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_word版含解析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14页word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注意事项: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第小题1.5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的氏族社会始于A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A战国 B 秦朝 C西汉 D隋朝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人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巍 C唐朝 D北宋4、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的A (1)B (2)C (3)D (4)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6、甲午战争后,列强竟相对清政府代款,是为了(1)取高额回扣利息(2) 长期把持中国海关(3)进一步控制中国命脉(4)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A、(1) (2) B (1) (2) (3) C (1) (2) (4) D (1) (2) (3) (4)7、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的出路8、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9、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10、列关于二次革、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11、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是A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 B抗日根据地有力牵制敌军C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 D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13、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汪精际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抗战1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1)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2)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3)农民基本利益(4)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 (1) (2)B (1) (2) (3)C (1) (3) (4)D (1) (2) (3) (4)15、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急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中,不包括A没收官僚资本 B完成土地改革C合理调整工商业 D节减国家机构经费16、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 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17、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18、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19、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五大变化1.中央机构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完善了封建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选官制度的改革科举制终结了九品中正制等制度,既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政局,又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土地制度的变化唐朝初期,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均田制逐渐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空前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4.赋税制度的发展唐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唐朝中期以来的两税法使极度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5.军事制度的变革唐初的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加强中央集权。
唐玄宗以来的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专题二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理论入儒家学说来发展自己,最终发展为“三教合一”。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专题三佛教的传播对魏晋到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之一。
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切了对外关系。
但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了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
2.经济上,佛教的盛行催生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经济——寺院经济。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真题解析——基于昭阳二中154班教学反思范文仓一、选择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24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即儒家文化。
考查中国悠久文化核心素养。
抓住关键词“孝”“悌”,即可得出源于宗法制,答案选A。
B选项禅让制、C选项郡县制够不成干扰,很容易排除。
据考生反馈,D选项察举制,由于举“孝”“廉”,仅仅根据“孝”选择了D选项。
忽略了察举选官制度与题目主旨是否相符,缺少与选项A的对比,属于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审题不准导致的失分,其实本题难度不大,属于中等难度偏下的题。
据考生反馈,失分原因在于一下子从政治题过度到历史题,心理上有些不适应。
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综合科训练,尽量不要单科单打独斗,以免出现此种科际分割心理。
25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堂上对魏晋石窟艺术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杨琪教授作客中华文明大讲堂讲述的敦煌莫高窟,笔者以此拓展开来讲述了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写了一首关于北魏和两大石窟的现代诗歌。
讲课时主要通过石窟艺术特点着重强调民族融合,亦即汉文化对北魏鲜卑族的影响,进而通过与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的异同归纳概括出“落后文明融入先进文明”这一规律性认识。
笔者上新课时原创的单元测试题考过,高三最后一次四声联考25题也从同一时间段同样的角度考查过。
故本题选D,儒家文化的影响,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26题,考查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或原因,即三冗二积中的冗兵冗费。
考查史料证实核心素养。
考查题目反映北宋募兵制,士兵待遇优厚,士兵数量多。
笔者上课时以澄清水浒八百万禁军教头林冲并非领军八百万为导入,通过吴晓波《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王安石变法》的明清军队数量对比,讲清了冗兵冗费。
B 选项提升了军队战斗力,明显北宋军队战斗力差的情况不符。
C选项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与消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强化了中央集权不符。
D选项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材料无体现,也不符合题目主旨。
故正确选项为选A,加重了财政负担。
因此,本题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六)文科综合--历史含解析
天一大联考 2018—2019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文科综合--历史24.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
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巳经出现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25.图4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
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农业生产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广泛应用C.社会局势渐趋稳定D.小农经济逐步壮大26.据唐释道宣统计:“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
”这一局面A.表明隋代奉行文化宽容B.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导致多元文化开始出现27.在明清小说中,有大量叙述和描写文人弃学经商的故事,其中不少都是文人主动改弦更辙,弃文经商。
这说明当时A.科举取士弊端凸显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抑商观念遭到削弱D.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28.据统计,1819—1840年,西人传人中国的世界史地著译约13种;1840—1860年,新增加了 12种,这些新著对世界的描绘比较具体、详细。
材料现象A.推动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瓦解B.为洋务运动开展奠定基础C.利于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化D.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控制29.1893年,《北华捷报》称现在华茶在英国只是作为一种充数之物……许多茶商承认他们现在已经不卖华茶。
”这反映出当时A.英国对茶叶需求降低B.英国对中国实行贸易壁垒C.中国茶叶出口的衰减D.华茶在英国面临竞争压力 -30.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组织战地宣传队奔赴前线深入村村户户,召开宣传大会,公演抗日话剧,教唱抗日歌曲,广泛进行宣传鼓动。
中共的举措A.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被势的需要C.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31.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
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9含解析新人教版
常考知识点组合练、从年到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
这一现象( ).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反映了美国经济的有序发展.凸显了供求关系的不均衡性.直接导致了失业人数的激增、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匾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采取了( )①整顿银行金融业②发放紧急救济金③以工代赈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①②③.②③④.①③④.①②③④、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
在月至月这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
”这表明新政().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 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 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 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
这反映了( ).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年,美国《商业周刊》把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称为“新经济的胜利”。
为取得“新经济的胜利”,美国政府( )①奉行财政赤字政策②缩减政府日常开支③加大环境保护投资④扶植髙新技术产业.①③.②④.①③④.②③④、年,民主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元,联邦德国为美元,相差只有多点。
而到了年后的年,民主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元,而联邦德国为美元,联邦德国是民主德国的倍。
对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经济差距的认识正确的是( ).冷战阻断了东西方正常交流,不利于民主德国经济的发展.民主德国经济的落后是因为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联邦德国经济优于民主德国主要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联邦德国经济的优越最终使民主德国并入,实现德国统一、《静静的顿河》中描述了一位暴动士兵的话:“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这主要是因为苏俄( ).实行余粮收集制 .推广企业国有化 .收取固定粮食税 .坚持劳动义务制、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与经济管理经验,而初掌政权的共产党人在这方面则极为缺乏,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向商人、向资本家“学习”。
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常考知识点组合练、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我写下法律,同为高贵者与低微者,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义”;在《致城邦》体现了“分配性正义”,指责城邦公民“他们毫不尊重圣洁的或者公共的财产”。
据此可知,梭伦( ).批判专制制度.维护公共利益 .抨击社会不公.主张权利平等、在古希腊雅典的一个储藏所人们发现了多块刻有“提米斯托克利”名字的陶片。
提米斯托克利是一位著名人物,公元前年,他领导雅典人战胜波斯。
显然这些陶片是为分发给那些写不好字的人的。
这说明了雅典民主制( ).体现了雅典民众监督的民主状况.保证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参政权 .大力维护普通公民的权利 .是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十二铜表法》规定:折断自由人—骨的,处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阿斯的罚金。
这表明《十二铜表法》().保留了浓重的习惯法痕迹.目的在于保护奴隶主利益.保护人身安全不受到侵犯.将奴隶排除法律的保护范围、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
从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
据此可推知().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公元前年,凯撒颁布《土地法案》,向征战的士兵广泛分配土地,推动罗马行省的殖民化进程;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还通过了关于罗马行省官员任职期限的法律。
这表明( ).适时立法巩固了古罗马的统治.高卢人都享有与罗马人同等的公民权.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得以解决.罗马行省的统治采取民主管理的模式、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 .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世纪中期,英国创立了议会弹权。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3卷试题版、解析版)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试题版解析版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历史试题12.某家国有企业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上下游知名民营企业出让29.8%的股权和部分董事席位,吸纳资金33.6亿元。
这有利于该企业①改善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②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一体化经营③调整资本结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④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本保值增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2012~2018年间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变化如图3所示。
促成这一变化经济现象有甲国对乙国服务贸易出口①乙国吸引甲国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②乙国在甲国的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③乙国出口到甲国的文化产品日趋丰富④乙国向甲国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持续上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
关于打造粤港澳大的是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15.某国是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的进口国。
当美元指数持续上涨时,该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传导过程是①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③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④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16.2018年,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工程,将边民脱贫致富和守边固边相结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加快边境地区发展。
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含解析新人教版
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1、《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
这则故事可以印证( )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2、《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
在职七年,器用充实。
”材料中所述发明( )A.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B.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C.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D.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3、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4、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
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转向农业,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灵活B.汉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政策C.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D.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5、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这说明( )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6、《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
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汉书·食货志》记载为“秦兼天下,币为二等。
”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则提到“金、布、钱”三等币制。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在历史学科中,高三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掌握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的知识点,本文将着重介绍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和学习。
一、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特殊意义。
文章内容略。
2.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抗战中的作用和贡献值得深入研究。
文章内容略。
3.解放区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解放区的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对于新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文章内容略。
二、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1.新中国的成立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
文章内容略。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文章内容略。
3.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内容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文章内容略。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困难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困难。
文章内容略。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文章内容略。
通过对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的梳理,可以看出各个历史阶段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学们在复习和学习历史时,应注重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各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只有真正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5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5含解析新人教版
常考学问点组合练51、“二十世纪五十年头初,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首选苏联,虽不乏好的作品,但是政治色调深厚。
如斯大林的《在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特洛岩若夫斯基的《斗争之后》等。
”材料表明建国初期我国的教化( )A.成为苏联教化的附庸B.借鉴苏联阅历中存在极严峻问题C.没有制定自己的教化政策D.受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2、1964年1月27 日,中国《人民人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样确定,建立外交关系。
”这则简短的建交公报披西方媒体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
这一外交核爆( )A.得益于中关关系缓和的干脆推动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化发展C.体现中法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D.标记着关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3、1954年7月7日,周恩来总理向中共中心政治局扩大会议报告时提出,依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住了,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希望我国能够参与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周恩来的这一推断反映出()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 B. 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消退C. 朝鲜问题得到了和平解决D. 万隆会议提中学国的影响力4、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才智,中国方案,中国力气”。
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 )A.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的分别发表B.1955年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方针C.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发表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5、“真正主导70年头中国外交的是乔冠华、黄华为首的业务派。
这两人的外交思维是——以点控面,固本培元。
所谓以点控面,指的是有重点的外交,而当时的两个重点就是……”。
文中的“两个重点”是指( )A.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独立国家B.联合国和美国C.社会主义阵营和亚非国家D.苏联和日本6、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起先了。
三年高考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7 高中历史选修(5-6)(含解析)
专题17 高中历史选修(5-6)考点一:高中历史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2018·江苏高考·24)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
19世纪后期达尔文提出他对人类起源地的推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同大猩猩和黑猩猩关系密切的猿类,以前很可能栖居于非洲。
由于这两个物种现今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所以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生活于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似乎就更加可能了。
——达尔文《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材料二大部分人类学家都肯定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的推论。
他们的依据有三:一是只有在非洲大陆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进化各个阶段的化石;二是非洲地域辽阔,地形多变,对猿类进化在外部条件方面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分子生物学最近的研究给达尔文的推论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摘编自李春元等主编《世界文化史500疑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的推论及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提出的重要理论。
(3分)(2)据材料二,归纳人类学家从哪些学科的视角肯定达尔文的推论。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重要古人类化石。
(5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推论的影响。
(2分)【答案】(1)推论:人类起源于非洲。
理由: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在非洲。
理论:生物进化论。
(2)学科: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生物学。
发现:露西猿人。
(3)影响:形成人类起源的单一地区说;引发对人类起源地的长期争论。
【解析】(1)第一小问推论,据材料一“所以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生活于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得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第二小问理由,据材料一“猿类,以前很可能栖居于非洲。
由于这两个物种现今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所以人类”得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在非洲;第三小问理论,结合所学得出生物进化论。
0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清史稿》是关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正史著作,有着较重要的史学地位。
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8含解析新人教版
常考知识点组合练、下面为—年中国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
据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 私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一五”计划从年初开始酝酿,至年月基本定案,历时年多,共编制了次。
年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三—一九五七)》,至此,“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最终完成。
材料反映了( ).党内对实行计划经济存在分歧.“一五”计划有利于恢复经济.新中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迷茫.新中国对经济建设探索的谨慎、“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逐步地消灭经济中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合理地调整现有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该措施( ).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好转.改变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调动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积极性.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体制、有诗云:园里瓜菜绿蓬蓬,圈里猪羊肥滚滚。
端碗举筷吃上席,公社食堂赛天宫。
这说明当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农村工作中存在明显"左"的错误."文革"动乱正在向农村蔓延.家庭联产承包促进了农业大发展、在年的全国人大、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把月日设定为“国家改革开放日”的建议。
在月日这一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人大批准设立经济特区.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半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年月底,《人民日报》报道,广西允许农民养猪,“凡向国家交售头肥猪,可以自宰一头,允许上集市出售。
”北京通县也出现了“把仔猪下放给社员寄养”的新现象。
报道还说,那些否定上述新政策、新现象的声音,是“文革”流毒。
这表明当时( ).群众自发的改革举措获政府支持.改革开放政策成为普遍共识.改革开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经济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鸡毛换糖的说法最初源自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镇,是指在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
【推荐】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Word文档,精心制作,可任意编辑2019届高三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
及到周地,看到周人相互谦让,非常惭愧。
姬昌断虞、芮之讼,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
诸侯纷纷拥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姬昌成功缘于他的礼信公正B. 西周礼乐制在当时影响深远C. 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D. 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主因【答案】A【解析】【详解】“虞国、芮国发生纠纷,请姬昌仲裁。
周人相互谦让,诸侯纷纷拥戴姬昌”说明姬昌的礼信公正影响大,故A项正确;周武王建立西周,周公作周礼,此时西周及礼乐制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姬昌已受到天命观念的影响”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C项错误;诸侯拥戴是姬昌称王的次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A.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B. 朋党集团势力膨胀C. 门第成为选官标准D. 专制皇权受到威胁【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的社会危机包括土地问题、宦官专权等政治经济问题,题中未体现此问题,故A项错误;东汉功臣邓禹家族封侯和将军者不可胜数,以及《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可知东汉时已形成家族集团、官吏集团等利益集团,故B项正确。
《景君碑》记载的门生故史不能体现“门第成为选官标准”,故C项错误;专制皇权主要指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此表未体现,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4含解析新人教版
常考知识点组合练、空想主义者欧文创办了棉纺织厂,他以慈善者的身份关心工人,禁止十岁以下的孩子进工厂工作。
为了减轻工人的家庭负担,他第一次为五岁以下的孩子创办了幼儿学校,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纪律为宗旨。
对欧文这些举措评价正确的是( ).具有空想性,违背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欺骗性,讨好工人是为了更好地剥削.具有进步性,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完善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巴黎公社革命有一定影响、年,波兰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其诞生与工业革命之间紧密联系.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其发表是空想社会主义破产标志.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
但是在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列宁曾指出,不要害怕资本主义,而应利用资本主义来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发展;要学会管理,就要向资本家学习。
列宁提出这一观点的背景是().十月革命胜利全国人民热情高涨.苏俄政权面临内外敌对势力威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危机.苏俄重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年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应召开各羿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一指示( ).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出现的“关门主义”倾向,毛泽东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指出:“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高考历史 常考知识点组合练10(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常考知识点组合练101、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指出,战国时期,“军国主义”抬头,自然会有法家出现。
各国之间战争愈演愈烈,社会不安加甚,自然会刺激人们寻求解决途径;主X清静无为的道家和创造新伦理系统的墨家,也就应时而生。
这表明百家争鸣()A.是“军国主义”思想的外显体现B.与物质生产的丰富密切相关C.体现战乱年代人民渴望安定D.植根于变动剧烈的社会现实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以上先秦时期的主X分别是()A.儒家、道家、法家B.儒家、墨家、道家C.法家、儒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3、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家的内容4、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
这说明()A.“六经”收录大量法律文献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D.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5、从朱熹开始,宋代的陆九渊(某某人)明代的王阳明(渐江人)等,所有划时代的大思想家皆出自南方,要找一位能和他们媲美的北方大思想家并不容易、顾炎武(某某人)黄宗羲(某某人)王夫之(某某人)等对明末清初的思想和学术具有深远影响的先觉者,同样是南方人,材料主要反映出()A. 理学官方哲学地位强化B. 南方社会经济影响突出C.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 政府海禁政策有所松弛6、有学者指出,宋明理学的形成反映了知识分子希望"建构一种超越万物万象万事之上,包括皇权在内的一切的终极依据,可以笼罩并解释社会、自然与人类的'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
1、《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
这则故事可以印证( )
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
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
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
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
2、《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
在职七年,器用充实。
”材料中所述发明( )
A.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
B.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
C.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
D.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3、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4、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
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转向农业,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灵活
B.汉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政策
C.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
D.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
5、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
这说明( )
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
弛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6、《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
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汉书·食货志》记载为“秦兼天下,币为二等。
”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则提到“金、布、钱”三等币制。
这表明( )
A.《汉书》的记载比《史记》的记载更可信
B.研究历史需要运用多种史料进行互证
C.文献资料比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真相
D.历史文献因其年代久远均变得不可信
7、图为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农业税相对稳定
B.税收总额呈上升趋势
C.政府推行农商皆本的政策
D.工商杂税总体增长幅度较大
8、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
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9、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
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
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10、“重农抑商”政策之所以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等人的大力宣传
B.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政策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持续进步
D.政策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11、统计,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十三年(1832),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
这反映了( )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有一定发展
12、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皆我之物”。
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 )
A.不抑兼并不立田制
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三冗两积问题突出
D.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属于农业文明的范畴,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唯有中国发展得最精密、最情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1)根据图1,你能观察到我国古代农业采用何种耕作方式吗?
(2)根据上述图片材科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
康熙蠲(juān 免除)免钱粮(免交赋税) “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
史载,1691年与1703年康熙皇帝免除天下钱粮2759万多两。
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政府蠲免钱粮共计545次,免除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
——《论康熙皇帝的经济政策》材料二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
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
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
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
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
实行“耗羡(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发给官吏。
——《论雍正王朝经济改革的得失》(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雍十七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二者在赋税改革上有何继承性,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答案
1.A
2.A
3.B
4.C
5.B
6.B
7.C
8.C
9.A 10.D 11.D 12.A
13.(1)牛耕和铁犁(铁制工具)。
(2)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14.(1)主要原因:清初长期战争,经济破坏严重;土地兼并,政府收入减少,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固有的腐败顽疾;从根本上巩固清初在全国的统治。
(任答三点即可)
落脚点:从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入手。
(2)继承性:由康熙固定全国人丁税到雍正废除人丁税,并在税收手段上进一步规范化。
意义;赋税规范征收,手续简化,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