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探讨

合集下载

注重综合治疗 合理应用胰岛素

注重综合治疗 合理应用胰岛素
存 在许 多不同意 见 ,在此 期内容 中 ,我 们特地请 几位 的糖 尿病 治 疗水 平 。也欢 迎 读 者就 本 期 内容 ,与我
医师详细地做 了介绍 ,相信 能够对大家 有所帮助 。 们杂 志进 行 交流 。
药品评价 21年第7 00 卷第1期 1 5
上I 主 编 寄 语 l

笔 薹 名
近年 来 ,在胰 岛素和 口服降糖药 物的应用 方面有 很 多新的 进展 ,相 关的 临床循 证研 究也 很多 ,这 为I 临
岛素 和 口服 降糖 药物 的 应 用是 控 制 糖 尿病 病 情 的重 床糖 尿病 治疗 中药物的使 用提供 了可靠依 据 。但 是 , 要方 法 。 本期 我 们邀 请 了国 内一 些 资深 专 家 和杰 出 在 临床使 用胰 岛素 和 口 降糖 药物的过程 中,我们更 服 的 中青 年专 家 ,重 点就 糖 尿病 的 药 物治 疗 问题 发 表 要 强调的是注 重糖 尿病患者 的个体化治 疗。 了他 们 的意 见 。 这些 见 解 既有 文 献 综述 ,又 有他 们 另一 个 值 得 特 别 提 出 的 问 题 是 血 糖 监 测 ,它
地 使 用胰 岛素 ,作者 们 也从 理 论 和 实践 两 个方 面 做 据 ,并预 防 应用 胰 岛素 患者 低血 糖 发生 的危 险性 。
了深 入浅 出的 阐述 ,很 值 得借 鉴 。 相 信大 家 在 自己的 工 作经 验 基础 上 ,再 结 合 最
目 ,急性应激 、妊娠、分娩时的胰岛素应用还 新 的胰 岛素 应用 临 床 循证 报 道 ,会经验 是 十 分 详细 且 相 当可 贵 是 糖 尿病 治 疗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我们 不 能 忽视 血 糖
的 。比 如 ,有 关胰 岛素 类似 物 的 适 应证 问 题就 讨 论 监 测 。以 血 糖监 测 结 果 评估 血 糖控 制 情 况 ,可 以 为 得 比 较深 入 。关 于在 各 种 复杂 临 床 实践 中如 何合 理 制订 进 一 步 的治 疗 措 施 和调 整 胰 岛素 用 量 等提 供 依

复合辅酶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复合辅酶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复合辅酶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

近年来,辅酶类药物作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备受关注。

其中,复合辅酶制剂作为一类利用多种辅酶相互配合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

复合辅酶制剂中的辅酶包括辅酶Q10、辅酶B群等多种成分。

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中ATP的合成,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衰老等多种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治疗中。

辅酶B群是一类维生素B的复合物,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多种成分。

它们在糖代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等方面表现出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药物。

复合辅酶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导致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并且引发胰岛功能衰退。

复合辅酶制剂中的辅酶Q10能够促进葡萄糖在细胞膜上的转运,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功能。

辅酶B群则能够参与葡萄糖的代谢过程,调节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改善胰岛素抵抗现象。

2. 减轻氧化应激: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氧化应激的产生,会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辅酶Q10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的程度,保护细胞的正常功能。

此外,辅酶Q10还能够促进线粒体功能的修复,提高细胞能量产生的效率,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3. 保护神经系统: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

辅酶B群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提供维生素B1、B6、B12等营养物质,修复神经损伤,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此外,辅酶Q10还能够增加神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神经细胞免受炎症和损伤的影响。

4. 促进血管舒张: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有血管功能异常,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辅酶Q10具有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促进血管的舒张,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功能。

某院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降糖药物的应用分析

某院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降糖药物的应用分析

某院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降糖药物的应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有很多种类,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应用。

本文将对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物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一、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葡萄糖的合成,减少肝葡萄糖输出,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还可以促进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肌肉更容易吸收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

由于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也不会增加体重,因此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二、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是一类通过促进胰岛素释放来降低血糖的药物。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但容易引起低血糖,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体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体重变化。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减少血糖升高的药物。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肠道内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糖等。

这些药物不会导致低血糖,也不会增加体重,适合于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

四、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后仍未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的患者,胰岛素往往是必不可少的药物。

胰岛素能够直接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的进入细胞,从而减少血糖浓度。

目前常用的胰岛素有快速作用型、中长效作用型和混合型等。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饮食情况,医生可以灵活调整胰岛素的类型和用量,以达到最佳的血糖控制效果。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患者在患病初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而在疾病进展至一定阶段时,则需要胰岛素治疗。

格列美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从而提高胰岛素分泌和调节胰高血糖素的水平,进而促进血糖的降低。

相较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具有副作用少、方便服用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本文旨在分析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药理作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该药物的信息,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药理作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格列美脲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药理作用,深入探讨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机制;2. 探讨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包括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炎症等方面的作用;3. 分析格列美脲的不良反应,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 探讨格列美脲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策略,研究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合理搭配;5. 探讨不同患者群体对格列美脲的剂量需求差异,以指导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的剂量选择和调整。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全面评价格列美脲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2. 正文2.1 格列美脲的药理作用格列美脲(又称格列酮或西格列酮)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双氢-吡啶衍生物。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胰岛素抗性、减少肝葡萄糖生成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2024年糖尿病治疗方案

2024年糖尿病治疗方案

2024年糖尿病治疗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治疗方案在不断更新和进步。

2024年,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让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2024年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从药物治疗到生活方式改变,再到新的治疗方法的应用,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选择。

药物治疗在2024年,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

研究人员在不断研发新的药物,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

其中,一种新型的胰岛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该药物可以更准确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物被引入市场,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减少患者对胰岛素的依赖。

除了新药物的研发,现有的糖尿病药物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

例如,胰岛素泵的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可以更好地模拟人体自然的胰岛素释放方式,提高胰岛素的利用率。

另外,一种新型的胰岛素皮下注射设备也被推出,可以更方便、更精确地注射胰岛素,让患者更轻松地控制血糖水平。

生活方式改变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开始注重饮食和运动,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在饮食方面,2024年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更加科学和合理的饮食方案。

例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的使用。

此外,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饮食规划软件也被广泛应用,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饮食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

在运动方面,2024年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运动方式。

除了传统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一种新型的全身运动方式被引入市场,可以更全面地锻炼身体各个部位,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和胰岛素敏感度。

此外,一种新型的智能运动追踪设备也被推出,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监控运动情况,调整运动计划。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细节决定成败——用药时间,合理安排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细节决定成败——用药时间,合理安排

下注射 。② 超短效 胰 岛素类 似物
( 诺 和 锐 ): 三 餐 前 即 刻 皮 下 如
的 。分 为长 效 类 和短 效类 。短效 类

般 每 日2~3 。 如N - 甲双 胍缓 次
也 次 包括 格 列 吡嗪 ( 吡达 )、格 列 喹 释 片 , 可每 日1 服 用。 美
注 射 。③ 中效 胰 岛素 ( 如诺 和灵 N ):根据 病情 需 要 ,一般 每 日
酮 ( 糖适平 ) 等,需要在一 日三餐
前半 4 BN 药 。长 效类 包 括 :格 列 ", , I 齐 特 缓 释片 ( 美 康 )、格列 本脲 达
4噻唑烷 二酮类 _
1 次 ,可 于 早 、晚餐 前 1 时 或 ~2 小
主 要包 括 马来 酸 罗格 列 酮 ( 文 者 睡 前皮 下 注射 。④ 预 混 胰 岛素 : 根 据 病 情 需 要 ,一般 每 日2 。短 次
餐前半小时服用。需要注意的是 ,
通过 增 加胰 岛素敏 感 性 来发 挥稳 定 应于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超短效
这 些缓 释 或控 释 片剂 是不 可 以掰 开 而持 久 的 降糖 作 用 。这 类药 物 一般 胰 岛素类似物 十中效胰 岛素 ( 如诺
或者 嚼 碎服 用 ,否 则就 起 不 到 “ 缓 在 每 日的 同一 时 间服 用一 次 ,每 次 和锐3 应于餐前即刻皮下注射。 0)
果 发 生低 血 糖 的患 者 在 日常 用 药 中
( 编辑 / 罗春 燕 )
1 糖 尿 病 新 世 界 8
释 ”、 “ 控释 ” 的效 果 了。
1 片 ,与是 否进餐 无 关。 ~2
注 意每次 使 用前需 摇匀 。⑤ 基础
胰 岛素 ( 来得 时 、诺 和平 、长 秀 如

社区糖尿病病例管理中的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

社区糖尿病病例管理中的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
胰岛素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可安全有效地控制 血糖。
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在妊娠期使用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应尽量避免使 用。
密切监测血糖和胎儿情况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和胎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管理
1 2
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 式,避免药物蓄积和副作用的发生。
06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用药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管理
优先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药物
01
如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等。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02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应注意药物间的相
互作用。
调整药物剂量
03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肝肾功能逐渐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
力下降,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 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提高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能力。
01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药物组合和剂量,避免一刀切的 治疗方案。
02
03
0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 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未 来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挑战之 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过规范的病例管理,患者可获得持续、全 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 力,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负担
有效的社区糖尿病病例管理可减轻患者对医 疗资源的过度依赖,降低医疗支出,提高医 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20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服务的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两种治疗方式。

口服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和其他降糖药物。

胰岛素注射则是通过外源性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疫苗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看到了治疗糖尿病的新希望。

糖尿病疫苗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虽然疫苗治疗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其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除了疫苗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近年来,针对糖尿病的新药相继上市,其中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

这些新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武器。

在临床应用评价方面,糖尿病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可能是首选,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胰岛素注射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此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发生并发症。

总的来说,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会越来越多样化,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

药学在糖病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

药学在糖病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

药学在糖病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药学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过程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管理。

药学作为一门专业领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学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药物治疗的发展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有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和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从最早的胰岛素释放剂到二甲双胍等大部分口服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使得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更加方便和有效。

其次,胰岛素的治疗方式也得到了创新。

传统的胰岛素注射治疗已经逐渐被更为智能和精准的胰岛素泵替代。

胰岛素泵能够根据患者的实时血糖水平,自动进行调整并释放适当剂量的胰岛素,大大方便了患者的日常管理。

2. 药学在糖尿病教育中的作用药学在糖尿病管理中不仅仅是提供药物治疗方案,还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

药师可以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如饮食控制、运动计划和血糖监测等,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

药师还可以向患者介绍新药物的信息并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此外,药师还可以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制定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通过与医生、护士和营养师等进行密切的合作,药师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支持。

3. 药物疗效的评估与改善药学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药物疗效的评估与改善。

药师可以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根据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药师可以与医生合作,调整药物剂量、治疗方案或选择其他更为适合的药物。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达到更好的糖尿病管理效果。

另一方面,药学在药物疗效改善方面也不断进行创新。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药物疗法,以提高糖尿病的治愈率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例如,近年来兴起的胰岛素类似物和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4. 药物安全性与合理用药在糖尿病管理中,药学扮演着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角色。

抗糖尿病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抗糖尿病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抗糖尿病药物不合理应用持续改进措施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抗糖尿病药物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应用,抗糖尿病药物可能导致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同时也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浪费。

因此,持续改进抗糖尿病药物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改进措施
针对抗糖尿病药物不合理应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持续改进措施:
1. 宣传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抗糖尿病药物使用的理解和认识,减少药物滥用和误用的风险。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惯和药物敏感性等个体化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精准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药物不当使用的风险。

3. 多学科团队合作: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包括内分泌科、药学科、营养科等专业人士。

通过协作,可以共同制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抗糖尿病药物应用方案。

4. 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抗糖尿病药物的应用进行评估和排查。

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应用情况,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药物治疗。

5.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定,鼓励医疗机构和医生遵循科学的临床指南和规范,规范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

结论
抗糖尿病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对患者健康和医疗资源利用造成威胁,因此持续改进抗糖尿病药物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宣传教育、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团队合作、监测与评估以及政策支持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抗糖尿病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合理用药指导

摘 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20 年 2 月 5 日—2020 年 3 月 7 日门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 250 张处方进行研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费
用、降糖药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对患者降糖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其使用的合理性[药物利用指数 (DUI) 评定]进行分析。结
本研究对 250 张糖尿病处方的用药进行分析发现,250 例患者中,60~80 岁占比较多,男性多于女性;1 型糖尿 病占 1.20%,2 型糖尿病占 90.00%,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 多为 2 型糖尿病,集中于 60 岁以上。在糖尿病处方中,二 甲双胍缓释片使用最广,采用单药治疗占 29.60%,两药联 用 占 43.20% , 三 种 药 物 联 用 占 22.80% , >3 种 药 物 占 4.40%,由此可见二甲双胍缓释片应用较广,多采用综合 治疗,且三种药物联用占 22.80%,但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 反应。二甲双胍缓释片可单药使用也可联合使用,降糖作 用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较广。通过对药物的 DUI 值进行分析,发现 DUI 在 0.31~1.39 之间,其中吡格 列酮胶囊 DUI 值为 1,其他药物的 DUI 值在 1 上下波动,表 明吡格列酮胶囊使用较为合理,瑞格列奈片 DUI 值接近 1, 使 用 较 为 合 理 , 胰 岛 素 、 磺 脲 类 药 物 DUI 值 波 动 较 大,因而使用的合理性需进一步提高。目前,磺脲类药物 作用就是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临 床应用较广,但会引起低血糖,需引起注意 [7]。而胰岛素 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对于长期使用胰岛素患者来说会 引起体重增加,可加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且体重增加会 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直接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因而需 注意合理使用 。 [8] 针对本研究情况,药物使用时,需遵守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管理规范》《2 型糖尿病合并 慢性肾脏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 (下转第 1185 页)

合理选择降糖药 就那么简单!

合理选择降糖药 就那么简单!
西医降糖 ,优 劣势分 明。胰 岛 素降糖作 用直接 迅速 ,但使 用方法
复 杂 ,长 期注射 易造成 患者 的心 理 负担和 生活不便 。很 多老 年患者难
以准确 把 控胰 岛 素 用量 .剂 量 不足 可
中医降糖 多 为辩证论 治 ,重在
整体调理 ,临床症状改善较明显。 除
降低 血糖 外 ,糖 尿病 患者 还迫切 需
能产 生肥胖水肿 、皮疹发痒 心悸及
但是 ,多数降糖 中药的确不 及
血糖 血脂 的同时 ,可 起到预 防缓解
西药疗效迅速 ,且部分 中药 ,为提升 糖 尿病 并发症 的作用 。该产 品上市 治疗 效果 ,加入一定量 的西 药成 分 , I Z l 同样存 在不 良反应 的困扰 。 以来 ,被业 内专家评 为高血糖人 士、
容 易导致乳酸 性酸 中毒 ,甚至危 及
收并 蓄 ,才 更利 于 糖 尿病 的治 疗 。
古 有神 农尝百 草救人 于病 痛 ,现 在
自然界 的天 然 “ 降糖药 ” 同样是糖 有 越来 越多天 然降糖 药物 为人 们所
尿 病 专 家重 点 研究 领 域 。 认 识 并加 以应 用 !
维普资讯
砖哼同私堂
健 康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合理选择降糖 药 就那么 简单 !
文⑨ 白杨
长期 以来 ,糖尿 病治疗 药物 的
” 夷 之辨 ” 华 ,一 直 是 广 大 患 者 关 心
如食欲下降 、恶心呕吐、腹泻等 ,肝 肾功能不全 者应谨 慎服 用。 更 重要 的是 ,血糖 的反复 波动 最终 容 易加速心 脑血 管病 、 肾功能
野 ,天 人合 一
西 医辨 病 ,中医辨 证 。只有 兼

试论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

试论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

CHINA HEALTH INDUSTRY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近40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患者在检查确诊后选择自我血糖检测及口服药物进行血糖控制。

但是,由于患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使得其用药不尽合理,影响了血糖控制的同时也为并发症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现代糖尿病临床治疗研究表明,糖尿病早期单用药或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是维持患者长期血糖稳定的关键,其合理用药是有效减少和避免发生的关键。

随着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不断研究与实践,现代糖尿病治疗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西医结合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其也使得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 关于糖尿病治疗常用药物分析目前西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制剂等几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则从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面着手,通过相关重要进行糖尿病的治理。

西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快速降糖的特点,但是其副作用较大。

而中药治疗糖尿病则是相对缓慢的治疗过程,其通过调节患者代谢系统达到降糖的目的。

合理应用中西药特点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不仅能够达到血糖、尿糖控制的目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中西药的互补性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 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2.1 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治疗药物在进行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治疗药物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在进行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中,用药资讯人员应根据临床医师的诊断以及医嘱对其用药进行指导。

并根据患者使用过程中病情的转变对其用药进行指导,以此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在专业药学知识指导下进行服药治疗,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针对糖尿病患者不愿经常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现状,临床医生以及用药资讯员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用药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预测,叮嘱其在血糖控制的一定范围内进行复诊,以此进行用药的调节,促进合理用药的实施。

糖尿病个体化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其兵种达50多种。

因此,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必须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师进行诊疗、对其用药进行合理规划,以此达到治疗效果。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口服降糖药合理使用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口服降糖药合理使用
60 复合事件发生率(%) 50 40 30 20
复合事件:非致死性心梗、中风或心血管疾病死亡、血运重建、截肢 常规治疗组(n=80):
35例发生85次事件
强化治疗组(n=80):
19例发生33次事件
10
0 0 12 24 36 48 60 72 84
P=0.007
96 随访时间(月)
• 综合控制指生活方式干预,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微量白蛋白尿的药物治疗和阿司匹林作 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综合治疗
已有心血管疾病(CVD)或CVD极高危 ≥65岁,预计生存期5~15年 ≥ 65 岁,预期生存期< 5 年;低血糖高危人群;执行治疗方案困难 者等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2011;27(5):371-4.
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依据
短 血 糖 长 低 无 病程 预期寿命 长 短 高 严重 血 糖
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

≥150
*
:毛细血管血糖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8
中国专家共识推荐: 成人2型糖尿病HbA1C个体化控制目标值
HbA1C水平 <6.0% <6.5% <7.0% ≤7.5% <8.0% <9.0% • • • • • • 适用人群 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勿需降糖药物干预者 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糖尿病 <65岁无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 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65岁,口服降糖药不能达标合用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65岁,预期生存期>15年
一线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
二线药物治疗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 -糖苷酶抑制剂 或 或噻唑烷二酮类 或 DPP-4抑制剂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简要的综述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类降糖药物,即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新型降糖药物及传统中药,以期为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选择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药物;合理用药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而引起,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代谢性疾病,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1]。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发病总数的95%以上,其危害程度也最大,可以引起包括神经系统病变、循环系统病变、肾病、眼病和足病多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2]。

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

本文作者将对糖尿病现有治疗药物进行文献综合分析,以期为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选择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在胃内会被消化酶及胃酸破坏,从而失去活性,因此,临床上应用胰岛素注射液[4]。

胰岛素按照化学结构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按照作用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效、中效、短效、超短效及预混胰岛素。

如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降糖作用可持续24 h,1次/d;中效胰岛素如优泌林N和诺和灵N等,作用时间可持续10 h以上,建议在睡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需要在餐前30 min注射;超短效如诺和锐和优泌乐等,在注射5 min后就会发挥作用,需在用餐前5 min注射;预混胰岛素是将中效和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

在临床上,使用胰岛素应从低剂量开始,然后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2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药物相关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若单纯采用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类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5]。

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

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

• 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用法为: • 1. 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 应用阿司匹林75~150 mg/d作为二级 预防措施。 • 2. 以下人群应使用阿司匹林作为糖尿 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措施,应注 意整体心血管风险评估是选择阿司匹林 的基础。 • (1)具有高危心血管风险(10年心血 管风险>10%)
• 患有糖尿病、心血管风险增加但无血管疾 病史,无明显出血风险(既往有消化道出 血病史,或胃溃疡,或近期服用增加出血 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或华法林) 的成人应服用小剂量(75~150mg/d)阿 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 • 心血管风险增加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包括大 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1项 危险因素者(即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 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
2型糖尿病心脑血 管疾病防治
•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 空腹血糖和餐后2hPG升高,即使未达 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也与心血管疾病发 生风险增加相关。 • 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健康威 胁。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增加2~4倍,且病变更严重、更广泛、 预后更差、发病年龄更早。
起始治疗中预混胰岛素的使用
• 预混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 素类似物。 • 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 • 当使用每日2次注射方案时,应停用胰 岛素促泌剂。 • 1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以短期使 用预混胰岛素每日2~3次注射。预混 胰岛素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的长期血糖 控制。
起始治疗中预混胰岛素的使用
2型糖尿病的控制
2 型 糖 尿 病 的 综 合 控 制 目 标
血糖的控制目标应个体化
• 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 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发生低 血糖的情况下,尽可能把血糖降低到正常水 平。空腹<6.1mmol/L 餐后2h<7.8mmol/L HbA1c<6%。 • 而儿童、老年人、有频发低血糖倾向、预期 寿命较短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严重的急、 慢性疾病等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放宽。 但是应避免因过度放宽控制标准而出现急性 高血糖症状或与其相关的并发症。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口的健康。

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近年来也得到了更多科学验证和临床实践。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和相关的科学研究进展。

一、传统中医药理论对于糖尿病的解释1. 中医药将糖尿病归为“消渴”、“消渴已几”等范畴,并通过经络调理、脏腑平衡等方法来恢复身体内部平衡。

2. 中医药理论认为,肾主水津,胰脏主生化功能。

当肾阳虚或胰脏功能紊乱时,会导致体内水湿不排或生化失常等情况,从而引起体内湿毒和体内湿腻。

二、中医药治法及相应配伍原则1. 温补肾阳法:通过温阳补益的中药调理,以改善肾脏功能的衰退情况。

2. 清热化湿法:通过清热解毒和化湿排脂的中药组合,帮助排除体内湿毒和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

3. 和胃理气法:通过草药配伍,既能提高胃口、消化吸收,又能改善患者的气虚状态。

三、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1. 中医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

2. 中医药有助于减轻并发症风险:一些实验表明,中医药可以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神经损伤和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风险。

3. 中医药对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四、现代科学对中医药治疗机制的解析1. 调节胰岛素抵抗:多项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具有降低细胞内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

2. 抗氧化和减少炎症反应:中医药中许多成分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从而减轻了机体对高血糖引起的损伤。

3. 激活AMPK通路:部分中草药被发现能够通过激活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通路来调节血脂代谢等,从而改善糖尿病状态。

五、临床实践1. 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将传统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并大幅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大、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多等特点,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耐受性要求更高。

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是目前糖尿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

本文将对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一、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1. 格列美脲(Vildagliptin)格列美脲是一种口服胰岛素释放调节剂,属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增加胰高血糖素(GLP-1)和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素的降解和血糖生成,并降低葡萄糖生成。

格列美脲还能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并提高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

2. 二甲双胍(Metformin)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属于双胍类药物。

其通过抑制肝糖原的生成,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增加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

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1. 降低血糖水平研究表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格列美脲通过增加GLP-1和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肝糖原的生成,减少葡萄糖的产生,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原的生成,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

2. 改善胰岛素抵抗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通过增加GLP-1和胰岛素的分泌,格列美脲能够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二甲双胍能够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摄取利用,减少胰岛素抵抗。

3. 控制体重与一些口服降糖药物不同,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不会导致体重的增加,甚至可以轻微地减轻体重。

这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大部分的老年患者都存在肥胖或肥胖趋势。

西格列汀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临床观察

西格列汀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临床观察

西格列汀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临床观察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

西格列汀是一种糖尿病药物,已经被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西格列汀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临床观察。

西格列汀,又称为伏格列汀,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甲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作用于肝脏,降低肝糖原的分解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西格列汀具有不导致低血糖的优点,因此,它被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临床观察也证明了西格列汀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显示,使用西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达到较好的降糖效果,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西格列汀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减轻慢性疾病的负担。

此外,西格列汀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不会对老年患者的健康造成过多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给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西格列汀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剂量和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做好监测和预防低血糖的措施。

总体来说,西格列汀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有望成为老年糖尿病治疗的一种主流药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 文 献
[ 1 ] 王 学锋 ,王 鸿利 .恶性 肿瘤 与血 栓形 成 U ] .诊 断 理论 与 实践 , 2 0 0 2( 2) : 1 1 2 — 1 1 5 . [ 2 】 许 秀丽 ,关俊 ,林汉英 . 低 分子肝素 的临床 应用和护 理进展 中华护理 杂志 ,2 0 0 4 ,3 9( 1 2) : 9 3 0 — 9 3 1 . [ 3 1 陆化 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 卟 医学综述 ,2 0 0 1( 9) : 5 2 4 — 5 2 6
作用 。 随 着 医 学 的 发 展 , 在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中 使 用 低 分 子 肝 素 ( L M W H)在 已 经 得 到 普 遍 认 可 。 由于 低 分 子 肝 素 ( L MWH) 分 子 链 较 短 ,对 凝 血 酶 抑 制 作 用 较 弱 ,能 保 护 血 管 内皮 ,促 进
抗 栓 作 用 。 目前 ,低 分 子 肝 素 ( L M WH )的 使 用 剂 量 和 使 用 时
i s h e p a r i n p r o p h y l a x i s j u s t i i f e d [ J ] S o u t h Me d J . ,1 9 8 0 ,7 3: 8 4 1 —
8 4 3 .
间尚未统一 。意大利 P e r u g i a大 学 A g n e l l i 等 研 究 人 员 的 报 告 】 [ 5 】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 . 新编 药物学 [ M J . 1 5版 . 北 京 :北京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2 0 0 4: 5 的有 关 化 疗 患 者 血 栓 栓 塞 预 防 的 最 大 样 本 研 究 S A V E — O N C O研
a n t i c o a g u l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 J ] . A m F a o r P h y s i c i a n,2 0 0 7,7 5( 7) :
1 0 3 1 —1 0 4 2.
件 风 险 ,且 不增 加 出血 ( N E n g l s Me d . 2 0 1 2 . 3 6 6 :6 0 1 ) 。该 研
6 ] Du B r e u i l AL,Uml a n d EM Ou t p a t i e n t ma n a g e me n t o f 究 显 示 ,超低 分 子 肝 素 ( S e mu l o p a r i n )可 显 著 降低 血栓 栓 塞 事 【
血 酶 的 有效 结 合 ,通 过 激 活抗 凝 血酶 ,从 而起 到抗 凝 效 果 。肿 瘤
n o n a n t i c o a g u l a n t l o w mo l e c u l a r we i g h t h e p a i f n [ J 】An t i c a n c e r Re s, 2 0 1 1 .3 1( 2) : 4 t 1 — 4 1 9 .
[ 8 ] P h  ̄p s P G,Ya l c i n M ,Cu i H ,e t a l I n c r e a s e d t u mo r u p t a k e o f
c he mo t h e r a pe ut i c s a nd i m pr ov e d c h emor e s p on s e b y n ove l
f 4 1 S h e n VS ,P o l l o c r E W. F a d P u l mo n a r y e mb o l i s m i n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指标检测。实验表明,L MWH除抗凝作用外 ,亦具有直接抗肿瘤
射, 以积极预防肿瘤血栓性疾病。 这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低分子肝素 ( L MWH)应用 于预 防 肿 瘤化 疗 期 间 ,对 于 治 疗
血 栓性 疾病 效果 显 著 。
蛋 白 和 巨噬 细胞 未 能 够 紧密 结合 ,因此 其 抗凝 性 更 佳 、半 衰 期 也 随 之增 加 】 。L M WH给 药安 全 可 靠 ,并 治疗 中用 进 行 常规 的 血 凝
究 尽 管是 最 具 有 说 服 力 的研 究 ,但 还 不 是 支 持 所 有 的 肿 瘤 患 者 [ 7 ] A r b i t E L o w— mo l e c u l a r — we i g h t h e p a r i n a n d o u t c o me s [ J 】 Ch e s t , 2 0 0 5 ,1 2 8( 1 ) : 4 7 1 . 常规 推 荐 血 栓 预 防 。 静 脉 血 栓栓 塞 性 疾病 是 肿 瘤 患者 一种 常见 而很 严 重 的 状况 。 的 1 / 3 ,它是 将戊 糖序 列 和抗 凝
管生 成 。近 年来 , 基 于肝 素对 肿瘤 的影 响 作用 的讨论 ,经研 究后 。
L M WH及其硫 酸化衍生物 S - N A C H,不但在抑制肿瘤生长 中具有
积极 作 用 ,也 能 有 效促 进 肿 瘤细 胞 增 加对 化 疗 药物 的摄 取 ,且 可 能会 改 善 肿 瘤耐 药 。作 为肝 素 一 个片 段 的 L MWH, 由于其 与 血 浆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第 7 卷 第1 4 觏 1 3 5
显示 L MWH 比 U F H更 能 抑 制 肿 瘤促 进 的人 类 微血 管 内皮 细 胞 血
血栓 性 疾病 越 来 越被 重 视 ,而 低 分 子肝 素 在 临床 上 的应 用 是其 主
要 的治 疗措 施 。 我科 现 对 肿瘤 化 疗期 间 同 期进 行 低 分子 肝 素 的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