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产业城镇化对水资源消耗影响的动态效应及区域差异

合集下载

浅析城市化对水文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浅析城市化对水文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浅析城市化对水文环境的影响及措施本文笔者着重分析了城市化对水文地质造成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标签:城市化;水文地质;影响;措施1、城市化对水文环境造成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不仅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水文地质环境也造成了显著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问题已经逐渐浮出水面,形势相当严峻。

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城市水文的规划建设力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而城镇化建设和人们的生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1 对降水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吸收大量的人口、建立密集的建筑群、形成密集的道路交通網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城市形成了一层人工化不透水的下垫层,这种地表与自然地表存在许多差异。

在城市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所带来的巨大热量改变了自然界的温度和湿度等气象条件,对城市的水文效应造成了影响甚至是改变。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显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城市市区的降雨量比郊区的降雨量明显增多。

1.2 对河流水系的影响。

第一,城市化对河道的结构造成了影响。

这是因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河道的结构进行了简单化改造。

上文提到的城市不透水下垫层所带来的洪水总量的增加以及径流流速的加快,以及由于疏浚作用导致的河道变宽等都是造成高等级的主河干道发生变化的因素。

除此之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造成的河道淤积同样对低等级的河道造成了影响,使其变得越来越窄甚至是消失不见。

第二,城市化对河网的形态造成了影响。

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出现了逐步人工化的河网形态、逐步减少的非主干河道、逐步减弱的水网分支等使得河网的形态受到了严重影响。

第三,城市化对水质造成了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小型河流被填埋,使得河流的自净功能降低,不透水率提高,导致径流量的增大以及河道污染物的增多,进而导致城市水质受到影响。

1.3 对暴雨洪水的影响。

第一,城市建设过程中侵蚀了一些洪水滩地以及部分天然河道,降低了其自然调蓄洪水的能力;第二,通过人为的筑堤渠化等手段来避免河道变宽,加快了水流速度,减小了河流的沉积物质;第三,人为的集水区河道导致河道的净流速度以及洪峰峰值增大。

城市化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城市化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城市化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有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

然而,这种城市化潮流也带来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的高密度人口聚集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密集的城市迅速扩张,城市土地的大量开发和建设导致自然水源的消失或受到严重破坏。

此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难以控制的非法建设和乱占乱用土地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情况。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对水资源的迅猛需求增长。

随着城市居民的增多,居民生活、产业经济和城市设施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快速增长对水资源供应产生了巨大压力。

不仅如此,城市化过程中的超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很多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忽视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许多地区的水资源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而农业用水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却被忽视,导致了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过度使用。

城市化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还体现在水污染方面。

城市化进程中,废水的排放和处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这些废水直接或间接进入水源地,导致水质恶化,使得可供饮用和灌溉的水资源减少,甚至无法使用。

鉴于城市化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遏制非法建设和乱占乱用土地的现象,保护自然水源地。

其次,我们应提倡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强居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

此外,对于城市排污问题,政府应加强监管,推动企业和居民进行处理和排放标准的执行,加大治理力度,以减少水污染对水资源的损害。

总之,城市化对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不可忽视。

城市化进程中高密度的人口聚集、需求增长、超量开发和水污染都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公众都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可持续城市发展。

中国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中国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中国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中国水资源的变化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受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水资源总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自来水、地下水、地表水等重要的水资源已经开始出现紧缺的情况。

2.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随着我国水资源的减少,人们逐渐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通过科技的发展和各种节水技术的应用,工业、农业和家庭用水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3. 区域性水资源分配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各地水资源分配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

其中,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

4. 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情况日益加剧,水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但水污染依然是中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5. 水资源管理权力逐渐下放:为有效应对水资源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逐渐下放水资源管理权力的措施,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管理权利和责任,以便更好地保
护和管理本地的水资源。

土地变化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

土地变化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

土地变化对水资源质量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变化对水资源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如城市扩张、农田变化和森林砍伐,都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城市扩张对地下水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道路、建筑和其他基础设施。

这些人为的土地覆盖破坏了土壤的自然过滤功能,导致雨水径流快速流入地下水。

同时,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的污水排放,增加了地下水受到污染的风险。

城市的废水处理系统常常无法完全处理废水,造成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降低了地下水的质量。

其次,农田变化对地表水质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农业活动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对水体造成了污染。

当农田转变为城市用地时,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会减少农业面积,从而减少了农田对水体污染的贡献。

然而,在农田转变过程中,由于土地利用的改变,大量的泥沙排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大量的雨水径流,冲刷农田中积累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进一步加剧了地表水的污染。

最后,森林砍伐对水资源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森林被认为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保护层,它能减缓雨水径流速度,过滤水分中的污染物,并提供水中营养物质的稳定供应。

然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破坏了这个平衡,并导致土壤侵蚀问题恶化,进一步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

砍伐森林后,水土保持能力减弱,土地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进而污染水体。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土地变化对水资源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城市扩张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和农田变化带来的地表水污染已成为许多地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难题。

保护好土地和水资源的关系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城市规划法规,限制城市的扩张。

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确保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此外,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减少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其次,农业务必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自人类文明的发展以来,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显现。

水作为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受到了过度开发、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威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过度开发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饮水、农业、工业等方面的需求,人类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

这包括修建水库、挖掘井和开垦湿地等活动,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例如,一些河流和湖泊由于频繁的水资源开发,水位下降,湿地退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长期以来,这种过度开发的做法严重地削弱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解决方案:1.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

2.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控,建立水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

二、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城市生活污水等无序排放造成了水源的严重污染。

这种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健康,还破坏了水生态系统。

例如,水体中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导致藻类过度繁殖,引发赤潮,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此外,工业废水排放中的有害物质会对水生态链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使得水资源的自净能力减弱。

解决方案:1. 加强污水处理,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实行严格的排污标准,减少水污染源的排放。

2.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提倡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

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降水模式变化,进而影响河流径流量及地下水补给。

一些地区由于干旱加剧,导致水源枯竭,农田荒芜,给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解决方案:1. 加强气候变化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 加强水资源调控和分配,合理安排河流水源的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效率。

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

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

改革开放 3 0年, 中国国 内最终 消费 占国 内生产
引言
2 0 年末 美 国次 贷危机爆 发到 2 0 年 9月 2 06 08 5 日, 雷曼 兄弟控股 公司正式 发布公告宣告 破产 , 场 这
总 值 的 比例 呈 下 降 趋势 , 9 8 为 6 . 到 2 0 17 年 21 %, 0 6
成、 范丽霞 、 中朝 ,0 5 ) 冯 2 0 … 。
系列措 施 , 维护 经济、 金融 和资本 市场 稳定 , 进 促
经 济 平稳 较 快 发 展。这 是 中国应 对 这 场危 机 最 重 要、 最有效 的手段 , 也是对世界最 大的贡献 。
收 稿 E期 :2 0 .20 t 0 9 1 .2
民收入差距不 断扩大的现状, 对城 乡收入差距对 消费水平 的动态效应及 区域差异进行 了实证分析。通过基于全
国 2 个 省 、 、 区 的 省 际面 板 数 据 , 用 横 截 面 加 权 的广 义 最小 二乘 法 ( S 、 义 矩 估 计 ( MM) 对 城 乡 消 9 市 地 运 GL ) 广 G ,
第 l卷 第4 O 期 2 l年 8 00 月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BE.NG NI II I U VER I Y E NOL ST OF T CH OGY ( OCI CI NC S E TI S AL S E E DI ON)
始 于美 国次级 抵押 贷款 市场 的危 机, 式 引爆 了全 正
球 的金 融 海 啸。在 全 球 经济 形 势 急 转直 下 的情 况
国 内消费市场 , 如何有效启 动和利用 国内消费市场 ,
提 高居 民消 费水平 , 成为促 进 中国经 济发展 的动 将

城市化对径流模式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径流模式影响分析

城市化对径流模式影响分析一、城市化进程概述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模式的改变、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都对地表水文循环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而改变了地表和地下水的径流模式。

1.1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和自然土地被转变为建设用地。

这种转变不仅减少了地表的渗透能力,还增加了地表的径流系数。

城市地区的不透水面积增加,使得降雨无法有效渗透,而是直接形成地表径流。

1.2 城市化对基础设施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断增加。

这些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表的地形和坡度,影响了水流的方向和速度,从而对径流模式产生了影响。

1.3 城市化对人口密度的影响人口的集中导致城市地区的人口密度增加。

高密度的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同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对水环境造成了压力。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城市水文循环,影响了径流的形成和分布。

二、城市化对径流模式的影响分析城市化对径流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径流量的变化城市化导致地表的不透水面积增加,减少了降雨的渗透,使得更多的降雨转化为地表径流。

这不仅增加了径流量,还可能导致洪水等灾害的发生。

2.2 径流速度的加快城市化改变了地表的地形和坡度,使得水流的路径更加直接,流速加快。

快速的径流不仅减少了地表水的蒸发和渗透,还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河道侵蚀。

2.3 径流污染的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增加了水体的污染负荷。

这些污染物随着径流进入河流和湖泊,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2.4 径流峰值的提前由于城市化地区的地表渗水能力降低,降雨形成的径流峰值往往比自然地区更早出现。

这可能导致城市地区在降雨初期就面临洪水风险。

2.5 地下水位的变化城市化地区的不透水层阻碍了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补给,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城市化给水资源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水供应的问题,还涉及水污染、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水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例如,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都需要大量的水供应。

这导致城市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供应紧张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

其次,城市化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污水、废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

水污染不仅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许多城市的河流和湖泊已经变成了黑臭水体,水生物种类减少,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

因此,城市化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城市化还导致了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得到了优先分配,而其他地区的水资源却被忽视。

这导致了城乡水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

在城市中,人们享受着充足的自来水供应,而农村地区却常常面临缺水的困扰。

这种水资源分配不均不仅加剧了城乡差距,也给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针对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水资源,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其次,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减少水污染。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提高水环境质量。

此外,还应加强水资源调配,解决城乡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通过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将城市的富余水资源调配到农村地区,解决农村地区的缺水问题。

总之,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3 —
第 1 期( 总第 303 期)
工业技术经济
No������ 1 ( General, No������ 303)
2019 年 1 月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Jan������ 2019
������������������������������������������������������������������������������������������������������������������������������������������������������������������������������������������������������������������������������������������������������������������������������������
〔 关键词〕 城镇化 水资源消耗 VAR 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 区域差异 人口流动 DOI:10.3969 / j.issn.1004-910X.2019.01.011 〔 中图分类号〕 F299������ 22; F224 〔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 更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 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 “ 新常态” 的 到来, 城镇化建设成为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新战 略[1] 。 2016 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 57������ 35%[2] , 根据 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 (30% ~ 70%) 快速发展的时期[3] 。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 动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和 聚集、 产业结构调整、 社会消费规模扩大等将加 速水资源的消耗, 水资源出现了区域性的供需问 题[4] 。 我国水资源短缺与城镇化水资源消耗日益 增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目前已经有众多学者针对城镇化与水资源开 展了研究, 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城镇化对水资 源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城镇化与用水效率的空 间库兹涅茨曲线呈倒 N 型曲线[5] , 用水效率受到
本省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 经济、 环境等因素和 临近省份用水效率的影响[6] , 人口城镇化对水资 源利用效率影响最大[7] , 而且城镇化会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8] , 每提高 1% 的城镇化率, 将提高 7������ 68%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9] ; ( 2) 城镇化对 水资源消耗量影响的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城镇化 对水资源消耗量有双重影响, 城镇化虽然有助于 减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用水总量, 但是也会导致城 镇建成区的缺水危机[10] ; 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城镇 化进程中水资源消耗量的变化呈阶段性特征, 并且 城镇化对用水量有正向影响[11] , 而居民消费[12] 、 人口规模扩大[13] 都会推动水资源消耗量的增长, 而城镇化对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压力大于对农业用 水下降的缓解[14] ; (3) 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 相互关系的研究。 城镇化系统与水资源系统之间 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15] , 并且这两个系统内部要
收稿日期: 2018-06-2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双控行动下流域初始水权与产业结构高级化适配研究” ( 项目编号: 41701610); 教育部人文社
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双控行动下用水量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空间差异趋动效应研究” ( 项目编号: 17YJC790194); 人 文社会科学类科研创新计划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 (项目编号: KYCX17_0512)。 作者简介: 章恒全, 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水资源经济学, 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 项目管理。 李一明, 通讯 作者, 河海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 张陈俊,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讲师, 博士。 研究 方向: 水资源经济学, 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
人口、 经济、 产业城镇化对水资源 消耗影响的动态效应及区域差异
章恒全1 李一明1 张陈俊2 1 ( 河海大学商学院, 南京 211100) 2 (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常州 213022)
〔 摘 要〕 以我国 30 个省份 1998 ~ 2016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 利用 VAR 模型 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口、 经济、 产业城镇化因素对水资源消耗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 研究结果表 明: 水资源消耗受到自身的冲击作用最大, 省份的人口、 经济城镇化程度高, 则对水资源消耗有负向冲击 作用, 反之有正向冲击作用, 大部分省份的产业城镇化对水资源消耗均有正向冲击作用, 只有少数省份有 负向冲击作用;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对水资源消耗都有负向影响, 东北地区影响最大; 而大部分 地区的经济、 产业城镇化均对水资源消耗产生正向影响, 其中东北地区的经济城镇化影响最大, 中部地区 产业城镇化影响最大。
第 1 期( 总第 303 期)
工业技术经济
No������ 1 ( General, No������ 303)
2019 年 1 月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பைடு நூலகம்gical Economics
Jan������ 201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