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二轮微专题复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整理全面、例题多)

高三二轮微专题复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整理全面、例题多)
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 对木材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 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和特色养殖业;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 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
3.我国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 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 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 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国澎贡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 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间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 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渍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 优良的生态环境。
1.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如横县茉莉、分上建三江水稻、优质铁观音); 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 ③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④加强科研投入,开发新产品,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 ⑤调整产业结构,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可持续发产绿色农产品; ⑦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山水,打造生态旅游乡村 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⑧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 ⑨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⑩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增收致富。

人教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共17张PPT)

思考、
1、从水热条件分析,美国哪些地区适宜发展 种植业?
2、北方冷空气可以侵袭到墨西哥沿岸,甚至 可达佛罗里达州南部,使气温骤降,亚热 带作物遭受冻害。为什么冷空气的影响范 围如此广大?
3、 分析地形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地区: 东南部、中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气候区
2、美国的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中央大平原贯通 南北,冬季来自北方的极地冷气流可以长驱南下, 直达墨西哥湾沿岸,甚至可达佛罗里达州南部, 短时间内气温骤降(下降20℃左右),形成大风雪、 寒潮天气,对南方的亚热带作物造成冻害。
发展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灌溉便利;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 冬小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纬度低,热 量充足,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 适合棉花生长
干旱少雨,面积广阔,占全国的三 分之一以上,多天然牧场
附二:农业问题及对对策
问题
水资源缺乏
措施
植树造林
水土流失
滴灌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分布
发展条件
五大湖及 东北部地 区
气候湿冷,土地贫瘠,适宜牧草生 长;城市和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乳畜带以南,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 中央大平原 高,雨量适中,无霜期约半年; 中北部
小麦带
分布
中部平原的 中部和北部
棉花带
分布在中部 平原南部, 35°N以南
畜牧和
灌溉农 业带
西部落基山 和高原盆地 区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 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 由。答案:(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

高考地理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

高考地理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案例归纳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合作探究活动1】1、我国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甘蔗、油菜、花生、甜菜等;主要经济林木有苹果、柑橘、梨、桃子、菠萝、天然橡胶、椰子等。

这些作物中适合在山东大面积种植的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苹果、梨、桃子2、在以上适合种植的作物中任选一种,分析其在山东的主要分布区及区位条件小麦: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有利: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气候雨热同期,夏季水热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不利:自然条件:春旱严重,多风沙;多旱涝灾害;河流径流量小,汛期短,水资源缺乏;盐碱化土地面积大;社会经济条件:科技水平较低、机械化水平较低【方法总结1】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分析或评价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既要考虑有利条件,也要考虑不利条件;既要考虑自然因素,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4)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珠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创汇农业基地之一。

该地区水热条件配合良好,作物、蔬菜、瓜果产量高;邻近港澳台地区,市场广阔;水运、铁路和航空等交通方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等。

1A. 220 3 A 4A B C D 5.E ( A【探究活动2】材料一: 山东省地形示意图材料一反映了山东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压力大→粮食压力大;资源、环境压力大材料二:材料二反映了山东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高,林渔业比重小←人口压力大材料三:据山东省水质监测资料,主要湖泊、水库的水质不容乐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69张PPT)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69张PPT)
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查内容
考查方式
考查素养
1.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 2.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及解决措施 3.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以材料及区域图为背 景,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的条件、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措施、农业发 展的方向
落实地理实践力和 综合思维的学科素 养
真题再研析·提升审题力
(2020·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咖啡原产于非洲,现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均有种 植,但90%以上种植面积集中于云南。图1为“咖啡原产地非洲某地的咖啡种植分 布示意图”。 材料二 咖啡种植已成为我国云南部分地区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农村扶 贫产业,2014年被农业部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国咖啡生豆产量 位列全球第13位,但人均咖啡消费水平低,产业利润丰厚的加工、流通环节多为 外国品牌控制。图2为“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和生豆产量、出口量、消费量统计 图”。
A.生产效率提高
B.农业技术创新
C.种植结构优化
D.市场需求变化
3.C 4.C 5.B 第3题,根据材料,“新疆春季大风、降温、沙尘天气较为频繁, 这段时间棉花正处于播种和出苗期,是棉花生长过程中抗逆性最弱的时候。2020 年4月9日,新疆尉犁县首次大规模在棉田中推广实施′麦棉同播′模式进行春 播”“为棉花生长提供苗期保护”说明尉犁县棉田春播采用“麦棉同播”模式 是为了保护棉花,抵抗风力的影响。在田地里多种植小麦不能增加土壤肥力。种 植小麦不能减少棉田的病虫害。根据材料,后期对小麦进行了清除,故“麦棉同 播”不是为了增加作物品种。第4题,根据材料,小麦生长至20厘米时便采用选择
限制农村土地流转
D.
地数量相较于北部黄土高原更少;生产技术易于流动,对药材的种植不起决定性

高二地理《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

高二地理《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

高二地理《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课前自主探究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美国本土地处北纬25~49,大部分属带和带,水热条件适宜栽培多种农作物。

2、地形分为三大。

在山脉与山脉之间,是广阔的平原,约占本土面积的1/2。

3、地势,土壤,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经营。

4、美国经济高度发达,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

其中,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5、条件,国家的和法规等,都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2、所谓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3、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在于根据不同地区和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和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沿各州。

小麦带位于美国和地区,北部以种植为主,中部以种植为主。

美国的玉米带位于带以南的地区。

5、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农业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在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农业资源的开发,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恶果。

2、为了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在发展农业、农业、农业、农业、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3、此外,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环境的政策、和计划,推广了大量农业,采取了许多、的对策措施,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一、1、温亚热2、纵列带落基阿巴拉契亚3、平坦开阔肥沃大规模4、商品追求效益经济效益5、交通运输政策二、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2、专业生产区3、自然社会经济种植业畜牧业4、东北部五大湖中部北部春小麦冬小麦乳畜5、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农业装备三、1、掠夺式2、生态环境生态有机节水精确“处方”3、耕地农业生产法规新技术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可持续思考讨论、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就是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农畜产品吗?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学时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思路】区域综合开发,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分析思路如下:【教学目标】以某流域为例,从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流域内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2.针对流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3.以某区域为例,从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等条件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4.针对区域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

6.针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课前准备】课前检测: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学情诊断教师活动使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复习回答的自我诊断部分,充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本课考点的认知基础及差断,诊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要求说出关键词。

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①朗读考试内容要求;②迅速说出考点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复习中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回顾本节课主要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列出在前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疑问和困惑。

设计意图利用图1将本节课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图2)。

考点诠释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内容解析]对流域进行开发,除考虑流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征,因地制宜对上、中、下游进行开发与治理外,还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六 区域产业活动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 含答案

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选考讲义:专题六 区域产业活动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 含答案

微专题阶段性贯通(六)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①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等确定具体位置.②根据位置等信息确定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③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般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考虑.④评价一个区位的发展条件,一般需分析其优势和限制性因素,不利因素是今后改造的对象,并与将来的发展联系起来。

(2)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判断方法判断某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热、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2.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转移的影响(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各地区的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等工业区位因素的不同和发展变化。

(2)工业转移趋向:以世界制造业转移为例①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英国—德国(1851~1900年)、德国-美国(1879~1930年)、美国—日本(1950~1990年)。

②近四十年来,世界制造工业重心正由欧美、日本向东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转移。

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加工制造业又逐渐向我国大规模转移,其转移的重点区域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3)发达国家或地区工业转出的原因①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工资水平高;用地紧张和地价昂贵;资源能源紧缺或枯竭;原材料价格升高。

②拓展消费市场:国内市场饱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危机等);国家间贸易限制(贸易壁垒等)。

③环境保护需求:区域环境污染严重;国家环保政策的限制。

(4)发展中国家承接工业转入的区位优势①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廉价;地租较低;资源或能源丰富(某些地区)。

②投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如交通通达度和信息网络);政策优惠和支持。

③消费市场:产品需求量大或市场的潜力大。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new)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new)

微专题23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征(2)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abd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布局的最主要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美国的农业带是地区专门化的标志,主要农业带及其区位条件示意如下:农业带位置区位条件乳畜带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气候湿冷,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玉米带中部2.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美国中部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的杰出代表,其主要生产条件如下:3.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粮食短缺基因工程4。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政策核心内容限耕政策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休耕政策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补贴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通过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的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的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a级拓展延伸我国的区域特色农业区域特色农业形成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水平高南疆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基地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海南岛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昆明花卉种植业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真题设问1.(2017·4月浙江选考)与游牧相比,阐述定居后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2017·4月浙江选考)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3.(2016·4月浙江选考)甲区域农业生产由早期粗放的放牧业向蔬菜、水果、乳酪为主体的方向转变,说明其农业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考向和规律1.考向:区域发展条件及区位因素的变化;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2。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6 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6 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6 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1、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我国重要农业区的生产条件。

1、以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和区域图等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选择、农业区位选择及评价。

2、以世界和我国主要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我国“三农”问题及世界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等。

高频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xx全国甲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解析:第1题,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和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的前提,是当地拥有知名品牌的特色农产品。

第2题,传统茶园以茶树的种植为主,产品主要是茶叶,而现代茶庄园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等活动融为一体,其产品既包括各类传统农产品,也包括特色旅游产品等,产品附加值更高,种类更多元,效益更高。

答案:1、B2、C(xx海南卷)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生产目的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

比较如下表: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水稻种植业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小麦、玉米面向市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谷物、牲畜主要面向市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混合农业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种植园农业2、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评价某地农业地域类型,一般可从该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生产特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之 区域农业发展 导学案设计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之  区域农业发展 导学案设计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农业发展【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要点梳理】1.知识梳理(1)农业区位:包括两层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类型:指农业结构和经营方式在地域上的表现方式。

如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等。

(3)农业布局:指农业各部门(农、林、牧、渔业)的种类和数量,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

(4)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①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等确定具体位置,依据位置和等高线等信息确定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

②分析农业发展条件时一般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考虑,在分析具体区域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针对具体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

③评价一个区位的发展条件时,一般需分析其优势和限制性因素,不利因素是今后改造的对象,并和将来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

④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5)区域农业布局一般规律水资源丰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富地区气候相对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干旱地区城镇周边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地区(6)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思路根据区域特征,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要根据区域内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农业;二要形成良性循环系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统一。

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

②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③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④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⑤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⑥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⑦保护生态环境。

2.知识导练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回答(1)~(5)题。

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专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2014考纲解读】1.区域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丰富多样的图表和文字叙述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

因此,复习时,要重点把握(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大河、青藏地区等)这些地区的自然、人文的优劣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整治方向等知识。

【重点知识梳理】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物质松散(物质基础)和风力强劲(动力因素)。

其中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而多年持续干旱,则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及危害(3)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2)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现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所示:(3)水土流失的治理1主要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开展土地复垦等;生物措施主要包括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土壤培育、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2成功的治理经验——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3.湿地资源问题的成因及保护措施(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如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3(高三地理)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3(高三地理)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3课时)及对策;理解湿地的生态效益及加强湿地保护的措施。

2.通过自学课本内容,找出东北地区的黑土、林地、湿地存在的问题,以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1.黑土的开发(1)问题:黑土层变,肥力。

(2)产生原因:黑土辟为耕地,遭到破坏,引起。

(3)主要治理或保护措施:①实行“”的耕作制度,注意加强黑土的,增施,以提高黑土肥力。

②,加强对、进行治理。

【经典范例1】关于黑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土的有机质丰富,但仍需培肥B.黑土的肥力很高,不需培肥C.土壤冲刷不会导致黑土肥力下降D.辽河平原是我国最大的黑土分布区分析:我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有机质丰富,它的肥力主要来自茂盛草甸植物的长年腐化积累。

开垦为耕地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导致黑土肥力下降。

为了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黑土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培肥,秸秆还田是最有效的办法。

【经典范例2】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 )①农忙物生长②黑土冲刷③使用化肥④不合理排灌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分析:农作物生长需要从土壤吸取养分,会引起黑土肥力下降。

黑土冲刷会导致表土流失严重,黑土层逐渐变薄,从而使土壤肥力下降。

不合理排灌会引发生土壤盐碱化等问题,也会使土壤肥力下降。

使用化肥能在短时期内提高土壤的肥力。

启发: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就会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对其不合理的利用则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2.林业的发展(1)问题:森林资源不断,覆盖率不断,森林质量,生态环境。

(2)产生原因:、、、、。

(3)主要治理或保护措施:林业发展应以为主,发展以,坚持以,加强建设,保护生态平衡。

【经典范例3】森林覆盖率降低直接导致的生态问题是( )A.木材产量减少B.火灾、水灾频繁C.野生动植物资源数量减少、珍稀物种濒临灭绝D.不利于森林更新点拨:森林不仅是重要的物质资源,还是重要的环境资源。

作为物质资源,它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材及多种林产品;作为环境资源,森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许多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高考地理《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

高考地理《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复习目标1.巩固一轮复习关于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点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典例探究例1 【2017年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4分)(3)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6分)考点透析一.农业区位因素典例探究例22016年农业部公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我国粮食已连续12年丰收,推行马铃薯主食开发,并不意味三大口粮出现短缺。

但从供给侧结构来看,口粮出现‘三量齐增’现象,特别是玉米去库存压力大,因此要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从需求侧结构来看,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追求营养健康成为消费趋势,而农产品市场结构又比较单一。

因此,把马铃薯纳入主食大家庭,有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效对接。

”此外,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还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学案中图版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学案中图版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以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例[涉及的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必修三第第二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修二第二章)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二第三章)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必修二第三章)[课标解读]1.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及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2.通过分析图表等区域农业生产相关的资料,初步掌握如何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分析的原理: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1)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农业生产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

(2)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因素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较快,市场和农业技术条件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交通、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市场和生产地的分离,形成了区域生产的专业化。

社会经济条件对自然条件的改造,也往往出现了环境问题。

(3)注意区位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不利条件)的分析过渡:东北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林业生产基地,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区位。

二.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一)农业生产的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类型、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优势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限制条件:热量不足,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优势条件: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适宜发展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一轮学案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用时间:2013-03-04 编辑: 李英【考纲解读】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考情播报】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高考的重点。

2.区域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及治理措施也是高考的关注点。

【命题预测】农业问题,尤其是粮食问题是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

以区域图或统计图表的形式来考查农业区的相关知识;以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等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切入点,配以区域图或数据资料等形式考查农业低产区和区域优势农产品生产的相关知识;根据提供的图标资料,分析某地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和发展方向等。

【知识盘点】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水热条件适宜大部分属于平原面积广大,有利于机械耕作和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水源充足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淡水湖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2)便利的——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点拨)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障碍美国本土大部分处于中纬度的温带和亚热带,因此热量条件难以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由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冬季北方冷空气极易顺中部平原南下,甚至侵袭到墨西哥湾沿岸,使农作物易遭受低温冻害影响。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含义: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主要的专门化农业生产带:、玉米带、、、混合农业带等。

4.意义:充分发挥,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点拨)巧用口诀记忆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北乳南棉西灌溉,中间玉米混合带,玉米两侧种小麦、墨西哥湾亚作带,西南水果和灌溉。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学案: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学案: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网络】【考纲及教材】考纲: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材:《必修三》所有内容。

【真题考向引航】感悟真题 找准考向1.(2010-山东)-26.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3)(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

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5)B 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

据图、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2009—山东)26. (25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图8为A 地所在省、浙江、广东及全国2001~2008年第二产业占各自GDP比重的变化目。

读图回答第(4)题。

(4)比较分析A 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

(4分)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3分)3.(2008—山东)26.(26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23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试要求1.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美国农业布局的最主要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美国的农业带是地区专门化的标志,主要农业带及其区位条件示意如下:2.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美国中部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的杰出代表,其主要生产条件如下:3.a级拓展延伸我国的区域特色农业d级答题模板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答题模板例1(2018·4月浙江选考)20世纪中叶,美国乙地区出现新的棉花种植区。

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

回答下题。

乙地棉花种植区与原棉花带相比,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充足B.降水丰富C.技术先进D.市场广阔答案 A解析乙地位于西部地区,夏季降水较少,天气晴朗,光照与东部的原棉花带相比更为充足。

例2(2018·4月浙江选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

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

图2为暗管排盐示意图。

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答案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解析黄河三角洲为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需水量较少;该地区土壤盐碱化较重,牧草的适应性比谷物作物更好;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更高。

例3(2017·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浙江省山多地少,耕地有限;海域广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下图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立体农业景观示意图。

说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发展立体农业的主要出发点。

答案充分利用地形;优化农业结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解析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样化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生物资源。

一般来说,丘陵山区生物种类繁多,土壤差异较大,适于农、林、牧、副、渔等多种农业的综合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地形,优化农业结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2017·浙江绍兴检测)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该图体现的美国农业的主要特征是( )A.地区综合化B.地区专门化C.黑色风暴D.轮作制度和免耕法2.与我国华北地区相比,美国中部发展农业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A.地势平坦B.交通便利C.水资源丰富D.光照充足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美国各个地区根据自身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重点发展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专门化生产,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带,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

第2题,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水资源丰富,而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因此与我国华北地区相比,美国中部发展农业最具优势的条件是水资源丰富。

(2017·浙江学军中学模拟)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地区(阴影部分)布局水果、蔬菜的区位优势最主要是( )A.临近市场B.资金雄厚C.地形平坦D.气候适宜4.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沿岸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夏季气温降低B.夏季降水增多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升高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该地区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布,人口稠密,众多的城市和人口为当地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北美洲五大湖沿岸地区,湖泊水蒸发增加了大气中水汽含量,使该地降水增加,有利于夏季农作物生长;湖泊对沿岸地区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其气温季节变化较小,夏季气温降低,冬季气温升高,不利于玉米作物生长。

故答案选B项。

(2017·湖州长兴检测改编)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A.以家庭农场为主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D.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6.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B.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C.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D.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答案 5.C 6.A解析第5题,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玉米生产的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第6题,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可以通过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8·浙江丽水诊断)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第三产业),将三个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

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依据材料完成7~8题。

7.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为( )A.茶叶加工B.茶叶种植C.茶叶销售D.茶园旅游8.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 )A.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B.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C.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D.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答案7.B 8.C解析第7题,由题可知,蒲江县成佳镇建立了“种植—生产—观光旅游”生产模式,茶叶种植园有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销售与观光旅游等产业,茶叶种植是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其他产业都是围绕茶叶种植建立的。

第8题,根据材料,“第六产业”指的是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的结合,从单纯的种植农作物到加工、销售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2017·丽水松阳诊断改编)下图示意1978~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的扩大B.土壤肥力的提高C.市场需求的变化D.交通条件的改善10.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 )A.水资源短缺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D.温室效应增强答案9.C 10.A解析第9题,市场需求是决定农民种植什么作物、种植面积大小的关键条件,C对。

耕地面积扩大,总产量增加,对粮食结构影响不大,A错。

土壤肥力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与粮食结构无关,B错。

交通条件改善不会影响粮食结构的变化,D错。

第10题,读图可以看出,粮食结构变化主要是水稻的产量增加,说明水稻种植面积增大。

水稻生产需水量大,可能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短缺,A对。

水稻产区用水量大,土壤水分含量高,不会出现沙漠化,B错。

土地盐渍化是不合理灌溉造成的,C错。

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D错。

11.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是该国柑橘晚熟、中熟和早熟品种。

柑橘产区按早、中、晚熟品种布局,主要目的是考虑了__________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柑橘园中橘树行间种植杂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市场保持水土(2)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炎热干燥),有利于糖分积累。

解析(1)柑橘产区按早、中、晚熟品种布局是人为计划和安排的,考虑了市场的时间需求,能增加柑橘市场销售的时间长度,提高经济效益。

柑橘园中树行之间有一定距离,地表裸露,容易导致果园内的地表水土流失。

种植杂草,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2)本题要求从“气候角度”分析。

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回答。

28、29加试加练12.(2017·台州路桥调研)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

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分布区。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

20世纪60年代起,该地区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轻。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3)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第(1)题,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影响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等方面。

第(2)题,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原因为黑土区年降水量较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以及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人为原因为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造成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

第(3)题,可从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层层叠叠分布着面积较广的稻作梯田。

冬季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形成“稻饭鱼羹”的传统生态农业文化。

该地着重培育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所产稻米品质优良,梯田水产养殖的种类较多,除了鲤鱼、鲫鱼外,几乎每块稻田都有泥鳅、螃蟹、虾、黄鳝等。

(1)说明当地大量修筑梯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当地出产优质稻米的主要原因。

(3)分析当地梯田水产养殖种类丰富的原因。

(4)若当地以“稻鱼共生”为基础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修建梯田,可扩大耕地面积;减轻水土流失;径流丰富,利于梯田灌溉。

(2)梯田的通风、光照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山区海拔较高,稻谷生长周期长,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良性生态系统,化肥、农药施用量较少;江河、山溪水质较好,无污染;精耕细作。

(3)森林植被丰富,腐殖质多,稻田土壤肥沃,饵料丰富;冬季稻田浸泡过冬,利于常年放养和生长各种鱼类;江河、山溪较多,水源稳定,水质较好。

(4)扩大种植面积;加大科技投入,优选品种;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发展旅游业;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