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教学设计 复习课
424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1

东光二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及蚁后的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__先天性行为__,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__遗传物质__所决定的。
(2)在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__学习__行为。
动物的__学习__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一般来说,动物越__高等__,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由资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__社会__行为的动物。
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分工__、形成了一定的__组织__,它们是营__群体__生活的动物。
2、如图是人体上臂的两组肌群协调活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表示__肱二头__肌,B表示__肱三头__肌。
两块肌肉一般都是__交替__收缩和舒张的,因而可以很好地完成__屈肘__和__伸肘__动作。
(2)在甲图中,上臂处于__屈肘__状态,此时的A处于__收缩__状态,B处于__舒张__状态。
(3)在乙图中,由于__B__的收缩,牵引着上臂骨绕着__肘关节__运动,使__前臂__打开,此动作叫做__伸肘__。
同时,A处于__舒张__状态。
3、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
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找到食物的时间第一267秒次第二193秒次第三90秒次(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的柱形图。
如图所示。
(完整版)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2、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二、复习重点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难点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四、复习过程(一)、投影出示复习目标。
(二)、投影展示复习提纲:1、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3、如何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4、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5、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三)、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依据复习提纲阅读课本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解决提纲中的问题。
(四)、学生自学完毕后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评,并将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动物的运动是由于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完成动作都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获得途径由遗传物质控制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适应性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主要的行为方式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4、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传递信息、用气味传递信息、用声音传递信息。
五、复习巩固后完成练习题。
1、骨的运动:骨的___的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___的牵拉。
2、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有受___而___的特性。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环境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运动方式:奔跑、跳跃、飞行、游泳等。
2. 动物的行为特点:捕食、防御、繁殖、社会等。
3. 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
2. 难点: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环境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特点及作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案例,深入理解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图片。
2. 视频素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视频。
3. 教学PPT:制作相关内容的PPT,辅助教学。
教案内容请基础上进行扩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运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环境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动物案例,深入理解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特点及作用。
七、课堂练习1. 观看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视频,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2. 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八、拓展与延伸1. 邀请动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运动和行为。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3. 开展动物运动和行为的主题活动,如摄影比赛、绘画比赛等。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3. 主题活动:评价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如摄影比赛、绘画比赛等。
十、教学反思2. 分析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展望后续教学,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运动和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新4.2.4-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东光二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图中A表示__肱二头__肌,B表示__肱三头__肌。
两块肌肉一般都是__
交替__收缩和舒张的,因而可以很好地完成__屈肘__和__伸肘__动作。
(2)在甲图中,上臂处于__屈肘__状态,此时的A处于__收缩__状态,B处
于__舒张__状态。
(3)在乙图中,由于__B__的收缩,牵引着上臂骨绕着__肘关节__运动,使__
前臂__打开,此动作叫做__伸肘__。
同时,A处于__舒张__状态。
3、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
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
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267秒
第二次193秒
第三次90秒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的柱形图。
如图所示。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学习__行为,
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__信息__的作用。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
明动物越__高等__,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__遗传物质__决定的。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本节练习
布置。
复习教学设计---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媒体使用 课时 1 1、细读课本第二章页梳 中 自主复习:提出自主复习 理巩固基础知识 完成时间会较长 人 要求-----完成导学案的 识之间内在联系第(四单元备课人 临汾市五一路学校 任晓芳授课内容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课型 复习课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共包含三节课的内容。
针对第二章的特点,不侧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体现知识之间教材解析 的内在联系,以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整合归纳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构建概念图,以达到复习本章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构建概念图,理清知识主线,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复习基础知识,形成结构化知识,理解知识之间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2、探究构建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PPT 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随机导入:介绍本节课内容复 看 ppt 了解这章节所包含主 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 的内容,从整体上感知这题 行为》,ppt 展示每节知识 章内容 。
— 要点 生 物圈 学生知识掌握如不好,的2、自主构建第二章概念图理清知识主线;体现知知识建构小组合作、组内展示交流:合作完善概念图,进一步 提取课本信息,整理信通过生生互动,肯定其 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巡 息,完善概念图。
回参与小组合作中上册教案 word概念图中的优点,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
展示交流:展示比较完整的答案其他同学其他同学仔细倾听,进行评价交流。
要点探究:出示ppt,以填分析完成,更好理解知识空、识图、实例分析等形式将重点知识巩固巩固练习:要求当堂完成从获得途径分认真完成时间如不足,留为课下作业运动系统----完成运动神经系统----调节运动板书设计行为表现为运动依赖于身体结构从同种消化系统个间的关系分循环系统----提供能量呼吸系统作业1、背诵设计2、完成检测题教学反思及随笔1、课件需再加工,如:肌肉的组成换成伸肘和屈肘图片,配以适当练习,更有利于掌握。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课)

05 人类活动对动物运动和行 为的影响
城市化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影响
城市扩张
城市扩张导致动物栖息地丧失,迫使动物向人类居住区迁移,增加 了与人类接触的风险。
噪音污染
城市噪音干扰动物交流和活动,影响动物寻找食物、繁殖和迁徙等 行为。
生态环境破坏
城市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动物生存和繁衍。
环境污染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影响
举例
狼群捕猎,蜜蜂的分工合作等。
影响因素
动物的群居习性、社会结构和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03 动物行为与环境适应性
温度调节行为
体温调节
某些动物通过行为来调节体温,例如 ,在太热时寻找阴凉处或水域降温, 在太冷时蜷缩身体或集群取暖。
季节性迁移
许多动物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迁移,以 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例如,候鸟 会跟随季节的变化,从寒冷的地区飞 往温暖的地区。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课)
contents
目录
• 动物运动方式 • 动物行为特征 • 动物行为与环境适应性 • 动物行为的学习与遗传 • 人类活动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影响
01 动物运动方式
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
01
02
03
四足行走
如猫、狗、狮子等,四肢 协调,行走稳定。
爬行
如蛇、蜥蜴等,通过身体 的扭曲和摆动前进。
散居迁移
当栖息地受到威胁时,动物会离开原来的栖息地,寻找新的栖息地。例如,当 森林被砍伐时,树栖动物可能会被迫迁移到其他地方。
04 动物行为的学习与遗传
模仿学习
定义
模仿学习是指动物通过观察其他个体或物种的行为,从而习得该 行为的过程。
例子
小鸡模仿母鸡的啄食行为,猴子模仿成年猴子的攀爬技巧。
大单元复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大单元复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复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PPT展示每节知识要点二、自主复习:提出自主复习要求---完成导学案的知识建构小组合作,组内展示交流三、要点探究:播放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刘洋在吊环比赛时的视频提出问题:1、刘洋做出十字支撑动作,其上肢的哪些结构起了决定性作用2.人体的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运动又是怎么实现的呢3.我们在日常的运动中应怎样避免伤害呢学生自主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学习活动1:运动方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所有的动物都能进行自由的运动,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呢?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呢?学习活动1.学生先观看动物运动相关视频,根据导学问题,边读边思考2.观看视频后,回答以下问题:(1)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3.学生自主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概念建构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学习活动2运动的基础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涌向操场,在老师的组织下,做着不同的运动动作,大家想过没有,完成不同运动动作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呢?这些结构在运动中各自起什么作用呢学习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鸡翅的各部分结构,根据导学问题,学习独立思考,回答提出的问题并完成导学案2.观察鸡翅的各部分结构,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基础(2)骨骼肌的主要结构有哪些?各部分结构有什么功能(3)在运动中,骨骼肌起什么作用3.结合对鸡翅的观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积极交流并展示学习成果概念建构(1)动物的各种运动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2)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构成,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学习活动3观察关节的结构我们在平时的运动中,如果准备运动不充分或者在运动的时候没有集中注意力等,经会出现脚踝不慎扭伤的情况,脚踝扭伤的是哪些结构?又会对运动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1.观察猪腿骨关节图,辨识关节的各部分结构;进一步感受关节囊(韧带)、滑液、关节软骨的特点,解释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原因分析并解决以下问题:(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2)关节既牢固又灵活的原因是什么(3)骨和关节在运动中分别起什么作用2.学生各小组讨论问题,积极交流,互相纠正,并派出代表回答提出的问题,小组长及组员根据评价量表,评价组员及自己的学习效果概念建构(1)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又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两部分(2)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使关节牢固;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使关节灵活(3)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学习活动4运动的实现让我们右手用力拉着自己的凳子,做出屈肘的动作,左手捏一捏上臂的骨骼肌,感觉一下骨骼肌所处的状态,体验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同时思考这个动作是怎样完成的呢学习活动1.观看屈肘与伸肘的动画,体验伸肘、屈肘、手提重物、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状态,用准确的语言说一说屈肘或伸肘动作的完成2.观看屈时和伸肘的动画,根据老师提示完成相关体验活动,感受肌肉状态,回答下列问题:(1)当屈肘、伸肘、手提重物、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各处于什么状态(2)屈肘与伸肘运动是如何产生的(3)概括运动实现的过程3.各小组讨论问题,积极交流,互相纠正,并派出代表回答提出的问题概念建构(1)肱二头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产生拉力,牵引骨围绕肘关节活动,目肱三头肌舒张,完成屈肘动作(2)肱三头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产生拉力,牵引骨围绕肘关节活动,此时肱二头肌舒张,完成伸肘动作(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学习活动5动物的行为出示图片:蚯蚓走迷宫的实验、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大山雀喝牛奶、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黑猩猩钓取白蚁各图片提问:(1)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并运用概念说明判断的依据,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课ppt课件

5.据CCTV-4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 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 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 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解析正确的是 (C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 传物质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①④ B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6.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间的通讯( A) A乌贼在逃避鲨鱼追击时释放墨汁 B羊一边吃草一边嗅着地上同伴的粪便 C乌鸦受到惊吓时飞起来“哇哇“乱叫 D 鹿感到危险时,立即撅起尾巴,露出反
【典例1】识图作答 请你认真观察骨、关节和骨骼肌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1】是 肌腱 【2】肌腹 。(2)图中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都是关节,他们能够灵
2
活运动的重要原因是关节头、关节窝的表面均包围一层 关节软骨 以及关节腔里有 滑液 ,减少了运动时的摩擦。
(3)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 收缩 状态,而肱三头肌处于 舒张 状态;伸肘时情况正好相反。这说明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 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的 协调配合 来完成的。
欢吃熟的食物,仍爱吃生肉,最终死于吃生肉引起的消化道感染,当时只有10
岁。试分析:
(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是 先天性
行为,这种
行为的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由母狼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狼孩”喜欢像狼一样叫
唤,爱吃生肉,还会咬人,这种行为是 学习 行为。
(2)救出后的狼孩一直具有 狼的生活习性,最终没有学会说话。这一事例说
考纲解读
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 构
课前预习与回顾(课本P28-30 )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 肌肉组成的。骨骼由骨和骨 连接组成。 2.骨连接包括不活动的骨连接、半活动的骨连接 、 活动的骨连 接。活动的骨连接又叫 关节 ,是运动最灵活的部位 3.关节包括 关节面、关节囊 、关节腔 三部分构成,关节面包括 关节头和关节窝两部分,其外面均包围一层关节软骨,缓和运 动时的撞击,减少摩擦,使关节运动灵活。 4.肌肉包括 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腱绕过关节连在 不同的骨上。 5.运动的产生; 肌肉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收缩,会牵动 骨绕 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授课人:邓艳梅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②了解运动和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③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④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⑵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由点及面地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②学习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会小组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分享;
二、教材分析:
⑴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五单元共包括五章内容,它们依次是《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来认识动物的运动机理,认识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认识动物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存的意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这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理解人与生物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动物的行为活动常常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编排在一起即反映了这两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⑵本章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本章涉及了《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三节内容。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是以哺乳动物和人体为例,通过图解分析让学生认识动物产生运动的结构基础,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接受动物产生运动的一般机理。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与第三节《社会行为》的内容编排改变了以往教材对动物各种行为的罗列叙述,而是提供分析和实验素材,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⑴教学重点:①理解动物运动产生的结构与运动形式间的关系。
⑵教学难点:①理解动物运动产生的结构与运动形式间的关系;
②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⑶课前准备:学生自主创作的笔记。
四、教学对象分析:
每学期期末考试均是对中考的模拟,要求我们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期末复
习,可在生物学教学和复习备考过程中,却遇到诸多难题:由于学生平时学习科目较多,课外作业总量也多,课余时间有限,没有精力花太多时间复习生物所学知识,造成学生平时知识掌握不扎实。
学生期末备考期间,复习科目多、时间少、内容多、泛、杂;各科复习模式基本相同,学生期末复习阶段易发生复习倦怠感。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