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试题(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测试试题

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测试试题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中曾这样记载神农发明农业:“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

同时,汉代的很多画像石也有类似的内容(如下图)。

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A.神农教民劳作的观念在汉代比较盛行B.中国古代农业是人民群众发明的C.文献与考古结合证明了神农确有其人D.汉代的农业生产仍然以耜耕为主2.下表“滇文化墓葬”出土器物统计表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出土的器物统计。

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A.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推广B.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C.西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D.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3.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

雇工“无资充個而佣力自活”,“计岁而受直者曰长工,计时而受直者曰短工,计日而受直者曰忙工”。

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

这一现象表明()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4.史料记载,清乾隆以后在外来商船的刺激下,四川省在稻米等传统粮食优势作物之外,形成了棉、桑、蔗、茶、果等专业种植区,甚至一些府县多种植烟草,“邑人业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屡见不鲜。

这一现象表明()A.清朝已经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经济作物获利大于粮食作物 D.商品生产结构变化受市场影响5.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

……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

这说明()A.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D.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6.马王堆汉墓1号墓(西汉初长沙国垂相利仓妻子墓)出土遣策竹简312枚,逐件记载了随葬物品:用漆木质鼎盛放的羹,用竹b盛放的肉食品,用陶器盛放的酱和酒,用布囊盛放的粮食,以及漆木器具、梳妆用品、丝织衣物、乐器等。

(完整)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完整)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A.商品经济B.小农经济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2、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石器锄耕3、下列这种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4、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①丝织品②景德年间瓷罐③唐三彩④哥窑瓷瓶⑤珐琅彩A、唐朝B、北宋C、南宋D、清朝5、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B、徽商和晋商C、闽商和粤商D、台商和港商6、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7、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邸店B、柜坊C、飞钱D、坊8、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所反映的实质是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9、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400亩,另辟300亩。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A、400亩B、300亩C、700亩D、100亩10、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B、加强外航海管理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11、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屯田制D、摊丁入亩12、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西汉B.东汉C.唐代D.宋代13、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14、掌握着当时的世界商业霸权,成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15、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B、荷兰、德国、法国C、西班牙、荷兰、美国D、西班牙、荷兰、法国16、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原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

高中必修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

中学必修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在中学历史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反映必修二的历史内容比拟难驾驭好,考试的时候成果也不是特别好,那就多做一些必修二的历史试题吧,接着强化学问。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学必修一历史测试题及答案,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必修一历史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构成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是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世界贸易组织④关贸总协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其次次世界大战后重新确立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特点是A.以美国为中心B.以欧洲为中心C.以美元为中心D.以苏联为中心3.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包括A.联合国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银行D.关贸总协定4.1951年,局部西欧国家为在两极格局中加强联合,以求生存与开展,建立了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C.欧洲共同体D.欧洲联盟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①标记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②确立了战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③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④促进了世界贸易开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和开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西欧经济旺盛和政治稳定B.消退了西欧各国的冲突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紧要动摇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7.欧洲联盟的性质是A.区域性经济组织B.区域性政治组织C.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D.一个形成中的新国家8.区域性经济集团的不断出现,主要是因为A.各国经济开展水平趋于相同B.各国经济相互依靠程度进一步加强C.各国慢慢消退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相同9.“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不同点是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开展的产物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加C.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D.各地经济依靠性加强的产物10.西方国家流行这样的谚语“一等企业卖理念,二等企业卖技术,三等企业卖效劳,四等企业卖产品”。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元标达检测1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元标达检测1

第一单元标达检测一、选择题1.远古的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

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是人类( )A.开始学会用火B.开始学会制造工具C.开始学会打渔和捕猎D.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是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故选D项。

2.《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

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200帕那。

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此规定说明了( )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B.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线分明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故D项正确。

3.《印度快报》曾报道: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恋人,由于相爱,竟被家人吊死在自家的屋顶上。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今印度人( ) A.宗教情结异常浓厚B.礼教束缚严重C.种姓观念根深蒂固D.排外意识强烈【答案】C【解析】材料“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恋人,由于相爱,竟被家人吊死在自家的屋顶上”反映了印度人仍然具有很强的种姓观念,故C 项正确。

4.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来针砭时弊。

下边这一幅漫画反映了( )A.《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B.古代罗马奴隶制度的实质C.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D.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答案】C【解析】漫画显示,妇女、奴隶不能参加公民大会,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本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故选C项。

5.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选出的“解说员”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所选专题的相关资料。

有一组的解说员搜集展示的材料如以下方框所示。

请你判断其所选的专题是( )1.位于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

2.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3.其统治者称“法老”。

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古巴比伦D.古代希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尼罗河流域”“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法老”等关键信息判断该学习小组所选的专题是古代埃及,故选B项。

第9课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1)

第9课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1)

全球化 证券市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1)原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2)表现。 ①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②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③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 部分。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问题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 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这对美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培 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答案】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缓慢;西欧、日本的竞争。 影响:对美国来说,使美国无须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对 世界来说,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
④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及理论上的失误、思想方法的 绝对化等,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2)特点。 ①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以实现工业化;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 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②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 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要点总结】 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金融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运转资本。资金为一个国家的快速发 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除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之外,外部的融资也是获 取资金支持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金融的快速发展,能有效刺激市场 经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2)金融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结构的合理调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金融发展越来越完善,那对外的贸易也会越来越畅通,同时也促进了 国际贸易结构的合理调整。
——摘编自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

凤城中学2016级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拽沉重的青铜酒器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意生活化D.青铜工艺水平超群,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协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洁再生产。

”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坚韧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特别脆弱D.小农经济只须要一些简洁的劳动工具3、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

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官府限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③交通便利,货币统一④政府实行激励商业发展的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4、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B.崇仁坊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5、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上述材料中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A .交通发达B.会子得到广泛运用C.商业旺盛D.长途贸易起先出现6、“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分数:班级:姓名:)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5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处,12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 (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①我国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④ D.①②④ C.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A.牛耕砖画 B.废井田开阡陌 C.古代渔猎生产 D.古代畜牧业生产3.(2008·北京高考)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最有可能是一哪列下朝代的御瓶 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庄子·让王》2009·临沂模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句话 5.(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D.①③④.②③④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 C.①②④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6. 右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

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 B .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 C 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7.前。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朝代是中国的封建王朝?
A. 唐朝
B. 清朝
C. 国民政府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B
2. 以下哪位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
A. 孔子
B. 居里夫人
C. 高尔基
D.
答案:A
3. 下面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A. 中国革命爆发
B. 五四运动
C. 九一八事变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

答案:中国近代史包括了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的建立、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2. 请解释封建社会的特点。

答案: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主要特点包括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五等爵位制度、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以及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等。

三、论述题
请就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进行论述。

答案:中国近代史的转型过程经历了社会风暴、政治变革和社会主义革命等阶段。

从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动乱到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逐渐走向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随后,北洋政府的建立以及抗日
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爆发,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近代史迎来了新的篇章。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

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

3060.01.刘少奇在1956 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应该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八大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四大2.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的道路B.个体手工业联合在集体合作社C.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3. 1960 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

该方针的提出说明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B.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C. 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D. 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4. 1964 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 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20 世纪50 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5.下列各项中,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几次会议内容的表述错误的是A.“八大”:确定人民公社化运动方针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C.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6.“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看法评价的是A.农业合作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D.乡镇企业7.20 世纪50 年代初,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实施“一五”计划B.组织人民公社C.进行三大改造D.发动“大跃进”8.如表所示为1952- 1978 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小麦、水稻、苹果、葡萄、黄瓜、豌豆、甘蔗等。

这一状况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食物物种交流B.人们的饮食习惯得到根本改变C.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D.物种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2.新航路开辟推动了食物物种交流,下列对图中物种传播方向判断正确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传播A.甲:橄榄B.乙:番茄C.丙:咖啡D.丁:茶叶3.在美洲,小麦是欧洲移民的主食,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

1776年,《美国农业》记载:“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等谷物,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

”当地农民谈道:“小麦收割后,被大量卖到里沃德岛、新西兰等地。

”这说明小麦在美洲的传播()A.改变了美洲居民的饮食习惯B.打通了欧亚间的新商路C.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4.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B.铁犁牛耕的应用C.生产能力的提高D.水利工程的修建5.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下列选项中,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②中国发布《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提出“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③联合国安理会多次牵头组织、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④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④6.秦朝时,设有不同级别的田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卷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 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 D.小农经济的形成2.汉代农民“外出为庸(佣)”的现象颇为普遍,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申屠蟠家贫,傭为漆工”;“栾布穷困,卖庸于齐,为酒家保”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土地集中日益严重C.租佃关系普及深化 D.水陆交通长足发展3.秦朝《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在《法律答问》中亦明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一说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一说为二年刑)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A.意在维护土地私有 B.反映秦朝奉行严刑峻法C.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D.利于了解秦朝经济生活4.《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据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农耕,终于醺醺(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 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5.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

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

据此可知A.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6.欧阳修撰《新唐书·地理志》,于所修农田水利事,皆祥记载。

据其所记载,散见于全国各处,而淮南道和江南东道为独多。

北起楚州(治所在今天江苏淮安),南迄明州(治所在今天浙江宁波南)海滨,络绎不绝。

据此可知,当时A.农业区域差别明显 B.南方社会比北方更安定C.南方农业得到发展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7.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过关检测:(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过关检测:(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过关检测(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宋代解析:选B材料“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反映的是铁犁牛耕技术,根据所学,这一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项。

2.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解析:选B“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与之类似。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选B项。

3.《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选B题干中的诗句体现的是土地所有制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反映的是井田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选B项。

4.《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远接树。

水乡成一片,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解析:选D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黄昏”反映了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说明当地耕织结合的景象,故答案选D项。

5.《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这两段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都是()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解析:选B东西织室是西汉时在首都长安设立的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

高中历史选择题集练习题(1)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选择题集练习题(1)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必修Ⅱ选择题集(1)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将公田化为私田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C、土地兼并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5、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6、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白瓷②青瓷③五彩瓷④珐琅彩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7、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A、交子B、榷场C、瓦肆(瓦子)D、夜市8、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C、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D、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9、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不.包括A、开始时都经营冶铁业致富B、经营行业比较广泛C、都涉足金融领域D、都把买卖做到国外10、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1、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小专题测试试题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小专题测试试题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乃始教民播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 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五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 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3.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诗经》载,西周时期“其镈斯赵,以薅荼蓼。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由此可见当时( ) A.铁制农具已得到普及 B.作物的品种已十分丰富C.人们已懂得变草为肥 D.水利灌溉系统十分发达5.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这些农谚( )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没有科学可信性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源于农民的无知6.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7.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诗经》:“千耦其耘。

”(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8.据《国语·晋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孙因国内政治斗争失败避难到齐国后,从事农耕,牛也从“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含答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检测题一、单选题1.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一些市镇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这说明明清时期A.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布局出现重大的变化C.市镇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 D.城市经济功能得到了加强2.下表是宋代各朝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简表据此可推断,当时()A.小家庭观念盛行 B.人口衰减严重C.小农经济遭破坏 D.人口隐瞒严重3.《诗经-甫田》曾这样描述齐国的农业状况:“无田(佃)甫田(大田),维莠(杂草)骄骄。

”。

据此可知A.战国时期战争相当频繁 B.井田制逐步瓦解C.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A.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B.使私人土地所有制得到充分发展C.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5.清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提到:“天下货财所积,则时时有水火盗贼之忧。

独有田产,不忧水火,不忧盗贼。

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竞夺尺寸,千万顷可以值万金之产。

”这一现象导致了:A.商品经济日益萎缩 B.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6.乾隆二十四年,清廷规定:“侥有违例出洋,每丝一百斤发边卫充军;不及一百斤者杖一百,徒三年……”。

政策实施五年后,“不特丝价依然昂贵,未见平减,且遇值蚕事收成稍薄,其价较前更昂”。

上述现象说明海禁政策A.无助于民间贸易的发展B.导致手工业产品物价上涨C.不利于中外贸易的交流D.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7.明朝朱元璋严令士农工商各守本业,即使是医、卜,也强迫他们必须“土著”,不得远游,凡“有不事生业而游惰者及舍匿他境游民者,皆迁之远方”朱元璋这一政策的意图是A.固化社会分层以巩固统治根基 B.鄙薄压制工商业者以固守农本C.打击游惰者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D.严禁人口流动以安定社会秩序8.如以宋太宗、真宗年间的物价指数为基数,到宋徽宗时,作为农产品代表的米价格上涨约11倍,作为手工业品代表的绢价格上涨约2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1.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A. AB. BC. CD. D2.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

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3.苏轼诗云:“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诗句反映出当时( )A.在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B.坊市界限被打破C.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D.商品经济的繁荣4.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很不稳定D.个体小农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5.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政策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6.《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B.齐国手工业发达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D.农业的精耕细作7.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A.冶铁业开始使用灌钢法B.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C.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D.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8.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籍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商挂着官职继续从事商业活动(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其实并没有实权)。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材料题(解析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材料题(解析版)

阅读下列材料(15分)1、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于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

(2分)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

((3分)(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4分)答: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4分)答: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政暴敛而破产。

(4分)2、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匹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⑴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4分)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2分)答:现象:丝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

(4分)本质:资本主义萌芽。

(2分)⑵材料二反映出来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出来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答:不同。

(2分)理由: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章《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一)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章《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一)

203601.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 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的增加C.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D.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2. 16 世纪,在西欧流行这样一句话:“谁控制了(亚洲的)马六甲,谁就扼住了(意大利)威尼斯的咽喉。

”下列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3.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 … 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4.西班牙的物价在16 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 世纪初上涨四倍。

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 世纪中叶达到顶点。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确立B.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C.贵金属在欧洲大量流通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5. 1674 年“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更名为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 ,下面漫画(图1、图2)反映了更名后两个国家的关系,这两国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荷兰与英国C.英国与法国D.美国与法国6.凡是不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在资本主义世界地位的上升,必须凭借自己雄厚的工业基础。

“不能持久”的例证不包括( )A.意大利B.葡萄牙C.荷兰D.英国7.“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

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

”材料强调的是( )A. 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C.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8. 《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更重要的是18 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中必修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中的学生在必修二的历史时,要做到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就应该做份相应的试题,进一步巩固好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二历史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必修二历史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2.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

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

”文中的“英雄”是指(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3.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一座山丘上,有16世纪流传下来的一座教堂和一些西方式的建筑。

从历史背景推算,它们最早是人兴建的( )A.英国人B.西班牙人C.荷兰人D.葡萄牙人4.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历史机遇使下列地区受益最大的是( )A.大西洋沿岸B.印度洋沿岸C.非洲东海岸D.太平洋沿岸5.17世纪时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当时荷兰在亚洲拥有的殖民地有( )①好望角②新阿姆斯特丹③马六甲④巴达维亚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6.下列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歼灭“无敌舰队”,使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②英国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③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④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为争夺殖民地提供了武力后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8.“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的鲨鱼……”。

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在学习完必修二的历史内容后,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来复习课本的知识,其实做份相应的历史试题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能有效巩固好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二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B.铁器牛耕C.曲辕犁D.筒车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4、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

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5、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

这主要反映出古代中国A.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6、“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中描绘的城市现象最早出现在A.西汉B.隋唐C.北宋D.元朝7、有位学者写了一部关于宋代商业发展的专著,不适合作为这本专著名称的是A.《商帮的兴衰》B.《晨曦中的汴河》C.《坊墙倒塌以后》D.《草市饮食大全》8、《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9、小波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2试题(一)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
2.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3.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A.邸店 B.飞钱 C.坊 D.柜坊
4.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包括
①专卖制度②加征商税③歧视商人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
6.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7.下列为我国瓷器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
A.彩陶
B.黑陶
C.制陶施釉技术
D.青铜冶炼
8.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③工商市镇蓬勃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
A.自然经济
B.中国的资本主义
C.外国资本主义
D.自然经济和中国的资本主义
A.鸦片输入的减少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列强夺取了政治经济特权
D.5%的低关税率
1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2.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利推动
1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D.科技和教育
14.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D.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读下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16.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1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思想解放”指的是
A.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
B.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作出的最重大的决策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拨乱反正,纠正重大冤假错案
D.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现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22.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23.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4.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农村 B.沿海地区C.城市D.国营经济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
A.改革市场体系
B.改革资源配置方式
C.改革贸易体系
D.改革人才体系
27.近代以来,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城市是
A.北京
B.上海
C.济南
D.武昌
28.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29.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是
A.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B.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株洲的铁路
C.京汉铁路
D.淞沪铁路
30.“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

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