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地方政府行政观念的革新

合集下载

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导语:政绩观的正确树立和践行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它们不仅影响着政府工作效能,也制约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树立和践行政绩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问题的深度评估1. 政绩唯GDP观念根深蒂固:当前,在很多地方政府的工作中,追求GDP增长成为了唯一的核心指标,政绩观倾向于简单功利化。

这种观念割裂了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社会民生等重要领域。

2. 行政效率低下: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方面,很多政府部门和官员注重形式主义,重视表面工作而忽视实质问题。

耗时长、效率低下成为了行政工作的突出问题,使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逐渐降低。

3. 贪婪和腐败现象: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方面存在着贪婪和腐败现象。

他们追求政绩,但却通过腐败手段获取非法私利,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破坏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二、问题的广度评估1. 缺乏综合性考核指标:当前,政府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时缺乏综合考核指标,容易导致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全面考核体系,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纳入考虑。

2. 缺乏长远规划:政府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时往往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眼光。

他们过分注重眼前的短期成绩,缺乏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这使得政府的工作不具备可持续性和长久效益。

3. 忽视民众需求:政府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时往往忽视了民众的实际需求。

政府工作应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关注民众的实际利益,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指标。

三、整改措施的提出1. 多维度考核指标的建立:政府应建立综合性的考核指标体系,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纳入考虑,并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权重比例。

当前地方政府行政观念的革新

当前地方政府行政观念的革新

革 , 是这并 不意 味着地 方行 政观念革 新 的任务 已经 但 完成 , 因为 : 、 一 在计 划 经济背 景下形成 的旧 的行 政观 念, 诸如微 观 管理 、 接管理 的观念 ; 政万能 、 直 行 人治 行政 、行 政 干预 的观念 ;官本位 观念 ;干部 能上 不能 下 、 宫不 能民 的观念 等依然 阻碍着行 政改 革 的深人 能 进行 , 须进 一步解 除桎梏 。 、 必 二 虽然有 些省 级机关率 先 进行 了机构 改革 , 机构裁并 了 , 人员减 少 了。 是能 但
21
维普资讯
种 软硬 结构 , 括各种法 律法 规 、 包 规章制 度 、 纪律守 则 , 化 旧的行 政 观念 。因此 , 改革 旧 的地 方行政 强 要
心 理 承受 力 而 言 ,传播 新 的行 政观 念 也 是意 义殊 深
的。地方行政系统的活动主体是公务员 , 行政改省委 党校 学报 》 02年第 2期) 《 20
当前地 方政府 行政观 念 的革新
朱仁 显
内窖提要 : 国地方各衄政府机构改革 的顺利推进 , 我 除了坚定地推进 制度 变革和创新外, 尤其要 注重行政观念的革新 , 培养 支 撑行政政 策的文化和一 理土壤 。行政观惫革新是地 方行政豉革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是深^进行地 方行政改革的客观要 求。文章提 出
否最终有效地转变行政职能 和管理方式 , 可否避免人 员 回流 、 机构再 次膨胀 , 克服 人治行 政 、 管制 行政 , 落
实依 法行 政 、 务行 政 , 服 依然 是严 峻的考验 。三 、 改革 所谓行 政 观念 是指 政府在 行 政管 理活动 中历史 地形 成 的有关 行 政管理 的基 本理 念和认 知 ,是塑造

行政组织革新的若干思考

行政组织革新的若干思考
行政组织革新的若干思考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行政组织结构优化 •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 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推动力分

目录
• 跨部门合作与协同发展策略探 讨
• 总结与展望:未来行政组织革 新方向预测
01
引言
行政组织革新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 的行政组织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挑 战和需求。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促进 公平正义、增强政府服务能力,行政 组织革新势在必行。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应对策略
信息安全策略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 技术防范措施,确保行政组织信 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隐私保护策略
制定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加强 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管理,防止 信息泄露和滥用。
风险评估与应对
定期对行政组织信息安全和隐私 保护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 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
协同发展目标设定和路径规划设计
目标设定
明确行政组织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 段性目标,确保各部门在协同发展过程 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VS
路径规划设计
根据目标设定,规划设计实现协同发展的 路径,包括政策制定、资源配置、项目推 进等方面,确保各部门在协同发展过程中 能够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跨部门合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提
沟通机制建设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
决策效率提升策略探讨
01
02
03
决策流程优化
简化决策流程,减少不必 要的环节和时间消耗,提 高决策效率。
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为决 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 息和数据支持,提高决策 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论地方政府行政创新

论地方政府行政创新

论地方政府行政创新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创新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对原有的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如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等进行自我超越,弃旧创新,彻底转变行政意识和行政方式,树立新型行政作风,构建依法行政模式,实现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国衽在五层制为主的政府管理机构,即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行政单位(市)、县、乡镇。

此外,有些省份还在县、乡之间仍保留区公所,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虚实层次高达六级、七级。

如此多的行政管理层级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是在当今世界也居各国之首。

一、地方政府环境与行政管理创新(一)地方政府正面临全新的环境。

当今时代是变革的时代,我国地方政府从事行政管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一个“新”字上。

——新世纪。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世界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民主和法制深入人心。

政府行政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世界各国都在重新思考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着力提高政府能力。

——新阶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消除体制性障碍,变革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任务日渐紧迫。

地方政府不仅面临直接的市场考验,还面临着企业和居民的选择。

政府自身的改革相对于微观经济基础已处于滞后状态,这既制约着微观经济基础改革的深化,又制约着依法治理、法制经济的推进。

在这新一新阶段里,改革的重点、重心必须放在这一“瓶颈”上。

——新形势。

我国加入WTO,对现实经济社会发生全面的影响,其中对政府的影响最为深刻。

作为单一制结构国家的地方政府,要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此外,地方政府环境还呈现出转型时期特有的复杂性。

新旧体制摩擦冲撞,经济呈现出局部的无序状态;法律制度不健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时有变动;社会心理日趋多元化,等等。

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调研报告

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调研报告

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调研报告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调研报告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调研报告要想进一步提升国*政府的公信力,就必须加强地方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能力。

想要建立一个规范化国家权力运行体制,那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依法行政与宪政的关系,对依法行政进行宪政分析,探讨社会转型对政府行政的时代要求,研究如何加强依法行政。

只有那样才能不断强化政府职能和提高领导干部行政素质,才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因此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实质上就是合法规范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行政行为。

目前影响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常见问题。

一、存在问题1、地方存在的某些百姓“抗法”现象和执法人员法治意识薄弱不无关系。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落后的文化发展观念和相对闭塞的环境,与地方教育长年落后,再加上地方政府宣传不到位,导致下面地方百姓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法律了解不多,而地方个别执法人员又缺乏真正系统的法律教育和专业训练,在执行运用法律时,对待百姓态*蛮横,没有完全履行职责耐心告知百姓,而百姓给他们稍有不从的感觉,就认为百姓们是在“抗法”。

这些行政执法人员对待群众的“依法行政”方式习惯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凭经验办事,容易轻视或不善于运用合理的法律手段处理问题。

如,下面个别乡镇抓计划生育的手段存在暴力、殴打、逼迫引产、罚款了事的现象,执法非人性化的方式被百姓所议论就是如此。

地方百姓“抗法”意识之所以强烈,一是执法人员法治意识不够强,在执行法律时,没能真正依法行政,滥用权力造成冲突导致的;二是地方百姓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了解也不够,如,地方小贩为了谋生随地摆摊,阻碍通道,不肯走。

为了赶走小贩子,不少城管采取了强硬的暴力手段,而发生殴打小贩事情大都是因此。

说穿了,地方存在的某些百姓“抗法”现象与执法人员权大于法的意识和法治意识薄弱不无关系。

2、地方政府一些干部服务观念、法治观念淡薄,行政效率不高。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革新启发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革新启发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革新启发一、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制定改革政策20XX年以来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做好机构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做了充分的政策储备,为中央制定改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拟定改革政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对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广泛征求地方党政领导的意见。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将改革文件稿的主要内容归纳成三十多个问题,征求了省、市、县三级约20XX多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

根据地方同志的意见建议,对改革文件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和研究论证。

中央对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作出的决策,体现了科学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根据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确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明确了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调整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管理体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等七项主要任务。

对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机构限额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各地高度重视,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改革要求各地认真执行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政策,对中央规定的主要改革任务,坚决贯彻落实。

与国务院机构改革相适应,将农业和农村工作、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管理作为改革重点,进行了体制调整和机构整合,确保政府管理体系的有序运行和上下工作的衔接。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地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矛盾不尽一致。

为此,各地因地制宜确定改革重点,解决当地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普遍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首位,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成为转变职能的新的切入点。

一些地方总结推广近年来政务服务中心等窗口机构的经验和做法,改进政府管理。

黑龙江、湖北、海南等地通过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改进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把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到实处。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被大力提倡出来,以人文本的服务理念也贯穿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行政管理工作上,我国地方政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不过,其管理成绩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中的现状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深刻剖析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措施。

希望能对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行政管理现状问题对策一、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一)行政管理费用过高,公共事业投入不足目前来看,费用支出数额较大依然是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主要问题。

行政管理经费居高不下的现象,从侧面反应出地方政府和官员存在着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多,也直接影响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力度,许多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都逐渐涌现,而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领域的资金投入却较少,政府无法在公共事业上给予大力支持,这种情况一直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

(二)地方政府官员服务观念薄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工作的方向和宗旨。

然而,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并未真正践行这一宗旨,工作方向偏离了这个宗旨。

不少官员对待民众依然是一副居高临下的官架。

可见,我国地方政府还没有完全完成由管治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变。

在现今社会形势下,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就会导致政府管理服务质量低下,引起民众的不满,也会损害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

(三)严重的地方保护制了约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当下,我国各级政府受利益驱动,常常发生地方保护的不良现象。

这样以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得不到应有的贯彻和落实,不利于政府发挥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应有作用。

(四)违法违纪行为较为频繁,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这些事件说明行政管理为腐败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余地,使法治型政府建设工作变得更加艰巨。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中共十六大在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目标之一[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要求中国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

从中共十六大规定的改革目标和入世后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出发,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要把政府建设成为有限政府、法制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和信用政府,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去年召开的十七大也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一、行政改革的含义(一)行政改革的含义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

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

(二)行政改革的类型1、突变式改革与渐变式改革。

这是依据行政改革方式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突变式改革是指在较短时期内对体制、机构和编制人员等进行大幅度改革。

这种改革方式能迅速推进,集中解决矛盾,但阻力较大,风险也较大。

一般适用于环境的剧烈变动和矛盾尖锐之时.渐变式改革是指用较长时间进行渐进改革。

这种改革较为稳妥,易于被人接受,但迟缓拖延,旧体制不易突破,矛盾的积累也可能引起更大的危机。

2、调适型改革、转轨型改革和发展型改革。

这是依据各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而作的划分。

调适型改革指发达工业化国家在现有政治、经济框架范围内所进行的适应性行政改革.转轨型改革是指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而由一种行政体制向另一种行政体制转轨.具体包括前苏联东欧的激进型转轨和以我国为代表的渐进型转轨两种类型。

浅谈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浅谈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内容简介: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运作方式都有了很大改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下就是由我为您提供的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运作方式都有了很大改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以下就是由我为您提供的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一步探索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观念上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在管理主体上重政府作用轻多元参与,在管理方式上重管理控制轻协商服务,在管理环节上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在管理手段上重行政手段轻法制规范和道德自律。

(一)政府行政管理绩效与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存在差距。

第一,宏观经济调控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经济发展只有给人带来幸福才具有意义,政府的管理工作不能脱离这个目标。

但是,这个要求并未完全达到。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近几年最令人们关心的房地产问题一直热度不减,房价不断攀升,直接影响着群众的利益。

虽然政府对房地产调控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还引发了广泛质疑。

第二,微观经济管理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些部门的管理中存在着越位错位缺位现象,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在管理中措施不当,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利益。

特别是在我们当前提倡低碳生活的背景下,行政投入和行政绩效之间的较大反差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真谛。

第三,对发展主体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发展权的主体是人,尊重人的发展权本质上就是尊重人的自主发展。

但是,一些部门把发展权片面理解为政府的发展权,进而滥用政府发展权,危害人民群众其他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中国近现代行政体制的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中国近现代行政体制的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中国近现代行政体制的变革与现代化进程中国的近现代行政体制经历了长期的变革与调整,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国,当时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的行政体制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现代行政体制的变革与现代化进程。

首先,中国近现代行政体制的变革是基于对外来知识和思想的吸收与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19世纪末开始接触到西方国家的行政体制,并开始了对外来行政模式的学习和借鉴。

这种外来知识的引进与本土实践相结合,为中国行政体制的变革提供了基础。

例如,中国引进了法国的行政法制度,建立了近代法院和审判系统,这对于加强法治和推动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中国近现代行政体制的变革与国家机构的改革密切相关。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家机构的改革是实现行政体制变革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中国国家机构的改革积极推进,包括建立了现代化的行政机构和公共管理体系。

这些机构的建立和改革为中国行政体制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第三,中国近现代行政体制的变革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密不可分。

法律法规是调整和规范行政行为的重要手段。

中国在近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建立了法律法规体系,并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变革,提升了行政体制的效能和公信力。

以20世纪初的《宪法》和《行政法典》为例,这些法律的出台为中国行政体制的现代化提供了法治保障。

此外,中国近现代行政体制的变革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有密切关联。

人力资源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效能的关键因素。

中国在近现代化进程中注重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例如,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废除,并建立了更为公正和科学的选拔机制,为行政体制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中国近现代行政体制的变革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面推进。

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地域广阔,各地行政体制的变革是实现整体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地方政府的变革与创新

地方政府的变革与创新

地方政府的变革与创新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地方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地方政府在行政的层面上掌握了极大的权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均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

然而,也正因为其在掌握着如此巨大权力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效率低下、腐败现象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从变革与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的现代化建设。

一、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是地方政府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它是解决政府权力过于集中的最有效途径。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必选项。

政府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政务公开、政策制定、民意反馈等多重作用,将政府行政过程透明化,让整个社会能够监督政府行为。

同时,优化政府服务流程,加快信息的收发,使政府的效率更高,提升政府形象,进一步增强社会对政府的信任。

二、深化市场化改革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深化市场化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

简单来说,市场化改革是指“国家管、市场定”,政府应该发挥好引导和监管的作用,而不是过分干预市场。

市场经济的根本在于市场的公平与透明,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该注重保证市场环境的公平与规范,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与管理,使市场体系更加完善,能够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地方政府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务公开包括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日程公开、政府制度公开、政府工作公开等多个方面。

政务公开可以让百姓知晓政府行为,参与政府决策,对政府达成共识。

同时,也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到民意、听取民声,及时跟进问题解决,不断改善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推动人才建设真正的现代化地方政府要有一批素质较高、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和优秀的公务员队伍作为后盾。

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现代地方政府成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推进人才建设成为了地方政府的必选项。

浅析当前地方政府行政观念的革新

浅析当前地方政府行政观念的革新

摘要: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除了坚定地推进制度变革和创新外,尤其要注重行政观念的革新,培养支撑行政政策的文化和心理土壤。

行政观念革新是地方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进行地方行政改革的客观要求。

文章提出了若干现代公共行政的新观念,并具体指出实现行政观念革新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政观念革新行政政策我国目前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行政改革,这是一场深广的变革。

为了确保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能最终顺利达到目标,以便地方政府更好地担当社会转型的特殊使命,除了坚定地推进制度变革和创新外,还必须着力进行行政观念的革新。

因为,只有将进步的行政观念深植人心,才能培养支撑行政改革的文化和心理土壤。

一所谓行政观念是指政府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认知,是塑造一定行政管理模式和影响行政行为的文化要素,对行政体制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行政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正在发生悄悄而缓慢的变革。

但是,要形成有利于全面变革的观念背景,客观上还要进一步变革行政观念。

行政观念革新是深入进行地方行政改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旧的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经济转轨#一系列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行政规章、行政管理架构和方式已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桎梏,改革势在必行。

虽然,经过多年准备,我们已经成功启动地方行政改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行政观念革新的任务已经完成,因为:一、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旧的行政观念,诸如微观管理、直接管理的观念;行政万能、人治行政、行政干预的观念;官本位观念;干部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的观念等依然阻碍着行政改革的深入进行,必须进一步解除桎梏。

二、虽然有些省级机关率先进行了机构改革,机构裁并了,人员减少了。

但是能否最终有效地转变行政职能和管理方式,可否避免人员回流、机构再次膨胀,克服人治行政、管制行政,落实依法行政、服务行政,依然是严峻的考验。

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新时代下,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前的现代管理要求。

为了进一步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行政文化和行政手段重要性,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弥补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文章将重点分析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应用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推动时代的发展。

当今社会在不断变化,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现代化手段能够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还能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

随着党的十九大会议隆重召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加明确,通过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与转变,当前政府职能使政府机关单位的内部机构得以优化,有效地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通过对当前管理现代化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利用更加科学明确的行政手段和管理体系来推动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行政管理的根本含义及其属性行政管理是指行政机关通过法律的规则为基本依据,用自己的行政权力对社会成员进行控制和管理,提供更加系统的服务。

通过制定的约束和标准,能够让行政相关群众的活动可以限制在探究行政管理内,各级政府需要对管理的主体进行明确,对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如何管理是其中最关键的点。

首先,管理的主体就是行政管理主体,行政主体一般是政府、事业单位,在实际操作中的相关部门通过实际管理能够加强法律上政府和部门的工作,将其统称为行政机关。

管理的对象一般是指行政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对行政管理人和行為人进行控制,从管理的角度上按照法律表现方式,对整个行为标准和行政主体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同时也要通过相关的依据、程序、法律机制等来对管理进行细化,在当今的法制社会中通过对管理与行政管理主体、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等明确应该由法律来进行。

二、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角色定位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政府在当前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在经历了数次体制改革后,并没有发生十分彻底的转变。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地方政府学

电大期末考试 最新备考题库地方政府学

《地方政府学》单选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c )年。

A.3 B.4 C.5 D.62、国家权力分属于全国性政府和构成国家的结构单元的政府,并在两者之间建立某种平衡关系。

这种结构称为(c )结构,国家权力在国家结构中分属两个中心。

A.单一制B.君主立宪制C.复合制D.议会共和制3、依据地方政府在行政的功能,地方政府可分为一般型地方政府和(d )。

A.中间层地方政府B.最高层地方政府C.基层地方政府D.特殊型地方政府4、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国家主席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5、中国现有的省中,最小的是(b )。

A.浙江B.海南C.福建D.河北6、唐代(b )为第一级行政单位。

A.州B.府C.郡D.县7、在常委会会议期间,省、地两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b )人以上联名,可向常委会书面提出对本级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A.3 B.5 C.6 D.78、国家权力属于全国性的政府,它可以由中央政府委托或赋予构成国家的结构单元的政府,并可按照中央政府的意愿加以改变或取消。

这种结构称为(b )结构,国家权力只有一个中心,属于中央政府。

A.君主制B.单一制C.复合制D.共和制9、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始设于(d )年。

A.1949 B.1959 C.1969 D.197910、各级人大的代表名额,由(b )人大常委会依选举法的规定确定。

A.全国B.上一级C.同级D.下一级11、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c )的社会主义国家。

A.代议制B.单一制C.人民民主专政D.联邦制12、(d )即政府首长对本级政府工作负完全责任,各部门的首长对本机构的工作负完全的责任。

A.民主集中制B.民主共和制C.议会代表制D.首长负责制13、汉代封国分王国、(a )两等。

A.侯国B.采邑C.郡D.州14、瑞典地方行政建制有郡和(c )二级。

A.市B.县C.市政区D.乡镇15、我国的乡、镇、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c )年。

行政管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复习题试题及答案复习一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A.普耳B.斯密C.欧文D.斯图亚特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 )。

A.里格斯B.古立克C.德鲁克D.高斯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4.公共行政环境的( D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A.约束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D.特殊性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 C )。

A.前资本主义B.由资本主义C.垄断资本主义D.当代资本主义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

A.政府职能B.行政监督C.行政决策D.行政体制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C )。

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A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英国B.美国C.日本D.加拿大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 B )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方行政制度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1. 历史回顾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根植于历史的土壤。

在中国,自古以来,地方行政制度就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

从封建时代的县夏制度到共和国时期的地方自治,地方行政制度随着历史的更迭不断调整和改革。

2.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往往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调整和改进地方行政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的推动密切相关。

3. 政治体制改革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往往伴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

政治体制的改革意味着地方行政制度的重构和调整。

政治体制的不断革新为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动力。

例如,近年来的政府机构改革促使地方行政制度朝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4. 社会需求与民意表达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也受到社会需求和民意表达的影响。

当社会发展和民意变化导致地方行政制度不再适应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革。

例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行政制度从单一的城市管理向城市自治转变,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5. 地方特色的保护与发挥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还需要注重保护和发挥地方特色。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适应当地特色的地方行政制度对于推动地方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西部地区的行政制度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东部沿海地区的行政制度应注重发展创新和国际交流。

6. 协调与合作的推动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需要协调和合作的推动。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居民群众都应当积极参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共同推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善和创新。

各方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智力和资源,促使地方行政制度变得更加健全和有效。

结论: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创新

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创新

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创新近年来,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创新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创新相关的内容,包括改革的背景、创新的方式以及改革与创新所带来的影响。

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背景十分复杂。

一方面,改革的推动力来自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加强行政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另一方面,改革也是对行政机构的现有问题和不足的回应。

行政机构的笨重和不灵活、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方政府工作的瓶颈。

因此,改革势在必行,以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地方政府行政机构改革与创新的方式多样。

一方面,改革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来实现。

这包括优化机构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

比如,可以对行政机构的职能进行调整和重新划分,减少重复和交叉的职责,提高行政效率。

同时,还可以推动政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公开的透明度和便利性。

另一方面,改革还需要通过人员的培训和能力的提升来实现。

这包括加强行政机构的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政府行政工作。

改革与创新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

一方面,改革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推动政府工作的转变。

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服务,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创新可以促进政府行政工作的创造性和发展性。

通过在行政工作中引入科技和信息化的手段,政府可以更加灵活和高效地应对社会变革和发展。

改革与创新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支持度。

然而,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改革与创新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改革与创新需要消除既得利益的阻力。

在行政机构改革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利益集团的调整和权力的重新分配,这需要政府具备决策和执行力,并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

浅论更新行政观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论文

浅论更新行政观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论文

浅论更新行政观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论文论文关键词:行政观念政府政府职能论文摘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创新思维.创新管理.以全新的行政理念引领改革:应把握服务导向、法治导向、绩效导向等。

以往的经验证明,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相应的答理方式和行政观念的转变,要用崭新的行政理念引领改革。

否则,即使在形式上进行了政府职能转变,但是原有的、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答理方式和观念不转变,还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用计划经济的思路和办法来搞市场经济。

因此,必须加快更新行政理念,为政府职能转变做好思想准备。

一、服务行政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改苹的日标必然是服务型政府,即服务行政。

服务行政的理念是人类进入下业化社会后政府角色定位进行思考的产物,它经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英国、新酉兰等发达国家开始的公共行政改苹而风行于世界各地、服务行政是相对于“警察行政’,的一种新型的行政理念,其核心是强调政府应当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全而的公共服务、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口益增多且复杂化,人们要求政府除了履行维护国家女全和公共秩序的传统的“警察行政”职能之外,还应当越来越多地进行诸如提供生话保障、创造就业机会、建设公共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积极的政府话动,为公民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将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当做市场中的消费者来对待,尽可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服务行政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行政答理意识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公共行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政府是代表党和人民行使答理权力的机关,应当说服务行政的理念是内在于我们的政府性质之中,提倡服务行政对我们来说比酉方国家有着更人然的合理性。

现阶段如何让各级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设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呢?首先,要通过进一步改造市场主体,即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让市场主体真正明确起来,否则,我们就难以确定政府的服务对象。

地方政府行政改革与创新管理

地方政府行政改革与创新管理

地方政府行政改革与创新管理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家,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科技、管理等方面的革新和进步。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政改革和创新管理非常重要。

一、行政改革地方政府行政改革是对地方政府工作的整体优化和提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原有的行政体制和职能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

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政府部门的设置、职能、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政府的“服务型转变”。

政府要从过去的“为民服务”转向“为人民服务”,实现政府工作的与时俱进和人民口味需求的变化。

该服务型转变的核心是把群众的需求与政府的职能需求相结合,把政府提供的服务与市场化的要求相适应。

这样才能实现政府及其各层级的工作的真正效益,让政府真正“为人民服务”。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改革措施,例如:1. 简化政府机构,将职能进行整合和转变,降低政府机构体系过度臃肿的情况;2. 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加快信息化、科技应用等改革步伐;3. 让公众更参与政府行政改革过程,实现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合作关系;4. 拓宽政府的融资渠道,实现政府财政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等。

二、创新管理创新是管理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核心。

创新管理是建立在现有基础上,以改进市场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完成市场开发的过程。

在地方政府领域,创新管理也非常的重要。

为了实现创新管理,地方政府需要开拓思路、打破思维模式、注重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

地方政府应该注重科技发展,合理制定科技政策,为技术转移和推广发挥全面的作用。

地方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人才的重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扶持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型企业,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跨界合作。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注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推广公共服务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政府应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完善建立电子政务,和大众直接沟通,进一步改进现有的行政处理方式,推动政府服务的创新和升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目前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行政改革,这是一场深广的变革。

为了确保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能最终顺利达到目标,以便地方政府更好地担当社会转型的特殊使命,除了坚定地推进制度变革和创新外,还必须着力进行行政观念的革新。

因为,只有将进步的行政观念深植人心,才能培养支撑行政改革的文化和心理土壤。

一所谓行政观念是指政府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认知,是塑造一定行政管理模式和影响行政行为的文化要素,对行政体制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行政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正在发生悄悄而缓慢的变革。

但是,要形成有利于全面变革的观念背景,客观上还要进一步变革行政观念。

行政观念革新是深入进行地方行政改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旧的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经济转轨#一系列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行政规章、行政管理架构和方式已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桎梏,改革势在必行。

虽然,经过多年准备,我们已经成功启动地方行政改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地方行政观念革新的任务已经完成,因为:一、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旧的行政观念,诸如微观管理、直接管理的观念;行政万能、人治行政、行政干预的观念;官本位观念;干部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的观念等依然阻碍着行政改革的深入进行,必须进一步解除桎梏。

二、虽然有些省级机关率先进行了机构改革,机构裁并了,人员减少了。

但是能否最终有效地转变行政职能和管理方式,可否避免人员回流、机构再次膨胀,克服人治行政、管制行政,落实依法行政、服务行政,依然是严峻的考验。

三、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需要巩固,客观上呼唤新的行政观念的继续普及和支撑。

四、行政改革是行政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求行政观念不断更新。

因此,继续促进行政观念革新,让更多的地方各级党政干部了解这场改革的意义、必然性,了解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现代行政的特点,明白行政的责任和界限,掌握现代行政的基本理论、方法,依然是推动这场牵动面深广的行政改革的必要条件。

只有让一整套与新的行政体制相适应的行政观念在广大地方干部心中生根发芽,地方行政改革才能最后开花结果。

行政观念革新也是地方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行政体制与行政观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水乳交融,互相影响,互为条件。

旧的地方行政体制以旧的行政观念为基础,同时又不断地透过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年第!期)当前地方政府行政观念的革新朱仁显内容提要: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除了坚定地推进制度变革和创新外,尤其要注重行政观念的革新,培养支撑行政政策的文化和心理土壤。

行政观念革新是地方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进行地方行政改革的客观要求。

文章提出了若干现代公共行政的新观念,并具体指出实现行政观念革新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政观念革新行政政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种软硬结构,包括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纪律守则,强化旧的行政观念。

因此,要改革旧的地方行政体制,转变其结构和功能,使行政系统得以有效运行,保持生命活力,除了进行行政体制设计创新外,有必要进行行政观念的改移和革新,促使二者良性循环。

否则,势必互相制肘,影响改革。

在近年的行政改革实践中,一些地方注重了“硬件要素’的变革,忽视了行政观念的变革和重塑,从而导致改革过程中出现许多“煮夹生饭”乃至反弹、复旧的现象;有些地方建立了新的组织架构,但受制于旧的行政观念,难于发挥效用;贪污腐化、管卡拿压现象屡禁不止;法制意识淡簿,有法不依、违法行政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不仅反映了转型期行政体制的脱序和行政行为的失范,更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固有的、过时的行政观念的根深蒂固。

当我们审视地方行政革新的时候,感触最深的问题之一便是:一个充满善意而对症下药的行政改革方案难于在决策中诞生,或者诞生了也受到怀疑、斥责、抵触,使得改革无法进行或胎死腹中。

事实证明:没有新观念的深入人心,新体制难以按原有设计运行。

许多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先进的行政体制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效果,必须依赖运用它们的公务员的现代观念,一个政府,只有其公务员从心理、观念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现代行政制度变革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行政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单纯靠行政体制的现代转换,而不从根本上更新行政观念,行政体制改革是难于奏效、难于持久的;耍巩固现阶段改革所取得的效果,就必须在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不断更新行政观念,培育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相适应的行政文化环境。

我国这场地方行政改革不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是超越历史的,要顺利解决错综复杂的地方行政问题,需要地方各级公务员、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行政观念的革新恰恰可以营造有利于地方行政改革的舆论环境,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改革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行政改革总是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中受到肯定或否定、支持或反对、赞扬或贬损的。

干部群众受旧的行政观念的支配影响,自然就会形成阻碍行政改革、贬损行政改革举措的舆论力量;反之,如果他们接受了新的行政观念,就会形成支持和赞扬行政改革,推动行政改革的舆论力量,行政改革自然会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

就增强改革的心理承受力而言,传播新的行政观念也是意义殊深的。

地方行政系统的活动主体是公务员,行政改革必然会不同程度地触及公务员的利益及习以为常的一套行政准则和行为模式,难免出现如下现象:有些人思想准备不足,只想改别人,不想改自己;有的部门在落实改革时,想方设法强调自身的重要性,有些人一时难以理解,难以适应;有些人不想离开政府机关;有些人面对改革满怀焦虑;有些人甚至产生排拒、抵制的心理和行为。

行政观念的革新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和对待地方行政改革,减轻内心的焦虑,增强心理的承受力,逐渐克服认同危机,取得改革共识。

例如,破除了干部终身制、能上不能下的旧观念,人们就会对改革中干部的晋升降职视为正常现象,从而泰然处之,习以为常。

这对减少改革阻力,促进政治和谐与稳定裨益良多。

而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客体的广大民众一旦接受了新的行政观念,既对地方行政改革构成必要的压力,也同时成为可贵的动力,有助于各项改革措施的贯彻执行,为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根据当前地方行政观念的现状和地方行政改革的目标取向,我们应着力对行政观念做如下的变革:一是变全能行政观念为有限行政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被视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

它在地方事务中扮演着一个高度集中化的资源配置者的角色,职能空前膨胀,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忽视了市场和社会的角色切能,几乎取代了所有经济主体的决策权和选择权,县乡两级政府尤其突出。

全能行政观念塑造了庞大的地方政府,导致冗衙冗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创新动力不足;寻租和腐败;更直接造成地方政府职责不清,管理混乱,包揽了很多本该由社会管的事,职能严重错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不应再遵循全能行政观念,用高度集中的计划手段从事地方行政管理,而应该从社会共同利益出发,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职能,使政府由“全能政府”变为“有限政府”。

为此,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地变传统的全能行政观念为有限行政观念。

二是变管制行政观念为服务行政观念。

本着公正!!的精神,因应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适当管理,使公益和私利两得其全,社会和谐安定,是地方政府的天职,如,物价管制、交通管制、安全管制、卫生检查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这种管制有其适当的范围,要以有益国计民生,保障公民或社会组织的基本权利,确保社会活力和政府放能为界,超过一定界限的管制则必然有害无益。

由于受沿袭两千多年来的旧思想、旧价值观念的影响,我们有些干部养成一种优越感,形成了唯我独尊的行政观念,每每以管制为乐事,动辄就管、卡、压,就设置障碍,制定繁科戒律,乱施检查评比,发号施令,颐指气使,甚至轻易诉诸警力和其他强制力,将地方社会组织、工商企业、公民的行为直接置于严格的指令性管制之下。

其实,这是违背现代行政的基本精神和宗旨的,因为,在现代社会,行政机关在本质上是服务机关。

地方行政虽然免不了管制行为,但其核心任务应是维持社会秩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和保障。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其使命,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使公务员适时地变管制行政观念为服务行政观念,切实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为政的根本原则,消除“官本位”观念,摒弃“为民做主、代民办事”的父母官观念,牢固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行政意识、公仆意识和行政就是服务的意识,根本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品质。

同时,明确自己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

从当前情况看,地方政府的服务性活动主要应集中在:发展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市政管理、气象服务等公共事业;提供医疗卫生保健、社会救灾、社会救济等福利服务,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服务。

三是变人治行政观念为依法行政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它要求一切经济行为、管理行为必须法治化。

依法行政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树立行政守法意识,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公共行政活动的程序、条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我国是一个人治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

传统的人治思想在当代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中还有不少残留,主要表现在:第一,行政活动不重视法律的有效约束,唯上不唯法,无法可依,有法不依,长官意志,一言堂盛行,主观随意现象严重;第二,行政管理过程中过分寄望于个人品质。

不重视制度建设,执着于个人的道德自觉和政治教化,带有浓厚的贤人政治色彩;第三,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情况屡见不鲜;第四,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普遍淡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以行政手段代替法律,借口执行政策而违背法律,感情用事,滥用职权的现象大量存在。

众多的人治现象背后,弥漫着的是源远流长的人治行政观念。

它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精神是相悖的。

市场经济要求地方政府依法行使职权,而要使地方政府的行政活动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被有效地纳入法制轨道,除了以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行政职能、运行方式以及行政监督的范围与方式外,更需要透过教育和规制培养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意识,树立契约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观念,有效地减少行政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和个人狭隘性。

四是变封闭消极的行政观念为积极创新的行政观念。

由于小生产观念的影响,地方不少公务员行政管理活动带有浓厚的封闭、保守、消极观念,比如,行政体系与其它社会体系之间、行政体系之间缺乏相互交流,行政活动缺乏相应的透明度,决策中不乏暗箱操作的情况,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本位主义严重,管理上画地为牢,以邻为壑;行政多因袭习惯与经验,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求创新,动辄言“何必尝试”、“不宜冒险”;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施政以惩治犯罪、征收税费为主要任务,对公共事业则持消极无为的放任政策;有些地方公务员高高在上,养尊处优,无所用心,必待问题发生,事到临头,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应付;行政过程过分拘泥于形式和常规,做官样文章,文山会海,公文旅行,办事效率低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