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记忆的再认——“似曾相识”

合集下载

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

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

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
“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感觉,就像是你遇到一个人、经历了一件事情或者看到了某个地方,感觉好像曾经经历过,却同时又感到非常陌生和陌生。

这种感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

例如,你可能在一个新环境中遇到过一个人,感觉好像在某个地方见过这个人,但是又找不出具体的记忆或回忆。

或者你可能会看到一个景色或场景,感觉好像在梦中曾经出现过但是却无法回忆出来。

这些情况都可以用“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来形容。

其实,这种感觉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

其中一些原因可能是你在前世中已经经历过,因此产生了熟悉感。

还有可能是你之前潜意识中已经接触过这个人、场景或景色,因此也会产生一些认知上的熟悉感。

此外,也有可能是你的记忆存储在潜意识中,需要再次刺激才能唤醒,导致你感到“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感觉,我们都应该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深入思考。

在轻轻回忆和思考中,我们可能会找到一些线索,这些线索有助于我们回想起之前的经历,以及这种熟悉感的来源。

最后,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是一种自然的感受,不必惊慌失措或感到恐惧。

相反,它可能是一种锻炼我们大脑能力的良机,让我们更好地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和记忆。

福建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福建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福建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商务部2024年2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6575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服务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其中,()增长最快。

A.旅行服务B.交通服务C.餐饮服务D.住宿服务【答案】:A2.国铁集团消息,CR450动车组样车将于年内下线,列车运行时速将达()公里。

A.800B.600C.1000D.400【答案】:D3.2024年4月25日,航天科技集团发布了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新构型,命名为()运载火箭。

A.长征八号乙B.长征八号甲C.长征八号丙D.长征八号丁【答案】:B4.2024年3月13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近日部署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以()为单位,分类开展。

A.县B.县或镇C.市D.市或县1/ 15【答案】:D5.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6日正式开启,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设置“世界经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国际合作”四大板块,将突出()的特点。

A.“创新办会”B.“绿色办会”C.“协调办会”D.“共享办会”【答案】:B6.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共同特征的是()。

A.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B.市场经济是限制性经济C.市场经济是平等的经济D.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答案】:B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答案】:B8.以下属于法律关系的是()。

A.代理人与被代理人关系B.恋人之间关系C.党员之间D.嫖娼人与被嫖人之间【答案】:A9.发生“日食”是由于()。

A.太阳挡在地球与月亮之间B.地球挡在月亮与太阳之间2/ 15C.月亮挡在地球与太阳之间D.太阳发生磁场聚集现象【答案】:C10.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

学生记忆能力的研究

学生记忆能力的研究

学生记忆能力的研究内容摘要:学生记忆能力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息息相关,学生的记忆能力经过系统的培养是可以全方面提高的,形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对学生终身发展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记忆能力;能力;方法我在教育岗位耕耘多年,我发现学生记忆力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息息相关,故此对“记忆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多年的研究,从开始懵懂不知到现在对学生记忆力培养方面颇有心得,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我认为,学生的记忆能力经过系统的培养是可以全方面提高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非常有帮助。

一、记忆能力什么是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

它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因此,记忆能力的结构也就包括识记能力、保持能力、再认能力或再现能力。

识记能力是人脑接收并保持所获得的信息的能力。

保持能力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储存的能力,以达到不遗忘的目的。

个体在保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称之为保持力或保持能力。

再认能力或再现能力就是当过去感知过的信息、材料、对象再一次出现时,觉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能确认是以前感知过的。

个体在再认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能力,称之为再现,是对过去经验过的信息、对象、活动又一次在脑中呈现或行动上重发现的过程。

再现分为无意再现与有意再现。

个体在再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记忆能力,称之为再现能力,或再认能力。

识记能力与保持能力是再认能力和再现能力的基础;再认能力和再现能力是识记能力和保持能力的证明,并进一步巩固识记能力和保持能力。

识记能力、保持能力、再认能力和再现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记忆能力。

二、学生记忆能力现状及成因(一)学生记忆能力中有意识记能力逐渐占主导地位现状:以本校学生为例,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及在校二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一般也就是10几分钟,10几分钟之后,学生明显坐不住了,而且对于课堂信息没有任何记忆目的及要求,也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记忆方法;但是,中高年级的大部分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明显超过了低年级学生,他们对于课堂信息有明显的预定记忆目的和要求,并且会采用有效的方法,表现出了强化记忆能力的意志努力。

人的大脑记忆原理

人的大脑记忆原理

人的大脑记忆原理人的大脑是一个神奇的器官,对于它的探究永远都没有停止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的大脑记忆原理,希望大家喜欢!人的大脑记忆原理记忆是大脑系统思维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

识记,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留在脑子里;保持,是将识记下来的信息,短期或长期地留在脑子里,使其暂时不遗忘或者许久不遗忘;重现,包括两种情况,凡是识记过的事物,当其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甚至能明确地把它辨认出来,称作再认;凡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自己面前,仍能将它表现出来,称作再现。

因此,重现就是指在人们需要时,能把已识记过的材料从大脑里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识记是大脑皮层内信息的输入与获得;保持是大脑皮层内信息的编码和储存;而重现是信息的提取和运用。

记忆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根据记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种:1、形象记忆,这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和形象为内容的记亿,如进入商场和参观展览会留下的记忆。

2、逻辑记忆,这是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如学习某种理论以及对定理、公式的记忆。

3、情绪记忆,这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如对头一天进人大学校园和第一次领取工资的愉快心情的记忆。

4、运动记忆,这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如学习游泳和初学骑自行车时,对一个接一个动作的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上述四种记忆是相互联系,交叉进行的。

思格斯曾说: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

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的属性,大脑是灵魂和意识的所在地,各国科学家研究记忆的生理和生化方面,认知心理学家对记忆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际上这是对大脑奥秘的挖掘。

在某些方面他们达到了共识,如认为记忆存在于覆盖在人脑表面的大脑皮质之中,记忆的获得与整个大脑的突触的抑制和促进有关。

他们认为大脑一旦受到刺激,则在每一神经细胞(神经元)上生长出更多的突起,这些突起将使人脑内部的突触连接。

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

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

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这是让人感觉矛盾的一句话。

我们常常会在某些地方、某些时间或与某些人相遇时,感觉似乎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免感觉自己跟这个场景或者人物是陌生的,这种感受非常复杂。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似曾相识”。

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感觉,就是当你去到某个地方或者跟某个人交往时,感觉似乎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这样的感觉通常是难以解释的,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某些事物有特定的记忆,或者是因为我们曾经梦到过某个场景,而现在看到了类似的事情导致的。

不过,“似曾相识”并不是只有在正常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感觉。

事实上,有些精神疾病患者也会经历此类的感受,不过这时候就出现了“错觉”的部分了。

比如有些人会因为幻觉而感觉到周围的人和事似曾相识,但这种感觉是在脑子中编造出来的,跟实际的经历并没有关系。

接下来我们谈谈“倍感陌生”这个词。

这个词的意思是,虽然我们感觉似乎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但我们对这个人或者场景本身却不熟悉,所以感觉有些奇怪。

这种感觉很常见,比如,你跟一个人第一次谈话,却感觉他的话题很熟悉,但这个人本身却陌生。

这是因为我们可能跟这个人或者类似的人聊过类似的话题,而现在看到了这个人导致有种重温旧事的感觉。

综上所述,当我们经历到“似曾相识而又倍感陌生”的感觉时,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看看之前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然后再跟这个人或者场景多接触,尝试更加了解他们,从而减少“倍感陌生”的感觉。

这些经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探索、认知和感知这个世界,也可以为我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提供帮助。

科学无法解释的三件事

科学无法解释的三件事

科学无法解释的三件事?【目前科学也无法解释: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三件事】1:楼上传来弹珠的声音。

2:常常在做一件事的拿一瞬间意识到,现在这个状态,这个事情,在曾经的梦里出现过。

3:入睡的时候,仿佛马上就要睡着,却突然感觉下坠,然后猛地惊醒。

一,楼上的弹珠声为什么我和很多朋友都同样听到楼上经常传来奇怪的声音:例如玻璃弹珠掉地上的声音.移动家具的声音.拖鞋的踏踏声(已经很晚了).剁肉的声音等等.这些声音都很相似.为什么?这几种声音都同样是因为霉菌的活动吗???真奇怪.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解释--最佳答案是因为霉菌的活动!!!有许多人说是建筑结构内部的热胀冷缩.其实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有专家专门做实验.结论就是因为霉菌的活动.最初这现象引起注意就是因为楼上根本没住人.于是引起讨论.没住人楼上何来东西可掉?!而且即使有人住.但为什么每个人掉的东西刚好声音都像弹珠?!大家都掉同一件东西??实验一:真的跑去楼上打弹珠.发现声音根本几乎是听不到.其实地板比一般人想象中要厚得很多.顶多像文具.手表之类掉到地上的声音.如果这都听得到-那我看还得了.楼上一举一动你都听得到.实验证明声音能否传到楼下和那个东西的重量有很大关系.也许这有声学或物理上的原因吧.在此就不探究了.总之就算刻意把弹珠很大力砸在地上--也要夜深人静又很仔细听才听到一些(而且声音种类也不像)实验二:一块1*1*0.17公尺的水泥块.内嵌钢筋网和两根水管在实验室用压克力玻璃罩住里用热空气加热法,加到比室温高50度后持续90分钟.之后罩子打开浇冷水加吹风扇急速冷却.结果......啥事也没发生-什么鬼声也没有.一票人看着块大水泥-活像白痴实验三:同样水泥块同样步骤.这次用半虎钳+铁板把前后左右抵住卡紧,结果......啥事又没发生-边缘有非常非常细的小小裂纹而已-什么鬼声也没有实验四:同水泥块同样上述步骤.这次一面糊上瓷砖一面贴塑料地砖结果.....又是啥事也没发生-其实这些实验都是高估了.因为台湾日夜温差也不过几度而已.更没有所谓急速冷却的现象.要出现发出那么大声响的所谓「龟裂」我看大概比921地震也发不出这种声那么-到底答案是什么????他寻寻觅觅了几个月.跑了5处违建或是改建的拆除现场.尤其是其中一户改建的住户很明确说他有听过弹珠声.....最后终于找到答案虽然科学上来说不能100%确定.但是可算是99%确定也不为过原来元凶就是霉菌!!是一种不完全菌纲的霉菌为主会腐蚀工业材料与水泥.好生于多细孔表面.以水泥中矿物质为食分析了五处拿回来的水泥碎块后发现的推论:一般天花板是上下两层的细钢筋作支撑.在灌浆的时候其实钢筋不是笔直的被卡在水泥中.受到水泥浆的流动和重量可能会有向上或向左右的应力累积着.或着房子盖好数年后-受到地震或地基小位移等等因素.细钢筋又会产生新的应力在天花板的偏下层有电灯线路的管线出口.有温度与空气等等所以霉菌会沿着该孔开始逐步入侵水泥中缝细.细钢筋与水泥接触面是最理想缝细.霉菌多聚生于此.菌丝向四周开始侵蚀成一个中空型管道.当某根有应力钢筋的周围水泥被侵蚀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在中空管道中来回弹动.这就是弹珠声的来源所以实验下一步就刻意制作水泥块后,中间夹入比钢筋略粗的塑料棒形成中空道.水泥半干后拿出塑料管插入钢筋.再从另一端灌一些水泥固定事实证明.细钢筋在管道中弹动的声音和弹珠声是最像的.这解释了以下几点1.声音源不在墙内就在墙外.考虑许多人根本楼上无人住之类种种情形.且都是相似弹珠声,声音源必在墙内.墙内东西就是水泥.水管.钢筋.电线这四种.既然热帐冷缩已经排除.那这就是逻辑上唯一解释.2. 既然多发生在下方钢筋网.所以都是听到从天花板传来.楼上要听到由地上传来可能当时要刚好耳贴近地板.这机率就小多了.因为事实证明厚水泥隔音效果比想象中强.如果上方刚好放有大家具就更难听到了.且很少人天花板会贴东西.地板却常常贴有瓷砖或木头-更阻隔了声音传导.也许有人打地铺睡觉时运气好才会听到吧.3.这又解释了为什么几乎没人听过墙壁传出弹珠.因为隔间墙多半是砖墙根本没钢筋.机率就少太多.就算有,听到什么也会以为隔壁在钉东西没什么特别留意与记住的所以答案纵使不能100%确定.但已经呼之欲出了.而且目前这是唯一可能的选项与最有系统求证过的解释.二,似曾相识现象你坐在咖啡馆里,好友坐在对面,她正在兴奋地和你讲述最近的一次旅行。

精神科名词解释病例练习题

精神科名词解释病例练习题

精神科名词解释病例练习题⼀、名词解释1、精神科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门科学。

它是精神病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个分⽀,即建⽴在护理学基础上的⼀门专科护理学。

2、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下,造成⼤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思维、情感、意志⾏为、智⼒等⼼理过程的异常,其严重程度达到需要医学⽅法进⾏⼲预的⼀类疾病。

3.感觉:是指⼤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4、知觉:是指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作为⼀个整体的综合映象在头脑中的反映,5、表象:指从前感知过的东西不存在于眼前时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既往被感知过的事物留在脑中的形象)。

6、感觉过敏:表现为感觉阈值下降,对⼀般刺激到难以忍受。

7、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减低8、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与正常⼈不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常感觉。

9、内感性不适:病⼈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的感觉。

(病⼈不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10、错觉:指对具体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错误感知(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11、幻觉:指⽆客观事物作⽤于感觉器官⽽出现的类感知觉(是⼀种虚幻的知觉体验)。

12、感知综合障碍:病⼈对客观事物(或⾃⾝)的知觉是正常的,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发⽣障碍。

13、幻听:病⼈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但实际并不存在的声⾳。

14、视物变形症:病⼈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形状、体积等发⽣变化。

15、⾮真实感:病⼈感到周围环境和事物变得模糊不清、不鲜明、不真实。

16、思维联想障碍:主要表现为联想速度与联想途径的变化。

17、思维结构障碍:主要表现为概念的运⽤、判断、推理⽅⾯的逻辑紊18、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表达的内容明显违反客观现实。

19、持续⾔语:思维活动在某⼀概念上停滞不前,表现为给患者提出⼀系列问题时,每次重复第⼀次回答时所说的话。

20、重复⾔语:与持续⾔语类似,思维展开的灵活性受损害,表现说话时多次重复—句话最未的⼏个字或词。

赤峰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

赤峰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

赤峰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60.6万辆和672万辆,同比分别()。

A.增长6.4%和10.6%B.增长6.4%和8.5%C.增长9.4%和10.6%D.增长6.4%和8.6%【答案】:A2.2024年3月,由侯增谦院士团队牵头国际研究小组建立的()分类命名方案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的正式批准。

A.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B.碳锶铈矿超族C.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D.卤化物矿物【答案】:B3.为期三天的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2024年2月16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致辞称,当今世界面临多重挑战,国际社会比过去75年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需要以新的紧迫感和团结精神寻求基于公正的解决方案,建立一个"()"。

A.让人人健康的全球倡议B.让人人受益的全球发展C.让人人健康的全球秩序D.让人人受益的全球秩序【答案】:D4.香港特区《()》3月23日刊宪生效。

香港特区立法会3月19日三读全票通过条例。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2日根据香港基本法第48条第3款签署这一条例。

A.香港国安法B.维护国家安全条例C.香港国家安全条例D.国家安全条例1/ 13【答案】:B5.从司法部获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切实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

A.《法律援助法实施工作办法》B.《法律援助对象确认工作办法》C.《法律援助人员实施细则通知》D.《法律援助法规范工作办法》【答案】:A6.关于新型城市化发展基本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合理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B.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C.合理引导人口流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D.使城镇化为政府主导发展的过程【答案】:B7.根据《专利法》规定,下列情形可以授予专利权的是()。

熟悉性与回想分离的新证据

熟悉性与回想分离的新证据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Vol. 22, No. 7, 1122–1128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4.011221122熟悉性与回想分离的新证据*赵广平1,2 郭秀艳3(1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上海 200062) (2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漳州 363000)(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上海 200062) 摘 要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某一情景有些熟悉, 但又想不起以前有关的经历。

对这种熟悉感的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 与有回忆情况下的再认属于同一加工过程(single-process models, SPM)。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熟悉感来自一种基于熟悉性的再认, 与基于回想的再认相互独立(dual-process theories, DPT)。

在实验室, 评估熟悉性与回想是否相互独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两者分离的证据。

本文尝试梳理无线索回忆再认(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 RWCR)范式的研究, 结果显示:熟悉性对某种特殊的概念加工和整体特征的知觉加工要比回想更加敏感, 并没有支持SPM 关于回想和熟悉性各自对意义加工和局部特征的知觉加工更加敏感的推断。

而且RWCR 研究还观测到熟悉性与回想在行为和神经成像方面的实验性分离, 支持了DPT 关于熟悉性与回想相互独立的推断。

最后, 本文从熟悉性的深层机制和中英文材料对RWCR 的不同影响出发, 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似曾相识; 无线索回忆再认; 熟悉性; 再认记忆; 再认的双加工理论 分类号B842.31 引言有时, 人们对某些事物感到很熟悉, 却想不起有关的具体细节, 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或体验(来自法语déjà vu; Brown, 2003; Mandler, 1980)。

似曾相识心理学解释

似曾相识心理学解释

似曾相识心理学解释
似曾相识(Déjà Vu)是一种心理现象,人们感觉曾经在某个
场景或经历中已经经历过的感觉。

虽然似曾相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解释仍然存在争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解释:
1. 记忆混淆理论:这种解释认为似曾相识是由于大脑混淆了新的感觉和旧的记忆。

当人们经历类似的场景或体验时,大脑可能会错误地将新的感觉与旧的记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2. 双重处理理论:这种解释认为似曾相识是由于大脑同时进行了两个相似的认知过程。

当人们经历某种场景或体验时,大脑可能同时进行了一个现实认知过程和一个记忆回忆过程,导致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3. 多重感官处理理论:这种解释认为似曾相识是由于多个感官同时被刺激,从而导致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人们在某种场景中感受到多种感官刺激时,大脑可能会错误地将这些刺激与旧的记忆相关联,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4. 边缘意识理论:这种解释认为似曾相识是由于大脑在一段时间内对某种场景或体验的边缘感知进行了处理。

当人们经历某种场景或体验时,大脑可能会在意识之外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将其带入意识,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尽管以上解释提供了一些对似曾相识现象的理解,但似曾相识
的确切原因仍然不确定。

研究人员仍在进一步研究中探索这一现象的机制。

2024年河北公务员行测(C类)真题及答案

2024年河北公务员行测(C类)真题及答案

2024年河北公务员行测(C类)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2月9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表示,长征八号改进型运载火箭二子级暨通用氢氧末级近日在()成功完成动力系统首次试车。

此次试车对整个研制工作及后续型号首飞意义重大。

A.上海B.北京C.武汉D.广州【答案】:B2.国家铁路局消息,2024年4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36015万人,同比()。

A.增长8.25%B.增长9.6%C.增长8.6%D.增长9.36%【答案】:B3.2024年5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施行,明确了支付机构注册资本、主要股东等准入条件,同时建立健全严重违法违规机构的常态化退出机制。

关于该《条例》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亿元,且应当为实缴货币资本B.支付业务分为储值账户运营和支付交易处理两类,非银行支付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具体规则C.非银行支付机构是指除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根据用户提交的电子支付指令转移货币资金的公司D.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取得支付业务许可【答案】:B1/ 174.2024年4月20日从中核集团了解到,我国首次成功利用核电站商用堆批量生产()同位素,实现()供应全面国产化。

A.碳-14B.碳-15C.汞-12D.氮-14【答案】:A5.2023年邮政和快递企业合作服务的建制村覆盖率达(),快递进村业务量达27亿件。

A.75%B.72%C.70%D.65%【答案】:A6.以下对中国封建社会一些专有名词的解释准确的是()。

A.清朝“连中三元”即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名列前茅B.秦朝“三公”“九卿”中的“三公”,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C.隋朝“三省”“六部”中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D.明朝科考“八股文”规定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领题等组成【答案】:B7.朱自清是我国现代作家,其作品不包括()。

A.《茶馆》B.《绿》C.《荷塘月色》D.《背影》【答案】:A8.小光家中的几盏电灯突然全部熄灭了,检查保险丝发现并未烧断,用测电笔测试各处电路时,氖管都发光。

鹤山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

鹤山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

鹤山事业单位笔试真题及答案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3月25日,国家航天局宣布,鹊桥二号中继星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440公里处开始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将通过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按计划开展与()和()的对通测试。

A.嫦娥五号嫦娥六号B.嫦娥三号嫦娥四号C.嫦娥四号嫦娥六号D.嫦娥二号嫦娥五号【答案】:C2.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首颗彗星——()彗星(62P)将于今天过近地点,届时如果天气晴好,公众可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

A.“香山1号”B.“紫金山1号”C.“紫云山1号”D.“石景山1号”【答案】:B3.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2024年1月10日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年,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逐步提高,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人、床位数达到2.5张。

A.2050B.2035C.2030D.2025【答案】:D4.作为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三艘保障船之一,()圆满完成罗斯海新站建设物资运送任务,抵达山东日照岚山港。

A."徐霞客"号1/ 13B."雪龙"号C."天惠"轮D."镜泊湖"号【答案】:C5.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2024年5月20日在()开幕。

开幕式后,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各项赛事将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个赛区展开。

A.河南省郑州市B.湖南省长沙市C.辽宁省沈阳市D.安徽省合肥市【答案】:C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往往是现代社会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B.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C.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是天文学中常用的时间单位D.大气圈是地球外围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氧和二氧化碳组成【答案】:C7.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兖州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

2024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综合管理岗)

2024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综合管理岗)

2024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综合管理岗)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3月20日上午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鹊桥二号将成为世界()在地球轨道以外的专用中继星,为()月球采样任务提供支持。

A.第二颗、嫦娥六号B.第二颗、嫦娥五号C.第一颗、天宫二号D.第一颗、天舟三号【答案】:A2.2023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比上年增加()吨。

A.888万B.838万C.808万D.818万【答案】:A3.国家医保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发布通知,开展儿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专项行动。

通知指出,要切实提高儿童参保率,力争到2024年底,()以上新生儿在出生当年参保。

A.75%B.70%C.60%D.80%【答案】:D4.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到2025年,建设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家。

1/ 16A.10B.8C.15D.5【答案】:A5.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通导技术试验卫星冷推系统工作正常,近日已为卫星绕月提供了高精度轨道姿态控制,标志着液氨冷气微推进系统在深空探测领域实现首次成功应用,同时标志着我国3D打印贮箱首次实现在轨应用。

A.天宫三号B.天平三号C.天舟二号D.天都二号【答案】:D6.根据公文的写作要求,“粤政办发〔2019〕015号”此发文字号存在的问题是()。

A.发文字号缺项B.发文字号顺序颠倒C.序号写法错误D.发文机关代字不清【答案】:C7.拉开现代科学序幕的是()。

A.道尔顿原子说和达尔文进化论B.牛顿力学和哥白尼日心说C.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D.系统论和耗散结构化【答案】:C8.与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

A.政治性B.私人性C.营利性D.中介性2/ 169.世纪70 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人提出了()。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真题2024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真题2024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真题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1月3日,从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国首个多技术路线锂电池储能站——()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站在广东佛山正式投运。

A.高明B.惠阳C.宝塘D.禅城【答案】:C2.2024年4月23日,国内首艘搭载智能船舶系统的自升自航式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港航平5”轮在()顺利完成下水。

A.广州B.武汉C.上海D.南通【答案】:D3.国铁集团消息,截至2024年1月23日,已累计发售春运期间车票6108万张、同比()。

A.增长125%B.增长109%C.增长159%D.增长119%【答案】:C4.“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关键技术——首条()全光省际骨干网日前正式商用。

A.500GB.450G1/ 16C.400GD.300G【答案】:C5.2024年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开幕。

本届冬运会是历届全国冬运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届。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主题为"()"。

A.点燃冰雪激情绽放中国梦想B.相约呼伦贝尔共享精彩冬运C.办一流盛会颂和谐中国D.创新、发展、团结、进步【答案】:A6.在超市里常常看到牛奶装在方形的容器中出售,而碳酸饮料则常装在圆形的容器中出售。

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A.视觉上圆形比方形更柔和舒缓,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B.牛奶通常需要存放在冷藏柜中,立方体容器更节约空间C.碳酸饮料通常直接用包装罐饮用,圆柱体拿在手里更舒服D.圆柱形易拉罐下底可做成半球形凹槽以承受更大的压力【答案】:A7.我们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品格。

这启示我们公民在道德建设中要()。

A.树立远大理想B.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小事做起C.弘扬传统道德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答案】:B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新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再认和再现的生活例子

再认和再现的生活例子

再认和再现的生活例子再认和再现是心理学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它们都指的是记忆和回忆的过程。

再认是指当我们面对一件已经经历过的事情或物品时,能够感觉到自己之前已经遇到过这个事情或物品。

而再现则是指在没有外界提示的情况下,我们能从记忆中再次呈现出之前所经历过的事情。

我们的生活中,再认和再现的例子随处可见。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时,会感觉熟悉但是想不起来具体是什么时候拍摄的;当我们回到老家,会重新感受到曾经居住过的那种感觉,这都是再认的体现。

再现的例子更为广泛,比如,当我们听到一首曲子,自然地跟着节拍唱出了歌词;当我们翻看自己的日记,记起了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这都是再现的表现。

再认和再现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记忆和回忆。

我们所接收的信息都会通过再认和再现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当我们需要回忆起某个时刻时,再认和再现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次,再认和再现也可以提高我们对记忆的可靠性。

当某个事情或物品可以引起我们的再认,就表明我们对它的记忆是可信的。

而能够从记忆中再现出过去的事情也表明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是真实的。

当然,在再认和再现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问题。

比如,再认和再现可能会因为时间、环境等因素而出现歪曲或失真。

这时候,我们需要凭借其他线索去纠正这些错误的记忆。

此外,对于那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记忆,如果频繁地进行回忆和再现,可能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进行回忆和再现时,我们需要掌握适当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良好心态。

综上所述,再认和再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涉及的心理学概念,它们帮助我们存储、回忆和了解过去的经历。

我们需要认识到再认和再现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它们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回忆。

浅析海马效应:午夜梦回?似曾相识?碎片记忆,其实都在你脑海里

浅析海马效应:午夜梦回?似曾相识?碎片记忆,其实都在你脑海里

浅析海马效应:午夜梦回?似曾相识?碎片记忆,其实都在你脑海里你是否也曾有过对第一次见面的人感觉很熟悉?去一个新地方却仿佛以前来过?有时我们第一次来到一个地方,却有说不出来的熟悉感,就像故地重游,但是我们又实在是想不起来以前什么时候来过。

其实那是一种认知的判断,让你产生熟悉感的只是你潜意识里所曾幻想过的,所以也就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经历过这样的真实场景。

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海马效应。

海马效应又被称作既视感、幻觉记忆,由法国生理学家艾米利·波拉克(Emile Bolirac)在1867年发表的著作《精神科学的未来》中第一次定义这种“似曾相识”的现象,这个词语来源于法语'Déjà vu',经由日语发展“既视感(きしかん)”在动漫和文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在英语中叫“deja vu”还有相关的歌曲,有兴趣的可以听听。

为什么要叫海马效应呢?在脑科学的研究中发现,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形状很像海马,故取名海马体。

海马体是大脑中边缘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记忆的存储转换和定向等功能,所以海马体代表着我们大脑中与记忆运作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发展幻觉记忆又被称作海马效应。

对于记忆大多数人认为那些曾经存在于我们记忆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如感觉、观念等等会从我们的意识中消失。

其实,这些心理状态并不会随着我们的遗忘而彻底消失不见,我们无法直观的以内部观察看到这些心理状态,但是它们确实以某种方式还继续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存储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对人类的记忆进行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记忆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意志作用,随时召唤回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有时候我们可能想不起来某事,但是通过眼前的某件事物可以帮助我们唤醒记忆。

第二类表现形式:有时候我们会突然的想起好几年前的事情、会感到现在的经历和以前的相同,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是无意识的,并非偶然,它的出现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叫“联想规律”。

似曾相识同义词

似曾相识同义词

似曾相识同义词近义词,作为语言表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感受。

在汉语中,似曾相识这个词汇在描述某种情境下的熟悉感时经常被使用,但如果我们将其换成一些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汇,也能为我们的表达增添一些新的色彩。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替代似曾相识的同义词。

1. 似乎曾经看过在描述对某件事情的熟悉感时,我们可以使用“似乎曾经看过”来代替“似曾相识”。

这个词组传达的信息是,你对某件事情感到熟悉,但不能确定是否曾经亲眼目睹过。

与似曾相识相比,这种表达方式更为含糊,给人一种疑惑的感觉。

2. 似乎在某地遇见过当我们遇到一个人,但又无法确定这个人是从哪里来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似乎在某地遇见过”来代替“似曾相识”。

这个词组强调的是地点,暗示我们可能在某个场所或地方见过这个人,但并不能确定。

3. 似乎曾有过记录当我们在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如果感到有些片段像是之前读过的书或者看过的电影,我们可以使用“似乎曾有过记录”来代替“似曾相识”。

这个词组表达的是一种记忆的联结,让人觉得某些经历好像有记载,并且能够重温。

4. 似曾经历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事件或经历时,可以使用“似曾经历”来替代“似曾相识”。

这个词汇强调的是一种经历上的相似之处,给人一种熟悉感,让人觉得自己好像在某个时刻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5. 似乎在梦中见过当我们面对一个景象或者一个事件时,但却无法确定是否确实发生过时,我们可以使用“似乎在梦中见过”来代替“似曾相识”。

这个词组表达的是对某个事物的熟悉却又无法确定来源的感觉,给人一种模糊的幻觉。

以上是一些可以用来替代似曾相识的同义词。

这些词汇在表达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够传达出一种熟悉感或者记忆的联系。

通过使用这些同义词,我们能够更加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使语言更加精确和多样化。

在写作或口语中,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使我们的表达更为准确和生动。

希望以上的同义词能够帮助到你,让你在表达时有更多的选项。

考试遇到老师说过的作文是再认还是回忆

考试遇到老师说过的作文是再认还是回忆

考试遇到老师说过的作文是再认还是回忆考试遇到老师说过的作文是再认二者的区别: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叫做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叫做回忆。

再认与回忆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再认比回忆要容易,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

附:再认与回忆(一)再认再认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现象。

例如,能认出多年不见的同学,能认出多年前学过的课文,等等,都是再认的表现。

考试时选择题、判断题都是通过再认来回答的。

再认是记忆的初级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再认比回忆要容易、简单。

虽然再认比较简单,但迅速、确定的再认还依赖于以下条件:1、识记的精确性和牢固程度。

对事物的识记越牢固、精确、熟练,再认就越快、越准确。

反之,便会再认得慢且不准确,只有熟悉之感。

2、当前呈现的事物及其环境条件与以前经历过的事物及其环境条件的类似程度。

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若变化太大,就难以再认。

甚至环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发生变化,即使本身变化不大,再认也会发生困难。

例如,多年不见的童年时的伙伴突然在他乡相遇,就很难再认出来。

3、主体的身心状态。

主体的身体状态、情绪状态、期待、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个性特征等均影响着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

人身体疲劳、情绪紧张时,再认会困难些;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助于提高再认效果;独立性强的人比依赖性强的人再认成绩好;个体对事物的期待也影响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

发生再认错误的原因,一般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联系的消失或受抑制而不能再认;一方面是由于联系的泛化而发生误差。

严重的不能再认和认错对象在病理状况下经常发生。

比如麻痹性患者对与他紧密相关的某一类事物甚至一切事物完全失去再认能力,这种症状通称为不识症。

病态的似曾相识症则对他面前感到熟悉的人和事,无论其经历与否,则确认是以前所经历过的,产生了认识和精神上的错乱。

再认对知识的迁移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

当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当前新知识、新技能有积极的效果时,称为正迁移,否则就是负迁移或干扰作用。

描述找回记忆的句子

描述找回记忆的句子

描述找回记忆的句子1.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突然间,我眼前一亮,仿佛回到了很久以前的那个瞬间。

记忆像一条线索,引领我回到过去的日子。

2. 我闭上眼睛,努力回忆起那个遥远的夏天,那个充满欢笑和阳光的季节。

记忆像一片迷雾,在我的脑海中慢慢消散。

3. 我静静地坐在窗前,凝视着远方的风景,试图寻找曾经的记忆。

但是,那些熟悉的画面似乎已经模糊不清,只剩下一片空白。

4.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独自漫步在河边。

突然间,一阵微风吹过,带走了我所有的烦恼,也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

5. 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我独自坐在窗前,听着雨滴敲打着窗户。

忽然间,我记起了那个曾经被我遗忘的瞬间,那个温暖而美好的回忆。

6. 我打开那个旧旧的盒子,里面装满了从前的照片和信件。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记忆的碎片,点点滴滴地拼凑着过去的岁月。

7. 坐在沙发上,我捧着一本旧日记,一页页地翻阅着。

那些记录着我成长点滴的文字,让我重新感受到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8. 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回忆着那个曾经的教室,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

记忆像一本书,一页页地翻开,让我重新感受到那时的心情。

9. 沿着青石小路,我走进了那个曾经的村庄。

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记忆的一部分,每个角落都让我回忆起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10. 我坐在窗前,看着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

回忆像一阵微风,轻轻吹过,带走了我所有的忧伤,只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11. 我走进那个曾经的校园,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陌生。

记忆像一条线索,让我重新找回了那些被遗忘的瞬间。

以上是我对找回记忆的描述,希望能符合题目要求,并给读者带来愉悦和共鸣。

记忆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和经历,也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找回记忆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更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理解。

通过回忆,我们可以重新感受到那些美好的瞬间,也能够从中找到成长和启示。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珍惜记忆,用心去寻找和回忆,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坐在咖啡馆里,好友坐在对面,她正在兴奋地和你讲 述最近的一次旅行。忽然你的心头涌起一阵异样的感觉。 周围的环境,昏暗的灯光,好友的言谈,说话的
语调,突然都变得如此熟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似乎 在过去的某个时候已经完整地经历过一遍。 你是否曾有过类似的体验? 在西方,这种“昨日重
现”的感觉被称为“Déjà Vu”。调查显示 大约三分之二的人经历过这种现象;青年人中出现的频率 最高,平均一年2-
致了这种现象,此外也有人从知觉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不管怎样,下次再有这种“昨日重现”的感觉时你不必 惊慌,这不是什么灵异事件,只是大脑和你
开的一个小小玩笑。 line" />
转载请保留出处,谢谢支持!
君必强官网 /
3次。 过去100多年里,关于这种现象涌现出了许多解释,包括 时光倒流、特异功能、多维空间、催眠、精神错乱等等。 近年来,心理学家也开始关注这
种现象;有一种理论认为,这种现象不过是记忆系统运转 过程中产生的一点小瑕疵。 “我肯定见过!” 感觉眼前的事物曾经见过,这种记忆在心理学中
被称为再认记忆(recognition memory)。再认记忆分两种 情况:第一种是“回忆”(recollection),你确实能够回想 起
Marsh)给一些大学生呈现了远方一所学校的校园照片。 间隔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找来这些大学生,再给他们 呈现这所大学的照片,其中有些第一次就
看过,有些没看过,并让他们判断这些场景自己是否去 过。结果发现,对于那些在第一次实验中看过的场景, 被试更容易判断为去过,虽然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去
过。 这些研究都支持了熟悉性再认理论对于“昨日重现”的 解释。当然,这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心理学家正在 继续分析究竟是场景中的哪些相似特征导
以前经历过的那个情境;第二种则是“熟悉”(familiarity), 你仅仅对眼前的事物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没法确定它 的来源。 比如,昨天你
在楼道里见到了一个人,今天又在电梯注意到他,这时 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你回想起来昨天确实在楼 道见过他,于是把他认出来了。还有一种可能是,
你对于他的面孔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具体在哪里见过;不过基于这种熟悉感,你也会认为自己 曾经见过他。 “昨日重现”现象的产生也与
这种熟悉感有关。以本文开头的场景为例,可能你过去 经历过一些类似的场景(比如在咖啡馆和别人聊天),虽然 你没有意识到,但是这些场景的特征已经储存
在了你的记忆系统当中。此时此刻,坐在这个朋友对面, 周围的一些线索与你记忆深处那些相似场景的特征(比如 昏暗的灯光)匹配起来,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
觉,使得你的大脑自动将眼前的场景判断为曾经经历过,从而导致了“昨日 重现”的体验。 (三联阅读配图) 支持的证据 有一些研究证据支持
这种解释。比如有研究者发现,那些热爱旅游、经常做 梦或是喜欢看电影的人,体验到“昨日重现”的次数也 比较多。用上面的理论解释,这是因为这些人见多
识广,经历丰富,见过的不同场景比较多,所以从概率 上讲更容易遇到熟悉的场伦比亚大学心理
学家艾伦•S•布朗(Alan S. Brown)和杜克大学心理 学家伊莉莎白•马氏(Elizabeth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