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描写雨大雨急的诗句
描写雨大雨急的诗句
1、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屋漏不可支,窗户俱有声。
乌鸢堕地死,鸡犬噤不鸣。
老病无避处,起坐徒叹惊。
三年稼如云,一旦败垂成。
夫岂或使之,忧乃及躬耕。
邻曲无人色,妇子泪纵横。
且抽架上书,洪范推五行。
3、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5、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词赏析:“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全诗赏析
诗词赏析:“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全诗赏析“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作者:苏轼年代: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此诗一句一景,接得密,转得快,把握住夏日雷雨倏来忽去的特征。
描摹出夏日西湖瞬息万变的壮观景象。
生动逼真,情趣盎然。
“黑云”与“白雨”相互映衬,使画面色彩鲜明。
“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声绘色绘形,极为传神。
在诗人笔下,望湖楼前的雨景,本身就是色彩斑斓,引人入胜的艺术化境。
而“黑云”、“白雨”的意象由于具有象征黑暗的作用,很容易使读者由天气的无常(急风骤雨)联想到人间仕途的坎坷无常。
诗作寓理情景之内,趣出情景之外。
看起来气势凶猛的黑云白雨,瞬间就被卷地而来的风吹散了。
人间无论是政治上的暴风雨,还是个人的坎坷,也都是暂时的,终会回复到澄清的本原上。
通过天气这个表象,我们可以揣摩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进而由人及己,细细品来,就更具有了令人涵咏不尽的意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苏轼的诗文名篇赏析
苏轼的诗文名篇赏析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苏轼的诗文天地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苏东坡的诗文名篇(共16首/篇),感受其诗文风格的多样性。
2.在学习诗词的基础上,了解苏东坡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提示——(1)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诗文来学。
(2)在学生通读的基础上,抓住每一首诗的诗眼,了解诗文的写法和意境即可,不必深究。
(3)熟读成诵。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读: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2.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解读: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3.於潜僧绿筠轩(节选)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解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
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梅竹的清芬,不畏强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反之,就会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视风向而转移,俗态媚骨,丑行毕现。
4.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读: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苏轼阅读答案
篇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苏轼阅读答案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
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 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
匆来匆去。
篇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苏轼阅读答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译文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苴一)译文快 语文贱货憧羽sxe92014-10-22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 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从地而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水而平静得像青天一 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篇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苴一苏轼阅读答案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备析W72年(熙宁五年),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 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洒,写下五首绝句。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写的是坐船时所见。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
他那时是坐在船上。
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
忽见远处 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 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
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 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扳・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
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
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 收场了。
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
开头两句写的就是这场景象。
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
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 静。
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诗人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抓住它几个要点,写得如此鲜明,富于情趣,颇见 功夫。
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0 "未遮山"是 骤雨才有的景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原文及赏析
六⽉⼆⼗七⽇望湖楼醉书五绝原⽂及赏析 原⽂: 放⽣鱼鳖逐⼈来,⽆主荷花到处开。
⽔枕能令⼭俯仰,风船解与⽉徘徊。
译⽂ 放⽣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在⼀俯⼀仰地晃动,飘荡在风⾥的船也知道和⽉亮徘徊留连不已。
注释 放⽣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地,不许⼈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枕”句:躺在船⾥看⼭,不觉得⽔波起落,只见⼭头忽上忽下。
⽔枕,等于“载在⽔⾯的枕席”。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的船”。
裴回:即徘徊。
赏析: 这诗是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
北宋时,杭州西湖由政府规定作为放⽣池。
王注引张栻的话说:“天禧四年(指1020年),太⼦太保判杭州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池,‘禁捕鱼鸟,为⼈主祈福。
’”这是相当于现代的禁捕禁猎区;所不同的,只是从前有⼈卖鱼放⽣,还要弄个“祈福”的名堂罢了。
西湖既是禁捕区,所以也是禁植区,私⼈不得占⽤湖地种植。
诗的开头,就写出这个事实。
那些被⼈放⽣、⾃由成长的鱼鳖之类,不但没有受到⼈的威胁,反⽽受到⼈的施与,游湖的⼈常常会把⾷饵投放⽔⾥,引那些⼩家伙围拢来吃。
便是不去管它们,它们凭着条件反射,也会向⼈追赶过来。
⾄于满湖的'荷花,也没有谁去种植,⾃⼰凭着⾃然⼒量⽣长,东边⼀丛,西边⼀簇,⾃开⾃落,反⽽显⽰出⼀派野趣。
然⽽此诗的趣味却在后⾯两句。
“⽔枕能令⼭俯仰”——⼭本来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风⾬不动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杜牧也有“古训屹如⼭”(《池州送孟迟》)的说法,苏轼却偏要说“⼭俯仰”。
诗⼈认为,⼭是能俯仰的,理由就在“⽔枕”。
所谓“⽔枕”,就是枕席放在⽔⾯上。
准确地说,是放在船上。
船⼀颠摆,躺在船上的⼈就看到⼭的⼀俯⼀仰。
这本来并不出奇,许多⼈都有过这种经验。
问题在于诗⼈把“神通”交给了“⽔枕”,如同这个“⽔枕”能有绝⼤的神⼒,⾜以把整座⼭颠来倒去。
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种妙趣来。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诗词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诗词关于苏轼的古诗和诗词苏轼一生当中有许多流传的`千古诗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苏轼的古诗和诗词,欢迎借鉴!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新城道中(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海棠东风袅袅泛春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夜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陌上花(一)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似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花(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情。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庐山烟雨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二)
8
六
月
水放 枕生
二
能鱼
十
令鳖 山逐 俯人
七 日
仰来 ,, 风无
望 湖
船主
楼
解荷 与花 月处
醉 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徘处
五
徊开 。。
绝
其 二
LOGO 1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 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与汉末 “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 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 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 《东坡乐府》等。
6
赏析
“风船解与月徘徊”——同样是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 湖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人们坐 在院子里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移动,就像在天空里徘徊。 因此李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这 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 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 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诗人 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 上徘徊呢?还有,这两种徘徊,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他把 “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 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所以说,诗句写得 饶有情趣。
4
这首七绝的前两句,写出了湖上景色的随意自然。 首句写动物,次句写植物,一动一静,动静结合。 后两句落笔题目的“醉”字,因为醉了,斜倒在楼上 就像枕在水上,伏在桌上就像坐在船上,所以能想 像出好似山在俯仰、与月徘徊。
四年级下古诗及翻译
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青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
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译文】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8篇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8篇望湖楼醉书篇一【年代】:北宋【作者】:苏轼【作品】:望湖楼醉书五绝【内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
3.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5.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6.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解说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广场西侧,傍湖而建。
苏东坡曾作脍炙人口的诗篇《望湖楼醉书》,望湖楼也因而名闻天下。
近年重建的望湖楼总面积360多平方米,主楼阁望湖楼,以曲廊与辅楼餐秀阁相衔接。
望湖楼青瓦屋面,朱色单檐双层歇山顶,整个建筑宏丽古雅。
地势较低处植草坪、棕榈、冬青,点缀峰石;地势较高处叠石筑山,使之峰石嵯峨,回栏环绕。
登楼凭栏,取山形,临碧波,借摩崖,“天容水色绿净,楼阁镜中悬”,确为一处西湖名楼。
断桥东有望湖楼,又名看经楼、先得楼。
登临眺望,一湖胜景皆收眼底。
宋代王安石、苏轼等人,都曾有诗咏望湖楼,或咏楼上观景的感受,其中苏轼的《望湖楼醉书》最有名: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古诗今译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附: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翻译及赏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什么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什么意思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它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候的不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
诗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它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这首诗前两句写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色;后两句写雨天时西湖在细雨迷茫中的景色,以“晴”字和“雨”字,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全诗通过对西湖在不同天气时候下的不同景色的描写,赞美了西湖的晴姿雨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宋】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共六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这组诗大约作于元丰五年( 1082)六月二十七日,东坡与友人参寥同游西湖。
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傍晚,苏轼来到平湖秋月,和他们会合。
由于已近黄昏,而明月未出,湖水映着楼台,水上水下浑然一体,成了一片银色,这就是“平湖秋月”的来历。
在这皓月银辉之下,诗人举起酒杯畅饮,把酒临风,其乐无穷。
在醉意朦胧之中,诗人饱览了西湖上下朦胧的月色美景,便乘醉挥笔,写下了这五首《望湖楼醉书》诗。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西湖春意盎然的景象。
开头两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描写六月西湖风光,诗句清新优美。
后两句“夜晚接了天上的云气,在月光下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结尾两句“南宋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抒发了对南宋朝廷的热爱。
早晨,在一场春雨之后,西湖风光秀丽。
烟雨弥漫,笼罩湖山,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4、《春题湖上》【唐】白居易。
《春题湖上》共五首,这是其中第三首。
白居易看到西湖的美景,深有感触,借助诗的形式,提醒人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青春,享受春天的美好。
因此,这首诗也可以说是白居易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的名篇。
【经典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经典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卷地风来忽吹散的下一句为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6月二7日,《望湖楼》是五本最好的醉酒书之一
作者:苏轼年代:宋
乌云翻过墨迹,没有遮住山,白雨跳进船里。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翻译:
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雨点像跳动的珍珠,飞溅入船。
突然,强风席卷大地,驱散了满天的乌云,西湖的水清澈如镜,明亮而柔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望湖楼美丽的雨景。
好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
这首诗的灵感可以说是从“醉”这个词中凸现出来的。
醉于酒,更醉于山川之美,然后激情澎湃,被赋予了一个当场的杰作。
这位思维敏捷的诗人用诗歌捕捉了西子湖独特的“即兴表演”,并绘制了一幅“西湖沐浴图”。
乌云突然聚集,暴雨突然降临,雨突然过去。
天空是晴朗的,水和天空是一样的。
山、水和船突出了西湖划船的特点。
其次,作者用“乌云翻墨”和“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质感。
第三,用“转墨”来书写即将到来的云彩趋势,用“弹珠”来描述雨滴飞溅的模式,用动词向前移动的句式来使隐喻灵活生动,不露痕迹。
“风忽地吹,望湖楼水似天”这两句话描述了天气从骤雨到晴天的快速变化,让人感到清新。
现在,它突然变得明亮起来,领域变得广阔起来。
描写夏天下雨的诗句
描写夏天下雨的诗句描写夏天下雨的诗句描写夏天下雨的'诗句1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喜晴》宋·范成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3、《天净沙·夏》元代·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4、《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夏日杂诗》清·陈文述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6、《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7、《夏夜宿表兄话旧》唐·窦叔向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8、《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9、《清平乐·池上纳凉》清·项鸿祚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10、《清平乐·夏日游湖》宋·朱淑真恼烟撩露。
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
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
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描写夏天下雨的诗句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庾信《奉和夏日应令》3、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五译文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五译文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五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原文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醉酒的状态下,登高远眺,看到寒山石径蜿蜒曲折,白云深处隐约可见人家。
诗人停车坐在枫林中,沉醉于枫叶在傍晚的霜露中泛起的红色,比喻自己的心情如此红艳如花。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境和豪放的情感,展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对于这首诗的翻译,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和诠释。
一种可能的译文如下:
Far up the cold mountain, the stone path winds,。
Deep in the white clouds, a dwelling one finds.
I halt my carriage and adore the maple woods at dusk,。
Frost-touched leaves, redder than February's flowers.
这个译文力求忠实地传达原诗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对诗句的逐字逐句的解释和转换,尽量保持原诗的韵律和意境。
同时,也尊重了原诗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另外,还可以从音韵、修辞、意境等方面展开翻译,以期更好地传达原诗的内涵和情感。
总的来说,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兼顾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力求做到忠实、通顺、自然。
12《古诗词三首》详解及练习(解析版)—2020年秋山东省济宁市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古诗词三首知识精讲2.课文主旨《宿建德江》中,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湖夏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写出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1.宿建德江宿建德江①孟浩然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愁新③。
野旷天低树④,江清月近人⑤。
(1)词句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②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③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④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⑤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2)诗句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①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②,白雨跳珠乱入船③。
卷地风来忽吹散④,望湖楼下水如天⑤。
(1)词句注释①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②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③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④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⑤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2)诗句译文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
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
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①·夜行黄沙道中②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④。
苏轼在望湖楼上写的五首诗
苏轼在望湖楼上写的五首诗苏轼在望湖楼上写的五首诗,分别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其五。
以下是这五首诗的原文: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其三: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注释:翻墨:指黑云翻滚。
未遮山:还没有把山遮住。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般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形容风极大,将乌云吹散。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样开阔无垠。
放生鱼鳖:指人们将鱼鳖放生到湖中。
无主荷花:指湖中的荷花不知道属于谁。
水枕:指用枕席卧在船上。
风船:指在风中漂荡的船。
乌菱:黑色的菱角。
白芡:白色的芡实。
青菰:绿色的茭白。
献花游女:指手持鲜花的游女们。
木兰桡:用木兰树制造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湿翠翘:形容细雨将女子头上的翠翘打湿。
芳洲:指湖中的小洲。
杜若:一种香草。
吴儿:指吴地的儿女,这里泛指当地百姓。
楚辞招:指楚辞中提到的美人香草。
小隐聊中隐:指暂时隐居在小山村以待时机。
这里指做官之前的隐居生活。
长闲胜暂闲:指长期的闲适胜过短暂的闲适。
这里指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更为优越。
无家更安往:指没有家可回,不知道去哪里。
这里指作者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好湖山:指美丽的湖光山色。
这里指杭州西湖的美景。
苏轼有关西湖的诗句
苏轼有关西湖的诗句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其诗更是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因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故人称“诗神”。
以下是苏轼有关西湖的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 【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朝代】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泛西湖五绝【作者】苏轼 【朝代】宋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莲【作者】苏轼 【朝代】宋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作者】苏轼 【朝代】宋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作者】苏轼 【朝代】宋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従,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延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勿论钱。
夜泛西湖五绝【作者】苏轼 【朝代】宋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
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许州西湖【作者】苏轼 【朝代】宋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
来従古城角,夜半传新响。
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
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
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犹怏。
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
游人坌已集,挈榼三且两。
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
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
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
颍川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解诗意
四、悟诗情
五、作业
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1、补充资料介绍作者
2、简介时代背景:
1、解题:
望湖楼,在今天的杭州西湖边。五绝:在这里是指五首绝句,不是指五言绝句。
2、听录音,自由朗读诗词,划出停顿
3、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
(2)按照古诗的学习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望湖楼醉书》
(3)指导自学到的知识和不懂的问题。
(4)出示:
a“翻墨”:指乌云像打翻的墨汁。 “跳珠”:形容水面上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像打翻的墨汁一样的乌云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阵疾雨就落下来了,雨点像珍珠一样散乱地落入船中
b卷”:席卷、翻卷。地面上刮起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全吹散,从望湖楼上往下一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1、 作者正是抓住了西湖六月的天气由云而雨,雨过天晴,景物变化急速的特点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读时也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景物的变化之快。
2、放音乐,古诗录音。
翻墨 跳珠 卷
(雨前、雨中、雨后)
教后反思
3指导背诵
1、背古诗
2、默写两首
生个别介绍作者
同桌自由朗读,划出停顿
小组合作,自由解词意
自学
理解个别难点词意
再读诗句,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跟读
尝试背诵
了解作者
理解诗题
学习朗读诗词的方法
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理解诗意,领会诗歌意境。
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
书
设
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日期: 2.28执教:李锦艳
课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教时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知道古诗描写的大致内容,能了解古诗的情感类别。
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