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试论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主渠道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试论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主渠道

试论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主渠道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人们的环保观念薄弱,造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正在加剧。为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我国政府把“搞好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全面教育体系中。教育部又与国际组织联合开展了“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研究”项目。2003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境意识等方面教育教学迅速开展。环境教育涉及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其中,与地理学科关系极为密切,地理教材就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作为开端,以地球的圈层结构来揭示地理环境的特点,以自然资源为纽带,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最后以协调人地关系作为总结。可以说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真正意义进入地理课堂教学。因此,要充分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树立环道德,发挥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渠道作用。

一、明确地理学科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地理学科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融合在地理学科中,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作为教学的主线。

2、地理学科直接指导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地理学科通过各种课外活动,采取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知各种环境问题,树立环境观念。

3、地理学科成为环境的教育主渠道。运用教材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和全局意识,使他们形成科学的环境道德观、环境价值观,亲近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二、凸显教材中能够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和融合策略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和融合策略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和融合策略探究

一、环境教育要素的融入

1、做好学科思政工作

地理学科既是一个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地理学科了解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也应当培养出具有现代文化修养和公民意识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思政工作的渗透,从多个方面引导

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强调生态文明建设

在讲述自然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生态保护、节能减排以及可持续发

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把生态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3、关注环境问题

注重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关于环境问题的知识点。如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水资源的短

缺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等,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4、强调人与环境的平衡

地理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环境问题,还需要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平衡。从城市

绿化规划、土地利用、资源开发等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合作、

互惠互利的关系,并探索如何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1、探究生态环境

在地理教学中,要以探究为主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究

生态环境,发现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组织学生前往城市公园、湿

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实验和观测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自然环

境的美好,同时掌握环境调查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2、增强实践性

通过寻找环境问题,让学生深入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或者通过学生访谈等方式探究当地的环保工作,

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理念

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理念

高中地理论文: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理念高中地理的学习,不仅是了解地理知识的过程,还是从高中地理所渗透的环境保护理念中促使学生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夯实学生环保意识的过程。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所做的一切破坏地球的活动,实际是在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而各种环境问题的层出不穷,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地球对我们的惩罚和报复。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到浩瀚的地理知识,同时在环境教育理念的渗透下,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环保责任,从现在做起,肩负起环境保护使命,健全学生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地球环境。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文中提及的几种方法,尝试性地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让环保思想深植学生脑海,有效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理念。

一、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环境教育理念无声渗透。综合课本知识,加入环境教育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用现实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在多媒体课件中更深入地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明白环境保护和我们人类的密切关联性。比如,我们在讲授“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直观地展示有关气候变暖的画面,使学生从这些真实的事件中,知道环境被破坏后,我们人类将会遭遇些什么事情,根据实际视频内容,教师可以步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此刻做起,爱惜身边的一草一木,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让学生明白过度地开发和滥用水资源,终有一天我们的资源会消失殆尽,那么我们人类将遭遇前所未有的灾难和伤害。视课堂为教学主阵地,渗透各类环境教育内容,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制订符合自我实际的环境保护计划表,从地理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环境保护关乎我国社会发展,强化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其环保觉悟。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从多个方面展开。地理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学生

了解和掌握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地理学科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知识,人文地理包括人口、

城市、交通、工业等方面的知识。地理教学可以通过讲解这些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自

然环境和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后果,学生可以培养保护

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地理教学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地理学科可以

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退化等,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地理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环境问题。通过与实际环

境接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情况,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

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地理教学可以组

织学生参与各类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等。通过实际行动,学生

可以深刻地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习惯和意识。参与

环保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这些能

力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参与和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教师在环境教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地理教师应该具备与学科内容相符的环境

保护知识和意识,能够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地理教师还应该具备组织能力和领导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全球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已迫在眉睫。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能够使中学生群体的环境意识增强,成长为环保的中坚力量。本文将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为如何开展环境教育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环境观、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环保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应发挥出学科优势,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环境教育贯穿始终,使学生认识到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产生环保的自觉性,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1.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发展大势,这就要求国人必须提高节约环保意识,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能够对高中生的意识与行为做出规范,确保他们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始终以环保为基础,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2.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环境教育的开展,学生会对环境保护这项工程建立起理论层面的认识,通过对当前全球环境形势的学习,了解到环保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学生的环保参与热情会不断增加,并在环保意识的指引下开展实效性的环保实践活动。

3.是提升学生环境素养的有效方法

将环境教育贯穿于高中地理教学,确保每个章节的教学都为学生正确环境观的形成服务,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学生的环境素养将大大提升。通过环境教育,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人口膨胀、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恶劣影响,产生强烈的环保参与感,掌握到环保的有效方法,全面提升环境素养。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前言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逐渐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因此,环保教育也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环保教育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度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将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的方法以及实践经验。

加强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去郊区开展环保实践与调查,或者在校园内举办环保主题的讲座和活动。

探索地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地球与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实际的案例、图标、照片等实践来说明地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空气质量不佳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健康问题,污染水源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等等。

运用教材,强化环保教育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教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对教材的精心设计,来强化环保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环境相关的教材作为主要教学材料,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意课堂氛围的创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浅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浅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浅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1. 引言

1.1 教育意义

环保教育在地理课堂中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

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地理课堂的教学,学生可

以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

责任感。同时,环保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综合性的学习能力,如

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养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另外,环保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地理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等方式,共同学

习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环

保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使他

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将环保教

育融入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社会责任感。

1.2 环境保护与地理课堂教学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地理课堂教学的关系紧密相连,地理课程在初中教育

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和认识途径。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空间概念、地域环境、人类活动等

方面来了解和认识环境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对环保的关注和探究。通

过地理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培

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地理课程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元素,教师可以通过有针

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讨和思考环境问题。可以结

合地球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让学生反思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也

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作用

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作用

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不断发展素养训练,而环境训练作为素养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师范地理教学中,环境训练是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师范地理教学质量。本文以实际教学阅历为基础,参考分析相关研究文献,阐述并分析了环境训练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关键词:地理;环境训练;重要性;作用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防治环境污染、实施可持续发展全人类的共同选择。在我国,政府部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策略。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环境训练日益重要。在师范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训练,能够提高广阔师范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能够熟悉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自觉爱护环境,并期盼他们能把环保观渗透到以后的训练教学工作中。

1熟悉环境训练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环境问题也日益体现。

爱护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是21世纪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觉的必定选择,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略。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方略,能够为人类树立全新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转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法。这些新价值观是环境训练的核心组成部分。从根本上看,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在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铺张。这种对环境的损害行为,之所以长期存在,与人们的思想高度是亲密相关的。环境训练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基本手段。开展环境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受训练者的环境爱护意识,让他们能够正确的看待环境问题和并把握环保方法,自觉的投入到环境爱护的实践中,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保持对环境爱护的敏感度,从自身做起,不做有损环境的行为。我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是储备学问,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也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为培育人才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提高广阔青少年环境意识、开展环境训练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假如他们能够接受乐观、科学的环境训练,就能够把握扎实的环保学问,具备有用的环保技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自觉自愿的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并能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也称作生态环境教育,它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使学生认识

到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

污染、资源等的分配利用,自然保护、运输技术等的开发,普及学生

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改造、保护环境的能

力的教育。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环境污染

和人体健康以及生态学的基础知识。

一、高中地理蕴涵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开展环境教育是地理课的必

然要求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高中地理课程研究

的是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这就无不渗透着环境教育的内容。

首先,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来看,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

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强化人口、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从地理课程的教育理念来看,在课程教学中要树立可

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从教学评价来看,学

生是否初步具有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是否积累了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是否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地理课程中的资源分布、星体

运作、环境保护、人口问题、区域环境等无不包含着环境教育的内容,因此高中地理具备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

(二)渗透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

高中地理教学,已经不是地理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以知识为出发点

增加学生对人类环境和地理环境的认识,正确看待和处理人类与环境

的关系,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这就需要学生对

地理知识进行动态地灵活地认识,懂得环境对人类和地球的作用,懂

得如何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如何保护环境等。也就是说,高中地理要

小学地理环境教育

小学地理环境教育

小学地理环境教育

在小学教育中,地理教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培养环保意识和对地球的责任心。下面将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来论述小学地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

地理教育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地理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通过开展观察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去观察并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和规律。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里的植物园实地考察植被变化,或者去附近的河流勘测水体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经历自然界的奇妙,增强对环境的敏感性和保护意识。

此外,小学地理教育还应当关注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的教育。学生需要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的人文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进行小组讨论和调查,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以及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等。这样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二、课外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小学地理环境教育还应加强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对地球的责任心。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带学生去山林、湖泊、海边等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通过参与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自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切身感受到环境破坏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环境保护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可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习惯。

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比赛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学习地理环境知识。比如,可以开展环保主题作文、绘画、摄影等比赛,并在学校中举行相关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

高中地理教学环保教育措施

高中地理教学环保教育措施

高中地理教学环保教育措施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拓宽高中地理教学的深度。本文就此展开了讨论,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从而使环保成为学生的一种理念。

地理是高中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从而促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为了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引导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

为了更好地能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找到教学与环保的契合点,高中地理教师应当重视充分挖掘出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加以应用,使其能够助力于环保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纵观高中地理教材,不难发现其中有关环保教育的素材、实例并不少。这就表明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势在必行。例如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中,其重点讲述的内容就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教师在教学时,应当认真分析教材,找到关键素材并加以整合,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航拍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与视角,让学生“走进”我们美丽的绍兴新城。这一环节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会升华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得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进入本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再展示出城市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通过前后强烈的对比,达到一种振聋发聩的目的,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环保的必要性。除却这种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创设情境、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真正深入到课堂学习中,真正理解环保的内涵。总的来说,素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并采用合理的方法突出教材中的环保素材,从而为环保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意义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意义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组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中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比重较大,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化、农业、工业等内容,紧扣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的环境教育目标展开论述。高中地理必修Ⅲ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所占比重最大,主要介绍区域内人类的活动、区域的开发整治,关注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寻找在区域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平衡。自然、人文、区域环境三者结合成为高中地理必修环境教育内容的整体。

二、对高中生实施环境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中学生由于思维水平、适应水平的提高,已经能比较客观地、深刻地认识世界。他们不满足于教师对他们知识的传授,而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对自己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的地理习惯,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新课程理念认为对高中生应更加重视德育,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环境教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了解人地关系,同时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因为环境教育具有的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环境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都不断地提高,而且在环境教育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探析] 环境教育内容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探析] 环境教育内容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探析] 环境教育

内容

【摘要】环境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为改变现状就要从基础做起,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基础、未来的栋梁,增强其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作用,因此,地理学科在中学阶段的开展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做到地理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育和环境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念,养成文明的环境行为习惯,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行列中去。

【关键词】中学地理;环境;教育;保护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渐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越来越大,人为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日趋严重,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已有从发达国家扩展到了发展中国家,从城市蔓延到乡村的趋势,其影响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全球性的极端恶劣天气时有发生,例如北美和欧洲国家的极寒天气,生态破坏严重如南极和北极的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消耗能源短

缺、生态破坏等问题。同时,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教育问题,为了能有效的减缓环境的恶化,遏制环境破坏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实行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环境教育,向人们传授环境知识,帮助人们树立环保意识,作为学校应该重视对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从学生抓起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念,养成文明的环境行为习惯,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行列中去。因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中学地理科由于其学科特点和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环

境教育素材,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意义十分重大。中学地理科实施环境教育,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以渗透教学为主

教师可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

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每节课的

环保教育计划,要明确向学生灌输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渗透

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事例分析、问题讨论、直接交待等。

例如,讲到“我国的森林草场资源”时先让学生阅读一则消息:由内蒙古刮向华北地区的沙尘暴越来越猛烈,今年春夏

之交还把它的势力范围延伸至东海之滨的上海,使全国上下

大为震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为

何这几年我国的沙尘暴愈演愈烈?作为一名公民,你有什么好

的防治方法?你的想法根据是什么?讨论后,要明确我国森林

覆盖率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加上破坏大,植树的成活率低,使得我国气候日趋恶劣,不但沙尘暴天气,各地的水旱灾害

也频繁发生。这样使学生懂得森林植被的生态作用,主动参与绿化造林活动,自觉保护绿化及绿化设施,在日常生活中也更

珍惜由木材制造的纸张和其它木制品。这样,既可达到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又可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

二、倡导绿色消费

1. 环保选购,绿色生活

要求学生优先选购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自身未受污染,且其生产过程未对环境产生破坏的产品,如绿色食品、无

氟冰箱、无氟空调、无氟摩丝等。选用无氟产品可以减少氟里昂的使用量,保护臭氧层,保护与人类生死攸关的大气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购买绿色产品对自已对人类的作

浅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范文

浅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范文

浅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的策略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而环保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地理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纵观初中人教版地理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上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自然原因:如地震、山崩、泥石流、火山爆发、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灾害;部分地域水土中缺乏人体需要的某些化学元素,或含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

2.人为原因:滥采滥用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抽取地下水、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工业“三废”、农药;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生的垃圾、污水、噪音、汽车废气和交通拥塞等一系列问题,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等。

青少年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动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当前家庭社会的重要组成。因此作为地理老师,我们不但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正视当前的环境问题,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的践行环保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依托教材结合时事热点进行环保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核心价值观之一,即生态文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十分重视环境保护,曾多次阐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并以妙言隽语生动地形容“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环保教育的内容,每一个环境问题无不从正反两方面给世人以告诫和启示。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国家环保问题的大政方针,做一个心系祖国与时俱进的中学生;另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将“生态文明”传递给更多的人。

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65

【史地政讲台】

【才智】

[2013.5]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十分重视环境问题,我国也早已把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之一。因此,寓环境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是我们每一个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呢?

一、必须提高环境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新的环境道德观念,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以及其他物种生存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道德,把人类道德观念从人与人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还对自然负有责任,即人类在发展和完善自然的同时,必须考虑自身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结合教材科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就以自己博大的胸怀给予人类各种丰富的资源,工业的腾飞、农业的发展,使人类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当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的一个接一个胜利时,自然环境却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人类对自然的

行为失误而引起的生态问题无情地报复着人类,人口爆

炸、物种灭绝、全球升温、酸雨、大气污染、资源枯竭、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出台了一系列的国际环保公约,这些公约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任起环保宣传的责任,在中学地理中结合教材渗透,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那么中学地理中的“环境意识教育”究竟有哪些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地球这一人类唯一生存、发展、栖息的处所。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程度的加深,由依赖、顺应到改造,再到征服、主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推进了文明发展

的进程。由于人们缺乏环境意识,在生产时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不注意环境保护, 出现了资源紧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和酸雨等。是经济与环境不综合利用和不同步发展的结果,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环境的问题的出现是发展的问题,也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正确的途径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地理教育的组织线索之一,并将培养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加强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渗透,培养他们科学的环境观。

环境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意识是科学意识,也是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既包括科学地认识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教育,又包括科学地运用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还包括人类自身进步要和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这正是当今社会建设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人们如果没有基本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意识,没有文明的环境行为,将不能成为合格

的新世纪公民。今天,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方向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

生存所必须的素质和能力,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意识、技能就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所以说环境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地理教师应抓住素质教育的良好机遇,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1]

一、用事实引发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地理环境正在遭受人类自身的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自觉行为。作为地理教师更应在这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以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切关注,使学生从小就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由于大量的燃烧矿物,使得co2排放量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使地势低的海边城市面临淹没之灾,同时海水倒灌也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在例如植被的破坏,会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从而,从根本上唤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我们再也不能坐等灾难临头,必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二、结合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观

环境问题世界都在关注,同样我国也必须面对,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我国基本国情 ,既讲我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的一面 ,又讲人口众多,自然灾害频繁、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不利的一面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环境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

观。

三、创新教学方式是环境教育实施的关键

采取怎样的方式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如何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在这里我们应该从课堂,课外,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来把握。

课堂教学应成为主渠道,主渠道。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讲授有关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另外还应通过提问、讨论、观看地图、景观图、标本、模型、做实验、电化教学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环境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其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强烈意愿。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接触社会,在真实的环境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验,变环境知识为意识,增强环境意识,培养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形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自觉地投身到环境保护和治理活动中去。[2] 众所周知,地理知识日新月异,是永远学不完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培养地理知识的信息素养(包括搜集、梳理、甄别、解释、应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是受益无穷的。而网络化的地理教学正好可以有效地配合这种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动手操作、自己解决问题,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学会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

四、作业系统的设置

地理作业系统,是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性活动的方

式传递地理教学信息,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符合课改理念的作业系统更是师生交互活动的理想平台,可为新型的学习评价体系提供更直观翔实的依据。

因此教师对作业系统的设置应跟上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变革,设置基础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技能操作作业、调查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相结合,利于学生充分展现各种地理能力。可以让学生提高书面材料或口头表述、实物制作或图像材料甚至影音录像等,给学生设定多样化的发展平台,有利于多元化的学习评价。[3]从而加深、巩固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将这种行为动作带到生活中去。

地理教育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地理课的环境教育功能,使学生认识到目前我们国家的严峻态势,在平时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珍惜和节约使用各种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文明习惯,谴责、纠正各种有违生态文明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闫占宏. 地理教学应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j]. 青海教育,2006,(7—8):91.

[2] 牟芬. 地理教学应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3~65.

[3] 陈顺典. 高中新课改地理作业系统初探[eb/ol].

/gzdl/jszx/

jxyd/gzxkc/200607/t20060718 _259377.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