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道德经》读后感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6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6篇关于《道德经》读后感6篇《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道德经》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道德经》读后感一第一次接触老子的《道德经》,感觉是这个老人家的细想抽象性很高,果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怀着对大家的敬畏大略浏览了一番《道德经》。
本人自觉《道德经》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
“道”孕育万物,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运行中,即道是万物之母,时时有道,处处有道。
第二部分是“修身处世”。
老子劝诫世人放下虚无缥缈的外在事物,例如名利。
以退为进,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宁和,做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部分是“治国”。
老子推崇的国家类型是“小国寡民”,希望人民的生活是“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人民再恢复到远古的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在人们所普遍认为的事物规律当中看到事物的反面,。
例如“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一般人都会认为,事物的数量与获得之间是成正比的,但老子确认为“少则得,多则惑”。
这个道理可以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发现。
现在的人将金钱名声看得相当重要,金钱越多越好,名声越响亮越好。
为了追逐这两者,生命可以忽视了(那么多白领过劳死),良心可以抛弃了(学术造假、官场权钱交易)。
连生命都没有了,名利从何谈起,连良心都没有了,如何做人。
那些置身于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社会的所谓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人儿呀,在他们光鲜亮丽的皮囊下,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他们空虚的灵魂在风中凌乱了。
世人所认为的“多则得”虽是有积极向上的意思,但实则在追求“多”的过程中会失去更多,会迷失自我。
“少则得”,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路上,不必要太多的金钱名利,适可而止,反而能觉得人生更充实。
《道德经》读后感(13篇)
《道德经》读后感(13篇)《道德经》读后感1一、看作者,老子是周朝的史官,史官是整理和编纂史料史书的职位,所以老子博闻强识,在写书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文献积累和对名著的毕生研究。
二、看哪些人研究过《道德经》并且取得了些怎样的成绩?这里以曾国藩和马云先生为例。
曾国藩在他告老还乡、在老家湖南修养的时候,因为经历了亲人去世,又感慨自己不得志、效力朝廷时上下关系总处理不好,终日苦闷、哀愁。
一天,他偶遇一位老中医,告诉他,你肝火太旺,去读《道德经》!看完道德经的他连连感慨,这本书如此的宝贵,原来我的答案就全在这里面!于是他为了将书的内容吃透,就随身携带,一遍一遍的朗读,一篇一篇的背诵,书不离身。
曾国藩获得什么样的成绩呢?他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并且,在晚清的动荡复杂的时期,曾国藩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善终的官臣。
第二位成功人士,马云,他创造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互联网帝国,阿里巴巴系,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购买,以及帮助了那些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马云先生走到哪里都一直揣着的一本书,就是《道德经》。
其实中国的领导人无不是老子的粉丝,他们都无不是《道德经》的虔诚的学生。
所以《道德经》对于国家、和企业领导人来说都是必取之经。
三、要看他的同类人怎么评价他。
老子是哲学思想家,那么同类人是如何看待他的呢?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源。
在他的眼中,老子是他唯一承认的中国千年来的思想家。
这是在他研究了中国数千年古代的、当代的思想家之后所给出的一句评价。
当然中国也并不匮乏像老子一样伟大的思想家。
四、看发行量: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就是《道德经》,在德国,道德经的地位仅次于《圣经》,在西方国家,一个出版物能够与圣经的普及度相媲美,足可见它的重要程度。
五、看这部作品的思想发源。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毕生研究《易经》,《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
道德经心得体会(5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5篇)道德经心得体会(5篇)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1、万事万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公平的,无所谓对谁好对谁坏,各自都根据自己的规律和法则生存、进化、进展,相互间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就是在这对立统一的关系中,维持着平衡、进化、进展。
所以"顺其自然'才是"大德'。
2、老子本章的内容似乎是在说今日,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自然平衡法则。
动物与动物之间严格遵守自然平衡法则,肉食动物会随着草食动物的繁盛而繁盛,抑制了草食动物的无限扩张,就爱护了大草原,草食动物得到了压制,肉食动物的数量也随之削减,这就是大草原动物世界生生不息的和谐平衡法则。
3、平衡是大自然通过亿万年进化演化而形成的,由于人类的无知,无意间打破这个平衡,同样要受到惨重的惩处。
澳大利亚的欧洲移民们,饲养兔子以满意他们的狩猎刺激,没有想到兔子在澳大利亚没有天敌,像昆虫一样成几何级数繁衍,结果大片草原消逝了。
于是人们又引进狐狸以毁灭兔子,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愚蠢的举动给澳大利亚带来了更大的惩处。
兔子没有被毁灭,狐狸却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土著动物一网打尽了,给人类留下了千古圆满。
(来源:文章屋网)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关键词]广告道德价值主体性实践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广告道德,是伴随着广告活动的消失而逐步形成的广告市场主体(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的职业道德规范。
广告道德对于广告活动、甚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近些年,伴随我国广告产业迅猛进展,广告道德失范现象日趋严峻,甚至泛滥成灾。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对全国食品广告量较多的61种报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监测,统计显示广告违法或涉嫌违法率接近60%”。
好像,广告产业进展与广告道德失范现象相辅相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争论广告道德的价值问题,则具有特别意义。
一、广告道德的价值价值,是一个主体性的哲学范畴,指在实践基础上客体对主体产生的意义。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5篇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5篇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道德经》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德经》读后感篇1道德经并非是一部讲为人处世等礼节之书,而是哲学角度的人生教诲之典籍。
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孝等方面行为准则可以说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提出的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有益处的对人的一种规范,理应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在周朝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对往昔以追忆,可以说是有前车之鉴,是对西周时期的统治思想的一种发展,一种延续。
反观老子,其主要是从大千世界中去寻找、去体会,进而来对人生进行一些教诲。
相对于儒家来说是把自然之利与世间之利相互契合,而不似儒家是以人之利来看待自然之利。
儒家观点沉重而肃穆,庄严以施威;道家之理清然而深邃,自在悠然。
当代之人看待古之事件皆以今之观点析之,纵使自觉客观亦不能处当事人之境会之,今之窠臼仍将作用之。
道,似一种规律,然亦非也。
以心灵会之,口不能道焉,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大千世界孕育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孕育出万般规则,我们所能知道且能道明的道理是自然产生的“有”,是一种载体,或亦即是规律,(规律非道),天、地、人皆归其道,汇入总道,“四域”是道的载体,人亦是各道载体的产物,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道“恍兮惚兮”,如何辩道?尺度若何?何以明己所为合于道?拙见见之曰“旁观,反见之”。
道德一经,以道开始,有无相交,阴阳相合,盈虚之理,谓之辩证。
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自己行为之结果,先觉之!以水类比,即可见准绳。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是自省,即是辩证的理性。
道乃德之本,然本书内容之先后亦有不同。
一曰:道德经;一曰:德道经。
德乃道之中枢,是得“道”之征兆。
故可产生两种疑问:是否德先盈而后得道?亦或是先体道而后知德?盲目寻求道,则会时刻疑其德;可以追求德,亦会陷入不同伪道。
道德经心得感悟和体会(通用10篇)
道德经心得感悟和体会(通用10篇)道德经心得感悟和体会篇1老子真是我国辩论哲学的鼻祖,他的《道德经》充满了辩证法。
世人认为《道德经》提倡无为之学,实际上他是为了有为而提出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君不为,民才有所为。
汉文帝与汉景帝尊黄老之学,实施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老百姓安居乐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才有文景之治的盛世。
汉武帝则南征北战,把财富都耗尽。
可见无为并非不为,而是君不为,老百姓就能多为。
《道德经》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就是规律,规律从自然而来,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人才能有所为。
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
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到今天才被大家认识。
教育也是这样,只有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其天性,因材施教,才有成效。
《道德经》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教育不是教师更多地施教于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体会,收益会更大。
《道德经》以朴素的辩证方法论来审视世界,审视人生,多次强调“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
一个人要踏踏实实做事,不求华丽的辞藻;做了一点事,不能居功自恃,应该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是最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许多人犯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遇到一点挫折就失去信心。
《道德经》以辩证思维来审视人生的祸与福,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所以人要居安思危,顺利的时候要想到会遇到的各种挑战,读后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前途的光明。
《道德经》还告诉人们,有一点是可以避免因犯错误而招至祸害的,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知足常乐”。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祸往往出于贪婪,现在的高官也好,小官也好,不都是因为贪婪吗?《道德经》最后一章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观后感平和与自由的智慧
道德经观后感平和与自由的智慧道德经观后感:平和与自由的智慧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创作的经典之一,它以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阅读道德经后,我深深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平和与自由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无为而治”。
这一思想表达了平和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碌于各种事务,焦虑和压力不断增加。
而道德经告诉我们,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我们可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无为并不是不做事,而是从放下浮躁的欲望和執着,让内心回归自然,平和地面对事物。
这种无为的态度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道德经还强调了自由的智慧。
它告诉我们,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摆脱对物质和功利的执着,而真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各种欲望和物质的诱惑所左右,追逐着表面的成功和财富,却忽略了内心的自由与满足。
而道德经则提醒着我们,只有从内心追求自由,才能真正得到满足和快乐。
在道德经中,也谈到了处事的智慧。
其中提到了“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的观点。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像赤子一样保持纯真、善良和无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世俗的观念和利益所侵蚀,容易迷失自我。
而道德经则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对他人的善意和宽容,对世界充满希望和爱,才能真正实现平和与自由的智慧。
道德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深思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后,我对于平和和自由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认识。
平和与自由并不是境外或彼处的东西,而是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智慧。
我们可以通过去追求这种智慧来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和幸福。
总之,道德经给予了我对于平和与自由的智慧一些新的认识。
通过对无为、自由和处事智慧的探索,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这些智慧,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相信,只要我们学会运用这些智慧,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平和、自由和幸福。
道德经观后感平和与自然的智慧
道德经观后感平和与自然的智慧《道德经》观后感:平和与自然的智慧《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读完《道德经》之后,我被其平和与自然的智慧所深深打动。
本文将从平和与自然的角度展开论述,探讨《道德经》给予我的思考和启迪。
道德经中提到的“道”,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和原则。
它强调人应当与道相合,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道相合,就是要追求心灵的平和与内在的宁静。
而这种平和的状态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面对外界的压力和困扰,还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真正的安宁和满足。
《道德经》中常提到的“无为而治”给人以深远的启示。
我们常常被社会的喧嚣和功利所束缚,忘记了真正的自我和内心的需要。
相比之下,道则教导我们学会无为,即不抵抗,不争斗,顺应自然,以平和宁静的态度面对外界的变化。
这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让我想到了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时常出现的焦虑和压力。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放下内心的欲望和功利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我们就能够化解压力,实现内在的平衡和安宁。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观点是《道德经》中关于“无价之宝”的论述。
道德经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培养内在的精神境界和修养。
这种思想对我很有启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追逐金钱、地位和名利,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灵魂的满足。
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获得了多少财富和物质,如果内心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安宁,那么一切都是空虚的。
只有通过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与平和与自然相联系的是《道德经》中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这种思想告诉我们,只有内心真正平和自然,才能够在外界的行动中表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
这种智慧并不是针对功利和表面上的成功,而是指对生命的真正洞察和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为了追求成功和外界的认可而不断奋斗,却忽略了内在智慧的培养和发展。
而《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仅包括对外界的认知和应用,更包括对自己内心的觉悟和洞察。
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sights,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6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6篇)《道德经》读后感1每个人都想从书本中汲取点什么,不同层次的人考虑会有所不同。
由于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我的眼光从当今移开,去古书中找寻。
读点自己不懂得东西,了解一些高深的理论,以期提升自己的素质。
经朋友的推荐,找到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道德经解读》,试读之后,虽不甚理解,仅得皮毛,但坚持静静看完,零散地记载了些东西。
结合现实,生发些个人的东西,为我所用。
老子,公元前571年出生于楚国。
本姓李,名耳,李聃是他的称,而老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
曾做过小官,职位不高。
这和传统的文人没有太多的不同,后来辞官归隐,生活平静,精通修养之术。
据说活了200岁,是道教的开山鼻祖,都尊他为太上老君。
他的哲学思想与其他的伟人有太多的不同,我们总说自己缺乏信仰,那么什么支撑我们活下去。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想探寻一下“道”为何物。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是空虚无形,但不是空无所有。
如果从物质层面而言,创万物的(自然界)是“道”,由自然之道引申到治国之道,再回归到个人的修身之道,可以说“道”的作用是巨大的。
支配一切事物,是一种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力量。
“道”,是对付应变之术,是法则和智慧,是自然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可言说的,它一落到语言上,人就无法理解其超越形象的内涵。
”就大的方面,老子的治国之道是清静无为的统治方式,就个人而言,我们该成为一个有“道”之士。
《道德经》告诉我们,“道”是人类自然和社会的法则。
其实读书学习要遵道,做人做事要遵道。
安然,顺天道,合人道。
生生不息,永恒长存。
领悟之后,寻求解脱。
心浮气躁的我们,孔子的“礼”“仁”,有时显得苍白。
庄子亦如老子一样,看开了,活得坦然。
自然存活的愉悦,我亦满心期待,于是记之。
《道德经》读后感2作为一部流传千年而不失其光彩的经典之作,《道德经》一直以来受到许多人的推崇。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球上的人们之间联系也日益紧密,《道德经》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道德经读后感1“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
自从学校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
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
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
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
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
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
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
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
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
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道德经》读后感1《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经典名著,我们都知道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之一在我国历史拥有重要的地位,他和庄子一起被称为“老庄”。
我本身不崇拜任何宗教,但是对于《道德经》确实非常喜欢。
今天我又捧起这本书读了起来。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意思是用道理可以讲出的道理,就不是一般的道理。
生活中我们经常和别人讲道理,也经常听别人讲道理,但是我们讲给被人听的道理别人是不是听得懂,或者别人愿不愿意听呢。
或者反过来,别人讲的道理,我们愿不愿意听,或者是听不听得懂呢。
这个问题老子就观察的很仔细。
就这样一句话解释很多的道理。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告诉我们如果天地不仁的话,所有的事物将会被对待的像草狗一样,就是说我们属于天地万物之一也会被当成草狗一样。
如果圣人,就是当权者没有任意,则会以百姓为草狗。
所以天地对我们是有仁义的。
老子在提醒当权者应该善待百姓。
《道德经》说“上善如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提醒当权者以人民为重,只有不和人民争,所有人都不能和他们来抗争。
老子希望所有事物都尊崇自然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
就像道家说的“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只有爱护百姓,不与民争利,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我们现在生长在社会主义的社会,人人平等,国家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这不就是老子说的社会吗。
我们每个人应该像老子说的那样,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
《道德经》读后感2《道德经》,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
老子的言说代表了他对当时政治的反对,和传统政治社会制度的反对。
由“道”、“德”两部分的论述组成的。
我理解的,道德经的“道”并不只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更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也不只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道德经》——适度与平衡
《道德经》——适度与平衡《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八十一章,总字数加起来数千而已,远不及众多小说作品的字数。
然而正是这含有数千字数的书籍详细阐述了道家对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
因此,《道德经》是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著作,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哲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作为开篇之言,“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点出了《道德经》的核心——道,把我们引进了老子的辨证法世界。
虽然文章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文字背后的智慧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在这里,以其中涉及到“适度”与“平衡”的思想为主题,我以读过后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感受。
第七十七章指出“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仰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翻译可为,大自然的规律,不就犹如在张弓射箭吗?弦位高了就往下低,弦位低了就往上举;太过拉满了就减损一些,拉得不满就补充上一些。
老子用射箭来比喻,只有保持平衡,箭射出去才会稳当。
这让我想起了“过犹不及”这个成语。
就字面上理解:"做过头的和做的不足的都是不好的",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做事情要做得恰到好处,要把握好“度”,我想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平衡。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没能达到这种平衡的状态,往往因过分强求、用力过猛而没能收获很好的结果。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冬天里一群豪猪挤在一起,他们很冷、很冷,就互相拥挤着靠近,希望凭借对方的体温让自己暖和一点。
但是,当他们靠近对方时,身上的刺就把双方都刺痛了,扎的鲜血直流,于是他们急忙跳开。
但是天气实在是太冷了,他们被冻得迷糊着又向彼此靠近,身上的刺又互相扎到了,又跳开,冷,再靠近,疼,又跳开......就这样,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位置,既扎不到彼此,又能最大限度地取暖。
道德经读后感5篇
道德经读后感5篇道德经读后感。
阅读传记,还可以沐浴伟人们的光辉。
换言之,就是将其当作自己的“榜样”,仔细品尝写的作品后,大家肯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与看法。
如何读后感能写到最好?这里是栏目我为您整理的有关“道德经读后感”的内容。
道德经读后感(篇1)《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读书要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奇养分,但不能放弃对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读高中的时候,我曾经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渐渐的体会多了一些。
“无为”就是合道之为。
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
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进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
“无为”即是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实行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实行的最简洁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熟悉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或许还没有精确全都的答案。
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一、“无为”以公平为基础。
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凹凸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
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公平的。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天下万物有些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从某种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们都是道支配给我们的伴侣,它们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为天地万物一员的人,不能也不应当依据自己的喜好来打算其它万物的生死。
《道德经》读后感(精彩5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彩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述职报告、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道德经》读后感(精彩5篇)【简介】本文是本店铺收集的《道德经》读后感(精彩5篇)供大家阅读。
初二作文读后感《平衡 ——《道德经》读后感》550字(共7页PPT)
关键词:价值,世间,产生,原则,
老子,社会,政治,思想,本性,好事, 基本,态度,万物,生长,效法,大道, 判断,对立,不能,论述,表明,顺应, 准确。
初二作文读后感《平衡 ——《道 德经》读后感》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 满了希望。
再见
。
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修长与粗
高尚 短、
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
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 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
人为 都是
设定的,价值的判断都
产生 是比较
的,所以对立的关系
是变动的。
关键词:世界,万物,高尚,世间,
概念,价值,人为,产生,关系,不去, 阐述,转换,存在,消亡,修长,低下, 超前,对立,得以,体现,设定,判断, 简单,粗短,落后。
初二作文读后感
平衡 ——《道德经》 读后感
550字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
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
老子 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
(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
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辩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
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
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
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
规律 灭的
的理解,博大精深,微
初二作文读后感《平衡 ——《道 德经》读后感》
因此价值的判断也是变化的。世 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
如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 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 之亦然。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要 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根据“道法自然”的
原则准确论述了老子“无为” 的社会政治思想,表明了老 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 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 生长发展,效法自然,顺应 大道。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三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作为一本经典著作,它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贯彻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原则。
在阅读《道德经》后,我深深被其中所表达的智慧和人生观所触动,对自身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产生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反思。
《道德经》由老子所著,被誉为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它以道德为核心,呼吁人们遵循“非争”、“柔弱”等道德原则,摒弃斗争和权力争夺的行为,以求得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在《道德经》中,老子深入剖析了人性的本质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了顺应自然、顺应规律的重要性。
阅读《道德经》让我对人生的追求和生活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其中的“道可道非常道”,提醒着我要谦逊和谨慎。
在社会化的今天,人们往往被功利和物质追求所迷惑,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真正的价值。
然而,《道德经》中提到的“道”却是无法言表、无法穷尽的。
这说明人生的境界和真谛是无法用言辞和物质来衡量的,只有通过归于心静、反思和体悟才能够接近“道”,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道德经》还让我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亲密而又重要的。
在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和破坏不可避免。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应该像自然一样保持谦逊和柔弱的态度,顺应着自然的规律和节奏,以和谐共存。
只有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收获持久的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道德经》中提及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深深触动到了我。
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们总是忙于奔波和争斗,以求得财富和地位。
他们甚至认为,只有工作上的努力和付出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
然而,《道德经》却告诉我们,顺应规律、顺应自然才是真正的智慧和成功之道。
只有抛弃功利和权力的欲望,懂得放下和适应,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成功。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开始尝试着运用《道德经》中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考。
例如,在面对矛盾和纷争时,我努力保持平和的心态,并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初中初二作文读后感:平衡 ——《道德经》读后感
平衡——《道德经》读后感
本文作文是关于初二作文的读后感平衡——《道德经》读后感,欢迎阅读。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互相转换的辩证关系。
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的判断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
因此价值的判断也是变化的。
世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如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
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要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准确论述了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表明了老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生长发展,效法自然,顺应大道。
初二:顾驭心。
《道德经》读后感300字3篇
《道德经》读后感300字3篇1.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道德经》是一部古老而深奥的哲学著作,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以简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引导着人们思考生命的真谛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首先,我被《道德经》中关于“道”的理念所震撼。
这本书强调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和人类之间的联系和平衡。
我深思熟虑地思考了生活中的喧嚣与浮华,意识到通过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来找到真正的幸福。
其次,《道德经》中关于“无为而治”的思想也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启示。
这本书强调了通过不强求和不争斗来达到真正的成功和平衡。
这启发着我思考如何面对挑战,以及如何以一种更加包容和和谐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最后,《道德经》中对于智慧和谦逊的强调也让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认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对自身的认知和谦虚。
我深思熟虑地思考了如何保持谦虚的心态,并如何通过不断研究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智慧。
总结而言,《道德经》通过其简练而深刻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努力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平衡和智慧。
这本书值得每个人去读,去思考,去内化其中的智慧。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道德经》和它所传达的价值观来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2.《道德经》给我带来的思考读完《道德经》后,我不禁陷入了对人生的深深思考。
这本古老的哲学著作以其简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引导着我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准则。
《道德经》中的“道”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我意识到,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物质的追求,而是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和内心的寂静来实现。
这让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内在的平静。
此外,书中的“无为而治”思想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这本书认为,通过不强求和不争斗,才能真正实现平衡和成功。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一直在过度努力,是否常常与他人争斗,以及如何通过放下执念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最后,对智慧和谦逊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互相转换的辩证关系。
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的判断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
因此价值的判断也是变化的。
世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如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
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要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准确论述了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表明了老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生长发展,效法自然,顺应大道。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