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报告)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
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
电能服务的综合措施。随着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
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者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经成
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保护系统本身也需要有自检查、故障录波、事件记录、运行监视和控制管理等更强健的功能,为此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是电力系统发展新的趋势。
目前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开展情况而言,大致存在以下几种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者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
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分布式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
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模式普通按功能设计,采用主从CPU 系统工作方式,多CPU 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
解决了CPU 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
络技术或者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
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
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他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
者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分布式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系统自问世以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目前还存在着抗电磁干扰、信息传输途径及可靠性保证上的问题等。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
变电站是电力网络中线路的连接点,承担着电压和功率的变换、电能的收集和分配等功能。它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然而,变电站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性能。现有变电站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分由微机管理并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另一种是完全计算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对于常规变电站来说,其致命弱点是不具备自诊断、故障记录分析、能力和资源共享的能力,无法检测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也无法全面记录和分析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全计算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用计算机化的二次设备取代了传统的分立设备。它集继电保护、控制、监视和远动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变电站的设计简单紧凑,实现了变电站更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系统二次接线简单,减少了二次设备的占地面积,使变电站二次设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简介
1.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和远动装置)的功能进行组合和优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整个变电站的主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的综合自动化功能,与调度进行通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由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取代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常规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遥控屏,用微机保护取代了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收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集成、结构计算机化、运行监控屏幕化和运行管理智能化的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和配置
后,原先常规的控制盘、中央信号屏和模拟屏可以取消。 • (2)减少了施工和设备安装工程量。 • 由于安装在开关柜上的保护测控装置在开关柜出厂前
已经由厂家安装调试完毕,再加上保护测控装置都安装在 各开关柜,减少了敷设到控制室的控制电缆数量,因此现 场施工、安装和调试的工期就缩短了。 • (3)简化了变电所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连线,节省了大量 连接电缆。 • (4)分层分散式结构可靠性高,组态灵活,检修方便。 • 分层分散式结构,由于保护测控装置分散安装在高压设备 附近,减小了电流互感器的负担,同时,各模块与监控机 之间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为对象,把控制、保护、测量等功能设计安装在同一个微机装 置中,对于6~35kV的中低压线路,可以将这个微机保护监控 装置分散安装在各个开关柜上,然后通过通信网络和监控主机 进行信息交换;对于高压线路或变压器等重要设备的保护监控 装置仍然采用集中组屏方式安装在主控室内。这也是当前综合 自动化的主要结构形式。
• 1、设备层(0层)
• 主要指变电所中的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电流、电 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
• 2、间隔层(1层)
• 主要由各种继电保护、自动控制装置和其他智能设备组成, 可以通过现场总线、以太网等站级网络与站控层设备进行 数据通信。一般按断路器间隔来划分。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报告)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综述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功能
---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结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与集成电路技术、微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随着这些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性能和功能以及可靠性等也不断提高。从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来看,其结构形式有集中式、分层分布式、和全分散式等三种类型。
1.集中式的结构形式
集中式结构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指采用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扩展其外围接口电路,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俩个和数字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与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等功能,集中式结构也并非指由一天计算机完成保护、监控等全部功能。多数集中式结构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和与调度等通信的功能也是由不同的卫星计算机完成的,只是每台微计算机承担的任务多些。例如监控机要负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开关操作、人机联系等多项任务:担负微机保护的计算机,可能一台微机要负责几回低压线路的保护等。随着微处理器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迅速优于小型机后,才开始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图2.1 集中式结构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框图
这种集中式的结构式更具变电站的规模,配置相应容量的集中式保护装置和监控主机及数据采集系统,它们安装在变电站中央控制室内。
主便延期和各进出线及站内所有电器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TA、TV经电缆传送到忠言控制室的保护装置和监控主机。继电保护动作信息往往是取保护装置的信号继电器的辅助触点,通过电缆送给监控主机。
220kv变电站及其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
220kv变电站及其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
摘要: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通过对变
电站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自动
化系统方案设计。该方案包括变电站的基础电气设备、保护自动化系统、监测自动化系统和辅助设备自动化系统。同时,该方案还包括自
动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本文最后进行了方案可行性分析和实验
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可行性分析;实验验证
引言: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220kv的变电站已成为电力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控制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
要保障。为此,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设计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变电站基础电气设备的监测和控制、保护自动化系统、
监测自动化系统和辅助设备自动化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
综合自动化系统方案。同时,本文将对方案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
实验验证。
一、基础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
基础电气设备是变电站运行的核心,其自动化控制对于电力系统
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础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组合电器等的自动化控制。
1、变压器自动化控制: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基础的设备之一,其自动化控制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系统
将采用数字化变压器差动保护,可实现对变压器的实时监测、故障定
位等功能。
2、断路器自动化控制:断路器是变电站中最主要的设备之一,
其自动化控制可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此,本系统将采用信
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毕业设计
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学生姓名:刘理明
学号:090217237
专业: 供用电技术
班级:09供电2班
指导老师:高爱云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第二章变电站的基本情况 (6)
2.1高低压侧主接线特点 (6)
2.1.2倒闸操作 (7)
2.1.3通讯要求 (9)
第三章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11)
3.1分散分层分布式结构 (11)
3.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分层配置 (12)
3.1.3硬件配置 (13)
第四章自动抄表 (32)
4.1主要特点 (32)
4.1.2自动抄表方案 (33)
4.1.3案例 (37)
第五章通讯网络技术 (38)
5.1变电站内的信息传输与控制通讯 (38)
5.1.2数据采集与处理 (41)
5.1.3通讯规约举例应用 (42)
5.1.4网络系统 (44)
第六章总结 (46)
参考文献 (47)
第一章绪论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微机实时技术在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开辟了新途径。建立一个监视控制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实时信息共享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成为发展趋势:
(1)系统从集中控制、功能分散型向分散网络型发展。测控与保护功能的集成已在中低压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化装置中得已应用。但是对高ll0kV以上的系统,
监测和控制还是分散考虑的。因此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实现监测、控制及远动的一体化。同时,目前,故障录波、小电流选线等等设备和系统是按功能分散考虑的,也将进一步向一个模块管理一个电气单元或间隔单元方向发展。这样,在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时,对于整个电网可能造成的影响大大减小。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成、配置和发展方向
调度端
高压电气设备及高压开关柜
牵引变电所
监控机
监控机
变
电
所
主
控
通信网络
室
高 压 室
视 屏 盘
当 地 监 控 盘
1# 主 变 盘
110
馈 线 盘
并 补 盘
2# 主 变 盘
计 量 盘
交 流 盘
直 流 盘
2、结构特点及优越性
• (1)6~35kV的中低压线路保护监控采用分散式结构, 就地安装在开关柜中,通过现场总线与主控室监控机交换 信息,可以节约控制电缆。
• 其功能单元有:各种高低压线路保护单元、主变 压器保护单元、电容器保护单元、 备用电源自投 控制单元
• 低频减载控制单元、电压无功综合控制单元、数 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电能计量单元
• 每个功能单元基本由一个CPU组成,也有一个 功能单元由多个CPU完成的,例如主变保护就由 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组成。这种按功能设计的分散 模块化结构具有软件相对简单、调试维护方便、 组态灵活、系统整体可靠性高的特点。
调度端
牵引变电所
变
当
电
视地 直
所
屏监 流防
主
盘控 盘灾
控
盘
室
监控机
监控机
通信网络
并补2
保护 测控
并补1
保护 测控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面 向对 象 的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化 系 统是 按分 布 式结 构设 计 的 ,在具 体 工 程 中 ,既可采 用 集 中组 屏形 式 ,也 可采 用 分 散安 装形 式 。两种 形 式的 系 统
关键 词: 面 向对 象;变 电站 :综合 自动 化 ;继 电保 护 ;控制 中图分类号 :T 2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 :1 7 - 7 9 2 1 )0 2 0 9 1 P 6 1 5 7( 0 O 3 0 1 —0
0引言
变 电站 内一 个设 备 出现 故 障 ,退 出运 行 时 ,不 会影 响 其他 保 护控 制 单元 的 正常 工作 。若某 一 微机 保 护控 制 单 元 出现 故障 或异 常 时 ,可 以仅 停 下该 单 元 设备 ,不致 影 响其它 单元 的 正常 工作 。 2 2保 持 和 网络 中其 他设 备 的通 信联 系 。选 用 的微 机保 护控 制 单元 的 要 有 强大 的通 讯 功 能 ,通 过通 信 接 口可 以 方便 地 由变 电站 监 控P 机 和远 方 c 调 度 中心 实 现 保 护 定 值 的远 方 修 改 、信 号 继 电器 和 出 口继 电器 的远 方 复 归、 故 障信 息 的收 集与 分 析 、采 样报 告 的查 看 等工 作 ,使 得 该保 护 控制 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前提 ,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
这种 四层结构模式的运用 , 使得 以往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系统在运行 中存 在的不 同协议之间和开放式变电站的信息管理问题实现了更为有效 的解决。在 四层结构标准 的基础上,也可 以利用不 同的信息传递要求和
二、新型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 系统结构
效专递 。当前 ,我国在变 电站 自动化系统 的建设方面正在不断的完善过
话 网络拨 号登人到站内局域 网中,利用浏览器实现信息 的浏览和查询 。 如果需要满足站 内信息的远程传输 , 则可 以在站内设置远程网络 , 利用 该远程计算机系统获得本地区域 网的信息 , 完成信息的传递 。另外 , 在 信息管理层中 , 可 以利用不同的网络构建技术 ,实现多个变 电站综合 系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 网络数据库技术 的有效运用 ,使得变电站综合 自 动化系统 的建设成为可能 ,而将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引入到其中,已经 成为了当前 电力系统建设 中的一项重要 内容。当前,很多学术研究都 已
结束语
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体 系结构的建设与完善 ,按照四层标准结构进行 时合计 ,以模块化设计思想为指导进行基本的分层模块设计 ,以此来实 现硬件和软件系统 的通用化,该设计思想具有结构清晰、分工明确的特 点,而且通过信息 的有效处理来实现变电站综合系统的 自 动化运转。在 不 同的信息平台交换平台 , 按照不同类型变电站 的接线要求 ,便能够实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报告)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根据一次设备间隔来划分间隔层的装置。在低压系统中,间隔层单元采用的是集测控保护于一体的微机型测控保护装置;而在高压系统中,保护和测控功能是独立设置,即分别采用测控监视单元与保护单元对系统进行监控与保护。
1)模拟量采集与输出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间隔层单元采集的模拟量主要为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等,一般通过间隔或元件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采样,以实现对间隔或元件的交流模拟量的测量。个别直流模拟量或温度量,一般通过传感器或变送器变为标准信号或传送给间隔层单元,或选择独立的直流系统监控装置。
2)状态量采集
变电站中的状态量信息主要包括传统概念的遥信信息和自动化系统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等。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不仅要采集表征电网当前拓扑的开关位置等遥信信息,还要将反映测量、保护、监控等系统工作状态的信息进行采集、监视。间隔层中断路器、隔离开团和接地开关等一次设备的位置状态信号,在高压系统中一般采用双位置信号方式输入,在低压系统中,除了断路器的位置信号外,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位置信号可以用单位置触点来采集。所谓双位置信号方式,是指利用间隔层装置中的两个状态输入点来采集一次设备的辅助接点的状态。双位置信号方式较为单位置信号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状态信号的正确性,防止错误判断的发生。即用2位比特而不是1位比特来表征一个开关的开合状态,这时00,01,10,11的4种组合中只有2种正确的位置状态,而其余2种是不确定状态,不用0,1两种状态表示开合增加了码元的抗干扰性,从而提高了状态信号传输处理过程中的可靠性。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及选择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
及选择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加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SAS是指集数据采集、监控、控制、保护、通信和故障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本文将详细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及其选择。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包括三个层次:上位机层、网关层和设备层。
1. 上位机层:该层负责SAS系统的整体监控和管理,包
括数据采集、通讯管理、故障诊断和数据存储等功能。上位机层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工作站组成,可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提供各种数据报表、图形化界面和报警功能等。
2. 网关层:该层是SAS系统的通信枢纽,负责将设备层
与上位机层进行连接,并将数据进行传输和转换。网关层还可进行自适应性控制、安全保护和实时监视等功能。同时,网关层也可作为一个安全隔离点,防止外部攻击,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设备层:该层是SAS系统的核心,包括各种控制、保护、测量和监控设备。设备层的功能主要包括:电源控制、继电保护、仪表测量、数据采集、设备控制等。设备层的数据可
经过网关层进行汇总和处理,最终由上位机层进行监测和控制。
二、选择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考虑的因素
1. 技术方案与功能要求:技术方案的选择与预算密切相关,需要充分考虑功能要求和系统稳定性等因素。同时,也需要考虑系统升级和维护的便利性。
2. 通信传输和安全保护:系统的通信传输是SAS系统正
常运行的前提。网络性能、带宽、数据传输安全和抗干扰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准确性。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对
变电站进行全面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和运行的系统。它通过集成各种设备
和系统,实现对变电站的监控、控制、保护、调度、信息处理和管理等功能,提高运维效率,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更可靠、灵活、高效的支撑。
1.硬件架构:
(1)采集单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需要对变电站各种设备的运
行参数和状态进行实时采集。采集单元通常包括传感器、采集装置和信号
处理器等设备,通过采集设备和传感器的信号将变电站实时数据传送到综
合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中心。
(2)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负责对变电站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和调度。控制单元通常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RTU(远动终端单元)等设备,通过接收控制中心的指令,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变电站的智能化
控制。
(3)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用于实
现各个设备之间和与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通信。通信网络包括以太网、无
线网络、光纤等传输介质,确保实时、可靠、稳定地传送数据。
(4)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是整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核心,负
责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监控、控制、保护、调度和管理等功能。控制中心通
常包括监控系统、远动控制系统、保护系统、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等模块,通过人机界面和专业软件对变电站进行综合管理。
2.软件架构:
(1)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础子系统,
用于实时监视变电站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电流、电压、频率、温度
等参数,以及各种开关、隔离器、变压器等设备的位置、状态等信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能传输、配电和转换的关键作用。为了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成为了迫切需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实现对变电站各个功能模块的集成控制和监测。首先,该系统需要实现对电压、电流、频率等基本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以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其次,该系统还需要实现对变电站各个设备的自动控制。通过与变电站设备的连接,可以实现对开关、变压器、电容器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例如,当变电站负荷过大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保证负荷的合理分配。同时,该系统还需要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以方便运维人员对变电站进行远程操作和监控。
此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性的要求。通过对系统的安全功能的设计,可以防止系统被非法入侵和破坏,保证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故障自诊断和自动切换功能,以应对突发故障,保证电力系统的连续供电。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采用冗余设计和备份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防止单点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自动故障检测和恢复功能,以减少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综上所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是提高变电站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实现对变电站各个功能模块的集成控制和监测,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电力系统的发展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变电站是电力网中线路的连接点,承担变换电压、变换功率和汇集、分配电能的作用,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然而一个变电站运行情况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工作性能。现有的变电站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再有另一种就是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对于常规变电站其致命弱点即不具有自诊断能力、故障记录分析、能力和资源共享能力,对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无法检测,也不能全面记录和分析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而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是以微机化的二次设备取代了传统使用的分立式设备。集继电保护、控制、监测及远动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设备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使变电站的设计简捷、布局紧凑,实现了变电站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系统二次接线简单,减少了二次设备占地面积,使变电站二次设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论
1.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利用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代替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代替常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远动屏,用微机保护代替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采集到比较齐全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可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综合化、结构微机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特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是电网运行管理中的一次变革。它为变电站实现小型化、智能化、扩大监控范围以及为变电站的安全、可靠、合理、经济运行提供了数据采集及监控支持,同时为实现高水平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打下了基础。此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基础,只有通过厂站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电网中各个变电站完整可靠的信息,调度控制中心才可能了解和掌握整个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和变电站设备工况,也才能对
其控制、调整做出决策;同样,也只有依靠变电站的自动化装置才能完成调度控制中心发出操作命令,实现远方控制。因此,可以说一个完整的、先进的、可靠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建立一个先进的、高水平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前提和基础。
1.1.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现状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供电范围的扩大,输电容量的增大,采用传统的变电站及其控制技术越来越难满足电力系统降低投资、提高效益的发展要求。研制和开发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更新和改造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逐步实现无人值班和调度自动化,以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管理模式的需求。
60年代,由于远动技术的发展,在变电站开始应用遥测、遥信技术,从而进入了远方监视的无人值班阶段。但是,如果要对开关进行操作,还必须到变电站现场才行。国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始于70年代。80年代以后,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国家和大公司越来越多。例如:西门子公司、ABB 公司、AEG公司、GE公司、西屋公司、阿尔斯通公司等都有各自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产品。我国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工作起始于80年代中期。研究与开发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中低压变电站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以便更好地实施无人值班,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其二是对高压大型枢纽变电站的建设和设计来说,采用新的控制方式,解决各专业在技术上保持相对独立而造成的互相脱节、重复投资,甚至影响运行可靠性的弊端。国内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IlOKV或35KV系统的变电站中,目前已投入了相当数量,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安全运行水平和管理水平。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的组织结构,分为集中式、分层分布式两大类。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分层分布式结构已成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流。该结构是将集测量、保护、远动等于一体的微机型测控保护装置分别安装在变电站一次设备间隔中,如开关柜内,这样二次线路大大减少,只有用于通信的网络线缆或光缆。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减少了二次线缆抗干扰能力提高,
同时二次设备数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变电站的占地面积。此外,分布式分层结构对工业现场、执行机构实现分级控制管理,使数据采集与机械控制实现集散控制集中管理,真正做到控制过程的实时在线,完成柔性化管理,有很好的兼容性、可靠性和可观测性,且互换性强,容易优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使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后,对网络通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间隔层装置与站控层之间所有的控制命令、数据传递、信息交换都要
通过数字通信来实现。因此通于网络通信的实时性要求,可靠性要求就更高更强。
传递方式主要可分为星形式、总线式以及环形网三种。星形的优点是可靠性高,任何一支路断线仅会影响一个分支的信息交换,但是布线较多。总线式的特点是经济、连线简便、抗干扰能力强。但是,在总线上某处出现断开或接头松动时,将影响该断点以下的信息通信。环网通信的优点是,当环形网上产生断点时,可以从反向通信,从而提高了可靠性。
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变电站运行参数、运行状态、事件记录等数据信息都存放在数据库中,数据库是变电站实现测量、控制、远动、管理自动化的基础。因此,优良的数据库体系,对提高整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库结构一般由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两部分构成,现在出现的内存数据库以其存储速度上的优势也逐渐被应用到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存储体中,与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配合使用。
今后变电站自动化的运行模式将从无人值班,有人值守逐步向无人值守过渡。因此遥视警戒技术(防火、防盗、防渍、防水汽泄漏及远方监视等)将应运而生,并将得到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站内RTU几TU 或保护测控单元将直接上网,通过网络与后台机(上位机)及工作站通信。取消传统的前置处理机环节,从而彻底消除通信“瓶颈”现象。
1.1.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微机实时技术在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开辟了新途径。建立一个监视控制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实时信息共享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成为发展趋势:
(1)系统从集中控制、功能分散型向分散网络型发展。测控与保护功能的集成已在中低压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化装置中得已应用。但是对高ll0kV以上的系统,
监测和控制还是分散考虑的。因此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实现监测、控制及远动的一体化。同时,目前,故障录波、小电流选线等等设备和系统是按功能分散考虑的,也将进一步向一个模块管理一个电气单元或间隔单元方向发展。这样,在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时,对于整个电网可能造成的影响大大减小。
(2)设备安装就地化、户外化。目前,只有中低压测量控制单元与一次设备安装在一起,对于110kV以上的设备还是在主控室进行组屏安装。提高测量控制单元的抗干抗性、环境适应性和搞腐蚀性,实现测量控制设备的就地安装和户外安装,将大大的减少变电站二次线缆的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同时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降低了维护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