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经验及启示
城镇化的国际经验
城镇化的国际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不仅要着重于自身国情的深入研究,也应当立足国际视野,从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得到启示,进而把握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演变规律(一)从总体趋势看,经济发展水平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前提1、城镇化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攀升发达国家在人均GDP3000—10000美元阶段,城镇化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在人均GDP3000美元时,美、法、德、日、英、韩六国城镇化率平均为72.6%;人均GDP6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平均为74.5%;人均GDP10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平均达到75.5%。
2、发达国家城镇化主要呈现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城镇化率平稳上升”,以美国为代表。
1964年,美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为71.5%;1973年人均GDP6000美元时,城镇化率为73.6%;1978年人均GDP10000美元时,城镇化率为73.7%;2011年人均GDP达到48112美元,城镇化率上升至82.4%,比1960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第二种模式是“经济波动性增长—城镇化率阶梯式上升”,以法国和日本为代表。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和日本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分别为71.4%和74.2%;70年代中期人均GDP6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分别为72.9%和75.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人均GDP10000美元时,城镇化率分别为73.2%和76.5%;2011年人均GDP分别达到42377美元和45903美元,城镇化率进一步上升至85.7%和91.1%,分别比1960年提高23.9个和27.9个百分点。
城市规划:外国发展小城镇的经验简述
在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都⼗分重视发展⼩城镇。
经过⼏⼗年的规划和建设,国外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城镇建设⽅⾯积累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发展⼩城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新⽣规律,循序渐进,⽽不能单纯通过政府⾏为强制推动。
城镇化⽔平的提⾼是⼀个渐进的过程,长期从事英国环境规划⼯作的资深官员弗。
拉利曼说,英国⼩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体经历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
第⼀个阶段是在20世纪30-40年代。
当时出于战争的需要,为了疏散城市⼈⼝,养活平民伤亡,有效保护⽣产战争所需物资的重⼯业,中⼼城市周边⾸批⼩城镇应运⽽⽣,并逐步发展起来。
第⼆个阶段是在20世纪60-70年代。
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独⽴,外来⼈⼝⼤量涌进英国中⼼城市,给城市发展造成很⼤的压⼒。
同时,还由于本⼟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投资的增加,新兴⼯业部门的不断出现,为寻求发展空间,以开发区为主要形式的⼀批⼩城镇在中⼼城市附近发展起来。
匈⽛利农业和地区发展部的⼀位官员认为,城市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的实施情况,不能⼈为地将村镇改为城市,或是将⼏个村庄集中在⼀起⼈为地建造城市。
他说,30年前,匈⽛利政府曾制定过⼀个城市发展规划,按照这项规划,政府只集中精⼒发展⼤中城市,为重视⼩城镇的发展,甚⾄还将⼀些只有⼏百⼈的⼩村庄撤消。
后来的结果表明,匈⽛利政府当时这种为了城市⼯业⽽实施“集中”政策是失败的。
由此得出⼀个教训是,城市发展应注意⾃然条件,更要重视可⾏性研究。
发展⼩城镇应有科学的长远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不能有短期的、缺乏长远的、不科学规划,否则造成布局不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城镇是埃及国⼟上闪耀的⼀颗颗明珠,通过加快⼩城镇建设,使埃及吸引了不少阿拉伯国家和其他国家对埃及的投资,创造了⼤量的⼯作机会,使过于集中聚居在尼罗河三⾓洲的埃及⼈⼝开始得到分流。
⼩城镇在埃及带动了⼤经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政府⼗分重视⼩城镇的建设,并把⼩城镇的建设看作是实现埃及现代化和推⾏私有化政策的关键⼀环。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赵庆海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经济进人新常态背景下 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把握当前 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 大局出发确立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加速特色小 镇建设,对于增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我 国城镇体系和推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等都具有 重要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建特色 小镇对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 意义。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形成了众多 独具特色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小镇。
西方发达国 家经 特色小镇建设具有 常 的特历史 ,特色 设 ,业 ,经济发 等。
我国 在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引领,科学规划;挖掘资源,突出特色;完善设施,配业,发展经济 深化 项施,大力推进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
一、文献述评(一)国内对特色小镇的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 (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特色小镇的概念进 了特色小镇 要 特色 业和新业,发展要 ,于 建 镇和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的 《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 化内 和一 社 的发展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
”与国家 发改委强调小镇对产业和发展要素的集聚不同,浙江省政府对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及一定的社区功能等应有的要素做了界 定,但两者的共同点都把特色小镇界定为发展平 台,而非行政意义上的镇。
牟胜举的《浅议浙江 省特色小镇成因、内涵及其认知的若干误区》指 出,特色小镇的人口都不超过10万,面积都小于[项目简介]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6C SZJ25)、山东省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RKB012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庆海,泰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新型城镇化与特色小镇研究院院长,主要从 事城市地理学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由于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已成为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各种城市化问题也不断涌现,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涨等。
然而,通过建设大中小城市,中国吸取了许多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出了一些具有启示性和引领性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一、大城市建设研究分析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是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例如,深圳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如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学者们对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将城市化的相关问题全局解码,以便从中发现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经济发展战略。
二、小城市转型发展特点小城市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具有转型、发展快速等特点。
如厦门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营销策略,推广文化及其他特色事物,吸引了大量旅游和创业者,让该城市在文化旅游和房地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其他城市也将创新、文化、旅游等文明创新作为发展战略,引导小城市的未来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三、绿色城市建设环保、环保、环保。
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今天城市化的重要讨论话题。
绿色城市建设的范畴包括调控城市土地利用,建设节能清洁的建筑,推广低碳交通,治理污染等。
中国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绿色城市建设的成功对于全球环保事业具有重大影响。
初步验收的青岛市曾在十三五规划阶段提出了“绿色出行、生态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土地管理”五个重大举措,意在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四、教育城市建设教育资源也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之间的教育发展存在差异。
大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可支持和鼓励高端人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造力。
既然小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也需通过政府引导在有限资源下提高教育质量。
例如,杭州提出了“智慧教育”智慧杭州发展战略。
部分发达国家村镇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部分发达国家村镇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摘要:如何处理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和村镇建设是目前我国面临的困难问题,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在这方面的实践及研究远远超过我国。
认真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城乡关系的发展和经验教训有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发达国家;村镇建设;经验;新农村建设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乡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农村地区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的土地在空间和功能也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
从2006年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大范围的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宝贵的经验。
其中多数以迁村并点和村庄整治为主,事实证明以这样的模式并没有彻底解决影响农村发展深层次的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流于表面和欠缺长效性等问题。
回顾和总结发达国家地区在村镇建设的经验与历程,能够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一面镜子,找出以往存在的不足之处。
因此,认真借鉴国外村镇体系规划的经验与教训,对推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部分发达国家村镇规划的基本情况美国美国的村镇建设重视规划的作用,重视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就必须按其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由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
环境建设是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仅注重环境的绿化方面而且非常注重景观环境的设计。
此外,美国的村镇建设非常重视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设施的建设,为村镇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提供了环境保障。
在美国,不会看到小城镇面貌雷同的现象,因为重视城镇特色是美国小城镇的建设特点之一。
美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当地民众和居民的意见,公众参与贯穿整个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在各阶段尽可能听取公众的意见。
英国英国为促进人口的分散和住宅的建设,在伦敦周围建设卫星城。
新城规划至今仍受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
新城的建设对控制大城市规模、防止大城市无限蔓延、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国外小城镇的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小城镇的建设对我国的启示【摘要】本文详细介绍分析了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和模式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重视规划、凸显文化、政企合作、完善税收等方面提出了的意见。
【关键词】国外小城镇建设发展模式一、英国小城镇的建设早在1898年,英国建筑规划大师埃比尼泽·霍华德就率先提出了“小城镇”概念:小城镇将为城里的居民提供足够多的工作机会;有足够的空间为市民提供阳光、空气和优雅的生活;城镇周围被绿化带环绕,不仅能为城镇人口提供农产品,而且能为他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许多个这样的小城镇彼此分开,但同时又通过快速便捷的交通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能满足几十万人口全部需要的“社会化城市”。
1、法律保障。
专门的法律条文和配套的政策措施是小城镇建设的根本保障。
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城乡规划的法律——《住宅、城镇规划条例》。
二战之后,于1947年颁布实施了《城镇和乡村规划法》,第一次在法律上将城乡纳入一体进行统筹规划与建设。
这部法律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合当时情况的规划体制,对土地占用的补偿及其产生的矛盾形成一个综合的解决办法,从而给合理的规划提供可能;为地方政府执行规划而购置土地提供财政补贴。
该法对英国小城镇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现在一些著名的英国小城镇,就是当时获得重点支持的对象。
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英国对该法做过多次修改和完善,2004年新修订的《城乡规划法》将原来的指导性地区规划上升为立法性规范,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立法体系。
2、宏观调控。
与立法同步的是英国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英国十分注重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并努力创造条件发挥每个小城镇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战后期,政府指派专人负责处理战后伦敦和其他大城市的规划和重建问题,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并于1943年成立了城镇和乡村规划部。
二战结束后,随着成千上万的军队人员不断返回家中,住房严重紧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政府决定将小城镇建设确立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项目。
美国、巴西城市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巴西城市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内容提要:我国正在进入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避免出现过度城市化和过度城郊化,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美国和巴西在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和管理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色"我国应认真总结和借鉴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重视乡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规划和管理。
关键词:美国巴西城镇化为了借鉴美国、巴西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2003年1月,我们考察团对美国、巴西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
期间,我们既考察了纽约、旧金山、西雅图、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库里蒂巴等大城市,也考察了夏威夷、迈阿密、巴西利亚、玛瑙斯、伊瓜苏等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考察团认为,尽管美国和巴西在经济上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化起步也不一样,但两国的城市化水平都很高,在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和管理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美国、巴西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和管理的情况及特点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城市化进程起步始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该国城市化的任务基本完成。
巴西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总量曾于1997年名列世界第8位"巴西的城市化进程晚于美国,源自19世纪80年代,伴随着巴西工业化而兴起。
到20世纪末,两国的城市化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例如,美国85%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巴西2000年的城市化率为8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美国、巴西的城市化与小城镇的发展和管理,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城市数量多,集聚度高,形成了大!中!小城市(镇)相互配合的城镇体系美国共有51个州,3043个县(郡),35153个市、镇。
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与启示探讨
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与启示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城市的人口密集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生活。
于是,特色小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发展方向。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浓厚的地方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定居者,成为一种新型的宜居生活方式。
国内外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借鉴,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为人们创造更多宜居的生活环境。
一、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1. 挖掘地方文化和历史国外的特色小镇建设往往以挖掘地方文化和历史为基础。
很多小镇都有悠久的历史,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可以成为小镇发展的宝贵资源。
比如位于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小镇,以其浓厚的文艺复兴风情和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当地政府在推动旅游发展的也注重对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将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重新注入新的生机。
2. 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很多国外的特色小镇都有独特的产业和产品。
比如法国的香槟小镇、英国的乳酪小镇等,它们以特色产业而闻名。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还可以开发特色产品,比如溪口的桃木制品,乌镇的绸缎等,这些特色产品可以帮助吸引游客,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
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是小镇发展的重要途径。
3.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外的特色小镇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它们在发展旅游业的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等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他们也注重发展可持续产业,以实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的特色小镇建设也开始注重挖掘地方文化和历史。
比如丽江古城、凤凰古城等,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定居者。
在挖掘文化和历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好当地的文化传统,传承和弘扬好地方的民俗风情。
国内的特色小镇建设也在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
比如巴马瑶族在发展本地的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通过这些特色产业和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外地投资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
国外城镇化经验、教训及启示城镇化的模式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研究并借鉴国外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城镇化经验和教训1.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
从建立多层次城镇体系、开展城镇建设均衡发展、采取多元化内涵式发展形式、以交通运输建设为先导,到制定市场与政府双轮驱动政策和完善农业政策体系,美国城镇化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期间也走过弯路。
以大城市群建设为主体,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打破区域界限,整体统筹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集聚度高、开放式、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
以中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实现城镇的均衡发展。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最新数据,美国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市有131个,3万至1O 万的有878个,数千至3万的小城市(镇)达34000多个。
美国城市中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镇)约占城市总数的99%左右。
在小城镇建设中,美国也非常注重整合各种要素,培育龙头城镇和城镇群,提升聚集效能,以点带面,渐次连片,在城镇群向都市圈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消除城乡差别,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均衡发展。
美国城镇化重视农业的发展。
一是坚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二是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重视农业技术进步,为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四是平衡城郊发展,促进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让农民享受如同现代化城市的发达与便利,并实现生活质量、方式与观念的全面升级。
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的成功经验
罗 勇
( 又译 为大都会 区或大市区 ) 从地区看 , 。
全国可分为三个著名的城市群 { ) 带 。东 北 部城市最为集 中,形成一个城 市连绵 带 , 城市 的海洋” 象 。如果从波士顿驱车
人 。这些 国际移民 中大约 1 4是技术工 /
人,他 们带来 的各 种知识和技 术无疑对 美 国的城市化具 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在 城市化 、工业化 的同时实现农业现代化 的。农业生产率的迅速提 高解决 了粮食
命 。9 纪 4 l世 0年代 又形 成了世界最发达
的运河 网。到 18 87年 , 全国数 以万计的
亚戈直到墨西哥边境 , 形状 象个 哑铃。
维普资讯
3 城市独立 性强。美 国是一个联邦 . 共和国 , 各州相对独立 , 各城市独立性也 很强 , 强调各市 自治。美国政府的结构大
34 0 3个县 { ) 3 13个市 、 ( , 郡 ,55 镇 村) 基
●
本达到城镇 ( 一体化 , 村) 农村城市化。美 国地多人少 ,而国 际人 口迁移却满 足了
美 国城镇 化和工业化 对劳动 力的需要。 15 —1 1 8 1 9 0年间 ,仅欧洲 向美 国的移民 就 达 2 3 37 3万 人 ,年均 迁 入 达 3 9万
前往华盛顿 , 就会经过纽约 、 费城 巴尔
的摩和数不清的 中小城镇。
五大潮南部 的工 业地带 ,都市化程
度也很高。从密 尔袄 基开始 ,经 过芝加 哥、 底特律 、 克利夫兰到匹兹堡 , 形成 又
一
和原料问题 ,并为工业发展提供 了广 阔
的国内市场。同时 , 美国农产品的出 口为 工业化 和城镇化提供 了大量积 累资金。 交通革命在 国土面积广 阔的美 国的城镇 化过程 中发挥着 巨大作用。美国依靠修 筑收费道路 的方式从 陆路开始了交通革
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国经济的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而我国的低城市化水平已经严重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
2000年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逐步开放,中国经济也将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氛围中,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国际竞争。
在新的形势下促进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健康快速的提高,与工业化相辅相成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是当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城市化是伴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受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又影响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市场规模、文化历史传统及社会制度不同,决定了各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尽相同。
本文将对发达国家中城市化道路最具典型意义的三个国家——美国、英国、法国的城市化道路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
鉴于各国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市场规模、文化历史传统及社会制度的不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①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包括人口数量及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②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伴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政策的改变及实施;③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各国情况不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世界城市化的基本模式:(1)同步城市化。
这是指城市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
这里的一致主要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时期,这种相关性表现得相当明显。
美国是是同步城市化最典型的代表。
(2)过度城市化。
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与总结(推荐五篇)
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与总结(推荐五篇)第一篇: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与总结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与总结特色小镇怎样造?为什么我们的小城镇没有国外那种强大的吸引力?让我们一起来概览下国外经验,通过对以下几个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的案例分析与对比,或许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
国外小城镇的三种类型小城镇不仅能帮助不堪重负的大都市实现功能转移,它本身也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增长极。
实际上,着眼小城镇发展也是我国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住建部不久前刚公布了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决策部门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小镇目前也正处于探索之中。
在此背景下,吸收和借鉴国外小镇建设和发展模式不失为一条捷径。
总体看来,国外小城镇发展至今,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企业总部基地环境宜人、地价低廉、基础设施完善是这类小城镇的基本特征。
美国企业从五十年前开始便热衷于将总部从市中心搬往小城镇。
例如,沃尔玛总部位于阿肯色州北部的小镇本顿维尔,全镇人口只有2.5万;美孚石油的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县的欧文小城。
在欧洲,雀巢公司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湖东岸、人口只有1.8万的小城沃韦;奥迪总部设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小城英戈尔斯塔特。
发展特色产业这类小城镇凭借自身的特色资源或地理区位优势,以某一类主导产业为支撑,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例如,美国康涅狄格州西南部的格林尼治镇被誉为“对冲基金之都”,该小镇凭借沿海的地理区位,距海底电缆非常近,拥有网速优势,再加上靠近纽约这一金融中心,如今已聚集了超过500家对冲基金公司。
宜居城镇一般来说,这类城镇的兴起源于“大城市病”的蔓延: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促使人们将居所迁移至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
1970年代后,美国一度出现“逆城市化”浪潮,大量人口从大都市中心地区向周边城镇扩散。
2007年,英国政府宣布要在全国启动生态城镇建设项目,旨在为居民提供高水平、可持续的居住条件和环境,缓解都市住宅面积紧张、购房机会紧缺的局面,并以此为契机,探索“零排放”环保住宅的可行性。
小城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
鼓励民间资 来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建 设的格 局。 如 美 国 小 城 镇 建 设 投 资 主 要 由 联 邦 政 府、 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承担, 其中供水厂、 污水 处理厂、 垃圾处理厂等由州和小城镇政府负责筹建, 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 政府也会在必要时采取发行 债券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 近几年来, 美国政府还 将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项目推向市场, 鼓励私人投 资经营, 范围由过去的电力、 电话等设施扩展到 供 供热、 燃气等几乎所有的项目 。 日韩等国的小城 水、 镇基础设施建设则对政府财政支持的依赖较大 。 日 本城市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贷款和发行地方债券等, 其中中央政府 的财政拨款、 对城镇发展建设起着主导作 用 。 的投资比例较大, 据统计, 在战后日本历年的全国资本形成总额中, 政 府投资所占比率一般保持在 20% ~ 25% 左右。 韩国 《 小城镇培育事业 10 年促进计划 》 规定, 行政自治 部、 国库补助资金管理部门、 市道政府、 市郡政府对 于小城镇建设各自承担资金的比例为 2 ∶ 2 ∶ 1 ∶ 1 ;此 为鼓励民间投资, 韩国政府制定了《 基础设施吸 外, 等政策法规, 并设立国民投资基 引民间资本促进法》 金, 利用银行贴息的办法, 低利率贷款给基础设施承 建企业来吸引民间资本 。 2.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 加强城镇建设 小城镇良好的基础设施是进行招商引资, 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然而, 日本在城镇建设上曾 经走过一段弯路。 在日本城市大发展时期, 农村人 导致许多中小 口( 尤其是年轻人) 大量流向大城市, 城镇至今都存在人口过疏问题,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就 是 政 府 忽 视 了 小 城 镇 的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 是, 日本政府开始进行村镇的 至 80 年代中后期, 全国村镇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 设施水平已同城市基本持平, 政府鼓励人们返乡工 “地域主义 ” 作。到 1992 年, 政府提出了 的新理念, 即注重町村与城市的共生和互补, 继续改善生产基 培育传统文化, 充实医疗和其他 础设施和生活环境, 公共福利, 促进了年轻人定居于町村。 美国小城镇 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 、 高标准和严要求, 所有 新建的小城镇都是先从基础设施做起, 不仅交通四 有的小城镇还建有机场, 城镇内部更是路网 通八达, 密集, 小车可以从自己的家门口直接开到商场 、 学校 交通十分便捷。 和医院等任何地点, 3. 加大教育投入, 重视培养人才 小城镇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 更需要
国外小城镇建设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国情国力|ZGGQGL72 Ⅰ2017/04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镇化展望2014》显示,世界超千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有28个,其中我国占据六席。
虽然大城市发展很快,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但仍有接近一半的城镇居民居住在人口小于50万的城市里,只有约1/8的城镇人口居住在28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中。
可以说,小城镇仍然是目前城镇人口聚集的主流。
国外小城镇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模式,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等部分发达国家的小城镇,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它们在整个国家的城镇体系建构和城市化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外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模式与特点纵观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欧美等发达国家因为起步较早,城镇化水平较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1.英国小城镇建设的“新城模式”英国的早期小城镇依靠工业获得了短期迅猛发展,但同时造成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甚至威胁到国民生产和劳动力的再生产。
19世纪末,霍华德创建了“田园城市理论”,提出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具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小城镇构想,这一思想对英国的城镇规划具有深远的影响。
英国的新城建设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建立城乡要素国外小城镇建设模式对我国的启示◎谈佳洁摘要:发达国家经过数百年发展,其小城镇发展模式较为成熟,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而我国城镇化发展历史较短,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难题。
总结国外小城镇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将助于有的放矢地解决好这些难题,推动我国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外;小城镇建设模式;启示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 A结合的“田园城市”,二是建设卫星城。
其主要目的就是从原先的“集约型城镇化”转为“分散型城镇化”。
随着新城的发展,功能分区越来越弱化,第一代新城存在明确的邻里单位和居住的内向性特征,后期则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新城的城市中心大多建成了商业购物中心和办公场所,城市的中心感随着人流的聚集、建筑的大体量和空间的多样化越来越突显。
美国、巴西城市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巴西城市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内容提要:我国正在进入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避免出现过度城市化和过度城郊化,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美国和巴西在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和管理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色”我国应认真总结和借鉴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重视乡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作为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规划和管理。
关键词:美国巴西城镇化为了借鉴美国、巴西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的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2003年1月,我们考察团对美国、巴西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
期间,我们既考察了纽约、旧金山、西雅图、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库里蒂巴等大城市,也考察了夏威夷、迈阿密、巴西利亚、玛瑙斯、伊瓜苏等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考察团认为,尽管美国和巴西在经济上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化起步也不一样,但两国的城市化水平都很高,在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和管理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美国、巴西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和管理的情况及特点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城市化进程起步始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该国城市化的任务基本完成。
巴西是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总量曾于1997年名列世界第8位”巴西的城市化进程晚于美国,源自19世纪80年代,伴随着巴西工业化而兴起。
到20世纪末,两国的城市化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例如,美国85%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巴西2000年的城市化率为8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美国、巴西的城市化与小城镇的发展和管理,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城市数量多,集聚度高,形成了大!中!小城市(镇)相互配合的城镇体系美国共有51个州,3043个县(郡),35153个市、镇。
国外城市群地经验以及对中国地一些启示
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高国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我从事的专业领域主要是围绕区域经济、城市经济、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一些理论、政策和方法。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国外城市群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应该说这个题目目前中国国内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国家新型城镇化颁布以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会得到快速的推进,而其中城市群已经被明确作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形态。
所以说,全面的了解和对比世界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它们的城市群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特点、模式,从中得到对我们国家下一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启示和建议。
所以今天我就围绕这个题目,展开我的这个授课。
一、世界典型城市群的基本情况(一)北美洲的典型城市群首先我想讲的第一部分内容想介绍一下世界典型的城市群的一些基本情况。
从目前学界说得比较多的,有以下几个大的比较成熟的世界级的城市群,我依次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个就是北美洲的这个典型的城市群,这个通常指的是两个,第一个就是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主要是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平原地带,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地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同时其间也分布了若干的一些中小城市,整个这个城市群在长约965公里,宽100多公里的地带上形成由一个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应该说是世界级的城市群,整个面积是13.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500万人,城市化水平90%以上。
所以说这个美国的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国土面积占整个全美1.5%,但是集中了美国总人口的20%左右,应该说是美国的经济的核心地带,它的制造业占了全美的30%,它的这个制造业能力、它的商贸的规模和它的金融服务业的规模和实力,都应该说在全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非常大的影响。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孙志敏杨林卢阳一、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经验青岛市农村包括城阳区和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市六区市,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
现设$$’个建制镇,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示范镇)个,建设部确定的示范镇!个,省级中心镇%*个,市级重点镇+#个。
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突出县级市城区和重点镇建设,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完善、集聚能力逐步增强。
目前,全市城市化率达到’,-#.,郊区城市化率达到(’-,.,分别比!&&$年增长#-#和$&个百分点,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青岛市推进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经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岛市小城镇规划统筹考虑自然条件、历史沿革、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发展前景和农民群众的意愿,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既因镇制宜、突出特色,又体现时代性和超前性,把经济产业特征、区位交通条件、自然景观优势以及名人典故、神话传说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又积极追逐现代文明、个性鲜明突出的小城镇规划。
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等小城镇总体规划均获得山东省!&&’年度优秀规划一等奖,并已申请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方案。
平度市同和镇规划将建成区的面积由,-,平方公里扩展到$!平方公里,划分了生活区、商务区、生态观光区和电子产业区、汽车配件产业区、化工产业区等八大功能区。
聘请专家审查了工业区!&多家企业的厂区规划,把建筑密度、容积率、厂区绿化率以及投资强度等指标作为衡量企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合理提升企业落户门槛,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成为平度市形象、质量、效益最好的工业园区。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小城镇的支撑力为了进一步加快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年以来,青岛市将重点镇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耕地占用税的,&.,以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止费的全部等,由青岛市和各区市两级财政切块专项用于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38 | 中国报道2013年3月 总第109期Cover Story封面故事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国当前大力推进城镇化战略时借鉴。
英国英国的城镇化开始于18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启时期。
据英国史学家克拉潘估计,1300年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4%,1500年左右城镇化率不到10%。
之后城镇化加速发展,1750年城市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7.8%,1851年达到50%,1911年达到78%,1980年达到89%,2009年突破90%。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城镇化的国家,做足了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功课。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农业生产技术显著改进,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使英国能以较少的农业人口养活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为城镇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工业化推动城镇化。
工业革命推动小城镇迅速发展为大城市。
如格拉斯哥在18世纪末还是一个小城镇,但到1831年已经是20多万人的大工业城市了,成为英国近代城镇化的典型。
交通运输促进城镇化。
工业革命带动了以运河、汽船、公路和铁路为主要标志的“运输革命”。
发展极大地加强了英国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新型城市或城镇。
城镇化吸纳转移农业人口。
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经济生活重心向城市进行转移,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向农村渗透。
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为加快城镇化进程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英国城镇化教训:曾经发生过驱赶农民进城的“圈地运动”,激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至今仍为史学家所批判。
与城镇化进程相伴随的环境污染,带来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果。
英国的城镇化之路对我国正处于聚集发展阶段的省区,特别是中西部省区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第一篇: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第一节战后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历史教训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建设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我们研究、熟悉外国的东西,并不是要完全照外国的葫芦画中国的瓢,不是必须亦步亦趋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更不是进口外国的设计方案。
我们学习外国的东西,了解外国城市与乡村发展的经验,是要用来研究中国的问题,研究中国的村镇规划与设计,快一点把我们的事情办好的。
分析国外的教训,会使我们自己的村镇规划和设计思想有一个跃进。
这叫前车之鉴,勿蹈覆辙。
在与著名外国规划师进行交流时。
这些外国规划师都给我们的留下了这样的忠告:你们应该更关注其它国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尽可能避免重犯其它国家已经犯过的错误。
城市化的基本原则,各个国家都是相同的。
但是基本原则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又往往是不同的。
比如,在城镇化的“化”法上,就有很多的不同。
英国人从1947年以来,基本上没有改变当时划定的用地功能,农田还是农田,宅地还是宅地,而美国人50年以来,就没有给城市扩展划一个界线,汽车到那,房子就盖在那。
这两种形式都是世界上少有的。
城市化的表现形式一定有许多样子。
前几十年,美国人从城里往乡下跑,跑到九十年代,回头一看,感到很糟糕,买一块面包还要开汽车,也不知城市在哪里;这二十年,中国人从乡下往大城市跑,今天一看,那里有时走路比坐车还快,虽是楼上楼下,却老死不相往来。
一、英美小城镇发展的经验一位英国和美国的小城镇规划师在批判性地比较英美两国小城镇发展经验时说,美国战后以来的城镇规划是不聪明的。
美国没有给城镇划线,除非接近或遇到了其它的城镇,否则可以随意发展。
新城镇的开发常常是冒险的。
美国城镇没有在布局上和基础设施方面给后续发展留下余地。
直到现在,美国城镇仍然被随意发展所产生的问题而困扰。
美国甚至没有控制开发场地的相关法规,所以,规划工作常常遇到困难。
他为此编辑了一个手册,请科学家谈论怎样在没有相应法规的情况下处理开发问题,怎样在开发中不影响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如树、动物的活动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村镇建设是一个围绕不同主题循序渐进的发展 过程。日本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使得日本的农业与农村 经济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有效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进 一步推动了社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
(四)韩国 :城镇发展计划 20 世纪 70 年代,韩国政府行政自治部 ( 原内务部 ) 把 促进小城镇发展列为一项重要议题并为之制定和实施了一 系列政策,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后的韩国向振兴农村 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76 JSXX12 理 念
出问题,一方面是城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另一方 面是农村出现空心化,逐渐衰弱。面对双重困境,发达国 家一致将发展小城镇作为破解上述两大问题的突破口。各 国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在缓解大城市环境资源压力、促进农 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一定要强化小城镇的地位与作用, 高质量打造小而精的特色小城镇应该成为发展方向。
一、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政策实践 (一)美国 :示范城市计划 二战后美国城市化向郊区化或逆城市化阶段转变,为 了顺应这种趋势,美国政府在 50 年代提出了发展小城市和 小城镇的观点。1956 年政府颁布“联邦公路法案”,拟新 修 41000 英里的公路,其目的旨在利用公路联通各区域, 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使工厂、商店、居住区分散化”。1966 年,美国出台了《示范城市与大都市发展法》(Model Cities and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Act of 1966),实施了“示范 城市计划”,与以往不同的是,该计划不仅支持大都市城市 更新,还致力于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项目资金由联邦 政府补贴 80%,地方政府补贴 20%。计划实施期间,政府 批准建立 63 个平均人口规模在 2 万人左右的新城市(镇), 结合地理地貌,并根据合理的产业布局,打造了各具特色 的农业镇、工业镇、矿业镇等,城市化布局向小城市(镇) 全面展开。“示范城市计划”于 1974 年结束,共支出约 23 亿美元。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已形成了均衡的城镇体系, 10 万人以下的小城镇,大约占城市总数的 99.3%。美国小 城镇依据区位不同而各具特色,按照与大城市中心的距离 划分,总体上有三种类型 :一是位于大都市边缘的小城镇。 这类小城镇又被称为“卫星城”,环境优雅宁静,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完善,往大城市出行上班非常方便,因而这里 是中产阶级向往的宜居天堂,他们把这里视为大城市的后 花园。由于中产阶级并不需要小城镇来解决就业,因而这 些小城镇很多没有坚实的产业支撑。相反,中产阶级的在 当地消费还产生持续的经济效益。二是位于城乡之间的小 城镇。这类小城镇距离大城市较远,导致与大城市的流通 存在一定困难,因而往往需要有自己的支柱产业,以实现
同、电网等。
在过去 30 年,韩国政府在小城镇的发展中的投资规 模有限,出现了很多纳入培育计划的小城镇没有得到资金 支援,以及得到投资的小城镇所获得的支援资金规模也不 大的情况,极大的挫伤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为改善实施 中的尴尬境地,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确保小城镇 的建设质量,行政自治部和国库补助资金管理部门等中央 政府部门在投资中各自出资 100 亿韩元,剩下的由市道政 府承担 50 亿韩元以及市郡政府承担 50 亿韩元。这样,被 培育的每个镇将实际得到约合 2500 万美元的培育事业资助 金。另外,对参与培育事业的民营企业,政府还会在金融、 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位于乡村地区的小城镇。这类小 【摘 要】
城镇是广大乡村地区经济活动中心,虽地处乡村地带,但
小城镇建设在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大城市一样,生活一样很便利。在 城镇化进程中地位显
美国,无论在哪个城市,人们都可享受到几乎同等的便利。 要,明确小城镇的地
(二)英国 :新城运动
位与作用,以科学的
Discovery
探
索
·
典型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经验及启示
理 念
◎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刘华兵
武警北京指挥学院图书馆
王红梅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袁梦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 大中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带来了众多的如人口爆炸、环境 污染、交通堵塞等城市问题,即现代“城市病”。于是大规 模地从城市向郊区迁移成为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的选择, 郊区化或逆城市化现象随之而来。在人口流动的总体趋势 下,发达国家相继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大力支持小城 镇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小城镇已成为发达国家城镇人口 的重要载体,如德国小城镇承载 70% 的常驻人口,美国 5 万以下的小城市和小城镇接纳了超过 50% 的人居住。目前 我国城镇化道路存在着“两头大、中间小”的困境,即大 城市发展压力大,农村发展问题多,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于快速推进我国 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小城镇 建设经
央政府指定委员会管理,这种将职能式组织结构和线性组 验 启示
图 1 职能式组织结构和线性组织结构的组合式
织结构融合起来,将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创新 之举大大加快了英国的新城建设。
三是分批次开展新镇建设。英国的新镇建设大概分为 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建设目标,共同完成英国 新城运动。(见表 1)
1990 2001
至 年
“小城镇 发事业” 段
开 阶
行让开区兴不到地性经把缓城发经和断打中镇政济解乡差济地提造心、、等。,之异不方高成乡文功囊间在断生中综所能化的地振活得合在括、。道道如改居治商场整对、治街路进良住业流中整等道和行住环街通心理。整下改宅境如设地中治水善如整市施心的、6政施小援元该06。府支城事1个2给持镇.4业小每政平亿城惠个策均镇及韩实的支。
探
索
·
表 1“新城运动”的三个时期
理 念
时期
建设内容
第一时期 1947-1950 年 建设了 14 个新镇 英国二战后的重建期
第二时期为 1950-1964 年
这一时期新镇建设 数量快速增加
第三时期为 1964-1970 年
这一时期新镇建设 规模逐步扩大
目的
疏解伦敦过分拥挤的 人口、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
受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二战后英国政府 规划引导,增加中央
实施了“新城运动”,以解决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和农业区落 财政投资,加强小城
后的问题 , 同时也是为了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英国“新 镇的基础设施与公共
城运动”有三个典型特点 :
设施建设,加快小城
一是成立了专门的咨询机构,对整个计划进行研究咨 镇的整体建设步伐,
(二)注重规划引导。建城运动是一项浩大而持久的 全民工程,一定要以规划为导向,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规 划的地位和权威,以科学的规划有计划的推进城镇化进程。 在国外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各国都无一例外地十分 重视规划工作。如,美国小城镇建设,依据联邦政府和州 政府的有关法律规定,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总体规划。日 本“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从宏观上制定了 5 阶段的发 展规划,逐步提高小城镇发展水平。
呈现的衰微现象,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措施 : 一是制定大量法律诸如《过疏地区活跃法特别措施法》、《町 村合并法》等促进农村发展 ;二是规划实施了旨在提高农 村生活环境,减少城乡差别的“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 “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包括了从宏观规划愿景到中观建 设再到微观实施的全部内容 : ①村镇综合建设规划包括 : 村镇未来前景的展望、产业的振兴规划、生活环境建设规划、 社会组织以及地区经营规划。 ②建设计划 :村落、道路、 上水道、排水设施、工商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计划。 ③地区行动计划 村镇示范工程因地制宜,适用对象的范 围亦可从“几个村落”、“单一的市 ( 镇、村 )”或者“几个 市 ( 镇、村 )”中灵活选择。其中政府负责示范工程主体的 实施,投资费用的分配则为中央政府承担 50%,各级政府 分担其他剩余部分。
询。1945 年英国成立了新镇咨询委员会,研究建立新镇、 对我国新时期城镇化
分散大城市人口的可行性。新镇咨询委员会的建立实则是 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对前期可研、规划的重视,以规划为龙头发展城市,避免 文章阐述了国外典型
盲目的造成运动,耗费国力。新镇咨询委员会还提出了新 发达国家小城镇发展
镇的人口规模不应超过 6 万,选址应远离大城市,以及学 实践及建设经验,总
(三)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我国目前小 城镇与大城市的根本差别在于,生活在两个不同空间的人 生活和生产的便利程度不同,也正体现出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能力的差距。只有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完善自身“造血机能”,才能吸引人、财、物等 各种资源向小城镇流通,从根本上改变小城镇面貌。发达 国家始终将创造一个比城市更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 小城镇发展的首要目标,注重改善小城镇的交通设施、通 讯设施、能源供给设施以及社会服务设施等。
表 2“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五个主题建设阶段
时间段
建设主题
1973-1976 年 缩小城乡生活环境设施建设的差距
1977-1981 年 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农村定居社会
1982-1987 年 地区居民利用并参与管理各种设施
1988-1992 年 建设自立又具有特色的区域
1993 年至今
利用地区资源,挖掘农村潜力,提高生活 舒适性
(三)日本 :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 20 世纪 50-60 年代 , 处于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的日本, 农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聚拢,使得地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传统村落人口急剧减少,农村“过疏问题”逐步明显。 针对高速城市化出现的乡村人口急剧减少问题,以及乡村
JSXX12/2011 75
Discovery
二、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经验 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他们都有一 整套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总结上述各国小城 镇发展政策实践,主要有以下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强化小城镇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发 达国家小城镇发展政策出台集中在二十世纪 60 年代,这一 时期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两个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