( AlAs)混晶薄膜
• 根据科技发展趋势主动提出选题 Push
64
– 光是青紫色的,不是很亮。
• 提高氮化镓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使其亮度更高
– 使用氮化铟镓(InGaN)结晶制作双异质结
• 调整p-n结型氮化镓LED的发光波长,使其发蓝光
• 使用氮化铟镓(InGaN)结晶掺杂
• 1993年3月制成高亮度双异质结蓝色LED。 • 1993年11月底高亮度蓝光LED投产上市。
– 蓝色发光二极管:市场前景大,大企业没有搞
3.决定用MOVPE法制备氮化镓薄膜
• 两种半导体化合物材料:
– 硒化锌(ZnSe):研究的人多 – 氮化镓(GaN):难度大 – 此外,两者加热后都像樟脑丸一样直接气化
• 两种气相外延生长法:
– MBE法:太贵、效率低 – MOVPE法:熟悉的人不多
全球各地LED生产厂家(2004)
主要厂家白色LED市场占有率(2006)
二、中村修二的研发经纬
问题的提起
• 为何中村在日亚能搞出蓝色LED?实验装置问题 • 为何中村要离开日亚转投美国?激励机制问题 • 为何中村要将日亚告上法庭?知识产权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通往日亚化学工业公司之路
• 1954年5月22日出生于日本四国岛上的爱媛县
自然辩证法第七讲
周 程 100871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E-mail: zhoucheng@
授课专题
• • • • • • • • 第一讲:自然辩证法绪论 第二讲:科学技术在西方——通往近代科学诞生之路 第三讲:科学技术在西方——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第四讲:科学技术在中国——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五讲:科学技术在中国——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态势 第六讲:科学方法论案例分析——荧光蛋白的发现与应用 第七讲:技术方法论案例分析——蓝光LED技术的发明 第八讲: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以汉字激光照排为例
引言
• 中国政府近年多次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破解原创性科 技成果过少难题。 • 中国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数量与质量与其大 国地位并不相称。
主要国家国际论文占有率
中国顶尖论文的发表情况不佳!
• Science刊载论文占比 • Nature刊载论文占比
主要国家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情况
编码化/已编码化知识 知识类型 (文本、数据库等) 已编码化知识 言传知识 (文字、符号、语言) 显性知识(狭义)
非编码化/未编码化知识 (经验、诀窍等) 可以编码化知识 难以编码化知识
意会知识 (行为、黑箱) 隐性知识(广义)
显性知识(狭义)
亚隐性知识 前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狭义)
2017/4/26
– 当时,红色、黄色、橙色、黄绿色LED已经上市 – 蓝色的也已上市,只是亮度只有10md,波长达470nm
双异结InGaN蓝色LED
白色LED照明与全彩显示
7.后续产品开发
• • • • 1994年4月,青绿色LED 1995年9月,纯绿色LED,亮度为黄绿色的60倍 1996年9月,白色LED的商品化 1995年初,制成只有1纳米厚的量子阱结构 InGaN薄膜 1995年12月, 使用数十层InGaN薄膜制成的青紫 色(410nm)激光二极管(LD)在室温下发振成功 1996年,在室温下实现LD连续发振35小时 1997年10月,在室温下实现LD连续发振1万小时 1999年12月,开始出售紫色LD样品。
日本:植物工厂改用LED灯精细照明
美军:测试用LED灯在潜艇中种植蔬果
LED发光示意图
颜色与波长的关系
色光三原色
白色LED照明
白色LED照明类型
灯光照明与LED
• 白炽灯寿命 1千小时 • 荧光灯寿命 1万小时 • LED灯寿命 10万小时 • LED属于冷光源,没有红外和紫外耗损。在同样 亮度下,LED耗电量仅为: • 普通白炽灯的1/10 • 荧光灯的1/2。 • 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目前,照明消耗了全球发电 量的近1/4,超过了水力和核能发电量的总和。
中村当时所在的日亚化学工业公司
– 日亚化学工业公司位于 日本四国岛上的德岛县 – 原本只是一个员工不到 200人、产值不到30亿 日元的“乡镇”企业 – 现在员工超过8000人 ,产值超过3000亿日 元
蓝色发光二极管的使用:2008年奥运
北京:2014年APEC峰会上的照明盛宴
东京:由25只蓝光LED组成的光溪谷
– 制作出质量最高的氮化镓单晶体薄膜 – 同时申请了两步成膜法专利
放弃电磁线圈加热法
赤崎勇的送气方法
改用双气流法
中村的TF-MOCVD
赤崎勇使用氮化铝做缓冲层
中村使用氮化镓做缓冲层
5.氮化镓P型结晶制造技术的开发
• 氮化镓N型结晶并不难制备 • 氮化镓P型结晶的制备乃世界性难题 • 1989年赤崎勇制成了氮化镓掺镁P型结晶
9.日亚LED事业的快速发展
日亚LED部门销售额增长情况
日亚各色LED销售额
日亚LED部门的经营绩效
日亚LED事业的投入与产出
日亚专利申请情况
日亚员工增长情况
三、分析讨论
• 颠覆性创新与科学装置的改造 • 杰出人才的成长与工匠精神的培养 • 技术突破与试错法
四、结语
• 多萝西・伦纳德・巴顿在《知 识与创新》一书中指出:在人 类知识的构成中,言传知识仅占 20%,而意会知识却占80%。 • 波音知识管理主管Jim甚至认为 隐性知识占据企业知识总量的 90%。 • 英国罗罗公司Marsh等人的调查 报告指出:产品研发过程中, 当设计者向协作者提出问询时 ,大约80%的所需信息是存储 在同事记忆中
• 到佛罗里达大学留学一年
– 制作MOVPE装置花了9个月 – 从中韩留学生身上考到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用于研制蓝色LED的半导体材料
4.高质量氮化镓单晶体薄膜的研制
• • • • • • 1989年3月回国,使用定制的2亿日元装置无果 1989年7月开始改造加热装置、配管、喷嘴等 1990年9月使用双气流法试制出氮化镓薄膜 1990年10月申请了Two-Flow MOCVD法专利 1990年底再现氮化镓薄膜成功,质量世界第一 1991年1月用同质材料制作低温缓冲层取得成功
– 低能电子束辐射
• 1991年2月中村助手妹尾用电子束蒸镀电极装置 辐射试样制得氮化镓掺镁P型结晶 • 1991年秋中村助手岩佐在解决氮化镓掺镁结晶基 板弯曲变形问题时意外制得氮化镓掺镁P型结晶 • 1991年底中村解释了掺镁P型结晶形成机理
6.双异质结蓝色发光二极管正式投产
• 1991年3月研制出p-n结型氮化镓蓝色发光二极管
一、情况简介
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 • • • 中村修二是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名获奖者之一 两外两名是日本的一对师生(赤崎勇,天野浩) 赤崎勇和天野浩排名在先、中村修二排名在后。 获奖时中村是日裔美籍学者,就职于UCSB。 获奖理由是发明高效率蓝色发光二极管。
2014年的诺奖得主:中村修二
中国的专利族申请量明显偏低!
2014年诺奖得主中村修二案例意义
• 中国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过少原因何在?
– 领军人物不足问题 – 经费投入不当问题 – 实验装置不精问题
• 考察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在日亚 公司研制蓝色LED案例,无疑有助于我们思考如 何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破解原创性科技成果少 之难题。 • 实际上,中国的原创性科技成果过少与我们对技 术创新方法的理解不到位也有一定的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