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王维古诗赏析
使至塞上王维
使至塞上王维一、默写全诗:赏析: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
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二、诗句理解默写:1、苏轼评价王维云“诗中有画”,《使至塞上》一诗中最能展现这个特点的句子是,。
2、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3、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使至塞上》中_________ _ _,_______ 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用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三、诗句理解与赏析1、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经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2、《使至塞上》这首诗可以说是将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既以简练的笔墨叙述了出使边塞的经历,又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3、这首五言律诗的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被排挤出朝廷出使边塞的幽微难言的复杂情感。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王维的《使至塞上》注释和赏析
【导语】《使⾄塞上》是唐代诗⼈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途中所作的⼀⾸纪⾏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王维的《使⾄塞上》,欢迎阅读! 《使⾄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注】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尽黄河上落⽇浑圆。
①单车:⼀辆车,车辆少,这⾥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②属国:有⼏种解释:⼀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存其国号者。
⼆指官名,唐⼈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
③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喻。
④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这⾥是指⼤雁北飞。
胡天:胡⼈的领空。
这⾥是指唐军占领的北⽅地⽅。
⑤⼤漠:⼤沙漠,此处⼤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云塞外多旋风。
⼜: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的平安⽕。
⑥长河:指流经凉州(今⽢肃武威)以北沙漠的⼀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河。
⑦萧关:古关名,⼜名陇⼭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⑧都护:这⾥指前敌统帅。
燕然:燕然⼭,即今蒙古国杭爱⼭。
【赏析】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两句,是对⼤漠⼣阳景⾊的描写,写诗⼈进⼊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开阔,意境雄浑,⼗分⽣动传神,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奇句。
⾃古以来,边疆沙漠浩瀚⽆边,是最为⼴袤⽆垠的⼀⽚⼟地,所以诗⼈下了⼀个“⼤”字,钝⽽真。
边塞⼀⽚死寂,荒⽆⼈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所以烽⽕台燃起的那⼀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荒凉⼤漠,只⼀道浓烟,所以诗⼈称之“孤烟”。
⼀个“孤”字写出了景物单调的特点,⼜衬托出边塞将⼠的孤独⽆依。
紧接⼀个“直”字,⼜表现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就像将⼠们守护边关保家卫国的决⼼⼀样,耿直⽆⼆。
沙漠上环境恶劣,⼨草不⽣,没有⼭峦林⽊,那横贯沙漠的⼤河,就⾮⽤⼀个“长”字不能表达。
使至塞上逐句赏析
使至塞上逐句赏析《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第一篇: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
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简介《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翻译/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王维使至塞上诗歌鉴赏
王维使至塞上诗歌鉴赏〔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带来王维使至塞上〔诗歌〕鉴赏的内容!《使至塞上》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XX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知我都护已在燕然。
《使至塞上》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保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XX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XX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XX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XX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事实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此林庚、冯沅君主编的《ZG历代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据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XX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XX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XX、XX实地考察者证明,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使至塞上王维赏析简短
使至塞上王维赏析简短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下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生平概述】王维(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他是一个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即第一名举子),二十一岁成进士。
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
安史之乱,被执,拘禁于菩提寺中,他伪装病疾。
安史乱平,以谄贼官而论罪,因曾作诗寄慨,因而只受到降官的处分。
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存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就是一位知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道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的确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存有其精辟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雄伟宏大,或者就是边疆关塞的壮丽荒寒,小桥流水的恬淡,都能够精确、提炼地塑造出轻松极其的生动形象,著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全然融合沦为一个整体,著存有《王右丞辑》二十八卷。
【赏析一】简洁的笔墨写下了此次使臣前往西北边塞看望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
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千古壮丽”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下日圆”,笔力遒劲,意境雄浑,视野宽广。
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小”字就可以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芜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点燃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就是多么显眼,“孤烟”正能够状其神韵。
“孤烟”后一“直”字,并使景物变得纯粹简净,进袭人心。
“长河落下日圆”,苍茫的沙漠,只有黄河纵贯其间。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导语】王维是盛唐诗坛的一个重要诗人。
他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擅长写田园山水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这首《使至塞上》正是他边塞诗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的大意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简析】1。
首句写出使的原因。
“单车”,即一车之车,指一人之车,不是一乘之车。
“欲问边”,点明题目。
古代交通不便,出门多步行,所以说“欲问边”。
此句写独自一人向前线进发,目的是想探听一下那里的战事消息。
2。
次句描绘出使途中的景物。
征蓬出汉塞,意谓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塞外。
“出”字有两重意思:一是说蓬草离开了汉地,孤单地飘出了汉塞;二是说蓬草的根系长着大大小小的毛球,随风飞转,越来越远,飞到了边塞外面。
一个“出”字,就突出了离乡背井,词语中也充满了蓬草离根,飘飘何所之感。
“归雁入胡天”,即“归雁出塞”。
“归”字点出了秋天景象。
汉雁向北,而胡雁却向南飞,说明天气已经由凉变冷,已经到了深秋时节。
诗的后二句,集中写将士的英勇壮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说边塞广袤沙漠中,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直上云霄。
这个景象有几层意思:其一,写将士戍边时的艰苦生活。
“大漠”,边境上空旷荒凉的地方。
“孤烟”,表示这里没有别的烟,突出了烽火的特点。
沙漠上烽火台燃起的烟直上云霄,就给人造成了一种空旷荒凉的气氛,突出戍卒的辛苦生活。
其二,写将士戍边时的思想活动。
“孤烟”一词历来解释为“极言其烟之盛”。
但如果联系下文,则会觉得作者写的并非眼前之景,而是戍卒心中之情。
“直”字表现了将士们的豪情,他们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这首诗写将军领兵作战,气势雄伟,又有几分苍凉悲壮。
“萧关逢候骑”以下四句,记将军此次出使途中,除了与“候骑”交错而过外,还在萧关碰到侦察骑兵。
王维的《使至塞上》注释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注释和赏析《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注】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①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②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二指官名,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③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④归雁:雁是候鸟,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⑤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二云塞外多旋风。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⑥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⑦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⑧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是对大漠夕阳景色的描写,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十分生动传神,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奇句。
自古以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是最为广袤无垠的一片土地,所以诗人下了一个“大”字,钝而真。
边塞一片死寂,荒无人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所以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荒凉大漠,只一道浓烟,所以诗人称之“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单调的特点,又衬托出边塞将士的孤独无依。
紧接一个“直”字,又表现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就像将士们守护边关保家卫国的决心一样,耿直无二。
沙漠上环境恶劣,寸草不生,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沙漠的大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
落日,是令人感伤的意象,有垂暮之感,诗人用一“圆”字来形容,反而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所特有的夕阳景象,而且还蕴含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感受,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在了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令人如身临其境,具有强大的感发力量。
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使至塞上⑴单车欲问边⑵,属国过居延⑶。
征蓬出汉塞⑷,归雁入胡天⑸。
大漠孤烟直⑹,长河落日圆⑺。
萧关逢候骑⑻,都护在燕然⑼。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赏析
相关王维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王维《使至塞上》原文赏析本文是对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照,假如感觉很不错,欢迎评论和分享。
《使至塞上》是唐朝诗人王维受命赴边疆慰劳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途以及旅途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抵达地址,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括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述了边境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情景,境地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获成功,表露出对都护的赞美。
此诗既反应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为被排斥而产生的孤单、孤独、伤心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风景中感情获得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大方悲壮之情,显现出一种豪迈情怀。
【原文】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说明】使至塞上:受命出使边塞。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催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使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篇即写出塞时的沿途风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轻车出使,慰劳边塞上的将士。
“单车”,一辆车,形容此次出使跟从少。
“问边”,慰劳边士。
“属国”,文学分享典属国(秦汉时的官名)简称,此指王维自己。
“居延”,地名,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
塞:边疆上的险峻地方。
胡:对周边外族的蔑称。
孤烟:指战火与燧烟。
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安全的信号。
燧烟燃狼粪,取其烟直而聚,故云孤烟直。
长河:指黄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在萧关碰到侦察的骑兵,得悉首将(都护)正在前线。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
“候骑(j ì)”,骑马的侦探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在今蒙先人民共和国境内,这里指当时的边防前线。
【古诗今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慰劳边塞上的将士;途中经过居延。
好似蓬草随风飘出汉塞,又像飞天际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天。
绮丽壮美的塞外奇景王维《使至塞上》及赏析
【导语】王维作品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王维以清新淡远,⾃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不倒的旗帜。
王维的⼭⽔诗关于结构画⾯,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动静相兼,声⾊俱佳。
下⾯是为⼤家带来的王维《使⾄塞上》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使⾄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尽黄河上落⽇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使⾄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辆车,车辆少,这⾥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种解释:⼀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些属国。
⼆指官名,秦汉时有⼀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带。
此句⼀般注本均⾔王维路过居延。
然⽽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需经过居延。
因⽽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这⾥是指⼤雁北飞。
胡天:胡⼈的领空。
这⾥是指唐军占领的北⽅地⽅。
⼤漠:⼤沙漠,此处⼤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解:⼀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聚,虽风吹之不散”。
⼆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直上”。
据后⼈有到⽢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的平安⽕。
长河:指流经凉州(今⽢肃武威)以北沙漠的⼀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河。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诗词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诗词赏析译文及注释篇一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王维《使至塞上》诗意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诗意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诗意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⑨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⑩长河:黄河。
⑾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⑿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⒀都护:官名。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王维《使至塞上》为盛唐著名边塞诗,但关于此诗学术界迄今仍存在诸多争议,令人莫衷一是。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维《使至塞上》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尤为人称赏。
然而,学术界关于此诗的论争迄今仍聚讼纷纭,异论异解迭出,令人莫衷一是。
据笔者考察,关于此诗,从创作的时间、地点到主题思想,从标题到诗歌最后一词,几乎都存在争议,古虽有“诗无达诂”之说,但如本诗一样争议如此之多,争论涉及面如此之广,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这在古代文学研究中是极为罕见的。
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特作此文,试图解开这个学术界的难解之谜,以期为这首著名诗歌的研读乃至诗人王维的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一我们认为,解读本诗,了解当时王维出塞的路线是关键。
《使至塞上》诗是王维出塞时创作的一首描写旅途见闻的诗歌,此点为学术界所公认。
我们知道王维此次出塞,是从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出发去往凉州(唐代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地,即今武威),而这段路途正是汉唐时代我国通西域的丝绸之路的东段。
了解王维此次出塞行走的路线,对于准确理解本诗的内容至关重要。
历来解诗者,大多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问题。
其实,不管是持本诗作于赴塞途中说者还是持凉州说者,关于本诗的内容基本都持相同的观点,即本诗主要描写了王维赴塞途中所见到的奇特壮阔的边塞风光。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王维此行出塞走的路线,再对照诗中所描写的景观,自然也就能准确理解诗句的内容与含义了。
在盛唐时期,凉州是唐代西北的边关重镇,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位于河西走廊咽喉之处,其东南可直通长安、洛阳,其北可防突厥、回鹘,其南可抵御吐蕃,其西可通西域各国,故唐朝将其作为河西节度使幕府所在地,有重兵驻防。
王维《使至塞上》的意思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的意思及赏析王维《使至塞上》的意思及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①,属国过居延②。
征蓬③出汉塞,归雁入一胡一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④逢候骑,都护⑤在燕然⑥。
①单车:轻装上阵的车。
问边:慰问边防。
②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故址在现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
③征蓬:飘飞的蓬草。
④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⑤都护:唐代边疆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
⑥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一爱一山,代指边防前线。
孤单单的马车要去哪里呢?是要出使西北边塞。
急匆匆像风中的蓬草一样出了边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疆。
无垠的沙漠中只有一缕烽烟冉冉升起,蜿蜒的黄河上浮着浑一圆的落日。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的部队,原来战士们正在燕然前线把守。
【孤壮之美】之所以将这首诗归入“场景描写”,便在于它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塞外大漠孤壮景色中最有意境的一幅画: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的残红壮烈。
“孤烟之直”,“落日之圆”,构成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景象。
【赏析】从常识上来判断,大漠上长年多风沙,一缕孤烟很难“扶摇直上”。
“长河落日圆”也不准确,黄昏时的太一陽一很少有圆如银盘的。
所以,这最出彩的两句话是诗人的想象,但无碍诗意的表达。
生活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如何使你的写法别具一格,就需要我们在想象上花一些工夫了。
【启示】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时写的。
唐代在朝廷为官的文人有很多,他们都在从政的过程中创作了很多名篇。
可见文人并不是呆在书斋中不问世事的老朽,积极入世的生活,并不妨碍内心的诗意,只会让创造的灵感来源更加丰富。
《使至塞上》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2欲问边○3,属国○4过居延○5。
征蓬○6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7直,长河○8落日圆。
萧关○9逢候骑○10,都护○11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单车”也许并非真的单人单车,这样写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
“属国”,是诗人自称;实际诗人并不需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前两联还是在个人荣辱浮沉的小圈子里打转,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不妨想象一下,在这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背景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
“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那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更衬托出大漠之苍茫。
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这里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三一文库()〔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王维《使至塞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使至塞上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王维古诗赏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作,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面来赏析下!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⑨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
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
⑩长河:黄河。
⑾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⑿侯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⒀都护:官名。
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⒁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⒂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译文
(我)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
(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鉴赏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
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
“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
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
本诗中的“出汉塞”
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
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
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
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
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
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
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
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