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69e3e1e4b35eefdc8d3338f.png)
新构造运动所谓新构造运动,是相对地史期间的构造运动而言的,其下限各家认识不一,有说上新世以来的叫新构造,有说第四纪以来的叫新构造(第四纪的下限认识也不一致,国外放在1.64Ma,中国现置于2.48Ma),有人则认为只有几千年或上万年,直接与人类的生存和活动有关。
新构造研究的内容也较广泛,除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及保存在第四系里的构造变动外,还涉及火山,地震,和为构造作用控制(或与构造作用关联的)外力地质作用,象地表侵蚀、河流袭夺、温泉和地下水活动等。
新构造研究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各项工程建设,因为人不是树栖穴居的动物。
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新构造活动最强的国家。
今天,九重、阿苏、云仙岳等火山还在冒烟,也经常喷点火山弹出来;富士、箱根等可能是休眠火山。
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以至有传说日本的房子是带轱辘的,一地震房子就跑了。
这种新构造活动性来自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对亚洲的挤压,日本列岛构造上是一岛弧。
意大利的西海岸也是著名的新构造活动区,维苏威火山是全球著名的灾害型火山,还有一座埃特纳火山,前不久还喷发了一次(与我国的张家口地震大致同时)。
不过,意大利西海岸火山岩带喷溢的火山岩是高钾的碱性熔岩,与日本岛弧的安山岩迥异。
这说明该区不是处于挤压环境而是张裂环境中。
该区多地震,除构造地震外还有火山地震,但烈度较低。
美国西海岸是西半球最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区,尤其以地震令人胆寒,也有活火山,象圣海伦斯火山等。
美国西海岸最主要的构造是圣安德列斯断裂,是一条巨大的平移断裂,它分开了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换言之,因为洋壳的消减,一部分详中脊及连接洋中脊的转换断层跑到陆地上来了。
陆内也有许多新构造活动区。
中国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吉林长白山和云南腾冲等是第四纪火山活动区,京津唐、川西、云南等则是地震多发区。
青藏高原现今的地貌,也是新构造运动造成的,被视作地球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的大面积隆起对大气圈环流、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行都有重要影响。
地质学: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
![地质学: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https://img.taocdn.com/s3/m/18fd413e0912a2161479299c.png)
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在外力地质作用下不断受到改造和破坏。
但是外力对于地下深处的岩石却不能产生影响。
不过,人们还是发现组成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岩石发生了变形或变位,可见另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这就是内力或内动力。
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作构造运动。
把概念扩大来说,海底增生(扩大)和消亡也属于构造运动。
有人把构造运动看成是地壳运动的同义语。
狭义的地壳运动,主要指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的隆起、拗陷和形成各种构造形态的运动,从这一概念看,两个述语大体相当;但广义的地壳运动,指地壳内部物质的一切物理的和化学的运动,其中包括地壳的变形、变质和岩浆活动等,从这一概念看,地壳运动的涵义要广一些。
然而地壳运动的概念未包括整个岩石圈,从当前来看使用这一术语,似乎又有它的局限性。
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变形,称为构造变动。
在前苏联,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是同一术语,但在西方,构造变动主要指岩石受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岩石永久变形,这种变形包括两大类,即褶皱变动和断裂变动。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老构造运动(通常不必加一“老”字),一类是新构造运动。
一般认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在这以前的构造运动称为老构造运动。
但对于新构造运动的涵义有很大分歧,有的认为第四纪的构造运动即新构造运动,也有的认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即新构造运动,还有的认为凡是形成现代地形基本轮廓的运动(未有时间限制)即新构造运动。
总起来说,新构造运动是指地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
如果把时间尺度再拉短些,即把人类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现代构造运动是新构造运动的一部分,它对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关系更为密切。
从本质上讲,新老构造运动都是内力引起的,都会产生岩石的变形与错位,但老构造运动是很早以前发生的,它所产生的结果和痕迹,主要记录在地层里,当时的地貌形态已不存在了;而新构造运动特别是现代构造运动除了在新地层中有显示外,常常表现在隆起、沉陷、掀斜以及各种地貌形态上。
5. 0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5. 0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2a3e5413a300a6c30c229f60.png)
岩 山 体
闪电河T1—T4横剖面示意图和平面示意图
夷平面
间接地貌标志---夷平面
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东段夷平面剖面图
河流阶地的变形与变位
洛 河 阶 地 位 相 图
地 貌 标 志 * * 洪 积 扇 的 研 究
洪积扇水平方向的迁移
洪积扇垂直方向的迁移
1 .
地 貌 法 * * 洪 积 扇 的 研 究
二、新构造运动的标志(表现)
• 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 • 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 (夷平面、阶地、溶洞) • 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 • 4、火山活动 • 5、地震 现代地震与古地震 • 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地形变异常、重力异常、磁异常等
• 大多数人的观点: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 构造运动;
3. 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
造运动。
•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和地貌的变形
与变位
• 现代构造运动—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
•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 活动断层—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断层
1957年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第一届学术会议,专家讨论了新构 造运动及编制中国新构造运动图的问题
•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新构造研究快速发展
2. 新构造运动的时限
• ①第四纪(Q)时期发生的构造运动
• ②从新第三纪(N)开始至现代的构造运动 • ③新第三纪(N)和第四纪(Q)前半期发生的构造运动 • ④无时间限制,只要是造成现代地形基本特点的构 造运动都叫新构造运动。
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新都桥-新店现代地壳垂直形变剖面图 (引自四川地震局测量队资料,以新都桥 为零点起算)
13 新构造运动
![13 新构造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8ada5fd9e314332396893ed.png)
地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和诱发地震
(可主要分为水库蓄放水和抽注液诱发地震)。在我国,
火山地震本世纪以来仅见于长白山,强度较小;绝大多 数地震为构造地震,强烈一般较大(最大可达8.9级)、 震源深浅不一(2-600km),波及范围较广,造成的损失 大;诱发地震一般强度小(最大为6.1级),震源一般较 浅(小于6km),波及的范围较小,因而造成的损失相 对较小。
火山
火山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
定性法
地球物理探测
定量法
地球化学测量 形变测量 地震学方法
地质构造法
地貌法
考古法
新构造研究方法的应用时限
研究方法 地质法 定 地貌法 性 法 历史考 古法 定 量 仪器法 法 N Q1 Q2 Q3 Q4
1000a
100a
地貌法-河流地形研究
地貌法-河流阶地研究
大面积隆起相反,这一类构造主要由分析平原(或盆地) 上第三系-第四系沉积厚度等值线或被上述地层掩埋的古
地形面起伏来识别。
断块构造:断块构造是指新构造运动产生的盆、岭相间 的地貌-构造形态,与大面积隆起相比,断块构造的两相 邻断块具有地形高度和沉积两方面的明显差异。祁连山 山地顶部保存有抬升的不同时期夷平面,或同一时期夷 平面被断开后处于不同高度。
地震
火山活动对人类的重大影响
火山灰、火山气体 → 气溶胶 → 阳伞作用 → 天气降温多雨 (短 时间) 火山喷出的大量CO2和其它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 → 增温 有害气体硫及卤族元素与臭氧化合 → 破坏臭氧层,产生臭氧洞 赤道区的火山活动 → 引起厄尔尼诺 冰期、间冰期与火山活动的关系 → 火山活动与气候变化周期有 一定的相关性。从长时间尺度衡量,火山活动多发生在间冰期而 在冰期比较消沉。如,南极洲在大冰盖形成之前,那里的火山活 动一直比较强烈,而到了大约36 Ma以后冰盖开始形成,火山活 动却销声匿迹。是火山活动促使气候变化还是气候变化影响火山 活动?也需进一步研究。
第三章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第三章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c3b4439576a20029bd642d79.png)
煤矿采空区引起的地面沉降模式图
美国怀俄明州Tongue河煤矿自1914年废弃以来 形成的地面沉降坑(图右上角的公路大约6m宽)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以西8.1级地震造成的 五雪峰北侧的地震塌陷(据党光明等,2002)
4.地面沉降与地裂缝
地面沉降:地面缓慢下沉的现象。 绝大多数由地下水超量开采所致,西安是 新构造运动所致,大庆、任丘、塘沽等是 由于石油开采所致。 地裂缝:地面上延伸较长、深度较大而且 往往呈带分布的缝隙。 成因也较多,基本有抽排水、采矿、新构 造运动和岩土体变形等,以后一种最为主 要。西安、大同、广西宣县城等都比较严 重
据统计,仅2001年,全国就成功预报地 质灾害231起,至少避免4200多人伤亡
六、火山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时6米多厚的火山灰吞噬了附近的庞贝城。考古学 家在一个洞中发现的已腐烂的尸体的印痕。
七、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1. 地质构造法 2. 地貌方法 3. 考古法 4. 地球物理探测 5. 地球化学测量 6. 形变测量 7. 地震学
意大利 比萨斜塔
中亚地区相对于“稳定的”欧亚板块的GPS矢量图 (据Reigber等,2001)
1.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1)活断层的地面错断及其附近伴生的 地面变形,往往会直接损害跨断层修建或 建于其邻近的建筑物。 (2)活断层发震使附近建筑物受到损害
中国主要活动断裂分布图
2.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
史时期有过活动(位移或古地震),现代 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二、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
新构造运动具有与老构造运动相同的表现形式,但也 有自己特征的表现形式。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8daec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e.png)
第一章绪言1.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造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造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造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切当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造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造物。
④ 根据建造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造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造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造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 ,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造材料。
5.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造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造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 17 世纪以后开始浮现地质环境对建造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 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密切相连 ,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 ,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082075cd9ec3d5bbfd0a7434.png)
一、新构造运动
含义:发生在新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
表现:火山、地震、断裂、温泉、地热异常等
任务:研究地壳的各种不同的新构造运动及其变形
(一)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1、新构造运动的方向与速度
从运动方向上看,新构造运动有垂直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
(1)水平运动
水平运动的幅度和速度比垂直升降运动的速度和幅度要大很多
(2)垂直运动
A垂直运动速度也是变化的,有时快,有时慢
B 垂直升降运动的方向、性质、及强度等在不同的地区是不一样的
C 具有明显的震荡和节奏性,因此在计算升降运动的速度时,往往分为似速度和真速度,真速度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用仪器测量的方法测量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比较接近当地当时地壳运动的实际速度。
似速度是在一个较长的地质时期内,根据保存下来的新构造运动遗址所代表的综合幅度计算出来的速度。
工程地质基础-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基础-地质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0ed66dc55022aaea998f0f7a.png)
2.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1)方位角表示法:用倾向和倾角表示
210°∠25°,读倾向210度,倾角25度。
(2)象限角表示法(用走向、倾角、倾向线表示)
N45°E∠30°SE 北偏东45度,倾角为30度, 倾向南东
(3)符号表示法——地质图中常用
40°┴:长线代表走向,短线代表倾向,度数是倾角
:岩层产状水平
交线
(3)岩层的厚度是其顶、底面间的高差。 (4)岩层出露宽度:岩层顶层和底面地界线间的水
平距离,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3.2.2 倾斜岩层
岩层层序正常,上层为新岩层,下层为老岩层,层面与水平有一交角的岩 层称为倾斜岩层。岩层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基本一致,称单斜岩石
单斜构造的力学成因
图 4-3 地层层序
2、褶皱的形态分类
按轴面产状分类
(a)
直立褶皱
(b)
倾斜褶皱
(c)
倒转褶皱
(d)
平卧褶皱
按轴面产状分类
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轴面近直立 两翼倾向相反 倾角近相等 轴面倾斜 两翼倾向相反 倾角不等
轴面倾斜 两翼倾向相统 一翼倒转
轴面近水平 一翼正常 另一翼倒转 轴面弯曲 平卧
3.如图所示的岩层的接触关系是( B ) A.整合接触 B.角度不整合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平行不整合接触
4.某地上、下两套地层时代不连续,产状基
本一致,则它们的接触关系是( C ) A.整合接触 B.沉积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角度不整合
5.如图所示,关于岩层接触关系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断裂构造按力学性质可分为压性、张性、扭剪 性以及压扭性和张扭性
(1)压性断裂 (2)张性断裂
地貌学及第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8a8d80cc7931b764ce1581.png)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 第四纪沉积物的概念: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第四纪沉积物特征:(1)松散性: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或固结的,如玄武岩掩盖下的变质残积物、泉华、钙板等。
(2)可移动性: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不断进行着破坏、搬运、再沉积作用和各种各样的变化。
(3)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如洪积扇,因而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
(4)成因多样(5)不同程度地风化(6)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4. 地质作用结果:削高,补低。
5.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1)沉积学标志A.岩性①砾石,②砂和粘土B.结构(流动营力结构,非流动)C.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D.产状E.沉积体形状(2)地貌标志 A.直接地貌标志河流阶地,洪积扇等…B.间接地貌标志(3)环境标志A、有机环境标志B、无机气候标志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概率积累曲线(细切点、粗切点)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6.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13、新构造运动
![13、新构造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4bae81379563c1ec5da711f.png)
洛 河 阶 地 位 相 图
夷平面的变位
觉洛塔格山上新世夷平面的垂直变位
地 貌 标 志 - - 洪 积 扇 的 研 究
洪积扇水平方向的迁移
洪积扇垂直方向的迁移
1.
地 貌 法 - - 洪 积 扇 的 研 究
张山 掖地 黑 河 迭台 瓦地 状 洪 积沙 扇丘 编 稿 图平 ︵原 一洪 百积 万扇 )
)
老地层的褶皱
第 四 纪 地 层 中 的 断 层
2 .地貌标志---山脊的错断
直 接 地 貌 标 志 水 系 的 同 步 弯 曲
---
间接地貌标志---河流阶地
夷平面
间接地貌标志---夷平面
阿尔泰山
阿尔泰山东段夷平面剖面图
地貌标志---夷平面
北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三级夷平面
河流阶地的变形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4.
5. 1/
3 .沉积物标志----堆积区/剥蚀区
沉 积 物 标 志 - - 成 因 类 型
Q1
N2
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沉积相变化
沉积物标志--厚度
火 山 活 动
4
.
火 山 活 动
裂隙式火山活动
4 火 山 活 动
.
地 震
5
.
6 .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新都桥-新店现代地壳垂直形变剖面图 (引自四川地震局测量队资料,以新都桥 为零点起算)
定量法
地球化学测量 形变测量 地震学方法
地质构造法
地貌法
考古法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及应用时限
研究方法 地质法 定 地貌法 性 法 历史考 古法 定 量 仪器法 法 N Q1 Q2 Q3 Q4
1000a
第三章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第三章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7e631b9df242336c1fb95e3c.png)
第三章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新构造运动内力引起的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作构造运动。
1、新构造运动的概念目前对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限认识不一致,主要有:第四纪时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是新构造运动;从新第三纪(新近纪)开始至现代的构造运动为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和第四纪前半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是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不应给予时间限制,只要是造成现代地形基本特点的构造运动都应叫新构造运动。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新构造运动是新近纪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其中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2•新构造运动的特点①新构造运动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②新构造运动有一套特定的研究方法,如地貌学、考古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和空间遥测技术等相关概念:•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即新地质构造)。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位移或古地震),现代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1、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新构造运动具有与老构造运动相同的表现形式,但也有自己特征的表现形式。
1.地质表现主要是新地层(新近系-第四系)发生的低角度的倾斜变形或宽缓的拱形变形。
新疆乌恰县境内阿图什组(N2) 的倾斜变形正断层,上盘相对作下降运动,下盘相对袍上升运动的沿倾向滑移的断层。
左图为一简单的正断层。
•2•地貌标志宣平画蝠同鬱诲(1)新构造运动的直接地貌标志即新构造地貌,它是新构造运动直接作用的结果,如断层崖、断块山、山脊被错断等。
•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沿走滑断屋发有的地貌形态略閥(IK日木话惭层WI究会.1980)B.础JftlihC. fiMUKttiD.断E・小13 F.K@KKr G.地淅H・ WViMtttI. RIXtt J・断买冷K. J4Qi LIM山・tt: I倡劝打祁连山西端被阿尔金断裂截断的现象天山南部山前巴楚地区的走滑断层错断山脊的现象(卫星影像)(2)新构造运动的间接地貌标志主要由河流地貌反映出来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新构造运动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70db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8.png)
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哇塞,新构造运动的特点那可真是有意思极了!首先呢,它具有普遍性,就像阳光洒满大地一样,在地球上好多地方都能发现它的踪迹。
比如说地震吧,那就是新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呀!你想想看,世界各地时不时都会有地震发生,这多普遍啊!
还有啊,它具有继承性呢!就好比一个家族的传统,一代代传下来。
像是一些山脉的形成,就是基于之前的地质构造,然后在新构造运动中继续发展变化。
这难道不神奇吗?
再者,它的间歇性也很突出呀!就跟我们跑步累了要歇歇一样。
新构造运动也不是一直在进行,而是一阵一阵的。
比如一些断层,可能沉寂了一段时间,然后又突然活动了。
这是不是挺让人惊叹的!
最后,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性也不容忽视呢!就像人和人之间有不同的性格一样。
不同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哎呀呀,这新构造运动可真是充满了奥秘呀,等待着我们去深入探索呢!。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dbf80da3186bceb19e8bb83.png)
新构造运动:研究最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地壳构造和形态构造及其发生、发展演化的科学,它是介于大地构造学与地貌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
新构造运动是指地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存续的时间: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新构造运动是新近纪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其中有人类历史记载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活动构造:晚更新世至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晚更新世)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有位移遗迹或古地震),现代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新构造运动学的研究对象:构造地貌,包括断层地貌、褶曲地貌、火山地貌、熔岩地貌以及丹霞地貌等。
构造地貌是研究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关系的学科,是地貌学的重要分支。
研究的内容:1、静态地质构造:指久远地质时期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各种构造,如岩层褶曲而成的背斜、向斜,岩层错断而成的逆冲断层、正断层等,以及它们的复合体;2、动态地质构造:指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即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并还在活动的各种动态构造地貌。
反映大地质构造的地貌有大陆、洋盆、山脉、大盆地、大平原等;反映小地质构造的地貌有背斜、山脊、单面山、断层陡崖等。
新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1.地质标志: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新沉积物的成因类型与岩相分布、厚度变化等等。
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3.地球物理标志:大地测量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地形变异常;重力异常、磁异常等地球物理异常反映出来。
4.水系标志:5.地震活动标志:6.火山活动标志:7.遥感标志:8.其它标志:地球化学、考古标志新沉积物标志:沉积物分布与新构造运动厚度较大的、面积较广的新近系-第四系分布区反映新构造运动以沉降为主;与新近系-第四系堆积区相邻的物源剥蚀区则是新构造运动的相对抬升区。
沉积物标志--成因类型沉积物标志--第四系沉积厚度地貌标志(1)新构造运动的直接地貌标志即新构造地貌,它是新构造运动直接作用的结果,如断层崖、断块山、山脊被错断等。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知识归纳整理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知识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2c973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7.png)
知识归纳整理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是经过对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第四纪)的沉积、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举行研究进而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科学。
特点:1、人类的闪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闪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主要研究内容1、第四纪气候;2、第四纪生物界;3、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4、第四纪构造运动;5、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照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地表形态。
研究内容:1、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几何特征和组合规律);2、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3、研究地貌的组成物质,非常是堆积物质的组成物质;4、研究地貌的形成年代;5、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6、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4、火山活动;5、地震;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研究想法:1、定性法:1)地质法2)地貌法3)历史考古法;2、定量法:仪器法。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阶段(第四纪)和历史阶段有过活动,现代正活动或未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和新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1、时光上:第四纪研究260万年以来的现象;地貌的基本形态奠基于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光,新近纪——第四纪。
2、空间上:第四纪堆积物都分布于地表或地下不深处;地貌是地表形态;构造运动控制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分布。
3、成因上: 地貌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研究想法: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
5、实践应用: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dd1acbcaa1c7aa00b52acb6e.png)
第二篇内动力地质作用第三章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称构造运动。
它是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壳的隆起和凹陷以及形成山脉、海沟等的基本原因。
构造运动不但引起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还决定着地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方式和强度,控制着许多地貌形态的发育过程;同时也控制着外生矿床和内生矿床的形成及分布。
所以,构造运动是使地壳不断变化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种地质作用。
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叫新构造运动,它在地貌、地物上有良好的表现;晚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叫古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到现在所发生的新构造运动称现代构造运动。
对于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构造运动,主要通过地质学的方法去研究;对于新构造运动则主要依靠地质学及地貌第四纪地质方法进行研究;对于现代构造运动则多用考古学方法和现代精密仪器定性定量测定方法研究。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主要证据一、地貌标志各种地貌虽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但不同类型的地貌分布多受构造运动的控制。
在上升运动的地区以剥蚀地貌为主;在下降运动的地区以堆积地貌为主。
高山深谷、河谷陆地、多层溶洞的出现是新构造运动上升的标志;埋藏阶地、冲击平原等则是下降的标志。
根据海底平顶山和珊瑚岛距海面的深度也可说明地壳的升降运动情况。
一般认为,珊瑚生长在高潮线到水深50m的水域。
如果发现珊瑚礁水深大于50m时为地壳下降或海面上升。
相反,珊瑚礁高出海面则说明地壳上升或海面下降。
现代构造运动在较短时间内引起的地形、地物的变化较小,不易被人们察觉。
但通过精密仪器的测量和观测就能发现其高程和位置(经纬度)变化。
二、沉积物标志(一)沉积厚度利用沉积物或沉积岩的厚度资料可以反映地壳升降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一般认为浅海的深度在200m以内,如果浅海沉积物或沉积岩的厚度大大超过200m,则表明是在地壳不断下降又不断接受沉积的条件下产生的。
当地壳下降幅度恰为沉积物所填补,则沉积的厚度等于地壳下降的幅度。
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06d6c36555270722182ef743.png)
第二节、新构造运动的形式
1、大面积升降类型 下降区中心部分,下降幅度比较大,表现为坳 陷盆地或地堑构造。隆起区和下降区的幅度差异可 以很大,从几百米到上千米。我国云贵高原海拔在 2500m以上,高原面上有厚层风化壳。晚新生代新 构造运动时期,高原不断隆起。鄂尔多斯高原就是 一个典型的,大范围拱形隆起构造区。
地震断层
第二节、新构造运动的形式
3、挤压褶皱构造类型 新构造运动中的褶皱构造,是断裂错动派生的 次生构造,常与大幅度基底差异性断块升降构造伴 生。 由于断块升降运动使新的沉积物遭受挤压,形 成平缓的表层褶皱构造,受深部断裂构造严格控制, 我国西北一些大型山间和山前盆地边缘,常有这种 褶皱发育。
第二节、新构造运动的形式
水准基面反复测量的数据,归纳统计研究海平面升 降变化,进而研究现代地壳构造运动变化趋势。根 据本方法研究,我国渤海湾西岸的兴城高于海平面 15m,台湾岛的高海岸线上升隆起幅度更大,琉球 灰岩出露在海面上365m处。说明这些地区地壳仍然 在抬升。
第四节: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二)、地质—地貌法(定性法) 1.地貌法:通过地貌特点及其分布、组合分
第一节、新构造运动的概念及其特征
大多数地学工作者认为新构造运动是从新第三 纪到现在所出现的地壳构造运动,运动最剧烈的时 期是在新第三纪末期到第四纪初期。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新构造运动是喜马拉雅造 山运动的继续与发展。
现代构造运动,指发生在有人类历史记载时期 以来的构造运动,并可以通过考古法、历史法及仪 器进行研究。
谢
END 谢
第三节、我国新构造运动表现
第四纪时期,岩浆活动以喷出活动为主, 火山堆积物和熔岩以酸性和基性最常见,中 性熔岩较少。我国东北、西北、西南、东南 诸省及台湾省,均有大面积第四纪火山岩分 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9年10月17日LomaPrieta地震造成的圣弗兰西斯科市的破坏
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造成的破坏
1989年10月1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
LomaPrieta地震造成的喷沙现象
中国及邻区1500年-1971年强震震中分布图
2003年8月16日内蒙赤峰5.9级地震征兆
1.干涸了多年的新泉河突然喷出泉水,水柱高达 两米,几小时后发生地震; 2.地震前十几个小时内,林西县城部分手机信号 中断,震前地磁波的异常变化干扰了通信; 3.8月14日凌晨2点至5点,县地震台监测到4次小 震,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多次小震是十分 罕见的; 4.成群的麻雀、燕子飞着撞墙,不知道东西南北; 5.猪表现狂躁,不进窝,一个劲儿地想跳墙逃跑
3.断块构造
断块构造是指新构造运动产生的盆、岭 相间的地貌-构造形态,与大面积隆起相 比,断块构造的两相邻断块具有地形高 度和沉积两方面的明显差异。 祁连山山地顶部保存有抬升的不同时期 夷平面,或同一时期夷平面被断开后处 于不同高度。
4.挤压褶皱和断裂构造
在新近系-第四系沉积盆地区,因 受山地新构造时期的挤压,常沿盆 地边部产生一系列挤压小褶皱和逆 断层。
(2)新构造运动的间接地貌标志
主要由河流地貌反映出来的构造运动。如 反映间歇性抬升运动的地貌有多级夷平面、 阶地、多层溶洞等;水系的同步弯转、汇
流和洪积扇顶点的线状排列等。
阿尔金断裂造成的水系向同方向偏转现象(卫星图片)
裂
断
尔 金
阿
新构造运动造成的洪积扇顶点线性排列现象(卫星影像)
• 洪积扇的线状排布显示的断层信息
• 间接地貌标志——夷平面
• 夷平面的变位
北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三级夷平面
觉洛塔格山上新世夷平面的垂直变位
地壳的垂直升降运动是新构 造运动表现最明显、最易于 观察和研究的形式。多级夷 平面、夷平面的变形、变位 反映新构造的间歇性抬升。
3.沉积物标志
沉积物分布与新构造运动
厚度较大的、面积较广的新近系(上第三系)第四系分布区反映新构造运动以沉降为主与新
5.活动断层
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 活动(位移或古地震),现代正活动或将 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一般大型工程要求了解5万年来断层活动史 一般根据断层活动速率、断层的构造地质 和地貌标志的显示程度、近5~50ka重复活 动次数和活动速率对活动断层分类
五、新构造运动、新构造与地质灾害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喜马拉雅构造带 聚汇部位,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印度板块向 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中国大陆具有较强的 构造活动性,地质灾害比较频繁。 当前主要的地质灾害有:活动断层、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 缝和地震等。
第三章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 造
背景图片为
夏威夷Kilauea火山的喷发
一、新构造运动
内力引起的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作构造运动。
1、新构造运动的概念
目前对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限认识不一致,主要有:
① ②
第四纪时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是新构造运动; 从新第三纪(新近纪)开始至现代的构造运动为新构造运 动; 新第三纪和第四纪前半期发生的构造运动是新构造运动;
5.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也是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 形式之一,是确定构造活动带的重要 依据之一。
冰岛以南 由1963年 火山活动 造成的 Surtsey岛
尼加拉瓜
CerroNegro 火山1968年
喷发
热点和板块边界处活火山分布图
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1)重力异常
(2)磁异常 (3)大地测量 (4)地形形变和地壳形变图
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类型、 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等;
(2)水文气象条件:降水量和强度、水
流量和流速
(3)植被发育程度
(4)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在我国可以分为岩溶塌陷、采空塌 陷和黄土湿陷三种。 岩溶塌陷:由于地下岩石被溶解流失造成的 地面塌陷,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地区,在我 国分布广泛,但华南最严重。 采空塌陷:由于地下采矿而引起的地面塌陷
近系(上第三系)-第四系堆积区相邻的物源剥
蚀区则是新构造运动的相对抬升区
• 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岩相受一定的自然地理环 境的控制,而自然地理环境则主要是由构造运 动和气候因素决定的。所以,在排除了气候因 素对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岩相影响后,才可以 用于新构造运动的研究。 • 新构造运动决定着外力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 在强烈抬升的高原和山岳地区,地形切割强, 坡度大,所以常形成重力堆积物、山岳冰川堆 积物和洪积物等;而在沉降运动的平原和盆地 • 区,则以湖沼沉积物和冲积物等最为发育。
四、新构造
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
造变形或变位就是新构造,又叫新地质
构造。
活动构造是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新构造与老构造相比,其最大特点是可
以从地貌上反映出来。
1. 新构造的主要类型
(1)隆起构造
大面积长期上升运动所形成的构
造,面积可达数百平方公里或更 大。
2.拗陷构造
大区域长期下降运动所形成的构造,方向 与大面积隆起相反,这一类构造主要由分 析平原(或盆地)上第三系-第四系沉积厚 度等值线或被上述地层掩埋的古地形面起 伏来识别。
七、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1. 2. 3. 4. 5. 6. 7. 地质构造法 地貌方法 考古法 地球物理探测 地球化学测量 形变测量 地震学
思考题
• 新构造运动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特点? • 新构造主要有哪些类型? • 如何应用地貌法判断新构造的升降运动? • 城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可能是由哪些因
• (六)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新都桥-新店现代地壳垂直形变剖面图(引自四川地震 局测量队资料,以新都桥为零点起算)
• 重力失常
大量的测量结果表明 ,地球表面的重力异 常随地而异其变化与 地球的运动、地壳物 质密度的大小及物质 的运移有关。因而重 力异常也是地壳新构 造运动的反映。 1--实测、推测形变 等值线(mm,18-20 年累计); 2--水准路线
令人欣慰的现状
随着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普遍开展和 各省群测群防网络的逐渐形成,对地 质灾害的预报成功率不断提高。
据统计,仅2001年,全国就成功预报地质 灾害231起,至少避免4200多人伤亡
六、火山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时6米多厚的火山灰吞噬了附近的庞贝城。考古学 家在一个洞中发现的已腐烂的尸体的印痕。
③
④
新构造运动不应给予时间限制,只要是造成现代地形基本 特点的构造运动都应叫新构造运动。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新构造运动是新 近纪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其中有人 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 运动。
2. 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① 新构造运动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 ② 新构造运动有一套特定的研究方法,如地貌 学、考古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学、地球物 理学和空间遥测技术等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以西8.1级地震造成的 五雪峰北侧的地震塌陷(据党光明等,2002)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以西8.1级地震造成的五雪峰 北侧破裂带上的冲沟左旋扭错(据党光明等,2002)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以西8.1级地震 中被震毁的房屋(据党光明等,2002)
新疆乌恰县 境内阿图什 组(N2)的 倾斜变形
• 2. 地貌标志
(1)新构造运动的直接地貌标志
即新构造地貌,它是新构造运动
直接作用的结果,如断层崖、断 块山、山脊被错断等。
• 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
断
裂
尔
阿
金
祁连山西端被阿尔金断裂截断的现象
天山南部 山前巴楚 地区的走 滑断层错 断山脊的 现象(卫 星影像)
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中,以泥石流造成的损失 最大。
1925年美国怀俄明州GrosVentre滑坡 堵塞河道淹没Jackson宾馆房屋
1989年1月塔吉克斯坦由地震和持续大雨引发的泥石流 造成的破坏情景,当时泥石流从15m高处快速下滑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控制因素:
(1)地质背景:包括地形地貌、新构造
• 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地层沉积相变化
• 沉积物标志——厚度 • 沉积物的厚度与新构造运动 沉积物的厚度 取决于堆积区与其物源区(剥蚀区)的相对高 差和两者之间的距离,高差越大,距离愈 近,其沉积厚度也就越大。地形的高差是 更新构造运动控制的,所以新第三纪一第 四纪沉积物的堆积速度与厚度,一定程度 上代表新构造远动的速度与幅度。
三、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和强度
1. 垂直升降运动
• • 地壳的垂直升降运动是新构造运动表现
最明显、最易于观察和研究的形式。
河谷的谷中谷、多级河流阶地、多级夷 平面和多层溶洞等。
2.水平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根据古地磁、海底钻探、海 底热流及海底地质等成果的分析,证实了 岩石圈板块在作长距离的水平位移,其幅 度以数百公里计。 现代地壳运动的测量结果也表明,地球表 面的最大位移是水平位移,其速度以cm/a 计,而垂直运动速度以mm/a计。水平位移 一般是垂直位移的2~5倍。
黄土陷:黄土遇水软化而造成的地面塌陷
煤矿采空区引起的地面沉降模式图
美国怀俄明州Tongue河煤矿自1914年废弃以来形 成的地面沉降坑(图右上角的公路大约6m宽)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以西8.1级地震造成的 五雪峰北侧的地震塌陷(据党光明等,2002)
4.地面沉降与地裂缝
地面沉降:地面缓慢下沉的现象。 绝大多数由地下水超量开采所致,西安是 新构造运动所致,大庆、任丘、塘沽等是 由于石油开采所致。 地裂缝:地面上延伸较长、深度较大而且 往往呈带分布的缝隙。 成因也较多,基本有抽排水、采矿、新构 造运动和岩土体变形等,以后一种最为主 要。西安、大同、广西宣县城等都比较严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